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土木工程的神话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嬴政——谋略天下",免费读到尾

  嬴政是这个空前伟大事业的总工程师,几乎就在征服六国的同时,他立即把军事上蓬勃的破坏动力,转变为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建设动力。

  大咸阳的规划

  帝王们总是要把自己的宫殿建造得金碧辉煌、举世瞩目,其中的原因何在呢?

  因为宫殿不仅是享乐的场所,而且从古至今都是一种特殊身份的象征。特别是帝王之居,更须修造得超乎寻常的高大、宏伟。那高耸入云的屋顶不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象征吗?那气势恢宏的殿阁不就是王者威严的表现吗?只有这样,才能在超人与凡人之间开掘一条谁也不敢逾越的鸿沟。

  故此,嬴政也不例外,至高无上的权力促使他追求一种人类从未达到过的巅峰状态,而对咸阳的大规划就是他追求此种境界的一个表现。

  咸阳的规划在统一战争紧张进行的时候,这一规模空前的计划就开始实行了。当时,六国尚存,统一大业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嬴政的眼光还仅局限于秦国这一隅之地。

  秦国的都城原在雍城,迁至咸阳后,历代秦王便在这里开始了规模庞大而持续不断的营建宫殿的过程,随着秦国的不断强大,咸阳成了当时天下屈指可数的大都会。

  随着统一战争的节节胜利,为了向天下展示他那君临天下、高屋建瓴的王者之尊,嬴政踌躇满志地规划着未来统一帝国的蓝图,此时的他是一位充满朝气,意志坚定,精力充沛,每天要用秤来称量出一定重量的文牍,不批阅完决不休息。这种精神似乎也感染了他的全部军队和整个国家,在一片蓬勃向上的气象里,嬴政一步步地完成着自己的人生理想。每消灭一个国家,他都会在关中建起一座富有这个国家风格的宫殿建筑。当渭水之畔终于矗立起六座这样的建筑时,嬴政的雄心壮志终于变成了现实。

  统一后,嬴政突然感到咸阳的格局过于狭小,如今,他是天下的皇帝,怎能把目光局限于咸阳呢?与大秦帝国相比,咸阳仅是弹丸之地,他决心向更伟大的高度冲刺:把大秦帝国变成大咸阳!

  于是,嬴政广招能人异士,为规划大咸阳献计献策。经过广泛的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嬴政决定把秦的东门由黄河延伸到东海,并以咸阳和900公里外的东门为中轴线来规划秦帝国的版图。

  为此,大秦帝国上马了两大工程:修驰道和建造阿房宫。

  我们先来看一看驰道。

  所谓驰道即“天子之道”,宽50步,路面结实,道路两旁每隔3丈植一松树。也许你会说,这样的道路只能说是宽广,并不值得称奇。但是如果你再看一看这些道路的规模,却可称得上是全所未有的壮举。

  嬴政所修的驰道主要有两条主干线:一条由咸阳向东到燕(今河北、北京一带)、齐(今山东半岛及沿海一带)故地,经洛阳、开封、秦安,到达渤海之滨的琅琊山;一条由咸阳南至吴、楚(今湖南、湖北一带),北达九原(今内蒙古境内),西到甘肃东部。

  除此之外,同一规格的驰道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到全国各地,如同蜘蛛网一般密布全国。一时间形成了“条条大路通咸阳”的壮观场面。

  驰道所覆盖的区域有陕西、河南、山东、陕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四川、河北等11个省,遥遥数万里。

  在所有驰道中,嬴政最重视的是九原驰道。九原驰道全长1800里,由咸阳直达九原郡治所,是在蒙恬北伐匈奴后修建而成的。为了防止匈奴的再度南下,这条事关帝国安危的高速公路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建成了。

  驰道的修建并非仅仅是规划大咸阳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基于多方面考虑的:

  首先,驰道的修筑,对于秦王朝控制全国,防守边疆,作用重大:战时便于调兵、运粮,平时便于译传。

  其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联系和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地方割据,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再次,大大促进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另外,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使得几个大国在边界上都修建不少的边塞堡垒,加之各国路面的宽广不一,为统一后的国家交通带来诸多不便,故统一规划交通要道的道路建设,就成为必要。

  当然,如此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必然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当时老百姓的痛楚可想而知。然而,此时的嬴政已非昔日可比,为了完成他的所谓的远大目标他是不惜任何代价的。

  有人问,为何嬴政的性格的转变如此突然呢?

  这都是帝王的特殊身份惹的祸。

  以家天下为本质的中国封建社会,使所有的帝王无不将整个国家看做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之所以有时候也会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虚心纳谏,都是为了将天下的一切握于自己之手,都是为了尽情恣意的役使民力,都是为了使自己的意志顺利的贯彻于四方,都是为了让自己以及本家族世世代代的享受荣华富贵。

  在这方面,曾经因为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几百年分裂割据的历史而彪炳史册的嬴政,与中国最无能、最昏庸的皇帝没什么两样。他们都是贪得无厌:为了占有世上的金钱、土地、美女,他们会利用一切手段,而毫不考虑百姓的心中感受和承受能力。他们不是天生就具备贪婪淫逸的本性,而是社会赋予了他们藐视一切、占有一切、役使一切的帝王之性。

  因此,那个曾经励精图治的嬴政与此刻贪婪淫逸的秦始皇并不矛盾,正如他一统天下与建立他至于万世的家天下的封建统治并不矛盾一样。

  既然如此,那么在驰道的修建如火如荼的进行的时候,再上马阿房宫工程也就不奇怪了。

  长久以来,阿房宫作为世人皆知的古代建筑,许多人只把他作为嬴政滥用力,横征暴敛的一个符号,如果要问这座建筑规模与概貌,相信许多人就很难说出了。

  那么,阿房宫究竟有多大?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始皇本纪》中说: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万人,殿下可以树起五丈高的大旗。殿门以磁石做成,用防刺客暗携兵器入殿。殿门前排列没收民间武器铸成的12金人,各重24万斤。四周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在南山的峰巅建宫阀,又修复道,自阿房宫渡过渭水直达咸阳。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为一里,秦尺约0.23米。如此算来,阿房宫的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万人自然绰绰有余了。

  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堂七百余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气候都不尽相同。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成千上万,秦始皇一生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至死时也未把宫室住遍。

  《汉书?贾山传》记载阿房宫整个的规模“东西五里,南北千步。”如今在陕西西安西郊三桥镇以南,东起巨家庄,西至古城村,还保存着面积约六十万平方米的阿房宫遗址。可见,阿房宫宫殿之多、建筑面积之广、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建筑史上无与伦比的宫殿建筑。

  当时,为了建设阿房宫,秦始皇投入数十万苦役犯。建筑材料,如木材来自遥远的四川和长江以南地区;石材取自渭北山区,工程的艰巨可想而知。由于工程太大,直到秦始皇死后阿房宫还没有完工。他的儿子二世皇帝上台后,秉承父亲的遗志,继续进行这项工程。若不是秦帝国很快灭亡,这项工程还不知道要进行到何年何月!

  阿房宫后来被愤怒的起义者放火烧成灰烬,这座壮丽巍峨的宫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后人是难睹其貌了。不过,秦始皇这座地上的宫殿与骊山墓那座地下的宫殿却成了后人永恒的话题,并使得人们对之不断地进行反思:专制帝王如秦始皇者究竟想的是什么?

  嬴政为了满足其私欲而修建阿房宫,体现了他日益骄固的性情,此时的他已经目空一切,殊不知,多么高大坚固的广厦巨宫,都有摇摇欲坠、堪堪将倾的时候。

点击下载App,搜索"嬴政——谋略天下",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