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三字经8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免费读到尾

  [注释\\]

  ①霁:(音记)雨过天睛。

  [译文\\]

  雨后刚放晴,

  秋风送来阵阵寒意;

  书房里更加凉爽,

  灯火旁读书的时光更长。

  《七夕》①

  庭下陈瓜果②云端望彩车③

  争如④郝隆子⑤只晒腹中书

  [注释\\]

  ①七夕:旧历七月初七。

  ②陈瓜果:据《荆楚岁时记》载,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

  女在院子里摆瓜果,向织女星乞求智慧灵巧。

  ⑧彩车:(车音居)牛郎织女会面时乘的车子。

  ④争如:怎么比得上。

  ⑤郝隆子:晋朝郝隆。农历七月初七,人家晒衣物,

  隆卧于庭中,人问他作什么,他答:晒我腹中书。

  [译文\\]

  七夕时节堂庭下摆上瓜果,

  向云端遥望牛郎织女相会的彩车;

  倒不如象那郝隆子,

  卧在堂前晒晒肚子里的书籍。

  《登山》①

  九日②龙山③饮黄花④笑逐臣⑤

  醉看风落帽⑥舞爱月留人

  [注释\\]

  ①《登山》: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原题为《九日龙山

  饮》。

  ②九日:指重阳节,旧历九月初九。

  ③龙山:在湖北江陵县西北十五里。

  ④黄花:指菊花。

  ⑤逐臣:遭到放逐的朝臣。

  ⑥风落帽:晋朝桓温带着一班幕僚游龙山,其中有一

  个叫孟嘉的(桓温的参军)喝醉了,他的帽子被风刮掉了,

  他自己还不知道,桓温让孙盛写诗来嘲笑他。

  [译文\\]

  重阳节登上龙山饮酒,

  菊花嘲笑我是逐臣;

  喝醉了酒看着风吹落帽,

  对月起舞更舍不得离去。

  《对菊》①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②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③

  [注释\\]

  ①《对菊》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原题为《九月十日即

  事》,作于前首《九日龙山饮》之后的九月初十日。李白九月

  初九登龙山,兴犹未尽,第二天再登龙山对菊而作。

  ②觞:(音伤)古代喝酒用的器物,酒杯。

  ③两重阳: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九月十日为“小重

  阳”。“两重阳”即指大小两个“重阳”。

  [译文\\]

  昨日重阳刚登山,

  今天又来这里举起酒杯;

  菊花为什么这样苦,

  竟遭到两次重阳。

  《冬初》

  帘外三竿日①新添一线长②

  登台观气象云物望中详③

  [注释\\]

  ①三竿日:“日上三竿”,利用太阳照射竿子倒影的长

  短,来测量时间。日上三竿,意思是太阳已经很高了。

  ②一线长:冬至日以后,白天一天天变长,这里指冬

  至后,白天每天长一线。

  ③详:吉祥,古时“详”和“祥”通用。

  [译文\\]

  窗外太阳已升到三竿,

  冬至后白昼增添一线长;

  登上高处望气象,

  观看云彩万物呈现着吉祥的征兆。

  《季冬》

  时值嘉平①候年华又欲催

  江南先得暖梅蕊②已先开

  [注释\\]

  ①嘉平:指阴历十二月。秦始皇把腊月改名嘉平月。

  ②梅蕊:梅花蓓蕾。

  [译文\\]

  时节已到了腊月,

  年岁又在催人老;

  长江以南先有暖意,

  梅花早已开放。

  《除夜》

  冬去更筹尽①春随斗柄②回

  寒暄③一夜隔客髩④两年催

  [注释\\]

  ①更筹尽:更筹,古时夜间计时之器。更筹尽,指一

  夜过去。这里泛指一年。

  ②斗柄:即北斗七星的柄,随季节的变化,其方向有

  变化。

  ③寒喧:客套,问寒问暖,指谈家常。

  ④髩:即鬓

  [译文\\]

  一年的最后一夜就要过去,

  春天随着北斗星的转动又来临;

  在闲谈中虽只隔了一夜,

  两年岁月的更替催使人的鬓发又白了许多。

  《弟子规》

  《弟子规》全书分“总叙”、“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五个部

  分。

  下面我们按原文顺序分五个部分作一简单批注,供分

  析批判时参考。

  (一)

  [原文\\]

  弟子规,圣人训①: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

  仁,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是孔老二的训导: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

  长;还要克制自己,谨慎诚实地按礼的要求去做;要广泛

  地爱统治阶级,亲近有“仁德”的人。在努力实行的同时,

  要分出精力放在学习典章文献上。

  [注释\\]

  ①圣人指孔老二。孔老二说:“弟子入则孝,出则

  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二)

  [原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①;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

  父母叫你,要立即答应,不能迟缓。父母让你干什么,

  行动不能懒惰。父母教训你,必须恭恭敬敬地听着。父母

  责骂你,必须顺从地接受。

  [注释\\]

  ①《礼记·玉藻》:“父母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

  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父母呼唤,要立即恭恭

  敬敬地答应,手里干着活得马上放下,嘴里吃着东西要赶

  紧吐掉,快步向前不能迟缓。)

  [原文\\]

  冬则温,夏则凊(音净,寒、凉),晨则省,昏则定①。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②。

  事虽小,勿擅为,苟(如果)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③。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④,德有伤,贻亲羞。

  [译文\\]

  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暖和父亲的被窝,夏天把父亲的席

  子搧凉。早晨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睡下。出外要禀

  告父母,返回后要向父母问候。居住的地方要固定,所做

  的事业不要变动。事情尽管小,不要自作主张,如果自作

  主张,就不符合做儿子的礼了。东西尽管小,不能私自拿

  了藏起来,如果私自藏东西,父母就会感到伤心。父母喜

  好的,要尽量设法准备好,父母厌恶的,要谨慎地去掉。

  身体有了损伤,会使父母忧虑,行为品德不好,会给父母

  丢脸。

  [注释\\]

  ①《礼记·曲礼》:“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

  定而晨省。”

  《二十四孝》记载:东汉黄香,九岁丧母,就知尽孝,

  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暖和父亲的被窝,夏天把父亲的席子搧

  凉。

  ②《礼记·曲礼》:“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③《礼记·坊记》:“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

  财也,示民有上下也。”(父母活着,做儿子的不能独立自

  主,不能有自己的财产,以表示有上下的分别。)

  ④《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子

  女身体的每一根头发、每一块皮肤,都得自父母,不能毁

  坏和伤害,孝就从这里做起。做官,行先王之道,扬名后

  代,光宗耀祖,这是孝的最终目的。)

  [原文\\]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①。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②。

  [译文\\]

  父母疼爱我,尽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憎恶我,还能做

  到孝,才是真孝。父母有过错,要规劝,使改正错误。规

  劝时要和颜悦色,说话要柔声细气。父母不听,等父母高

  兴时再规劝,要哭叫着规劝;父母生气了,抽打你一顿,

  也要毫无怨言。

  [注释\\]

  ①《二十四孝》记载:虞帝舜的父亲,听了舜的后娘

  的坏话,要杀舜。舜力尽孝道,感动了上天,感动了父母。

  尧认为舜是贤人,就把帝位传给舜。

  ②《礼记·内则》:“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

  泣而随之。”

  《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

  不入,起敬起孝,说(同悦)则复谏。……父母怒不说,而

  挞之流血,不敢疾怒,起敬起孝。”

  [原文\\]

  亲有疾,药先尝①,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②,居处辨,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③。

  [译文\\]

  父母有病吃药,子女要先尝,不分白天黑夜在床前侍

  候。父母死了,要守丧三年,在守丧期间应经常悲泣,夫

  妇不同居,不喝酒吃肉。办丧事要竭尽礼节,祭祀要心诚。

  对待死去的人如同对活着的人一样。

  [注释\\]

  ①《礼记·曲礼》:“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

  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②《礼记·曾子问》:“曾子问曰:‘三年之丧吊乎?’

  子曰:‘三年之丧练,不群立,不旅行,君子礼以饰情。三

  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曾参问:“三年守孝期间可

  以去吊唁别人吗?”孔丘说:“在三年守孝期间的头十三个

  月,不能和大伙呆在一起,不能和人一起活动,君子还要

  按礼的规定穿孝衣,以表示哀悼。在这三年守孝期间还去

  吊唁别人,不就是假的了吗?”)

  ③《论语·为政》:“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父母活着,依礼侍奉他们;父母死了,按礼埋

  葬他们,祭祀他们。)

  《中庸》:“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①。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音敏,消失)。

  [译文\\]

  作哥哥的讲友爱,作弟弟的知道恭敬,兄弟和睦,孝

  就在其中了。彼此把财物看轻了,相互间的怨恨从哪里产

  生呢?说话互相忍让,忿恨就自然消失了。

  [注释\\]

  ①《礼记·祭礼》:“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

  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

  矣。”(一说话就想到父母,这样就不会用恶言骂人,人也不

  会用忿恨的话回击自己,自己就不会受污辱,也不会使父

  母丢脸,这样就做到孝了。)

  [原文\\]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音现,显露)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①。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②。

  [译文\\]

  不管吃、喝、坐、走,都应年长的在前,年幼的在后。

  长辈叫人,要立即帮着去叫,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先到。

  对长辈不能叫名字,在长辈前不能显露自己的才能。路上

  遇见长辈,马上迎上前去作揖行礼,长辈不说话时就后退

  恭敬地站着。见到长辈时,如果骑着马要立即下马,坐在

  车上要下车,长辈过去后还须站在一旁目送一百多步。长

  辈站着的时候,小辈不能坐,等长辈坐下,命令你坐时才

  能坐。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但低到听不见,就不合

  适了。到长辈那里要快步上前,退出来时步子要慢。长辈

  和你说话,要站起来回答,眼睛不能东张西望看别的地

  方。

  [注释\\]

  ①《礼记·曲礼》:“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

  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也。”(见到父亲的

  朋友,没有命令你前进就不能前进,没有叫你后退就不能

  后退,没有问你话就不能说话,这就是孝子的行为。)

  《礼记·内则》:“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

  ②《礼记·曲礼》:“毋侧听,毋曒应,毋淫视,毋怠

  荒。”(不能侧着耳朵听长辈说话,不能用号叫声回答长辈,

  眼睛不能东张西望,不得怠慢。)

  [原文\\]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①。

  [译文\\]

  事奉叔伯等父辈如同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事奉堂表

  等兄长如同敬重自己的兄长一样。

  [注释\\]

  ①《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尊敬我家的长辈,从而推广

  到敬重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

  家的儿女。这样去做,统治天下就易如反掌。)

  (三)

  [原文\\]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译文\\]

  要早起晚睡。人很容易衰老,要爱惜现在的时光。

  [原文\\]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音哲,总是)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音会,肮脏)。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①。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音玉,门坎),勿跛(瘸、不正)倚,勿箕踞,

  勿摇髀(音必,大腿)②。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满),入虚室,如有人③。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译文\\]

  早晨起来必须洗脸漱口。大小便以后要洗手。帽子要

  戴正,纽扣要系好,袜子和鞋要穿好结紧。帽子、衣服要

  放在一定的位置,不要乱放,以免弄脏。穿衣服贵在干净,

  不在于华丽。当官的穿衣服要遵循自己的名分,老百姓穿

  衣要和家庭地位相称。对于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吃东西要

  适可而止,不要过量。年纪还小,不要喝酒,喝醉了酒最

  难看。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要端正。作揖打拱要深圆,

  跪拜要恭恭敬敬。不要踩门坎,不要瘸腿斜靠着,不要蹲

  坐着把两腿叉开,不要摇晃大腿。慢慢地掀帘子,不要弄

  出声音。转弯要宽,不要碰着有棱角的东西。拿着空的用

  具,要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进空房间要像走进有

  人的房间一样。做事情不要忙乱,一忙乱就多出错。不要

  怕困难,也不要草率从事。

  [注释\\]

  ①《礼记·少仪》:“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穿

  衣服不按自己的名分,就是无知的人。)

  ②《礼记·典礼》:“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走

  路不要很傲慢的样子,站立时不要斜靠着,坐的时候不要

  把腿叉开。)

  《论语·乡党》:“立不中门,行不履阈。”(孔老二见国

  君时,不站在门的中间,不踩门坎,以示尊君。)

  ③《礼记·少仪》:“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原文\\]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译文\\]

  斗闹的场所,绝对不要去。不符合礼的不正当的事,

  绝不要过问。

  [原文\\]

  将入门,问谁存,将上堂,声必扬①。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傥(同“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音千,吝啬)。

  凡出言,信为先②,诈与妄,奚可焉。

  [译文\\]

  将要进门时,问问屋里有谁,将上堂屋,要大声和主

  人打招呼。人问你是谁,要告诉他姓名,不要回答“吾”或

  “我”,这样人家就分不清你到底是谁。借用别人的东西要

  当面请求,如果不问就拿,那就是偷。借人的东西,用完

  了就及时归还;别人借东西,自己有的话不要小气。凡是

  说话,首先要讲信用,欺骗和胡说,怎么可以呢?

  [注释\\]

  ①《礼记·曲礼》:“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履,

  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将上堂屋,必须大声和主人

  打招呼。看到门口放着鞋,就知道里面有人,听到里面有

  说话声才可以进去,没听到声音就不要进去。)

  ②《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如

  果不讲信用,那怎么可以。)

  《孟子·离娄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大

  人物,说话不一定要有信用,行动不一定做到。)

  [原文\\]

  说话多,不如少①,惟其是,勿佞(音泞,巧言谄媚)

  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②。

  [译文\\]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只求说得对,不要花言巧语。

  刻薄挖苦,下流肮脏的话,小市民的习气,一定要警戒。

  了解得不真实,就不要随便说;知道得不确切,不要随便

  传。不合适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随便答应了,那么

  办与不办都是错的。凡是说话、吐字,音要重,速度要慢,

  不要急促,不要模糊不清。东家长,西家短,和你无关的,

  就不要管闲事。

  [注释\\]

  ①《孔子家语》:“无多言,多言多败。”(不要多说

  话,多说话多坏事。)

  ②《孔子家语》:“无多事,多事多患。”(不要多管闲

  事,多管事多祸患。)

  [原文\\]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音机,上升、跟

  上)。

  见人恶,即内省①,有则改,无加警。

  [译文\\]

  看见品德好的,就要向他看齐,即使和他相差很远,

  也可以逐渐跟上。见到别人的坏行为,就要自我反省一下,

  有就改正,没有就加以警惕。

  [注释\\]

  ①《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见到好的就要向他看齐,见到不好的就自我反省一下。)

  [原文\\]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忧愁、悲哀)。

  [译文\\]

  只有道德、学问、才能、本领不如别人,才应当自己

  勉励自己,迎头赶上。如果衣服、饮食不如人家,就不应

  该忧愁。

  [原文\\]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①。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傥掩饰,增一辜。

  [译文\\]

  听到说你的过错就生气,听到赞扬就高兴,那么坏朋

  友就接近你,好朋友就离开你。如果听到赞扬就不安,听

  到说你的过错就高兴,那么正直有信的朋友就逐渐亲近你。

  不是存心做坏事就叫做错,如果存心干坏事那就是恶。有

  了过错能改就等于没犯错,如果遮遮掩掩,那就又增加一

  个过错。

  [注释\\]

  ①《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

  谅,友多闻,益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有

  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

  同有信的人交朋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就有益。同

  谄媚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毁谤的人交朋友,

  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就有害了。)

  (四)

  [原文\\]

  凡是人,皆须爱①,天同覆,地同载②。

  [译文\\]

  凡是人都要相爱,因为都被同一个天所覆盖,被同一

  个地所负载。

  [注释\\]

  ①《礼记·哀公问》:“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

  爱人,礼为大”。(古时候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让人们相爱,

  而实现爱人,遵守周礼最重要。)

  ②《礼记·孔子闲居》:“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孔丘

  说:天无私地覆盖着人们,地无私地负载着人们,日月无

  私地照耀着人们,根据这三者来统治百姓,这就是三无私。)

  《中庸·三十章》朱熹注:“天覆地载,万物并育于其间

  而不相害,四时日月错行代明而不相悖。”(天覆盖着,地负

  载着,万物发育生长在天地间而不互相危害,春夏秋冬的

  运行、日月昼夜的照明毫不紊乱。)

  [原文\\]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己有能①,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音子,说别人坏

  话)。

  [译文\\]

  品行高尚的人,他的名声自然高,人们所以尊重他,

  并不是他相貌好。有才能的人,他的威望自然大,人们所

  以佩服他,并不是他会说大话。自己有能耐,不要自私,

  别人有能耐,不要轻视人家和说人家坏话。

  [注释\\]

  ①《周礼·地官乡大夫》:“能者,有道艺者。”(有能

  力的人,就是懂得和能够实行先王之道的人。)

  《孟子·离娄下》:“人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

  君子存之。”(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那么一点点,而老百

  姓抛弃了它,君子保存了它。)

  [原文\\]

  勿谄(音产,巴结、逢迎)富,勿骄贫①,勿厌故,勿

  喜新。

  [译文\\]

  不要羡慕富人,不要瞧不起穷人,不要讨厌旧事物,

  不要喜欢新事物。

  [注释\\]

  ①《礼记·坊记》:“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

  骄斯乱。”(小人穷了就处于困境,富了就骄傲,处于困境就

  要去偷盗,骄傲就要破坏等级名分,犯上作乱。)

  《论语·宪问》:“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穷却

  没有怨言,很难;富了不骄傲,容易做到。)

  [原文\\]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匆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①,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②,疾之甚,祸且作③。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译文\\]

  人家没空闲,不要去打搅,别人心里不安,不要拿话

  去扰乱。人有短处,千万不要揭发,别人有见不得人的事,

  不要去宣扬。称赞别人好,自己也就好,人家知道了,更

  要勉励自己。揭发别人的坏处,就是一种罪恶,对别人恨

  得厉害,就会招来祸害。互相勉励行善,双方都积了德,

  有错不规劝,双方在道德上都欠缺了。

  [注释\\]

  ①《礼记·坊记》:“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

  ……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成绩归皇帝,过失

  归自己,这就是忠。……好处归父母,过错归自己,这就

  是孝。)

  ②《论语·阳货》:“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

  讪上者”。(应该厌恶那种说人家坏话的人,应该讨厌那种

  地位低下而攻击统治者的人。)

  ③《孟子·离娄下》:“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说人家坏话,后患来了,该怎么办呢?)

  [原文\\]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①。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②。

  [译文\\]

  拿人家的东西、给人家的东西要分清,给人家的要多,

  拿人家的要少。打算怎样对待别人,先要问问自己,自己

  所不想要的,就应该立刻停止。有恩要报,有怨要忘,报

  怨是短处,报恩是长处。

  [注释\\]

  ①《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加到别人身上。这样,

  在社会上工作时没有怨恨,在家也没有怨恨。)

  ②《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问孔丘:“拿德

  来回答怨恨,怎么样?”孔丘回答:“又拿什么来报答德呢?

  应该拿正直来回答怨恨,拿德来报答德”。)

  [原文\\]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①。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译文\\]

  对待佣人,重要的是保持主人端庄的态度,但也还要

  仁慈宽厚。以权势压人,人心不服,用道理来服人,才能

  使人没有话说。

  [注释\\]

  ①《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

  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温良是仁的根本,恭敬和谨

  慎是仁的基础,宽裕是仁的开始。)

  [原文\\]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①。

  果仁者,人多畏②,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译文\\]

  同样是人,但高低贵贱各不一样,一般的俗人多,仁

  者少。如果真是仁者,人们都敬畏他,他说话不遮掩,态

  度不逢迎。亲近仁者,就有很大好处,德行日益增进,过

  错日益减少。不亲近仁者,有很大坏处,坏人就要接近你

  了,什么事都要坏了。

  [注释\\]

  ①《论语·宪问》:“君子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

  仁者也。”(君子中不仁的人也有吧,小人中却不会有仁者。)

  ②《论语·子张》:“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

  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夏说:君子有三变:远远地望

  去严肃可畏,靠近时显得温和,听他说话却很严厉。)

点击下载App,搜索"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