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女科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案按",免费读到尾

  属性:叶杏林指掌赋曰。医学之传。首自黄农。女科之始。则由扁鹊。邯郸为带下之医。史迁

  所载。产宝着愈风之散。华佗所传。病机不等。巢元方之立论最详。精血攸关。褚侍中之遗

  书甚善。热入血室。脏燥悲伤。胃气下泄而阴吹。非张长沙孰能辨此。三十六病。转女为男

  巧夺造化之枢机。舍孙真人其谁与归。唐白敏中。访昝殷备集验方三百七十八首而为产宝

  宋郭稽中。补濮阳李师圣产论二十一篇以为产方。作大全陈自明之勋最。补医按薛立斋之

  功多。高宾刻便产须知。杜着产育宝庆。朱丹溪之百问可传。陈无择之三因宜读。搜罗众

  善。王宇泰之女科准绳。分晰群方。武叔卿之济阴纲目。议论具备于经纶。方法谨承夫家秘

  东垣河间。各有名言。春甫养葵。亦多妙义。诸书悉当诵习。临证自探渊微。学问思辨。

  不辞人十而己千。补泻寒温。可即一隅而反四。功行满则青城有望。怠惰久则白首无成。

  卷九\\女科

  经水

  属性:东垣治一妇。年三十余。每洗浴后。必用冷水淋身。又尝大惊。遂患经来时。必先小腹

  大痛。口吐涎水。经行后。又吐水三日。其痛又倍。至六七日。经水止时方住。百药不效。

  诊其脉。寸滑大而弦。关尺皆弦大急。尺小于关。关小于寸。所谓前大后小也。遂用香附三

  两。半夏二两。茯苓、黄芩各一两五钱。枳实、延胡、丹皮、人参、当归、白术、桃

  仁各一两。黄连七钱。川楝、远志、甘草各五钱。桂三钱。吴茱萸一钱五分。分十五帖。

  入姜汁两蚬壳。热服之。后用热汤洗浴。得微汗乃已。忌当风坐卧。手足见水。并忌吃生冷

  服三十帖全愈。半年后。因惊忧。其病复举。腰腹时痛。小便淋痛。心惕惕惊悸。意其表

  已解。病独在里。先为灸少冲、劳宫、昆仑、三阴交。止悸定痛。次用桃仁承气汤大下之。

  下后用醋香附三两。醋蓬术、当归身各一两五钱。醋三棱、延胡索、醋大黄、醋青皮、青木

  香、茴香、滑石、木通、桃仁各一两。乌药、甘草、砂仁、槟榔、苦楝各五钱。木香、吴茱

  萸各二钱。分作二十帖。入新取牛膝湿者二钱。生姜五片。用荷叶汤煎服愈。

  震按冷水淋身致病。似宜温经散寒。后因惊忧复病。似宜调气安神。乃前则寒药多于热

  药。继则灸心与心胞络膀胱及脾之穴。即能止悸定痛。痛已定而复用桃仁承气大下之。立法

  甚奇。且前用参。后不用参。而大下之后又用棱、术、桃、黄、青、槟等二十帖。几如国手

  下子。不可思议。诚非明季清初诸医所能及也。

  丹溪治一妇。年四十八岁。因有白带。口渴。月经多。初来血黑色。后来血淡。倦怠食

  少。脐上急。以白术一钱五分。红花、豆大陈皮、白芍各一钱。木通、枳壳各五分。黄芩、

  砂仁、炙甘草各三分。煎汤下保和丸三十粒。抑青丸三十粒。

  震按初来血黑。后来血淡。是本虚而标热也。来既多。又倦怠食少。虚象显然。何以不

  用补药。试观第四条女年十五之案。则此案治法似未尽善。或者此妇之脉弦大而数耶。下二

  案如黄浆。如黑豆汁。制方极当。

  一妇行经色淡若黄浆。心腹嘈杂。此脾胃湿痰故也。以二陈汤合四物入细辛、苍术。数

  服即止。

  一妇子经水下如黑豆汁。此络中风热也。以四物加黄芩、川连、荆芥穗、蔓荆子。数服

  血清色转。

  一女年十五。脉弦而大。不数。形肥。初夏时。倦怠。月经来时多。此禀受弱。气不足

  摄血也。以白术一钱五分。生、陈皮各一钱。人参五钱。炒柏三分。

  一妇年四十余。月经不调。行时腹疼。行后又有三四日淋沥。皆秽水。口渴面黄。倦怠

  无力。以白术一两。归身尾、陈皮各七钱。黄连三钱。木通二钱。生、黄芩各二钱。炙甘

  草一钱。分作八帖。下五灵脂丸四十粒。食前服。

  震按此案用药。白术、黄连、归身、归尾用得最好。、芩嫌其太轻。更好在五灵脂丸

  一妇年二十余。形肥。痞塞不食。每日卧至未。饮薄粥一盏。粥后必吐水半碗。仍复卧

  经不通三月矣。前番通时黑色。脉辰时寸关滑有力。午后关滑。寸则否。询之因乘怒饮食

  而然。遂以白术一两五钱。浓朴、黄连、枳实各一两。半夏、茯苓、陈皮、山楂、人参、

  滑

  石各八钱。砂仁、香附、桃仁各五钱。红花二钱。分作十帖。每日服一帖。各入姜汁二蚬壳

  间三日。以神佑丸、神秘沉香丸微下之。至十二日。吐止食渐进。四十日平复如故。

  震按饮薄粥一碗。必吐水半碗。卧不能起。将认作大虚证矣。其辨在于痞塞。及经停之

  前虽通而黑色也。此内火食积。郁成湿热。上则饮停。下则瘀阻。实证似虚耳。辰时寸关脉

  滑有力者。辰为气血注胃之时。胃满甚而连及上焦。午后惟关滑。独显胃实之象矣。方主消

  痰消食破气活血。加黄连、滑石以清湿热。仍兼人参以鼓舞胃气。使诸药得行其疏通之力。

  再佐姜汁之辛以开道路。又治呕吐。此真纪律之师。有胜无败者也。然犹有病深药浅之虑。

  隔三日。以二丸微下。则直捣贼巢。病根可拔矣。

  吕沧洲治一女。在室病不月。诸医疗皆不得其状。视之腹大如娠。求其色脉即怪。语之

  曰。汝病非有异梦。则鬼灵所凭耳。女不答。趋入卧内。密语其侍妪曰。我去夏追凉庙庑下

  薄暮过木神心动。是夕梦一男子。如暮间所见者。即我寝亲狎。由是感病。我惭赧不敢以

  告人。医言是也。妪以告吕。吕曰。女面色乍赤乍白者。愧也。脉乍大乍小者。祟也。病因

  与色脉符。虽剧无苦。乃以桃仁煎下血类豚肝者六七枚。俱有窍如鱼目。病已。

  震按此即鬼胎。亦易识别。惟云。病因与色脉符。虽剧无苦。一秘诀也。桃仁煎颇狠。

  然非此药。不能去此病。

  俞子容治一妇寡居。郁结成疾。经事不行。体热如炙。忽吐血若泉涌。医用止血药。不

  效。愈以茅草根捣汁。浓磨沉香。服至五钱许。日以酽醋贮瓶内。火上炙热。气冲两鼻孔。

  血始得降下。遂不复吐。经事乃行。

  震按此是倒经。故降其气而血自降。茅根汁磨最妙。尤妙在热醋熏鼻。但经倒犹可生。

  经枯则必死耳。

  石山治一妇。瘦小。年二十余。经水紫色。或前或后。临行腹痛。恶寒喜热。或时感寒

  腹亦作痛。脉皆细濡近滑。两尺重按略洪而滑。汪曰。血热也。或谓恶寒如此。何谓为热

  曰。热极似寒也。遂用酒煮黄连四两。香附、归身尾各二两。五灵脂一两。为末粥丸。空

  腹吞之而愈。

  震按脉细濡近滑。两尺亦于重按略洪而滑。又不兼数。殊难认为大热。乃重用黄连而愈

  汪公指下真有得心应手之乐。

  一妇年二十一岁。六月。经行腹痛如刮。难忍求死。脉得细软而快。尺则沉弱而近快。

  汪曰。细软属湿。数则为热。尺沉属郁滞也。以酒煮黄连八两。炒香附六两。五灵脂半炒半

  生三两。归身尾二两。为末粥丸。空心汤下三四钱。服至五六料。越九年。得一子。又越四

  年。经行两月不断。腹中微痛。又服前丸而愈。续后经行六七日。经止则流清水。腹中微痛

  又服前丸而痛亦止。又经住只有七八日。若至行时。或大行五六日。续则适来适断。或微

  红。或淡红。红后常流清水。小腹大痛。渐连遍身。胸背腰腿骨里皆痛。自巳至酉乃止。痛

  则遍身冷热。汗大出。汗止痛减。尚能饮食。自始痛至今。历十五年。前药屡服屡效。今罔

  效者何也。汪复诊之。脉皆洪滑无力。幸其尚有精神。汪曰。此非旧日比矣。旧乃郁热。今

  则虚寒。东垣曰。始为热中。终为寒中是也。经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乃阴盛格阳。当

  作寒治。且始病时形敛小。今则形肥大矣。医书曰。瘦人血热。肥人气虚。岂可同一治耶。

  所可虑者。汗大泄而脉不为汗衰。血大崩而脉不为血减耳。其痛日重夜轻。知由阳虚不能健

  运。故亦凝滞而作痛。以证参脉。宜用助阳。若得脉减痛轻。方为佳兆。遂投参、、归、

  术大剂加桂、附。一帖。来早再诊。脉皆稍宁。服至二三十帖。时当二月。至五月病愈。盖

  病有始终寒热之异。药有前后用舍不同。形有肥瘦壮少不等。岂可以一方而通治哉。

  震按细软而数。为湿热。洪滑无力。为虚寒。的系辨脉要旨。汪公自跋数语。尤属治病

  要诀。然前之黄连。终嫌太过。久服不换。亦恐非宜。

  一妇经行。必泻三日。然后行。诊其脉皆濡弱。曰。此脾虚也。脾属血。属湿。经水将

  动。脾血已先流注血海。然后下流为经。脾血既亏。则虚而不能营运其湿。令作参苓白术散

  每服二钱。一日米饮调下二三次。月余。经行不泻矣。

  一妇年逾四十。形长色脆。病经不调。右脉浮软而大。左脉虚软而小。近快。常时经前

  作泄。今年四月。感风咳嗽。用汤洗浴汗多。因泄一月。六月。复因洗浴。发疟六七次。疟

  虽止而神思不爽。至八月尽。而经水过多。白带时下。泻泄。遂觉右脚疼痛。旧曾闪挫脚跟

  今则假此延痛。臀腿腰胁尻骨胫项左边筋皆掣痛。或咳嗽一声。则腰眼痛如刀扎。日轻夜

  重。叫号不已。幸痛稍止。饮食如常。因思月水过多。白带时下。日轻夜重。泄泻无时。亦

  属下多亡阴。宜作血虚治。然服四物止痛之剂益甚。九月。汪复诊视。始

  悟此病乃合仲景所谓阳生则阴长之法矣。夫经水多。白带下。常泄泻。皆由阳虚陷下而然。

  脱是也。日轻夜重。盖日阳旺而得健运之职。故血亦无凝滞之患而日轻也。夜则阴旺而阳不

  得其任。失其健运之常。血亦随滞。故夜重也。遂以参、术助阳之药。煎服六七帖。痛减。

  此亦病证之变。治法殊常。故记之。

  震按前案之理易明。此案之脉亦易认为虚。惟近快而合以足之延痛。颇似湿热耳。然久

  泻复疟。经水过多。白带时下。显系参、术对证。何云治法殊常耶。

  一妇人年逾四十。形色颇实。常患产难倒生。经水不调。或时遍身骨节疼痛。食少倦怠

  自汗。汪诊之。两手脉皆不应。而右关轻按。隐隐然微觉动也。疑脉出部。以指寻按经渠

  列缺穴分。亦不应。甚怪之。乃叩其夫。曰。有孕时。医诊亦言无脉。后服八物汤。幸而易

  产。得一子。汪曰。此由禀赋本来脉不应也。无足怪。可见天下事变无穷。果难一一以常理

  测也。如脉经所谓。但道其常而已。两手无脉。不伤其生。又不妨于胎孕。岂脉经所能尽耶

  震按人有一手无脉者颇多。若两手无脉者则少。此乃母胎中。或襁褓时。蹙锉其经隧。

  致脉不通。原非病也。石山又诊一妇左手无脉。而动于腕臂外廉阳溪偏历之分。是即今所谓

  反关脉耳。汪乃曰。左脉离其部位。其病难以脉知。诚然反关脉多洪大。且可推展。果不足

  以审病情。又按丹溪治一妇久疟。食少经闭。两手无脉。每日与三花神佑丸十余粒。津咽之

  月余食进。脉出。又半月脉愈。又一月经行。此则因病而无脉。非向来无脉也。

  一妇产后。经行不止。或红或白或淡。病逾八月。面色黄白。性躁。头眩脚软。医用参

  补药。病益加。用止涩药不效。汪诊之。右脉濡弱无力。左脉略洪而快。曰。右脉弱者。

  非病也。左脉偏盛。遂觉右脉弱耳。宜主左脉。治以凉血之剂。遂以生地、白芍、白术各一

  钱。黄芩、阿胶、归身各八分。陈皮、香附、川芎、椿根皮、茯苓各六分。柴胡、甘草各五

  分。煎服二十余剂而愈。

  震按右脉濡弱无力。而汪公乃以左脉偏盛为主。其取舍异矣。且曰。右脉弱非病。则经

  水之或白或淡。及面色黄白头眩脚软。非右脉弱之为病。汪公盖因曾用参而病益加。则右

  脉不足凭。常以凉血之剂专主左脉为治耳。

  又治一妇。年逾三十无子。汪诊其脉近和。惟尺部洪滑。曰。子宫有热。血海不固也。

  其夫曰然。每行人道。经水即来。乃以丹溪大补丸加山茱萸、白龙骨止涩之药以治其内。再

  以乱发灰、白矾灰、黄连、五倍子为末。以治其隐处。果愈且孕。

  立斋治一妇人。每交接则出血作痛。敷服皆凉血止痛之剂。不时出血甚多。此肝伤不能

  藏血。脾伤不能摄血也。用补中益气归脾二汤而愈。外亦以乱发、青布。烧灰敷之。

  又一外家证同前。按其脉。两尺沉迟而涩。用补血散寒之剂不愈。偶检千金方。以蛇床子

  散绵裹纳其中。二次遂愈。

  震按以上三案。病同而治法各异。可见病以脉为断也。立斋首案不载脉。然敷服皆凉血

  止痛之剂不效。则舍补无他法矣。此又可以意会也。

  又一妇人。经候过期。发热倦怠。或用四物、黄连之类。反两月一度。且少而成块。又

  用峻药通之。两目如帛所蔽。薛曰。脾为诸阴之首。目为血脉之宗。此脾伤五脏皆为失所。

  不能归于目矣。遂用补中益气、济生归脾二汤。专主脾胃。年余寻愈。

  震按此案可比人天法眼。若不补脾胃而用血药凉药以治目。亡无日矣。

  一妇人年四十。劳则足跟热痛。薛以阴血虚极。急用圣愈汤而痊。后遍身瘙痒。误服风

  药。发热抽搐。肝脉洪数。此乃肝家血虚火盛而生风。以天竺胆星为丸。用四物、麦冬、五

  味、芩、连、炙草、山栀、柴胡煎送而愈。

  一妇人多怒。经行或数日。或半月方止。三年后。淋沥无期。肌体倦瘦。口干内热。盗

  汗如洗。日晡热甚。用参、、归、术、茯神、远志、枣仁、麦冬、五味、丹皮、龙眼、炙

  草、柴胡、升麻。治之获愈。此证先因怒动肝火。血热妄行。后乃脾气下陷。不能摄血归源

  故用前药。若胃热亡津液而经不行。宜清胃。若心火亢甚者。宜清心。若服燥药过多者。

  宜养血。若病久气血衰。宜健脾胃。

  震按前案治血热生风。此案治脾虚下陷。迥然不同。但前案易认。此案内热倦瘦。盗汗

  口干。日晡热甚。已近痨怯病形。幸未咳嗽经停耳。若认为痨怯而用清火。则必死。

  立斋曰。一妇性急。每怒非太阳耳项喉齿胸乳作痛。则胸满吞酸。吐泻少食。经行不止

  此皆肝火之证。肝自病则外证见。土受克则内证作。余先以四物加白术、茯苓、柴胡、炒

  栀、炒龙胆。清肝养血。次用四君子加柴胡、芍药、神曲。合左金以培土制肝。渐愈。惟月

  经不止。是血分有热。脾气尚虚。以逍遥散倍用白术、茯苓、陈皮。又以补中益气加酒炒芍

  药。兼服而安。

  一妇人月经不调。晡热内热。饮食少思。肌体消瘦。小便频数。服济阴丸。月经不行。

  四肢浮肿。小便不通。曰。此血分也。朝用椒仁丸。夕用归脾汤。渐愈。乃以人参丸代椒仁

  丸。两月余将愈。专用归脾汤五十余剂而痊。

  一妇月经不调。小便短少。或用清热分利之剂。小便不利。三月余。身面浮肿。月经

  不通。曰。此水分也。遂朝用葶苈丸。夕用归脾汤。渐愈。乃用人参丸间服而愈。以上二证

  作脾虚水气。用分利等药而没者。多矣。

  震按立斋治病。善于温补。若攻伐之药。非其所长。今此三案。首案是其本色。后二案

  全宗陈氏良方治法。其椒仁丸中有芫花、青、斑蝥、信砒峻毒之品。竟毅然用之。虽兼佐

  归脾汤。而毒药力猛。甚为担险。即葶苈人参二丸。亦非轻剂。乃二病皆痊。譬之名将。或

  攻或守。或奇或正。总操必胜之着。虽履险而如夷也。

  一妇内热作渴。饮食少思。腹内近左。初如鸡卵。渐大四寸许。经水三月一至。肢体消

  瘦。齿颊似疮。脉洪数而虚。左关尤甚。此肝脾郁结之证。外贴阿魏膏。午前用补中益气汤

  午后以加味归脾汤。两月许。肝火少退。脾土少健。仍与前汤送下六味地黄丸。午后又用

  逍遥散送归脾丸。又月余。日用芦荟丸。以大皂角、青黛、芦荟、朱砂、麝香各一钱。另以

  干虾蟆用皂角等分烧存性。为末一两。入前项药。同为末。蒸饼丸如麻子大。每日二服。空

  腹以逍遥散下。日晡以归脾汤下。喜其谨疾。调理年余而愈。

  震按古方治瘕。有芦荟丸。用芦荟、黄连、胡黄连、木香、芜荑、青皮各五钱。当归

  茯苓、陈皮各一两五钱。炙草七钱。米糊丸云。治疳瘕。肌肉消瘦。发热。饮食少思。口

  干作渴。齿颊生疮等证。与此方大同小异。而叙证悉同。济阴纲目注。谓小儿疳积腹胀者宜

  用。疑与妇人非宜。意其误收。今观此案。而后知集书者之不误收也。

  孙东宿治马二尹媳。每月汛行。子户旁辄生一肿毒。胀而不痛。过三五日。以银簪针破

  出白脓盏许而消。不必贴膏药而生肉。无疤痕。但汛行即发。或上下左右无定所。第不离

  子户也。内外科历治数年不效。且致不孕。因询于孙。沉思两日而悟曰。此中焦湿痰。

  随经水下

  流。壅于子户也。经下而痰凝。故化为脓。原非毒。故不痛。用白螺蛳壳火存性为君。南

  星、半夏为臣。柴胡

  甘草为佐。面糊丸。早晚服之。遂愈。

  震按孙公颖悟。殊不可及。原非毒。故不痛。亦格致名言。

  〔附〕一寡妇体弱。每逢月事声哑。沈尧封曰。肝肾之络。俱上连肺。精血下注。肺中

  必枯。故哑。用地黄、天冬、肉苁蓉、归身等大补精血。病反甚。加细辛五分。通厥少之络

  才入口。声即出。后用八味丸调理。经来不哑。

  震按今人称月事为天癸者。谬也。经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

  以时下。又云。男子二八而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若天癸即月事。丈夫有之乎。顾名

  思义。谓是天一之真水。乃精血之源头也。盖男女皆有精。易云。男妇媾精。可据。然指天

  癸为精。亦不妥。天癸为精。不该又云。精气溢泻矣。后贤讲受孕之道。有阳精阴血。先至

  后冲等说。亦谬。夫男女交接。曾见女人有血出耶。交接出血是病。岂能裹精。及为精所裹

  哉。大约两情欢畅。百脉齐到。天癸与男女之精偕至。斯入任脉而成胎耳。男胎女胎则由夫

  妇之天癸。有强弱盈虚之不同也。任脉督脉。皆起于前后两阴交之会阴穴。督总诸阳。任总

  诸阴。任脉隶足少阴。冲脉隶足阳明。所谓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也。经云。前阴总宗筋之所

  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阳明水谷之精华。变化成血以灌输太冲。太冲脉盛。月事以时

  下矣。既孕则血聚以养胎。不能输入太冲。故月事不下。由此辨之。任脉通而天癸至。冲脉

  盛而月事下。明系两项矣。

  卷九\\女科

  师尼寡妇异治

  属性:许学士治一尼。恶风倦怠。乍寒乍热。面赤心怔忡。或时自汗。是时疫气大行。医见其

  寒热。作伤寒治之。用大小柴胡汤杂进。数日病急。许诊视。告之曰。三部无寒邪脉。但厥

  阴弦长而上鱼际。宜服抑阴等药。乃以生地二两。赤芍一两。柴胡、秦艽、黄芩各五钱。为

  细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乌梅汤吞下。日三服。良愈。

  薛立斋治一寡妇因怒。致不时寒热。久而不已。肝脉弦紧。用小柴胡加生地。治之而愈

  但见风。寒热仍作。此是脾胃气虚。用加味归脾、补中益气二汤。兼服而止。

  一放出宫女。年逾三十。两胯作痛。肉色不变。大小便中作痛如淋。登厕尤痛。此瘀血

  渍入隧道为患。乃男女失合之证也。难治。后溃不敛。又患瘰而殁。此妇在内。久怀忧郁

  及出外为人外家。又不如愿。致生此疾。可见瘰流注。乃七情气血损伤。不可用攻伐。皎

  然矣。按精血篇云。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

  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或虽合而难子。合多则沥枯虚人

  产多则血枯杀人。

  江篁南治一贵妇寡居。月候不调。常患寒热。手足或时麻木。且心虚惊悸。或心头觉辣

  诸治不效。诊其肝脉弦出左寸口。知其郁而有欲心不遂也。乃以乌药、香附二味投之。二

  服诸证俱减。

  震按欲男子而不得。则相火内郁。郁久必致气血暗耗。阴阳交争。自生寒热。不皆由精

  血离位。渍入隧道而变寒热也。故失合之证成痨者。多非药可愈。江氏讲肝脉弦出寸口谓肝

  主疏泄。今肝火不泄。逆而上行。此说却通。又魏氏云。今人脉上鱼际者。十居其五。或左

  或右。或左右皆然。阴虚火盛之人。类多见之。不可定为郁病。此说亦是。

  卷九\\女科

  崩漏

  属性:西园公不知何郡人。曾治一妇人。年六十二岁。患血崩不止。以黄连解毒汤四帖。后服

  凉膈散合四物六帖。即愈。此妇因悲哀太过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热气在中。血

  走而崩。故效。

  震按此即血热崩漏治法。然悲哀太过伤肺伤心。致元气暴虚而崩者。当用人参。如归脾

  汤之类。断不可用凉膈散。须以脉辨之。

  王汝言治一妇。患胎漏。忽血崩甚。晕去。服童便而醒。少顷复晕。急服荆芥。随醒随

  晕。服止血止晕之药。不效。忽又呕吐。王以其童便药汁。满于胸膈也。即以手探吐之。末

  后吐出饮食及菜碗许。询之。曰。适饭后着恼。少顷遂崩不止。因悟曰。因饱食胃气不行。

  故崩甚。血既大崩。胃气益虚而不能运化。宜乎崩晕不止。而血药无效也。急宜调理脾胃。

  遂用白术五钱。陈皮、麦芽各二钱煎。一服晕止。再服崩止。遂专理脾胃药十数服。胃气始

  还。后加血药服之而安。若不审知食滞。而专用血崩血晕之药。岂不误哉。

  震按此与食中相似。因知见病医病。不究其来历者。最误事也。

  归大化之内。患崩血。昏愦。发热不寐。或谓血热妄行。投以寒剂。益甚。或谓胎成受

  伤。投以止血。亦不效。乃延立斋诊之。曰。此脾虚气弱。无以统摄血耳。法当补脾而血自

  止矣。用补中益气加炮姜。不数剂而效。惟终夜少睡。惊悸。另有八物汤。更不效。复叩诸

  先生。曰杂矣。乃与归脾汤加炮姜以补心脾。遂如初。

  震按八物汤亦气血兼补而责其杂者。以血药太多。不专主心脾也。可见用药须与证恰对

  一毫假借不得。

  江汝洁治叶廷杰之内。十月。病眼若合即麻痹。甚至不敢睡。屡易医。渐成崩疾。江诊

  得左手三部。举之略弦。按之略大而无力。右手三部。举按俱大而无力。经曰。血虚脉大如

  葱管。又曰。大而无力为血虚。又曰。诸弦为饮。又曰。弦为劳。据脉观证。盖由气血俱虚

  以致气不周运而成麻痹。时医不悟而作火治。药用寒凉过多。损伤脾胃。阳气失陷而成崩

  矣。以岁运言之。今岁天冲主运。风木在泉。两木符合。木盛而脾土受亏。是以土陷而行秋

  冬之令。以时候言之。小雪至大雪之末。六十日有奇。太阳寒水司令。厥阴风木客气加临其

  上。水火胜矣。经曰。甚则胜而不复也。其脾大虚。安得血不大下乎。且脾裹血。脾虚则血

  不归经而妄下矣。法当大补脾经为先。次宜补气祛湿。可得渐愈矣。以人参三钱。黄二钱

  甘草四分。防风、荆芥、白术各一钱。陈皮八分。水煎。食远服。一剂分作三服。不数剂

  而安。

  震按脉大而无力。乃气虚之确据。何可指定为血虚。况麻属气虚。先哲之成言也。气虚

  不能摄血则崩。参、在所必用。惟左手脉举之略弦。似有风邪。少加荆、防。亦是。微嫌

  议论拖沓。借司天运气以张大其说。反觉宽泛耳。

  易思兰治一妇患崩。去血极多。用止血药。崩愈甚。卧床月余。羸瘦食少。面青爪黑。

  气促痰喘。易诊之。心脉平和。肝脉弦大时一结。肺脉沉而大且有力。脾胃脉沉涩。两尺沉

  而无力。曰。此气郁证也。询之。果因怒而致。乃用香附、乌药、苏梗为君。抚芎、白芷为

  臣。当归、白术、神曲、甘草为佐使。服药后。顿觉神爽。诸证减半。举家欣跃。易曰未也

  明日子时分。指甲变桃红色。方可救。至期甲色果红。又诊之。左三部如前。肺脉微起。

  脾胃虽沉缓而不涩。两尺照旧。谓其家曰。午时血当大崩。毋得惊惶以骇病者。至期。果下

  紫黑血块数枚。自此遂止。或问曰。崩。血证也。人用血药不效。公用气药而止者。何也。

  易曰。崩虽在血。其源在气。气如橐。血如波澜。血随气行。欲治其血。先调其气。然有

  调气而血疾不愈者。有不调气而治血亦愈者。又何也。盖所因有不同耳。有因血而病气者。

  有因气而病血者。能以脉证辨之。而治法之先后定矣。如人禀来血虚者。血虚气必盛。为咳

  血潮热咽痛等证。此则以血为主。而用滋阴降火之剂。今此证时值秋令。肺脉宜浮短而反沉

  大。失其令矣。有云。下手脉沉。便知是气。大者火也。气有余即是火。沉而兼大。是气郁

  而不运也。况肝木至秋。脉当微弱。兹反弦大而结。肝脉结者。血积于内也。病因肝家怒火

  郁结。血不归经而妄行。非因气而病血者乎。故以治气为先也。曰。指甲已黑矣。君断子时

  变红

  血已止矣。君断午时复来。何也。易曰。此正阴阳生长之妙也。盖血活则红。血凝则黑。

  爪甲黑者。血凝而不散也。今用药以行其气。至子时一阳初动。气行则血活。故黑甲变而红

  矣。至午时一阴复生。肝乃乙木。乙木生于午。肝气得令。其邪不能容。故积血于此时尽出

  积出则气运血行。循环经络而病已矣。

  震按此案议论通畅。大有发明。然开郁疏气之药。一服而瘀血行。新血止。必无其事。

  不过此病有此理。姑存其说。以示后人。使勿墨守见血治血一法。

  孙东宿治潘敬斋媳。经水不调。医投安胎之剂。越七月。经水忽大行。内有血块筋膜如

  手大者一二桶。昏冒困惫。其脉右关洪滑。左寸洪数。两尺皆洪大。病交夜分。切牙乱语。

  手心热。口噤。时手足皆冷。心头胀闷不快。面色青。诸医皆谓难治。孙曰无恐。此浊痰流

  滞血海。以误服安胎之剂。益加其滞。血去多。故神魂无根据。痰迷心窍。故神昏语乱。其发

  于夜半者。乃痰热在心包络与胆经。故每至其时而发。为之调气开痰。安神养血。可生也。

  即以温胆汤加石菖蒲、酒芩、天麻、枣仁、丹参与服。其夜子丑时。切牙乱语皆减半。次日

  仍与前药。每帖加竹茹五钱。临睡又与黑虎丹数粒。诸证悉去而愈。

  震按此证不用脱血益气之法。其察脉审证高矣。然此时着眼在昏冒胀闷等证。非血去多

  而犹不止也。温胆汤竹茹用至五钱。终系暴病。病根在痰火。误服补涩药以致崩。非久崩不

  痊者比。若吾邑钱观察夫人患崩证三年。名医毕集。靡药不尝。迨后用归脾汤几数百帖。服

  参无算。旋愈旋发。卒致不起。纵遇孙公。亦复何法以治之。

  施笠泽治祁君万之内。崩中。服地榆、续断等药不效。施诊其脉沉而结。曰。蓄血证也

  病得之天癸至而怒。祁曰然。因怒经止。半月后即患崩证。迄今一月矣。乃用桃仁、大黄

  行血破瘀。或谓失血复下。不导其势耶。施曰。血随气滞。蓄积不散。壅塞隧道。溢而妄行

  决壅去滞。则血自归经矣。不然。舍其本而治其末。何异下水塞流乎。服汤二剂。果下

  血。天癸旋至。

  〔附〕高鼓峰治一产后恶露不尽。至六七日。鲜血奔注。发热口渴。胁痛狂叫。饮食不

  进。用养血及清肝行血药。无一效。高诊其脉。洪大而数。乃曰。此恶露未尽。留泊血海。

  凡新化之血。皆迷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则以妄为常。曷以御之。用醋制大黄一两。生地一

  两。桃仁泥五钱。干漆三钱。浓煎饮之。或曰。产后大虚。药毋过峻否。高曰。去者自去。

  生者自生。何虚之有。服后下黑血块数升。诸病如失。再用补中益气调理而痊。

  震按此二案。若合符节。要皆实证也。实证易治。一攻即愈。虚证难医。屡补无功。经

  云。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以见能治虚者。自无难题矣。夫治虚用补。通套之法也。审其

  脏

  腑经络奇经。虚在何处。有无寒热湿风之兼挟。细细分别。尚或效或不效。其效者为能治。

  不效者仍为不能治也。寒热湿风。古人皆有成方。而风之一字。今多忽略。内经云。卒风暴

  至。则经水波涌而陇起。原与天暑地热。经水沸溢。对待为言。故古人治风入胞门。有一味

  防

  风丸、举卿古拜散等方。若肝风内动。则未之及。肝属风木。主藏血。因怒因郁。皆致斯病

  须以逍遥散、虎潜丸、乌梅丸、补肝汤。斟酌加减。盖即肝风动血。又有挟寒、挟热、挟

  瘀之分。人参、熟地、阿胶、黄连、地榆、桂、附、桃仁、柏子仁、三七、郁金等。可凭脉

  证参入。总在临机权变。不得只以虚目之也。

  卷九\\女科

  带下

  属性:吴茭山治一妇人。久患白带。瘦削无力。倦怠欲睡。腰酸腿痛。饮食无味。面黄。日晡

  烦热。小便淋沥。以归身、茯苓各一钱。炒芍药、地骨皮、白术、川芎、人参各八分。黄芩

  鹿角胶各一钱。炙草、熟地、车前子各五分。枣二枚。水煎服。数服而愈。后治数妇皆验

  程明佑治一妇。病带下不止。医投调经剂。血愈下。复投寒凉药。遂下泄。肌肉如削。

  不能言。四肢厥逆。程诊其脉细如丝。曰。阳气微而不能营阴。法当温补。阳生则阴长而血

  不

  下漏。遂以人参二两。附子三片。浓煎。一服手足微温。再服思食。继服八珍四十剂愈。

  立斋治一妇人。头晕吐痰。胸满气喘。得食稍缓。苦于白带。二十余年矣。诸药不应。

  薛曰。此气虚而有痰饮也。饮愈带始愈。遂用六味地黄丸。不月而验。

  震按六味地黄。岂能治饮。就此证宜六君与肾气丸并用。即如首案。熟地仅用五分。次

  案附子仅用三片。俱不可解。

  一妇人吞酸胸满。食少便泄。月经不调。服清气化痰丸。两膝渐肿。寒热往来。带下黄

  白。面黄体倦。此脾胃虚湿热下注。用补中益气倍参、术。加茯苓、半夏、炮姜而愈。若因

  怒。发热少食。或两腿赤肿。或指缝常湿。用六君加柴胡、升麻。及补中益气。

  孙东宿治吴太夫人。年六十余。久患白带。历治不效。变为白崩。诊得右寸滑。左寸短

  弱。两关濡。两尺皆软弱。孙曰。据脉心肾俱不足。而中焦有湿。今白物下多。气血日败。

  法当燥脾。兼补心肾。乃制既济丹。用鹿角霜、当归、茯苓各二两。石菖蒲、远志各一两五

  钱。龙骨、白石脂各一两。益智仁五钱。山药糊丸。空心服以补心肾。又制断下丸。用头二

  蚕沙炒三两。黄荆子炒二两。海螵蛸磨去黑甲、樗根白皮各一两。面糊丸。午后服以燥中宫

  之湿。不终剂而愈。

  震按今之妇人。患带下者十居八九。而带下之虚证。亦十居八九。虚证挟肝火。挟湿热

  者。又十居八九。若不虚而只是肝火与湿热者。仅十之一二而已。故此门集案虽少。其治法

  大旨。已约略可见。

  卷九\\女科

  妊娠睹病

  属性:徐文伯从宋后废帝出乐游苑门。逢一妇人。有娠。帝以善诊。诊之曰。此腹有女也。问

  文伯。曰。腹有两子。一男一女。男左边青黑。形小于女。帝性急。便欲剖视。文伯恻然曰

  若刀斧。恐其变异。请针之立堕。便泻足太阴隐白穴。补手阳明合谷穴。胎便应针而落。

  两儿相续出。果如其言。

  魏曰。可见堕胎之证。以脾为主。则知安胎之法。亦以脾为主。

  震按徐公之术精矣。而奏对尤善。盖宋废帝荒淫无道。若以验胎致杀孕妇为谏。帝必不

  从。乃云。若用刀斧恐其变异。则帝方欲其说之不验而无所文饰也。斯听其用针矣。仁人之

  言。其利溥哉。

  陈斗岩治叶南洲妻。经闭五月。下白或赤。午后发热。咳嗽呕吐。医以为痨瘵。陈视之

  曰。两尺脉皆实。此必有孕。外受风邪。搏激故耳。饮清和之剂而安。未半年。生一子。

  薛立斋治妊娠三月。其经月来三五次。但不多。饮食精神如故。此血盛有余。儿大能饮

  自不来矣。果然。

  震按此二条似孕似病。近亦最多。必须善诊。方能不惑。

  一妊娠每至五月。肢体倦怠。饮食无味。先两足肿。渐至遍身。后及头面。此是脾肺气

  虚。朝用朝中益气。夕用六君子加苏梗。而愈。

  程文彬治孕妇七个月。胸膈饱闷。气喘。忽吐出一物。如小肠寸许。举家惊疑其胎烂。

  程至。诊得寸口脉洪滑。知其气盛血少。胎气凑上。中焦蓄有湿热。湿生痰。知所吐之物。

  乃痰结聚。病名子悬。以紫苏饮加芩、连、贝母。十剂获全。

  震按此二案。乃子肿子悬治法之大略也。

  孙东宿治一匠妇。怀妊五月而患心痛。究其所由起。谓由失足坠楼也。始教饮韭菜汁一

  盏。痛止。其夫又从邻医取药煎服。服后心复痛。吐鲜血盈益。胸间冲冲上抵。疼不可言。

  孙诊之。六脉洪大。汗出如雨。喘息不休。其妇楼居低小。令亟移居楼下。随与益元散五钱

  用紫苏汤调服。即熟睡至晓。汗敛喘定。痛亦止。再与固胎饮一帖全安。邻医私询曰。吐

  血脉忌洪大。加以喘汗。危益甚矣。且妊妇禁汗。禁下。禁利小便。先生之药悉犯之。而反

  获效。何哉。孙曰。医贵审证。此妇之汗。以楼居低小。当酷暑而热逼故也。汗多血去而胎

  失养。故忡忡上抵。喘息不续。移楼下以避暑气。益元散为解暑圣药。而紫苏又安胎下气之

  妙品。气下则血归原而病痊矣。此对证之药。法出五海藏医垒元戎四血饮是也。特诸君检阅

  不遍。即检阅亦不知为胎产之治。余不过融会前人之法。用而不谬耳。

  震按胎前而用滑石。汗多而用紫苏。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乃引四血歙以证之。实系

  附会。因此方惟紫苏、丹参、蒲黄、滑石四味。遂可假托耳。

  一妇妊已七月。梦见亡故祖母。挥拳打背一下。惊醒。即觉胎动不安。血已下。大小便

  皆急。腰与小腹胀疼者五日。此亦事之奇也。孙诊其脉。两寸俱短弱。此上焦元气太虚。当

  骤补之。人参、、术、阿胶各二钱。归、芍、条芩、杜仲各一钱。砂仁、香附各五分。苎

  根嫩皮三钱。葱白六钱。一剂而血止。两剂诸证悉除。四剂后。减去苎根、葱白。调理旬日

  足月而产一女。

  东宿曰。张氏妇年二十一。其夫延予诊。左寸关短弱。尺滑。右寸亦滑。关濡弱。尺沉

  微。诊毕。问予曰。脉何如。予曰。心神脾志。皆大不足。肺经有痰。夫曰不然。乃有身也

  予曰。左寸短弱如此。安得有孕。夫曰。已七十日矣。予俯思久之。问曰。曾经孕育否。

  夫曰。已经二次。今乃三也。予问二产皆足月否。男耶女耶。夫曰。实不敢讳。始产近九个

  月。手足面目完全。而水火不分。肉一片。生下即死。次亦九个月。产下亦无啼声。看时

  口中无舌。亦旋死。二胎之异。不知何故。望先生细心察之。予方悟二胎之不完者。由心脾

  二经不足所致也。今左寸右关之脉可见矣。乃为筹思一方。专以补心血为主。令其多服。以

  百帖为率。枣仁、远志、茯神各一钱。白术二钱。归、芍、枸杞各一钱五分。甘草五分。生

  地八分。艾絮二分。龙眼肉五枚。水煎服。足月而产一子。次年又有身。不以前事为意。至

  九个月产下。形体俱具。外有脂膜一片包其面。耳目口鼻皆见。但不能去此脂膜。因思上年

  之子。为药之力也。

  震按两寸短弱为上焦元气大虚。左寸短弱为无孕。皆阅历老到之言。又可见察脉者。必

  须逐部细诊。但此案既云心脾二经不足。何但补心而不补脾耶。

  卷九\\女科

  肿喘

  属性:喻嘉言治顾季掖室人。仲夏时。孕已五月。偶尔下血。医以人参、阿胶。勉固其胎。又

  经一月。身肿气胀。血逆上奔。结聚于会厌胸膈间。食饮才入。触之痛楚。转下甚艰。稍急

  即连粒呕出。全如噎证。更医数手。咸以为胎气上逆。脾虚作肿而成膈噎也。用人参之补

  五味之收为治。延至白露节。计孕期已八月。而病势危极。呼吸将绝。始邀喻诊。其脉尺

  部微涩艰推。独肺部洪大无伦。其喘声如曳锯。其手臂青紫肿亮如殴伤色。喻骇曰。似此凶

  证。何不相商。幸余尚有善药。可以通其下闭上壅。季掖必求病名。喻曰。上壅者。以肺脉

  之洪大。合于会厌之结塞。知其肺当生痈也。下闭者。以尺脉之微涩。合于肉色之青肿。知

  其胎已久坏也。善药者。泻白散加芩、桔之苦以开之。不用硝、黄等疠药也。服二大剂。腹

  即弩痛。下白污如脓者数斗。裹朽胎而出。胸膈即开。连连进粥。但寒热咳嗽未除。旬余白

  污既尽。忽大肿大喘可畏。一以清肺为主。竟获全痊。

  震按此案从吕沧洲得来。沧洲治经历哈散侍人。病喘不得卧。众作肺受风邪治。吕诊气

  口独盛。厥阴弦动而疾。两尺俱短而离经。乃曰。此得之毒药动血。以致胎死不下。奔逆而

  上冲。非风寒作喘也。用催生汤加芎、归。煮大剂服之。夜半果下一死胎。喘即止。哈散因

  告外家诚有孕。以室人见嫉。故药去之。众所不知也。

  卷九\\女科

  恶阻

  属性:丹溪治一妇。孕两月。呕吐头眩。医以参、术、川芎、陈皮、茯苓服之。愈重。脉弦。

  左为甚。而且弱。此恶阻病。必怒气所激。问之果然。肝气既逆。又挟胎气。参、术之补。

  大非所宜。以茯苓汤下抑青丸二十四粒。五服稍安。脉略数。口干苦。食则口酸。意其膈间

  滞气未尽行。以川芎、陈皮、山栀、生姜、茯苓煎汤。下抑青丸十五粒而愈。但口酸易饥。

  此肝热未平。以热汤下抑青丸二十粒。至二十日而愈。后两手脉平和。而右甚弱。其胎必堕

  此时肝气既平。可用参、术。遂以初方参、术等补之。预防堕胎以后之虚。服一月而胎自

  堕。却得平安矣。

  震按右脉弱而胎必堕。虽投参、术无功。此必丹溪试验数次。故确信不疑。

  一妇孕三月吐痰水并饮食。每日寅卯作。作时觉小腹有气冲上。然后膈满而吐。面赤

  微躁。头眩。卧不能起。肢疼微渴。盖肝火挟冲脉之火冲上也。一日甚。二日轻。脉和。右

  手寸高。药不效者将二月余。偶用沉香磨水。化抱龙丸。一服膈宽。气不上冲。二三服。吐

  止眩减。食进而安。

  震按抱龙丸乃香窜辛散之药。似非孕妇所宜。竟获大效者。此妇必多郁。或多思。故气

  结而右寸脉高。诸香药能破郁开结。则效也。

  汪石山治一妇。形质瘦小。面色近紫。产后年余。经水不通。首夏忽病呕吐。手指麻痹

  挛拳。不能伸展。声音哑小。哕不出声。医皆视为风病。危之。汪诊脉皆细微近滑。曰。此

  妊娠恶阻病也。众谓经水不通。安有妊理。汪曰。天下之事。有常有变。此乃事之变也。脉

  虽细微。似近于滑。又尺脉不绝。乃妊娠也。遂以四君子加二陈治之。诸证俱减。尚畏粥汤

  惟食干糕香燥之物而有生意。

  给事游让溪夫人。病新愈。月余经事不行。呕哕眩晕。饮食难进。医以为二阳之病发心

  脾。女子不月。法在不治。江篁南诊之。尺脉虽小。按之滑而不绝。此妊而恶阻。非凶候也

  六君子加砂仁。数服而安。后产一女。

  震按前条系产后经犹未通。此条系病后月事不行。殊难指其为孕。汪公谓事之变。近来

  却常有之。尺按不绝。最宜留心。至如恶阻乃常病。千金半夏茯苓汤最佳。二陈加生地、芍

  芎、复花、桔梗、细辛、人参、生姜也。有寒者千金茯苓丸可用。六君加枳实、桂心、干

  姜、葛根也。橘皮竹茹汤治胃热。抑青丸治肝火。法亦备矣。诸法不应则停药。金匮所谓加

  吐下者则绝之也。过八十日。自愈。

  卷九\\女科

  转胞

  属性:丹溪治一妇。年四旬。孕九月。转胞。小便闭三日矣。脚肿形瘁。左脉稍和。而右涩。

  此必饱食气伤。胎系弱。不能自举而下堕。压膀胱。偏在一边。气急为其所闭。所以水窍不

  能出也。当补血养气。血气一正。胎系自举。以参、术、归尾、芍药、带白陈皮、炙甘草、

  半夏、生姜浓煎四帖。任其叫号。次早以四帖渣作一服煎。顿饮探吐之。小便大通。皆黑水

  后遂就此方加大腹皮、炒枳壳、青葱叶、砂仁。作二十帖与之。以防产前后之虚。果得平

  安。产后亦健。

  一孕妇七月。小便不通。百医不得利。转加急胀。脉细弱。乃气血虚不能乘载其胎。故

  胎压膀胱下口。所以溺不能出。用补药升起。恐迟。反加急满。遂令稳婆以香油抹手入产户

  托起其胎。溺出如注。胀急顿解。却以参、、升麻大剂服之。或少有急满。再托如前。

  江云。不如将孕妇眠于榻上。将榻倒竖起。胎自坠转。其溺溅出。胜于手托多矣。

  震按二案皆用补药。则可知利水破气药之谬。观前案任其叫号。四日方用探吐。后学宜

  借以壮胆。毋事纷更自误。

  卷九\\女科

  堕胎

  属性:丹溪治一妇。有胎至三个月左右即堕。其脉左大无力。重取则涩。乃血少也。以其妙年

  只补中气。使血自荣。时正初夏。浓煎白术汤。调黄芩末一钱。服之至三四两。得保全而

  生。

  一妇年三十余。或经住。或成形未具。其胎必堕。察其性急多怒。色黑气实。此相火太

  盛。不能生气化胎。反食气伤精故也。因令住经第二月。用黄芩、白术、当归、甘草。服至

  三月尽。止药。后生一子。

  震按前案补气以生血。此案清热以养气。不过芩、术二味。服又甚少。竟得保全。今恐

  不能也。然今有煎苎麻汤日服。间佐以二蚕绵灰。或南瓜蒂灰。或黄楝头。亦有验者。

  一妇经住三月后。尺脉或涩。或微弱。其妇却无病。知是子宫真气不全。故阳不施。阴

  不化。精血虽凝。终不成形。至产血块。或产血胞。惟脉洪盛者。胞不堕。

  震按尺脉或涩或微弱。与尺脉微滑按之不绝者。其是胎非胎。从此分别。必于指下辨得

  清。方于腹中决得定。下案神色甚困。难与之药。其尺脉必不滑。必按之无根也。后石山案

  两尺浮弱。不任寻按。几与此案脉同。竟以大补得保其胎。此又事之变者矣。

  一妇腹渐大如怀子。至十月。求易产药。察其神色甚困。难与之药。不数日。生白虫半

  桶。盖由妇之元气太虚。精血虽凝。不能成胎。而为秽腐蕴积之久湿化为热。湿热生虫。理

  之所有。亦须周十月之气。发动而产。终非佳兆。其妇不及月死。湿热生虫。譬之沟渠污浊

  积久不流。则诸虫生于其间矣。

  石山治一妇。长瘦。色黄白。性躁急。年三十余。常患堕胎。已七八见矣。诊其脉皆柔

  软无力。两尺虽浮而弱不任寻按。曰。此因堕胎太多。气血耗甚。胎无滋养。故频堕。譬之

  水涸而禾枯。土削而木倒也。况三月五月。正属少阳火动之时。加以性躁而激发之。故堕多

  在三五七月也。宜用大补汤去桂。加黄柏、黄芩煎服。仍用研末。蜜丸服之。庶可保生。服

  半年。胎固而生二子。

  陈斗岩治一妇。有胎四月。堕下逾旬。腹肿。发热。气喘。脉洪盛。面赤口臭。舌青黑

  陈诊之曰。脉洪盛者。胎未堕也。面赤。心火盛而血干也。舌青口臭。肝既绝而胎死矣。

  内外皆曰。胎堕久矣。复诊色脉如前。以蛇蜕煎汤下平胃散加芒硝、归尾一倍服之。须臾腹

  鸣如雷。腰腹阵痛。复一死胎堕下。病亦愈。

  魏云。产后气喘脉洪。法在不治。此所以得生者。全在逾旬二字。若非胎未堕。决不能

  至逾旬。

  陈仁甫治一妇。年近四十。禀气素弱。自去其胎。五日内。渐渐腹胀如鼓。至心前。吐

  不能食。用补药不效。诊六脉微弱。但只叫胀死。此乃损伤脾气而作胀。虽然当急则治其标

  也。若泥用丹溪方法。恐缓不及事矣。用桃仁承气加朴、实。倍硝、黄煎。服四分。吐去其

  一。至次日早。仍不通。事急。又服琥珀丸三钱。至申时大通。胀减。但体倦四肢无力。口

  不知味。发热。再用参、、归、芍、术、陈、楂煎服。八剂而安。

  魏云。此用补不效。后案用破血益甚。宜参看。

  薛立斋治一妊娠五月。服剪红丸而堕。腹中胀痛。服破血之剂。益甚。以手按之。益痛

  薛曰。此峻药重伤。脾胃受患。用八珍倍人参、黄、半夏、乳香、没药。二剂而痛止。

  数剂全愈。

  魏云。痛以手按之痛不痛分虚实。立斋以按之痛甚。竟作大虚治。非明眼不能。

  震按此案是正法。上案是死证。急则治标。亦侥幸于万一。

  一妇素怯弱。四月生女。自乳。患疥疮年余不愈。遂至羸困。五月勉强执姑丧礼旬月。

  每欲眩卧。一日感气。忽患心脾高肿作痛。手不可按。而呕吐不止。六脉微细之极。医以为

  脉虽虚而病形则实。误认诸痛不可补气。乃用青皮、香附、吴茱萸等药而愈。继复患疟。且

  堕胎。又投理气行气之剂。病去。元气转脱。再投参、补剂。不应矣。六脉如丝欲绝。薛

  诊云。皆理气之剂。损真之误也。连投参、、归、术、附子、姜、桂六剂。间用八味丸。

  五日眠食渐甘。六脉全复。薛云。心脾疼痛时。即当服此等药。疟亦不作矣。

  震按先前之痛已医好。继后患疟半产。亦云病去。乃追咎先前之不用温补。此岂人所能

  及。余因是言而追思生平所见心脾痛证。有屡治屡愈。屡愈屡发。数年之间发渐频。以至危

  殆者。安知不犯薛公所责耶。然屡发者。脉必弦小而坚。或更带数。必非微细之极。若至如

  丝欲绝。亦谁不能温补哉。

  江应宿治汪镐妻。三十五岁。厌产。服打胎药。下血如崩。旬余不止。或时鼻衄。诸药

  不效。江诊得六脉数而微弦。乃厥阳之火泛逆。投四物换生地。加阿胶、炒黑山栀、薄黄。

  一剂而愈。

  江云。内热而虚。致堕者居多。盖孕至三五月上。属少阳相火。所以易堕。不然。何以

  黄芩、白术、阿胶等。为安胎之圣药。

  孙东宿曰。侄妇戴氏。孕已五月。忽血大下。午后发战。六脉俱数。左寸滑大。右关搏

  指。左关软弱。予以白芍二钱。生地、阿胶、人参、蒲黄各一钱。柴胡、香附、地榆、荆芥

  各七分。甘草五分煎服。午后发寒热。每夜凡三次。头痛恶心。腹中块硬。所下血块甚多。

  心下怯力。此虚无疑也。以补中益气加阿胶、炮姜、白芍、乌梅。下午。右眼白珠发一白泡

  光肿下垂。而面亦肿。此虚火游行无制之证。其夜大发寒热。指爪皆黑。唇白。汗大出。

  腹中作痛。牵引两乳皆痛。仍以补中益气加阿胶、白芍、桂枝、五味、麦冬。服后热退汗止

  渴除。神气少定。乃有生意。次日。咳嗽而胎堕。即以独参汤继服。其夜肠鸣。泻二次。以

  参、术各三钱。炙草一钱五分。炮姜一钱。桂心、茯苓各五分。陈皮七分。莲子、大枣煎服

  后因咳嗽。以四君加炮姜、五味、紫菀。调理而愈。

  震按胎甫堕而即进独参汤。一见泻即用参术至三钱。盖缘未堕之前已是虚证。虽新堕之

  后。何妨骤补。若庸流必主停参。且与消瘀矣。

  张路玉治一妇。怀孕六月。因丧子悲哭动胎。医用芩、术安胎药二服。不应。改用枳壳

  香附、紫苏、砂仁理气一服。胎遂上逼心下。胀闷喘急。口鼻出血。第三日薄暮诊之。其

  脉急疾如狂风骤雨。十余至则不至。顷之复至如前。因谕之曰。此孕本非好胎。安之无益。

  不若去之以存母命。因思此胎必感震气所结。震属木。惟金可制。令以铁斧。烈火烧红醋淬

  乘热调芒硝末一两灌之。夜半。果下异胎。下后脉息微和。神思恍惚。所去恶露甚多。又

  与安神调血之剂。数服而安。

  许裕卿治邵涵贞内子。孕十七月不产。不敢执意凭脉。问诸情况。果孕非病。但云孕五

  月以后不动。心窃讶之。为主丹参一味。令日服七钱。两旬余胎下。已死而枯。其胎之死。

  料在五月不动时。经十三月在腹。不腐而枯。如果实在树。败则必腐。然亦有不腐者。则枯

  胎之理可推也。张石顽曰。余昔治马云生妇。孕十三月不产。脉来微结。为处十全大补汤。

  服至二十余剂。而下枯胎色白。所治虽异。而胎枯则一也。

  震按异胎如夜叉胎及蝌蚪蜥蜴之类。古书多有。若枯胎则向来未说。果瘪在树。其喻极

  是。曾阅后汉书载宝武之母产武。并产一蛇。送之林中。后母死。蛇亦来至柩前。盘绕俯仰

  涕血皆流。因想未产时。其胎之异若何。恐非望闻问切所能知也。又医林史传载潘治二

  妇。一孕二岁。一孕十四月。诊之曰。非孕也。疾也。作剂饮之。孕二岁者下肉块百余。孕

  十四月者下大蛇。二妇俱得活。此可谓善诊者矣。

  卷九\\女科

  难产

  属性:庞安常治一妇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治不效。庞视之。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

  上下拊摩。孕得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莫知所以。庞曰。儿已出胞。

  而一手误执母肠。不能复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手所在。针其虎口。痛即缩手。

  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针痕存焉。

  一妇累日产不下。服催生药不效。庞曰。此必坐草太早。心下怀惧。气结而不行。非不

  顺也。素问云。恐则气下。盖恐则精神怯。怯则上焦闭。闭则气逆。逆则下焦胀。气乃不行

  矣。以紫苏饮一服便产。如妇人六七月子悬者。用此亦往往有效。

  震按苏文忠公有与庞公尺牍。讲杨子云太元经罔真蒙酋冥之义而云。安常博极群书。善

  穷物理。常为仆思之。其推重如此。观此二案。益信名不虚传。

  丹溪曰。世之难产者。往往见于郁闷安佚之人。富贵奉养之家。若贫贱辛苦者无有也。

  方书只有瘦胎饮一论。而其方为湖阳公主作也。实非极至之言。何者。见用此方。其难自若

  予族妹苦于难产。后遇孕则触而去之。予甚悯焉。视其形肥。而勤于女工。构思旬日。悟

  曰。此正与湖阳公主相反。彼奉养之人。其气必实。耗其气使和平。故易产。今形肥知其气

  虚。久坐知其不运。而其气愈弱。且久坐则胞胎亦随母气不运。当补其母之气。则儿健而易

  产。令其有孕至五六个月。以紫苏饮加补气药。与十数帖。因得男而甚快。后遂以此方。随

  人之形色性禀。参以时令加减。与之无不应者。因名其方曰。大达生散。

  震按读古人书而能反其道以合乎理。固非高明之士不能。盖自达生散出。而后世之孕育

  者。母子安全无算。丹溪之造福宏矣。

  石山治一妇。常患横生逆产。七八胎矣。子皆不育。汪诊脉皆细濡颇弦。曰。此气血两

  虚兼热也。或曰。气血有余。方成妊娠。气血既亏。安能胎耶。汪曰。观其形长瘦。而脉细

  濡。属于气血两虚。色青脉弦。属于肝火时炽。而两尺浮滑。似血虚为轻。而气虚为重也。

  宜以补阴丸。除陈皮。倍加香附、参、。蜜丸服之。常令接续。逾年。临产果顺而育一子

  震按保胎易产之道。此为正理。盖母虚则无力。儿在腹中。不能运转其身。以致横生倒

  产。若临月多服人参。母气既旺。其产自顺。乃屡试屡验者。

  陈良甫治一妇。有孕七个月。远归。忽然胎上冲心而痛。坐卧不安。两医治之不效。遂

  言胎已死矣。已用蓖麻子研烂。加麝香调。贴脐中以下之。甚危急。陈诊视两尺脉绝。他脉

  平和。陈问医作何证治之。答曰。死胎也。陈曰。何以知之。曰。两尺脉沉绝。陈曰误矣。

  此子悬也。若在胎死。却有辨处。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母死子活。唇口俱青。

  母子俱死。今面不赤。舌不青。其子未死。是胎上迫心。宜紫苏饮治之。至十帖。而胎乃近

  下矣。

  震按两尺脉绝。易认作子死腹中。若非陈氏辨法。宁不误杀两命。

  滑伯仁治一妇人产难。七日而不乳。且食甚少。伯仁视之。乃以凉粥一盂。擂碎枫叶煎

  汤

  调啖之。旋乳。或诘其理。滑曰。此妇食甚少。未有无谷气而能生者。夫枫叶先生先落。后

  生后落。故以作汤饮也。

  吴茭山治一妇产难。三日不下。服破血行经之药。俱罔效。吴制一方。以车前为君。冬

  葵子为臣。白芷、枳壳为佐使。已服午产。众医异之。吴曰。本草谓催生以此为君。毛诗采

  莒以防难产。

  魏云。车前以鲜者为妙。

  刘复真遇府判女。产不利。已死。刘以红花浓煎。扶女于凳上。以绵帛蘸汤遏之。连以

  浇帛上。以器盛水。又暖又淋。久而苏醒。遂生男子。盖遇严冬。血冷凝滞不行。温则产。

  见亦神矣。

  一医宿客店。值店妇数日不产。下体已冷。无药。甚窘。以椒、橙叶、茱萸等煎汤。可

  下手。则和脐腹人门处皆淋洗之。气温血行。遂产。

  震按催生之方甚多。或效或不效。总无定局。要在用得恰好。如此数则。聊示机括。若

  能学后案孙公之思路。方是巨灵神开山手也。

  一妇人分娩最易。至四十妊娠。下血甚多。产门不开。与加味芎归汤一剂。又用无忧散

  斤许。一剂煎熟。时时饮之。以助其血。而产。

  孙东宿曰。侄元素内人。季夏难产。叩其状。曰。产已及户。不能下。用力则胸膈间有

  物上冲。痛不可忍。予思少顷。曰。此必双胎。胞已分而一上一下也。及户者在下欲产。在

  上者以用力而上冲。惟上冲胸膈。故痛也。热亦险矣。奈产科诸书。俱未论及何法以处。因

  详思其治法。必安上而下始用力产也。即取益元散一两。以紫苏汤送下。取紫苏安胎下气。

  滑石滑以利窍。亦催生之良品也。饮药入腹而胸膈痛止。不超时。产二女。母亦无恙。

  卷九\\女科

  胎肖胎忌

  属性:矾昌高八舍家。轩墀间畜龟数年。生育至百余。其家产子四五人。皆龟胸伛偻。盖孕

  妇感其气所致。

  至正末。越有夫妇二人。于大善寺金刚神侧。缚苇而居。其妇产一子。首两肉角。鼻孔

  昂缩。类所谓夜叉形。盖产妇根据止土偶。便禀得此形。古人胎教。不可不谨。

  卷九\\女科

  胞衣不下

  属性:立斋曰。家人妇胎衣不落。腹胸胀痛。手不敢近。此瘀血为患。用热酒下失笑散一剂。

  恶露胎衣并下。

  一产妇胎衣不出。腹中胀痛。手按之痛稍缓。此是气虚而不能送出。用无忧散而下。

  震按胞衣不下。因败血入胞者居多。立斋又有一案。用黑豆二合炒透。铁秤锤一个烧红

  同以酒淬之。将酒化下益母丹二丸。胞衣从血而出。又方。芒硝三钱。童便冲服。立下。

  或以牛膝二两。芒硝三钱煎。冲童便饮。及阅慎斋全书。载一妇胞衣不下。用人参汤送下砂

  仁末钱许。一日二三次。三四日胞衣烂出。其妇无恙。奇矣。然不知脉证之何如也。继之者

  有黎姓一案。亦录于左。以助参酌。

  一妇半产。胎衣不下。连服行血催衣之药四剂。点血不行。胸痛瞀乱。黎西野视之曰。

  此脾失职也。先与黄一两。当归一两。下咽而瞀乱顿减。随用大剂参、、术、归、芍、

  苓、甘草等药。一服而恶露渐至。众皆惊曰。恶露不下。胞衣不下。女科书中并无参、之

  方。君独以补奏功。其义何居。黎曰。君等忧血其不下。吾正忧血下不止。故相反耳。盖此

  病本气血大亏而致半产。脾失统血之职。水湮土崩。冲决将至。故生瞀乱。不为之修筑。而

  反加穿凿。是虚虚也。乌乎可。曰。今从子法。遂得免乎。曰。不能也。穿凿过当。所决之

  水。已离故道。狂澜壅积。势无所归。故必崩。急服吾药。第可固其堤岸。使不致荡没耳。

  至第三日。诊尺内动甚。曰。今夜子以前必崩矣。用补中益气汤加参、各二两。嘱以血至

  即服。至黄昏果发。如其言。得无恙。次用调补脾肾之药而愈。

  震按恶露不下。用参、附、术、归等药而下者。生平经手颇多。然必脉象细软。口不燥

  渴。内不烦热。用之方效。此案不载脉象。只云脾失其职。亦属糊涂。但半产者多系体虚而

  胎堕。且连服行血催衣之药四剂。宁不反其道以治之耶。

  卷九\\女科

  血晕

  属性:奉化陆严治新昌徐氏妇。病产后暴死。但胸膈微热。陆诊之曰。此血闷也。用红花数十

  斤。以大锅煮之。候汤沸。以木桶盛汤。将病者寝其上熏之。汤气微。复进之。有顷。妇人

  指动。半日遂醒。此法与许允宗治王太后之意同。

  立斋治一妇产后。小腹作痛。忽牙关紧急。灌以失笑散。良久而苏。又用四物加炮姜、

  白术、陈皮而愈。

  震按血晕皆因恶血冲心。当于纲目中选择验过之方。如上二条。乃正治法。而丹溪治一

  妇。面白形长。心郁。半夜生产。清晨晕厥。急灸气海十五壮而苏。后以参、术等药。服两

  月而安。此阳虚也。乃变法也。

  一产妇因产饮酒。恶露甚多。患血晕。口出酒气。此血得酒热而妄行。虚而作晕也。以

  佛手散加干葛二钱。一剂而痊。

  立斋云。产后饮酒能致晕。产室人众。喧嚷气热。亦能致晕。

  卷九\\女科

  腹痛

  属性:立斋治一产妇。腹痛发热。气口脉大。薛以为饮食停滞。不信。乃破血补虚。反发热头

  痛。呕吐涎沫。又用降火化痰理气。四肢逆冷。泄泻下坠。始悔。问曰。何也。薛曰。此脾

  胃虚之变证也。法当温补。遂用六君子加炮姜二钱。肉桂、木香各一钱。四剂。诸证悉退。

  再用补中益气之剂。元气遂复。

  震按气口脉大。故认停食。后以误药而变四肢逆冷。泄泻下坠。诚变为虚寒证矣。但不

  知脉象若何。若脉亦变为细软。则温补得效。设脉仍大。则非所宜。或大而软。犹可用温补

  以望其敛小。倘脉大且数。按之有力。其死可必。温补无益也。

  一妇产后。腹痛后重。下痢无度。形体倦怠。饮食不甘。怀抱久郁。患茧唇。寐而盗汗

  如雨。竟夜不敢寐。神思消烁。薛曰。气血虚而有热。用当归六黄汤。纳黄芩、连、柏炒黑

  一剂汗顿止。再剂全止。乃用归脾汤、八珍散兼服。元气渐复而愈。

  震按此证不难于用归脾八珍。而难于用当归六黄。恨不载脉。然留此案以见古人有是病

  即用是药。勿拘定产后必当大补也。但苦寒之药。中病即止耳。

  一产妇小腹作痛。有块。脉芤而涩。以四物加延胡、红花、桃仁、牛膝、木香治之而愈

  一产妇小腹痛甚。牙关紧急。此瘀血内停。灌以失笑散。下血而苏。又用四物加炮姜、

  白术、陈皮而愈。

  震按此二案。乃恶露作痛之正法也。

  一产妇小腹作痛。服行气破血之药。不效。其脉洪数。此瘀血内溃为脓也。以瓜子仁汤

  二剂痛止。更以太乙膏下脓而愈。产后多有此病。纵非痈患。用之亦效。

  一产妇小腹疼痛。小便不利。用薏苡仁汤。二剂痛止。更以四物加桃仁、红花。下瘀血

  而愈。大抵此证。皆因荣卫不调。或瘀血停滞所致。若脉洪数。已有脓。脉但数。微有脓。

  脉迟紧。乃瘀血。下之即愈。若腹胀大。转侧作水声。或脓从脐出。或从大便出。宜用蜡矾

  丸、太乙膏。及托里药。

  一妇人寒月中。产后腹大痛。觉有块。百方不治。一人教以羊肉四两。熟地黄二两。生

  姜一两。水煎服之。二三次愈。

  震按漪子曰。觉有块。想是寒气乘虚而聚。非真实证也。不然。何以羊肉熟地能愈哉

  此说可谓善于读书。至其所引衍义云。一妇人产当寒月。寒气入产门。脐下胀痛。手不得

  犯。此寒疝也。医欲治之以抵当汤。谓其有瘀血耳。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仲景羊肉汤

  少减作二服。愈。方即元方多川芎。以酒水同煎。或加葱盐。较之用熟地者。略为辛温。

  然总治虚寒腹痛也。设于寒月血因寒凝。结瘀痛。又当用琥珀丸、香桂散、及姜、桂、吴

  茱、桃仁、蓬术、五灵脂等药。非仲景方均能见效也。且善悟者更当反是以观焉。寒之反为

  热。如金匮下瘀血汤、河间玉烛散等方。又一例也。畏其峻者。回生丹亦妙。叶案谓取乎醋

  煮大黄一味。药入病所。不碍无病之所。斯真妙解。想先生或从夺命丹。用醋水同煎法悟入

  耶。

  卷九\\女科

  腰痛

  属性:一产妇腰痛。腹胀善噫。诸药皆呕。立斋以为脾虚血弱。用白术一味炒黄。每剂一两。

  米泔煎。时饮匙许。四剂后渐安。百余剂而愈。

  震按腰痛而用白术。以所兼之证为腹胀善噫。诸药皆呕。则补肾不若补脾矣。时饮匙许

  虑其呕耳。每剂一两。用至百剂。惟见得到。斯守得定。叶案每用米泔煎药本于此。他如

  失血过多腰痛者。用归汤、十全大补汤。瘀血腰痛者。桃仁汤、五香连翘汤。风湿腰痛者

  五积散、寄生防风汤。

  卷九\\女科

  头痛

  属性:郭茂恂嫂金华君。产七日。不食。始言头痛。头痛已。又心痛作。既而目睛痛。如割如

  刺。更作更止。相去无瞬息间。每头痛甚。欲取大石压。良久渐定。心痛作。则以十指抓

  臂。血流满掌。痛定目复痛。又以两手自剜取之。如是十日不已。众医无计。进黑龙丹半粒

  疾少间。中夜再服。乃瞑目寝如平时。至清晨下一行。约三升许。如蝗虫子。三夜减半。

  已刻又行如前。则顿愈矣。

  武叔卿曰。此虫咬痛。不如用杀虫药。更神效。

  震按此证情形。定当作瘀血治。亦有因痰而痛者。不如是之剧。因虫则自此案始。

  卷九\\女科

  中风

  属性:立斋治一产后中风。口眼斜。四肢逆冷。自汗泄泻。肠鸣腹痛。用六君子加姜、附各

  五钱。不应。以参、附各一两。始应。良久不服。仍肠鸣腹痛。复灸关元穴百余壮。及服十

  全大补方效。

  震按此种治法。惟薛公能之。若今人用参、附至四五钱不应。惟束手待毙耳。但不载脉

  象若何。想诸虚寒证毕现。其脉之大小迟数不足计耶。

  卷九\\女科

  痉

  属性:夷坚志曰。杜壬治郝质子妇。产四日。螈戴眼。弓背反张。壬以为痉病。与大豆紫汤

  独活汤而愈。政和间。予妻房分娩。犹在蓐中忽作此证。头足反接。相去几二尺。家人惊

  骇。以数婢强拗之不直。适记所云。而药囊有独活。乃急为之。召医未至。连进三剂。遂能

  直。医至即愈矣。更不须用大豆紫汤。古人处方。神验屡矣。

  一产妇牙关紧急。腰背反张。四肢抽搐。两目连札。立斋以为去血过多。元气亏损。阴

  火炽盛。用十全大补加炮姜。一剂而苏。又数剂而安。

  魏云。立斋治螈以大温补。前条治风。想螈有微甚之不同耳。

  震按不必分微甚。但须审地方及时令。若薛案明云去血过多。必无用独活之理矣。

  卷九\\女科

  螈搐

  属性:丹溪治一产妇。年三十余。正月间。新产十余日。左脚左手发搐。气喘不眠。面起黑色

  口臭。脉浮弦而沉涩。右为甚。意其受湿。询之。产前三月。时常喜羹汤茶水。以黄、

  荆芥、木香、滑石、苍白术、槟榔、陈皮、川芎、甘草、芍药。四服后加桃仁。又四服而漉

  漉有声。大下水晶块。大小如鸡子黄与蝌蚪者数十枚。而愈。乃去荆芥、槟榔、滑石。加当

  归、茯苓。调理其血。四十帖而安。

  震按左脚左手发搐。似肝经血燥生风。气喘不眠。面起黑色。口臭。似瘀血入肺死证。

  脉象浮弦易辨。沉涩难辨。身临其局。彷徨无措者多矣。非丹溪岂能认为湿而用此等药乎。

  若下条薛案。稍有墙壁可循耳。

  一妇人发螈遗尿。自汗面赤。或时面青。饮食如故。肝脉弦紧。立斋曰。此肝经血燥。

  风热螈也。肝主小便。肝色青。入心则赤。法当滋阴血。清肝火。遂用加味逍遥散。不数

  剂诸证悉退。

  孙东宿治潘大司马媳。年二十五。体素弱。语言端谨。因难产伤力。继以生女拂意。后

  又女死悲戚。实时晕厥。醒而神思眯昧。手足螈。不可诊脉。目上视。细询之。自女落地

  恶露绝无。有女医时与人参干嚼。及独参汤并粥乱进。参与粥皆壅塞膈上不下。以故神昏

  螈不已也。孙教以手于喉中探而吐之。喜其随手吐出痰饮粥药盈盆。螈方定。乃与川芎

  山楂、泽兰叶、陈皮、半夏、茯苓、香附进之。稍得睡。不虞女医又私与补药二帖。

  子丑

  时陡然狂乱。如降神之状。汉声官话。问答如流。其声壮厉。迥异平时。其家咸谓神附。祈

  祷百般。孙曰。此恶露不尽。乃蓄血如见鬼之证。非真有神佛相附也。以归尾四钱。川芎一

  钱五分。泽兰叶、益母草、滑石等。煎冲热童便。连饮二帖。狂乱少定而未除。意其胸中必

  有余痰作滞。前方中无佐使之品。故药力不行也。大加山楂为引。恶露稍行。神思即静。嗣

  后稍睡少时。手足微动。或自以手掌其面。或自以手捶其胸。昏乱不息。诊其脉近虚。早间

  面红而光。申酉时面色白。此血行火退。故脉虚而当补矣。与人参、川芎、泽兰叶各一钱。

  当归、山楂各二钱。茯苓、陈皮各八分。卷荷叶一片。煎冲琥珀末五分。服后嗳气二声。孙

  喜曰。此清阳升而浊阴降矣。自兹安静。恶露行。大便通。而索粥饮矣。

  震按此案前半段治法不难。盖得其参粥杂进之病情。自有消瘀及消痰食之方药。但探吐

  法尤捷耳。蓄血如见众。知者亦多。难于后半段恶露稍行。神思即静。略睡片时。昏乱不息

  仍是蓄血形状。乃于轻剂消瘀之中。复用人参。并不以前曾误用而畏蹈故辙。此为高手。

  其讲脉与面色极是。但产后谵语昏狂。有纯因于痰者。又不可不知。

  卷九\\女科

  厥冷

  属性:易思兰治瑞州一妇。产后半月余。胃中有清水作逆而吐。以为胃寒。煎姜椒汤饮之。初

  觉相宜。至三五日。清水愈多。口气渐冷。四肢发逆。腹中冷气难堪。有时战栗。以四物汤

  加人参、炮姜。初服少安。久则不应。易诊之。六脉俱无。以三指按至尺后。脉来实数有力

  左右皆同。发言壮厉。一气可说四五句。唇焦颊赤。大便五六日一次。小便赤少。此实热

  症也。询之。其俗产后食胡椒炒鸡为补。此妇日食三次。半月后遂得疾。蓄热明矣。其口冷

  吐水发厥者。热极似水耳。战栗者。热入血室。热盛生风也。用三黄汤连投之。六脉俱现。

  清水渐减。姜椒汤不欲食矣。服四日。口中热气上升。口舌发黄小粟疮。大便八日不通。以

  四苓合凉膈散空心一服。至午不动。又以甘草煎汤。调元明粉五钱。热服一时许。腹中微鸣

  吐出酸水一二碗。大便连去二次。仍以四苓散、三黄、山栀、枳壳调理。一月全愈。大凡

  诊脉。遇极大极微者。最宜斟酌。如极大而无力。须防阳气浮散于外。如极微之脉久久寻而

  得之于指。稍稍加力。按之至骨愈坚牢者。不可认作虚寒。今此证六部皆无脉。尺后则实数

  有力。所谓伏匿脉也。阳匿于下。亢之极矣。岂可泥于产后。禁用寒凉者。

  震按易公之案甚多。此为第一。观其发明脉理。可谓仙传秘诀。

  一妇人产后。日食茶粥二十余碗。一月后。遍身有冰冷数块。若以指按冷处。即冷从指

  下上应至心。如是者二年。诸治不效。以八物汤去地黄。加橘红。入姜汁、竹沥一酒钟。十

  服乃温。

  震按此是痰饮流注肌肉。原非奇病。但按之而使不病者。冷应于心则奇矣。盖其人气血

  已虚。痰饮留伏之处。营卫所不到。此数块即系死肉。治病之药。全仗姜汁、竹沥各一杯。

  然非八物。何以助营卫之流行。去地黄恶其滞。加橘红取其通也。似宜再加南星、白芥子等

  药。

  卷九\\女科

  发热、谵语、昏瞀

  属性:滑伯仁治一产妇恶露不行。脐腹痛。头疼身寒热。众皆以为感寒。温以姜、附。益大热

  手足搐搦。谵语目窜。诊其脉弦而洪数。面赤目闭。语喃喃不可辨。舌黑如炱。燥无津润

  胸腹按之不胜手。盖燥剂搏其血。内热而风生。血蓄而为痛也。曰。此产后热入血室。因

  而生风。即先为清热降火。治风凉血。两服颇爽。继以琥珀、牛黄等。稍解人事。从以张从

  政三和散。行血破瘀。三四服。恶露大下如初。时产已十日矣。于是诸证悉平。

  魏云。投姜、附后始搐搦。由燥剂搏血而风生。故此等案宜细心熟玩。若是虚寒。手足

  岂不厥冷。况证有舌黑腹不胜按。在三四日者耶。又况面赤洪数之脉耶。

  一妇产后。时发昏瞀。身热汗多。眩晕口渴。或时头痛恶心。医用四物凉血之剂。病不

  减。复用小柴胡。病益甚。汪诊之。脉皆浮洪搏指。汪曰。产后而得是脉。又且汗多而脉不

  为汗衰。法在不治。所幸者气不喘。不作泄耳。其脉如是。恐为凉药所激也。用人参三钱。

  黄二钱。甘草、当归各七分。白术、麦冬各一钱。干姜、陈皮、黄芩各五分。煎服五剂。

  脉敛而病渐安。

  震按浮洪搏指之脉。产后所大忌。合以身热口渴。时发昏瞀。头痛恶心。几与伤寒证相

  似。用小柴胡汤未为大谬。以方中原有人参也。但汗多眩晕。柴胡不宜。汪公之论。明白切

  当。非大剂人参。岂能挽回。至云其脉如是。恐为凉药所激。后学安知有此道理。服五剂而

  脉敛。言更验矣。

  王佥宪公宜人。产后因沐浴。发热呕恶。渴欲饮冷水瓜果。谵语若狂。饮食不进。体素

  丰浓不受补。医用清凉。热增剧。石山诊之。六脉浮大洪数。曰。产后暴损气血。孤阳外浮

  内真寒而外假热。宜大补气血。与八珍汤加炮姜八分。热减大半。病患自知素不宜参、

  不肯再服。过一日。复大热如火。复与前剂。潜加参、、炮姜。连进二三服。热退身凉

  而愈。

  震按病由沐浴而发热呕恶。渴欲饮冷。狂谵不食。人必以伤寒视之。及用清凉而热增剧

  茫无把握矣。况脉洪数。用滋阴易。用参、姜难也。乃投八珍热减大半。停参、一日。

  复大热如火。则病宜温补。不宜凉散。始得显然耳。

  孙东宿治武进邑宰孙康宇媳。年十六。初产女艰苦。二日偶感风邪。继食面饼。时师不

  察。竟以参、术投之。即大热。谵语口渴。汗出如洗。气喘泄泻。泻皆黄水无粪。一日夜不

  计遍数。小水短少。饮食不进。证甚危恶。时当暑月。女科见热不除。用芩、连等药。证益

  甚。乃重用参、术、肉果、干姜等止泻。泻不减。热反剧。喘汗转加。谵语不辍。医悉辞去

  孙往诊之。六脉乱而无绪。七八至。独右关坚硬。踌躇久之。因思暑月汗出乃常事。但风

  邪面食瘀血。皆未消熔。补剂太骤。书云。蓄血如见鬼。治当消其瘀食。解其暑气。犹可图

  生。勿遽弃也。乃用益元散六钱。解暑清热为君。仲景云。渴而小便不利者。当先利其小便

  况水泻犹当用之为君也。以楂肉三钱为臣。红曲、泽兰叶各一钱五分。消瘀血。安魂为佐

  香附、橘红、半夏、茯苓以统理脾气为使。京三棱五分。消前参、术。决其壅滞为先锋。

  水煎。服后即稍睡。计两日。连进四剂。热减泻止。恶露略行。脉始有绪。前方去三棱、红

  曲。加扁豆。而热全退。便亦实。改用四君子汤加益元散、青蒿、香附、扁豆、白芍。调理

  而平。

  震按前二案虚证似实。此案实证似虚。病之能惑人也如此。但用芩、连而证益甚。用参

  术兼温药而更加剧。亦将束手无策。孙公之得间处。在右关独坚硬。信乎善治病者。必善

  辨脉也。若粗工见其证极沉重。脉又七八至。乱而无绪。不遑细辨。此女何由得生。今从辨

  脉得病情。用药自游刃有余。而药之得力处。又在京三棱五分也。

  别驾沈石山夫人。产三日而腹不宽畅。一女科为下之。大泻五六次。遂发热恶心。又用

  温胆

  汤止吐。小柴胡退热。服四日。吐与热不止。粒米不进。又用八珍汤加童便。服后昏愦。耳

  聋眼合。口渴肠鸣。眼胞及手足背皆虚浮。因逆孙诊。六脉皆数。时五月初二日也。东宿曰

  脉书云。数脉所主。其邪为热。其正为虚。以十全大补汤加炮姜进之。夜半稍清爽。进粥

  一盂。始开目言语。次日以多言语。复昏昧。又以参、术各三钱。炮姜、茯苓、陈皮各一钱

  甘草五分。煎服。体微汗。遍身痱痤。热退而神爽。下午药不接。且动怒。昏昧复如前。

  六脉散乱无伦。状如解索。痱痤没而虚极矣。亟以参、术各五钱。炙草、炮姜、附子各一钱

  连进二帖。是夜熟寝。唯呼吸之息尚促。初六日脉又数。下午发热不退。环跳穴边发一毒

  如碗大。红肿微痛。前医者遂归咎姜、附。拟用寒凉解毒药。孙曰。此乃胃中虚火游行无制

  大虚之证。非毒也。内经云。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惟大补庶可万全。用寒凉。

  速其死矣。乃煎附子理中汤进之。日夕两帖。参、术皆用七钱。服后痱痤复出。毒散无踪。

  热亦退矣。再以参苓白术散。调理而全安。皆由产后误下。致变百出。可不畏哉。

  震按八珍与十全大补。相去不远。乃一则服之而加重。一则服之而遽轻。其义何居。盖

  得力在肉桂及加炮姜也。而敢于用姜、桂。由于数脉之义。参得透耳。其邪为热。其正为虚

  二语。与景岳恰合。英雄所见略同也。今人一见数脉。只知为热。断不敢用姜、附、桂。夭

  枉者多矣。但温补既投。亦须数脉渐退。仲景云。数脉不时。则生恶疮。故后有发毒之变。

  孙公能认定为虚。故终以大剂温补收功。较之胸无主见。随境游移者。自是仙凡迥别。

  程石洲乃眷因产难子死。忧闷。小腹有块作痛。下午发热。不思饮食。东宿诊之。脉右

  大于左者三倍。且数。与芎归汤加山楂、泽兰、肉桂。次日下午。腰腹胀痛。诘之。晌午食

  圆眼一斤矣。从此小腹渐胀。大便三日未行。早晨鼻衄。夜间极热。口渴。脉大无绪。势甚

  危急。用芎、归、红花、桃仁、青皮、槟榔、莪术、山楂。水煎。调元明粉二钱。服后。下

  结粪二枚。安而就寝。醒后。进粥稍多。又复胀痛。腹大如斗。坚如石。气促不安。势危之

  至。乃与五灵脂、山楂各四钱。凌霄花二钱。赤芍一钱。服后大便通。腹软气定。始可进粥

  渐有生气。但脉仍鼓指。此腹中积滞尚多。不可不因其时而驱去也。用山楂、大黄各三钱

  桃仁二钱。桂心、红花各五分。炙甘草七分。煎冲元明粉一钱五分。其夜下黑粪四次。热始

  退。上腹虽消。脐下仍大。仍以桃仁承气加山楂、滑石、红花。煎饮之。五更大便行。脐腹

  胀又减。后与积块丸调理全消。是役也。女科于初起发热腹痛之时。即以常套十全大补汤投

  之。讵如圆眼肉入腹。渐渐胀开。故腹亦因之大胀。且其味甘。尤能作滞。复加地黄、参、

  术。宁不塞其塞哉。由是而成大坚之证。内经谓中满者。泻之于内。良以此夫。彼亦泥乎丹

  溪产后须大补气血之误也。

  震按此案与前案截然不同。数脉大脉。均为产后所忌。而彼用温补。此用攻消。俱获全

  安。自非名手不能。观石山论浮洪搏指之脉曰。恐为凉药所激。此则认为积滞尚多。可见临

  证者全在圆通活变。断无一定之法可守也。

  马元仪治苏州藩司王管家之妻。产后一月。神气昏倦。胸满中痛。咳嗽喘促发热。服药

  反渐加重。势将治木。马诊之。两手脉沉涩兼结。马曰。此证胎前已有伏邪。产后气血既虚

  邪益内结。法宜表里两和。使邪从外达。气从内泄。病自愈矣。用桂枝、柴胡、苏梗、枳

  壳、半曲、菔子、杏仁、广皮透邪达滞之剂。服后病势偏安。脉亦稍舒。前医尚以气血两虚

  遽投参、地、归、芍敛滞之品。遂致彻夜靡宁。如丧神守。不知邪结于中。反行补法。如

  欲盗之出而反闭其门也。急改透邪散结法。用桂枝、炮姜、黄连、枳实、浓朴、广皮等。一

  剂而胸满中痛之证释。复用栝蒌实、柴胡、桂枝、半夏、枳实、杏仁、苏子、桔梗等。再剂

  而表热喘嗽之证平。但大便不行。此久病伤津液。肠胃失养之所致也。加生首乌一两。大便

  得解。余邪尽去。然正气大亏。继进滋补气血之剂而安。盖病有虚邪内结。而正气积亏者。

  当补正以托邪。而不知者反治邪而伤正。有正气未伤。而邪势方张者。当去邪以安正。而不

  知者反用补以滞邪。虚实莫辨。多致冤沉无诉。而尚不觉也。岂不谬哉。

  震按产后病因。果系外邪者。定当祛邪。不可泥于丹溪之说。曾见胎前受暑湿致痢。痢

  未几而产。产后仍痢。腹痛胸满。后重口渴。脉数大者。竟用芩、连、槟、朴、滑石、木香

  甚则加大黄殊效。与此案治法。病异而理同也。

  卷九\\女科

  寒热

  属性:吴茭山治一少妇。初产四日。食冷物。觉身分不快。呕逆。饮食少思。心腹满闷。时或

  腹胁刺痛。晨恶寒。晚潮热。夜则恍惚谵语。昼则抽搐。颇类风状。变异多端。诸医莫测。

  或作虚风。或云血凝实热。用甘温行血。以寒凉退热。如此半月不效。吴至。见医满座。亦

  局。诊其脉弦而紧。遂令按之。小腹急痛。知瘀血未尽也。思患者大势恶露已下。未必还

  有余血。偶因寒凉所伤。瘀血停滞下焦。日久客于经络。所以变生诸证。须得大调经散。倍

  入琥珀化诸恶血成水。其患方愈。遂合前药服之。五日后。行恶水斗许。臭不可近。患人觉

  倦。病势渐减。然后以人参养荣汤数十帖。月余如初。

  一妇产后恶露未尽。因起抹身。寒气客于经络。乍寒乍热。脉紧而弦。以葱白散。二帖

  而安。

  立斋治一产妇。恶寒发热。欲以八珍加炮姜治之。其家知医。以为风寒。用小柴胡汤。

  薛曰。寒热不时。乃气血虚。不信。仍服一剂。汗出不止。谵语不绝。烦热作渴。肢体抽搐

  薛用十全大补二剂。益甚。脉洪大。重按如无。仍以前汤加附子数剂。稍缓。再服而安。

  震按前二案。以脉弦而紧知为瘀血。此案以脉洪大。重按如无。知为气血两虚。是真临

  证指南也。但首案必须大调经散。次案必须葱白散。决非通套行血消瘀所能治。此案必须桂

  附。亦非平补气血所能治。

  卷九\\女科

  惊

  属性:乐元忠妻。产后病惊。身飘飘如在浮云中。举目则旋转。持身不定。四肢酸软。皆以安

  神补虚治之。前证转甚。载原礼独曰。左脉芤且涩。神色不变。是因惊致心胞络积血耳。乃

  下血如漆者一斗。遂愈。古人云。大实似羸者此也。

  震按此证必共认为虚矣。苟不辨其左脉之芤涩。岂能测其心胞之积血耶。人只知惊是病

  不知因惊而又致病。则治惊无益也。可举此案以例其余。

  卷九\\女科

  潮热、吐衄血

  属性:汪石山治一妇。产后未经盈月。怒气。血流如水。三日方止。随又劳苦。四肢无力。睡

  而汗出。日晡潮热。口干。五心如炙。诸医皆用柴、芩、薄荷之类。其热愈炽。诊其脉弦大

  无力。此蓐劳也。以四物汤一两。入胡黄连、秦艽、青蒿各五分。数服热退身凉。后以黄连

  八珍丸一料而安。

  震按此用二连、艽、蒿。可见薛氏之八珍十全。原非成例定局。

  一妇产后。血逆上行。鼻衄。口干心燥舌黑。盖因瘀血上升。遂用益母丸。童便化下数

  丸。后鼻衄渐止。下血渐通。

  震按女科诸书。咸以产后鼻衄为险证。此用益母丸童便化下数丸。是仿倒经治法。亦有

  愈者。然未可奉为胜算也。

  立斋治大尹俞君之内。产后发热晡热。吐血便血。兼盗汗。小便频数。胸胁胀痛。肚腹

  痞闷。薛曰。此诸脏虚损也。治当固本为善。自恃知医。用降火之剂。更加泻痢肠鸣。呕吐

  不食。腹痛足冷。始信薛言求诊。其脉或浮洪。或沉细。或如无。其面或青黄。或赤白。此

  虚寒假热之状。时值仲夏。当舍时从证。先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肉桂。数剂胃气渐复。诸证

  渐退。更佐以十全大补汤。半载全愈。

  震按此条脉法。可为大虚之据。

  一产妇咳嗽痰盛。面赤口干。内热晡热。撤作无时。此阴火上炎。当补脾肾。遂用补中

  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愈。

  一产妇泻痢年余。形体骨立。内热晡热。自汗盗汗。口舌糜烂。曰吐痰三碗许。脉洪大

  重按全无。此命门火衰。脾土虚寒而假热。吐痰者。乃脾虚不能统摄归源也。用八味丸补

  火以生土。用补中益气兼补肺金而脾胃健。

  震按此二案。乃薛氏治法正宗。能熟志之。自不流入清解滋阴一路。

  卷九\\女科

  泄泻

  属性:汪石山治一妇。产后滑泄。勺水粒米弗容。实时泄下。如此半月余。众皆危之。或用五

  苓散、平胃散。病益甚。汪诊之。脉皆濡缓而弱。曰。此产中劳力以伤其胃也。若用汤药。

  愈滋胃湿。非所宜也。令以参苓白术散。除砂仁。加陈皮、肉豆蔻。煎姜枣汤调服。旬余而

  泻止。

  〔附〕沈尧封治一妇。产时去血多。随寒战汗出。便泻不止。用大剂真武汤。以干姜易

  生姜。两剂战定而汗泻如故。又服两日。寒战复作。再用补中汤。无人参。加附子。两剂。

  病者云。我肚里大热。口渴喜饮。然汗出下利寒战仍不减。沈方凝神思虑。其母曰。彼大孔

  如洞。不能收闭。又无力吃参。谅无活理。沈用黄五钱。炙北五味四钱打碎。白芍、茯苓

  各二钱。各炒。归身、甘草各钱半。各炒。大枣三枚。一剂病减。四剂全愈。

  金大文先生治一妇。产后三日发疹。细而成粒。不稀不密。用荆芥、蝉蜕、粘子等药一

  剂。头面俱透。越一日。渐有回意。忽大便溏泄数次。觉神气不宁。问其所苦。曰热曰渴。

  语言皆如抖出。脉来微细。数有七至。外露但欲寐少阴证据。金曰。此阳脱证也。属少阴。

  用生附子三钱。水洗。如炒米。干姜炒八分。甘草炒一钱。白芍炒一钱半。水煎。冲人尿

  一调羹。猪胆汁四小茶匙。时已黄昏。无猪胆。以青鱼胆汁代之。服毕即睡。觉来热渴俱除

  续用黄建中汤加丹参、苏木。二剂而安。

  震按此二案。有大见识。大力量。故能起死回生。较之汪案。高逾十倍。但汪案勺水粒

  米弗容。实时泄下。亦诚危矣。然处方平淡。不过以散换汤之巧。亦即效者。盖脉濡缓而弱

  与脉微细而数有七至者。其平险各别也。

  卷九\\女科

  浮肿

  属性:丹溪治一妇产后。四肢浮肿。寒热往来。盖因败血流入经络。渗入四肢。气喘咳嗽。胸

  膈不利。口吐酸水。两胁疼痛。遂用旋复花汤。微汗渐解。频服小调经。用泽兰梗煎汤调下

  肿气渐消。

  震按此系败血流经之肿。乃产后浮肿之一端耳。其不因败血而肿者。又当另法以治。但

  产后浮肿。亦是险证。此二方未必能效。

  卷九\\女科

  气喘

  属性:汪石山曰。余一日庄居。一乡人踵门哀恳。道其妻产后。数喘促不能卧。痰与血交涌而

  上。日夜两人扶坐。才侧身壅绝。乞救疗之。余以意度。新产后。血气脾胃。大虚顿损。故

  虚痰壅盛。而败血乘之。犀角六君子加失笑散。一服痰血俱下。喘亦立止。次日来谢云。诸

  病皆去。止不能食耳。与参苓白术散调理全愈。

  震按此证甚危。此方甚巧。若用六君而不加犀角失笑散。则不应。用犀角失笑散而不合

  六君。亦不应。但以意度之。不凭脉象。固由汪公熟能生巧。而其病机。在乎痰与血交涌而

  上。才侧身。便壅绝。显系败血随痰上升。然非血气脾胃之大虚。败血何由随痰上升耶。此

  方所以恰对也。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先生之谓欤。

  卷九\\女科

  损破尿胞、脱下子宫

  属性:一产妇因收生者不谨。损破尿胞。而致淋沥不禁。丹溪曰。肌肉破伤。在外者。尚可完

  补。胞虽在腹。恐亦可治。诊其脉虚甚。盖难产。因气血虚。故产后尤虚。试与峻补。以参

  术为君。芎、归为臣。桃仁、陈皮、黄、茯苓为佐。以猪羊胞煎汤熬药汁。极饥饮之。

  一月而安。盖气而骤长。其脬即完。恐稍迟即难成功也。

  一妇产后。阴户下一物如合钵状。有二岐。此子宫也。气血弱。故随子而下。用升麻、

  当归、黄大剂。服二次。仍用皮工之法。以五倍子作汤洗濯。皴其皮。后觉一响而收入。

  但经宿着席。破落一片如掌大。心甚恐。朱曰。非肠胃比也。肌肉破尚可复完。以四物加人

  参数十帖。三年后。复生一子。

  震按难产因气血虚。故产后尤虚。此是至言。然以论损破尿胞。脱下子宫者。尤为确切

  不移。他证又当活看。

  卷九\\女科

  玉关不闭

  属性:立斋曰。一妇人阴门不闭。肿痛。发热恶寒。用十全大补加五味。四剂肿消而敛。若初

  产肿胀。或痛而不闭者。当用加味逍遥散。若肿既消而不闭。当用补中益气汤。切忌寒凉

  之剂。

  震按玉关不闭。虚证无疑。而虚证之中。又有分别。立斋之加惠后学多矣。特是产科奇

  病甚多。奇方亦甚多。兹集不能全载。如遇怪异证候。当于叶杏林所述诸书检求之。夫学医

  何难。不过多读书耳。金史载张洁古学医。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

  中。自是洞彻其术。因思天使此人为良医。尚须纳之以书。我侪既不梦斧凿开窍。务必从目

  从口将书纳之于心。纳之诚多。宁让洁古独步耶。设遇奇病。自有奇方。可向腹笥检求矣。

  至类案江公注云。须问临产难易。去血多少。以辨虚实。及血热戒投温燥。俱系名言。又可

  为薛氏之功臣。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医案按",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