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免费读到尾

  序曰:太極無上始青之天,去日月之宮五千里,其有神機之道,分闢昭彰,未易區別。

  天道復乎?此杳冥昏默,不可得而名也。帝出震,是謂始青之天。天造草昧,未周五行之數,不可得而見也。故曰:去日月之宮五千里。至陽之精為日,至陰之精為月,一陰一陽之謂道。其明晦有時,其遲速有度。神機之運\,有陰陽不測者司之。故曰:分闢昭彰,末易區別。

  上帝憫生靈之夭折,故召日月二宮天尊,為說靈寶大法、黃素法、淨明法、度人法各一也。

  天地綑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莫非陰陽之沖炁也。唯內傷於七精,外賊\於六炁,於是陰陽之沴,致生靈有夭折之苦。故上帝召日月二官天尊,謂非陰陽至精之炁,不足以回生起死,興仆植僵,使之終年,而終壽域焉。然靈寶大法者,道之宗也。黃素法者,命之府也。淨明法者,性之本也。度人法者,入道之門也。道降而出其序,如此。

  說法之時,衆\真群聚。道君宗王上帝,登洞神之室,坐玉局之座,敬授此書。

  或於妄幻,以偽喪真。還其本元,則真常存,故衆\真群聚。然有真君存焉,道君宗王上帝是也。洞如水之洞,無所不達。神如火之傳,無所不應。登洞神之室,坐則道法之變化為无方。坐玉局之座,則換陽精之純而有體。敬授此書,則奉而行之,其可忽乎。

  其文皆廣一丈,而此書,有黃素交光,垂芒照耀,映於月宮。遂以此付之,故號月宮太陰元君孝道仙王靈寶淨明黃素天尊。而淨明靈寶法,以付日宮太陽上帝孝道明王靈寶淨明天尊。

  《易》曰:物相雜,故曰文。陰陽剛柔之炁交錯而成文,則天地數周。故其文,皆廣長一丈,黃土之色,脾實主之。素,金水之色,腎則主之。受命之初,脾、腎為元炁、沖炁之本。而胞胎孕育,寄於母身。故黃素文交光,則映於月宮。至於禀性受成,宴以父體故。淨明寶法,則以日宮太陽焉。

  二書微妙,深不可曉。可以報君父,可以成大藥,可以伏灾魅。見之者消屯,聞之者已疾,佩之者長生。

  《冷明黃素書》,其理微,其道要,其義深而難知。蓋內者,外之符也。一身者,天地之總欽。其天君順其神,心推之於外,則忠孝可以報君父。探取鉛汞,抽添水火,驗之於外,烹鍊可以成。藥以火者,炁之反也。而此導其常魅者,氣之邪也。而此復其正屯者,氣之鬱也。故見通炁則消疾者,炁之淫也,故聞中炁則已。至於能守統炁而不失,則雖與天地相為長久,可也。故曰:佩之者,長生。

  曉其義者得仙。括陰陽造化之宜,明星辰交合之道。南北之斗四旋,東西之分統制。炁候交感,早晏分離。自非已得淨明寶法者,未易能知也。

  陰陽造化,以炁而感會也。南北之斗回旋,以無而運\行也。東西之分統制,以炁而入也。衍而伸之,亘古今而不窮。總而會之,易歲月於時刻。非窮理盡性,孰能與於此哉。故曰:無候交感,早晏分離。自非已得淨明寶法,末易能知也

  黃帝素書人道品

  凡學《黃素書》者,以五炁朝元,三陽聚項,或可飛昇入聖,或可脫質升仙。少年向慕千日,可以大成。中年修持千日,亦可俯就。晚年加進千日,尚可以立功。諸弟子得法之後,以日月寸陰之借為性命,久長之計,莫先於此也。

  人之初生,元氣在臍。而五行之氣,散於五臟。統以三宫,則丹田、絳宫、泥丸是也。世之人,汩於嗜慾,收拾失宜,是以五炁散蕩,而元炁淪亡。升降乖離,而三宮阻絕。馴致耗散,則天折隨之矣。學《黃素書》,務使五臟之炁,則朝於元,而金丹成就。三宮之陽,皆聚於頂,而髓海充盈。或飛舉升真,神用無方,而入於聖焉。或脫殼尸解,超離塵網,而升於仙焉。少年炁血堅完,安而行之,可以大成。中年熙血减耗,利而行之,亦故可以俯就。晚年血炁既衰,強而行之,故尚可以立功。必待千日之久者,蓋數始於一,立於兩,成於三。積之三年,則歷時而得數備,所以能成功也。學者悟日月之跳,丸知寸陰之過隙者,宜玫力於斯焉。

  凡學《黃素書》者,要在忠孝。忠孝之人,持心直諒,秉炁溫恭,是非不能搖,淫邪不可入,十善具備,五逆咸消,一心之中,外物不汩,自然成就,畢竟有成。則黃素之士,以忠孝為本也。況忠孝之人,內之事親,外之事君,既無愧悚,可達幽明。姓名已記,丹臺功行,皆存紫籍。兼之學道,可謂良金遇鍛美玉,向鐫鮮有不為令器者也。

  忠孝之名,因君親而立也,皆責於持心、直諒、秉熙、溫恭。然事公,以直諒為主。事親,以溫恭為主。直諒,則生明,故是非不能搖。溫恭,則生饉,故淫邪不可入。由忠孝而推之,於臨財,則為康。形之於言,動,則為慎。居之以寬裕,終之以容忍。禮以節之,信以誠\之。則十善具備矣。君臣有義,勿逆其經。父子有親,勿逆其分。夫婦有別,勿逆其和睦之情。長幼有序,勿逆其先後之禮。朋友有信,勿逆其交際之心。則五逆咸消矣。一心湛然,如水澄淨,外物塵垢,何由汩之?則學道,其有不成乎。《度人經》曰:諸天記人功過,毫分无失。十善具備,五逆咸消矣。則惡簿无姓,善簿有名。丹臺紫籍之所存記,復何疑也。《禮》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傳》曰:若金在鎔,唯冶者之所鑄。內行修明,而加之以學道,豈不猶良金美玉。銀之,以致利用,鐫之,以文其美質。干將、瑚璉,豈謂難成矣哉。

  今弟子有在公入仕者,有在仕為民者,有父母具慶者,有二親喪亡者,有獨養偏親者,即當回思往昔,曲意追尋。在仕路者,必須省其所以為仕。在民力者,必須知其所以為民。有父母者,知不報之恩而報。有偏親者,念死者而憂。唯二親喪亡,情不可堪。回想昔時之有忤,當知今日之涕淚,報之不

  可,旼之不可。唯能知向道者有成,超脫塵錄,名位出凡。以此教人,人无不從。推之天下,无不可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灵宝净明黄素书",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