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外科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案按",免费读到尾

  属性:震于疡科幼科。素所未谙。故不敢选。今择其与内科有关涉者。略采数条。以作邻壁之

  余光。

  外科

  疥疮

  属性:陈斗岩治金台僧嗣真。遍体生。岁久。药罔效。陈曰。此太阴之经蕴风邪。风化为

  虫病也。初犹未信。翌日。僧持疮痂数片细看。有虫如虱。泣拜求治。乃教以百部、蛇床子

  草乌、楝树叶煎汤一缸。令僧洗浴一二时。落疮痂虫无数。一月凡数浴。僧遍体如白癜风

  状而愈。

  立斋治一男子。年十六。夏作渴发热。吐痰唇燥。遍身生疥。两腿尤多。色黯作痒。日

  晡愈炽。仲冬腿患疮。尺脉洪数。薛曰。疥。肾疳也。疮。骨疽也。皆肾经虚证。针之脓出

  其气氤氲。薛谓火旺之际。必患瘵证。遂用六味地黄、十全大补。不二旬。诸证愈而瘵证

  具

  仍用前药而愈。抵冬娶妻。至春诸证复作。父母忧之。令其外寝。幸年少谨疾。亦服地黄

  丸数斤。煎药三百余剂而愈。

  外科

  痱痤

  属性:孙东宿治查景川。遍身痱痤。红而掀痒。诸人以蒺藜、荆芥、升麻、葛根、元参、甘草

  石斛、酒芩与之。不愈。又谓为风热。以元参、蝉蜕、羌、防、赤芍、甘草、生地、当归

  升麻、连翘、苍耳子服之。饮食顿减。遍身发疮。痛痒不可言。孙诊之。两手脉俱缓弱。

  以六君子汤去半夏。加扁豆、砂仁、苡仁、山药、藿香、黄。一服而饮食进。四帖而痛痒

  除。十帖疮疥如脱。

  外科

  瘤赘

  属性:浮梁李生。得背痒疾。隐起如覆盆。无所痛苦。惟奇痒不可忍。饮食日减。无能识其为

  何病。秦德立见之曰。此虱瘤也。吾能治之。取药敷其上。又涂一绵带绕其围。经夕瘤破。

  出虱斗许。皆蠢蠕能行动。即日体轻。但一窍如箸端不合。时时虱涌出不胜计。竟死。唐小

  说载贾魏公镇滑台日。州民病此。魏公云。世间无药可疗。惟千年木梳烧灰。及黄龙浴水。

  乃能治耳。正与此同。

  立斋治一男子。小腹患瘤。脓水淋漓。用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以培脾土。六味地黄丸

  以生肾水。更用芦荟丸以清肝火而敛。

  一妇左项肿如鸡卵。不作痛。不变色。劳则发热。怒则寒热。经候不调。三年矣。薛用

  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间服。佐以海藻散坚丸。年许而消。

  一男子郁怒房劳。左胁肿赘如赤桃。服流气化痰之药。其大愈甚。虚证悉具。此肝肾过

  虚也。用前药及地黄丸而消。

  儒者朱宏仁。年二十余。右手背近中指。患庞五枚。中一大者如黄豆。余皆如聚黍。拔

  之如丝。长三四寸许。此血燥筋缩。用清肝益荣汤。五十余剂而愈。

  一妇人左手背并次指患五六枚如熟椹。薛曰。此因肝经血热也。果月经素不及期。当生

  血凉血为主。不信。乃用艾灸。手胀发热。手指皆挛。两腋项兼胸乳间皆患庞。经行无期。

  薛用加味逍遥散加黄连。十余剂各患渐愈。乃去黄连。百余剂经行如期。再用地黄丸三料而

  全消。

  一儒生左腿近环跳患瘤。状如大桃。按之濡软。恪服除湿流气化痰之剂。恶寒发热。食

  少体倦。形气俱虚。脉洪大而虚。气瘤也。肺主之。盖胆属木。肺属金。此发于胆经部分。

  乃肺金侮肝木。元气亏损。而其脓已内溃矣。遂用十全大补汤数剂。出清白稀脓甚多。顿加

  寒热。烦渴头痛。殊类伤寒。薛谓此因脓泄而血气益虚耳。仍用前汤。其势益甚。脉洪数大

  按之如无。乃加附子一钱。其势愈甚。而脉复如前。此虚甚而药未能及也。更加附子二钱

  三剂诸证顿退。乃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十全大补汤。各三十余剂。出腐骨五块。疮口将

  完。后因不慎起居。患处复溃。诸证更发。咽间如焚。口舌无皮。用十全大补加附子一钱服

  之。诸证悉愈。二日不服。内病悉至。患处复溃。二年后又患。服前药不应。诊其尺脉。微

  细如丝。此属命门火衰。用八味丸为主。佐以十全大补汤。稍愈。又二年。仍患虚寒之证而

  殁。

  外科

  瘰

  属性:立斋治容台张美之。善怒。患瘰。时孟春。或以为肝经有余之证。用克伐之剂。不愈

  薛以为肝血不足。用六味地黄、补中益气。以滋化源。至季冬而愈。此证果属肝火风热。

  亦因肝血不足。若主伐肝。则脾土先伤。木反克土。此证或延于胁腋。或患于胸乳。皆肝胆

  三焦之经也。亦当以前法治之。

  一儒者缺盆间结一核。薛谓此肝火。血燥筋挛。法当滋肾水。生肝血。彼反服行气化痰

  外敷南星、商陆之类。渐如覆碗。仍用前药以滋化源。间与芦荟丸以清肝火。年余。元气

  复而肿消。

  一男子颈间结核大溃。年余不愈。又一男子。鬓间一核。初如豆粒。二年渐大如桃。又

  一

  妇人。左眉及发际。结核年余矣。皆与清肝火。养肝血。益元气而并愈。此证亦有大如升斗

  者。治以前药。无不取效。

  一妇人项结核。寒热头痛。胁乳胀痛。内热口苦。小便频数。证属肝火血虚。用四物加

  柴胡、山栀、胆草而愈。又用加味逍遥散而安。

  一妇瘰后。遍身作痒。脉大。按之虚。以十全大补加香附治之而愈。大凡溃后。午前

  痒作气虚。午后痒作血虚。若作风证治之。必死。

  江应宿治休宁吴氏子。年十七。患瘰三年矣。疡医用烂药刀砭破取。疮口甫平。即复

  肿。累累如贯珠。遍体疮疥。两胁肿核如桃。江诊之。微弦而数。即语之曰。肝肾虚热。则

  生矣。当从本。治内消。以柴胡、当归、连翘、黄芩、黄连、牛蒡、三棱、桔梗、花粉、

  红花十余剂。再与黄连、海藻、昆布、干葛、石膏、山栀、龙胆、连翘、花粉为丸。以清其

  上。更令空心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未尽一料。消疮愈。不复作矣。

  杨乘六治下昂俞文遇患瘰。左右大小十余枚。坚硬如石。颈项肿大。不能转侧。兼吐

  血咳嗽梦遗泄精等证。服药半年。皆滋阴泻火。固精伐肝之剂。遂致痰咳不绝。梦泄不止。

  竟成弱证。邀杨视之。见其性情慷慨。有豪爽气。且操心精细。多思虑。刚果躁直。知其致

  病之原。由于肝胆用事。恼怒居多。以致肝胆先病。而延及心脾者也。其痰咳不绝者。肝气

  虚逆。痰随气上也。梦泄不止者。肝经气血亏损。疏泄失职也。瘰肿大。坚硬不能消散者

  肝经气血虚滞。郁结不舒也。诊其脉。弦劲中兼见躁动。而左手关尺独紧细如刀。口舌青

  色。嫩而胖且滑。乃以养营汤倍肉桂主之。服至月余。内外各证。俱有痊意。遂以前方作丸

  佐归脾养心两方。随证消息。守服三月。诸证悉除。而左右瘰俱消。

  外科

  霉疮

  属性:李行甫患霉疮。误用水银、番硗等药搓五心。三日间。舌烂齿脱。喉溃。秽气满室。吐

  出腐肉如猪肝色。汤水不入。腹胀。二便不通。医皆谢去。独用治喉药吹喉。痰壅愈甚。痛

  难忍。几死。仲淳按其腹不痛。虽胀满。未坚。犹未及心。知水银毒入腹未深。法宜以铅收

  之。急用黑铅斤余。分作百余块。加大剂甘桔汤料。金银花、粉草各用四五两。水二三十碗

  锅内煎浓。先取三四碗入汤注中。徐灌之。任其自流。超时舌渐转动。口亦漱净。即令恣

  饮数盏。另取渣再煎。连前浓汁。频濯手足。次日二便去黑水无算。始安。方用吹口药。及

  败毒托里药。数剂而愈。

  外科

  下疳疮

  属性:薛立斋治庶吉士刘华甫。茎中作痛。或出白津。或小便秘涩。先用小柴胡加山栀、泽泻

  黄连、木通、胆草、茯苓二剂。以清肝火。导湿热。诸证渐愈。因劳倦。忽寒热。用补中

  益气汤治之而安。又用六味丸以生肝血。滋肾水。诸证全愈。

  一儒者茎中作痒。发热倦怠。外皮浮肿。二年矣。此肝肾阴虚。用八珍加柴胡、山栀及

  六味丸。而愈。有兼阴毛间生虫作痒。以桃仁研烂涂之。

  外科

  肺痈

  属性:石山治一妇。年近三十。形色瘦白。素时或咳嗽一二声。月水或前或后。夏月取凉。遂

  咳甚。不能伏枕者月余。嗽痰中或带血。或兼脓。嗽急则吐食。医用芩、连、二陈。不效。

  复用参、等补药。病重。汪视左脉浮滑。右脉稍弱而滑。幼伤手腕。掌不能伸。右脉似难

  凭矣。乃以左脉验之。恐妊兼肺痈也。遂以清肺泄肺之剂进之。三服而能着枕。痰不吐。脓

  不咯。惟时或恶阻。汪曰。此妊之常病也。教用苡仁、白术、茯苓、麦冬、黄芩、阿胶煎服

  病减。月余复为诊脉。皆稍缓而浮。曰。热已减矣。但吐红太多。未免

  伤胃。教用四君子加陈皮、黄芩、枳壳煎服调理。妊至六月。食鸡病作。却鸡而愈。至九月

  病又复作。声哑。令服童便获安。汪曰。产后病除。乃是佳兆。病若复作。非吾所知。月

  足而产。脾胃病作。加泄。竟不救。

  一儒者素善饮。咳痰项强。皮肤不泽。此肺痈也。盖肺系于项。故项不能转侧。肺气虚

  弱。故皮肤不泽。先用桔梗汤以治肺。后用八珍补肺汤。以补脾土。生肺金。而痊。

  一男子面赤吐脓。发热作渴。烦躁引饮。脉洪数而无伦次。此肾火伤肝。先用加减八味

  丸加麦冬大剂一钟。热渴顿止。久睡觉而神爽索食。再剂。诸证又减六七。仍用前药。更以

  人参五钱、麦冬二钱五分。五味二钱。水煎代茶。日饮一剂。月余而安。此证面赤者当补脾

  肾。面白者当补脾肺。故用此药。

  江应宿治贡士汪宾篁。患滞下赤白。月余。江诊视。投药数剂而愈。六脉洪数不减。即

  告之曰。公年高。足三阴虚损不能相生。当滋化源。否则恐生他病。与六味地黄丸加生脉散

  因循半月。未及修制。遂觉右乳旁牵痛。面赤。吐痰腥臭。脉洪大浮数。按之无力。江曰

  脉数不时见。此肺痈也。次日。吐脓血甚多。投以桔梗汤加羚羊角。未应。再与升麻汤十

  余剂。更以前丸滋其化源而愈。

  王宇泰治一妇。感冒风寒。或用发表之剂。反咳嗽喘急。饮食少思。胸膈不利。大便不

  通。右寸关脉浮数。欲用通利之剂。王曰。此因脾土亏损。不能生肺金。若更利之。复耗津

  液。必患肺痈矣。不信。仍利之。虚证悉至。果吐脓。乃朝用益气汤。夕用桔梗汤。各数帖

  又朝用益气汤。夕用十全大补汤。各五十帖。全愈。

  一妇咳嗽吐痰。胸膈作痛。右寸关浮滑。项下牵强。此脾胃积热成痰。非痈患也。以二

  陈汤加山栀、白术、桔梗。治之而愈。

  外科

  胃痈

  属性:薛立斋治一膏粱之人。寒热作渴。不时咳吐。口内血腥。又五日。吐脓血。皮毛错纵。

  用射干汤四剂。脓血已止。但气壅痰多。以甘桔汤而愈。其方乃射干、栀仁、升麻、白术、

  赤苓、赤芍。水煎。加地黄汁、白蜜和服。

  一男子用射干汤之类。乍愈。但气喘体倦。发热作渴。小便频数。用补中益气加山药、

  山茱、麦冬、五味。时仲夏。更以生脉散代茶饮而愈。

  江应宿治上舍汪中宇。患喉肿。不进饮食。腹中不饥。但日饮清茶数盏。江视之。诊得

  气口紧数。此胃痈也。脓已成。宜引下行。投以凉膈散。稍稍利一二度。次早吐脓血。再服

  射干汤一剂。即知饥索食。六剂全愈。

  石顽治谈仲安。体肥善饮。初夏患壮热呕逆。胸膈左畔隐痛。手不可拊。便溺涩数。舌

  上胎滑。食后痛呕稠痰。渐见血水。脉来涩涩不调。与凉膈散加石斛、连翘。下稠腻颇多。

  先是疡医作肺痈治。不效。张曰。肺痈必咳嗽。吐腥秽痰。此但呕不嗽。洵为胃病无疑。下

  后四五日。复呕如前。再以小剂调之。三下而势甫平。后以保元、苓、橘。平调二十日而痊

  先时有李姓者患此。专以清热豁痰解毒为务。直至膈畔溃腐。脓水淋漓。缠绵匝月而毙。

  良因见机不早。直至败坏。悔无及矣。

  外科

  肠痈

  属性:丹溪治一女子腹痛。百方不治。脉滑数。时作热。腹微急。曰。痛病脉当沉细。今滑数

  此肠痈也。以云母膏一两。丸梧子大。以牛皮胶溶入酒中。并水下之。饷时服尽。下脓血

  一盆而愈。

  一妇以毒药去胎后。当脐右结块。块痛甚则寒热。块与脐高一寸。痛不可按。脉洪数。

  谓曰。此瘀血流溢于肠外肓膜之间。聚结为痈也。遂用补气血行结滞排脓之剂。三日决一锋

  针。脓血大出。内如粪状者臭甚。病妇恐。因谓气血生肌。则内外之窍自合。不旬日而愈。

  虞恒德治一人。得潮热。微似疟状。小腹右边有一块。大如鸡卵。作痛。右脚不能伸缩

  一医作奔豚气治。十余日不验。虞诊其脉。左寸芤而带涩。右寸芤而洪实。两尺两关俱洪

  数。曰。此大小肠之间欲作痈耳。幸脓未成。犹可治。与五香连翘汤加减与之。间以蜈蚣炙

  黄。酒调服之。三日愈。

  儒医李生治一富家妇有疾。诊之曰。肠胃间有所苦耶。妇曰。肠中痛不可忍。而大便从

  小便出。医皆谓古无此证。不可治。李曰。试为筹之。若服我之药。三日当瘳。下小丸子数

  十粒。煎黄汤下之。下脓血数升而愈。其家喜。问治法。李曰。始切脉时。觉芤脉见于肠

  部。脉诀云。寸芤积血在胸中。关内逢芤肠里痈。此痈在内。所以致然。所服者。乃云母膏

  为丸耳。切脉至此。可以言医矣。

  立斋治一男子。里急后重。下脓胀痛。用排脓散、蜡矾丸而愈。后因劳。寒热体倦。用

  补中益气而安。

  一妇人小腹胀痛。小便如淋。此毒结于内。先以神效栝蒌散。二剂少愈。更以薏苡仁汤

  而安。

  一妇人小腹胀痛而有块。脉芤而涩。此瘀血为患。以四物加元胡索、红花、桃仁、牛膝

  木香。二剂血下而愈。

  一妇人小腹胀痛。大便秘涩。转侧有水声。脉洪数。以梅仁汤一剂。下瘀血。诸证悉退

  再以薏苡仁汤而愈。

  一妇人脓成胀痛。小便不利。脉洪数。服太乙膏三钱。下脓甚多。胀痛顿止。以栝蒌散

  蜡矾丸及托里而安。

  一妇人产后。恶露不尽。小腹作痛。服瓜子仁汤。下瘀血而瘥。凡瘀血停滞。宜急治之

  缓则腐化为脓。最为难治。若流注关节。则为败证。

  江汝洁治一男子病小肠痈。初起左小腹近胁下。一块如掌大。甚疼。江以峰蜜调大黄末

  敷于痛处。再以生姜一大块。切片置于大黄之上。以火熨之四五度。逾半月而块自消。

  一人胁破。肠出臭秽。急以香油抹肠送入。即不出。又以人参枸杞子煎汤淋之。皮自合

  吃猪肾粥十日愈。

  江应宿治汪上舍之内。当脐结痛。发热恶寒。脉洪数。此肠痈也。投以仙方活命饮、五

  香连翘汤、栝蒌散。俱不应。过七日。小便间有脓血。乃制云母膏为丸。十数服而愈。可见

  药之对病。其验如此。

  震按云母膏其药三十九味。清油浸七日。文火熬膏。收贮。将水银弹上。用时。先刮去

  水银。或服或贴。其功甚大。但熬一料。必用人参五钱。今亦难办也。其方即于疡科准绳可

  查。

  外科

  腹痈

  属性:吕沧洲治一小儿。十二岁。患内痈。腹胀脐凸而颇锐。医欲刺脐出脓。其母不许。请吕

  视之。见一僧拥炉炽炭。燃铜筋一枚烈火中。瞪目视翁曰。此儿病痈发小肠。苟舍刺脐。无

  他法。吕谕之曰。脐神阙也。针刺所当禁。矧痈舍于内。惟当以汤丸攻之。苟如而言。必杀

  是子矣。僧怒趋而出。吕投透脓散一匙。明日。脓自气合溃。继以十奇汤下万应膏丸。而瘥

  立斋治给事钱南郭。腹内患痈。已成而不见。欲用托里之药发之。彼用行气破血以图内

  消。形体甚倦。饮食益少。患处顿陷。色黯坚硬。按之不痛。仍用大补之剂。色赤肿起。脓

  熟针之。再用托里。肿溃渐愈而消。

  一男子腹内作痛。腹外微肿。或欲药汗之。薛曰。肉色如故。脉数无力。此元气虚损。

  毒不能外发。遂与参、、归、术之类数剂。渐发于外。又数剂。脓成而欲针之。彼惑于人

  言。用大黄、白芷、穿山甲之类。引脓从便出。以致水泻不止。患处平陷。自汗盗汗。热渴

  不食。仍用前剂加半夏、陈皮、姜、桂。四剂。形气渐复。又数剂。针去其脓。仍用补剂。

  幸幼未婚。故得痊也。

  鸿胪苏龙溪。小腹内肿胀作痛。大小便秘结。作渴欲饮冷。脉洪数而实。用黄连解毒散

  二剂热痛顿止。二便调和。用活命饮而愈。

  大司马李梧山。腹痛而势已成。用活命饮一剂。痛即退。用托里消毒散。肿顿起。此脓

  将成。用托里散补其元气。自溃而愈。

  锦衣掌堂刘廷器。仲夏腹患痈。溃而脓水清稀。发热作渴。腹胀作呕。饮食不入。诸医

  以为热毒内攻。皆用芩、连、大黄之剂。病加剧。邀薛诊。投以参、、姜、附等药。一剂

  呕止食进而安。再用托里补剂而疮愈。

  进士边云庄。腹痛恶寒。作湿痰食积治之。益甚。脉浮数。薛曰。浮数之脉更恶寒。疽

  疮之证也。彼不信。旬余复请视之。左尺洪数。知内有脓矣。仍不信。至小腹肿胀。连及两

  臀。始悟。薛曰。脓溃臀矣。气血俱虚。何以收敛。服活命饮一钟。臀溃一孔。出脓斗许。

  气息奄奄。势成可畏。用大补药一剂。神思方醒。每去后。粪从疮出。且出血甚多。痛不可

  忍。欲求死而不得。小腹间若觉有物上拄。即发痉。牙关紧。不省人事。发热烦躁。此时脉

  洪大。举按皆实。苏而诊之。脉仍洪大。按之如无。此气血虚极。以十全大补汤用参至四

  斤余。加附子二枚而痉止。共享此方五十余剂而疮敛。

  外科

  乳疡

  属性:一妇形脉稍实。性躁。难于后姑。乳生隐核。以本草单味青皮汤。间以加减四物汤。加

  行经络之剂。治两月而安。

  一后生作劳。风寒夜热。左乳痛。有核如掌。脉细涩而数。此阴滞于阳也。询之。已得

  酒。遂以栝蒌子、石膏、干葛、台芎、白芷、蜂房、生姜同研。入酒服之。四帖而安。

  薛立斋治一儒者。两乳患肿。服连翘饮。加坚硬。食少内热。胸肋作痛。日晡头疼。小

  便赤涩。此足三阴虚而兼郁怒。前药复损脾肺。先用六君加芎、归、柴、栀。四十余剂。元

  气复而自溃。乃作痛恶寒。此气血虚也。用十全大补、六味地黄而愈。

  封君袁阳泾。左乳内结一核。月余赤肿。此足三阴虚兼怒气所致。用八味加柴、栀、丹

  皮。四剂。赤肿渐退。内核渐消。又用清肝解郁汤而愈。时当仲秋。两目连札。肝脉微弦。

  此肝经火盛而风动也。更加龙胆草五分。并六味地黄丸而愈。若用清热败毒。化痰行气。鲜

  不误者。

  一儒者两胁作胀。两乳作痛。服流气饮、栝蒌散。半载后。左胁下结一块如核。肉色不

  变。劳则寒热。此郁结气伤而为患。虚而未能溃也。八物加柴胡、远志、贝母、桔梗。月余

  色赤作痛。脓将成矣。又服月余。针之。出脓碗许。顿然作呕。此胃气虚而有痰也。令时

  啖生姜。服六君子汤。呕止。加肉桂而疮愈。彼后出宰。每伤劳怒。胸乳仍痛。并发寒热。

  服补中益气加炒山栀。愈。

  一妇人内热胁胀。两乳不时作痛。口内不时辛辣。若卧而起急。则脐下牵痛。此带脉为

  患。用小柴胡汤加青皮、黄连、山栀。二剂而愈。

  一妇人久郁。右乳内肿硬。用八珍汤加远志、贝母、柴胡、青皮。及隔蒜灸。兼服神效

  栝蒌散。两月余而消。

  一妇人禀实性躁。怀抱久郁。左乳内结一核。按之微痛。以连翘饮子二十余剂。少退。更以

  八珍加青皮、香附、桔梗、贝母。二十余剂而消。

  一妇人发热作渴。至夜尤甚。两乳忽肿。肝脉洪数。乃热入血室也。用加味小柴胡汤

  热止肿消。

  一妇人因怒。左乳作痛。发热。表散太过。肿热益甚。用益气养荣汤数剂。热止脓成。

  不从用针。肿胀热渴。针脓大泄。仍以前汤。月余始愈。此证若脓未成未破。有薄皮剥起者

  用代针之剂。其脓自出。不若及时用针。不致大溃。若脓血未尽。辄用生肌。反助其邪。

  慎之。

  一妇人脓清肿硬。面黄食少。内热晡热。自汗盗汗。月经不行。此肝脾气血俱虚。用十

  全大补加远志、贝母。及补中益气各三十余剂。外用葱熨患处。诸证寻愈。

  一妇人脓成胀痛。欲针之不从。数日。始针出败脓三四碗许。虚证蜂起。几至危殆。用

  大补两月余而安。若元气虚弱不作脓者。用益气养荣汤补之。脓成即针。若肿痛寒热。怠惰

  食少。或至夜热甚。用补中益气兼逍遥散补之为善。

  一产妇因乳少。服药通之。致乳房肿胀。发热作渴。以玉露散补之而愈。夫乳汁乃气血

  所化。在上为乳。在下为经。若冲任之脉盛。脾胃之气壮。则乳汁多而脓。衰则淡而少。所

  乳之子。亦弱而多病。又有屡产无乳。或大便涩滞。乃亡津液也。当滋化源。

  一妇人右乳内结三核。年余不消。朝寒暮热。饮食不甘。此乳岩。用益气养荣汤百余剂

  更以木香饼熨之。年余而消。

  一妇人年二十有五。素虚弱。多郁怒。时疫后脾胃愈虚。饮食愈减。又值气忿。右乳胁

  下红肿。应内作痛。用炒麦麸熨之。肿虽少散。内痛益甚。转侧。胸中如物悬坠。遂与加减

  四物汤。内肿如鹅卵。外大如盘。胸胁背心相应而痛。夜热势甚。时治者皆以攻毒为言。薛

  云。此病后脾弱。而复怒伤肝。治法惟主于健脾气。平肝火。则肿自消而病自愈矣。方以八

  物加陈皮、黄、柴胡、山栀、白芷。服八剂。病减六七。去白芷。加青皮、木香、桔梗。

  又六剂而全愈。若用攻毒之剂。病胡能瘳。

  〔附〕一妇产后忽两乳细小。下垂过小腹。痛甚。名乳悬。用芎、归各一斤。内用八两

  水煎。余用烧烟熏口鼻。二料乃效。

  幼科

  胎毒

  属性:东垣云。李和叔中年得一子。至一岁。身生红丝瘤。不救。后四子至三岁。皆病瘤而死

  问何缘至此。翌日思之。谓曰。汝乃肾中伏火。精中多有红丝。以气相传。故生子有此疾。

  俗名胎瘤是也。汝试观之。果如其言。遂以滋肾丸数服。以泻肾中火邪。补真阴不足。忌酒

  肉辛热之物。其妻以六味地黄丸养其阴血。受胎五月之后。以黄芩白术作散服。后生子。前

  证不作。

  一子年十六。生七个月。得淋病。五七日必一作。其发则大痛。水道方行。下如漆和粟

  者一盏方定。脉之轻则涩。重则弦。视其形瘦而长。青而苍。意其父必服固下部药。遗热在

  胎。留于子之命门而然。遂以紫雪和黄柏末丸梧子大。晒极干。汤下百丸。半日。又下二百

  丸。食压之。又半日。痛大作。连腰腹水道。乃行下漆和粟者碗许。痛减十之八。后与陈皮

  一两。桔梗、木通各五钱。又下合许而安。父得燥热。尚能病子。况母得之者乎。

  幼科

  胎晕

  属性:江篁南治一儿产数日。常昏晕。一日五六见。医作惊风治。不效。江以大补气血之剂浓

  煎汤喂之。并饮乳母。多服渐减而愈。

  幼科

  热证

  属性:立斋治李阁老子。潮热。饮食如故。自申酉时甚。至子丑时方止。遍身似疥。大便秘结

  小便赤涩。热渴饮冷。薛以为脾胃实热。传于肺与大肠。先用清凉饮四剂。结热始退。又

  用四物、柴胡、黄连数剂。其疮渐愈。彼欲速效。另用槐角丸之类。诸证益甚。仍以前药更

  加桃仁、赤芍。至百剂而愈。

  江篁南治一儿。生方两月。时值酷暑。又久雨。湿令流行。遍身大热。然初生小儿。肠

  胃脆窄。药难区处。乃取干壁土舂碎撤地上。上以芭蕉叶铺之。将儿卧叶上。又以芭蕉叶覆

  之。更少加干壁土于上。睡少时。其热如失。

  幼科

  汗

  属性:海藏治一子。自婴至童。盗汗凡七年矣。诸治不效。与凉膈散、三黄丸。三日病已。盖

  肾为五液。化为五湿。相火迫肾。肾水上行。乘心之虚而入手少阴。心火炎上而入肺。欺其

  不胜己也。皮毛以是而开。腠理元府不闭。而为汗出也。出于睡中者为盗汗。以其觉则无之

  故经云。寝汗憎风是也。先以凉膈泄胸中相火。相火退。次以三黄丸泻心火以助阴。则肾

  水还本藏。元府闭。汗为之止矣。

  幼科

  喘

  属性:景岳曰。予仲儿生未两周。初秋感寒发热。脉微紧。素知其脏气属阴。不敢清解。以芎

  苏、羌、芷、细辛、生姜之属。冀散其寒。一剂下咽。不惟热不退而反大泻作。连泻二日

  又加气喘。斯时也。将谓其寒气盛耶。何以用温药而反泻。将谓其火刑金耶。岂以清泻连

  日而尚堪寒凉。将谓其表邪之未除耶。则何以不利于疏散。束手无策。且见其表里俱剧。大

  喘垂危。又岂浅易之剂所能挽回。沉思良久。渐有所得。乃用人参二钱。生姜五片。煎汤。

  以茶匙挑与二三匙。即怀之而旋走室中。徐察其呼吸之进退。喘虽未减。亦不见增。又与三

  四匙。少顷。则觉其鼻息似乎少舒。遂与半小钟。更觉有应。自午及酉。完此一剂。适一医

  至。曰误矣。大喘如此。岂可用参。速以抱龙丸解之。余不听。复煎人参二钱五分。自酉至

  子尽其剂。剂完而气息遂平。大睡。泻亦止而热亦退矣。所以知其然者。观其因泻反喘

  岂非中虚。设有实邪。自当喘随泻减。是可辨也。向使误听彼医。易以清利。中气一脱。

  即当置之死地。必仍咎余之误用参也。孰是孰非。何从辨哉。

  幼科

  吐泻

  属性:立斋治一小儿。每饮食失节。或外惊所忤。即吐泻发搐。服镇惊化痰等药而愈。后发搐

  益甚。饮食不进。虽参、术之剂。到口即呕。乃用白术和土炒黄。以米泔煎数沸。不时灌半

  匙。仍呕。次日灌之。微呕。渐加至二三匙。递加至半杯。不呕。乃浓煎服而愈。

  景岳治其季子。甫半岁。受寒。吐泻大作。用温胃和脾之药不效。用理中汤。三日后加

  人参三钱。及姜、桂、吴茱萸、肉果。亦不效。至四五日。则随乳随吐。吐其半而泻其半。

  腹中毫无所留。乃用人参六钱。制附子、姜、桂等各一二钱。下咽即吐。一滴不存。而所下

  之乳。则白洁无气。仍犹乳也。斯证形气之危。万无生理矣。因思寒气犯胃而吐泻不止。若

  舍参、姜、桂、附之属。尚何术焉。再四思之。谓胃虚已极。而药之气味。略有不投。必拒

  而不纳。矧附子味咸。亦能致呕。惟得甘辣可口之药。庶乎胃气可安。尚有生意。乃用胡椒

  三钱捣碎。加煨姜一两。水煎。又令煎人参二两。以参汤之十。入椒姜汤之一。茶匙挑与。

  竟咽而不吐。徐徐服之。乳药皆安矣。四鼓服起。至次日未时服完。忽然躁扰呻吟。烦剧之

  甚。家人疑热药太过。烧断肚肠。相与抱泣。景岳云。若药果有难堪。何自四鼓至午前皆相

  安。而此时遽变若此。其必数日不食。胃气新复。而仓廪空虚。饥甚则然也。取粥以示之。

  则张皇欲得。因与食之。竟至半碗。而寂然安卧矣。次日复加制附。始泻止全愈。此因饥发

  躁。设用清凉一解。则全功尽弃。而初时用参数钱。毫无所效。倘不知药未及病。改用苦寒

  亦必即死。旁观者。仍归罪于用参也。

  幼科

  嗜卧

  属性:吕沧洲治一幼女。病嗜卧。颊赤而身不热。诸医皆以为慢惊风。屡进攻风之剂。兼旬不

  愈。吕切其脉。右关独滑而数。他部大小等而和。因告之曰。女无病。关滑为宿食。意乳母

  致之。乳母必嗜酒。酒后辄乳。故令女醉。非风也。及诘其内子。内子曰。乳母近掌酒库钥。

  窃饮必尽意。使人视之。卧内有数空罂。乃拘其钥。饮以枳子、葛花。日二三服。而起

  如常。

  幼科

  惊搐

  属性:李寺丞子三岁。病搐。自卯至巳。数医不效。钱乙视之。搐。目右视。大叫哭。李曰。

  何搐右。钱曰。逆也。李曰。谓何。曰。男为阳。本发左。女为阴。本发右。故男目左视。

  发搐时无声。右视有声。女发搐时。右视无声。左视有声。所以然者。左肝右肺。肺金肝木

  男目右视。肺胜肝也。金来刑木。二脏相战。故有声也。法当泻其强。补其弱。心实者亦

  当泻之。肺虚不可泻。肺虚之候。闷乱哽气。长出气。此病男反女。故男治易于女也。假令

  女发搐。目左视。肺之胜肝者。病在秋。即肺兼旺位。肝不为任。故叫哭。当大泻其肺。然

  后治心。续肝。所以俱言目反右视者。乃肝主目也。凡搐者。风热相搏于内。风属肝。故引

  见之于目也。钱用泻肝汤泻之。二日不闷乱。当知肺病退。后用地黄丸补肾。三服后。用泻

  青丸、凉惊丸各二服。凡用泻心肝药。五日方愈。不妄治也。又言肺虚不可泻者何。曰。设

  令男目左视。木反克金。肝旺胜肺。宜但泻肝。若更病在春夏。金气极虚。则当补肺。不可

  泻也。

  院使钱公瑛。宣德间。治宁阳侯孙。始生九月。患惊悸啼哭而汗。百方莫救。瑛最后视

  疾。乃命坐儿于地。使掬水为戏。惊啼顿止。人问之。曰。时当季春。儿丰衣重帷。不离怀

  抱。其热郁在内。安能发泄。使之近水则火邪杀。得土气则藏气平。疾愈矣。奚用药为。

  石山治一女。六岁。病左手不能举动。三年矣。后复病痫。初用人参、半夏。或效或否

  汪诊左脉浮洪。右脉颇和。曰。痰热也。令以帛勒肚。取茶子去壳三钱。碎。以滚汤一

  碗滤取汁。隔宿勿食。早晨温服。吐痰三碗许。手能举动。痫亦不作。

  方荫山治朱氏子。八九岁。寄食外家。以肉汁拌饭啖之。口含饭。未下咽。因疾走颠蹶

  遂口噤。手足搐动。医治不效。延七日。甚至令人口含开关等药。合其口喷入。仅能开牙

  关。而四肢搐动。发热昏沉不语如故。脉洪滑。方至。以石膏、青黛、甘草、陈皮、南星、

  天麻、薄荷、猪苓、泽泻、白术、茯苓、兜铃、元参、黄芩。加姜一片服。是夜熟寐不动。

  唯起溺一度。热退身凉脉静。再进一服而愈。

  潜村治仙潭孙自范甥慢脾证。痰涎涌盛。咳嗽身热。四肢抽搐。自汗。嗜卧露睛。撮空

  手振。屡进补脾兼消痰逐风药。不应。以方就商于杨。杨曰。此证风自内出。本无可逐。痰

  因虚动。亦不必消。只补脾土。诸证自退。但据所示兼证。则其面必晃白。眼必散大。舌必

  胖

  滑。色必嫩白。颈必软而头必垂矣。曰诚然。然救虚而不应。究何故耶。杨曰。诸证皆属寒

  而诸方止救虚者也。使天柱未倒。固能取效。尚须除去逐风消痰之品。今颈软头垂。则天

  柱已倒。而虚上加寒。确有显据。非炮姜、肉桂。何以追已去之阳。而苏垂绝之气哉。乃写

  参附养营汤。嘱之曰。如阻以稚幼无阳。无补阳之法。则百不救一矣。服三剂。竟全愈。次

  用五味异功散加煨姜、白芍。调理而健。

  幼科

  痫

  属性:立斋治一小儿。患痫。吐痰困倦。半晌而苏。诸药不效。年至十三而频发。用肥浓紫河

  车。生研烂。入人参、当归末捣丸。每服二钱。日进三五服。乳送下。一月渐愈。又佐以八

  珍汤全愈。

  又一儿七岁。发惊痫。令其恣饮人乳。后发渐疏而轻。至十四岁。复发。用乳不效。亦

  用河车丸数具而愈。常用加减八味丸而安。后至二十三岁。复发而手足厥冷。仍用前法。佐

  以八味丸、十全大补汤而痊。

  又治数小儿。皆以补中益气、六君子、六味八味等。汤丸相间用之。皆得全愈。

  幼科

  螈

  属性:钱乙治皇子病螈。国医莫能疗。闻乙有异能。召之。进黄土汤而愈。神宗问此何以能

  愈此疾。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帝悦。擢太医丞。

  江应宿治一富家儿。病手足螈。延至二十余日转笃。江后至。曰。此气虚也。当大补

  之。以参、术、归、、茯、芍、黄连、半夏、甘草。佐以肉桂。助参、之功。补脾泻肝

  一饮遂觉少定。数服而愈。所以知儿病者。左脉滑大。右脉沉弱。似有似无。右手主于气

  故曰气分大虚。经所谓土极似木。亢则害。承乃制。脾虚为肝所侮而风生焉。证似乎风。

  治风无风可治。治惊无惊可疗。治痰无痰可行。主治之法。所谓气行而痰自消。血荣而风自

  灭矣。见肝之病。知肝当传脾。故先实其脾土。治其未病。否则成慢脾风而危殆矣。

  幼科

  黄胆

  属性:罗谦甫云。一儿季夏。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溃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筋骨痿

  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热。加以湿令。而蒸热薄于经络。入于骨髓。使脏气不平。故脾

  逆乘心。湿热相合而成此疾也。盖心火实则身体蒸热。胸膈烦满。脾湿胜则皮肤如溃橘之黄

  有余之气。必乘己所胜而侮不胜。是肾肝受邪。而筋骨痿弱不能行。内经云。脾热色黄而

  肉蠕动。又言湿热成痿。岂不信哉。所谓子能令母实。则泻其子也。盖脾土退其本位。肾水

  得复。心火自平矣。又经曰。治痿独取阳明。正谓此也。乃以加减泻黄散主之。方以黄连、

  茵陈各五分。黄柏、黄芩各四分。茯苓、栀子各三分。泽泻二分。作一服煎。热服食前。一

  服减半。待五日。再服而愈。内经曰。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又云。脾恶湿。急食苦以燥之

  故用黄连、茵陈之苦寒除湿热为君。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故以黄柏之苦辛寒强筋骨为

  臣。湿热成烦。以苦泻之。故以黄芩、栀子之苦寒。止烦除满为佐。湿淫于内。以淡泄之。

  故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利小便。导湿热为使也。

  魏云。阳明为胃土。而方中独泻脾土。故曰。土位之主。其泻以苦。所以清燥汤治痿。

  用黄连、黄柏。良有以也。治痿独取阳明。不得专主人参、黄。

  幼科

  癖积

  属性:刘仲安治一儿。病癖积。左胁下硬如覆手。肚大青筋。发热肌瘦。自汗咳嗽。日晡尤甚

  牙疳。口臭恶。宣露出血。四肢困倦。饮食减少。病甚危笃。先与沉香海金砂丸。一服。

  下秽物两三行。次日。合塌气丸服之。十日。复与沉香海金砂丸利之。又令服塌气丸。如此

  互换。服至月余。其癖减半。百日良愈。

  明宗室富顺王一孙。嗜灯花。但闻其气。即哭索不已。时珍诊之。曰。此癖也。以杀虫

  治癖之药丸服。一料而愈。

  震按沉香海金砂丸乃牵牛头末一两。海金砂一钱。沉香、轻粉各一钱。独囊蒜研泥丸之

  木香塌气丸乃陈皮去白、萝卜子炒各五钱。草豆蔻、胡椒、木香、青皮各三钱。蝎尾去毒

  二钱五分。水法丸。所服丸数皆三十丸。多至四五十丸。出东垣十书。

  幼科

  疳积

  属性:陈孝廉自述云。其子痘疹后。患疳积病。骨瘦如柴。大便不固。偶得市人传一方。用山

  楂一两。白酒曲一两。取多年瓦夜壶人中白最多者。将二物装内。炭火存性。研为细末。

  每服六分。滚水送下。药未完而病愈。

  黄上舍瑶台乃郎。患疳。肚大如箕。足细如管。眼生翳膜遮睛。几不可为。在苏州。得

  异人传授一方。取鸡蛋七枚。轻去壳。勿损衣膜。以胡黄连一两。川黄连一两。童便浸春秋

  五日。夏三日。冬七日。浸透煮熟。令儿服之。遂愈。后以治数儿。无不立效。

  江应宿见丁氏儿医。治疳积腹大脚小。翳膜遮睛者。用大虾蟆十数个。打死。置小口缸

  内。取粪蛆不拘多少。粪清浸养。盛夏三日。春末秋后四五日。以食尽虾蟆为度。为粗麻布

  袋一方。扎住缸口。倒置活水中。令吐出污秽净。再取新瓦烧红。置蛆于上。烙干。令病儿

  食之。每服一二钱。后服参苓白术散。而愈。若儿稍大见疑。用炒熟大麦面和少虫作饼或丸

  看儿大小壮弱。无不验者。

  幼科

  曲背

  属性:一女六岁。才发寒热一日。即腰脊中命门穴间骨节肿一块。如大馒头状。高三四寸。自

  此不能平身而立。绝不能下地走动。已半年。人皆谓龟背痼疾。莫能治。即以幼科治龟背古

  方。亦不效。孙东宿曰。此非龟背。盖龟背在上。今在下部。必初年乳母放在地上坐早之过

  彼时筋骨未坚。坐久而背曲。因受风邪。不觉其渐入骨节间而生痰涎。致令骨节胀满而大

  不急治之。必成痼疾。今起未久。可用万灵黑虎比天膏贴之。外以晚蚕沙醋炒绢包。于膏

  上热熨之。一夜熨一次。再以威灵仙为君。五加皮、乌药、红花、防风、独活水煎服。一月

  而消其半。骨节柔软。不复肿硬。下地行走如初矣。人皆以为神奇。后三个月。蓦不能行。

  问之。足膝酸软。载身不起。故不能行。予知其病去而下元虚也。用杜仲、晚蚕沙、五加皮

  苡仁、当归、牛膝、独活、苍耳子、人参、仙茅。水煎。服二十剂。行动如故。

  幼科

  异证

  属性:一儿初如鱼泡。又如水晶。碎则流水。用密陀僧罗极细。糁之。一小儿七岁。闻雷则昏

  倒。不知人事。以人参、当归、麦冬。少入五味熬膏。尽一斤。后闻雷自若。

  建炎戊申。镇江府民家儿生四岁。暴得腹胀疾。经四月。脐裂。有儿从裂中生。眉目口

  鼻。人也。但头以下。手足不分。莫辨男女。又出白汁斗余。三日。二子俱死。

  有舟人生子。身全无皮。人莫能晓。适吴门葛可久过。众告之。令就岸畔作一坎。置儿

  其中。以细土隔衾覆之。戒勿动。久而启衾视之。已生皮矣。盖其母怀妊舟中。久不登岸。

  失受土气故也。

  周恭曰。有怀胎即楼居不落地者。生子皆赤肉无皮。亦用此法按危氏得效方。宜用白早

  米粉干扑。候生皮方止。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案按",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