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字经14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免费读到尾

  赵匡胤诫儿珍惜幸福

  【原文】

  魏国长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太祖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宫闱戚里皆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选自《戒子通录》

  【译文】

  魏国长公主曾经穿着贴着绣花铺着翡翠羽毛的短衣进入宫中,宋太祖看见了,便对她说“你把这件衣服脱下来给我,从今以后不要再作这样的装束了。”公主笑着回答说:“这样一件衣裳,能用得了多少翠羽?”太祖说:“不是这样说的。公主穿上了这种衣服,后妃外戚都会效仿你,那么,京城翠羽的价格就会随着增高,百姓为了追逐利益,杀生害命的人就会随着增加,这完全是你引起的,你生长在富贵之家,应当珍惜自己的幸福,怎么能开创此种恶事的头呢?”

  薛氏谈教子方法

  【原文】

  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赐冠帔,命坐,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宋史·苏易简传》

  【译文】

  当苏易简任副宰相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召薛氏进宫,送她礼帽披肩,命她入坐之后,便问道:“你是怎样教育儿子成为优秀人材的?”薛氏回答说:“他年幼时教他懂得礼貌和谦让,长大后教他学习《诗经》、《书经》。”宋太宗对在身边的人说:“真是像孟母一样。”

  庞尚鹏诫子弟恪守本分

  【原文】

  一、子孙各安分循理,不许博弈、斗殴,健讼、及看鸭、私贩盐铁,自取覆亡之祸。

  二、田地财物,得之不以义,其子孙必不能享。古人造“钱”字,一金二戈,盖言利少而害多,旁有劫夺之祸。其聚也,未必皆以善得之;故其散也,奔溃四出,亦岂能以善去,殃其身及其子孙。多藏必厚亡,老子之名言,信矣。人生福禄自有定分,惟择其理之所当为、力之所能为者,尽其在我。俟命于天,此心知足,虽蔬食菜羹,终身有余乐,苟不知分量,曲意求盈,虽欺天罔人而不顾,有不颠覆者乎?若能勉给岁月,不以饥寒遗子孙,此身之外,皆为长物,何自苦为。

  三、傲,凶德也。凡以富贵学问而骄人,皆自作孽耳。即使功德冠古今,亦分内事,何与于人。天道恶盈,惟谦受益,予阅历中外,备尝之矣。

  四、立妾为嗣续计,必不可已而后为之。嫡庶不同心,兄弟不同母,其间牾难尽言。若用情少偏,则是非蜂起,其流祸蔓延于子孙,或因而荡覆其家者亦多有之,此不可不慎图也。

  五、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凡饮食不知节,言语不知谨,皆自贼其身,夫谁咎?

  六、修斋、诵经、供佛、饭僧,皆诞妄之事。而端公圣婆,左道惑众。尤王法所必诛也,凡僧道师巫,一切谢绝,不许惑于妇人世俗之见。

  七、男子刚肠少,常偏听妇人言,离间骨肉,争长竞短,嫌隙横生。妇初入门,当先谕而禁抑之。“教子婴孩,教妇初来”。言当防之于早也。

  八、观人家起卧之早晚,而知其兴衰,此先哲格言也。凡男女必须未明而起,一更后方许宴息,无得苟安放逸,终受饥寒。

  九、子孙故违家训,会众拘到祠堂,告于祖宗,重加责治,谕其省改。若抗拒不服,及累犯不悛,是自贼其身也。

  十、遇昏暮即闭门,不许夜出。世情难测,宜备非常。如会客亦须早散,不设烛。大寒、大暑,尤当休息厨下人。

  十一、僮仆十四岁以上,不许入后厅,凡内外传呼,击云板或木鱼。

  十二、累世乡居,悉有定业。子孙不许移家,住省城三年后,不知有农桑,十年后,不知有宗族,骄奢游惰,习俗移人,鲜有能自拔者。予尝言乡居有十利,惟避寇方许暂寓城中。

  十三、内外房堂门巷及椅桌,俱每日黎明扫除拂拭。若门庭芜秽,几案纵横,此衰家之兆也。各令轮流打扫,不许推托有辞。

  十四、厨人、司事、早食不得过辰时,晚食不得过申时。每晚先将铁锅及合用器具,逐一洗涤收置,次早黎明而起,即点茶炊饭,不觉烦难乃能及期而举。早晚厨间俱不许用灯火,非徒欲省烦费,且恐昏昧不洁,以致饮食伤人,此事虽小,然于养生一节,所关甚大。况家人各有常业,终日勤苦,而饮食不如期,岂存恤之义哉。若有故违,先将首事者斥责,以儆其余。

  十五、每月初十、二十五二日,凡本房尊长卑幼,俱不日入时为会,各述所闻、或善恶之当鉴戒,或勤惰之当劝勉、或义所当为、或事所当已者、彼此据己见,次第言之,各倾耳而听。就事反观,勉加点检,此即德业相劝,过失相规之意。其会轮流主之,先派定日期,某系某日,如遇有事,请以次日代之。主会者只用点茶,不得置酒。若本日有祭祀宾客之会及有他兄,或遇大寒暑,大风雨则暂免。其无事不赴会,此即自暴自弃之人。会所不必拘,惟便于聚谈为贵。会必薄暮,谓其时多暇也,切不可夜深,久坐恐有不虞。

  十六、小家婆妇往来,类多簸弄是非,窥窃饮食,甚或诱引祈卜,煽惑妇女,因而盗骗财物,当不时诘问。如无故往来者,重治而禁绝之。

  ——选自《庞氏家训》

  【译文】

  一、子孙各人要安分守纪,尊重事理,不准赌博、斗殴、争讼、拘押和私贩盐铁,不然,就会栽下自取灭亡的祸根。

  二、田产财物,凡得来不正当的,他的后代一定不能享用。古人创造“钱”字,一金二戈,大意是说得利少而害处多,隐伏着被劫夺的灾祸。钱得来时未必是用正当的方式,所以花起来也是大把大把地挥霍,又怎么会用在正当的地方,这些钱一定会殃及子孙?钱积聚得越多灾祸就越大,老子这句名言,说得真让人信服。人生的享福与利禄由天而定。只要是合理的就应当去做,尽力做自己所能做的,完全在于自己。等待天命,对此感到心里满足,虽然吃的是蔬食菜汤,但是终身其乐无穷。如果不知轻重,刻意追求满盈,一味欺天蒙人而不顾其它的人,哪有不灭亡的道理呢?倘若能经常自勉,不让子孙挨饿受冻,除了自己的身体之外,其它都是多余的东西,何必自讨苦吃呢?

  三、自傲,是一种不祥的品质。凡是自以为富贵或自以为有学问而看不起别人的人,都是自我作孽。即使你的功德冠居古今,也是自己份内的事,为什么不能友好待人!天道恶满,惟独谦虚才能受益,我经历中外世事,尝够滋味了。

  四、为后嗣续计而娶小老婆,必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这样做。妻妾不同心,兄弟不同母,其间矛盾很难说尽。如果情感稍有偏差,那末是非就会像蜂群似地生出来,灾祸蔓延给子孙,甚至因此而倾家荡产的也有的是,这不能不慎重考虑呀!

  五、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有饮食不知节制,言语不知道谨慎,都是自我伤害的原因,又能怪谁呢?

  六、信道吃斋,诵读经文,供奉佛祖,施舍和尚,这些都是荒谬的事情。巫师巫婆,旁门左道蛊惑人们,这些都是王法所必须讨伐的,因此,所有僧道巫师,一概谢绝,不要被妇人那种世俗之见所迷惑。

  七、假如男子汉阳刚之气少了,往往会偏听妇道人家的话,这样骨肉关系就会被挑拨离间,争长论短,嫌疑矛盾不断产生。所以媳妇刚娶进门,就应当事先吩咐而后禁止抑制她。古人说:“教子要从婴孩抓起,教妇要从初来开始。”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八,观察人家起床睡觉的早与晚,可以知道他家的兴旺与衰败,这是圣人的格言。因此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必须天未亮起床,晚上一更后方可安息,不得马马虎虎,放任自流,否则最终会因懒散而受饥寒之苦。

  九、子孙故意违反家训,就得聚集族人,把他拘押到祠堂,报告祖宗,重加责罚,告诉他省悟改过。如果抗拒不服,累犯不改,是自己糟踏自己啊!

  十、每天黄昏夜暮降临就关门闭户,不许夜出。世情难测,应该十分防备。如会客也必须早散早归,不陈设灯烛。大冷天,大热天,更应当让厨房人员休息。

  十一、僮仆十四岁以上的,不得擅自进入后厅,所有内外传呼,均以击竹板或敲木鱼为号。

  十二、历代乡居,都有固定的职业。子孙不准搬迁。住省城三年之后,就会不知农村,十年之后,就会不知有宗族,生活奢侈,游手好闲改变风俗习惯,很少有能自拔的!我曾经说过:乡居有十大好处,只有躲避敌寇方许暂时寓居城中。

  十三、内外房间、厅堂、门口、胡同以及桌椅,都必须每天黎明扫除、擦掸尘土。如果门前庭院乱草丛生,茶几桌案横七竖八,这是家境衰败的征兆呀!让各人轮流打扫,不准推托躲避。

  十四、厨师、伙夫、管事,早餐不得超过辰时,晚餐不得超过申时。每天晚上先将铁锅及公用器具,逐一洗涤收好,第二天黎明起床,随即烧茶做饭,不觉麻烦困难,才能准时供应。厨房间早晚都不准用灯火,不但要节省费用,而且恐怕昏暗不注意卫生,以致饮食伤人,这事虽小,但是出于养生的一个环节,所关系的方面极大。况且家人各有各的事务,终日勤劳辛苦,而饮食不能准点,哪里还有一点温存怜悯之心呀!如有故意违犯,必先斥责首要分子,以此警戒其他人。

  十五、每月初十、二十五两天,所有本家族的人,不论地位辈分高低,男女老少均于当天聚会,各自叙述所见所闻,或以良善丑恶作为教训,或以勤劳懒惰作奖惩,或理所当然要干,或理所当然不能干的,彼此各抒己见,依次说下去,各自洗耳恭听。按照事情本身的状况,从反面去观察,加以劝勉检点,这就是德业相勉励,过失相规劝的意思。聚会可轮流主持,先排定日期,某人是某天,如遇有他事,不能主持,就要请下次主持人代劳。主持者只用茶点,不得摆酒。如当天有祭祀,会宾客以及有别的兄弟来往,或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就暂时免去。谁无事不赴会,这就是自暴自弃的人。聚会的场所不拘,只要便于交谈就好。会议一定要选择当天比较空闲的傍晚召开,切不可拖到夜深,久坐恐怕有不测。

  十六、小婆妇家往来,大多拨弄是非,窥探偷窃饮食,甚至引诱祈祷占卜,鼓动诱惑妇女做坏事,进而行窃骗取财物,应当经常盘问。如无故往来的,要严惩而后禁绝!

  张履祥训子语

  【原文】

  (一)

  人情乖异,不在乎大,多因积小而成。如干饣侯之愆,言语之伤,最足酿隙。若更以小人间之,彼此谗抅,遂至不解,故谨言语,接燕好,古人于此盖有深意也。

  (二)

  子弟朴钝者不足忧,惟聪慧者可忧耳。自古败亡之人,愚钝者十二三;才智者十七八。盖钝者多是安分小心,敬畏不敢妄作,所以鲜败;若小有才智,举动剽轻,百事无恒,放心肆己而克有终者罕矣。

  (三)

  子孙以忠信谨慎为先,切戒狷薄;不可顾目前之利而妄他日之害,不可用一时之势而贻数世之忧。

  (四)

  高忠宪公有言:子弟能知稼穑之艰难,诗书之滋味,名节之提防,则可谓贤子弟矣。归安沈司空诫子孙曰:故家之子,切戒者三字:曰“臭”、曰“滑”、曰“硬”。时俗憎恶,呼为“粪浸石卵”。子孙类比,宁不痛心?予谓忠宪举其贤者以为劝;司空指其不肖以为戒,语虽不同,其指一也。欲免司空所戒,当佩服忠宪公之言。知诗书滋味,乃免于臭;知稼穑艰难,乃免于硬;知名节提防乃免于滑。

  (五)

  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严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其严者岂必事事皆当,宽者岂必事事皆非?然贤不肖之分恒于此。严则督责,笞挞之下,有以柔服其血气,收束其身心。诸凡举动,知所顾忌而不敢肆。宽则姑息放纵,长傲恣情,百端过恶皆从此生也。观此则家长执家法以御群众,严君之职不可一日虚矣。

  ——选自《杨园先生全集》

  【译文】

  (—)

  人情破裂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大事酿成的,多因小事造成。比如,为了饮食上的一些小事,恶言伤人,最能造成感情上的裂痕。如果还有小人从中挑拨离间,唆使互相说对方的坏话,并罗织陷害,所结下的怨仇就无法解开,所以说话要谨慎,待人要和气,古人对此是有深刻的领会的。

  (二)

  子弟中敦厚笨拙者并不足忧,真正令人担心的是聪者。自古以来失败灭亡之人,愚笨者只占十分之二、三,而聪者占有十分之七、八。因为前者安分守己,小心谨慎,一直存有戒心,不敢放纵妄作,所以很少有失败者。如果小有才智,举动强悍敏捷,做事没有恒心,无所顾忌而能够有个好结局的人往往很少。

  (三)

  子孙应以忠诚、守信、谨慎为首要,一定要克服气量狭小,性情急躁、不厚道的行为。不能只贪图眼前利益而忘掉将来带来的危害,不要因为一时得志而仗势欺人,以致留下几世的忧患。

  (四)

  高攀龙说过这样的话:子弟能够知道耕稼的艰难,学习《诗》、《书》的滋味,知道名誉与节操的防范,那么就可以叫作德行好的子弟了。归安县的沈火敬介告诫他的子孙说:世家大族的子弟,要切实防备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臭”、“滑”、“硬”。习俗风气十分憎恶这三个字,叫做“茅厕里的鹅卵石”。如果子孙变成像这种鹅卵石,难道不痛心吗?我以为,高攀龙举德行好的子弟作为勉励,沈火敬介指出不贤的人作为警戒,话虽不一样,但指的是一回事。要避免沈火敬介所告诫的“臭”、“滑”、“硬”,就应当时刻不忘高攀龙的话。知道《诗》、《书》的滋味,就可以避免臭;懂得耕稼的艰难,就可以免于硬;知道名誉、节操的防范,就可以避免于滑。

  (五)

  子弟年幼的时候,父母老师严格的,以后德行好的多;要求不严格的,多数德行都不好。当然严格的人并不一定事事都做得妥当,不严格的并不一定事事都做得不对。但是有德行和无德行的区分就在这里。严格则督察责罚,恩威并用,使他的身心受约束,一举一动,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不严格则姑息放纵,为所欲为,作恶多端。由此看来,家长用治家之法来管理子弟,作父母的职责不可一日不履行。

  纪昀教子的金科玉律

  【原文】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义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矫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书不一一,容后续告。

  ——选自《纪晓岚家书》

  【译文】

  父母有个共同担负教育子女的责任,但我如今旅居北京,家庭教育的责任就落在你一个人身上了。然而妇女心性,偏爱子女的占多数,她们哪里知道不讲原则的爱,反而坑害了子女,教育子女的原则是些什么?简而言之有“四戒”、“四宜”:一不准晚起床,二不准懒惰,三不准奢华,四不准骄傲。既要遵守“四戒”,又须规劝“四宜”:一宜勤学,二宜尊敬老师,三宜爱众,四宜谨慎饮食。以上八条,是教子的不可改变的金科玉律,你要牢牢记在心上,随时用来教育三个儿子。虽然仅仅是十六个字,已全部囊括无遗了,你应该细细领会,子女们的成功立业,都全部在其中了。这封信不一一都谈到,容我以后再继续告诉你。

  篇三勤奋敬业

  贾昌朝诫子清廉

  【原文】

  吾见近世以苛剥为才,以守法奉公为不才;以激讦为能,以寡辞慎重为不能。遂使后生辈当官治事,必尚苛暴,开口发言,必高诋訾。市怨贾祸,莫大于此。用是得进者则有之矣,能善终其身,庆及其后者,未之闻也。

  ……

  又见好奢侈者,服玩必华,饮食必珍,非有高资厚禄,则必巧为计划,规取货利,勉称其所欲。一旦以贪污获罪,取终身之耻,其可捄哉。

  ——选自《戒子通录》

  【译文】

  我亲眼看见近来人们将苛刻视作有本事的表现,将奉公守法看作没有本事的表现;以能竭力揭别人的短处和阴私为能干,以少说话、慎重办事为无能。这样一来,就使年轻人做官处理事情,习惯于苛刻暴虐。每逢开口说话,必定要厉声诋毁他人,没有比这更加招惹怨恨和祸害了,用此办法得以升官的人也是有的,但能善始善终,幸福能传到后代的人却没有听说过。

  ……

  又见一些奢侈的人,对服饰玩物,必定要追求华丽,对饮食必定要讲究贵重珍奇。如果家中没有很多钱财和优厚的收入,那么必定投机取巧,设法弄钱,拿来供自己挥霍,一旦因贪污获罪,那就成了终身的耻辱,这样还有救吗?

  贾昌朝对子孙的“超前教育”

  【原文】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众中语涉朝政得失,人事短长,慎勿容易开口。仕宦之法,清廉为最,听讼务在详审,用法必求宽恕。追呼决讯,不可不慎。吾少时见里巷中有一子弟,被官司呼召,证人詈语,其家父母妻子见吏持牒至门,涕泗不食,至暮放还乃已。是知当官莅事,凡小小追讯,犹使人恐惧若此;况刑戮所加,一有滥谬,伤和气、损阴德莫甚焉。

  ……

  复有喜怒爱恶,专任己意。爱之者变黑为白,又欲置之于青云;恶之者以是为非,又欲挤之于沟壑。遂使小人奔走结附,避毁就誉。或为朋援,或为鹰犬,苟得禄利,略无愧耻。吁,可骇哉!吾愿汝等不厕其间。

  ——选自《戒子通录》

  【译文】

  现在教诲你们,居家要孝顺父母,事君要忠心耿耿,待人要谦和,对下要慈爱。在公众场合,凡议论到朝政得失,人事短长,千万别轻易开口。做官最为重要的是清廉,办案务必仔细慎重,用法务求宽恕。传讯证人,也一定要慎重。我小时看见里巷中有一子弟被官方传去作证人,他家父母妻儿见官吏拿着文书到门口,痛哭不已,饭也不吃,直到傍晚放回为止。由此可见当官的办事,只要小小的传讯,就使人恐惧到这样,何况处以死刑,万一有滥用或差错,没有比此事更伤和气、损阴德的了。

  ……

  还有的人,喜怒爱恶,只任己意。爱起来,可以颠倒黑白,又想提拔他,并把他捧上天;恨起来,可以把对的说成错的,又想排挤他,并把他排挤到沟壑之中。于是使小人奔走投靠,听不进坏话,只爱听好话。或者作朋援,或者作鹰犬,以求禄利,毫不感到羞愧。唉,可怕啊!我愿你们不要混到里面,与他们同流合污。

  包拯以石碑训子孙“廉洁”

  【原文】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选自《包拯集》

  【译文】

  后世子孙做官犯有贪污罪的人,不得让他回老家,死后不得葬于祖宗的墓地里。不遵从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子孙。叫石工把我的这些话刻在石上。竖立在堂屋东壁下,用以告诫后代。

  欧阳修母教子学父“为官清廉”

  【原文】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邪。呜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选自《泷冈阡表》

  【译文】

  你的父亲为官清廉,又好施舍,喜欢宴请宾客,收入虽少,但常常不使有积余,他说:“不要让钱财来增加我的累赘。”所以,他死后,没有留下一间房,一块田地,我的生活没有依靠,凭什么能守寡呢?我对你的父亲,还是了解一、二……你的父亲做官时,经常在夜里点着蜡烛处理官府文书,见他多次搁下文书叹息。我问他为何叹息?他说:“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我想给罪犯一条生路却做不到啊!”我说:“有生路可求吗?”你的父亲说;“想给他一条生路却不可能,那么死者与我都没有怨恨的了。况且有时还真能使罪犯得到一条生路。因为能得到生路,就知道如果轻率处死一个人,死者是有怨恨的。审理案件的人常常想为罪犯开脱一条生路,但仍不能避免误判死刑,何况有的人就是想把罪犯置之死地而后快。”他回过头看见乳母抱着你站在旁边,就指着叹息说:“算命先生说我戌年将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就看不见我儿长成人了。等他以后懂事了,把我的这些话告诉他。”你父亲平时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子弟,所以我听熟了,牢记心里。他在社会上的活动,我不太知道;在家里没有一点装模作样的地方,所作所为都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啊!他有着一颗深厚的仁爱之心。所以,我知道你的父亲必定有好的后代,希望你以这些来勉励自己!赡养父母不在于一定要丰盛,主要看是否孝顺。为百姓谋利的事虽然限于个人条件不能博施于众,关键在于要有深厚的仁爱之心。我没有什么可教导你的,上面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意愿和对你的期望。

点击下载App,搜索"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