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陶渊明集译注",免费读到尾

  形影神并序

  [说明]_

  这是三首富于哲理性的组诗。形指人的肉体,影指人的影子,神指人的

  精神、灵魂。此诗约作于晋义熙九年(413),时诗人四十九岁。

  东晋时期社会动乱,宗教神学泛滥。而陶渊明的家乡庐山,正是当时南

  方传播佛教的中心。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大力宣扬净土宗教义,在此之前

  撰有《形尽神不灭论)及(万佛影铭》等,宣扬人死之后精神可以离开形、

  影而独立存在,并通过轮回获得来生的幸福。陶渊明与慧远有过一些交往,

  这三首诗就是针对慧远而发的。诗歌通过形、影、神三个富有生活气息的艺

  术形象和他们之间的生动的对话,反映了诗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并表达

  了不同于佛教哲学的观点。诗中虽表现了对人生短促。不能长生久视的苦闷

  与悲哀,但最终仍是采取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无复

  独多虑”的达观人生态度。

  贵贱贤愚(1),莫不营营以惜生(2),斯甚惑焉(3)。故极陈形影之苦(4),言

  神辨自然以释之(5)。好事君子(6),共取其心焉(7)。

  形赠影(8)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9)。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10)。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11)。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12)。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13)?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而(14)。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15)。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16)。

  [注释]

  (1)贵贱贤愚:泛指各种各样的人。

  (2)营营:原是形容往来不绝。忙碌奔波的样子,这里指千方百计地谋求、惜生:爱惜自己的生

  命。

  (3)斯:这,指代“营营以惜生”的人。惑:迷乱,这里作“糊涂”解。

  (4)极陈:详尽地陈述。

  (5)辨:辨析。自然:指自然之理。释:开释,排遣。

  (6)好事君子:关心此事的人们。君子:对人的尊称。

  (7)其心:指这组诗所阐明的道理。

  (8)这首诗写形对影的赠言:天地、山川之形可以永存,草木虽枯犹能再生,而只有人的形体必

  然要死亡消失,所以应当及时饮酒行乐。

  (9)长不没:永远存在,不会消亡。无改时:永恒不变。

  (10)常理:永久的规律。荣悴之:使它开花与衰落。之:指草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秋冬之

  季,寒霜使草木凋零枯萎;春夏之季,雨露又使它们重新繁茂。

  (11)谓人最灵智:是说人在天地万物中最为尊贵、杰出。许慎《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

  最贵者也。”《礼记?礼运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

  说:“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不如兹:指不能像天地草木那样。

  (12)适:刚才。奄去:忽然消失,指死亡。奄;忽然。靡:无,没有。

  (13)奚觉:谁会感觉到。无一人:少了一人。岂:犹言“其”,“岂不”的意思。

  (14)余:剩余,留存。平生物:指生前所用之物。而(ér儿):流泪的样子。

  (15)腾化术:修炼成仙的法术。尔:那样,指死去。

  (16)苟:草率,随便。

  [译文]

  天地长久不会消亡,

  山川永恒不变模样。

  草木依顺自然规律,

  秋冬凋零春夏再长。

  虽说人是万灵之尊,

  唯独不能长存世上。

  刚才见他活在人间,

  转眼逝去再见无望。

  谁会感觉缺少一人?

  亲友至交才会心伤。

  只剩生前所用物件,

  睹物心伤泪流成行。

  你我既无升仙法术,

  必将死灭莫再彷徨。

  愿你听取我的衷言,

  得酒便饮莫要辞让。

  影答形(1)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2)。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3)。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4)。

  憩荫苦暂乖,止日终不别(5)。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6)。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7)。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8)?

  酒云能消忧,方此诅不劣(9)!

  [注释]

  (1)这首诗写影对形的回答:生命永存既不可能,神仙世界亦无路可通。既然如此,不如尽力立

  下善德,留给后人,这岂不比饮酒行乐要高尚得多。

  (2)存生:使生命永存。《庄子?达生):“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生,

  则世奚足为哉!”卫生:保护身体,使人健康长寿。拙:愚笨,指无良策。

  (3)昆华:昆仑山和华山,传说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邈然:渺茫。

  (4)子:您,指形。未尝异悲悦:悲哀与喜悦从来没有相异过,即指形悲影也悲,形喜影也喜。

  (5)憩(qì气)荫:在荫影下休息。乖:分离。止日:在阳光下。

  (6)黯(an暗)尔: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7)五情:《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刘良注:“五情,

  喜、怒、哀、乐、怨。”亦泛指人的情感。

  (8)立善: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叫做三不朽,总称为立善。遗爱:留给后世的恩惠。胡为:

  为什么。竭:尽,谓尽力、努力。

  (9)方:比较。讵(jù巨):岂。

  [译文]

  长生不老本无指望,

  养身延年苦无良策。

  甚想访游神仙世界,

  虚无飘渺道路断绝、

  自从与你相遇以来,

  彼此一致悲哀欢悦。

  荫影之中暂时分离,

  阳光之下再无分别。

  形影不离既难长久,

  黯然伤神同时毁灭。

  身死之后名声亦尽,

  每念及此激荡情怀。

  立下善德留惠后世,

  为何不能自勉尽力?

  虽说饮酒能消忧愁,

  与此相比岂不拙劣!

  神释(1)

  大钩无私力,万理自森著(2)。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3)!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4)。

  结托善恶同,安得不相语(5)!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6)?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7)。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8)。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9)?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10)?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11)。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12)。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13)。

  〔注释〕

  (1)这首诗写神针对形、影的苦衷和不同观点进行徘解。认为长生永存的幻想是靠不住的,人生

  终将一死;但饮酒使人短寿,立善也无人为之称誉,过分担忧生死之事反而会损伤自己的生命;因此

  莫如顺应自然,以达观的态度等闲视之,不必为之多虑。

  (2)大钧:指运转不停的天地自然。钧本为造陶器所用的转轮,比喻造化。无私力:谓造化之力

  没有偏爱。万理:万事万物。森:繁盛。著:立。

  (3)三才:指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

  之。”以:因为。我:神自谓。故:缘故。

  (4)君:你们,指形和影。

  (5)结托:结交依托,谓相互依托,共同生存。安得:怎能。

  (6)三皇:指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说法不一,通常称伏羲、燧人、神农为三皇。

  (7)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者,生于夏代,经殷至周,活了八百岁。爱:当是“受”字之讹,

  谓彭祖享受了八百岁高龄。《楚辞?天问》:“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彭祖至八百岁,

  犹自悔不寿,恨枕高而眠远也。”永年:长寿。留:留在人间,不死。

  (8)复:再。数:气数,即命运。这两句是说,寿长、寿短同是一死,贤人、愚人也并无两种定

  数。

  (9)日:每天。忘:指忘记对死亡的担扰。将非:岂非。促龄:促使人寿短。具:器,指酒。

  (10)当:会,该。为汝誉:称赞你。

  (11)甚念:过多地考虑。委运:随顺自然。

  (12)纵浪:放浪,即自由自在,无拘无柬。大化:指自然的变化。

  (13)无;同“毋”,不要。

  〔译文〕

  天地自然并无偏爱,

  万物生存自有其处。

  人与天地并称三才,

  岂非因了我的缘故!

  我与你们虽不相同,

  有生以来相互依附。

  交深情厚好恶一致,

  怎能不将衷言倾诉!

  古代三皇人称大圣,

  时至今日皆在何处?

  彭祖虽然享得高寿,

  想要永存已成灰土。

  长寿短命同样一死,

  贤达愚昧亦无定数。

  整天醉酒或可忘忧,

  饮酒伤身使人短寿。

  树立善德令人欣慰,

  身死之后谁会赞誉?

  过分担忧伤我生命,

  莫如听凭命运摆布。

  置身自然无拘无束,

  既不欣喜亦不忧惧。

  命有定数当尽便尽,

  不必独自苦苦思虑。

  九日闲居并序

  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此时菊花盛开,古人有饮菊花酒的习

  俗,认为可以益寿延年。陶渊明于酒有着特殊的嗜好,他在《读山海经》其

  五中说:“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然而值此重阳佳节,诗人面对满园

  盛开的菊花,却无酒可饮,看来已是生活桔据,酒米乏绝。因而诗人深为感

  慨,写下此诗以寄情怀。从诗中“空视时运倾”、“淹留岂无成”等句可以

  看出,尽管诗人闲居,但内心并没有完全平静,他还是有所关心、有所追求

  的。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1)。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2),空服九华(3),寄怀

  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4)。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5)。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6)。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7)。

  酒能法百虑,菊解制颓龄(8)。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9)!

  尘爵耻虚罍,寒华徒自荣(10)。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11)。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12)?

  〔注释〕

  (1)爱重九之名:农历九月九日为重九;古人认为九属阳之数,故重九又称重阳。“九”和“久”

  谐音,有活得长久之意,所以说“爱重九之名。”

  (2)醪(lao劳):汁滓混合的酒,即浊酒,今称甜酒或醪糟。靡(mi米):无。靡由,即无来

  由,指无从饮酒。

  (3)九华:重九之花,即菊花。华同“花”。

  (4)世短意常多:人生短促,忧思往往很多。这句本《古诗十九首》其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

  千岁忧”之意。斯人:指人人。乐久生:喜爱活得长久。

  (5)依辰至:依照季节到来。辰:指日、月的衷会点。《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

  举俗爱其名:整个社会风俗都喜爱“重九”的名称。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

  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6)露凄:秋霜凄凉。暄风:暖风,指夏季的风。气澈:空气清澈。天象明:天空明朗。

  (7)这两句是说,南去的燕子已无踪影,从北方飞来的大雁鸣声不绝。以上四句写秋之佳景。

  (8)祛(qu区):除去。制:止。颓龄:衰暮之年。

  (9)蓬庐士:居住在茅草房子中的人,即贫士,作者自指。空视:意谓白白地看着。时运:时节,

  这里指重九节。倾:尽。

  (10)尘爵耻虚罍(lei雷):酒杯的生尘是空酒壶的耻辱。爵:饮酒器,指酒杯。因无酒而生灰

  尘,故曰“尘爵”。罍: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这里指大酒壶。此句意本《诗经?小雅?蓼莪》:

  “瓶之罄矣,惟罍之耻。”寒华:指秋菊。徒:徒然,白白地。荣:开花。

  (11)敛襟:整一整衣襟,指正坐。谣: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诗经?魏风?园有桃》:“我

  歌且谣。”毛传:“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这里指作诗。缅:遥远的样子,形容后面的“深情”。

  (12)栖迟:游息,指闲居。

  淹留:久留,指长期隐退。淹留岂无成:反用《楚辞?九辨》“蹇淹留而无成”,意谓长期隐

  退,难道就一事无成!

  〔译文〕

  我在家闲居,喜爱“重九”这个名称。秋菊满园,但无酒可饮,徒然地

  欣赏秋菊,写下此诗,寄托我的情怀。

  短暂人生愁绪多,

  世人无不好长生。

  日月运转又重九,

  举世人人爱其名。

  夏去秋来霜露冷,

  秋高气爽天空明。

  南去燕子无踪影,

  北来大雁阵阵鸣。

  饮酒能消百般虑,

  品菊可使年寿增。

  悲哉茅屋清贫士,

  空叹佳节去匆匆。

  酒杯生尘酒壶空,

  秋菊徒然自繁荣。

  整襟独坐闲歌咏,

  遐想顿时起深情。

  隐居闲适多乐趣,

  难道竟无一事成!

  归园田居五首

  这组诗大约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即晋安帝义熙

  二年(406)所作,当时诗人四十二岁。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

  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脱离仕途的

  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

  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也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真朴、

  静淡、旷达的风格。

  其一(1)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2)。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3)。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4)。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5)。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6)。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7)。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8)。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9)。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10)。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1)。

  〔注释〕

  (1)这首诗写辞职归田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诗中以极大的热情赞美了平和静穆的田园风

  光,表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的厌恶及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趣。

  (2)适俗韵:适应世俗的气质、品性。性:禀性,本性。丘山:指大自然。

  (3)尘网:世俗的罗网,比喻仕途、官场。三十年:疑当为“十三年”。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初仕

  江州祭酒,至辞彭泽令归田,前后恰好十三年。

  (4)羁(ji基)鸟:被束缚在笼中的鸟。池鱼:养在池塘中的鱼。这两句以羁鸟、池鱼比喻自

  己过去在仕途生活中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喻田园。

  (5)守拙:保持拙朴、愚直的本性。是说自己不肯投机逢迎,不善于做官。

  (6)方宅:住宅方圆四周。

  (7)罗:排列。

  (8)暖(ai爱)暖:昏暗不明的样子。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9)此二句化用汉乐府《鸡鸣行》“鸡鸣桑树巅,狗吠深宫中”而来。巅:顶端。

  (10)虚室:虚空闲寂的居室。比喻心室纯净而无名利之念。语本《庄子?人间世》:“瞻彼阕

  者,虚室生白。”

  (11)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不自由的境地。

  〔译文〕

  从小即无随俗气韵,

  生性喜爱山川自然。

  谁知落入仕途俗网,

  一去便是一十三年。

  笼中之鸟怀恋旧林,

  他养之鱼思念故渊。

  南郊野外开垦荒地,

  恪守拙性归耕田园。

  住宅方圆十余亩地,

  简陋茅屋有八九间。

  榆柳树荫遮蔽后檐,

  桃树李树排列院前。

  远处村落依稀可见,

  飘荡升腾袅袅炊烟。

  深巷传来犬吠之声,

  雄鸡啼鸣桑树之巅。

  户内庭院清洁幽雅,

  心中纯净无比安闲。

  久困笼中渴望自由,

  我今又得返回自然。

  其二(1)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2)。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3)。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4)。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5)。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6)。

  常恐霜需至,零落同草莽(7)。

  〔注释〕

  (1)这首诗写诗人归隐田园后的生活情趣。诗中表现出对纯朴的田园劳动

  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出对世俗仕宦生活的鄙弃。

  (2)野外:郊野,指乡居。罕:少。人事:指世俗交往。穷巷:“僻巷。

  寡:少。轮秧(yang央):代指车马。轮指车轮,鞅是套在马颈上的皮套子。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住在郊野,很少与世俗交游往来;偏僻的巷子里,很少

  有车马来往。

  (3)掩:关闭。荆扉:柴门。绝尘想:断绝世俗的念头。

  (4)时复:常常。墟曲:偏僻的村落。犹“墟里”。曲:隐僻的角落。披:

  拨开。共来往:指和村里人相互来往。

  (5)杂言:世俗尘杂的言谈。但道:只说。

  (6)日:一天天地。我土:指自己开垦的土地。

  (7)霰(xian线):小雪珠。草莽:草丛。

  〔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

  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

  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

  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

  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

  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

  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其三(1)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4)。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5)。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躬耕田园的具体描写,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南山:指庐山。稀:稀疏。形容长势不佳。

  (3)晨兴:早起。理:管理,治理。秽(hui会):指田中的杂草。带月:

  在月光下。带同“戴”。荷(hè贺):扛,肩负。

  (4)狭:狭窄。草木长:草木丛生。夕露:即夜露。

  (5)不足:不值得。愿:指隐居躬耕的愿望。违:违背。

  〔译文〕

  南山脚下把豆种,

  杂草茂盛豆苗稀。

  晨起下田锄杂草,

  日暮月出扛锄归。

  道路狭窄草茂密,

  傍晚露水湿我衣。

  我衣沾湿不足惜,

  但愿不违我心意。

  其四(1)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2)。

  试携子侄辈,披棒步荒墟(3)。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4)。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5)。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6)?”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余(7)。”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8)!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9)。

  〔注释〕

  (1)这首诗通过描写游历废墟以及同采薪者之间的对答,表达了诗人不胜沧桑、人生无常的感

  慨。其中流露出的感伤情怀,虽不免消极悲观,但这正是诗人内心痛苦的反映。

  (2)去:离开。山泽:山川湖泽。浪莽:放纵不拘之意。

  (3)试:姑且。披:分开。拨开。榛(zhen针):树丛。荒墟:荒废的村落。

  (4)丘陇:这里指坟墓。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5)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

  (6)借问:请问。采薪者:砍柴的人。此人:这些人,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焉:何,哪里。

  如:往。

  (7)殁(mo末):死。

  (8)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这是当时的一句

  成语。一世:三十年。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

  (9)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列子?周穆王》:“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知幻化

  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空无:灭绝。郗超《奉法要》:“一切万有归于无,谓之为空。”

  〔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

  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

  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

  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

  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

  “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

  “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

  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

  最终难免抿灭空无。

  其五(1)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2)。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我足(3)。

  滴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4)。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5)。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6)。

  〔注释〕

  (1)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

  邻,欢饮达旦。诗中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

  (2)怅恨:惆怅烦恼。策:策杖,拄杖,这里作动同用。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历:走过。

  棒曲: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

  (3)濯(zhuo浊):洗。

  (4)漉(lu鹿)酒:用布过滤酒。滤掉酒糟。近局:近邻。(5)日入:太阳落山。荆薪:烧火用

  的柴草。

  (6)苦:恨,遗憾。天旭:天亮。

  〔译文〕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

  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

  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

  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

  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

  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游斜川并序

  此诗写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陶渊明五十七岁。诗歌在赞美斜川一

  带自然风光的同时,抒发了诗人晚年苦闷的心境。其中虽然流露出及时行乐

  的消极不满情绪,但诗人那种孤高不群、坚贞挺拔的情操,却卓然可见。此

  诗的序文是一篇精美的山水游记,言情并茂,充满诗情画意,与诗歌交相辉

  映,自然浑成。

  辛丑正月五日(1),天气澄和(2),风物闲美(3),与二三邻曲(4),同游斜川

  (5)。临长流,望曾城(6)。鲂鲤跃鳞于将夕(7),水鸥乘和以翻飞(8)。彼南阜者

  (9),名实旧矣(10),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11),独秀中皋(12),

  遥想灵山(13),有爱嘉名(14)。欣对不足,(15),率尔赋诗(16)。悲日月之遂往,

  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17),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18)。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19)。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20)。

  弱湍弛文纺,闲谷矫鸣鸥(21)。

  遇泽散游目,缅然睬曾丘(22)。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侍(23)。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24)。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25)?

  中筋纵遥情,忘彼千载忧(26)。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27)。

  〔注释〕

  (1)辛丑:指宋武帝永初二年(421)。按录钦立本“丑”作“西”。

  (2)澄和:清朗和暖。

  (3)风物:风光,景物。闲美:闲静优美。

  (4)邻曲:邻居。

  (5)斜川:地名。据骆庭芝《斜川辨》,斜川当在今江西都昌附近湖泊中。

  (6)曾城:山名。曾同“层”。一名江南岭,又名天子鄣,据说上有落星寺,在庐山北。

  (7)鲂(fang房):鱼名。

  (8)和:和风。

  (9)南阜:南山,指庐山。

  (10)名实旧矣:旧与新对应,有熟悉之意。这句意思是说,庐山的美名和美景、我久己熟悉了。

  (11)傍无依接:形容曾城高耸独立,无所依傍。

  (12)独秀中皋(gao高):秀丽挺拔地独立在泽中高地。皋:近水处的高地。晋代庐山诸道人

  《游石门诗序》说:鄣山“基连大岭,体绝众阜,此虽庐山之一隅,实斯地之奇观”。(13)灵山:指

  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为西王母及诸神仙所居,故曰灵山。《水经

  注》载:“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

  太帝之居。”所以,灵山又称层城九重。这是诗人游斜川时,由目前所见之曾城,而联想到神仙所居

  的昆仑曾城,故曰“遥想灵山”。

  (14)嘉名:美名。眼前之曾城与神仙所居之曾城同名,因爱彼而及此,故曰“有爱嘉名”。

  (15)欣对不足:意思是说,高兴地面对曾城山赏景,尚不足以尽兴。

  (16)率尔:本是形容贸然、轻率的样子,这里作“即兴”解。

  (17)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乡里:指籍贯。

  (18)开岁:一年开始,指元旦。倏(shu书):忽然,极快。行:即将,将要。休:生命休止,

  指死亡。

  (19)动中怀:内心激荡不安。及辰:及时,趁着好日子。兹游:这次游赏,指斜川之游。

  (20)气和:天气和暖。天惟澄:天空清朗。班坐:依次列坐。依:依傍,顺着。远流:长长的

  流水。

  (21)弱湍:舒缓的水流。驰:快速游动。文鲂:有花纹的妨鱼。闲谷:空谷。矫:高飞。鸣鸥:

  鸣叫着的水鸥。

  (22)迥(jiong窘)泽:广阔的湖水。迥,远。散游目:纵目远望,随意观赏。缅然:沉思的样

  子。睇(di弟):流盼。曾丘:即曾城。

  (23)微:无;不如。九重:指昆仑山的曾城九重。秀:秀丽。顾瞻:即瞻前顾后,放眼四周。

  匹俦:匹敌,同类。

  (24)壶:指酒壶。接:接待。引满:斟酒满杯。更:更替,轮番。献酬:互相劝酒。

  (25)从今去:从今以后。不:同“否”。

  (26)中筋(shang商):饮酒至半。纵遥情:放开超然世外的情怀。千载忧:指生死之忧。《古

  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27)极:指尽情。

  [译文]

  辛丑年正月初五日,天气晴朗和暖,风光景物宁静优美。我与两三位邻

  居,一同游览斜川。面对悠然远逝的流水,眺望曾城山。夕阳中,鲂鱼、鲤

  鱼欢快地跃出水面,鳞光闪闪;水鸥乘着和风自由自在地上下翻飞。那南面

  的庐山久负盛名,我已很熟、不想再为它吟诗作赋。至于曾城山,高耸挺拔,

  无所依傍,秀丽地独立于平泽之中;遥想那神仙所居的昆仑曾城,就更加喜

  爱眼前这座山的美名。如此欣然面对曾城赏景,尚不足以尽兴,于是即兴赋

  诗,抒发情怀。岁月流逝不返,使我感到悲伤;美好的年华离我而去不再停

  留,使我内心哀痛。各位游伴分别写下年龄,籍贯,并记下这难忘的一天。

  新岁匆匆又过五日。

  我的生命终将止休。

  想到这些胸中激荡,

  趁此良辰携友春游。

  天气和暖碧空如洗,

  依次列坐偎傍溪流。

  缓缓流水鱼儿驰游,

  静静空谷高翔鸣鸥。

  湖泽广阔纵目远眺,

  凝视曾城沉思良久。

  秀美不及曾城九重,

  目极四周无与匹涛。

  提起酒壶款待游伴,

  斟满酒杯相互劝酬。

  尚且不知自今以后,

  能否如此欢乐依旧?

  酒至半酣放开豪情,

  全然忘却千载忧愁。

  今朝欢乐姑且尽兴,

  明日如何非我所求。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1)

  此诗作于晋义熙十二年(416),陶渊明五十二岁。

  萧统《陶渊明传》说:“刺史檀韶苦请续之出州,与学士祖企、谢景夷

  三人共在城北讲《礼》,加以雠校。所住公廨,近于马队。是故渊明示其诗

  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从诗中“意

  中人”等语中可以看出,陶渊明与周续之等三人亦为知交好友。陶渊明认为

  他们校书讲《礼》,十分勤苦,这是对孔子之业的发扬光大,值得赞扬;但

  他们的所居之处近于马队,与所从事的事业极不相称,未免滑稽可笑。所以

  诗中有称扬,也有调侃,最终以归隐相招,表明了诗人的意趣与志向。

  负疴颓檐下,终日无一欣(2)。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3)。

  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4)?

  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5)。

  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闻(6)。

  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7)。

  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8)。

  愿言海诸子,从我颖水滨(9)。

  〔注释〕

  (1)周续之:字道祖,博通五经,入庐山事释慧远,与刘遗民、陶渊明号称“浔阳三隐”。祖企、

  谢景夷:据萧统《陶渊明传》所记,二人皆为州学士。郎:对男子的尊称。逯本此诗题作《示周续之

  祖企谢景夷三郎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按“时三人共在城北讲礼校书”语本萧统《陶渊明传》,

  后人引以为注,遂讹添诗题,不足信。

  (2)疴?(ē婀):病。颓檐:指破败的房子。颓:倒塌,衰败。欣:欢喜。

  (3)药石:治病的药物和贬石。泛指药物。闲:间,间断。意中人:所思念的人,指周续之等三

  人。

  (4)寻、常:古代计量长度的单位,八尺为寻,两寻为常。邈:遥远。这两句是说,我和你们相

  隔很近,但为什么道路显得那么遥远?

  (5)周生:指周续之。生,旧时对读书人的称呼。述孔业:传授孔子的儒教。祖、谢:祖企、谢

  景夷。响然臻(zhen真):响应而至。臻:至,到。

  (6)道:指孔子的儒家之道。向:将近。复斯闻:“复闻斯”的倒装。斯:这,指“道”。

  (7)马队:指马厩,养马之处。讲肆:指讲堂,讲舍。校(jiao较)书:校对。订正书籍。勤:

  勤苦。

  (8)老夫:作者自指。尔:你们。

  (9)言:语助词,无意义。诲:劝说。颖(ying影)水:河名,发源于河南登封县境,入安徽省

  境淮水。晋时皇甫溢《高士传》记,传说尧时有位隐士叫许由,隐居于颖水之滨,箕山之下,尧召他

  出来做官,许由不愿听,洗耳于颖水。陶此诗意在以隐居相召。

  〔译文〕

  破败茅屋抱病居,

  终日无事可欢欣。

  药石时而得间断,

  经常思念我友人。

  彼此相隔并非远,

  路途遥遥是何因?

  周生传授孔子业,

  祖谢响应遂紧跟。

  儒道衰微近千载,

  如今于此又听闻。

  马厩岂能作讲舍,

  尔等校书太辛勤。

  我虽年迈有所好,

  愿与你们作近邻。

  真心奉劝诸好友,

  随我隐居颖水滨。

  乞食

  此诗当是诗人晚年所作。诗中记叙了一次由于饥饿而出门借贷,并得人

  遗赠、留饮的活动。前四句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内心状态,形象地传达出诗人

  复杂的心情;中间六旬写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由“谈谐”而“情欣”,由

  酣饮而赋诗的情景;末四句对主人表示感激之情,写得悲愤而寄慨遥深。这

  首诗不仅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晚年贫困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且也真实地

  反映出陶渊明朴拙真率的个性。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1)。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2)。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3)?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4)。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5)。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6)。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7)。

  [注释]

  (1)驱我去:逼迫我走出家门。竟:究竟。何之:往何处去。之:往。

  (2)斯:这。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指村里。拙言辞:拙于言辞,不知该怎么说才好。这里表现

  一种羞于启齿、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理活动。

  (3)解余意:理解我的来意。遗(wèi位):赠送。岂虚来:哪能让你(指诗人)白跑一趟。

  (4)谈谐:彼此谈话投机。觞至辄倾杯:每次进酒总是一饮而尽。辄:就,总是。

  (5)新知:新交的朋友。言咏:吟咏。

  (6)感:感激。子:对人的尊称。漂母惠:像漂母那样的恩惠。漂母,在水边洗衣服的妇女。事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当年韩信在城下钓鱼,有位漂母怜他饥饿,给他饭吃,韩信发誓日后报答

  此恩。后来韩信帮助刘邦灭了项羽,被封为楚王,果然派人找到那位漂母,赠以千金。非韩才:没有

  韩信的才能。

  (7)衔戢(jí集):谓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戢:藏。冥报:谓死后在幽冥中报答。贻:赠

  送。

  [译文]

  饥饿驱我出门去,

  不知究竟去哪里。

  前行来到此村落,

  敲门却难致词语。

  主人理解我心意、

  慷慨相赠来不虚。

  畅谈终日话投机,

  斟酒即饮不客气。

  新交好友心欢畅,

  即席赋诗表情意。

  感你恩深似漂母,

  无韩信才我心愧。

  牢记胸中如何谢,

  死后报答君恩惠。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1)

  【说明】

  此诗写同几位友人共游周家墓柏下的情景。在“天气佳”的背景下,此

  次游赏处处充满着轻松与欢乐,以至于使诗人完全忘情而酣饮欢歌。但就在

  这轻松、欢乐的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苦闷:“余襟良已殚”。清

  代王夫之说此诗“笔端有留势”,即谓此诗在艺术上貌似轻快而内含深忧,

  具有含蓄深厚的特点。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2)。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3)?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4)。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5)。

  〔注释〕

  (1)诸人:众人。周家墓:据《晋书?周访传》载:陶侃当初乡居未显达时,遭父母丧,将要下

  葬,家中忽失一牛。陶侃寻牛时遇一老父,老父说:“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

  矣。”又指一山说:“此亦其次,当出二千石。”于是陶侃葬父母于前一山。将另一山指示给周访,

  访葬其父,果为刺史。陶、周两家世婚。陶渊明这次所游之地,也许就是周访家墓。

  (2)清吹:指管乐器。鸣弹:指弦乐器。

  (3)感:感悟,有感于。柏下人:指葬在柏树下的墓中人。安得:怎能。

  (4)清歌:清亮的歌声。散:发出。绿酒:新酒。新酿之酒呈绿色,故称。开:启。芳颜:美好

  的容颜。指笑逐颜开。

  (5)明日事:指将来之事,包括生死之忧。襟:心怀。良:甚。殚(dān丹):竭尽。

  【译文】

  今日天气多美好,

  管乐清吹鸣琴弹。

  感慨柏下长眠者,

  人生怎能不为欢?

  清歌一曲发新声,

  新酒使人开笑颜。

  未知明日生死事,

  快意当前且尽欢。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1)

  此诗写于晋义熙十四年(418),陶渊明五十四岁。

  这首诗以哀怨悲伤为基调,历述自己从少年以来所遭接踵而至的天灾人

  祸,过着饥寒贫困的痛苦生活。诗人“结发念善事”,本指望从善而得福,

  但一生的不幸遭遇和现实的穷愁困顿,使他不能不对天道产生了怀疑,并迸

  而归结到无钟子期那样的知音而慷慨悲歌,从而更加深了哀怨悲伤之情。

  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述遭遇,则如泣如诉,历历在目;抒怀抱,则

  跌宕起伏,凄怆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2)。

  结发念善事,g俛六九年(3)。

  弱冠逢世阻,始室丧其偏(4)。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5)。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6)。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7)。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8)。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9)。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10)。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11)。

  【注释】

  (1)怨诗楚调:汉乐府相和歌辞中有楚调。王僧虔《技录》:“楚调曲中有《怨歌行》。”本诗

  就是模仿这种体裁,以抒发哀怨悲伤之情。庞主簿:即庞遵,字通之,诗人的朋友。主簿是其官职。

  邓治中:事迹不详,亦为诗人之友。治中是其官职。

  (2)天道:犹言天命。古人迷信认为,人的福祸命运是由上天主宰、支配的。幽且远:深邃而玄

  远。茫昧然:幽暗不明的样子。

  (3)结发:犹“束发”,谓年轻的时候,一般指十五岁以上。《大戴礼?保傅》:“束发而就大

  学。”注:“束发谓成童。”又《礼记?内则》:“成童舞象。”注:“成童,十五以上。”念善事:

  打算做好事、积善德。g俛(mǐnmiǎn敏免):勤勉,努力。六九年:五十四岁。

  (4)弱冠:指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

  礼。世阻:世道险阻。陶渊明二十岁时,是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当时北方的前秦大举入寇,时

  局动乱;同时江西一带又遭灾荒。这就是“逢世阻”的具体内容。始室:指三十岁。《礼记?内则》:

  “三十而有室(妻),始理男事。”丧其偏:这里指丧妻。古代死去丈夫或妻子都叫“丧偏”。

  (5)炎火:炎日似火。指旱天烈日。焚如:火烧一般。螟蜮(míngyù冥域):侵食禾苗的两种

  害虫。《吕氏春秋?任地》:“又无螟蜮。”高诱注:“食心曰螟,食叶曰蜮。”恣:恣意,放纵。中

  田:即田中。

  (6)纵横:形容狂风暴雨之猛烈。收敛:收获。不盈廛(chán蝉):不够交纳田税。盈,满。廛,

  古代一夫之田。亦指田税。孙冶让《周礼正义?遂人》:“《诗》所云‘三百廛兮’者,自是三百家

  之税。”

  (7)抱饥:谓挨饿。寒夜:指冬夜。

  (8)造夕:到了傍晚。思:盼。乌迁:太阳迁逝,即太阳落山。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所以太

  阳为金乌。这两句意思是说,由于饥寒交迫,度日艰难,所以一到傍晚就盼望天明,而刚至早晨又希

  望太阳快些落山。

  (9)离忧:遭遇忧患,离,通“罹”。凄:凄然,悲伤。

  (10)吁嗟(xūjie虚阶):感叹词。浮烟:飘浮的云烟,喻不值得关心的事物。

  (11)钟期:即钟子期,是古代音乐家伯牙的知音。《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峨峨然若泰山。志在流水,曰:洋洋然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许人

  在这里借钟子期指庞主簿、邓治中,表示只有他们才能理解这首悲歌的深意。信:确实。

  【译文】

  天道幽深而玄远,

  鬼神之事渺难算。

  年少已知心向善,

  五十四岁犹勤勉。

  二十岁上遭时乱,

  三十丧妻我独鳏。

  旱天烈日似火烧,

  害虫肆虐在田间。

  风雨交加来势猛,

  收获不足纳税钱。

  夏日缺粮长饥饿,

  冬夜无被受冻寒;

  夜幕降临盼天亮,

  日出却愿日落山。

  我命自苦难怨天,

  遭受忧患心熬煎。

  死后名声何足叹,

  在我视之如云烟。

  慷慨悲歌孤独心,

  唯有知音晓哀怨。

  答庞参军并序

  这首五言诗与另一首同题的四言诗皆作于同一年,当为宋少帝景平二年

  (424),本年八月改元,为宋文帝元嘉元年,陶渊明六十岁。诗题中的庞氏,

  为当时荆州刺史刘义隆的镇军参军。这年春天,他由得阳出使江陵,有诗赠

  渊明,渊明即以此诗作答。

  从诗序及诗中可以看出,尽管陶渊明与庞参军相识并不太久,但相同的

  志趣使他们结为知交;尽管他们在出仕与归隐之间有所分歧,但也并不影响

  他们之间淳真的友谊。所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庞氏的深挚友情,而且

  也申明了自己隐而不仕的决心。

  三复来贶(1),欲罢不能。自尔邻曲(2),冬春再交(3),款然良对(4),忽成

  旧游(5)。俗谚云:“数面成亲旧”(6)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7),便当语离

  (8),杨公所叹(9),岂惟常悲(10)?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11);本既不丰(12),

  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13)。且为别后相思之资(14)。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15)。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16)。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17)。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18)。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19)。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20)。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21)。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22)?

  〔注释〕

  (1)三复来贶(kuàng况):再三展读所赠之诗。贶,赠送。

  (2)自尔邻曲:自从那次我们为邻。尔:那,如此。邻曲,邻居。

  (3)冬春再交:冬天和春天再次相交。横跨两个年头,实际只一年多。再,第二次。

  (4)款然:诚恳的样子。良对:愉快地交谈。对:对话、交谈。

  (5)忽:形容很快。旧游:犹言“故友”。游;交游,游从。

  (6)数面:几次见面,成亲旧:成为至亲好友。

  (7)好(hào耗)乖:容易分离。这里有事与愿违之意。乖,违背。

  (8)便当:即将要。语离:话别。

  (9)杨公所叹:杨公,指战国初哲学家杨朱。《淮南子?说林训》:“杨子见逵路而泣之,为其

  可以南,可以北。”高诱注:“道九达曰逵,悯其别也。”所叹:指所感叹离别之意,亦寓有各奔前

  程之意。

  (10)岂惟常悲: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

  (11)为文:指作诗。六朝以有韵为文,无韵为笔。

  (12)本:指体质。丰:指强壮。

  (13)辄依:就按照。《周礼》往复之意:《礼记?曲礼》:“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

  来而不往,非礼也。”

  (14)资:凭借,寄托。

  (15)相知:相互友好,互为知音。旧:旧交,旧友。倾盖:《史记?邹阳列传》:“谚曰:有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盖指车盖,状如伞。谚语的意思是说:有些人相互交往到老,却并不相知,

  如同陌路新识;有些人一见如故,即成知音。后遂以“倾盖”代指一见如故。定前言:证明前面所说

  的“数面成亲旧”、“相知何必旧”是对的。

  (16)客:指庞参军。顾:光顾。林园:指作者所居住的地方。

  (17)谈谐:彼此谈话投机。说(yuè月):同“悦”,喜欢。圣人篇:圣贤经典。

  (18)或:有时,间或。闲:悠闲。

  (19)幽居士:隐居之人。东西:指为求仕而东西奔走。缘:缘分。

  (20)物新人惟旧:《尚书?盘庚》:“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物新:

  事物更新,诗中寓有晋宋易代之意。人惟旧:人以旧识为可贵,谓继续保持我们的友谊。弱毫:指毛

  笔。多所宣:多多写信。宣,表达,指写信。

  (21)这两句是说:尽管我们远隔千山万水,但可以通过书信传达情意。形迹:形体,指人身。

  滞江山:为江山所滞。滞,不流通,谓阻隔。

  (22)体素:即素体,犹言“玉体”,对别人身体的美称。来会:将来相会。

  〔译文〕

  我再三展读您的赠诗,爱不释手。自那次我们成为邻居,至今已是第二

  个冬春了,诚挚愉快地交谈,很快使我们成为了老朋友。俗话说:“几次见

  面便成至亲老友”,更何况我们的交情又远比这深厚呢?人生常常事与愿违,

  现在又要彼此话别,正如杨朱临歧而叹,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我患病多年,

  不再写诗;体质本来就差,又加上年老多病。就按照《周礼》所说“礼尚往

  来”的意思,同时也作为别后相思时的慰藉,而写下此诗。

  相互知心何必老友,

  倾盖如故足证此言。

  您能欣赏我的志趣,

  经常光顾我的林园。

  谈话投机毫不俗气,

  共同爱好先圣遗篇。

  偶尔酿得美酒数斗,

  悠闲对饮心自欢然。

  我本是个隐居之人,

  奔走求仕与我无缘。

  时世虽变旧友可贵,

  常常写信以释悬念。

  情谊能通万里之外,

  虽然阻隔万水千山。

  但愿先生保重贵体,

  将来相会知在何年?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1)

  此诗写于晋义熙九年(413),陶渊明四十九岁。

  诗人从时光的流逝、季节的回环往复和景物的荣衰更替,而体悟到人生

  有始亦必有终的道理。认为人们只要认识到了这种自然的规律,便可以逍遥

  任性,随顺自然,无喜无忧,以终天年,从而也不必去求仙访道了。

  虚舟纵逸掉,回复遂无穷(2)。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3)。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4)。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5)。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6)。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7)。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8)。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9)。

  〔注释〕

  (1)五月旦:五月一日。和(hè贺):和诗。依照戴主簿所赠之诗的题材、格律而写诗。戴主簿:

  诗人的朋友,事迹不详。主簿:官名,主管文书簿籍。

  (2)虚舟:空船。逸:快。棹(zhào赵):船浆。这两句化用《庄子?列御寇》“若不系之舟,

  虚而邀游者也”之意,比喻迅速流逝的时光。

  (3)发岁:开岁,一年之始。俯仰:俯仰之间,形容时间短暂。星纪:星次名,这里指癸丑年(413)。

  古代星岁纪年法,把周天划为十二分次,每分次有一专名,星纪即其中之一。岁星运行一个分次,就

  是一年。《晋书?天文志》:“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晋义熙九年即为癸丑

  岁。奄:忽然。将中:将到年中,指五月。

  (4)罕:罕见,稀少。悴:憔悴,指干枯之物。荣且丰:繁荣茂盛。

  (5)神萍:雨师。《楚辞?天问》:“蓱起雨,何以兴之?”王逸注:“蓱,萍翳,雨师名也。”

  写:同“泻”,倾注。奏:进:奉献。景风:古代指祥和之风。《尔雅?释天》:“四时和为通正,

  谓之景风。”《列子?汤问》:“景凤翔,庆云浮。”也指南风或东南风,如《说文?风部》:“南

  方曰景风。”《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淮南子?墬形训》:

  “东南曰景风。”

  (6)来,去:指生,死,人理:人生的道理。

  (7)居常待其尽:安于贫困,等待命终。晋代皇甫谧《高士传》:“贫者,士之常也;死者,命

  之终也。居常以待终,何不乐也?”曲肱(gōng公):“曲肱而枕之”的省略,即弯曲胳膊作沈头。

  语本《论语?述而》:“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岂伤:哪里妨害。冲:虚,

  淡泊,指道的最高境界。《老子》:“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8)迁化:指时运的变化。夷:平坦。肆志:随心任性。窊(wā蛙)隆:谓地形佳下和隆起,引

  申为起伏。高下。

  (9)即事:就事,对眼前事物的认识。华嵩:华山和嵩山,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译文〕

  时光流逝日月如梭,

  往复回环于是无穷。

  新年刚过转眼之间,

  忽然又到一年之中。

  南窗之外枯木稀少,

  北面树林一片繁荣。

  雨神及时降下甘雨,

  清晨吹拂祥和南风。

  人既生来谁能不死?

  人生规律必然有终。

  处于穷困等待命尽,

  安贫乐贱何妨道隆。

  时运变化有顺有险,

  随心任性并无卑崇。

  倘能遇事达观视之,

  何必访仙祈求长生。

  连雨独饮(1)

  此诗当作于晋安帝元兴三年(404),陶渊明四十岁。这首诗在饮酒中议

  论人生哲理。诗人坚信自然界的规律是有生必有死,世间并无长生久视的神

  仙,人应该听任自然,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诗中既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达

  观态度,也表现了诗人愿独守“任真”的信念。

  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2)。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3)?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4)。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5)。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6)。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7)。

  自我抱兹独,g俛四十年(8)。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9)!

  〔注释〕

  (1)连雨:连日下雨。

  (2)运:天运,指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生:指生命。会:当。归尽:指死亡。终古:自古以

  来;往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是有生必有死,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3)松: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汉书?张良传》:“愿弃人间事,欲以赤松子游耳。”

  注:“赤松子,仙人号也,神农时为雨师。”乔:王子乔,名晋,周灵王的太子。好吹签,作风鸣,

  乘白鹤仙去。事见刘向《列仙传》。定何间:究竟在何处。

  (4)故老:老朋友。乃:竟,表示不相信。饮得仙:谓饮下此酒可成神仙。

  (5)试酌:初饮。百情:指各种杂念。远:有忘却,断绝之意。重筋:再饮。忘天:忘记上天的

  存在。

  (6)去此:离开这里。任真:听任自然。《庄子?齐物论》郭象注:“任自然而忘是非者,其体

  中独任天真而已,又何所有哉!”无所先: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列子》:“其在老耄,欲虑柔焉,

  物莫先焉。”

  (7)云鹤:云中之鹤。八表:八方之外,泛指极远的地方。须臾(yú于):片刻。

  (8)独:指任真。g俛(mǐnmiǎn敏免):勤勉,努力。

  (9)形骸(hái孩):指人的形体。化:变化。心在:指“任真”之心依然不变。

  【译文】

  自然运化生必会死,

  宇宙至理自古而然。

  古代传说松乔二仙,

  今在何处谁人看见?

  故旧好友送我美酒,

  竟说饮下可得成仙。

  初饮一杯断绝杂念,

  继而再饮忘却苍天。

  苍天何尝离开这里?

  万事莫过听任自然。

  云鹤生有神奇翅膀,

  遨游八荒片刻即还。

  自我抱定听任自然,

  勤勉至今已四十年。

  身体虽然不断变化,

  此心未变有何可言?

  移居二首

  【说明】

  陶渊明约四十一岁时,从老家浔阳柴桑迂居于浔阳上京。晋安帝义熙四

  年(408)六月,诗人在上京之居遭火灾,房屋焚毁。两年之后,即义熙六年

  (410)九月后,又迁居南村,实现了他想往已久的愿望。这两首诗,就是他

  这次迁居后的抒怀之作。当时诗人四十六岁。

  其一(1)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2)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3)。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4)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5)。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6)。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7)

  〔注释〕

  (1)这首诗写迁居南村的原因和迁居后的乐趣。诗中热情赞美了南村“素心”人,表现了志同道

  合的高雅而纯洁的志趣。诗人与这些纯朴的“素心”人朝夕相处,无拘无束,叙谈往事,品评文章,

  感情融洽而欢乐无限。

  (2)非为卜其宅:语出《左传?昭公三年》:“非宅是卜,惟邻是卜。”古人在建宅前,先用占

  卜的方法选取吉祥之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不是为了选择好的宅地,而是要选择好的邻居。

  (3)素心人:心地纯朴的人。数(shu暑)晨夕:渭朝夕相处。

  (4)从兹役:进行这次劳动,指移居。

  (5)弊庐:破旧的房屋。指移居后的住房。取足蔽床席:只要能遮蔽床和席就足够了。意谓只要

  有个睡觉的地方就行了。

  (6)邻曲:邻居。抗言:直言不讳地谈论。在昔:过去,这里指往古之事。

  (7)奇文:指好的文章。疑义:指疑难问题。

  〔译文〕

  从前便想居南村,

  非为选择好住宅。

  闻道此间入纯补,

  乐与相伴共朝夕。,

  我怀此念已很久,

  今日迁居南村里。

  陋室何必要宽大?

  遮蔽床靠愿足矣。

  邻居常常相往来,

  直言不讳谈往昔。

  美妙文章同欣赏,

  疑难问题共分析。

  其二(1)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2)。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3)。

  农务各自归,闲暇琢相思(4)。

  相思削披衣,言笑无厌时(5)。

  此理如不胜?无为忽去兹(6)。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7)。

  〔注释〕

  (1)这首诗写移居南村后,与邻居们同劳作、共游乐,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同时,对躬耕自

  岭的生活也表示了适意与满足。

  (2)登高:登山,指游赏。赋新诗:即作新诗。

  (3)更相呼:相互招呼。斟酌:指饮酒。斟:执壶注酒。酌:饮酒。

  (4)农务:指农忙时。与下句“闲暇”相对,辄:就,总是。

  (5)披衣:谓披上衣服去串问。

  (6)此理:指上述与邻居交往的乐趣。将:岂,难道。胜:强。高。无为:不要。去兹:离开这

  里。

  (7)纪:经营,料理。不吾欺:即“不欺吾”。

  [译文]

  春秋之季多朗日,

  登高赏景咏新诗。

  经过门前相呼唤,

  有酒大家共饮之。

  农忙时节各归去,

  每有闲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门,

  欢言笑语无厌时。

  此情此趣岂不美?

  切勿将它轻抛弃。

  衣食须得自料理,

  躬耕不会白费力。

  和刘柴桑

  刘柴桑,即刘程之,字仲思,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人,曾做过柴桑县

  令,故称;入宋后隐居不仕,人又称之刘遗民。他与周续之、陶渊明被称为

  “浔阳三隐”。

  晋安帝义熙十年(414)七月,庐山东林寺主持慧远等人结白莲社,刘程

  之为社中十八贤之一。他们招陶渊明入社,渊明不肯,此诗就是他写给刘程

  之的一首和诗。诗中以坦诚的态度,表明自己对躬耕足以自给、饮酒足以自

  慰的隐耕生活已经十分满足,且已把生死、身名等事置之度外,别无他求,

  因而不愿入庐山事佛。陶渊明时年五十岁。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1)?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2)。

  良辰入奇怀,挚杖还西庐(3)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4)。

  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畬(5)。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6)。

  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7)。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8)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9)?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10)。

  〔注释〕

  (1)山泽:山林湖泽,代指隐居之处。这里指刘遗民劝作者隐居庐山。胡事:为何。乃:竟。踌

  躇(chóuchú筹除):犹豫不决;住足不前。

  (2)直:只,但。故:缘故。索居:独居,孤独地生活。

  (3)良辰:指良辰之美景。奇:不寻常。挈(qiè窃)杖:持杖,拄杖。挈:提。西庐:指作者

  在柴桑的上京里旧居。柴桑在九江县西南二十里,故称”西庐”。

  (4)涂:同“途”,道路。

  (5)茅茨(cí词):茅屋,茨:用芦苇、茅草盖的屋顶。《诗经?小雅?甫田》:“如茨如梁。”郑

  玄笺:茨,屋盖也。”已就治:已经修补整理好。就,成。新畴:新开垦的田地。畬(yú余):第三

  年治理新垦的田地。《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苗(zī资),二岁曰新田,三岁曰畬。”

  (6)谷风,即“榖风”,指东风。《尔雅?释天》:“东风谓之榖风。”凄薄:犹“凄紧”,寒

  意逼人的意思。薄:迫。春醪(láo劳):春酒。劬(qú渠):劳累。

  (7)弱女:比喻薄酒。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草》:“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将嫁,

  乃发陂取酒以供宾客,谓之女酒。”男:喻醇酒。

  (8)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共相疏:谓己与“世中事”相互疏远。

  (9)称(chèn衬):适合。奚:何。

  (10)去去:指岁月的渐渐流逝。百年外:指死后。翳(yì缢)如:隐没,消失。

  〔译文〕

  久已招我隐庐山,

  为何犹豫仍不前?

  只是为我亲友故,

  不忍离群心挂牵。

  良辰美景入胸怀,

  持杖返回西庐间。

  沿途荒芜甚凄凉,

  处处废墟无人烟。

  简陋茅屋已修耷,

  还需治理新垦田。

  东风寒意渐逼人,

  春酒解饥消疲倦。

  薄酒虽不比佳酿、

  总胜无酒使心安。

  世间之事多忙碌,

  我久与之相疏远。

  耕田织布足自给,

  除此别无他心愿。

  人生百岁终将逝,

  身毁名灭皆空然。

  酬刘柴桑(1)

  [说明]

  刘柴桑,即刘程之,见前诗[说明]。

  此诗与《和刘柴桑》诗当作于同一年,即义熙十年(414),陶渊明五十

  岁。从诗意来看,《和刘柴桑》作于冬春之交,而此诗作于秋天。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

  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

  趣。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2)。

  空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3)。

  新葵郁北瞩,嘉穟养南畴(4)。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5)?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6)。

  [注释]

  (1)酬:以诗文相赠答。

  (2)穷居:偏僻的住处。人用:指人事应酬。用:为。四运:四时运行。周:周而复始,循环。

  (3)空:此字诸本多有不同,或作“门”,或作“桐”,或作“阎”,或作“檐”,今从焦本。

  (4)牖(yǒu有):或作“墉”,今从和陶本、焦本。牖:窗户。葵:冬葵,一种蔬菜。穟:同

  “穗”。畴:田地。

  (5)不:同“否”。(6)室:指妻子。登:通“得”。

  [译文]

  隐居偏远少应酬,

  常忘四季何节候。

  空旷庭院多落叶,

  悲慨方知已至秋。

  北窗之下葵茂盛,

  禾穗饱满在南畴。

  我今如若不行乐,

  未知尚有来岁否?

  教妻带上小儿女,

  趁此良辰去远游。

  和郭主簿二首

  [说明]

  郭主簿事迹未详。主簿为官职,主管簿籍文书。从诗中“弱子戏我侧,

  学语未成音”句推测,此二诗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前后,时作者约

  三十八岁左右。

  这两首诗非同时所作,但主要都是写景寄怀,表现恬淡闲适的情趣与贞

  洁清高的品格。

  其一(1)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2)。

  凯风因时来,回飚开我襟(3)。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4)。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5)。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6)。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7)。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8)。

  此事真夏乐,聊用忘华簪(9)。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10)!

  [注释]

  (1)这一首诗作于仲夏之季。诗中以轻松愉快的笔触,充分展示了闲适自足的乐趣。忘却功名富

  贵,享受天伦之乐,也只有古代圣贤方能牵动自己的情怀。

  (2)蔼蔼(āi矮):茂盛的样子。贮(zhù注):储存,积蓄,这里用以形容树荫的茂密浓厚。

  (3)凯风:指南风。《尔雅?释天》:“南风谓之凯风。因时:按照季节。回飚(biāo标):

  回旋的风。

  (4)息交:停止官场中的交往。游:优游。闲业:指书琴等六艺,与仕途“正业”相对而言。

  (5)余:多余,过剩。滋:生长繁殖。犹储今:还储存至今。

  (6)营己:经营自己的生活。良:很。极:极限。过足:过多。钦:羡慕。

  (7)春(chāng冲):捣掉谷类的壳皮。林(shú熟):即粘高粱。多用以酿酒。自斟:自饮。

  斟:往杯中倒酒。

  (8)弱子:”幼小的儿子。戏:玩耍。学语未成音:刚学说后,吐字不清。

  (9)真:淳真,天真。聊:暂且。华簪(zǎn):华贵的发簪。这里比喻华冠,指做官。

  (10)白云:代指古时圣人。《庄子?天地》:“夫圣人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

  则修德就闲。千岁厌世,去而上仙,乘彼白云,至于帝乡。”怀古:即表示自己欲仿效古时圣人。一

  何:多么。

  [译文]

  堂前林木郁葱葱,

  仲夏积蓄清凉荫。

  季候南风阵阵来,

  旋风吹开我衣襟。

  离开官场操闲业,

  终日读书与弹琴。

  园中蔬菜用不尽,

  往年陈谷存至今。

  超过需求非所钦。

  我自春秫酿美酒,

  酒熟自斟还自饮。

  幼子玩耍在身边,

  咿哑学语未正音。

  生活淳真又欢乐,

  功名富贵似浮云。

  遥望白云去悠悠,

  深深怀念古圣人。

  其二(1)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2)。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3)。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4)。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5)。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6)。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7)。

  检索不获展,厌厌竟良月(8)。

  [注释]

  (1)这一首诗作于秋季。诗中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和对古代幽人的企慕,既表现了诗人对山林隐逸

  生活的热爱,也衬托出诗人芳洁贞秀的品格与节操。(2)和泽:雨水和顺。周:遍。三春:春季三个月。

  素秋:秋季。素:白。古人以五色配五方,西尚白;秋行于西,故曰素秋。(见《礼记?月令》)

  (3)露凝:露水凝结为霜。游氛:飘游的云气。肃景:秋景。《汉书?礼乐志》:“秋气肃杀。”

  澈:清澈,明净。

  (4)陵:大土山。岑(cén):小而高的山。逸峰:姿态超迈的奇峰。遥瞻:远望。

  (5)开:开放。耀:耀眼;增辉。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

  (6)贞秀姿:坚贞秀美的姿态。卓:直立。此处有独立不群意。霜下杰:谓松菊坚贞,不畏霜寒。

  (7)衔觞:指饮酒。幽人:指古代的隐士。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抚:保持。尔:你们。诀:

  法则,原则,引伸为节操。

  (8)检素:检点素志;回顾本心。展:施展。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竟:终。良月:指十月。

  《左传?庄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数焉。’”

  [译文]

  雨水调顺整春季,

  秋来清凉风萧瑟。

  露珠凝聚无云气,

  天高肃爽景清澈。

  秀逸山峰高耸立,

  远眺益觉皆奇绝。

  芳菊开处林增辉,

  岩上青松排成列。

  松菊坚贞秀美姿,

  霜中挺立真豪杰。

  含杯思念贤隐士,

  千百年来守高节。

  顾我素志未施展,

  闷闷空负秋十月。

  于王抚军座送客(1)

  [说明]_

  此诗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秋,陶渊明五十七岁。

  王抚军,即江州刺史王弘。永初二年秋,庚登之入京都,谢瞻赴豫章(今

  江西南昌),王弘在溢口(今九江市西)为他们设宴送别。陶渊明亦应邀在

  座,此诗便是当时所作。

  诗中将凄厉肃杀的秋景同感伤悲愁的别绪融为一处,层层点染,情感真

  挚,既表达又惜别之情,也传达出诗人旷达的情怀。

  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腓(2)。

  爱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3)。

  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4)。

  洲诸四缅邈,风水互乖违(5)。

  瞻夕欣良宴,离言幸云悲(6)。

  晨鸟暮来还,悬车敛余辉(7)。

  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8)。

  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9)。

  [注释]

  (1)王抚军:王弘。义熙十四年(418),王弘以抚军将军监江州、豫

  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任江州刺史。客:兼指庾登之和谢瞻。庾登之:原任西阳太守,

  此次征人为太子庶子、尚书左丞。谢瞻:原任相国从事中郎,此次赴任豫章大守,途经得阳。按谢瞻

  永初二年(421)为豫章太守,次年瞻死,则此诗即当作于永初二年。

  (2)卉(huì会):草的总称。腓(féi肥):草木枯萎。

  (3)爱:于是。履霜节:指秋九月。《诗经?幽风?七月):“九月肃霜。”饯:以酒食送行。

  将归:将要离去之人。指咦登之、谢瞻。

  (4)冒:覆盖。倏(shū书):忽然,疾速。

  (5)洲诸:水中陆地,大者为洲,小者为淆。《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洲;小洲曰诸。”

  缅邈:遥远的样子。风水互乖违:风向和水流的方向相反。乖违:违背,有分离之意。

  (6)离言:离别的话语,告别之辞。聿:语助词,无义。

  (7)悬车:也作“县车”。古代记时的名称,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日]

  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敛余辉:收敛了残余的光辉。

  谓夕阳日光渐暗。

  (8)逝:去,指离去的客人。止:留,指送客的人。判:分开。旋驾:回车。迟迟:缓慢的样子。

  (9)回舟:归去的舟。回:还,归。万化:万物变化,指宇宙自然之化迁。遗:忘,消失。

  [译文]_

  秋日凄寒风凌厉,

  百草皆衰成枯萎。

  眼见霜降至九月,

  登高饯别送客归。

  寒气肃肃宠山泽,

  游云飘忽无委依。

  洲诸四望天遥远。

  风向水流正相背。

  傍晚欣逢设佳宴,

  离别话语使人悲。

  晨出之鸟暮飞归,

  夕阳落日残光辉。

  客去我归路不同,

  回车惆怅意徘徊。

  目送归舟去遥远,

  情随自然归空寂。

  与殷晋安别并序

  [说明]

  此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七年(411),陶渊明四十七岁。

  殷氏名铁,字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椽,故称殷晋安。殷景

  仁在晋安南府时,住在得阳,与陶渊明有交往。义熙七年,刘裕任太尉职,

  辟殷景仁为参军。景仁离得阳东下时,陶渊明作此诗赠别。

  诗人与殷景仁是隐。仕殊途,“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报负不同,

  势必要各奔前程。但二人在为时不长的交往、游从之间,却结下了深厚的友

  谊。诗中着重表现了对往日交情的留恋,依依惜别之情,以及诗人旷达的胸

  怀。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椽(1),因居浔阳(2),后作太尉参军(3),移家东下(4)。

  作此以赠。

  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5)。

  信宿酬清话,益复知为亲(6)。

  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7)。

  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8)。

  语默自殊势,亦知当乖分(9)。

  未谓事已及,兴言在兹春(10)。

  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11)。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12)。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13)。

  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14)。

  [注释]

  (1)南府:是晋安郡分设的南郡。长史椽(yuàn院):郡丞的书记。长史指郡丞;椽是掌书记之

  职。

  (2)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3)太尉:官名,指刘裕。

  (4)东下:由浔阳去建康,顺江东下。

  (5)游好:谓交游、相好。尽:极。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6)信宿:连宿两夜。《诗经?幽风?九罭):“公归不复,于女(通‘汝’)信宿。”毛传:

  “再宿曰信;宿犹处也。”亦兼有流连忘返之意。《水经注?江水二》:“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酬:应对,交谈。清话:谓无世俗之谈。益复:更加。

  (7)去岁:指义熙六年(410)。南里:即南村。诗人于去岁迁居于此。参见《移居二首》。薄:

  语助词,无义。少:短。

  (8)负杖:持杖。负:凭恃。肆:肆意,纵情。游从:相伴而游。淹留:久留,指流连忘返。宵:

  夜。

  (9)语默:说话与沉默,代指仕与隐。《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殊势:地位不同。乖分:分离。

  (10)未谓:没有想到。谓:以为。事:指分离之事。及:到,来临。兴:起,动身。言:语助

  词,无义。这两句是说,没有想到离别的事就来了,(您)在今年春天就动身。

  (11)这两句比喻殷景仁的离去。

  (12)难为因:难得有因由。因:因缘,机会。这一句是说,难有机会在一起谈笑了。

  (13)良才:指殷景仁。江湖:指隐居于江湖。贱贫:作者自指。

  (14)脱:倘或,或许。存:存间,探望。故人:老朋友,作者自指。

  [译文]

  殷景仁原先任江州晋安郡南府长史椽,因而住在污阳。后来作太尉参军,

  迁移全家东下。我作这首诗赠给他。

  好友相交并不久,

  一见如故意诚恳。

  流连忘返对畅谈,

  更加知心相亲近。

  去岁迁家至南村。

  你我短时为近邻。

  持杖游乐相伴从,

  随兴所至忘时辰。

  仕隐地位自不同,

  我知早晚当离分。

  不料离别已来到,

  动身就在此年春。

  飘飘西来风,

  悠悠东去云。

  千里山川相阻隔,

  再度相逢难有因。

  贤才出仕能通达,

  江湖隐者多贱贫。

  倘若有便相经过,

  勿望来看老友人。

  赠羊长史并序

  [说明]

  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东晋大将刘裕北侥后秦,破长安,灭姚涩,

  驻军关中。驻军京都的左将军朱龄石得到捷报后,派遣长史苹松龄前往祝贺。

  陶渊明写此诗赠给他,时年五十三岁。

  长安已破,九州统一,诗人是为之高兴的,希望可以了却游历中原、瞻

  仰先圣遗迹的夙愿。然而刘裕的胜利,陶渊明并不为之乐观,诗歌在灵复抒

  发对上古盛世和古代圣贤的仰慕之中,透露着令不如昔的慨叹,暗寓着对现

  实的忧心忡忡,并表示了隐居的决心。此诗曲折深婉,含蓄蕴藉,感事忧时

  而不露痕迹,被清代方东树誉为“陶诗当以此为冠卷”(《昭昧詹言》卷四)。

  左军羊长史衔使秦川(1),作此与之。

  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2)。

  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3)。

  贤圣留余迹,事事在中都(4)。

  岂忘游心目?关河不可逾(5)。

  九域甫已一,逝将理舟舆(6)。

  闻君当先迈,负疴不获俱(7)。

  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8)。

  多谢绮与角,精爽今何如(9)?

  紫芝谁复采?深谷久应芜(10)。

  驷马无贯患,贫贱有交娱(11)。

  清谣结心曲,人乖运见疏(12)。

  拥怀累代下,言尽意不舒(13)。

  [注释]

  (1)左军:指左将军朱龄石。羊长史:指羊松龄,当时是左将军的长史。长史:官名,将军的属

  官,主持幕府。衔使:奉命出使。秦川:指关中一带。

  (2)愚:自称的谦辞。三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末期。《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

  厥事放纷。”颜师古注:“三季,三代之未也。”黄虞: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黄帝和虞舜。

  (3)千载上:指千年以前的事情。赖:依赖,依靠。

  (4)余迹:犹遗迹。中都:中州,泛指洛阳、长安一带的中原地区。

  (5)游心目:游心并游目的合称。游心:犹涉想,谓心神向往。游目:谓目光由近及远,随意观

  览瞻望。逾(yú于):越过。

  (6)九域:九州,指全国。甫:开始。一:统一。逝:发语词,无义。舟舆:船和车。这两句是

  说:全国已经统一,我将整理车船到中原去。

  (7)先迈:先行,指去关中。负疴(kē科):抱病。不获俱:不能同往。

  (8)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少:稍。踌躇:驻足,停留。

  (9)绮与角(1ù路):指崎里季和角里先生。角亦作“角”。他们同东园公,夏黄公为避秦时乱而

  隐居商山,至汉初时都有八十多岁,须眉皆白,被称为“商山四皓”(事见晋?皇甫谧《高士传》)。

  精爽:精神魂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为魂魄。”

  (10)紫芝:蕈的一种,跟灵芝相似,菌盖和菌柄皆呈黑色。传说四皓在商山隐居时常采而充讥。

  (11)驷(Sì四)马:四匹马拉的车。贳(shì世):赦兔,免除。患:祸患。交娱:连接不尽的

  欢乐。交,前后相接,《高士传》记“四皓”作歌说:“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饮。

  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陶渊明此诗以上四

  句。就是用此歌之意,是说四皓已亡,紫芝无人再采,深谷也久已荒芜;但富贵不能免祸,不如贫贱

  为乐。

  (12)清谣:清新的歌谣,指上引《四皓歌》。结心曲:牢记于内心深处。乖:违背,相离。运

  见疏:谓因时代相隔而被疏远了。运:指时代。

  (13)拥怀:怀有感慨。累代,许多代。意不舒:意未尽。舒:舒展。

  [译文]

  左将军长史羊松龄奉命出使秦川,我作此诗赠给他。

  我处三代衰微后,

  古之盛世我思慕。

  了解千年以前事,

  全靠阅读古人书。

  古代圣贤留遗迹,

  桩桩都在中州处。

  岂能忘记去瞻仰?

  无奈山河远隔阻。

  九州今始定一统,

  我将整装登征途。

  听说你先奉命去,

  我今抱病难同赴。

  如果路途经商山,

  请你为我稍驻足。

  多谢商山贤四皓,

  未知精魂今何如?

  紫芝有谁还在采?

  深谷应是久荒芜。

  仕途难免遭祸患,

  岂如贫贱多欢娱?

  四皓歌谣记心内,

  不见古人叹命苦。

  数代之下怀感慨,

  言不尽意难倾诉。

  岁暮和张常侍(1)

  [说明]

  从此诗所写内容来看,当作于晋义熙十四年(418)的除夕,陶渊明五十

  四岁。

  这一年的十二月,宋王刘裕幽安帝而立恭帝,篡晋之势甚显。陶渊明此

  侍以双关的笔法,从岁暮著笔,将市朝的变化。风云的严厉,同岁暮的凄冷、

  暮年的悲伤融为一处,使全诗笼罩着浓重的悲凉感伤的气氛。其中不仅抒发

  了诗人穷困愁苦。憔悴悲慨的“深怀”,而且深刻地寄托着对行将易代的忧

  虑与悲愤。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2)。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3)!

  素颜敛光润,自发一已繁(4)。

  阔哉秦穆谈,旅力岂未愆(5)!

  向夕长风起,寒云没西山(6)。

  厉厉气遂严,纷纷飞鸟还(7)。

  民生鲜长在,矧伊愁苦缠(8)!

  屡阈清酣至,无以乐当年(9)。

  穷通靡攸虑,憔悴由化迁(10)。

  抚己有深怀,履运增慨然(11)。

  [注释]

  (1)岁暮:指除夕。张常侍:当指张野。《晋书?隐逸传》说陶渊明“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

  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庞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又据《莲社高贤传》记:张野,字

  莱民,居碍阳柴桑,与渊明有婚姻契;征拜散骑常侍,不就。因此称张常侍。

  (2)市朝:本指人众会集之处,这里指朝廷官府,《华阳国志》:“京师,天下之市朝也。”作

  者《感士不遇赋调“阎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凄:悲。旧人:有双关意,一指亡故之人,

  一指仕晋僚臣。骤骥:疾奔的千里马,这里指迅速运行的太阳。悲泉:日落之处。《淮南子?天文训》:

  “(日)至于悲泉,爱止其女,爱息其马。”这两句是说,人生易逝,光阴迅速。

  (3)旦:早晨。何言:有什么话好说。

  (4)紊颜:谓脸色苍白。敛光润:收敛起光泽,指面容憔悴,没有光泽。一:语助词、无义。繁:

  多。

  (5)阔:迂阔。秦穆:即秦穆公,秦国的国君。旅:同“膂”,脊梁骨。旅力,即体力。愆(qi

  ān牵):丧失。《尚书?秦誓》记秦穆公说:“番番(pó婆)良士,旅力既惩,我尚有之。”(番番:

  同“皤皤”,白发貌)是说头发花白的将士,已经丧失了体力,而我尚有力。陶诗此二句反用其意,是

  说年老衰弱,体力怎能不丧失呢?所以说秦穆之谈为迂阔。

  (6)向夕:将近傍晚。长风:犹“强风”。没:湮没,遮盖。

  (7)厉厉:同“冽冽”,形容寒冷的样子。严:重。

  (8)鲜:少。矧(shěn审)况且。伊:语助词,无义。

  (9)屡网:经常缺。阈,同“缺”。清酷:指酒。

  (10)穷通:穷困与通达。靡:无。攸:所。憔悴:面色黄瘦。这里指衰老。由化迁:听随大自

  然的变迁,深怀:深刻的感怀。

  (11)抚己:检点自己,回顾自身。履运:指逢年过节之时。慨然:感慨、感叹的样子。

  [译文]

  人生易逝悲命短,

  荏苒光阴增伤感。

  明晨一至非今日,

  岁暮我又有何言!

  脸色苍白无光泽,

  花白头发更增添。

  穆公之语甚迂阔,

  人老岂能力不减!

  薄暮之时长风起,

  寒云阵阵笼西山。

  北风凛冽寒气重,

  众鸟纷纷疾飞还。

  人生很少能长寿,

  何况愁苦相纠缠!

  清贫常缺杯酒饮。

  无以行乐似当年。

  穷困通达无所念,

  衰颓憔悴任自然。

  顾我本自怀深感,

  逢兹换岁增悲叹。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1)

  [说明]

  由诗中后六句可见,诗人已经躬耕,但仍有盛时难再,欲及时有为的志

  向,说明此诗为初躬耕时之作。诗人开始躬耕在晋安帝元兴二年癸卯(403)。

  这首诗疑即此年所作,时陶渊明三十九岁。

  此诗前八句描写仲夏五月的田园风光,清新自然之中,流露着欢欣之情;

  后八句由感物之盛衰而联想到自身的盛时难再,故希望能及时有所作为,然

  而面对困顿的生活,却不免悲恨交加。

  蓑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飓(2)。

  不驶亦不迟,飘飘吹我衣(3)。

  重云蔽白日,闲雨纷微微(4)。

  流目视西园,烨烨荣紫葵(5)。

  于今甚可爱,奈何当复衰(6)!

  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7)。

  悠悠待秋稼,寥落将赊迟(8)。

  逸想不可淹,猖狂独长悲(9)。

  [注释]

  (1)胡西曹、顾贼曹:胡、顾二人名字及事迹均不详。西曹、贼曹,是州从事官名。《宋书?百

  官志》:“江州又有别驾祭酒,居僚职之上别驾、西曹主吏及选举事西曹,即汉之功曹书佐

  也。祭酒分掌诸曹兵、贼、仓、户、水、销之属。”示:给某人看。

  (2)蕤(ruí)宾:指仲夏五月。《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律中蕤宾。”古代以乐律的十二

  管同十二月之数相配合,十二管之一的蕤宾与五月相合,故称五月为蕤宾。清朝:清晨。飔(sī思):

  凉风。

  (3)驶:迅捷,疾速。迟:迟缓,缓慢。

  (4)重云:层层乌云。闲雨:指小雨。

  (5)流目:犹“游目”,随意观览瞻望。烨烨(yè叶):光华灿烂的样子。荣:开花。

  (6)奈何:无可奈何。

  (7)感物:有感于物。靡所挥:没有酒饮。挥,形容举杯而饮的动作。

  (8)悠悠:长久。待秋稼:等待秋收。寥落:稀疏。赊(shē奢)迟:迟缓,渺茫,引申为稀少。

  无所获。

  (9)逸想:遐想。淹:滞留,深入。猖狂:恣意放纵,这里指感情激烈。

  [译文]

  时当仲夏五月中,

  清早微觉南风凉。

  南风不缓也不疾,

  飘飘吹动我衣裳。

  层层乌云遮白日,

  濛濛细雨纷纷扬。

  随意赏观西园内,

  紫葵花盛耀荣光。

  此时此物甚可爱,

  无奈不久侵枯黄!

  感物行乐当及时,

  常恨无酒可举筋。

  耐心等待秋收获,

  庄稼稀疏将空忙。

  遐思冥想难抑制,

  我心激荡独悲伤。

  悲从弟仲德(1)

  [说明]

  从诗中“衔哀过旧宅”句看,此诗与《还旧居》大约作于同一时期,即

  晋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这首诗是诗人回条桑旧居时;凭吊

  已故从弟仲德的旧宅有感而作。诗人以极其哀痛的心情,以细腻的笔法描绘

  了“空馆”内外的萧条,将凄凉悲伤的感情同萧条荒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

  状交现,悲伦靡加,表达了诗人对这位亲人的深切悼念。

  衔哀过旧宅,悲泪应心零(2)。

  借问为谁悲?怀人在九冥(3)。

  礼服名群从,恩爱若同生(4)。

  门前执手时,何意尔先倾(5)。

  在数竟未免,为山不及成(6)。

  慈母沉哀疚,二做才数龄(7)。

  双位委空馆,朝夕无哭声(8)。

  流尘集虚坐,宿草旅前庭(9)。

  阶除旷游迹,园林独余情(10)。

  臀然乘化去,终天不复形(11)。

  迟迟将回步,恻恻悲襟盈(12)。

  [注释]

  (1)从弟:同祖父的弟弟,即堂弟。仲德:苏写本作“敬德”。按渊明另一位从弟名“敬远”,

  当以“敬德”为可信。其生平事迹不详。

  (2)衔哀:满怀哀伤。衔:含。过:访,探望。这里有凭吊之意。旧宅:指柴桑仲德的旧居。应:

  随着。零:落下。

  (3)怀人:所怀念的人。九冥:犹“九泉”,指阴间。

  (4)礼服:指五服亲疏关系。古代按血统的亲疏关系,把服丧的礼服分为五个等级,叫五服。群:

  众。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同生:同胞。

  (5)执手:握手告别。何意:哪里料到。尔:你。倾:指死。

  (6)在数:由于无数。数,指自然的定数。竟未免:终未免于死。为山:指建立功业。《论语?子

  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篑(kuì愧):盛土的筐子。

  (7)疚(jiǜ救):内心痛苦。二胤(yìn印):两个孩子。胤:子嗣,后代。

  (8)双位:夫妻灵位,指仲德与其妻之灵位。委:置。

  (9)流尘:指灰尘。集:聚,落满。虚坐:空座。坐,通“座”。宿草:隔年的草。《礼记?檀

  弓》:“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孔颖达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根陈也。朋友相为

  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后用为悼念亡友之辞。旅:寄生。

  (10)阶除;台阶。旷:空缺,荒废。游迹:行走的踪迹。指仲德而言。独:唯有。余情:遗留

  下来的情意。

  (11)翳(yì缢)然:隐晦的样子,即暗暗地。乘化去:顺应自然的变化而逝去。终天:终古,

  永久。形:指形体。

  (12)迟迟:这里形容不忍离去而行走迟缓的样子。侧侧:悲痛的样子。襟盈:满怀。襟:襟怀。

  盈:满。

  [译文]

  凭吊旧宅含悲痛,

  心伤难止泪纵横。

  问我如今为谁悲?

  我悲之人已命终。

  与我为亲堂兄弟,

  恩情不减同胞生。

  当年门前分手时,

  谁料我先把你送。

  天数命定不免死,

  建功立业竟未成。

  慈母哀伤心沉痛,

  二子尚且是幼童。

  夫妻灵位置空馆,

  朝夕寂寞无哭声。

  灰尘堆积在空座,

  隔年杂草生前庭。

  台阶荒废无踪迹,

  唯有园林留遗情。

  暗随自然消逝去,

  终古不再见身影。

  脚步沉重缓缓归,

  忧伤悲痛满胸中。

点击下载App,搜索"陶渊明集译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