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西升经集注",免费读到尾

  有國章第三十三

  老子曰:有國者,其根深也。

  韋曰:王參四大,繼天理物,當與道同根無為也。李日以道為根,所得深矣。

  天地覆載,萬物畜養,金玉重寶不積留也。

  韋曰:天地無為於覆載,故常覆載,是以藏金於山,藏珠於淵,則重寶無所逃其域矣,奚假積留於府藏哉。李曰:夫有國者,宜以道為根,德為本,德無不被,道無不通,為天地之所覆載,保其清寧,萬物之所養育,獲其長久,不須積聚金玉,而金玉自然留止也。劉曰:天地自覆載,萬物自畜養,聖人根深寧極,金玉重寶一氣所須,是棄而不用也。

  夫外天地者,有天地。外其身者,而壽命存也。

  李曰:外,遺忘也。用之有為而天下失,行道之德而天下存,故言有也。以生為有,愛養傷生,故其身亡也。能忘於身,身將道合,壽命無極,故其身存也。劉曰:夫遺天地者無事,無事者則物歸之,遺形骸者無欲,無欲者則命存矣。夫天地形骸,尚自外之,金玉重寶,何足留意也。

  是以君子善人之所不善,喜人之所不喜,樂人之所不樂,為人之所不為,信人之所不信,行人之所不行,是以道德備矣。

  李曰:至學之士,學人之所不能學,立行之者,為人之所不能為,為與不為皆為,學與不學皆學,教無不達,理無不通,故日道德備矣。細而言之,常俗小人所好者有為,懷道君子所好者無為,此善人之所不善也。人皆悅於聲色,我獨悅於無聲無色,此喜人之所不喜也。人皆愛於名利,我獨忘於名利,此樂人之所不樂也。人皆作僧愛,我獨作不僧不愛,此為人之所不為也。人皆信邪,我獨信正,此信人之所不信也。人皆行惡,我獨行善,此行人之所不行也。道與俗反,志遠功高,事無不圓,故云備矣。劉曰:善者,善無情也,喜者,喜無事也,樂者,樂無味也,為者,為無為也,信者,信無心也,行者,行道德也。夫此六句亦有義焉,解行不然也,道德不備也。

  皆有章第三十四

  老子曰:道非獨在我,萬物皆有之。

  韋曰:道無不在,豈聖人獨有,而萬物皆無哉!《莊子》云:道在屎溺。屎溺猶有其道,而況萬物者乎。劉曰:所明道無不在,修者得之。

  萬物不自知,道自居之。

  沖曰:萬物無知,情均芻狗,不知聖匠剖大混一朴,散為無窮之物,不能自知生本,由道氣合生物,道自居之。劉曰:藏諸用也。

  眾人皆得神而生,不自知神自生也。

  韋曰:但不自知,又不知物,則神道自然冥會也,沖曰:神為生形之本,眾皆得而生,不自知生我者神,神自生我也,劉曰:近在諸身而不能知。

  君有德施於百姓,百姓不自知受君之德也。

  沖曰:君有無為之德施於百姓,百姓得其自為日用不知,謂我自然,不知受君之德也。韋曰:上不知下,下不知上,上下相忘,乃為道治也。劉曰:功成事遂,百姓皆為我自然也。

  是故聖人藏神於內,魄不出也。

  沖曰:聖人知生我者神,故養神守身,藏神形內,煉形化魄,合於真神,混而為一,不役魂魄,又何出焉。李曰:魄,寂也,輕躁之徒,其神自離,聖人法道,安靜無為,神不離身,寂然在內,故云不出也。劉曰:靜之至也。

  守其母,其子全。

  李曰:保道存神,守其母也,於身無害,其子全也。

  而民熾盛,保其國也。

  劉曰:本固邦寧。

  玄虛積充,壽命長也。

  沖曰:玄虛者道也,真積妙氣,積充我身,故能飛行空虛,壽命長久也。

  人能徒知天地萬物,而不自知其所由生,反命歸本,是大不知也。

  韋曰:命者,自然也,本者,道也。我都無知,故能歸一反於自然也。李曰:有靈之中,人最為智,測之於景,親之於天,察之於地,通之物理,無有不知,是稱為智。而不知身由道生,歸根反本,而守愚至死,信命將終,是大不知也。劉曰:謂假學之流,雖復窮教盡藝,辯智多能,奇使異端,規模聖軌,而不悟生之所由,反命歸本之道,而逐於外者,於世雖得其美名,於身是謂愚焉。

  治身章第三十五

  老子曰:治身之道,先隱天地,靜居萬物之始。

  韋曰:隱,安也。先安其身形,如天地之無為,然後能心居萬物之始。始也者,道也。李曰:修身之理,必先忘於形,形有既忘,都無所見,此隱於天地也。然後息心歸本,居於萬物之始也。劉曰:天地尚隱,何所見焉,居物之始,何所有焉。

  夫聖人通玄元,混氣思以守其身。

  徐曰:聖人常清靜無為,故能通玄元之道,混合神氣,思念真神,以此守真,故能長存久視也。劉曰:開元通而不壅,氣思混而不亂,以此守真,是聖人之道也。

  俗人以情愛貪欲以守其身。

  劉曰:情愛深於淇渤,貴欲重於丘山,如此守身,愚人之趣也。

  此兩者同有物而守其身,其道德各異焉。

  劉曰:聖智愚情,兩行相反,俱專事業,為用不同,美惡二途,功滿則方效也。

  道德章第三十六

  老子曰:道德天地,水火萬物,高山深淵,各有所歸之。

  李曰:道德是幽微之理,天地已下,是有形之事,有象之物,猶各有所歸,喻無形之道,若能無心去欲,道亦當自然而至。

  夫道非欲於虛,虛自歸之;德非欲於神,神自歸之;

  李曰:道既虛無,德亦神妙,虛無神妙,鈴竟清靜,而人若能虛心無身,自然歸道,抱神守妙,自然歸德也。劉曰:虛歸於道,神歸於德,道以虛往,德亦神歸,

  天非欲於清,清自歸之;

  劉曰:輕清者,上昇也。

  地非欲於濁,濁自歸之;

  劉曰:重濁者,下沉也。

  濕非欲於水,水自歸之;

  劉曰:水流濕也。

  燥非欲於火,火自歸之;

  劉曰:火就燥也。

  萬物非欲見於形,形自見之;

  劉曰:無相者,不能見也,有形者,不能隱也。

  高山大澤非欲於飛烏虎狼,飛烏虎狼自來歸之;

  劉曰:羽族毛韋,又歸林藪。

  深淵河海非欲於魚鼇蛟龍,魚鼇蛟龍自來歸之;

  劉曰:類聚韋分,各有遊處。

  人能虛空無為,非欲於道,道自歸之;

  劉曰:有用者事竄,無為者道歸。

  由此觀之,物性豈非自然哉。

  劉曰:物類相感,非由情割。

  善惡章第三十七

  老子曰:百姓行善者,我不知也;行惡者,我不知也;行忠信者,我不知也。

  徐曰:四民皆有自然之性,苟無根性,難可化諭,猶如烏黔鶴白,非染浴之功也。李曰:聖人運\慈悲之意,開化導之方,咸令拾惡業而建善因,去虛妄而行忠信。而迷途難曉,失路不歸,各隨生業,任其顛倒,不能虛忘罪福,競生善惡。行善者致賞,行惡者被刑,忠信者則是賢臣,譎詭者便為狂賊\,並由行有善惡,而名有是非。本是眾生所為,非聖人所知者也,此為權教,事至自悟,故言不知耳。

  是以積善善氣至,積惡惡氣至。

  李曰:前以權法,語日不知,任被愚情,恐惡根未絕,故將此實教勤勤曉示。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故知積善善至,積惡惡來,皎然非虛,信之影響。明言此者,心欲拾惡歸善也。劉曰:明聖人無心應物而已,善惡自積,孰知之哉。

  是故聖人言,我懷天下之始,復守天下之母,而萬物益宗,以活其身。

  李曰:我懷天下之始,抱道也,復守天下之母,含德也。道德在內,為人所尊,故日益宗。物能歸道,道能濟物,人物得存,故云以活其身。劉曰:潔源者流清,守母者子贍。

  吾意常不知。

  劉曰:知即非守母之道也。

  安能知彼行善惡焉。

  李曰:聖人內忘於身,則無人無我,故云吾意常不知。外忘於物,亦無善無惡,彼此並皆都忘,何能知彼之行善惡也。劉曰:守母尚自不知,安更知子所作。

  積善神明輔成。

  韋曰:積善以感神明,神明自然成輔,亦我不知也。

  天道猶祐於善人。

  韋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亦不知者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西升经集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