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简明医彀",免费读到尾

  疟疾

  经曰∶夏伤于暑,秋必疟(,老也。俗名三日疟。)夏热已甚,秋阳复收,两热相攻故为疟。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岐伯对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怆之小寒,藏于脉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云云。)《内经》论疟极详,皆谓风寒暑湿之邪客于脏腑,致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并相移也。后人始论七情劳役,食积痰饮皆成疟。

  所谓无汗要有汗,发散邪为主,带补;有汗要无汗,扶正气为主,带散(发散邪则升,葛、芎、苍、柴胡之类;扶正气谓小柴、桂枝汤,白虎、桂枝汤之类。犹伤寒有汗,用桂枝疏邪,实表之义。)

  又谓伤之浅者近而暴,伤之重者远而缓,为疟也。疟脉自弦,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紧发汗,弦迟宜温。疟不宜截早,欲速愈则邪气闭塞,而成他证,为害匪细,有变水肿、鼓胀、诸毒等证。

  惟夏秋连日发邪疟四、五次可截(如二、三日发及阴疟,必先发汗散邪,势轻,常山药截亦可。)

  主方苍术川芎白芷羌活防风葛根柴胡(等分)甘草(减半)加姜、枣煎服。

  无汗加紫苏、细辛、荆芥穗、葱头;有汗加桂枝、槟榔、白芍、白术(土炒)、茯苓,去苍术;连日发及午前,加黄芩;间日及下午、夜间,加当归、白芍各八分,红花、升麻各三分∶有痰加陈皮、半夏;有食及不食、胀痛,加山楂、神曲、麦芽、青皮、陈皮、草果、砂仁;暑月加香薷、扁豆,兼服六一散;口大渴加石膏、知母、麦冬;痞闷加枳实、桔梗;寒、不热加干姜、官桂、良姜、白术,去麻黄、葛根、柴胡、苍术;寒甚加附子;湿疟,因雨湿身体,重痛,呕胀,加猪苓、泽泻、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去葛根、柴胡。服一、二帖后,服清脾饮加猪苓、泽泻,分理阴阳,疟自止。若不止,惟处暑前一日一发于日间者,三四发之,后行截药。若处暑后间日或三日一发于夜间者,先根据方服二、三帖。天寒加麻黄,必令汗出。趱至日间,再宜主方加当归、芍药、生地、知母,少加升麻、红花(酒洗),提至二日至一日,渐渐轻可。如汗多少食,身倦无力,或迁延日久,气血两虚;或小劳则甚,宜服八珍汤(方见虚损),或十全大补汤。犹有微热,补药加柴胡、黄芩、苍术、葛根之类,一补一发也。久不已,四兽饮截之。久虚欲吐不吐者,宜藜芦末水调服,以吐为度;或雄黄、瓜蒂、赤小豆各二分,研服可吐。

  清脾饮治先寒后热,热多寒少,单热不寒者。

  黄芩半夏青皮厚朴茯苓白术(各一钱)草果(一钱)柴胡(一钱五分)甘草(五分)

  加生姜三片、黑枣一枚,水煎服。

  人参养胃汤治寒多热少及单寒不热者。

  苍术(二钱)陈皮厚朴(各一钱半)半夏茯苓草果藿香人参炙草(各一钱)

  乌梅(一个)生姜三片,水煎服。

  七宝饮治诸疟。已服发表散药,提上阳分,渐轻欲截。

  常山厚朴(姜制)青皮陈皮甘草(炙,减半)槟榔草果(各一钱)

  上酒、水各半,煎首汁,二汁露过夜。当发之日早重温,先首汁,次二汁,面东服。

  草果饮治诸疟通用。

  草果白芷良姜青皮川芎紫苏甘草(炙。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加姜煎。亦寒疟。

  四兽饮截虚疟、久疟。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减半)陈皮半夏草果上加乌梅、姜、枣、盐少许,拌腌少时,湿纸包煨,香熟煎服。

  截疟常山饮治疟,处暑前连日发四、五次后。

  常山槟榔乌梅草果知母甘草(炙)穿山甲(炮)

  每服五钱,水盏半煎,露一宿,临发日前二时温服。

  黄鳖甲饮治疟疾久不愈,胁下痞满,腹中结块,名曰疟母。

  鳖甲(醋炙)草果仁黄白术白芍药厚朴(制)槟榔橘红川芎甘草(炙。

  各等分)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七片,枣一枚,乌梅一个,煎服。

  瘴疟,乃山岚气蒸,岭南燥湿不常,人患血乘上焦迷闷,发有哑者,此实热所致。宜凉膈散疏通大便;小柴胡汤加大黄,或平胃散、五苓散、二陈汤之类调之。

  简便方(截疟)常山草果知母贝母(各一钱,)好酒半钟,浸过夜,天初明煎滚数沸,向东服。

  七转丹(连日发宜,三日发忌)巴豆(肉,研,五钱)麝香(五分,东方)白矾(五钱)白芷(二钱,西方)硫黄雄黄(各五钱,中央)官桂(五钱)朱砂(一钱,南方)

  青黛(五钱)黑附(三钱,北方)

  上另研细末,各包。按方列净盘预供神前,端阳午时洁诚拜祷,取五家粽尖和丸桐子大。每一丸发日五更绵裹塞鼻,男左女右,用过醋洗、晒藏,可愈七人。忌妇、丧、鸡、犬。

  疟(三日一发∶)由风寒感深,故发迟,必主方。减葛加苏、槟、陈、半、葱;冬加麻黄,食加楂、芽。大发汗,从头至足不畅再汗,次柴葛解肌汤加陈、半、苓、槟;次清脾饮加猪苓、泽泻、陈皮自止。如减轻未止,用酒煮常山等药截无害;如不发汗,散邪,即用常山截,有一、二年尤肿胀而毙。单用参补亦闭门遂盗。虚老,参、术。

  霍乱

  经曰∶岁土不及,风乃大行,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并。是证虽因饮食过度,七情内伤,风寒湿热外感,诚因暑火所致,发必夏秋(口大渴,转筋,反戾,火也,病感于火,治从温散。)盖夏时腠理开豁,暑气易入,或坐卧阴湿,当风取凉,风寒之邪,客于三焦,传于脾胃,更伤饮食劳役。复感风寒外束,则内邪杂揉,阳气不能外舒,变为郁热,致阴阳反戾,清浊相干。阳气暴升,阴气顿坠,上下痞膈,邪客胃多吐,邪客脾多泻。受邪浅乃得上下分为易治;若深者,邪恣中焦,上不得吐,下不得泻,搅腹颠倒,挥霍撩乱,大痛危甚,此干霍乱也(俗名绞肠沙。)急治则生,失治则死。多饮淡盐汤(水二钟,烧百沸,入盐一撮,和河水二钟,加生姜及皂角末少许,尤佳。)患人频饮,必得吐或泻,便是生机。次服煎药。切戒米汤,一口入胃立死。转筋者,手足挛缩,筋收入心腹者,死。男子急挽其阴囊,女子挽定两乳,用鲜蓼一束煎;或盐煎热汤,淋渍腿足,筋挛处可舒;或以绵絮裹暖,饮温姜汤,过一时与米汤。脉宜洪大,忌虚细。如大痛时,脉多伏,不宜渐迟(盐汤吐泻,不药亦安。)

  主方半夏茯苓苍术陈皮厚朴猪苓藿香泽泻炙草上姜、枣、枇杷叶煎服。

  手足厥冷加干姜、官桂、良姜;冷极脉欲脱加人参、附子;怕寒加紫苏、白芷;吐甚去藿香;腹痛加炒芍药;少腹痛加吴茱萸(泡);心腹胀加木香、砂仁、大腹皮;转筋加牛膝、木瓜、火石膏;食积加山楂、神曲、麦芽;心下痞加枳实、青皮;暑加香藿、扁豆;大渴欲水,水调六一散,微渴汤调;烦渴加麦冬、葛根;胃寒发呃加丁香、香附、茴香、良姜,去甘草;远至他乡、不伏水土而作,加木香、砂仁;泻加白术、山药、乌梅;喘加苏子、桑皮,去甘草。

  藿香正气散(方见卷末)

  针刺十指甲尽处出血。先从臂复下,绳扎十指乃刺。及两委中(穴在膝后腕中横纹处。)先以冷水,从腿肚搭上,见紫点起针,或用瓷锋刺出紫血。腹痛不止,炒盐麸或灰砂包熨。痛甚,将面或布条作圈,放脐上,圆圈中放炒盐,上以大艾炷三个,灸多壮,痛止为度。痛在上下对痛灸。

  六和半夏汤治霍乱吐泻。

  白术甘草砂仁杏仁人参半夏(制。各五分)藿香赤茯苓白扁豆(姜汁炒)

  木瓜(各一钱)香薷(二钱)厚朴(姜制,二钱)

  上咀,作一服。姜三片,枣一枚,水二盏煎至一盏,温服。

  木瓜汤治霍乱吐泻,举身转筋,入腹则闷绝。

  紫苏叶(十片)干木瓜(一两)吴茱萸(半两)小茴香(炒)甘草(炙。各一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更用丝瓜叶捣,绞汁,河、井水和服。

  藿苓汤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霍乱转筋,呕吐泻泄等证。

  藿香厚朴白术茯苓(各一钱)甘草(炙,五分)紫苏白芷大腹皮桔梗半夏陈皮(各八分)肉桂猪苓泽泻(各七分)

  上咀,一服。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简便方用良姜(半两,)煎服。

  又枇杷叶(刷去毛)橘皮枣、姜煎服。

  又桑叶捣汁一盏服(冬月煎汤。)

  又厚朴(姜汁浸,炒)为末,(二钱,)汲新水服。

  又丁香十四枚为末,服。或白羊眼豆为末,醋调服。垂死者,用生姜三两,捣烂,煎汤一碗温服。吐不止,梨枝叶一握煎服。

  又胡椒四十粒,滚白汤吞下。或枯矾一钱,白汤服。

  又胡椒绿豆(各四十九粒),研细,水煎服。口渴,为末,水调下。

  大泻肢冷∶附子炮为末四钱,盐三钱,水二钟,煎温服。

  吐泻不止∶艾一把,水煎服。

  干呕不息∶用薤叶煎服。

  转筋∶赤蓼(切,)三合,水煎服。或皂角末吹入鼻,取嚏。

  筋挛∶薏苡仁为末,连进数服。

  筋痛∶生姜或葱(捣,炒),贴患处。

  痢后转筋∶用羊眼豆叶一握,捣,醋煎服。

  干霍乱不得吐泻∶盐汤未通,用小蒜一碗,水三碗,煮汁碗半服。

  烦躁∶葱白(二十茎)大枣(二十枚),水煎汁服。

  沙病∶水红花根,水煎服。

  吐泻后大渴∶饮童便妙,渐少与黄米汤。

  疸证

  (附∶黄肿)

  经曰∶溺黄赤,安卧者疸病。多由酒食过度,脏腑不和,水谷相并,移于脾胃,复为风湿所搏,瘀结不散,热气郁蒸,如食已即饥,身体面目及爪甲小便尽黄,时欲安卧,乃其证也。疸证有五∶曰黄、谷、酒、女劳疸、黄汗是也。湿热一同,皆由湿生热,湿热相霉为黄。常多大小便涩,专宜通利小便,最为捷要。但小便清长,黄自退也。近世多用草药者,取新鲜味凉,气悍而快利耳。

  凡脉浮者吐之、汗之;脉沉者下之、利之。七、八日口有血者,亦宜下之。

  主方茵陈(铃儿者)栀子(各一钱)赤茯苓猪苓泽泻黄连(七分)甘草梢(三分)上加灯心二十枝,水煎,空心服。

  不通加车前草汁,调滑石末服。甚加葶苈、枳实、草龙胆。

  茯苓渗湿汤治黄胆。

  苍术白术(各二钱)栀子黄芩(各八分)枳实黄连(各七分)茯苓泽泻茵陈陈皮防己青皮(各五分)水煎服。

  葛根汤治酒疸。

  葛根(六钱)枳实(麸炒)山栀子豆豉(各三钱)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茵陈石膏汤治黄汗。

  石膏(二钱)茵陈赤芍药黄麦冬(各一钱)豆豉(一撮)甘草(炙,五分)

  上加姜三片,水煎服。

  理中汤(方见中寒)

  建中汤(方见伤寒)并治内伤劳役发黄之证。

  简便方(治黄胆)秦艽一两,作二服,好酒煎,空心服。

  又萝卜子为末,白汤下,日三服。或丝瓜连子烧灰。因面病,面汤;酒病,酒调下。

  黄胆无汗∶麻黄(二钱),春夏少用(秋,水煎;冬,酒煎,)亦治伤寒发黄。

  皮肤、眼目如金∶用青小麦或苗捣汁,每用一盏,空心温服。

  又野苎麻根煎服。或干葛酒煎,研白豆蔻(五粒)服。或桃枝、柳枝研,水服。

  黑疸多死,急以栝蒌根捣汁服。

  急、心黄胆∶百合蒸,和蜜食。

  又生茅根(一握),细切,同猪肉煮汁饮。勿食肉。

  今用草药治疸∶车前草、平地木、雪里青、荷包草、仙人对坐草,随取一味捣细,和生白酒绞汁饮。

  黄肿

  即俗谓黄胖。起于食积,湿郁伤脾,脾气虚败,色黄而肿。

  主方白术苍术(各二两)厚朴(姜汁拌炒)陈皮(各一两)甘草(五钱)砂仁(五钱)皂矾(二两,粉炒)

  上为末,除皂矾另制,用红米粉一升,先将皂矾砂锅内炒至烟尽,再下粉,炒香熟为度。取起和前末一处,醋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日进二服,姜汤送下。忌面食、生冷、油腻。

  又方皂矾(,五两)枣肉(三两)干蒸饼(三两)

  上为末,生姜自然汁为细丸,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日进三服。

  褪金启脾丸治黄肿腹胀。

  苍术香附制矾(各四两)茵陈(铃儿)白术厚朴陈皮青皮(各三两)干漆(炒烟尽)蓬术三棱(各二两)川椒甘草(各一两)

  上为末,用大黑枣煮一滚,去皮核,捣烂和丸,如干,添枣汤匀,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汤或姜、枣汤下,病去七分,药止。

  制矾法绿矾(十两)、小麦(一升),淘净晒燥,入锅内用好米醋五、六碗煮半干,入矾在内煮干,炒黄色,掐麦开看黄色,急抢起,勿焦。

  枣矾丸治食痨疸,身背皆黄色。

  皂矾(不拘多少,砂锅炒令通红,醋点赤色用。)红枣(煮熟取肉,)同矾捣匀为丸,每五十丸,米汤或姜汤下。

  脚气

  (附∶足跟痛)

  经曰∶湿甚则肿。又曰∶当风取凉,醉以入房,多致脚气。脚为肾之外候,司下体。肾属水,主寒化。暴寒伤人,肾先受之;水湿居下,脚先受之。饮食入胃,脾湿下流,注于足而不散。风寒暑湿,皆能患此,而湿热居多。始觉恶寒发热,类伤寒。但足胫红光肿痛,腿膝酸疼,小便短涩,恶闻食气,甚至冲心作痛,吐绿色水,勿误作肿毒治。肿者,名湿脚气,宜渗湿清热;不肿而痛,名干脚气,宜养血润燥。初宜败毒散发汗疏邪(瘟疫主方),冬月五积散(方见中寒),接本门主方;次服当归拈痛汤(方见身痛)。脉浮风、紧寒、濡湿、数热,若乍大小,妄言不食,危。

  主方苍术羌活当归(各钱半)防风防己泽泻酒芩苡仁牛膝(各一钱)

  上加姜、枣,水煎服。

  筋挛加木瓜、灵仙;大便秘,枳实、大黄;小便涩,猪苓、茵陈或大腹皮、槟榔、荆芥、乌药、陈皮、紫苏、枳壳、桑皮、木瓜加姜煎。

  槟榔汤治一切脚气,疏壅利膈。

  香附陈皮紫苏槟榔五加皮木瓜炙草(各七分)加生姜一片,水煎服。

  《澹寮方》脚气入腹冲心,大痛肿满,大小便秘。

  苏叶苏子木瓜(各七分)羌活白芍药槟榔枳壳(各五分)青皮甘草(各三分)

  加姜煎,磨沉木香(各五分)调服。

  鸡鸣散男、妇脚气风湿,流注筋脉,肿大痛极第一效。

  槟榔(七枚)陈皮木瓜(各一两)吴茱萸(二钱)生姜桔梗(各五钱)紫苏(三钱)

  上为粗末,分四服。隔宿用水三钟,煎钟半;渣,再水二钟,煎一钟。并置床头,五更分数次冷服冬月略温服,后饼物压;天明大便黑粪,愈。

  加味二妙丸两足感湿热,肿痛如火,渐至胯腹,或脚气常发。

  苍术(四两)黄柏(酒炒,二两)牛膝防己当归(俱酒浸)萆(川)龟板(酥,酒炙)熟地(捣。各一两)

  上末,酒糊丸桐子大,每百丸空心盐酒下。

  当归拈痛汤湿热脚气最效,及肢节肿痛,遍身大痛(方见身痛)。

  简便方脚气必效。

  苍术(制)黄柏(制。各四钱)水煎,空心服。外包暖盐炒热熨,或小便乘热浸洗。多食煮白萝卜下气。

  脚气冲心∶白矾三两,用浆水一斗五升,煎数沸,浸脚良。

  足跟痛

  有痰,有湿热,有血热,察其兼证,脉理推疗。如患风寒疟邪等而足跟痛,但宜清解足太阳经邪,病痊自已。

  主方苍术防风枳壳当归(各二钱)防己(钱半)牛膝薏苡仁木瓜(各一钱)水煎服。

  血热,四物加黄柏、知母、牛膝;寒痰,五积散加木瓜;湿热,除湿汤加薏苡仁。

  卷之二10

  秘结

  经曰∶北方黑色,通入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又曰∶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而大便润,肾虚则津液竭而大便燥。凡大便秘结,皆由房劳过度或恣饮酒,喜食辛热。饮食火起于脾胃,淫欲火起于命门。致阴虚血耗,火盛水亏,津液少生,传道失度。有高年血少或脱血肠枯;或新产血竭;或虚人运滞;皆成斯证。惟当养血滋阴,滑涩润燥,勿妄通利,耗伤真元,再发转甚。辨风秘、气秘、热秘、寒秘、湿秘之异酌治。若日久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渐成噎膈者有矣。脉沉伏而结,自汗,小便涩,忌攻,宜猪胆法润。

  主方(热秘)当归生地熟地麻仁桃仁杏仁枳壳厚朴条芩(各七分)大黄(酒蒸,五分)水煎服(或丸。)

  血虚加芍药,倍归、地、桃仁;风秘,郁李仁、羌活、皂荚;气虚,人参、麦冬;气实,槟榔、枳实;痰多,栝蒌、竹沥;老人,天麦冬、蒌仁,倍归地;产后加人参、红花(倍归、地、玄、苓、桃;)幽门不通加槟榔。

  脾约丸治肠胃燥热,大便不通,宜兼燥证参酌。

  大黄(酒蒸)厚朴枳实白芍(各二两)杏仁麻仁(各两半)

  上末,炼蜜和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汤下,常服寸丸。

  润肠丸治脾火,肠燥秘结,少食。

  琼脂膏润燥通便(二方并见燥证。)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损)治气虚秘,加养血润肠药。血虚,四物吞脾约丸。

  四物汤(方见妇科)治血燥秘,加桃仁、大黄(等分)为末,蜜丸,三十丸汤下。

  搜风顺气丸能润肠宣水,久服诸病皆效(方见中风。)

  掩脐法大小便秘。葱(一枝)、姜(一块)、豉(二十粒)、盐(一匙),共捣掩脐,帛缚自通。

  蜜导,猪胆,香油灌等法(见伤寒门。)

  简便方便秘。

  朱砂(飞,研,一钱)真芦荟(一钱四分)

  细研,滴好酒和丸,作二次,好酒下。

  又黑丑(半生半熟)研末,每服二钱,热茶下。或麻子研,和米煮粥。

  又羊蹄根一两,水煎服。常食猪油及悉尼,妙。

  又苁蓉(一个,重三、四两者,酒洗,去鳞甲,)白酒三碗,煎一碗服。峻补精血,便通。

  积热

  经曰∶诸病喘逆,转筋反戾,小便混浊,痈疽疡疹,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血汗,皆属于热。热毒蕴积,非朝夕之故。人生阴平阳秘,神气以宁,无热可积。徇情纵欲,因致积热,皆出于心,甚则伤血。或在心肺之内,令人口苦咽干,涎唾稠粘,目涩多眵。盖心气通于舌,脾气通于口。故口舌生疮,便秘等证,皆积热所致也。经曰∶,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治宜清热降火,养血滋阴。

  主方黄连连翘黄芩栀子薄荷大黄甘草芒硝(各七分)加灯心,水煎服。

  咳嗽痰多,胸膈胀满,大便利,加桑皮、杏仁、枳壳、桔梗,去芒硝、大黄。

  清炎解毒汤长幼内热痰盛,腮肿项核,口舌破烂生疮。

  牛蒡子(三钱)甘草(钱半)犀角防风荆芥(各一钱)水煎服。

  既济清神散益肾水,降心火,清上实下。

  桔梗黄芩川芎山栀当归羌活白术茯苓(各八分)知母甘草薄荷(各五分)

  煎,入蜜二匙。

  神芎丸一切热证。常服清头目,利咽膈,清痰利气,神强体健。

  滑石黑丑(各四两)大黄黄芩(各二两)黄连薄荷川芎(各五钱)

  上末,水叠丸桐子大,每四十丸,常服二十丸,温水下。

  碧雪一切积热,喉闭口疮,发热烦闷,蜜丸频噙。(喉闭,芦管吹入,方见舌证。)

  简便方热烦不食,草捣汁服。或蓝靛水调下。

  热毒∶鸡子清(三个),蜜(一杯),和服。或软石膏(研),每服一钱,水下。

  热渴∶葛粉(四两),粟米(半升,水浸一宿)拌煮粥食。悉尼、西瓜、甘蔗可食。

  热攻心∶牛蒡子根捣汁饮。诸热,用六月雪煎汤,日三服。

  〔补遗〕藿香正气散伤寒头痛发热,咳嗽痰饮,霍乱呕逆,中脘疼。

  藿香紫苏桔梗(各一钱)白术厚朴(各八分)前胡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各六分)腹皮白芷(各五分)

  上剂加生姜三片,黑枣一枚,水煎热服。盖取微汗,渣再煎。

  〔补遗〕桂苓甘露饮清暑除热,利小便,止烦渴,霍乱吐泻。

  泽泻(一钱五分)猪苓茯苓白术(各一钱)肉桂(五分)滑石寒水石石膏(各钱二分)甘草(四分)水煎,研末服亦可。霍乱,姜汤下。

  发背方败龟板(去肋,黄蜡炙透,)研末服。外五倍子末(二两,)藤黄(三钱,)醋化调敷。

  疔疮方露天铁锈研极细,金银簪甲挑破掺,原皮盖,根出安。

  下疳方小蓟(即小贝母)土枸杞(根皮。各五两)煎浓汁频浸,三日痛止,愈。

  肺痈方鱼腥草煮汁,不住饮,即痊。或金丝荷叶、白酒,捣汁饮。

  便毒方棉地榆(四两)山甲(二片,炒,研)白酒三碗煎。加甘草、银花、白芷、皂刺水煎,早服妙。

  梅疮棉花子(仁,捣如泥)槐花(细末,研匀)丸服。

  对口金银花槿树根皮(各一两)水、酒煎,饱服。

点击下载App,搜索"简明医彀",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