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诗经注译",免费读到尾

  伐柯

  ——遵守规则

  【原文】

  伐柯如何①?

  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

  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

  其则不远②.

  我觏之子③,

  笾豆有践④.

  【注释】

  ①柯:斧头的柄。②则;法则。③觏(gou)遇见。(4)笾(bian):古时竹制的盛果物的器具。豆:古时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践:排列,陈列。

  【译文】

  怎么砍伐斧子柄?

  没有斧子砍不成。

  怎么迎娶那妻子?

  没有媒人娶不成。

  砍斧柄啊砍斧柄,

  这个规则在近前。

  要想见那姑娘面,

  摆好食具设酒宴。

  【读解】

  遵守规则,这本身就是人间的一个普遍规则。

  规则有自然的、客观的,比如砍斧头柄用斧头;有人为的、变化的,比如娶妻需要嫁人。自然规则不可更改,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遵守,没有例外。人为的规则就复杂多了。

  人为的规则要普遍有效,首先要得到受规则制约的人们的认同,否则难以奏效。它也要求参与制定规则的人本身要受制约,而不应当有例外。此外,还应当有某些强制手段,用以强制或惩罚少数越轨者。并且,人为的规则是随着时代、社会、民族的不同而不断改变的。有形成文字的规则,比如法律、法规,也有不成文的规则,比如约定俗成的习俗、习惯、传统和道德规范等等。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人不可能没有规则,财也不可能没有规则,社会机器的运转更不可能没有规则。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是按规则生活的动物。

  鹿鸣

  ——宴饮是一种仪式

  【原文】

  呦呦鹿鸣①,

  食野之苹②。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③,

  承筐是将④。

  人之好我⑤,

  示我周行(6)。

  呦呦鹿鸣,

  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

  德音孔昭(7)。

  视民不恌(8)。

  君子是则是效(9)。

  我有旨酒(10),

  嘉宾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鸣,

  食野之芩(12),

  我有嘉宾,

  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

  和乐且湛(13),

  我有旨酒,

  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①呦呦you):鹿的叫声。②苹:草名,即皤蒿。③簧:乐器中用以发声的片状振动体,这里指乐器。④承:捧着。将:献上。⑤好:关爱。(6)周行:大路。(7)德音:美德。孔:很,十分。昭:鲜明。(8)视:示,昭示。恌(tiao):轻怫。(9)则:榜样。效:模仿。(10)旨酒:美酒。(11)式;语气助词,无实义。燕:同“宴”。敖:同“遨”,意思是游玩。(12)芩(qin):草名,属蒿类植物。(13)湛(dan):快活得长久。

  【译文】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青苹。

  我有高贵的宾客,

  相邀弹瑟又吹笙。

  吹笙鼓簧悦宾客,

  礼品成筐送上来。

  众位宾客关爱我,

  为我指路多广阔。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青蒿。

  我有高贵的宾客,

  品德高尚声名好。

  教人忠厚不轻伙,

  君子循规要仿效。

  我备美酒和佳肴,

  宾客宴饮乐陶陶。

  野鹿呦呦不停叫,

  在那野外吃芩草。

  我有高贵的宾客,

  弹瑟奏琴勤相邀。

  弹瑟奏琴勤相邀,

  融洽欢欣乐尽兴。

  我备美酒和佳肴,

  宴乐宾客心愉悦。

  【读解】

  宴饮是一种仪式。无论是交往、酬谢、庆贺,还是狂欢、丧事,纯粹满足生理需求的吃喝已不十分重要,而十分突出的是吃喝这种特定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换句话说,在宴饮之中,精神性的内客压倒了生理性的内容。

  也许,宴欢这种仪式最能典型地说明我们生存中两种生存层面的结合:生物性层面和精神性层面的结合。

  饥饿是生命的自然现象和欲求。饥肠镇键的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饱餐一顿,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人同饮食对象之间是一种实际的功利关系,没有多少精神性的内容可以言说。当一个人不是为了单纯满足生理欲求而宴饮时,他同饮食对象之间便主要是一种非功利的关系,这时,精神性的内容乃至审美因素(比如饮食样式、色泽、香味等)便突现了出来。在杯跳交错、大快朵颐、笠歌乐舞之中,人们制造出为了某一目的的特殊气氛,以满足特殊的精神上的需求。

  在咱们中国,宴饮从来都同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人们赋予它特定的内涵,用它表达某种意义。尽管宴饮作为一种仪式,其地位似乎不如祭把那么正式和庄重,却是祭礼无法替代的。如果说祭托是以庄重方式进行的仪式,那么宴饮则是以轻松方式进行的仪式。

  宴饮的最高形式是狂欢。人们借了饮酒吃肉这一机会,突破平时的社会规范的约束,暂时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放松平日里紧张的情绪,让受到压抑的精神和肉体得到解放。

  人的饮食与动物的饮食之所以有不同,就在于它已不单是为了延续肉体生命的必需。

  常棣

  ——兄弟亲情面面观

  【原文】

  常棣之华①,

  鄂不韡韡②。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③,

  兄弟孔怀④。

  原限裒矣⑤,

  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6),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

  况也永叹(7)。

  兄弟阅于墙(8),

  外御其务(9)。

  每有良朋,

  杰也无戎(10)。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11)。

  使尔笾豆(12),

  饮酒之长饫(13),

  兄弟既具,

  和乐且孺(14)。

  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15),

  和乐且湛(16)。

  宜尔室家,

  乐尔妻孥(17)。

  是究是图(18),

  亶其然乎(19),

  【注释】

  ①常像:棠梨树。华:花。②鄂:同“萼”,花草。韡韡(wei):花色鲜明的样子。不:岂不。③威:畏惧。④孔怀:十分想念。⑤裒(pou):堆积。(6)脊令:水鸟名。(7)况:增加。永叹:长叹。(8)阋(xi):争吵。阋于墙:在家里面争吵。(9)务:同“侮”,欺侮。(10)蒸:乃。戎:帮助。(11)生:语气助词,没有实义。(12)傧(bTn):陈设,陈列。(13)饫(yu):酒足饭饱。(14)孺:亲近。(15)翕(xT):聚和。(16)湛:长久。(17)孥(nu):儿女。(18)究:思虑。图:谋划。(19)亶(dan):诚然,确实。

  【译文】

  棠梨树上花朵朵,

  花草灼灼放光华。

  试看如今世上人,

  无人相亲如兄弟。

  死丧到来最可怕,

  只有兄弟最关心。

  原野堆土埋枯骨,

  兄弟坟前寻求苦。

  鹊鸿飞落原野上,

  兄弟相救急难中。

  虽有亲朋和好友,

  只会使人长感叹。

  兄弟在家要争吵,

  遇上外侮共抵抗。

  虽有亲朋和好友,

  不会前来相帮助。

  死丧祸乱平息后,

  日子安乐又宁静。

  虽有亲兄和亲弟,

  相亲反不如朋友。

  摆好碗盏和杯盘,

  宴饮酒足饭吃饱。

  兄弟亲人全团聚,

  融洽和乐相亲近。

  妻子儿女和睦处,

  就像琴瑟声和谐。

  兄弟亲人相团聚,

  欢快和睦长相守。

  你的家庭安排好,

  妻子儿女乐陶陶。

  仔细考虑认真想,

  道理还真是这样。

  【读解】

  如今我们可能已很难体验兄弟亲情了。这不仅是由于独生子女渐多、从无这类实感,也不仅是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且也是由于即使从亲缘关系上说,兄弟之间的亲情,总是不如妻子儿女那么直接而深刻。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古人何以那么看重和强调兄弟亲情,其中原因何在?恐怕我们已很难确切回答这一问题。观念的变化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力的限度。

  认真地想,肯定有血缘的因素。亲兄弟毕竟是同一血缘而出,犹如结在一根藤上的瓜,开在一个植株上的花。这同夫妻关系不一样。夫妻是不同血缘的两个人的结合,两个之间的感情是一回事(感情是变化着的东今),血缘又是一回事。其次,大概同父系社会的观念有关。男性是社会生活中的主角,大至国家,小至家庭,都由男性主宰着。男性也是传宗接代的主角,比起女性要重要得多。兄弟既担任着这双重主角的重任,自然要引起重视,要在观念中得到强调。作为对比,我们很少见到对于在血缘上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姊妹关系的重视、强调和歌颂。

  在事实上,兄弟不睦的事经常发生。古人所说的“兄弟阋于墙”,应该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比如我们多听说“夫妻恩爱”而少听说“夫妻阋于墙”。兄弟作为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角,必然会因利益问题发生冲突,诸如财产继承权、赡养义务、财产分割之类,有时冲突还会比同外人的冲突更激烈。

  兄弟亲情显然是有限的,多半是在“外御其侮”或者相依为“命之时,或者是在社会生活的视野中同其他男性、朋友相比较时。

  当然,我们不是考古学家和社会学家,详细考证和研究其中原因是他们的任务。我们尽可以粗略地在比喻的含义上来理解兄弟亲情。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亲情”二字,无论是兄弟亲情、父母儿女的亲情,还是朋友间的亲情,是正在失落的、无比珍贵的人间真情。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情同手足,亲女。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一类的说法,对我们更有实际意义。

点击下载App,搜索"诗经注译",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