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简明医彀",免费读到尾

  历节风

  (附∶鹤膝风)

  是证亦与痹证相类,俗谓白虎历节风。白虎者,痛甚如虎啮;历节者,循历四肢关节而痛也。

  因夏月腠理开豁之际,贪凉乘风;或泥地、漆橙坐卧而受风湿;或汗出当风;或酒醉感风。秋冬腠理闭塞,风寒湿邪与气血相并,手指挛曲,腿膝肿胀,作非常之痛不可忍。亦有湿痰流注作痛者,如风寒则夜尤甚,湿痰日夜皆然。脉浮大为风寒;弦细湿;滑多痰。治宜辛温解表、逐风寒湿邪,当归拈痛汤之类。

  湿痰渗湿导痰,痛减兼养血舒筋。

  主方羌活苍术黄芩(酒炒)防风猪苓泽泻秦艽麻黄(夏日减用)茵陈(铃儿等分)升麻(减半)上水煎服。

  手臂痛加桂枝、海桐皮,腿膝痛加牛膝、木瓜;痛甚,调乳香服。

  当归拈痛汤(方见身痛)

  导痰汤(方见痰门)

  羌活续断汤治一切历节风,手足肢节肿痛如锥。

  羌活川续断牛膝防风当归川芎(各一钱)苍术麻黄甘草节枳壳穿山甲(各七分)秦艽川乌(五分)薄桂(三分)

  上加葱一根,水煎服,取汗至足。

  简便方治历节风。

  三年酽醋(五碗)煎数沸,切葱白二碗,煮一沸,包,熨患处热。

  又羌、独活煮酒饮。

  又松叶一斗捣烂,酒三斗浸七日,每日服三次。

  又虎骨(三两)打细,好酒三碗,煮至半碗,将骨切片捣为末,乳香、没药(各五钱),出汗研末,同虎骨末调酒内,分十次,添酒调服。

  又用羊蹄根、好醋、生铁磨浆,涂患处,入硫黄末尤妙。

  万灵膏捻入乳香末摊布上,贴痛处,外包熨热,痛止(方见外科)。或以绵布絮浓包,烘熨极热,汗出痛止。

  鹤膝风

  膝头重大作痛,腿胫渐细故名。致筋挛不能屈伸,由风寒湿气流注也,更宜风湿痹门捡方急治。有日久不痊,延及臀股,肿大出脓,至肉削而毙者。

  主方羌活防风白芷当归牛膝苡仁川芎川乌杜仲白术木瓜水煎服。

  瘀血加桃仁、漏芦;筋挛加木瓜、秦艽、威灵仙;痛甚加乳、没,研细调服。或小续命汤加川萆、川楝子、羌、独活、木瓜,服时调麝香少许。后以五积散去麻黄,酒煎服。

  膝肿大痛∶旱莲草(摘断黑者)一握,捣,入糯饭(一团)酒菜(一块)匀,烘放膝上,箬油纸、布包火熨,闻酒香,数日愈;未安再包。或陈年糟炒热包暖。

  又无名异(五钱)地骨皮(三钱)乳香没药(各研钱半)麝(一分,研匀)车前草汁,入酒调敷。

  恶寒

  经曰∶阳虚生外寒。盖阳气不能外卫,所以恶寒。必背恶寒甚,脉浮无力,阳虚,宜参之类。甚者加附子三分。病久而恶寒者,亦宜解郁。盖恶寒非寒,明是热证,火极似水,热甚而反觉自冷,实非寒也。有用热药少愈者,以辛能发散,郁遏暂开耳。又曰∶火热内炽,寒必荡外。故实非寒证以辩理,并外证参酌,拟定寒热用药。

  主方(寒邪内伏)人参白术干姜炙草白茯苓半夏肉桂五味子陈皮姜、枣煎。热月犹要浓绵衣加附子。

  清凉饮恶寒而脉洪数,兼目痛口渴,心烦便秘,属热。

  黄连黄芩栀子连翘薄荷甘草上加灯心,水煎服。有夏月外棉衣,脉洪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愈。饮酒人恶寒,黄(二两,)葛根(一两)煎服。汗出,安。

  恶热

  经曰∶阴虚生内热,阳在外,为阴之卫;阴在内为阳之守。房室过度,斫损真阴,阴气既虚,阳无所根据,遂致浮散于肌表之间。虽有恶热之状,诚阴虚证也,脉必细数,治宜滋阴。

  主方当归白芍药生地黄知母麦门冬白术白茯苓(等分)柴胡甘草(减半)姜、枣煎服。

  瘟疫

  (附∶大头瘟虾蟆瘟)

  帝曰∶有病瘟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不治(此阴阳交错,而气血不循,乱经妄走而热,所以不息。谓服药汗出热不解,脉躁不治。)又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故温疫当推运气所发。夫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乃四时正气,反此为不正之气,感受则病。如冬月严寒,若触之即病为伤寒。寒毒藏于肌肤,春变为温,夏为热病。或冬有非时之暖,感之为冬温。有众人病一般者,为天行时疫。有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及有豪雨疾风,雾露不散,则民病瘟疫。无论少长,率皆相似,故云瘟疫厉病。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君子固密,不伤于寒,智者自谨,虽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是也。其传经治疗与伤寒大同小异,可以伤寒方法酌用。发表宜辛平之剂,不可麻黄热药。脉法∶太阳大,阳明弦长,少阳弦数,太阴细弦,少阴沉细,厥阴微缓。

  主方(败毒散)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枳壳桔梗白茯苓人参(减亦可,各等分)甘草(减半)加生姜煎。或为末,汤调服。尤治伤寒风湿肢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痛。或岭南瘴气,老幼疫疠,或风痰脚气等证。日三服。瘟疫头疼骨痛属太阳,羌活冲和汤;发热口渴属阳明,柴葛解肌汤;寒热往来属少阳,小柴胡汤(方并见伤寒。)

  六神通解散通治瘟疫。

  苍术(二钱)麻黄(夏用紫苏)黄芩石膏滑石(各一钱)甘草(五分)

  上咀。加豆豉二十粒,生姜七片,葱头二个,水煎服。盖被出汗。

  《活人心统》方治瘟疫。

  苍术麻黄黄芩干葛川芎升麻甘草(等分)加姜、葱,水煎服。春加柴胡、防风、薄荷;夏加石膏、滑石、黄连,减麻黄;秋加羌活、前胡、枳壳;冬加干姜、官桂、白芷、细辛。

  咽痛甘桔汤(方见咽喉)

  玉枢丹(方见蛊门)

  藿香正气散(见二卷末)

  又人中黄饭丸,每七十丸白汤下。极热者饮粪清,效。

  大头瘟

  因天行邪气,客于三阳之经,头目俱肿而为病也。太阳头顶、脑项赤肿,宜荆防败毒散加羌活、本。阳明鼻额面肿,二目不开,气喘口干,普济消毒饮;内实,防风通圣散间服。少阳耳之上下、前后、头角赤肿,寒热胁痛,小柴胡加消毒药;头面大肿、发热骨痛,冲和汤、冬麻黄汤,汗出肿消。

  虾蟆瘟

  天行邪气,客于少阳,颈项并腮俱肿大,如虾蟆样,故名。宜用消风清热之药,宜败毒散,倍羌活,加酒炒黄芩、大黄,随病加减,不可峻用降药。内实虽用硝、黄,须细细呷之。如有大热狂证,可用承气汤、白虎汤等治之,或水渍法,看轻重用。

  普济消毒饮子疫疠初觉憎寒壮热,头面渐肿,咽喉不利,服之即愈。

  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各五钱)人参(三钱,无亦可)陈皮(去白)甘草玄参(各二钱)马勃连翘牛蒡子桔梗板蓝根(各一钱)柴胡(八分)升麻僵蚕(各七分)

  上为末,半用汤调,卧床慢服;半用蜜丸噙化,如上法。或加防风、川芎、薄荷、当归、细辛,水煎服。如大便秘,加酒煮大黄(一钱或二钱)以利之。头疼骨痛、身热,宜先汗之。

  二黄汤治大头瘟。

  黄连黄芩(俱酒炒)生甘草(等分)

  上为末,每五钱水煎服,慢呷;未退加牛蒡、芒硝。加引经药∶太阳羌活、防风;阳明石膏;少阳柴胡。渴加栝蒌根,或口干,葛根;身痛,羌活、防风、芍药。

  水渍法治内外热极(法见伤寒。)

  简便方治瘟疫瘟热。大渴欲饮水者,蚯蚓泥擂新水饮之。

  又方晚蚕沙,擂水滤清汁饮。

  又方向东桃枝叶煎汤浴,席围汗出。

  又方以真降香烧,辟邪,小儿带之。

  又方赤小豆囊置井中,三日取起,向东立,水吞。男三十粒,女二十粒。举家服之,不染瘟疫。

  瘟疫咒法(并治邪病,宜戒房室、荤酒。)

  用枣一枚,咒曰∶“华表柱”,念七遍,望天罡取气一口吹枣上,令病患嚼吃,汤下。此三字鬼之祖名也。

  宣圣辟瘟丹(孔氏六十余代用之)法以腊月二十四日五更初,取井花水,在乎旦第一汲,盛净器中,量人口多少,浸乳香至岁旦五更,令温暖。从小至大,每人以乳香汤饮之,香一小豆块吞下,则一年不患时疫。

  五瘟丹黄连黄柏黄芩山栀香附紫苏甘草梢上七味,生为末。将大黄三倍煎汁熬膏,和丸鸡子大,朱砂、雄黄为衣,金箔贴。每用一丸,取泉水七碗,浸化,可服七人。前方,乙庚年黄芩为君;丁壬,山栀;丙辛,黄柏;戊癸,黄连。

  甲己,甘草为君者,加一倍也,余减半。

  鸡子清饮治热病。五、六日壮热之甚,狂言欲走。

  鸡子(二枚,取清)芒硝(研细)软石膏(研细。各二钱)

  上先取新汲水调硝石末,次下清,搅匀,分二服。

  痼冷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散。不散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血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按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瘕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盖痼冷之证,乃真阳耗散,脾胃亏伤,又啖生冷难化之物。或受风寒阴湿,经年累月,日久乃成。则脾胃因而渍积,脏腑致成虚寒。及有外邪触犯,内外邪相感,忽然而作手足厥冷、战栗憎寒,呕吐涎沫,脐腹绞痛,或常得大便洞泄,小便频数,饮食不化,咳嗽,疝等证。其脉沉而迟,治宜温养脾胃,补益气血,助阳固本。

  主方(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寒甚加附子或川乌。生姜七片,黑枣二枚,水煎服。未安加丁香、木香、砂仁、白豆蔻、胡椒、肉桂、茴香、沉香、荜茇之类,随轻重用,另研末调入服。以上皆暖脾胃、温脏腑之品,随证加减用之。

  气血虚,十全大补丸;下元冷惫,桂附八味丸(二方见补益。)

  兜肚方(治腹中寒积痼冷,用之神效。兼丹田、神阙,令人有子。男、妇可用。有孕去之。)

  檀香排草(各一两)沉香丁香(各五钱)马蹄辛广零陵白芷丁皮(各六钱)

  甘松附子乳香(各二钱)麝香(五分)

  上为末,和揉艾绵铺中,用帛做成兜肚,以线钉定,勿令移动,外又细夹兜肚及小腹,初裹一夜,日去之,渐至二夜一去之,渐至五夜一去,方可常裹。

  洗浴法治下元虚寒,一切冷病。腰腹冷痛,崩漏带下,小腹癖积痛。

  椒目川乌细辛干姜官桂(等分,研末)煎洗下部,妙。

  简便方治一切冷气。

  胡椒三、七粒,擂酒服。

  又方治下元虚冷。

  胡椒、破故纸(炒),共为末,蜜丸空心酒下。

  又方治心腹冷痛。

  大菖蒲三寸,细嚼酒下。

  泄泻

  经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又曰∶湿胜则濡泄。又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又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夫脾胃同湿土之化,主腐熟水谷。胃气和平,饮食入胃,精气则输于脾土,归于肺经,行于百脉,而成荣卫。若饮食过多,起居不时,伤其脾胃,则不输化上升精华之气,反至下降,是为飧泄。经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是也。久则太阴传于少阴而为痢疾矣。治泻大纲,必分寒热为要。但以脉沉迟,口不渴,身倦少食,腹温温常痛,直出清水,小便清白者属寒;脉沉数,口渴,声响亮,暴注下迫,肛门热痛,腹忽大痛,小便短赤者属热。(无药,可包暖脐腹,一日不食,安。)

  主方白术茯苓车前子泽泻芍药(煨)陈皮炙甘草(等分)加生姜、枣,(热加灯心,)水煎服。

  伤食加山楂、神曲、麦芽;热泻加滑石、黄连、栀子;寒加木香、砂仁、干姜、肉桂。冬月再加益智、香附、丁香,去车、芍、泽泻、灯心。夏月,香薷、扁豆、木通、厚朴;口渴,葛根、石膏;小便短赤或不通,猪苓、木通、滑石、石莲子;湿加苍术、半夏;痰乍泻乍止,加半夏、南星;胸胀,厚朴、枳实、香砂;口渴引饮,人参、五味、麦冬、葛根、升麻(少许)、乌梅(一个);胃气下陷,人参、黄、升麻、柴胡;久泻滑脱不禁,肉果(面煨、)诃子肉、粟壳、木香、干姜(各五分;)五更泻,加肉果、茴香、破故纸(炒);脾虚加人参、山药、苡仁、扁豆、莲肉;暑泻,六一散;夏秋湿热大行,暴注水泻,加炒黄连、苍术、升麻、木通。

  胃苓汤治男、妇暑湿停饮,泄泻,不伏水土等证。

  苍术(制)厚朴(制)陈皮甘草(减半)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等分)

  上咀。加姜、枣,水煎服。本方加黄连、扁豆、香薷,去苍术、陈皮、甘草,名薷苓汤(治夏月欲成痢者。)

  青六丸治三焦湿热泄泻,兼治产后腹痛自利,亦治血痢。

  六一散(六两)红曲(炒,一两)

  上为末,饭丸桐子大。每七十丸白汤下。

  温六散治泄泻、呕吐,神效。

  六一散(六两)干姜(一两)

  上研匀,每服三钱,姜汤下。

  温脾散治大人、小儿外受风寒,内伤饮食,腹痛泄泻,一服安。

  香附(四两)山楂三棱甘草(各二两)甘松益智(各一两)丁香三奈(各五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姜汤下。小儿量服。

  固肠丸治日久泄泻,痢后滑脱不禁。

  白术(二两)人参诃子肉木香肉果(面包煨)龙骨(研)山药白茯苓赤石脂(研,各一两)肉桂炙草升麻(各五钱)

  上为末,研入龙骨、赤脂,水法丸或神曲糊丸,桐子大。每百丸,空心姜、枣汤下。

  脾虚加黄、莲肉、芡实;虚寒加附子、干姜、丁香、荜茇;腹胀加陈皮、厚朴、茴香,去炙草;不食加藿香、白豆蔻;食不消加砂仁、山楂、麦芽;五更泻加破故纸;甚不止加粟壳、没石子、臭椿(根皮)。

  参苓白术散治泄泻。因脾虚者及泻后调补。

  白术(二两)人参山药茯苓薏苡仁扁豆砂仁桔梗莲肉甘草(炙。各一两)

  上末,每二钱白汤下。老幼虚弱久泻,去桔梗加芡实,配米粉、白糖为末,蒸糕大效。

  桂苓甘露饮(方见卷末)治夏月水泻口渴,小便短赤。加香薷。

  简便方(止水泻)车前子(炒,研末,一钱,)米汤下。

  又生姜、半夏、枣子煎服。

  又方生姜一块打细,同艾煎服。

  又干姜末(一钱),米汤调下。

  又方黄连厚朴(各二钱,姜汁炒,)加生姜三片,煎服。

  又方吐泻,神昏,手足冷。

  南星末(五钱),姜、枣煎服。

  水泻及男遗精,女白带:风化锻石(五钱)茯苓(一两五钱)

  上为末,糊丸白汤下。

  又方百年锻石一味,丸服亦效。

  又蜡矾丸(方见外科)止泻,效。

  灸法百会(顶心、)关元(脐下三寸、)气海(脐下一寸。)

  痢疾

  经曰∶诸下痢,皆属于湿。又曰∶下痢稠粘,皆属于火。又曰∶下痢脓血滞下,皆实热证也。

  受病之源,虽云夏感酷热,过食生冷,至秋阳气始收,金气下降而成。如冬月患者亦多,莫不因于饮食致伤,留积肠胃,湿蒸热瘀。干于气分则白,干于血分则赤。及如尘腐屋漏、豆汁鱼脑色,里急后重,窘迫不通,腹中绞痛者,皆属实热。不俱日数,必以苦寒药治之。医家畏缩迁延,甚至所下纯血,兼紫血块,虽见日色、暖气、人来近皆畏,为热。渐至肛门红肿,大便不通,小便短赤,大渴舌苔,引饮不止,腹中大痛,饮食不进。至于腰脊两旁,肾涸成窟,舌黑皱卷,前阴干缩,肛门火逼,干吊如孔,积全不下,茶汤过多,秽水直出(有医认为大孔如竹筒,误用人参、附子杀人者,悲痛之极,)初则烦躁,至此神昏。细察病情真确,此际仍可以主方服之。如得脏腑犹未煎熬腐坏者,十救七、八。一服积下,顷刻回生。脉滑而沉细,身凉易安;脉洪而弦数,身热难治。又有寒凉太过,而成大孔如竹筒者,宜固涩之。必因日久而成元气下陷、虚坐努责,宜养血升提。有失于通导,多成休息痢,经年累月有致不起者。治法,调气则后重自除,和血则便脓自愈。忌腥酒易安。

  主方(不拘日数)大黄(壮人五钱,一服可安;弱人二、三钱;小儿一钱至五分量用)

  黄连黄芩(条。各二钱)芍药(二钱)当归枳壳槟榔(各一钱)桂(二分,为寒药之向导)

  水一钟半,煎数沸去渣,化入芒硝一钱,虚人五分,磨入木香七分,调滑石(水飞,一钱),空心热服。未畅,加黑丑一钱,车前草捣汁半杯尤妙。或以大黄、芒硝、木香、滑石另丸,药汁吞服。

  香连化滞汤痢已通畅,积未尽宜服。

  黄连黄芩(条)当归白芍(各一钱)槟榔木香(另磨)枳实厚朴陈皮青皮(各八分)滑石(一钱五分)甘草(五分)

  上锉,水煎成,调木香、滑石,空心热服。小便短赤加石莲、车前、香薷;不食加砂仁、神曲、麦芽;血痢加生地、桃仁;腹痛加赤芍、倍白芍、甘草;腹胀痛加三棱、蓬术;血不止加地榆;如积通痛止,频频空解,名虚坐努责。倍当、芍,加升麻。积尽不实,加白术、茯苓、山药、砂仁。

  香连丸治赤白、休息诸痢,已通后皆可服(黄连仍同萸炒至萸焦,去萸用连。)

  川黄连(四两,切断)吴茱萸(二两,煎汁一碗,煮黄连,干炒)木香(八钱)

  上为末,醋糊和丸绿豆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下。去木香,加白芍(二两,名戊己丸。)

  驻车丸治冷热不调,下痢,无问新久赤白,日夜无度,腹痛后重。

  黄连(六两,酒炒)阿胶(蛤粉炒成珠)当归(酒洗)干姜(炒。各三两)

  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米饮送下。一方就用阿胶,醋熬化,调和为丸。

  真人养脏汤治痢积已通,日久不止,大孔如竹筒,滑脱不禁。

  人参白术当归白芍(酒炒)肉果(面裹煨)罂粟壳诃子肉(各一钱)木香(另磨,七分)肉桂甘草(炙。各四分)次服加升麻;小便涩加茯苓;不止,龙骨、赤石脂、乌梅、樗根皮(臭椿);虚寒,焦姜、砂仁、丁香。

  白术调中丸治脾胃不和,心下坚满,胁腹胀痛,噫宿腐气,霍乱吐泻,完谷不化,久痢赤白、脓血相杂,多日羸瘦不食。

  白术神曲(炒,四钱)人参茯苓猪苓泽泻(各三钱)木香(二钱)官桂(一钱五分)甘草(炙)干姜(炮。各一钱)

  上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姜汤下。

  外炙膏治一切虚寒久痢赤白,或时腹痛,肠滑不禁,用此法。

  木香附子(炮)蛇床子吴茱萸胡椒川乌(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三钱和面二钱,用生姜汁调,作饼贴脐中,上以油纸掩定,复以衣服、帛盖之,以熨斗盛火熨之,痢止为度。

  乌梅丸治夏秋腹痛泄泻、后重,将欲成痢疾。或痢已通,后犹有余积,腹中鸣痛,胸满腹胀,心疼、痔血等证,神效。

  乌梅(取肉,一斤)半夏(研)生姜(切。各五两)食盐(二两,同入臼捣匀,入坛包固。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晒燥)神曲麦芽(各二两半)木香槟榔陈皮青皮枳壳三棱蓬术(各一两)

  上为细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姜汤下。

  六一散(方见暑门)灯心汤调,多服效。痢前渴,悉尼妙;后渴,乌梅汤。

  简便方痢初起,腹大痛,后重不通,用大黄五钱,好酒一钟,浸半日,煎数沸滤服。渣水煎,未通再服。已通,再以条黄芩、白芍煎服。

  又(久滑不禁)痢后不止,日夜无度。粟壳(蜜炒)、厚朴(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下。

  又方(不止)臭椿根(白皮,略炒)

  上为末,糊丸如桐子大,每五十丸米汤下。

  又方(血痢)黄连(三钱)乌梅(五个)水煎服。

  又黄连(一钱)干姜(五分,)煎服。

  又艾叶,醋煎服。或加生姜止泻痢,心腹痛,五痔血。

  又柏叶(四两)芍药(两半为末)每二钱,水煎服。

  又木耳(烧灰,二钱)水服,或姜、醋煮食。

  又枳实末(二钱)米汤下,小儿尤效。

  又生姜、细茶煎服。

  又红菜头绞汁服(又止血生肌,人畜伤,敷之。)

  又马齿苋煮粥,食。

  又紫苏(四钱)防风(二钱)煎汁,调白蜜(四两)服。

  又鸡子,醋煮食。

  三方止久滑痢,石榴捣汁饮。(或以皮晒,研末,枣肉丸服。)

  又五倍子、枯矾研,丸服。

  又诃子(十二个取肉,六个煨热,六个生用。)研末。赤痢,生甘草、白炙草煎汤下。

  又方(日久津液枯,四肢冷)用冬瓜一枚,以黄泥五寸,煨熟去土,绞汁服。

  又方(如痢大渴)悉尼数个,去皮、心吃,捣汁顿温饮尤妙。

  又葱一握切,和米煮食。

  又蒜捣烂,贴两足心亦可。

  又百草霜(二钱,)研,米汤下。

  又赤小豆煮粥食亦可。

  又方(治噤口痢)石莲子去壳,取肉微炒,研末,二钱,陈米汤下。

  又石莲末、香连丸(各一钱同服。)

  又木鳖子(研、)雄黄少许,贴脐中。

  又山药锉碎,一半砂锅煮,一半生,同为末。每三钱,米汤下。

  又人参二钱,黄连一钱,石菖蒲八分,石莲肉二钱。上锉碎,煎,终日慢服,一口下即食。

  又取向东壁土炒陈皮,共为末。每服一钱,姜、枣汤下。

  又红槿花阴干为末。先用面饼二个,末掺上食,先汤灌,开胃口。

点击下载App,搜索"简明医彀",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