第4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陶渊明集译注",免费读到尾

  拟古九首

  这组诗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前后,陶渊明五十七岁。

  拟古,就是摹拟古诗之意。但事实上这组诗并无摹拟之迹,完全是诗人

  自抒怀抱。从内容来看,这组诗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

  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

  其一(1)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2)。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3)。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4)。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5)。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6)。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7)。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8)?

  〔注释〕

  (1)这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

  轻易初心。

  (2)荣荣:繁盛的样子。这两句写当初分别之景,有起兴的作用。兰取其贞洁,柳取其惜别。

  (3)君:指出门的游子。不谓行当久:没说此行要很久。

  (4)中道:中途。嘉友:好友。

  (5)心相醉:内心已为之倾倒,即一见倾心。这两句是说,尚未饮酒交谈,便一见倾心。

  (6)言:指临别誓约。负:违背,背弃。

  (7)多谢:多多告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相知不忠厚:当

  面相知的朋友未必就是忠厚之人。此句及按下两句皆为告诫之辞。

  (8)意气:情谊,恩义。倾人命:送性命。离隔:分离,离弃。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为情谊可

  以不惜献出一切,可当那位不忠厚的朋友弃你而去之后,又有什么情谊存在呢?

  〔译文〕

  茂盛幽兰在窗下,

  依依垂柳在堂前。

  当初与你告别时,

  未讲此行很久远。

  出门万里客他乡,

  半道交朋结新欢。

  一见倾心似迷醉,

  未曾饮酒尽言谈。

  幽兰枯萎垂柳衰,

  背信之人违誓言。

  告诫世间青少年,

  相知未必心不变。

  你为情谊愿献身,

  他将你弃无情感。

  其二(1)

  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2)。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3)。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4)。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5)。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6)。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7)。

  〔注释〕

  (1)这首诗托言远访高士田子泰的故乡,对高尚节义之士深表敬仰,对世间不顾节义而趋炎附

  势。争名逐利之人表示了厌恶。

  (2)夙:早晨。严驾:整治车马,准备出行。曹植《杂诗》:“仆夫早匹驾,吾将远行游。”志

  无终:向往到无终去。按“志”一作“至”,亦通。无终:古县名,在今河北省蓟县。

  (3)今何行:现在到那里去做什么。商:经商,做买卖。戎:从军。

  (4)田子泰:即田畴,字子泰,东汉无终人。田畴以重节义而闻名。据《三国志?魏志?田畴传》

  载,当时董卓迁汉献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派田畴带二十多人到长安去朝见献帝。道路阻隔,行程艰

  难,但田畴等人还是到达长安朝见了献帝。献帝拜他为骑都尉,他说:“天子蒙尘,不可受荷佩。”

  辞不就,朝廷对他的节义很钦佩。当他返回时,刘虞已被公孙瓒杀害,但他仍到刘虞墓前悼念致哀,

  结果激怒公孙瓒,将他拘捕。后公孙瓒怕失民心,又将他释放。获释后,田畴隐居于徐无山中,归附

  他的百姓有五千多家,他就定法纪、办学校,使地方大治。节义:气节信义。士雄:人中豪杰。士,

  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5)斯人:此人,指田畴。习其风:谓继承了他重节义的遗风。

  (6)生:生前,在世时。高世名:在世上声誉很高。既没:已死之后。

  (7)狂驰子:指为争名逐利而疯狂奔走的人。直:只,仅。百年中:泛指人活一世的时间。

  〔译文〕

  辞家早起备车马,

  准备远行去无终。

  请问前行欲何为?

  不经商也不当兵。

  听说有位田子泰,

  节义崇高称豪英。

  虽然此人久已死,

  乡里承袭其遗风。

  在世之时名誉高,

  死后美名传无穷。

  不学奔走逐名利,

  荣耀只在一生中。

  其三(1)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2)。

  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3)。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4)。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5)。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6)?

  〔注释〕

  (1)这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

  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2)仲春:阴历二月,遘(gòu构):遇,逢。东隅:东方。古人以东方为春。

  (3)众蛰(zhé哲):各种冬眠的动物。蛰,动物冬眠。潜骇:在潜藏处被惊醒。从横舒:形容

  草木开始向高处和远处自由舒展地生长。从:同“纵”。以上四句描写季节变化。《礼记?月令》:

  “仲春二月,始雨水,雷乃发生,蛰曰咸动,启户始出。”

  (4)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庐:住室。

  (5)先巢:故巢,旧窝。故:仍旧。相将:相随,相偕。旧居:指故巢。

  (6)我心固匪石:本《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是说我的心并非石头,

  是不可转动的。比喻信念坚定,不可动摇。固:牢固,坚定不移。匪:非。君:指燕。

  〔译文〕

  二月喜逢春时雨,

  春雪阵阵发东边。

  冬眠动物皆惊醒,

  草木润泽得舒展。

  轻快飞翔春燕归,

  双双入我屋里边。

  故巢依旧还存在,

  相伴相随把家还。

  你我自从分别来,

  门庭日渐荒草蔓。

  我心坚定不改变,

  君意未知将何如?

  其四(1)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2)。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3)。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4)。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5)。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6)。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7)。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8)。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9)。

  〔注释〕

  (1)这首诗写由登楼远眺而引起的感慨沉思。江山满目,茫茫无限,历史沧桑,古今之变,尤显

  人生一世,何其短暂!曾经在这片土地上追逐功名利禄的古人,早已身死魂灭,只剩下荒坟一片,实

  在可怜可伤。从而抒发了诗人不慕荣华富贵、坚持隐居守节的志向与情怀。

  (2)迢迢(tiáo条):本义指遥远的样子,这里形容高高的样子。分明:清楚。四荒:四方荒远

  之地。

  (3)归云宅:是说白云晚上把它当作住宅。形容楼之高。《古诗十九首》之五:“西北有高楼,

  上与浮云齐。”飞鸟堂:飞鸟聚集的厅堂。

  (4)茫茫:辽阔,深远。

  (5)功名土:追逐功名利禄之人。此场:指山河、平原。

  (6)百岁后:去世以后。相与:共同,同样。北邙(máng忙):山名,在洛阳城北,东汉、魏,

  西晋君臣多葬此山。这里泛指墓地。

  (7)互低昂:形容坟堆高低不齐。昂:高。

  (8)颓基:倒塌毁坏了的墓基。遗主:指坟墓的主人,即死者的后代。

  (9)这两句是说,对于那些生前追求功名的人来说,荣华的确是珍贵的,但死后一无所得,且如

  此凄凉,也实在可怜可悲。

  〔译文〕

  登上高高百尺楼,

  清晰可见远四方。

  夜间云聚栖其内,

  白日鸟集作厅堂。

  远处山河尽在目,

  平原一片渺茫茫。

  古时热恋功名者,

  慷慨争逐在此场。

  一旦丧身离人世,

  结局一样葬北邙。

  墓边松柏被人伐,

  坟墓高低甚凄凉。

  无主墓基已毁坏,

  谁知魂魄在何方?

  生前名利实可贵,

  如此凄凉堪悲伤!

  其五(1)

  东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2)。

  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3)。

  辛苦无此比,常有好容颜(4)。

  我欲观其人,晨去越河关(5)。

  青松夹路生,白云宿檐端(6)。

  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7)。

  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8)。

  愿留就君住,从今至岁寒(9)。

  〔注释〕

  (1)这首诗托言东方隐士,实则是诗人自咏,借以表示自己平生固穷守节的意志。

  (2)被服:所穿的衣服。被,同“披”。不完:不完整,即破烂。

  (3)三旬九遇食:三十天吃九顿饭。《说苑?立节》:“子思居卫,贫甚,三旬而九食。”著:

  戴。冠:帽子。

  (4)好容颜:愉悦的面容,这里有乐贫之意。

  (5)观其人:访问他。越河关:渡河越关。

  (6)这两句写东方隐士的居处,在青松白云之间,形容高洁。

  (7)故来意:特地来的意思。

  (8)上弦、下弦:指前曲、后曲。别鹤:即《别鹤操》,古琴曲名,声悲凄。孤鸾:即《双凤离

  鸾》,汉琴曲名。这两句所举琴曲,意在比喻隐士孤高的节操。

  (9)就君住:到你那里一起住。至岁寒:直到寒冷的冬天,这里是喻坚持晚节。《论语?子罕》: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译文〕

  东方有位隐居士,

  身上衣服常破烂。

  一月才吃九顿饭,

  十年总戴一顶冠。

  辛勤劳苦无人比,

  和悦面容乐贫寒。

  我欲前行访问他,

  清晨出户越河关。

  青松生长路两边,

  缭绕白云在檐间。

  知我特地前来意,

  取琴为我来轻弹。

  先弹凄怨别鹤操,

  又奏高洁曲孤鸾。

  我愿长留伴君住,

  从今直到岁暮寒。

  其六(1)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2)。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3)。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4)。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5)。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6)。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7)。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8)。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9)。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10)。

  〔注释〕

  (1)这首诗以谷中青松自喻,表现坚贞不渝的意志。尽管诗中流露出犹豫彷徨的矛盾复杂心理,

  但仍决意不为流言所惑,不受世俗之欺,所以写诗以明志。

  (2)苍苍:深青色,犹言“青青”。树:指松柏。常如兹:总是这样,谓郁郁葱葱,不凋零。

  (3)时:季节的变化。暗寓时世。以上四句起兴,以松柏的坚贞自喻。

  (4)世上语:泛指世俗流言。临淄:地名,战国时齐国国都,在今山东省。

  (5)稷(jì计)下:古地名,战国齐都临淄城稷门(西边南首门)附近地区。齐宣王招集文学、

  学术之士在此讲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宣王时,稷下学士复盛。”集解引刘向《别录》:“齐

  有稷门,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之稷下,如淳于髡(kū

  n坤)、慎到,环渊、田骈、邹奭(shì式)之属,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谈士:善于言谈

  论辩之人,指稷下之士。谓这些人善空谈而不耐霜雪的考验。指彼:指望他们。决我疑:解决我的疑

  问。

  (6)装束:整备行装。既有日:已经有好几日。

  (7)这两句写临行时又徘徊不前,犹豫再三,表示内心复杂矛盾的状态。

  (8)道里:道路里程,即路程。人我欺:即人欺我。人,指“谈士”。

  (9)不合意:见解不同。嗤(chī痴):讥笑。逯本作“之”,今从焦本改。

  (10)伊:此。难具道:难以详细他讲出来。君:泛指读者。

  〔译文〕

  葱郁苍青山谷树,

  冬天夏日常如此。

  年年经历霜和雪,

  更变四时岂不知?

  已厌听闻世上语,

  交结新友去临淄。

  齐国稷下多谈士,

  指望他们解我疑。

  备好行装已数日,

  且同家属告别离。

  欲行又止心犹豫,

  还坐重新再三思。

  不怕此行道路远,

  担心谈士会相欺。

  万一相互不合意,

  永远为人所笑嗤。

  心内之情难尽诉,

  为君写下这歌诗。

  其七(1)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2)。

  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3)。

  歌竟长叹息,持此感人多(4)。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5)。

  岂无一时好,不久当如何(6)!

  〔注释〕

  (1)这首诗以比兴的手法,感叹好景不长、青春易逝的悲哀。佳人酣歌,终将衰老;明月皎皎,

  将为云掩;灼灼叶花,终将凋零,所以诗人也不免自伤暮年之至。

  (2)扇:轻吹。微和:微微的和暖之风。

  (3)美:赞,喜爱。清夜:良夜。达曙:直到天明。酣:畅饮。

  (4)歌竟:歌罢,唱完。持:凭,“念”的意思。此:指上四句的内容。

  (5)灼灼:鲜艳灿烂的样子。华:同“花”。

  (6)一时好:暂时的美好。不久:不长久。

  〔译文〕

  日暮长天无纤云,

  春风微送气温和。

  佳人喜爱清澄夜,

  到晓酒酣欢唱歌。

  歌罢凄然长叹息,

  此情此景感伤多。

  皎洁明月在云间,

  绿叶之中鲜艳花。

  虽有一时风景好,

  好景不长当奈何!

  其八(1)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2)。

  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3)。

  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4)。

  不见相知人,惟见古时丘(5)。

  路边两高坟,伯牙与庄周(6)。

  此士难再得,吾行欲何求(7)?

  〔注释〕

  (1)这首诗假托自己少年之时仗剑远游、寻觅知音而不得的经历,抒发了深沉的愤世之情。

  (2)壮且厉:身体强壮,性情刚烈。抚:持。独行游:只身远游。

  (3)张掖(yè夜):地名,在今甘肃省,古代西部边睡之地。幽州:地名,在今河北省东北部,

  古代北方边陲之地。

  (4)饥食首阳蔽:用伯夷、叔齐事,见《饮酒二十首》其二注(2)。易水:水名,源出河北易县。

  荆柯为燕太子丹刺秦王,至易水上,高渐离击筑(zhú,古击弦乐器,形似筝),荆轲慷慨悲歌:“风

  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相知人:知己的人,即知音。这里指伯夷、叔齐、荆轲等人。丘:指坟墓。

  (6)伯牙:俞伯牙,善弹琴,与钟子期为知音。事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注(11)。庄

  周:即庄子,战国时的思想家。《庄子?徐无鬼》说,庄子送葬,过惠施之墓,说:“自夫子之死也,

  吾无以为质(指论辩的对手)矣,吾无与言之矣。”是说惠施死后,再也没有人能理解我而同我论辩

  了。

  (7)此士:这些人,指上述的伯夷、叔齐、荆轲、伯牙、庄周等人。

  〔译文〕

  少时健壮性刚烈,

  持剑只身去远游。

  谁讲此行游不远?

  我从张掖到幽州。

  饥食野菜学夷叔,

  口渴便喝易水流。

  不见心中知音者,

  但见古时荒墓丘。

  路边两座高坟墓,

  乃葬伯牙与庄周。

  贤士知音难再得,

  远游还想何所求?

  其九(1)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2)。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3)。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4)。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5)?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6)!

  〔注释〕

  (1)这首诗具有明显的政治寓意。诗人以桑喻晋,言晋恭帝为刘裕所立,犹如“种桑长江边”,

  植根不固,依非其人,最终是山河改变,自取灭亡。

  (2)种桑长江边:喻恭帝为刘裕所立,终受其祸。桑:暗指晋。西晋初,人们曾以桑作为晋朝的

  祥瑞之物。傅咸《桑树赋》序文说:“世祖(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之君)昔为中垒将,于直庐种

  桑一株,迄今三十余年,其茂盛不衰。”又赋中说:“惟皇晋之基命,爱于斯而发祥。”此外,陆机

  《桑赋》、潘尼《桑树赋》亦皆咏皇晋兴起之端。陶诗句意本此而引申指晋恭帝。三年望当采:三年

  后希望能采桑叶。寓言晋恭帝既已继位三年,应当做出些成绩。

  (3)忽值:忽然遇到。山河改:山川河流的变迁。喻刘宋更替司马氏晋朝。

  (4)柯:树枝。株:树干。沧海:指东海。

  (5)无食:无桑叶可食。欲准待:即“欲待谁”,指望靠谁来吐丝做棉衣。

  (6)本:植物的根,这里指桑根。植:种,栽植。这两句是说,桑树本应植根于高原,却被种在

  长江边,自取毁灭,现在后悔又有何用。

  〔译文〕

  种植桑树在江边,

  指望三年叶可采。

  枝叶长出将茂盛,

  忽然遇到山河改。

  树枝树叶被摧折,

  树干树根浮大海。

  春蚕无叶不得食,

  无茧寒衣哪里来?

  不把根植在高原,

  如今后悔亦无奈!

  杂诗十二首

  [说明]

  按王瑶先生考论,这组诗的前八首辞意一贯,内容多叹息家贫年衰,及

  力图自勉之意,当为晚年所作。第六首中说:“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渊明五十岁当为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前八

  首即为这一年所作。后四首多咏旅途行役之苦,另系于晋安帝隆安五年

  (401),时渊明三十七岁。

  其一(1)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2)。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3)。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4)!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5)。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6)。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7)。

  〔注释〕

  (1)这首诗慨叹光阴易逝、人生无常,所以告诫人们,在短暂的人生之中,应相亲相善、及时行

  乐、努力做人。

  (2)蒂(dì弟):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陌(mò莫):田间小路,东西为陌。这里泛指道

  路。

  (3)常:永恒不变。

  (4)落地:降生,一生下来。为兄弟:语本《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聚:招集。比邻:近邻。

  (6)盛年:壮年。

  (7)待:等待。

  〔译文〕

  人生像是无根蒂,

  飘荡犹如陌上尘。

  聚散随风无定处,

  此生不是永恒身。

  人来世上皆兄弟,

  何必骨肉才相亲!

  得欢不妨及时乐,

  有酒招来左右邻。

  壮年一去不重来,

  一日之中无两晨。

  抓紧时间自努力,

  从来岁月不待人!

  其二(1)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2)。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3)。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4)。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5)。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6)。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7)。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8)。

  〔注释〕

  (1)这首诗写秋夜之景与凄凉的感思,“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是诗人孤独苦闷、心怀悲凄

  的原因所在。

  (2)沦:沉,落。西阿(ē):西山。阿,大的丘陵,逯本阿作“河”,今从何校宣和本、陶本

  改。素月:皓月,皎洁的月亮。

  (3)辉:逯本作“晖”,今从李本、曾本、焦本改。荡荡:空旷广远的样子。景:同“影”,指

  月光。

  (4)户:门。夜中:即夜半。

  (5)气变:气候的变化。悟:意识到。时易:时节改变。时,指时令,节气。永:长。

  (6)无予和(hè贺):即“无和予”,没有人同我相交谈。挥杯:举杯。

  (7)掷:抛弃。不获骋(chěng逞):不得施展。(8)终晓:彻夜,通宵达旦。不能静:指心情不

  能平静。

  〔译文〕

  夕阳沉落下西山,

  皓月渐升出东岭。

  万里遥遥洒清辉,

  空中旷荡明夜景。

  寒风吹入房门内,

  夜半便觉席枕冷。

  风冷才知节气变,

  失眠方晓秋夜永。

  欲言无有人交谈,

  举起酒杯劝孤影。

  日月匆匆弃人去,

  平生有志却难成。

  念及此事怀悲凄,

  彻夜心中不平静。

  其三(1)

  荣华难久居,盛衰不可量(2)。

  昔为三春蕖,今作秋莲房(3)。

  严霜结野草,枯悴未遽央(4)。

  日月有环周,我去不再阳(5)。

  眷眷往昔时,忆此断人肠(6)。

  〔注释〕

  (1)这首侍写人生易逝的悲哀。草木枯萎可以再生,日月没去可以转还,人死之后却不会再生,

  因此诗人深深地眷念着青春时代的美好时光。

  (2)荣华:植物的花。屈原《离骚》:“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居:停留。量:估

  量。

  (3)三春:春季三个月。蕖(qú渠):芙蕖,即荷花。莲房:莲蓬。

  (4)严霜:浓霜。结:凝结。枯悴:枯萎憔悴。遽(jù巨):立刻,马上。央:尽,指枯死。

  (5)有环周:有循环往复。不再阳:不再生。《庄子?齐物论》:“近死之心,不可复阳也。”

  《经典释文》:“阳,谓生也。”

  (6)眷眷:依恋不舍的样子。断人肠:形容极度痛苦。

  〔译文〕

  荣华艳丽不长久,

  繁盛衰颓难估量。

  往日春天三月花,

  如今秋日作莲房。

  浓霜凝聚野荒草,

  枯萎衰黄未尽亡。

  日月运行往复还,

  我身逝去不返阳。

  眷怀往日好时光,

  念此哀伤似断肠。

  其四(1)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2)。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3)。

  筋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4)。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5)。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6)。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7)!

  〔注释〕

  (1)由于“有志不获骋”,诗人也只得退而求自乐,这首诗便写隐居安处的自得之乐,同时对那

  些贪利求名的“当世士”表示鄙视。

  (2)志四海:志在四方,谓志向远大。不知老:不知老之将至。语本《论语?述而》:“其为人

  也,发愤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相保:相互爱护,相互依靠。

  (4)筋弦:代指饮酒与奏乐歌唱。肆:陈列,谓摆在面前。朝日:当作“朝夕”,指终日。樽:

  酒杯。燥:干燥。

  (5)缓带:放松束带,谓无拘无束。《晋书?隐逸传》:陶渊明为彭泽令,时“郡遣督邮至县,

  吏白应束带见之”,而渊明辞归,所以以缓带为愿。

  (6)孰若:哪像。冰炭:比喻贪和求名两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淮南子?齐俗训》:“贪禄者见

  利不顾身,而好名者非义不苟得,此相为论,譬若冰炭钩绳也,何时而合?”

  (7)丘垄:指坟墓。道:同“导”,引导。

  [译文]

  丈夫有志在四海,

  我愿不知将老年。

  和睦亲戚相共处,

  子孙孝敬保平安。

  面前琴酒终日列,

  杯里从来酒不干。

  松带尽情娱乐欢,

  晚间早睡晨起晚。

  谁像当今世上人,

  满怀名利若冰炭。

  身亡同样归坟墓,

  用此空名导向前!

  其五(1)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2)。

  猛志逸四海,骞翩思远翥(3)。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4)。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5)。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6)。

  壑舟无须臾,引我不得住(7)。

  前涂当几许?未知止泊处(8)。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9)。

  [注释]

  (1)这首诗首先回忆自己少壮之时的宏伟志向和乐观情绪,充满勃勃的生机;但是随着时光的流

  逝,诗人感到不仅气力渐衰、日觉不如,而且昔日的猛志已经减退,内心充满许多忧虑。眼见光阴茬

  苒,却又一事无成,更使诗人忧惧无限。

  (2)无乐自欣豫:没有遇到值得高兴的事情,内心也自然欢喜。欣豫:欣喜,愉快。

  (3)猛志:谓雄心壮志。逸:奔驰,超越。骞翩(qiānhé千和):高高地展翅。赛:高举,飞

  起。翩:指鸟的翅膀。远翥(zhù铸):远飞。翥:飞举。

  (4)荏苒(rěnrān忍染):时光渐渐过去。岁月颓:时光消逝。此心:指“无乐自欣豫”和“猛

  志逸四海”。

  (5)值欢无复娱:与“无乐自欣豫”相对应,是说遇到值得高兴的事情,内心也不感到愉快。每

  每:经常。

  (6)日不如:一天不如一天。

  (7)壑(hè贺)舟:《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

  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比喻事物在不断变化,不可以固守。陶诗借用此典故,是比喻不断流逝的时

  间。须臾:片刻。住:停留。

  (8)徐:同“途”。儿许:几多,多少。止泊处:停船的地方,这里指人生的归宿。

  (9)惜寸阴:珍惜短暂的时间。(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

  得而易失也。”阴,指日影,光阴。

  [译文]

  忆我当年少壮时,

  虽无乐事自欢娱。

  胸怀壮志超四海,

  展翅高飞思远去。

  岁月渐移光阴逝,

  当年心志日消除。

  虽逢乐事难欢快,

  每每心中多忧虑。

  气力渐觉在减退,

  我身已感日不如。

  自然总在变化中,

  使我不得停脚步。

  未卜前程有多少,

  谁知归宿在何处。

  古人珍惜寸光阴,

  念此使人心恐惧。

  其六(1)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2)。

  奈何五十年,忽己亲此事(3)。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4)。

  去去转欲远,此生岂再值(5)。

  倾家时作乐,竟此岁月驰(6)。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后置(7)!

  [注释]

  (1)这首诗以盛年之欢同眼下状况相比较,深感岁月不饶人,且所剩时光不多,此生难再,当及

  时行乐。

  (2)长者言:指老人回忆往事。语本陆机《叹逝赋》序:“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

  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

  (3)亲此事:亲身经历这种事情。指上引“同时亲故,或凋落己尽,或仅有存者”。

  (4)一毫无复意:即“无复一毫意”,是说不再有丝毫那样欢乐的心境了。

  (5)值:遇到。

  (6)倾家:倾尽家中所有的财物。竟:完,了结。

  (7)有子不留金:无需为子孙留下金钱买田买屋。此用汉代疏广事,《汉书?疏广传》载:疏广

  官至太傅,后辞归乡里,以所受金每日设宴款待亲朋。别人劝他留些钱为子孙置田产,他说:“吾岂

  老悻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

  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

  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身后置:为身后安置。

  [译文]

  昔闻老者忆平生,

  常捂耳朵不喜听。

  无奈我今五十岁,

  忽然亲将此事经。

  求我盛年时欢乐,

  竟已丝毫无性情。

  日月匆匆光阴快,

  岂能再有当年景!

  倾尽家财持作乐,

  剩余岁月了此生。

  无需为子留金钱,

  岂用为死去经营!

  其七(1)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2)。

  寒风拂枯条,落叶掩长陌(3)。

  弱质与运颓,玄鬓早已白(4)。

  素标插人头,前涂渐就窄(5)。

  家为逆旅舍,我如当去客(6)。

  去去欲何之?南山有旧宅(7)。

  [注释]

  (1)这首诗自叹衰老。行将就木,然而诗人却能以视死如归的态度对待人生,表现出其“不喜亦

  不惧”的达观精神。

  (2)迟:缓行,放慢速度。四时:四季。

  (3)掩:遮盖,铺满。鬃陌(mò莫):田间小路,东西为陌。

  (4)弱质:虚弱的体质,作者自指。与运颓:同时运一道在减损、消耗。玄:黑。

  (5)素标:白色的标记,指白发。涂:同“途”。就:趋,归。

  (6)逆旅舍:接待客人的旅店。逆,迎。《列子?仲尼篇):“处吾之家,如逆旅之舍。”《古

  诗十九首》之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文选》卷二九李善注:“老菜子曰:‘人生于天

  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列子曰:‘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韩诗外传》曰:‘枯鱼

  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客。’”

  (7)之:往。南山:指庐山。旧宅:指陶氏墓地。作者在《自祭文》中说:“陶子将辞逆旅之馆,

  永归于本宅。”

  [译文]

  日月如梭不缓慢,

  四时相催不停步。

  寒风吹动枯枝条,

  落叶覆遮满道路。

  弱质时运共减损,

  黑发早白已满头。

  白色标记在头上,

  当知日暮渐穷途占

  家似迎宾之旅店,

  我如过客将行去。

  前行将要去何方?

  南山陶氏旧坟墓。

  其八(1)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2)。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3)。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4)。

  御冬足大布,粗缔以应阳(5)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6)。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7)。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8)。

  [注释]

  (1)这首诗自言努力躬耕,却常常饥寒交迫,只能依靠糟糠、粗布充饥、御寒,勉强度日。顾念

  自身如此勤苦,而“人皆尽获宜”,于理实在不通。无可奈何,只有借酒浇愁,抚慰内心的愤愤不平。

  (2)代耕:以官俸代替种田的收入,指当官食俸禄。《孟子?万章》:“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禄足以代其耕也。”又《礼记?王制):“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所业:所做

  的事。田桑:耕种田地,植桑养蚕。泛指农业劳动。

  (3)躬亲:亲自。指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替:废,停止。馁:饥饿。糟糠:酒糟和谷糠,指粗劣

  的食物。

  (4)过满腹:吃得过饱,指超过最低的生活需要。《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粳(jīng京):粳稻,大米。

  (5)御冬:抵御冬寒。大布:粗布。絺(chī吃):葛布。应:遮挡。阳:指夏日骄阳。

  (6)正:纵然,即使。尔:这,指粳粮、租布。

  (7)尽获宜:都各得其宜,即各得其所。拙生:拙于生计。方:办法。

  (8)陶:乐。

  [译文]

  做官食俸非我愿,

  耕作植桑是本行。

  我自躬耕未曾止,

  饥寒常至食糟糠。

  饮食岂敢存奢望,

  但愿饱食吃细粮。

  粗布以足冬御寒,

  夏天葛布遮骄阳。

  纵然这些也难得,

  实在令人心哀伤。

  他人皆已得其所,

  我性笨拙无好方。

  天理不通没奈何,

  举杯痛饮将忧忘。

  其九(1)

  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2)。

  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3)。

  日没星与昴,势翳西山巅(4)。

  萧条隔天涯,惆怅念常餐(5)。

  慷慨思南归,路遐无由缘(6)。

  关梁难亏替,绝音寄斯篇(7)。

  [注释]

  (1)这首诗写羁旅行役之苦和眷念家乡之情。

  (2)羁役:羁旅行役,指出仕在外。一心处两端:身在仕途心在家中。

  (3)泛东逝:乘船向东行驶。泛:船行水上。追时迁:追逐时光的流逝,指船行很快。

  (4)日没:太阳落山。星与昴(mǎO卯):二十八宿之二宿,星宿与昂宿。这里泛指星空。势:

  指星座。翳(yì缢):遮蔽,这里是隐没的意思。以星座的移动暗示船行之速。

  (5)常餐:指平时家居的饮食。

  (6)慷慨:意气激昂。遐:远。无由缘:没有理由。谓公务在身。

  (7)关梁:关卡和桥梁。亏替:废止,废除。指难以逾越。绝音:指与家人音信不通。寄:寄托

  情怀。斯篇:这首诗。

  [译文]

  羁旅行役赴远道,

  身行在外心飞还。

  掩泪乘船向东去,

  顺流而下赶时间。

  日落空中星宿现,

  星宿忽隐西山巅。

  荒凉寂寞家万里,

  惆怅思家平日餐。

  激荡情怀欲南归,

  路途遥远难实现。

  桥梁关卡阻路途,

  言信断绝寄此篇。

  其十(1)

  闲居执荡志,时驶不可稽(2)。

  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3)。

  沉阴拟薰麝,寒气激我怀(4)。

  岁月有常御,我来淹已弥(5)。

  慷慨忆绸缪,此情久已离(6)。

  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7)。

  庭宇翳余木,倏忽日月亏(8)。

  [注释]

  (1)这首诗仍表现“一心处两端”的痛苦心境。出仕行役,为人所羁,身不由己,岂如闲居时那

  般放任不羁。自由自在。所以诗人身在仕途、心早归还,其中寄寓着深沉的感慨。

  (2)执:持有,指禀性。荡志:放任不羁的心志。时驶:时光逝去。稽:留。

  (3)轩裳:即车。轩,古代一种供大夫以上乘坐的轻便车。裳,指车帷。逝:往、去。东崖:地

  名,诗人此行所去之处。

  (4)沉阴拟薰麝(shè射):逯本作“泛舟拟董司”,诸本皆作“沉阴拟薰麝”,今从后者。拟:似,

  像是。薰麝:薰燃麝香。这句是说,天气阴沉,像是薰染麝香般浓烟弥漫。

  (5)御:驾驶车马,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淹:淹留,长期居留。指出仕为宦。弥:指期满。

  (6)绸缪(ch6umóu仇谋):犹缠绵,情意深厚的样子。

  (7)荏苒(rěnrǎn忍染):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十载: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开始出仕为江州祭

  酒,到写此诗的时间为十年。

  (8)庭宇:庭院和屋檐。翳:遮盖。余木:很多树木。倏忽:忽忽,转眼之间。日月:指时光。

  亏:损耗。

  [译文]

  闲散之时多自由,

  光阴逝去却难留。

  如今驱使总行役,

  眼下乘车东崖走。

  天气阴沉似薰麝,

  气寒激荡我怀忧。

  日月运行有常规,

  我来留滞岁月悠。

  慷慨忆昔情意厚,

  此情离我已很久。

  忽忽度过十年整,

  暂且为人忙不休。

  忆我庭字多树荫,

  不觉岁月似奔流。

  其十一(1)

  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2)。

  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3)。

  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4)。

  离鹃呜清池,涉暑经秋霜(5)。

  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6)。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现思念家乡的情怀。

  (2)行:指行役。云:语助词,无意义。惨风:悲凉之风。

  (3)应节:按照季节。起:指飞来。尘梁:落满灰尘的屋梁。

  (4)边雁:边疆的大雁。无所:无处所,没有停总之处。代谢:更迭,交替。指一群接着一群,

  陆陆续续。

  (5)离鵾(kūn昆):离群的鵾鸡。鵾鸡,似鹤之鸟。

  (6)愁人:诗人自指。

  [译文]

  此行离去家不远,

  回顾悲凄风正凉。

  春燕依时已返家,

  高飞恋恋绕屋梁。

  悲哀大雁无居处,

  陆续北飞归故乡。

  落落鵾鸡鸣清池,

  历经夏暑与秋霜。

  我今惆怅言难尽,

  漫漫煎熬春夜长。

  其十二(1)

  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2)。

  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3)。

  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4)。

  [注释]

  (1)这首诗借咏幼松以喻童子,幼松培育得当,便可成材,童子也是如此,寓有把希望寄托于新

  生后辈之意。

  (2)袅袅(niāo鸟):摇曳,纤长柔美的样子。标:树梢。崖:逯本作“雀”,各本均作“崖”,

  今从后者。婉娈(luán峦):年少而美好的样子。柔:柔美。(3)三五:指十五岁。乔柯:高大的树

  枝。

  (4)色:神色,精神。津气:津液精气。《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粲然:鲜明的

  样子。心理:神理,谓有神气。

  [译文]

  松梢摇曳在山崖,

  恰似弱柔美少年。

  年少大约十五岁,

  高枝尚嫩不能攀。

  保持生气细培养,

  光粲有神可参天。

  咏贫士七首

  [说明]

  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交,是陶渊明晚年的咏怀之作。这些诗歌

  通过对古代贫士的歌咏,表现了诗人安贫守志、不慕名利的情怀。

  其一(1)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2)。

  暖暖空中灭,何时见余晖(3)?

  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4)。

  迟迟出林翩,未夕复来归(5)。

  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6)?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7)!

  [注释]

  (1)这首诗以孤云、独鸟自况,象征着诗人孤独无依的处境和命运,表现出诗人守志不阿的高洁

  志趣。

  (2)万族:万物。族,品类。托:依托,依靠。孤云:象征高洁的贫士,诗人自喻。

  (3)暖暖(ài爱):昏暗不明的样子。余晖:留下的光辉。此句喻东晋灭亡。

  (4)朝霞开宿雾:朝霞驱散了夜雾。喻刘宋代晋。众鸟相与飞:喻众多趋炎附势之人依附新宋政

  权。相与:结伴。

  (5)翩(hè河):鸟的翅膀,代指孤鸟。喻贫士,即诗人自指。这句诗人自喻勉强出仕。未夕复

  来归:天未黑时又飞了回来。喻诗人辞官归隐。

  (6)量力:根据自己的能力,犹尽力。守故辙:坚持走旧道,指前人安守贫贱之道。

  (7)苟:如果。已矣:犹算了吧。

  [译文]

  万物各皆有倚靠,

  孤云飘荡独无依。

  昏昏消散灭空中,

  何日才能见光辉?

  朝霞驱散夜间雾,

  众鸟匆匆结伴飞。

  孤乌迟迟出树林,

  太阳未落又飞归。

  量力而行守旧道,

  哪能不苦受寒饥?

  知音如果不存在,

  万事皆休何必悲!

  其二(1)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2)。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3)。

  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4)。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5)。

  闲居非陈厄,窃有温见言(6)。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7)。

  [注释]

  (1)这首诗与第一首都是这组诗的概括,前一首自叹孤独,世无知音;这一首自咏贫居之状,并

  向古代寻求知音,以安慰自己的精神。

  (2)凄厉:凄凉寒冷。云:语助词,无意义。拥褐(hè贺):围裹着粗布短衣。曝(pù铺):

  晒。轩: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室。

  (3)圃(pǔ浦):种植蔬菜瓜果的园子,即菜园。秀:指菜苗。盈:满。

  (4)余沥(lì力):指剩下的残酒。沥,液体的点滴。(史记?滑稽列传):“侍酒于前,时赐余

  沥。”窥:看。

  (5)昃(zè厌):太阳西斜。遑(huáng皇):闲暇。研:研读。

  (6)陈厄(è饿):在陈国受困。事见《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厄:困苦,危难。窃:谦指

  自己的意见。温(yùn运):含怒,怨恨。

  (7)怀:内心。贤:贤士,指安贫乐道的古代贫士。

  [译文]

  寒冷凄凉已岁末,

  裹衣晒暖在廊前。

  南园不剩可食菜,

  枯萎枝条满北园。

  壶内未余一滴酒,

  灶炉不见有火烟。

  诗书堆满在身边,

  过午腹饥没空看。

  我与孔丘困陈异,

  心中不免有怨言。

  如何安慰我心情?

  幸赖古时多圣贤。

  其三(1)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2)。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3)。

  重华去我久,贫士世相寻(4)。

  弊襟不掩时,黎羹常乏斟(5)。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6)。

  赐也徒能辩,乃不见吾心(7)。

  [注释]

  (1)这首诗歌咏古代贫士荣启期和原宪的安贫乐道,表现了诗人安于贫居、不慕富贵的高尚品

  质。

  (2)荣叟:指荣启期,春秋时隐士。叟,对老人的称呼。老:年老。带索:以绳索为衣带。这两

  句见(饮酒二十首)其二注(4)。

  (3)原生:指原宪,字子思。孔子弟子。原宪清静守节,贫而乐道。《韩诗外传》载:原宪居鲁

  国时,一次子贡去看他,他出来接见时,穿着破衣服和裂开口的鞋子,“振襟则时见,纳履则堕决”。

  子贡问他为什么会这样?原宪回答:宪贫也,非病也。仁义之匿,车马之节,宪不忍为也。讥笑了子

  贡的华丽车马装饰,“子贡惭,不辞而去。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返。声沦于天地,如出金石”。

  纳:穿。决履:坏裂的鞋子。清歌:清新、清亮的歌曲。商音:曲名,指原宪所唱的《商颂)之曲。

  (4)重华:虞舜名。相传尧舜时代,圣人治世,天下太平,无贫穷之人。《庄子?秋水):“当

  尧舜而天下无穷人。”去:离。相寻:相继,不断。

  (5)弊襟:破衣。襟:上衣前襟,代指衣服。黎(lí离)羹:野菜汤。藜:植物名。一年生草本,

  亦称“灰菜”,嫩叶可食。斟(zhēn针):“糂”(sān伞)的借用字,以米和羹。(墨子?非儒):

  “孔丘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吕览》引作“斟”。《说文):“糂,以米和羹也。古文糂从

  参。”

  (6)袭:衣上加衣,即穿、披。轻裘:轻暖的毛皮衣。苟得:不义而得,非正道的获取。《论语?述

  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赐:即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徒:徒然,只会。善辩:善于巧辩。《史

  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论语?子罕》记子贡劝孔子出仕的话说:

  “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洁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意思是,

  子贡说:假设这里有一块美玉,是把它放在匮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说:

  卖掉,卖掉!我是在等待识货者哩。“善辩”当指此。乃不见吾心:意谓自己隐居不仕的决心是不可

  以为劝说所动摇的。

  [译文]

  荣曳老年绳作带,

  依然欢乐把琴弹。

  子思脚下鞋开绽,

  商颂清扬歌唱欢。

  虞舜清平离我远,

  世间贫士常出现。

  衣衫破烂不遮体,

  野菜汤中无米添。

  谁不想穿轻暖裘?

  得非正道我不羡。

  子贡徒然善巧辩,

  无人理解我心愿。

  其四(1)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2)。

  好爵吾不索,厚馈吾不酬(3)。

  一旦寿命尽,蔽服仍不周(4)。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优(5)。

  从来将干载,未复见斯祷(6)。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7)?

  [注释]

  (1)这首诗咏赞古代贫士黔娄,借以表现诗人安贫守道的节操。

  (2)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齐、鲁的国君请他出来做官,他总不肯。家中甚贫,死时衾不蔽

  体。他的妻子和他一样“乐贫行道”。见刘向《列女传)、皇甫谧《高士传)。

  (3)好爵:指高官。不萦:不系恋于心。厚馈(huì愧):丰厚的馈赠。

  不酬:不理睬、不接受。酬,应对。(高士传)说:黔娄“修身清洁,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

  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

  (4)蔽服仍不周:破衣被盖不住尸身。《列女传?黔娄妻传》:黔娄死,“曾子与门人往吊之。

  其妻出户,曾子吊之。上堂,见先生之尸在牖下,枕塈席槁,组袍不表。覆以布被,手足不尽敛,覆

  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

  (5)极:指穷困到了极点。非道故无忧:与道无关的事情是不值得忧虑的。此句化用《论语?卫

  灵公》“君子忧道不忧贫”句意,谓不为贫穷而忧虑。

  (6)从来:从此以后,指自黔娄死后。复:再。斯俦(chóu愁):这类人物。俦,类。

  (7)之两句用《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意,表示安贫守道的决心至死不渝。

  [译文]

  安于贫贱守道者,

  自古黔娄为典范。

  其心不恋高官位,

  丰厚赠金他不羡。

  一旦命终离世间,

  破衣难把身遮全。

  哪能不晓极贫寒?

  与道无关不忧烦。

  从那以来近千载,

  世间不再有高贤。

  早晨能与道同生,

  晚上即亡无所憾。

  其五(1)

  袁安困积雪,邈然不可干(2)。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3)。

  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飡(4)。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5)。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6)。

  至德冠邦闾,清节映西关(7)。

  [注释]

  (1)这首诗咏赞贫士袁安与阮公,表彰清尚廉洁、安贫守道的节操。

  (2)袁安,字邵公,后汉汝南妆阳(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人。家甚贫。《汝南先贤传》载,时

  袁安客居洛阳,值大雪,“洛阳令自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

  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

  为孝廉”。邈然:本义是遥远貌,这里形容安详的情态。干:求取。

  (3)阮公:其人其事未详。按诗句意,阮公本为官,当有人向他行贿时,他当天就辞去了官职。

  (4)刍藁(chúgāo除槁):喂牲口的干草。藁同“稿”,谷类植物的茎秆。温:指取暖。穷人无

  被眠,睡在干草上取暖,故曰“有常温”。莒(jū举):植物名。古代齐人称芋为芭(见《说文?艸

  部》)。飡:同“餐”。

  (5)所惧非饥寒:意谓所惧在改变节操。

  (6)贫富常交战:安贫与求富两种思想在内心产生斗争。《韩非子》:“子夏曰:‘吾入见先王

  之义,出见富贵,二者交战于胸,故臞(qú渠,瘦);今见先王之义战胜,故肥也。”道胜:道义取

  胜,指安贫乐道之义。戚颜:忧愁的脸色。

  (7)至德:最高尚的品德。冠邦闾:名冠家乡。邦,国。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指乡里。这

  一句评袁安。情节:清风亮节。映:照,辉映。西关:地名,当指阮公故里。

  [译文]

  袁安贫困阻积雪,

  不去乞求心地安。

  阮公见人来贿赂,

  当日弃官归家园。

  干草当床可取暖,

  采芋足以充早餐。

  岂不实在太辛苦?

  忧虑变节非饥寒。

  贫富二心常交战,

  道义得胜带笑颜。

  袁安德行成楷模,

  阮公廉洁映西关。

  其六(1)

  仲蔚爱穷居,绕宅生蒿蓬(2)。

  翳然绝交游,赋诗颇能工(3)。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4)。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5)。

  介焉安其业,所乐非穷通(6)。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7)。

  [注释]

  (1)这首诗咏赞东汉隐士张仲蔚。诗人与张仲蔚的性情、爱好、志向大致相同,算是真正的知音,

  所以渊明愿以之为楷模,“聊得长相从”。

  (2)仲蔚:张仲蔚,东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高士传》说他“隐身不仕善属文,

  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

  (3)翳然:隐蔽的样子。绝交游:断绝与世人的交往。工:善。

  (4)刘龚:字孟公,刘歆之侄,与仲蔚友善。止:只,仅。

  (5)此士:指张仲蔚。胡:何,为什么。独然:孤独如此,独特。罕所同:很少有人与之相同。

  (6)介:耿介,耿直。焉:语助词,犹“然”。业:这里指兴趣爱好和志向。所乐非穷通:不以

  命运的穷通好坏而悲、喜。《庄子?让王》:“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

  (7)人事:指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固:本来。拙:笨。这里指不会逢迎取巧。聊:且。相从:指

  追随张仲蔚的人生道路。这两句是诗人自指。

  [译文]

  仲蔚喜欢独贫居,

  绕屋长满野蒿蓬。

  隐迹不与世来往,

  诗作清新夺天工。

  举世无人了解他,

  知音只有一刘龚。

  此人何故常孤独?

  只因无人与他同。

  世俗交往数我笨,

  姑且追随永相从。

  其七(1)

  昔在黄子廉,弹冠佐名州(2)。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3)。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4)。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5)。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6)。

  谁云固穷难?逸哉此前修(7)。

  [注释]

  (1)这首诗咏赞古代贫土黄子廉,称扬其不为儿女之忧而改变固穷守节的志向,以示自勉。

  (2)黄子廉:《三国志?黄盖传》注引《吴书》说:“黄盖乃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王应

  麟《困学纪闻》引《风俗通》说:“颖水黄子廉每饮马,辄投钱于水,其清可见矣。”若为同一黄子

  廉,则知其尝为南阳太守,为人清廉。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比喻预备出仕。《汉书?王吉传》: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是说王、贡二人友善,王吉做官,贡

  禹也准备出仕。佐名州:谓到著名的州郡去任职。佐:辅治。

  (3)略:大略。这里泛指常人、普通人。俦:伴侣,同类。这里有比并的意思。

  (4)仁妻:贤慧之妻。我:代黄子廉自称。

  (5)丈夫:即大丈夫,有志之人。

  (6)惠孙:人名,其事未详,当与黄子廉为同时人。晤:会面,相遇。腆(tiǎn舔):丰厚。莫

  酬:不理睬,不接受。

  (7)邈:远。前修:前代的贤士。

  [译文]

  从前有个黄子廉,

  曾到名州去做官。

  一旦辞官归故里,

  无人能比甚贫寒。

  饥年贤慧妻感慨,

  对他哭泣泪涟涟。

  志士虽然有骨气,

  也为儿女把心担。

  惠孙相见深忧叹,

  厚赠不收很清廉。

  谁讲固穷难保守?

  遥遥思念众前贤。

  咏二疏

  [说明]

  这首诗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参见《咏三良》

  说明。

  二疏,指疏广与疏受,汉宣帝时兰陵(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南)人。疏广

  任太子太傅,其侄疏受任太子少傅,任职五年;疏广认为名已成立,不离去

  恐有后患,便与疏受一道辞职还乡。当离去时,公卿大夫等送行者车百辆,

  观者皆叹日:“贤哉二大夫。”皇帝和太子送给二疏很多财物,他们还乡后

  便以赐金日与亲友宾客宴饮共乐,而不留金为子孙置办房屋田产。事见《汉

  书?疏广传》。这首诗就是颂扬二疏的行为和品德,从而表现出诗人的志趣

  所在。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1)。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2)?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3)。

  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4)。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5)。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6)!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7)!

  厌厌阎里欢,所营非近务(8)。

  促席延故老,挥筋道平素(9)。

  间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10)。

  放意乐余年,逞恤身后虑(11)!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12)。

  [注释]

  (1)大象:指天,大自然。《老子》:“大象无形。”又:“执大象。”王弼注:“大象,天象

  之母也。”转:运行。这两句是说,正如自然运行、四季更替一样,功成者亦自当迟去。

  (2)借问:请问。衰周来:自东周末期以来。趣:旨趣,意旨,道理。

  (3)游目:随意观览,这里是放眼、回顾的意思。复:再,恢复。此举:这种行为,指“功成者

  自去”。

  (4)高啸:犹高歌,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长揖(yī衣):旧时拱手高举,自上而下的相见

  或道别的礼节。《汉书?高帝纪上》:“郦生不拜,长揖。”诗中是指辞谢。储君傅:指太子大傅与

  太子少傅的职位。储君:太子。

  (5)饯(jiàn荐)行:以酒食送行。倾:尽。华轩:华贵的轻车,指富贵者乘坐的车子。盈:满。

  《汉书?疏广传》:“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指饯行),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

  去。”

  (6)余荣:剩下的荣华。即指二疏所辞去的官职俸禄。

  (7)胜:盛大,佳妙。贤哉岂常誉:《汉书?疏广传》:“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

  叹息为之下位。”常:普通,一般。

  (8)厌厌(yān烟):安逸、安祥的样子。《诗经?小雅?湛露》:“厌厌夜饮。”毛传:“厌

  厌,安也。”阎里:乡里。近务:眼前之事,指日常平凡的事情。

  (9)促席:接席,座位靠近。表示亲近。延:邀请,

  挥觞:举杯,指饮酒。道:叙说。平素:指往日的事情。

  (10)问金终寄心:指疏广的子孙托人间疏广,给他们留下多少钱财以置办房舍田产。寄心:藏

  在心中的想法,关心。清言:指疏广所说“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等语,参见

  《杂诗十二首》其六注(7)。晓未悟:晓谕不明白的人。

  (11)放意:纵情。余年:剩下的岁月,指晚年。遑恤身后虑:哪有闲暇考虑死后的事。遑:闲

  暇。恤:忧虑。《诗经?椰风?谷风》:“遑恤我后。”笺:“追,暇也。恤,忧也。”

  (12)其人:指二疏。道:做人之道,指清操。弥:更加。著:显著,昭著,指广为人知。

  [译文]

  天地四时自运转,

  完成功业当归还。

  请问东周未世后,

  几人能把其意传?

  放眼汉代朝廷内,

  二疏举止可称赞。

  欢快高歌返故乡,

  告别太子长辞官。

  皇朝官吏皆出送,

  华贵轻车填路问。

  悲叹之情为送别,

  荣华富贵岂足恋!

  德操高尚感行人,

  贤哉之誉岂一般!

  乡里安逸相聚欢,

  经营之事不简单。

  邀来故老促席坐,

  饮酒共将往事谈。

  儿女关心遗产事,

  疏广晓谕出清言。

  纵情享乐度余年,

  死后之事不挂牵。

  谁说二疏已亡去?

  日久其德更粲然。

  咏三良

  [说明]

  这首诗同《咏二疏》、《咏荆轲》是陶渊明三首著名的咏史诗,三篇体

  制大体相当,当为同一个时期的作品。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当作于宋武帝

  永初二年(421)之后不久,暂系于永初三年,陶渊明五十八岁……

  三良,指春秋时秦国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鍼(zhēn针)虎。

  他们三人都是杰出的人才,是秦穆公的宠臣。穆公死,三人遵穆公遗嘱为之

  殉葬。《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

  锨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诗经?秦风?黄

  鸟》就是秦国人民为哀悼三良及一百七十多个无辜牺牲者而创作的,表示了

  对残暴统治者的控诉与谴责。陶渊明的这首诗,则完全称赞三良的行为,其

  目的显然不在咏史,而是借咏三良之事。表彰张袆不肯毒死零陵王而自饮毒

  酒先死的尽忠行为。(事见《述酒》诗说明)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1)。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2)。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3)。

  出则陪文舆,人必侍丹帷(4)。

  箴规响已从,计议初无亏(5)。

  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6)。

  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7)!

  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8)。

  荆棘笼高坟,黄鸟声正悲(9)。

  良人不可赎,该然沾我衣(10)。

  [注释]

  (1)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指准备出仕为官。见《咏贫士七首》其七注(2)。乘:驾驭,占

  据。通津:本指交通要道,这里指高官要职。《古诗十九首》之四:“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时我遗:即“时遗我”的倒装句,时不我待之意。我:指三良。

  (2)服勤:犹言服侍、效劳。《礼记?檀弓上》:“服勤至死。”孔颖达疏:“服勤者,谓服持

  勤苦劳辱之事。”尽岁月:一年到头。功愈微:功劳甚小。愈:更加。

  (3)谬:妄,自谦之词。获露:得到表现。私:亲近,宠爱。

  (4)文舆:华美的车子。这里指穆公所乘之车。丹帷:红色的帷幕。这里指穆公寝居之所。

  (5)箴(zhēn针)规:规谏劝戒。响已从:一发言就听从。初无亏:从不拒绝或轻视。亏:枉为。

  这两句是说,穆公对三良言听计从。

  (6)言:语助词,无意义。同此归:一道去死。《史记?秦本纪》之《征义》引应劭曰:“秦穆

  公与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鍼虎许诺。及公薨(hōng轰,

  周代诸侯死之称),皆从死。”

  (7)君命安可违:《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死,康公立,遵照穆公的遗嘱,杀了一百七十四

  人殉葬,秦大夫子车氏三于亦从殉,共“一百七十七人”。“君命安可违”即指此事。安,怎能。

  (8)临穴罔(wǎng往)惟疑:面对坟墓没有犹豫。罔:无。惟:语助词,无意义。疑:犹疑,犹

  豫。《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惴其栗。”投义:献身于大义。攸希:所愿。

  (9)黄鸟声正悲:《诗经?秦风?黄鸟》:“交交(悲鸣声)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

  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天者,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10)不可赎:不能挽救赎回。语本上引《诗经》。泫(xuàn眩)然:伤心流泪的样子。《韩非

  子?外储说右上》:“公泫然出涕曰:’不亦悲乎!’”

  [译文]

  出仕为官居要职,

  只怕蹉跎好时光。

  一年到头勤效力,

  常恐功绩不辉煌。

  忠情偶尔得表现,

  于是得宠近君王。

  出门陪同在车边,

  入宫服侍丹帷旁。

  规劝之言即听取,

  建议从来不虚枉。

  一旦君王长逝后,

  愿得一道把命亡。

  君王恩厚难相忘,

  君命怎能敢违抗!

  面临坟墓不犹豫,

  献身大义志所望。

  草丛笼罩高坟墓,

  黄鸟啼鸣声悲伤。

  三良性命不可救,

  泪水沾湿我衣裳。

  咏荆轲

  [说明]

  这首诗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参见《咏三良》

  说明。

  此诗咏赞荆柯刺秦王之事,事见《战国策?燕策三》及《史记。刺客列

  传》。荆轲,战国时齐国人,迂居卫,后来到燕国,好读书、击剑,与高渐

  离为知友。燕太子丹曾质于秦,秦王赢政待之不善,丹怨愤逃归。时秦国东

  伐,将至燕。燕太子丹欲刺杀秦王,尽力招募勇士。荆轲被招,受到燕太子

  丹的恩遇和敬重。荆柯奉燕太子丹之命,带着燕国督亢地图去迸献秦王,在

  地图中暗藏一把匕首,以便借机行刺。易水送别之后。荆轲义无反顾去见秦

  王,献上地图,图穷匕首现,追刺秦王,终因剑木不精而没能刺中秦王,反

  而被杀。陶渊明这首诗即咏赞此事。诗人以豪迈的诗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除

  暴勇士的生动形象,用惋惜赞叹的语言歌颂了荆柯的壮烈活动,抒发了诗人

  内心无限的感慨。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赢(1)。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2)。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3)。

  素骇鸣广陌,慷慨送我行(4)。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5)。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6)。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7)。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8)。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9)。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10)。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11)。

  凌厉越万里,透迄过于城(12)。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13)。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14)!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15)。

  [注释]

  (1)燕丹:燕国太子,名丹。姓与国同,是战国时燕王喜之子。士:门客。报:报复,报仇。强

  赢(yíng营):强秦。赢指秦王赢政,即后来统一六国始称皇帝的秦始皇。

  (2)百夫良:百里挑一的勇士。荆卿:即荆轲。卿,犹“子”,是燕人对他的尊称。

  (3)死知己:为知己而死。燕京:燕国的都城,今北京地区。

  (4)素骥:白色骏马。《战国策?燕策三》:“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色

  是丧服色,白衣冠以示同秦王决一死,以壮荆轲之行。此处用“索骥”,就表达这层意思。广陌:大

  路。慷慨:情绪激昂。

  (5)雄发上指冠:怒发直指,冲起高高的帽子。雄发,怒发。冠:帽子。《战国策?燕策三》:

  “复为羽声慷慨,土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缨(yīng英):系帽子的丝带。

  (6)饮饯:饮酒送别。易水:在今河北省西部,源出易县境。

  (7)渐离:高渐离,燕国人,与荆轲友善,擅长击筑。《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

  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位,旁若无人

  者。”这里是指送别的击筑。筑(zhú竹):古击弦乐器,形似筝。宋意:当为燕太子丹所养之士。

  《淮南子?泰族训》:“荆轲西刺秦王,高渐离、宋意为击筑而歌于易水之上。”

  (8)萧萧:风声。淡淡:水波摇动的样子。《战国策?燕策三》载荆柯临行时歌曰:“风萧萧兮

  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陶诗此二句即从《易水歌》第一句变化而来。

  (9)商音:古代乐调分为宫、商、角、徵(zhī止)、羽五个音阶,商音调凄凉。奏羽:演奏羽

  调。羽调悲壮激越。《战国策?燕策三》:“至易水上,既祖(饯送),取道。高渐离击筑,荆何和

  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羽声慷慨,士皆膜目,发尽上指冠。”

  (10)且:将。名:指不畏强暴、勇于赴死的英名。

  (11)登车何时顾:《战国策?燕策三》:“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谓决心己定,义

  无反顾。飞盖:车子如飞般疾驰。盖:车盖,代指车。

  (12)凌厉:意气昂扬,奋起直前的样子。逶迤(weīyí威移):路途弯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13)图穷:地图展开至尽头。《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

  见。”事自至:行刺之事自然发生。豪主:豪强的君主,指秦王。怔营:惊恐、惊慌失措的样子。《史

  记?刺客列传》:荆轲以匕首刺秦王,王惊而拔剑,“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环柱走,卒

  惶急,不知所为”。

  (14)剑术疏:剑术不精。《史记?刺客列传》载:秦王以佩剑断荆轲左股,荆轲坐地“引七首

  以擿(zhì掷)秦王,不中,中铜柱。”结果荆轲被杀,行刺失败。同上传载:“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

  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奇功:指刺秦王之功。遂:竟。

  (15)其人:指荆轲。没:死。余情:不尽的豪情。

  [译文]

  燕丹太子爱侠客,

  立志报仇刺赢政。

  百里挑一招勇士,

  年终得士名荆卿。

  君子能为知己死,

  荆卿提剑出燕京。

  雪白骏马嘶大道,

  慷慨众人送我行。

  怒发上指高冲冠,

  男儿猛气冲长缨。

  饮酒送别易水上,

  四周列坐皆豪英。

  渐离击筑音悲壮,

  宋意引吭高歌声。

  萧瑟悲风骤吹过,

  凄寒水上波纹生。

  商音凄婉闻流泪,

  羽调激昂壮士惊。

  此去心知不返归,

  将能后世留英名。

  义无反顾登车去,

  疾驶如飞赴秦庭。

  奋勇直前越万里,

  曲折艰险过千城。

  地图展尽匕首露,

  赢政突然心恐惊。

  可惜剑术未能精,

  盖世之功未建成。

  壮士虽然久已逝,

  千年之下寄深情。

  读《山海经》十三首

  [说明]

  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

  这组诗除第一首具有诗序的性质外,其他十二首分咏《山海经》和《穆

  天子传》中所记奇异事物,多为借古讽今之作,以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和对

  现实不满的感慨。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十八卷。作者不详。内容主要为民间

  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

  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晋代郭璞作注。《穆天子传》是晋代从战国时

  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汲家书》)之一,作者不详。旧题晋郭噗注。

  六卷。前五卷记周穆王驾八骏西游故事,后一卷记盛姬之死及其丧仪。

  其一(1)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2)。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3)。

  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士”。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疏。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5)。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6)?

  [注释]

  (1)这旨诗自咏隐居耕读之乐,是组诗的序诗。初夏之季,耕种之余,饮酌春酒,观览图书的诗

  人的神情伴随着美妙的神话故事邀游宇宙,乐趣无穷。

  (2)盂夏:初夏,农历四月。扶疏:枝叶茂盛纷披的样子。《韩非子?扬权》:“为人君者,数

  披其木,毋使本枝扶疏。”

  (3)欣有托:因为有了依托而高兴。托:依托、指寄身之处。庐:住宅。

  (4)穷巷:僻巷。隔深辙:谓距离大路很远。隔:隔开,相距。辙:车辙,代指大路。颇回故人

  车:经常使老朋友的车子掉转回去。颇:很,这里指经常。回:回转。故人:熟人,老朋友。

  (5)周王传:指《穆夫子传》。山海图:指《山海经图》。《山海经》原有古图及汉代所传图,

  晋代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有图及赞。后原图均失,今所见图是清人补画。

  (6)俯仰:俯仰之间,形容时间很短。终穷,尽。

  [译文]

  夏初草木竞生长,

  叶茂枝繁树绕屋。

  众鸟欢欣有住处,

  我也喜爱我茅庐。

  耕田播种事已毕,

  有空还家读我书。

  僻巷距离大道远,

  友朋无奈转回路。

  我心欢快饮春酒,

  摘取园中好菜疏。

  微雨濛濛东面来,

  好风与共使心舒。

  《穆天子传》泛观览,

  《山海经》中翻画图。

  顷刻邀游遍宇宙,

  我心不乐又何如?

  其二(1)

  玉台凌霞秀,王母怕妙颜(2)。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3)。

  灵化无穷已,馆字非一山(4)。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5)!

  [注释]

  (1)这首咏赞西王母的妙颜,永寿和神通,以抒发诗人的厌弃世俗之情。

  (2)玉台:玉山上的瑶台,即西王母的居处。《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

  是西王母所居也。”凌霞:高出云霞之上。秀:灵秀,秀美。怡:安适愉快,和悦。妙颜:容颜美妙。

  (3)天地共俱生:谓王母与天地同生。几何年:多少岁。

  (4)灵化:神灵变化。无穷已:没有穷尽。仙馆非一山:《山海经》之《西山经》说西王母居玉

  山;《大荒西经》说西王母“处昆仑之丘”,郭璞注:“王母亦自有离宫别馆,不专住一山也。”《穆

  天子传》说西王母居于弇(yān掩)山,故曰“仙馆非一山”。

  (5)高酣:高会酣饮。发新谣:《穆天子传》说,周穆王为西王母设宴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作歌

  谣道:“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宁:怎,哪里。俗中

  言:凡俗之言。

  [译文]

  玉台灵秀出云霞,

  王母安适美容颜。

  天地与之共俱生,

  不知岁月几多年。

  神灵变化无穷尽,

  仙馆很多非一山。

  高会酣饮唱新谣,

  哪像世俗凡语言!

  其三(1)

  迢递槐江岭,是谓玄圃丘(2)。

  西南望昆墟,光气难与祷(3)。

  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瑶流(4)。

  恨不及周穆,托乘一来游(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昆仑玄圃,寄托向往美好而厌弃世俗之情。

  (2)迢递(tiáodì条弟):高而远的样子。槐江岭:即槐江之山。《山海经?西山经》:“槐江之

  山……多藏琅玕\、黄金、玉,其阳多丹粟。其阴多采黄金银。实惟帝之平圃爱有谣(yáo瑶)水,.

  其清洛洛。”玄圃:即平圃,亦作“县(悬)圃。”《山海经?两山经》“平圃”,郭璞注:“即玄

  圃也。”《楚辞?天问》:“昆仑县圃,其凥(居)安在?”王逸注:“昆仑,山名也其巅曰玄

  圃,乃上通于天也。”

  (3)昆墟:即昆仑山。光气:珠光宝气。《山海经?西山经》:“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

  魂。”郭璞注:“皆光气炎盛相馄(kǔn)耀之貌。”涛:比并。

  (4)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玕\(gān):琅玕\树,即珠树。《山海经?海内西经》“琅玕\树”

  郝懿行注:“《玉篇》引《庄子》云:‘积石为树,名曰琼枝,其高一百二侧,大三十围,以琅牙为

  之实。’是琅玕\即琼枝之子似珠者也。”《本草纲目?金石部》:“在山为琅玕\,在水为珊瑚。《山

  海经》云,开明山北有珠树。《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树在其西。珠树,即琅玕\也。”落落:

  同“洛洛”(见注(2)),水流动的样子。瑶:同“滛”(见注(2))。

  (5)周穆:周穆王。《穆天子传》言其驾八骏游于玄圃。托乘:犹今言“搭车”。

  [译文]

  遥遥高耸槐江岭,

  那是玄圃最高冈。

  远望西南昆仑山,

  珠光宝气世无双。

  高高珠树光明照,

  谣水涓涓流细淌。

  可恨不及周穆世,

  搭车也去一游赏。

  其四(1)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2),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3)。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4)。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5)。

  [注释]

  (1)这首诗表现企羡长生之意。丹木之实与丹水白玉,食之可以益寿延年;钟山之瑾瑜,佩之可

  以驱除不祥。

  (2)丹木:《山海经?西山经》:“峚(mì密)山,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华而赤实,其

  味如饴,食之不饥。丹水出焉,西流注于稷泽,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原沸沸汤汤,黄帝是食是

  飨。是生玄玉,玉膏所出,以灌丹木。丹木五岁,五色乃清,五味乃馨。黄帝乃取峚山之玉荣,而投

  之钟山之阳。瑾瑜之玉为良,坚粟精密,浊泽而有光。五色发作,以和柔刚。天地鬼神,是食是飨;

  君子服之,以御不祥。”峚:逮本作“密”,今从李本、焦本改。山阳:山的南面。

  (3)朱实:红色的果实。

  (4)瑾瑜:皆美玉。

  (5)伊:彼。君了宝:即《山海经?西山经》中所说“君子服之,以御不祥”之意。见重:被重

  视,被看重。轩黄:黄帝轩辕氏。《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译文]

  丹木生长在何方?

  就在峚山南坡上。

  黄色鲜花红果实,

  食之可以寿命长。

  白玉凝成白玉膏,

  瑾瑜发出奇异光。

  岂止君子视为宝,

  轩辕黄帝早赞扬。

  其五(1)

  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2)。

  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3)。

  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4)。

  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三青鸟,并表现出诗人对于酒的嗜好和对匕生的企盼。

  (2)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三青鸟:《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有王

  母之山有三青鸟,赤酋黑目。”郭璞注:”皆西王母所使也。”后因称

  传信的使者为青鸟。奇可怜:甚可爱。

  (3)王母使:西王母的信使。见上郭珍注。又《山海经?海内北经》:“西

  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艺

  文类聚》卷九十一引《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汉武帝)于承华殿斋,

  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

  也。’有顷,王母至。有二青鸟如乌,侠(夹)侍王母旁。”三危山:《山

  海经?西山经》:“三危山,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力西王母

  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4)因:因依,依托。具:通“俱”,完全,详细。

  (5)须:通“需”,需要。唯:同“惟”,独,只有。长年:长寿。

  [译文]

  翩翩飞舞三青鸟,

  毛色鲜明甚好看。

  清早去为王母使,

  暮归居处三危山。

  我想拜托此青鸟,

  去向王母表心愿。

  今生今世无所求,

  只要美酒与寿年。

  其六(1)

  逍遥芜皋上,音然望扶木(2)。

  洪柯百万寻,森散覆肠谷(3)。

  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4)。

  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5)!

  [注释]

  (1)这首诗吟咏日出之处和太阳的光辉,寄托向往光明之意。

  (2)芜皋:即无皋。《山海经?东山经》:“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榑(fú扶)木。”沓然:

  遥远的样子。扶木:即搏木,亦作扶桑或搏桑。《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

  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郭璞注:“扶桑,木也。”《淮南子?览冥训》:“朝发榑桑。”(3)洪柯:大树枝。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森散:枝叶舒展四布的样子。肠(yáng

  阳)谷:同“汤(yáng)谷”,日所从出处。见注(2)。(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

  明及晦,所行几里?”《淮南?天文训》:“日出于肠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说

  文》:“旸,日出也。”

  (4)灵人:指羲(xī希)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调“东南海之外,甘

  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丹池:即甘渊或咸他,太

  阳沐浴处。《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女子名曰羲和,方(为)日浴于甘渊。”《淮南子?天文训》:

  “日出于肠谷,浴于咸他。”

  (5)神景:指太阳。景:日光。何幽不见烛:什么阴暗的地方不被照亮。幽:阴暗。烛:照亮。

  [译文]

  逍遥无皋之山上,

  远远望见木扶桑。

  巨大树枝百万丈,

  纷披正把肠谷挡。

  羲和服侍丹池旁,

  天天为日沐浴忙。

  一旦太阳升上天,

  何方阴暗不照亮!

  其七(1)

  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2)。

  亭亭凌风桂,八千共成林(3)。

  灵凤抚云舞,神骛调玉音(4)。

  虽非世上宝,爱得王母心(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宝树生辉、鸾歌凤舞的神仙世界的奇异景象,寄托诗人遗世高蹈的情怀。

  (2)粲粲:光彩鲜艳的样子。三珠树:古代神话中的树名。《山海经?海外南经》:“三珠树在

  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赤水阴:赤水的南岸。

  (3)亭亭:高高耸立的样子。凌风:迎风。八于:指八株桂树。《山海经?海内南经》:“桂林

  八树,在贪隅东。”郭璞注:“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

  (4)灵凤:神灵的凤鸟。抚云舞:谓云中起舞。鸾(luán峦):传说凤凰一类的鸟。五音:美土

  般清脆悦耳的声音。这两句本《山海经?大荒南经》:“爱有歌舞之鸟,驾鸟自歌,凤鸟自舞。”

  (5)爱(yuán元):语助词,无意义。

  [译文]

  粟烂光辉三珠树,

  寄生赤水之南滨。

  高高耸立迎风桂,

  八树相连便成林。

  灵异凤凰云中舞,

  神奇鸾鸟鸣玉音。

  虽然不是人间乐,

  王母为之甚欢心。

  其八(1)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2)?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3)。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4)。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长生不老,表示欣羡之情。

  (2)没(mò莫):通“殁”,死亡。灵长:延绵久长。

  (3)不死复不老:《山海经?海外南经》:“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

  (4)赤泉、员丘:同上注引文郭璞注:“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

  老。”

  (5)三辰:指日、月、星。考:老。渠:同“遽”,忽然,马上。央:尽,指死亡。

  [译文]

  自古人生就有死,

  谁能长寿命不亡?

  竟有不死也不老,

  命活万岁也平常。

  赤泉之水供我饮,

  员丘之树我当粮。

  日月星辰同我游,

  哪能很快把命丧!

  其九(1)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竟走(2)。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3)。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4)?

  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夸父的雄心壮志和非凡的毅力,尽管他壮志未酬,但他的功绩和精神却永垂后

  世。

  (2)夸父:古代传说中的神人。《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人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诞:本义为大言,引

  申为大。《尚书?汤浩》:“工归自克夏,至于毫,诞告万方。”孔安国传:“诞,大也。”乃:竟

  然。

  (3)虞渊:即禹渊、禹谷,传说中的日落之处。《山海经?大荒北经》:“夸父不量力,欲追日

  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郭璞注:“禺渊,日所入也,今作

  虞。”无胜负:不分胜败。

  (4)殊妙:非凡而奇妙。倾河:倾尽黄河之水。焉足有:何足有,即不足。

  (5)余迹:遗迹,指夸父“弃其杖,化为邓林”。寄:寄留,留存。邓林:据毕沉考证,邓、桃

  音近,“邓林”即“桃林”。(见毕沉《山海经》校本)

  [译文]

  夸父志向真远大,

  敢与太阳去竞走。

  同时到达日落处,

  好像没分胜与负。

  神力非凡又奇妙,

  饮尽黄河水不足。

  弃下手杖化邓林。

  身后功绩垂千古。

  其十(1)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2)。

  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3)。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4)。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5)!

  [注释]

  (1)这首诗咏赞精卫和刑天至死不屈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诗人空怀报负而无从施展的

  慷慨不平的心情。

  (2)精卫:神话中的鸟名。《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拓(zhè浙)木,有鸟焉,

  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汇,鸟嘴),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饺(xiāo消,呼叫)。是炎帝之

  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yīn因,填塞)于

  东海。”微木:细木。

  (3)刑天舞干戚:逯本作“形夭无干戚”,今据李本、焦本改。刑天:神名。干:盾。戚:斧。

  《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固:录本作“故”,今以陶本改。

  (4)同物:等同于万物。意谓人同万物一样,生死并无差别,即《庄子?齐物论》所说的“物化”。

  化去:指死亡。

  (5)徒设:空有。在昔心:指诗人自己往日的雄心。良辰:良好的时机。讵:岂。这两句是说:

  我空有往日的雄心壮志,实现壮志的良好机会哪里能够等到。

  [译文]

  精卫衔来细木草,

  誓将以之填东海。

  刑天头掉挥斧盾,

  壮志依然常存在。

  等同万物无所虑,

  死去亦无可后悔。

  空有当年雄壮志,

  良机已过岂等待!

  其十一(1)

  臣危肆威暴,钦呸违帝旨(2)。

  寞丽强能变,祖江遂独死(3)。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4)。

  长枯固已剧,鹤鹗岂足恃(5)!

  [注释]

  (1)这首诗言臣危和钦呸违背上帝的旨意逞凶,结果遭到惩罚,说明恶人终有恶报。诗意暗寓对

  刘裕篡弑行为的诅咒。

  (2)臣危肆威暴:《山海经?海内西经》:“贰负(古天神,人面蛇身)之臣曰危,危与贰负杀

  窳(yàyǔ亚雨)。帝乃桔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木。”钦呸(pī披)违帝

  旨:《山海经?西山经》:“钟山,其于曰鼓,其状如人面而龙身,是与钦呸(按:呸原作鸦,据《后

  汉书?张衡传》注引改)杀藻江于昆仑之阳,帝乃戮之钟山之东曰■崖,钦哑化为大鹗,其状如雕而

  黑文白笆,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鹊,见则有大兵;鼓亦化为鵕鸟,其状如鸱,赤足而直喙,黄文而

  白首,见则其邑大旱。”是说钦■与鼓谋害了藻江,结果受到夭帝的惩罚。

  (3)窫窳强能变:《山海经?海内西经》:“寞肃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又《海内南

  经》:”窫窳龙首,居弱水中,其状如龙首,食人。”郭璞注:“窫窳,本蛇身人面,为贰负臣

  所杀,复化而成此物也。”强:尚,还能。祖江:即藻江,见注(2),郭璞注:“傈或作祖。”

  (4)鉴:照,审察。履:行。

  (5)枯:当作“桔”,指臣危被梏。固已剧:本来就已痛苦。剧:痛苦。鵕、鹗:指鼓和钦■被

  天帝杀死后的变形。恃:凭仗。

  [译文]

  贰负之臣逞凶暴,

  钦■违背帝旨意。

  窫窳虽死尚能变,

  祖江死去永消失。

  上天可鉴明审察,

  作恶之举不可为。

  臣危被罚甚痛苦,

  鵕鹗之变不足恃!

  其十一(1)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土(2)。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3)。

  青丘有奇乌,自言独见尔(4)。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5)。

  [注释]

  (1)这首诗由鸱鴸和青丘鸟而联想到屈原的不幸,实则抒发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2)鸱鴸(chīzhū吃朱):逯本作“鵃(zhō舟)鹅”,今据李本、焦本改。《山海经?南山经》:

  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见(xiàn现):

  出现。放士:被放逐的贤士。

  (3)怀王:楚怀王,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屈原便在怀王时被放逐的。数来止:数次飞来栖息。指

  屈原多次被放逐。

  (4)青丘有奇鸟:《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

  灌,佩之不惑。”自言独见尔:是说灌灌鸟独自出现,无人看见。尔:句末助同。

  (5)这两句说:灌灌鸟本来就是为迷惑者所生的,不必用它来晓喻明达之人。

  [译文]

  鸱鴸出现在城里,

  国内便有放逐士。

  想那楚国怀王时,

  此鸟必定常飞至。

  青丘之山有奇鸟,

  独自出现人不知。

  本来就为迷者生,

  不必晓喻贤君子。

  其十三(1)

  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2)。

  何以废共鲸,重华为之来(3)。

  仲父献诚言,姜公乃见猜(4)。

  临没告饥渴,当复何及哉(5)!

  [注释]

  (1)这首诗是本组诗的最后一首,带有总结的性质。诗中总结历史的兴亡之道,关键乃在“帝者

  慎用才”,对当世也寓有颇深的感慨。

  (2)岩岩:本形容高峻的样子,这里代指显赫的大臣。《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

  维石岩岩。赫赫伊师,民具尔瞻。”显朝市:显赫于朝廷之中。

  (3)废共鲧(gǔn滚):指帝尧的臣子共工与鲧,因不贤而被废弃处置。《尚书?舜典》:“流

  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jí极,诛戮)鲧于羽山。四罪(处罚)而天下咸服。”《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鳍窃帝之息壤以埋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羽郊。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重华:虞舜名。这两句是说:废弃共工与鲧,是帝舜所为。

  (4)仲父(fǔ斧):指管仲。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献诚言:进献诚挚之言。姜公:指齐桓

  公,因其为姜姓。见猜:被猜疑。据《韩非子?十过》和《史记?齐太公世家》载,管仲命危时,齐

  桓公问以国政,管仲说易牙、开方、竖刁三人不可重用。管仲死后,桓公未听其言,结果三人专权。

  (5)临没告饥渴:《史记?齐大公世家》载,齐桓公病重,竖刁等三人作乱,桓公被禁闭,终以

  饥渴而死。当复何及哉:又将怎么来得及呢。意谓已是后悔莫及。

  [译文]

  大臣显赫在朝廷,

  君主用人当慎重。

  共工与鲸被废弃,

  帝舜所为除奸凶。

  管仲临终肺腑语,

  桓公到底没听从。

  桓公临死困饥渴,

  心中后悔有何用!

  挽歌诗三首

  [说明]

  挽歌,哀悼死者的歌。陶渊明卒于宋文、元嘉四年(427)十一月,享年

  六十三岁。《挽歌诗》和《自祭文》是作者生前最后的作品。这组自挽的《挽

  歌诗》便作于逝世前的两个月,即九月。

  “挽歌诗”,逯本作“拟挽歌辞”,今据萧统《文选》所引第三首及陶

  本改。

  其一(1)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2)。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3)。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4)。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5)。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干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注释]

  (1)这首诗写刚死人敛的情景,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

  (2)非命促:并非生命短促。意谓牛死属于自然规律,故生命并无长短之分。

  (3)昨暮:昨晚。同为人:指还活在世上。今旦:今晨。在鬼录:列入鬼的名册,指死去。

  (4)魂气:指人的精神意识。《左传?昭公七年》疏:“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散何

  之:散归何处。枯形:枯槁的尸体。奇空木:安放于棺木之中。

  (5)索:寻找。

  [译文]

  人命有生必有死,

  早终不算生命短。

  昨晚生存在世上,

  今晨命丧赴黄泉。

  游魂飘散在何处?

  枯稿尸身存木棺。

  娇儿找父伤心啼,

  好友痛哭灵枢前。

  死去不知得与失,

  哪还会有是非感?

  千秋万岁身后事。

  荣辱怎能记心间。

  只恨今生在世时,

  饮酒不足大遗憾。

  其二(1)

  在昔无酒食,今但湛空觞(2)。

  春醒生浮蚁,何时更能尝(3)!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4)。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5)。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6)。

  [注释]

  (1)这首诗写亲友祭奠和出殡的情景。诗中以生前无酒饮同死后有酒不能饮相对比,旷达幽默之

  中,深含无限的酸楚。

  (2)湛(zhàn占)空觞:是说往日的空酒杯中,如今盛满了澄清的奠酒。

  (3)春醪(lǎo劳):春酒。浮蚁:酒面上的泡沫。《文选?张衡》:“醪敷径寸,浮

  蚁若萍。”刘良注:“酒膏径寸,布于酒上,亦有浮蚁如水萍也。”

  (4)肴(yáo摇)案:指摆在供桌上的盛满肉食的木盘。肴:荤菜。案:古代进食用的一种短脚

  木盘。盈:指摆满。

  (5)荒草乡:指荒草丛生的坟地。按:逯本据(乐府诗集)于此句后校增“荒草无人眠,极视正

  茫茫”二句,为诸本所无。然此二句与第三首“四面无人居”、“荒草何茫茫”等句重复,故当删去。

  (6)出门去:指出殡。良未央:未有尽头,遥遥无期。良:确,诚。

  [译文]

  生前贫困无酒饮,

  今日奠酒盛满觞。

  春酒清香浮泡沫,

  何时能再得品尝!

  佳肴列案满面前,

  亲友痛哭在我旁。

  想要发言口无声,

  想要睁眼目无光。

  往日安寝在高堂,

  如今长眠荒草乡。

  一朝归葬出门去,

  想再归来没指望。

  其三(1)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2)。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3)。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4)。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5)。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6)。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7)。

  向来相送入,各已归其家(8)。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9)。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10)。

  [注释]

  (1)这首诗写送葬时的悲哀之情和萧条之景,十分感人。结语以“托体同山阿”的达观态度,体

  现了诗人一惯持有的委运任化的人生观。

  (2)何:何其,多么。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萧萧:风吹树木声。(3)严霜:寒霜,浓霜。送

  我出远郊:指出殡送葬。

  (4)无人居:指荒无人烟。嶕峣(jiāoyáo交摇):高耸的样子。

  (5)马:指拉灵枢丧车的马。

  (6)幽室:指墓穴。朝(zhāo招):早晨,天亮。

  (7)贤达:古时指有道德学问的人。无奈何: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指皆不免此运。

  (8)向:先时,刚才。已归:逯本作“自还”,今从《文选》改。

  (9)已歌:已经在欢快地歌了。是说人们早已忘了死者,不再有悲哀。

  (10)何所道: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托体:寄身。山阿(ē啊):山陵。

  [译文]

  茫茫荒野草枯黄,

  萧瑟秋风抖白杨。

  已是寒霜九月中。

  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周寂寞无人烟,

  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长悲鸣,

  风为萧瑟作哀响。

  墓穴已闭成幽暗,

  永远不能见曙光。

  永远不能见曙光。

  贤达同样此下场。

  刚才送葬那些人,

  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许还悲哀,

  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还有何话讲。

  寄托此身在山冈。

  联句

  [说明]

  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相传此体

  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后人多疑此诗为伪托)。初无定式,有一人一

  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依次而下。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

  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而成诗。这首诗即属于前一种体式。

  传世陶集诸本皆录此诗,为渊明与愔之、循之同作,内容为咏雁。然愔

  之、循之姓名、事迹无考,且署名为渊明诗句者亦与渊明之他诗不类,故此

  诗之真伪当存疑,有待进一步考辨。

  鸿雁乘风飞,去去当何极(1)?

  念彼穷居上,如何不叹息(2)!(渊明)

  虽欲腾九万,扶摇竞何力(3)?

  远招王于乔,云驾庶可饬(4)。(愔之)

  顾侣正徘徊,离离翔天侧(5)。

  霜露岂不切?务从忘爱翼(6)。(循之)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7)。

  思绝庆未看,徒使生迷惑(8)。(渊明)

  [注释]

  (1)去去:不停地飞行。当何极:谓最终要飞到那里。

  (2)居士:犹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胡居士,贤者也。”

  (3)腾:腾飞。九万:指九万里高空。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这里形容腾飞的样子。这两句语

  本《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传(tuán团,拍、附)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王子乔:名晋,周灵王的太子。事见《连雨独饮》注(3)。云驾:云车,仙人所乘。饬(chì

  赤):整治。指整治车马,准备邀游。

  (5)侣:同伴,指雁。离离:忧伤的样子。(楚辞?九叹?思古):“曾哀凄欷,心离离兮。”

  天侧:天边。

  (6)切:切肤,痛切。指霜露寒气侵袭。务从忘爱翼:逯本作“徒爱双飞翼”,今从李本、曾本。

  苏写本、陶本改。务从:务必相随,指跟上伴侣,以免掉队。忘爱翼:顾不上爱惜自己的羽翼,意谓

  努力奋飞。

  (7)高柯:指高树。擢:挺出,特出。

  (8)思绝庆未看:仅凭想象而幸亏未曾亲眼所见。指“腾九万”、“王子乔”等事。庆:庆幸。

  徒使生迷惑:徒然使自己产生许多迷惑。

  [译文]

  空中鸿雁乘风飞,

  远远高飞去哪里?

  想到世间穷隐士,

  怎不感伤长叹息!(渊明)

  虽想升腾九万里,

  大鹏展翅凭何力?

  远方招请王子乔,

  准备云车驾云气。(愔之)

  大雁徘徊顾伴侣,

  忧伤翱翔在天际。

  寒霜岂不相侵袭?

  奋飞相从不自惜。(循之)

  高高大树枝挺立,

  远眺天边同一色。

  想象幸亏未曾见。

  徒然自我寻迷感。(渊明)

点击下载App,搜索"陶渊明集译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