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仲冬纪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春秋左传",免费读到尾

  促冬【正文】

  一曰:

  中冬之月,日在斗①,昏东壁中②,旦轸中③。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④。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冰粒壮⑤,地始坼⑥,鹖不鸣⑦,虎始交⑧。天子居玄堂太庙⑨,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宏以弇。

  命有司曰⑩:“土事无作,无发盖藏,无起大众,以固而闭。”发盖藏,起大众,地气且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多疾疫,又随以丧。命之曰“畅月”。

  是月也,命阉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省妇事,毋得淫,虽有贵戚近习,无有不禁。乃命大酋,秫稻必齐,麹糵必时,湛館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无有差忒。天子乃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名原、渊泽、井泉。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牛马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能取疏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导之。其有侵夺者,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斋戒,处必弇,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曰短至,则伐林木,取竹箭。

  是月也,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涂阙庭门闾,筑囹圄,此所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早,氛雾冥冥,雷乃发声。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国有大兵。行春令,则虫螟为败,水泉减竭,民多疾疠。【解说】

  见《孟冬》。【注释】

  ①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在今人马座。

  ②东壁: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称壁,在今飞马座。

  ③轸: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在今乌鸦座。

  ④黄钟:十二律之一,属阳律。

  ⑤壮:这里指冰的坚硬。

  ⑥坼(chè):裂开。这里指地被冻裂。

  ⑦鹖(hédàn):山鸟。

  ⑧交:交配。

  ⑨玄堂太庙:北向明堂的中央正室。

  ⑩有司:这里指司徒。

  土事:指土木工程。作:兴。

  发:打开。盖藏:指覆盖贮藏东西的仓廪府库之类。

  固、闭:都用作使动。五行说认为,冬宜闭藏,所以一切开启之事,都要禁止。

  且:将。泄:宣泄。

  是:代词,此。房:正室两边的房舍,这里喻为天地闭藏万物之所。

  随以丧:随之而丧亡。

  命:命名。畅月:此月阴气盛,人民空闲无事,所以称为“畅月”。

  阉尹:宫官之长。宫令:宫中的禁令。

  审:慎重。门闾:指宫中之门。

  重(chónɡ)闭:指房室内外之门都严加关闭。重,重叠。以上措施都是为了闭阳助阴。

  省:减少。妇事:指妇女的工作。

  淫:过分。这句意思是不得制作过分巧饰的东西。

  贵戚:尊贵的近亲。近习:王身边宠幸的人。

  禁:指禁止制作淫巧之事。

  大酋(qiú):酒官之长。

  秫(shú):黏高梁,可以酿酒。稻:指糯米稻,也可以酿酒。齐:指秫稻纯齐。

  麹蘖(qiūniè):酿酒时引起发酵的物质。时:及时。

  湛(jiàn):浸渍。(chì):烹煮。

  陶器:瓦器,指酿酒用的器皿。

  火齐(jì):指火候。齐,剂量,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剂”。得:指火候能适中。

  六物:六事,即上文“秫稻必齐,麴蘗必时,湛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等六件事。物,事。

  差忒(tè):差错。

  名原:大的水源。原,水的发源处,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源”。这句指祭祀水神。

  诘:责问。这句大意是在此收藏积聚之时,如还有没收藏的谷物,没入圈的马牛,可以任人拿取而不责问。

  薮(sǒu)泽:水聚集之处叫泽,泽旁无水之处叫薮。

  疏食:指草木的果实,即榛栗菱芡之类。田:打猎,猎取。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畋”。

  野虞:主管山林薮泽的官。

  罪之:对他治罪。罪,用作动词。

  日短至:即冬至。

  阴阳争:仲冬之月,阴气正盛,阳气开始升动,所以阴阳相遇而争。

  诸生:指各种生物。荡:动,指生物萌动。

  处:居处。弇(yǎn):深邃。

  去:屏除。声色:指音乐彩色。

  安:用作使动。形性:身体性情。

  定:成。这句意思是此时阴阳方争,须待阴阳的消长。

  芸:草名,像苜蓿。

  荔:草名,像蒲而小,根可以作刷子。挺出:挺生而出。

  结:屈曲。指蚯蚓在穴内屈曲而动。

  麋(mí):鹿的一种。解(xiè):陨坠。

  箭:小竹子。

  阙:也叫观(ɡuàn),即宫门外两边筑起的高台。

  囹圄:牢狱。

  氛雾:雾气。

  雨:动词,降落。汁:雪中夹雨。

  瓠(hù):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长圆形,嫩时可食。

  螟:吃谷心的害虫。败:害。

  疾疠:疫疾,不合时气而患病。

  至忠【正文】

  二曰:

  至忠逆于耳,倒于心①,非贤主其孰能听之?故贤主之所说②,不肖主之所诛也。人主无不恶暴劫者,而日致之③,恶之何益?今有树于此,而欲其美也,人时灌之④,则恶之,而日伐其根,则必无活树矣。夫恶闻忠言,乃自伐之精者也⑤。

  荆庄王猎于云梦⑥,射随兕⑦,中之。申公子培劫王而夺之⑧。王曰:“何其暴而不敬也⑨?”命吏诛之。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子培,贤者也,又为王百倍之臣⑩,此必有故,愿察之也。”不出三月,子培疾而死。荆兴师,战于两棠,大胜晋,归而赏有功者。申公子培之弟进请赏于吏曰:“人之有功也于军旅,臣兄之有功也于车下。”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兄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于王之侧,其愚心将以忠于君王之身,而持千岁之寿也。臣之兄尝读故记曰:‘杀随兕者,不出三月。’是以臣之兄惊惧而争之,故伏其罪而死。”王令人发平府而视之,于故记果有,乃厚赏之。申公子培,其忠也可谓穆行矣。穆行之意,人知之不为劝,人不知不为沮,行无高乎此矣。

  齐王疾病,使人之宋迎文挚“,文挚至,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已也。虽然,王之疾已,则必杀挚也。”太子曰:“何故?”文挚对曰:“非怒王则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太子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文挚曰:“诺。请以死为王。”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齐王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而不与言。文挚因出辞以重怒王,王叱而起,疾乃遂已。王大怒不说,将生烹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爨之三日三夜,颜色不变。文挚曰:“诚欲杀我,则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夫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文挚非不知活王之疾而身获死也,为太子行难,以成其义也。【解说】

  本篇列举了人臣“至忠”的两个典型;一个是申公子培,他宁“犯暴不敬之名,触死亡之罪”,而默默地代楚王受祸;一个是文挚,他明知洽好齐王的病会招致杀身之祸,而为了成全太子孝敬之义甘愿受死。然而,他们的至忠行为却不被人主理解,申公子培险些被楚王杀掉,文挚财被齐王活活煮死。文章通过这两个事例一方面论证了“忠于治世易,忠于浊世难”的道理,一方面借此向人主提出听取忠言的劝告。文中文挚被煮三日三夜“颜色不变”,而且还能说话,纯属荒诞不经,这大概是当时阴阳家思想影响的反映吧。【注释】

  ①倒:逆。

  ②说:悦。

  ③致之:招致侵暴劫夺。这是说,君主为暴虐之政,必然招致侵暴劫夺。

  ④时:按时。

  ⑤精:这里是尤甚的意思。

  ⑥云梦:云梦泽,即今湖北江陵至蕲春间的太湖区域。

  ⑦随兕(sì):恶兽名。

  ⑧申公:楚申邑邑宰,楚僭称王,邑宰称公。

  ⑨暴:臣下侵凌君主称为暴。

  ⑩百倍:指子培之贤过人百倍。

  战于两棠:指春秋时楚晋邲之战。两棠,当是邲的属地,在郑国境内。

  持:保持。

  故记:古书。

  罪:这里是祸殃的意思。

  发:打开。平府:府名,当是楚国收藏古籍文书的地方。

  穆:美。

  劝:鼓励。

  沮(jǔ):止。这里是丧气、泄劲的意思。

  齐王:指齐湣王。痏(wěi):生恶疮。

  之:往。文挚:据本文记载当是战国时的名医。

  已:止,痊愈。

  怒:用如使动,激怒。

  顿首:头叩地而拜。强(qiǎnɡ):极力。

  争:争辩。

  幸:宠爱。这里有哀怜的意思。

  期:约定日期。

  不当者三:三次不如期前往。

  叱(chì):大声呵斥。

  说:悦。

  烹:煮。用鼎煮杀人是古代的一种酷刑。

  果:终于。

  爨(cuàn):烧,煮。

  颜色:指容貌。变:这里是毁的意思。

  覆:盖。

  活:治愈。

  难:难于办到的事。这里指招致杀身之祸的事。

  义:指孝敬之义。

  忠廉【正文】

  三曰:

  士议之不可辱者①,大之也②。大之则尊于富贵也,利不足以虞其意矣③。虽名为诸侯,实有万乘,不足以挺其心矣④。诚辱则无为乐生。若此人也,有势则必不自私矣,处官则必不为汙矣⑤,将众则必不挠北矣⑥。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⑦。国有士若此,则可谓有人矣。若此人者固难得,其患虽得之有不智⑧。

  吴王欲杀王子庆忌而莫之能杀⑨,吴王患之。要离曰⑩:“臣能之。”吴王曰:“汝恶能乎?吾尝以六马逐之江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左右满把,而不能中。今汝拔剑则不能举臂,上车则不能登轼,汝恶能?”要离曰:“士患不勇耳,奚患于不能?王诚能助,臣请必能。”吴王曰:“诺。”明旦加要离罪焉,挚执妻子,焚之而扬其灰。要离走,往见王子庆忌于卫。王子庆忌喜曰:“吴王之无道也,子之所见也,诸侯之所知也。今子得免而去之,亦善矣。”要离与王子庆忌居有间,谓王子庆忌曰:“吴之无道也愈甚,请与王子往夺之国。”王子庆忌曰:“善。”乃与要离俱涉于江。中江”,拔剑以刺王子庆忌。王子庆忌捽之,投之于江,浮则又取而投之,如此者三。其卒曰:“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要离得不死,归于吴。吴王大说,请与分国。要离曰:“不可。臣请必死!”吴王止之,要离曰:“夫杀妻子,焚之而扬其灰,以便事也,臣以为不仁。夫为故主杀新主,臣以为不义。夫捽而浮乎江,三入三出,特王子庆忌为之赐而不杀耳,臣已为辱矣。夫不仁不义,又且已辱,不可以生。”吴王不能止,果伏剑而死。要离可谓不为赏动矣,故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廉,故不以贵富而忘其辱。

  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翟人至,及懿公于荣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桓公闻之曰:“卫之亡也,以为无道也。今有臣若此,不可不存。”于是复立卫于楚丘。弘演可谓忠矣,杀身出生以徇其君。非徒徇其君也,又令卫之宗庙复立,祭祀不绝,可谓有功矣。【解说】

  本篇宣扬了“忠廉”精神。文章列举了要离与弘演的事例:要离替吴王刺杀王子庆忌,功成之后,“临大利而不易其义”,“不以贵富而忘其辱”,“伏剑而死”;弘演“杀身出生以徇其君”。文章认为要离“可谓廉矣”,弘演“可谓忠矣”。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孟子宣扬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注释】

  ①议:通“义”(依孙锵鸣说)。名节。

  ②大:用如意动,以……为大。

  ③虞:通“娱”。使……快乐。

  ④挺:动摇。

  ⑤处官:居官。为汙(wū):做败坏名节的事。

  ⑥将众:率领军队。挠北:败北,溃逃。挠,通“桡”。屈服。

  ⑦出生:舍弃生命。徇:通“殉”。为某种目的而献身。

  ⑧有:通“又”。智:通“知”。

  ⑨吴王:指吴王阖(hé)庐(又作“阖闾”)。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为王。王子庆忌:吴王僚之子,以勇武著称。

  ⑩要(yāo)离:吴王阖庐之臣。要离刺杀王子庆忌之事,可参阅《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恶(wū):何。

  六马:指六匹马驾的车。江上:长江岸边。

  左右满把:指王子庆忌左右手接箭,各满握。

  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这二句是说要离身小力薄。

  奚:何。

  请:在这里词义已虚化,只起表敬作用。

  挚:抓,攫取。

  有间(jiàn):不长一段时间。

  中江:渡到江水中流。中,用如动词。

  捽(zuó):揪住头发。

  卒:终,最后。

  国士:智勇冠于全国的人。

  幸汝:等于说“活汝”,饶你一死。幸,用如使动,使……幸运。而:你。

  便事:有利于事业。便,利。

  故主:指吴王。新主:指王子庆忌。

  特:只,不过。之:“为”的间接宾语,代要离自己。

  伏剑:用剑自杀。

  卫懿(yì)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名赤,公元前668年-前660年在位。卫懿公好鹤亡国,可参阅《左传·闵公二年》。弘演:卫懿公之臣。

  有所于使:意思是受命出使国外。

  翟(dí):通“狄”。

  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据《左传·闵公二年》记载:“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轩是大夫以上所乘的车,故有此说。

  及:追上。荣泽:疑是“荧(yínɡ)泽”之误。荧泽,在今黄河之北(依杨伯峻说,见《春秋左传注·闵公二年》)。

  报使于肝:向卫懿公的肝复命。

  襮(bó):表,外衣。弘演剖腹,把懿公的肝置入自己的腹中,犹如给肝穿上外衣,故自称“为瀑”。

  腹实:腹中之物,指内脏。

  内(nà):纳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纳”。

  桓公:指齐桓公。

  当务【正文】

  四曰:

  辨而不当论①,信而不当理,勇而不当义,法而不当务②,惑而乘骥也③,狂而操吴干将也④,大乱天下者,必此四者也⑤。所贵辨者,为其由所论也⑥;所贵信者,为其遵所理也;所贵勇者,为其行义也;所贵法者,为其当务也。

  跖之徒问于跖曰⑦:“盗有道乎?”跖曰:“奚啻其有道也⑧?夫妄意关内⑨,中藏⑩,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时,智也;分均,仁也。不通此五者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无有。”备说非六王、五伯,以为尧有不慈之名,舜有不孝之行,禹有淫湎之意,汤、武有放杀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世皆誉之,人皆讳之,惑也。故死而操金椎以葬,曰:“下见六王、五伯,将敲其头矣!”辨若此不如无辨。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之生微之启与中衍也,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父、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太史据法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纣故为后。用法若此,不若无法。【解说】

  “当务”就是合于时务。本篇列举了跖论盗道、“直躬者”告发其父窃羊、齐之逞勇者自食其肉,以及商太史据法力争立纣等事例,旨在说明:“辨而不当论,信而不当理,勇而不当义,法而不当务”是大乱天下的四害。本篇思想倾向属儒家学派。【注释】

  ①辨:通“辩”。当:合。论:通“伦”。理。

  ②法:守法。

  ③骥(jì):良马。

  ④干(ɡān)将:古剑名。相传为春秋时吴人干将所铸,锋利无比。惑而乘骥,必失正道;狂而操吴干将,必伤害人。这里比喻为害必甚。

  ⑤四者:指上文“辨而不当论……法而不当务”四种行为。

  ⑥所:当是衍文(依陶鸿庆说)。下文“所理”中的“所”字也当是衍文。

  ⑦徒:徒党。跖论盗道可参阅《庄子·肤箧》篇。

  ⑧啻(chì):只。

  ⑨妄意:猜想,凭空推测。关:门闩,这里指门。

  ⑩中(zhònɡ):猜中。藏:指室内所藏之物。

  入先:带头进去。

  出后:最后离开。

  备:具。六王:指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五伯:即春秋五霸。跖非难六王五伯可参阅《庄子·盗跖》篇。

  尧有不慈之名:传说尧杀长子丹朱,故有“不慈”之说。

  舜有不孝之行:传说舜放逐其父瞽瞍,故有“不孝”之说。

  禹有淫湎之意:传说帝女令仪狄造酒,进献给禹,禹饮后认为很甘美,故有“淫湎”之说。淫湎,沉溺于酒。

  汤、武有放杀之事:商汤起兵伐桀,桀流窜南巢,如同放逐;武王伐纣,纣在鹿台自焚;故有“放杀”之说。

  五伯有暴乱之谋:指五霸为争霸主,骨肉相残,兼并小国,故有“暴乱”之说。

  讳:避讳。之:代上文的“不慈之名”、“不孝之行”、“淫湎之意”、“放杀之事”、“暴乱之谋”。

  操:持。椎(chuí):槌。

  毃(què):同“敲”。击。

  直躬:以直道立身。楚直躬者告发其父窃羊可参阅《论语·子路》、《庄子·盗跖》。

  谒:告发。上:指官府。

  异:奇怪。这里是说直躬者之信与众不同,背离常情。

  载:通“再”。两次。

  直躬之信不若无信:“直躬之信”违背了儒家“子为父隐”的道义,所以说“不若无信”。

  好勇:等于说“逞勇”,好夸耀自己的勇敢。

  郭:外城。

  卒(cù)然:通“猝然”。突然,意外地。涂:道路。

  姑:姑且,暂且。

  觞(shānɡ):古代饮酒器。这里用如动词,举觞饮酒。数行:指斟过几遍酒。

  胡:何。革:更,另。

  具:备办。染:调味用的豉酱。

  啖(dàn):吃。

  微子启:帝乙长子,名启,纣的庶兄,因多次谏纣,不被听取,故逃亡。周灭商后,微子启向周称臣,封于宋,为宋国始祖。

  中衍:帝乙次子,微子启死后,继为宋国之君,他书或作“仲衍”。

  受德乃纣也:纣,名受。这里说纣名“受德”,与其他古籍所载不同,疑有误。

  置:立。

  而:相当了“乃”、“则”。

  后:王位继承人。

  长见【正文】

  五曰:

  智所以相过①,以其长见与短见也②。今之于占也,犹占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③。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荆文王曰④:“苋譆数犯我以义⑤,违我以礼⑥,与处则不安⑦,旷之而不榖得焉⑧。不以吾身爵之⑨,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榖。”于是爵之五大夫⑩。“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与处则安,旷之而不榖丧焉。不以吾身远之,后世有圣人,将以非不榖。”于是送而行之。申侯伯如郑,阿郑君之心,先为其所欲,三年而知郑国之政也,五月而郑人杀之。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世也。

  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平公曰:“工皆为调矣。”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至于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吕太公望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二君者甚相善也。相谓曰:“何以治国?”太公望曰:“尊贤上功。”周公旦曰:“亲亲上恩。”太公望曰:“鲁自此削矣。”周公旦曰:“鲁虽削,有齐者亦必非吕氏也。”其后,齐日以大,至于霸,二十四世而田成子有齐国。鲁日以削,至于觐存,三十四世而亡。

  吴起治西河之外,王错谮之于魏武侯,武侯使人召之。吴起至于岸门,止车而望西河,泣数行而下。其仆谓吴起曰:“窃观公之意,视释天下若释,今去西河而泣,何也?”吴起抿泣而应之曰:“子不识。君知我而使我毕能,西河可以王。今君听谗人之议而不知我,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吴起果去魏入楚。有间,西河毕入秦,秦日益大。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魏公叔痤疾,惠王往问之,曰:“公叔之疾,嗟!疾甚矣将奈社稷何?”公叔对曰:“臣之御庶子鞅,愿王以国听之也。为不能听,勿使出境。”王不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今谓寡人必以国听鞅,悖也夫!”公叔死,公孙鞅西游秦,秦孝公听之。秦果用强,魏果用弱。非公叔座之悖也,魏王则悖也。夫悖者之患,固以不悖为悖。【解说】

  “长见”即远见。文章说:“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占则可知后。”这一段揭示了“长见”的理论根据。作者认为,古今前后是一脉相承的,“今”是“古”的发展,而未来的“后”又是“今”的继续。这种把历史看作是有规律的、连续的、发展的认识,在二千多年以前是很可贵的。本篇列举的五位具有远见的圣贤的事例都是为证明上述观点服务的。【注释】

  ①过:超过。这里是有差异的意思。

  ②长:远。短:近。

  ③一:一样。

  ④荆文王:即楚文王,春秋时楚国国君,名赀(zī),公元前689年—前676年在位。

  ⑤苋譆(xiànxǐ):楚文王之臣。他书或作“管饶”、“管苏”。数(shuò):多次。犯:冒犯。

  ⑥违:背,违抗。

  ⑦与处:跟他在一起。

  ⑧旷:久。不榖:不善之人。这是春秋时诸侯的谦称。榖,善。

  ⑨以:从,由。爵:用如动词,授予爵位。

  ⑩五大夫:爵位名。

  申侯伯:楚文王之臣。他书或作“申侯”。申,春秋时小国,为楚所灭。申侯伯之事可参阅《左传·隐公七年》,内容与本篇所载有异。持:把握。养:长养,助长。

  先我:在我之前。

  行:用如使动。

  如:往。

  阿(ē):曲从,迎合。

  知:王持,执掌。

  上世:前世。这句话大意是,楚文王之所以为善,是顾虑到后世圣人的毀誉,所以说“是后世之圣人使文王为善于上世”。

  晋平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彪,公元前557年—前531年在位。

  工:指乐工。

  调(tiáo):和谐。

  师旷:春秋时著名乐师,名旷,相传他精通审音辨律,因为是瞎子,史书又称“瞽旷”。

  更:重新。

  知音:指精通音律。

  窃:谦词,私下。

  师涓:春秋时卫灵公的乐官,善音律。据《韩非子·十过》记载,师旷与师涓同时,与本篇不同。

  吕太公望:即太公望吕尚。吕,氏。太公望,号。

  上:尚,崇尚。

  田成子:即田恒(又名田常)。齐简公四年,田恒杀简公,拥立干公。自任齐相,齐国之政尽归田氏。

  日以削:日益削弱。

  觐(jǐn):通“仅”。

  西河:指今山西、陕西界上黄河南北流向最南端的一段。也指战国时地处黄河西岸的魏地。

  王错:魏大夫,魏武侯死后二年出奔韩。谮(zèn):说坏话诬陷别人。魏武侯:名击,魏文侯之子,公元前386年—前371年在位。公元前376年与韩、赵共灭晋。

  岸门:魏邑,在今山西省河津县南。

  仆:指驾御车马的人。

  释:舍弃。(xǐ):同“屣”、“蹤”。鞋。

  去:离开。

  抿(wěn):同“抆”。擦。泣:指泪。

  毕能:竭尽能力。

  公叔痤:战国时魏惠王相。

  惠王:魏惠王,魏武侯之子,名,公元前370年—前335年在位。问:探问。

  嗟:叹词。

  奈……何:意思是把……怎么样(怎么办)。

  御庶子鞅:即公孙鞅,卫国人,又名卫鞅。初为魏相公叔座的家臣,后入秦辅佐秦孝公实行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秦封之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号商君,又称商鞅。今存《商君书》二十四篇。御庶子,官名。

  为:等于说“如”。

  悖:悖理,荒谬。

  用:以,因。

点击下载App,搜索"春秋左传",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