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老子",免费读到尾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①,天下之牝②,牝常以静胜牡③,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④,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⑤,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⑥人,小国不过欲入事⑦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⑧。

  【注释】

  ①交:交汇,归附。②牝(pìn聘):雌性的鸟兽,含有柔弱的意思。③牡:雄性的鸟兽。以,前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后一句的“以”是“因为”的意思。④以下:用谦下的态度。以,用。⑤或:不定代词。实际这一个“或”指大国,下一句的“或”指小国。以、而:这里的用法一样。⑥兼畜:兼并占有,此处指得到别人的拥戴,像春秋五霸得到各小国的拥戴一样。⑦入事:事奉别人以求得到庇护。⑧大者宜为下:宜,应该。据吴澄《道德经注》说,强调“大者宜为下”的原因是,“小者素在人下,不患乎不能下;大者非在人下,或恐其不能下。故曰,‘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应像海洋一样居于百川的)下游,这样天下就会归附于它,还应该居于天下最柔雌的状态,雌性总是凭着沉静的性格战胜雄性,因为沉静也是一种卑下的表现。所以大国用谦下的态度去对待小国,就能取得小国的拥戴;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去对待大国,就能取得大国的庇护。所以有的谦下能取得别人的拥戴,有的谦下能取得别人的庇护。大国不过是想得到别人的拥戴,小国不过是想得到别人的庇护,(如果大国、小国都很谦下),那么它们就都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不过大国更应该注意谦下。

  【原文】

  道者,万物之注也①。善,人之宝也②。不善,人之所保也③。美言可以市④,尊行可以贺人⑤。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⑥,置三卿⑦,虽有共之璧以先四马⑧,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⑨,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⑩。

  【注释】

  ①注:主,据甲本释史注:“注读为主”。指主宰的意思。②宝:珍宝。③保:保持。④美:赞美。市:动词用法,买卖,此指换取的意思。⑤贺:以礼物奉送相庆。⑥天子:古时帝王。⑦卿(qìnɡ):古代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⑧共:同拱,双手合抱。璧(bì):圆镜形,中有圆孔的玉器。共之璧,指大璧。四马:即驷马,古代一台车并用四匹马。⑨谓:通为,因为。⑩为:被。受到。

  【译文】

  “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珍宝,也是不善人的护身符。得道的善人嘉美的言语可以博得尊敬,崇高的行为可以值得庆贺。不善的人,怎能把“道”舍弃呢?所以拥立天子,设置大臣,纵然有拱璧在先、驷马随后的礼仪,倒还不如坐着进献上这“道”。古代所以贵重“道”是为什么呢?不就因为有所求就会获得、有罪就可免除吗?所以“道”受到天下人的尊重。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①,报怨以德。图②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③。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④,多易必多难⑤。是以圣人犹难之⑥,故终无难矣。

  【注释】

  ①大小多少:根据上下文,意思是以小为大,以少为多。大、多都用如意动词。这与“报怨以德”以及下文提出的要重视细微之事的意思是一致的。②图:设法对付。《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③细:小。④诺(nuò懦):允许,许诺。寡信:缺少信用。⑤易:用作动词,把事情看得容易。⑥难之:以之为难。难,用如动词。之,泛指办事。

  【译文】

  把无为当做自己要干的,把无事当做自己要做的,把无味当做有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以德报怨。对付困难要在它还容易解决的时候开始,实现大业要从很小的事情做起。因为天下的难事都开始于容易的事,天下的大事都开始于一些小事。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成就大事。轻易许诺,势必缺少信用;把事情看得越容易,就会遇到越多的困难。因此连圣人都把办事情看得很困难,所以他最终不会遇到困难。

  【原文】

  其安也①,易持也②。其未兆也③。易谋也。其脆易判④,其微易散。为之乎其未有,治之乎其未乱。合抱之木,作于毫末⑤。九成之台⑥,作于蔂土⑦。百仞之高⑧,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⑨;能辅万物之自然⑩,而弗敢为。

  【注释】

  ①安:安稳、安定。②持:维持,支持。③兆:征兆,苗头。④判:分裂,分解。⑤毫末:细毛尖。比喻细小的幼芽。⑥成:同“层”,重。⑦蔂(lěi):装土的笼具。累土:指一筐土。⑧仞(rèn):古代七尺为一仞。⑨复:返回。⑩辅:辅助。

  【译文】

  事物稳定时就容易维持。事物没露征兆时容易筹谋。事物脆弱时容易分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消除。因此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处理它,要在形势还没有发生动乱时治理它。合抱粗的大树,由细小的幼芽长成。九层的高台,由一筐土一筐上筑起。登上百仞的高处,从足下第一步开始。勉强作为反而会毁坏它,把持不放反而会失去它。因此,圣人顺从自然不妄为,所以没有失败;无所把持,所以无所失去。民众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如果做事最终还能像最初一样谨慎,那么就不会坏事了。因此,圣人把没有欲望当做欲望,不贵重难得的财物,学习人所不学的道理,一反众人的过错回归于道:用此辅助万物的自然生成发展,而不敢轻举妄为。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①,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②;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③,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④反矣。然后乃至大顺⑤。

  【注释】

  ①明民:使百姓聪明。明,使动用法。②贼:伤害。《墨子?非儒》:“是贼天下之人者也。”这里引申为灾难。③两者:指“以智治国”的坏处和“不以智治国”的好处。亦,相当于“是。”《论语?学而》,“不亦君子乎!”《战国策?齐策》:“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稽式:原则。蒋锡昌先生《老子校诂》:“‘稽’为‘楷’之借字。‘稽’、‘楷’一声之转。”楷、式都是法则的意思。河上公本“稽式”即作“楷式”。而王弼认为“稽,同也。今古之所同则(共有的法则),不可废”(《老子注》)。④物:事物。这里指一般的事理。⑤然后:这样以后。然,代词,指以上所讲的情况。大顺:非常顺利。是说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办事好像与事理相背,然而办起事来却十分顺利。

  【译文】

  古来善于按照规律办事的人,并不是用它使百姓聪明,而是要用它使百姓变得憨愚。百姓难以治理,原因在于他们的智慧太多。所以说用智慧治国,是国家的灾难;不用智慧治国,是国家的福气。要懂得以上两条是治国的原则,永远掌握着这一原则,就可以说是具有最崇高的品质。崇高的品质高远深邃,好像与一般的事理相反。然而具有这样的品质之后办起事来却十分顺利。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①,必以其言下之②。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③,天下乐推而弗猒也④。非以其无诤与⑤?故天下莫能与诤。

  【注释】

  ①上:活用为动词,在……之上。欲上民,想处在百姓之上。②下:活用为动词,在……之下。之,代百姓。必以其言下之:必须要用言语表示在百姓的下面(谦下)。下二句中的“先”与“后”,都活用为动词,同此用法。③重:重压、沉重。④推:推荐。推举。猒(yā):通“压”,抑制。又猒作厌。⑤诤(zhēnɡ):通“争”,竞争。通行本诤作争。

  【译文】

  江海所以能够汇集一切溪流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处在溪谷的下游,因此而能总汇溪流成为百谷之王。所以,圣人想要处在百姓之上为统治者,必须用言语对百姓表示谦下。想要处在百姓之前为领导者,必须把自身利益放在百姓之后。因此他处在百姓之前,而百姓不认为有妨害;处在百姓之上,而百姓不认为是负重,所以天下人乐于拥戴而不抑制他。不正是因为他不争吗?所以天下没有谁能和他相争。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以不肖。若肖,久矣其细③也夫!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⑤:一曰慈⑥,二曰俭⑦,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⑧;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⑨。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⑩。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释】

  ①大:含有大而不当、高深而迂阔的意思。②肖(xiào校):象。《说文》:“肖,骨肉相似也。”③细:小。④三宝:这里所说的“三宝”,实际上也就是六十二章所讲的“善人之宝”——“道”。因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都属于“道”的表现。⑤保:保持,同“持”义近。《韩非子?解老》以及河上公本都作“宝”。宝之,以之为宝。⑥慈:柔和。《增韵》:“柔也,善也,仁也。”这里主要取“柔”义。“慈”与“勇”相对,“俭”与“广”相对,“不敢为天下先”与“故能成器长”相对,意义皆相反。“勇”为刚,所以把“慈”解释为柔。⑦俭:与五十九章的“啬”义同。意思是静净无为,积蓄力量。王弼注,“节俭爱费,天下不匮,故能广也。”⑧广:扩大展开,无所不为。“俭,故能广”,也即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⑨器长:万物的首长。器,物。⑩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这同六十九章所说的“用兵而行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一个意思,是说作战也要用柔退之道,这样才能胜利。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天要救助一个人,保护这个人的办法就是让他处于柔和的状态,七十六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可见老子认为谁柔和谁就生存,谁坚强谁就死亡。

  【译文】

  天下人都认为我讲的道太大了,似乎什么都不像。正因为它太大,所以什么也不像。如果像个什么具体东西,它早就变得微小了。我有三件法宝,我要牢牢地掌握着它们:一是柔和,二是清静无为,积蓄力量,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保持柔和,所以才能勇猛;保持清静无为,所以才能无所不为;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才能成为万物的首长。现在如果舍去柔和,而只求勇猛;舍去清静无为,而只求无所不为;舍去退让,而只求争先,结果只有死亡。保持柔和,凭它作战就能胜利,凭它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救助一个人,保卫这个人的办法就是让他处于柔弱状态。

  【原文】

  信言不美①,美言不信。知者不博②,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③,既以为人④,己俞有⑤;既以予人矣,已俞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⑥。

  【注释】

  ①信:真实。诚实。②博:广博,渊博。③积:积蓄,聚藏。④既:已,尽。⑤俞:通“愈”,更加。⑥弗争:不争。

  【译文】

  诚实的言谈不动听,动听的言谈不诚实。聪明的人不炫耀知识广博,炫耀知识广博的不聪明。善良的人显得不充裕,显得充裕的人不善良。圣人没有自己的积蓄,尽全力去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尽全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所得更丰足。所以天之“道”行事有利于万物,而不妨害它们;圣人之“道”行事,只对人有所施为,而无所争夺。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①,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②,攘无臂③,扔无敌④,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⑤,轻敌几丧吾宝⑥。故抗兵相加⑦,哀者胜矣⑧。

  【注释】

  ①主:主动进攻别人。客:被动地防守。②行无行(hánɡ航)即“无行行”,不摆军阵。前一个“行”作动词用,指行动,排列。后一个“行”作名词用,指军阵。③攘无臂:即“无攘臂”,不要卷起袖子以示争斗。攘,见三十八章注。④扔:摧毁,这里指攻敌。⑤轻敌:轻易与人为敌。与今天的“轻敌”意思不同。⑥丧:丧失,引申为违背。宝:指“道”,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几丧吾宝,意思是如果轻易与人为敌,这基本上是违背了规律。参考注释:(一)河上公注,“宝,身也。”(二)任继愈《老子新译》:“‘宝’,即六十七章的‘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⑦抗兵:举兵。抗,举。加:施加,这里指把兵力施加于对方身上,也即攻敌。《孙子兵法?九地》:“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一说“加”应作“若”,蒋锡昌《老子校诂》:“《道德真经集注》引王弼注,‘抗,举也;若,当也。’是王本作‘若’。”若,相等。⑧哀:悲哀。“哀者胜矣”意思是反对战争、但又受到攻击,不得不带着悲哀心情去自卫反击的人能够取胜。即三十一章所说的“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涖之。”

  【译文】

  用兵的人说过:“我不敢主动地进攻别人,而只是被动地防守;我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是说不要随便动用军队,不要随便奋臂争斗,不要随便攻击敌人,不要随便使用兵器。最大的灾祸就是轻易与人为敌,轻易与人为敌基本上算是违背了规律。所以两军举兵对抗,(被迫自卫)心情悲伤的一方获胜。

  【原文】

  故善为士者不武①,善战者不怒②,善胜敌者弗与③,善用人者为之下④。是谓不诤之德⑤,是谓用人,是谓肥天⑥,古之极也⑦。

  【注释】

  ①士:武士。此实指将帅。②怒:发怒、激怒。③与:对敌交锋,厮杀搏斗。④“善用”句。据高延第说:意思是谦下待人,可以换得别人的诚心,士卒亲附,就乐于为之效力疆场。⑤诤:同“争”。通行本作“争”字。⑥肥:壮大。通行本作“配”字。⑦极:准则。法则。

  【译文】

  所以善于作将帅的人,不逞其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被激怒拼命;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对斗而胜;善于用人的,对别人很谦虚。这叫做与人无争的美德,这叫做能利用别人的力量,这叫做壮大天“道”,这是自古以来的准则。

点击下载App,搜索"老子",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