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孟子",免费读到尾

  九彭更章

  彭更①问曰:“后车②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③于诸侯,不以泰④乎?”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曰:“否,士无事而食⑤,不可也。”曰:“子不通功易事⑥,以羡⑦补不足,则农有馀粟⑧,女有馀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⑨,皆得食⑩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仁义哉!”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曰:“食志。”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曰:“否。”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注释】

  ①彭更:孟子弟子。②后车:弟子随从于后,所乘之车也。③传食:“传”,客馆。犹今之宾馆,或招待所。焦循正义:“傅食,谓舍止诸侯之客馆而受其饮食也。”④以泰:“以”同已。甚也。“泰”,奢也。“已泰”,太过分也。⑤无事而食:“事”,职也。功也。“无事而食”,犹言无职而食人禄也。⑥通功易事:孙奭疏:“盖所作未成谓之事;事之成,则谓之功。”朱注:“谓通人之功而交易其事。”⑦羡:余也。⑧农有馀粟女有馀布:焦循正义:“女以所织之布,易农所种之粟,两相补财皆无不足;惟两不相补,则各有所馀,斯各有所不足矣。”⑨梓匠轮舆:梓人、匠人,皆木工也。轮人、舆人,皆车工也。⑩食:读寺。以食与人也。以下“食”于子,可“食”而食,“食”功,“食”之,皆读寺音。待:备也。谓守护先生之道,以备后之学者有遵循也。志:心之所向往,即心愿也。子何以其志为哉:为下省一“言”字。即“子何以其志为言哉”。食志:胡毓寰云:“孟子主食功,彭更主食志。极端言之。则食功者,不问其志是否为食,惟有功则食之。食志者,不问其有功与否,惟志于食则食之。”又云:“孟子以为治仁义者,可为人师范,有功文化传播,犹工人为器备用,并非无事而食于人也。”按孟子平生抱负,重在有益于人类,人世间孰有踰于圣人立德立言立功哉!毁瓦画墁:杜预注:“毁、坏之也。”俞樾曰:画,当读为划。说文:“刨,划伤也。”墁,慢,古字通用。说文:“慢,衣车盖也。”画慢者,划伤其车上之鳗也。毁瓦以治屋言,乃梓匠之事;画墁以治车言,乃轮舆之事。高步瀛曰:“说文慢字,疑后出字。朱注:“墁,墙壁之饰也。毁瓦画墁,言无功而有害也。故解毁坏其屋瓦,划伤其墙饰,亦通。”

  【译文】

  彭更问孟子说:“后面跟着车子有几十辆,随从弟子有几百人,每到一国,就接受诸侯的招待,驻他的宾馆,吃他的美餐,这未免太过分了么?”孟子说:“如果不合于道,就是一竹篮饭,也不能接受的;合于道,就像舜受尧的天下,也不为过分;你以为太过分么?”彭更说:“不是这样说,我只认为没有功劳而白吃人的饭,那是不可以的。”孟子说:“你如不能分工合作,将自家工作的成果,和别人家去交换,拿多余的去弥补不足的,那种田的农夫,就空有余剩的米谷;纺织的妇女,就空有余剩的布匹。假使他们互通有无,交换成果,那么,虽是木匠和车工,都能够从你这里得到饭吃。何况现在有一个人,在家能孝顺父母,出外能恭敬兄长,守护着先王的大道,以备后起的青年,使他们有所遵循和取法。这样人,反不能在你那儿得到饭吃。你为什么要重视木匠车工而看轻那行仁尚义的君子呢!”彭更说:“木匠和车工,他们的心愿,将借这个来找饭吃的;君子行仁尚义,他们的心愿,也是想借这个来找饭吃么?”孟子说:“你何必拿君子的心愿来说呢?只要有功劳于你,可以给他饭吃,就给他吃是了。而且你还是为了他的心愿给他饭吃呢?还是为他功劳给他饭吃呢?”彭更说:“是为了他们心愿才给他饭吃的。”孟子说:“有个工人在这里,毁坏你的屋瓦,涂抹你墙壁的粉饰,他的心愿是想借这个找饭吃的,那你给他饭吃么?”彭更说:“不给他。”孟子说:“那么你不是给有心愿的人吃的,是给有功劳的人吃的。”十宋小章

  万章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孟子曰:“汤居毫②,与葛③为邻;葛伯放而不祀④。汤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⑤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曰:‘何为不祀?’曰:‘无以供粢盛也。’汤使毫众住为之耕;老弱馈⑥食。葛伯率其民,要⑦其有酒食黍稻者,夺之;不授⑧者,杀之。有童子以黍肉饷,杀而夺之。《书》⑨曰:‘葛伯仇饷⑩。’此之谓也。为其杀是童子而征之,四海之内,皆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治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篚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其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齐楚虽大,何畏焉!”

  【注释】

  ①万章:孟子弟子。②毫:商汤所都,在今河南商丘县。③葛:夏之诸候,赢姓之国,伯爵。葛伯国在今河南宁陵县。④放而不祀:赵注:“放纵无道,不祀先祖。”⑤遗:赞去声。送也,与也。⑥馈:饷也。以食与人。⑦要:读邀。中途拦截之也。⑧授:与也。⑨书:伪古文尚书商书仲虺之诰篇。⑩葛伯仇饷:言葛伯与饷为仇也。匹夫匹妇:谓庶人也。庶人无妾媵,唯夫妇相匹偶也。载:始也。征:上伐下也。芸:除草也。又作耘。书:亦伪尚书仲虺之诰文。梁惠王篇亦引之。惟“无罚”作“有苏”,文稍异。按王鸣盛尚书后案曰:“其苏,无罚互异,乃古人引经不拘处;犹上文易‘一’为‘始’,易始为‘载’耳。”无罚:谓免暴君滥用刑罚也。有攸不惟臣:“攸”,所也。“惟”,朱注作“为”。“惟”,“为”古通。言“有所不为臣。”绥:抚也、安也。篚厥玄黄:似竹匧如今之竹篮。“方曰筐,圆曰匪。”“玄黄”,币帛也。逸周书:“实玄黄于匪。”段注:“古盛帛,必以匪。”盖匪为士女所以盛玄黄之币帛也。绍我周王见休:“绍”,继也。事也。休,同庥,福禄也。谓继事奉周王而受其庇荫以获恩惠。实:充满也。君子小人:“君子”,指在位者。“小人”,指百姓。朱注:“谓细民也。”“取其残:“取”,捕取。“残”,害也。贼也。谓捕取其残害百姓者诛之。大誓:周书也。朱注“谓与今书文亦小异。”我武维扬:“我”,武王自谓也。言我武王威武奋扬。侵于之疆:“之”,其也。谓侵入纣疆而讨伐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朱注:取其残贼,而杀伐之功,用以张大,比于汤之伐桀,又有光也。引此以证上文取残之义。”吴辟畺曰:“于汤有光者,盖言武之除暴安民,绍汤之迹,于汤亦有光也。”云尔:语已词。“尔”,犹“而已”也。(王引之说)

  【译文】

  万章问道:“宋国是个小国,现在想施行王政。齐楚两个大国起了嫉妒心,要来攻伐,那他怎么来对付呢?”孟子说:“当初商汤住在亳邑,和葛国为邻,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祖先,汤即派人去问他说:‘为什么不祭祀祖先?’葛伯说:‘因为没有共祭祀用的三牲。’汤即派人送他牛羊,葛伯就把牛羊杀吃了;也不用它来祭。汤又派人去问他说:‘为什么不祭杞祖先?’葛伯说:‘因为没有供给祭祀的米谷。’汤就叫亳邑强壮的百姓,去替他耕田,老弱的百姓就送饭给耕田吃。葛伯却领着自己的百姓,在路上截拦住送饭的人,抢夺那有酒和饭菜的。如果不肯给的,便把他们杀死。有个小孩子拿饭和肉送给耕种人吃,也被葛伯杀死,抢去他的饭肉。书经上说:‘葛伯把送饭的人当仇敌。’汤因为他杀死这个孩子,就带领军队去征伐他。天下的百姓都说:‘汤不是贪图天下的财富,是替无辜的百姓报仇啊!’汤第一次征伐,就从葛国开始。前后共有十一次出征:他向东方去征伐,西夷人就抱怨;向南方去征伐,北狄人就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都放在后面呢?’天下的百姓仰望汤,就像大旱天气盼望时雨一样。汤军队所到的地方,市场上做生意,并不中途停止;田间除草的人,仍然不改变他们工作;汤不过杀戮那残暴的国君,安抚那些受苦难的百姓,好比应时雨下降似的。因此,百姓皆大欢喜!所以书经上说:‘等侯我君,我君一来,就不再受残暴的虐待了。’又说:‘有些诸侯,助纣为虐,不肯做周朝的臣子,武王就领兵向东征伐,安抚那些受苦难的男女百姓,这些男女百姓,把他们黑色的黄色的绸帛装在竹篮里,来欢迎说:‘我们要继续来事奉我们的周王,受他的庇荫,更乐意的归顺伟大的周国。’当时,商朝的官吏,用黑色和黄色的绸帛装在竹篮里,迎接武王的官吏;商朝的百姓用竹篮盛了饭菜,用壶装了酒浆,来迎接武王的士卒;因为武王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只除去残害他们的暴君罢了;书经泰誓篇说:‘我武王威武奋扬,攻伐商纣的疆土,只除去那残害百姓的暴君,杀伐的武功,因此张大起来,比之商汤讨伐夏桀,更有光彩呢!’这样看来,宋君只是不能施行王政罢了。如能施行王政,天下的百姓,都抬起头来仰望他,都要尊奉他做君长,齐楚两国虽然强大,还有什么可怕呢?”十—戴胜章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②?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传③诸?使楚人传诸?”曰:“使齐人传之。”曰:“一齐人传之,众楚人咻④之,虽日挞而求其齐⑤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⑥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⑦,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⑧善士⑨也,使之居于王所⑩。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注释】

  ①戴不胜:宋臣。②与:同欤。③传:教也。本作师傅,此处作动词用。④咻:喧扰也。⑤齐:说齐语也。⑥庄岳;皆齐之国都街里名。⑦楚:说楚语也。⑧薛居州:亦宋臣。⑨善士:善人;好人。⑩居于王所:“居”,处也。“所”,处所,谓处于王之左右也。王谁与为不善:即“王与谁为不善。”独:犹将也。(王引之说)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你的王全做好吗?我明白告诉你:譬如有楚国大夫在这里,要他的儿子学齐国语;你说,是请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说:“当然请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它,许多楚国人在旁边用楚国话喧扰他,就是天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把他送到齐国都城的庄里和岳里去,住了几年后,就是天天鞭打他,要他仍旧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时时在王的左右,劝王施行仁政。但是在王左右的人,不论年纪的大小,地位的尊卑,都是同薛居州一样,王还和谁去做坏事呢?在王左右的人,不论年纪的大小,地位的尊卑,都不和薛居州一样。王还和谁去做好事呢?将有一个薛居州,将把宋王怎么样?”十二不见章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①?”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②。段干木③踰垣而辟④之,泄柳⑤闭门而不内⑥:是皆已甚⑦。迫⑧斯可以见矣。阳货⑨欲见孔子⑩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馀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由此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注释】

  ①何义:于义何所取。盖公孙丑屡见孟子因诸侯之聘而不见,故发此问。②不为臣不见:朱注:“不为臣,谓未仕于其国也。”③段干木:复姓段干,名木。晋人。④辟:同避。⑤泄柳:鲁缪公时之贤人。⑥内:同纳。⑦已甚:过甚也。⑧追:切也。朱注:“谓求见之切也。”⑨阳货:即阳虎,为季氏家臣。⑩欲见孔子:朱注:“欲孔子来见己也。”论语阳货篇:“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时孔子,士也。瞰:望也,伺也。有从远处窃视意。亡:不在家也。馈:赠也。蒸豚:即蒸熟之小猪。先:朱注:“谓阳货先来加礼也。”胁肩谄笑:赵注:“胁肩,竦体也。谄笑,强笑也。”病于夏畦:谓劳苦过于夏日治畦也。“病”,苦也;劳也。“畦”,犹田也。说文:“田五十亩曰畦。”未同而言:朱注:“与人未合,而强与之言也。”赵注:“未同,志未合也。”赧赧然:朱注:“惭而面赤之貌。”由:赵注:“由,子路名。子路刚直,故曰非由所知也。”君子之所养:赵注:“君子养正气,不以邪入也。”“养”,谓修养自身也。言君子不为谄媚之态轻见权贵也。

  【译文】

  公孙丑问孟子道:“夫子不肯去求见诸侯,是什么意思?”孟子说:“古时候的士人,不在这国家做臣子,就不见他的君,像段干木不做魏文侯的臣子,所以跳出墙头去避开文侯的访问。又像泄柳,他不做鲁缪公的臣子,所以缪公来见他,他便关着门拒绝不见。这都太过分了。他们来意如此恳切,也就可以见了。从前阳货想要孔子去见他,又怕人家批评他没有礼貌。因想起礼经上说:‘大夫有礼物赐给士人,看士人出外,没能在家接受,就要往大夫家拜谢。’于尽阳货就偷看孔子不在家的时候,送给孔子一只蒸熟的小猪。孔子察知他的意思,也探听阳货不在家时,去拜谢他。当这个时候,阳货先来拜访,孔子又怎能避不相见呢?曾子说:‘耸着两肩,勉强做着谄媚的笑容,这劳苦要超过夏天种田的人。’子路说:‘彼此志趣不相投合,却勉强同他说话,看他面红耳赤的惭愧样子,这到底为了什么,真不是我仲由所能了解的!’从这几个人的言行看来,君子平日修养些什么,便可知道了。”

点击下载App,搜索"孟子",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