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满清为何受抵制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历史的真相",免费读到尾

  满清统治长期是受到抵制的,从刚进关内,至清亡,一直于此。

  所以,扬州人坚决不许进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有人带路,以为宁让外国人毁了,也不留给你蛮夷,同盟会纲领还有驱逐鞑虏的说法。

  那么满清为何受抵制呢?

  首先,你是满人,文化进程就比我们慢,我们就看不起你,你是蛮夷。

  其次,满清进关后到处圈地,人骑马跑一圈,规定时间回来,跑完的地方都你的。那里的农民你不要可以赶走,要就是你的家奴,房子显碍眼了随便拆,一时间,民愤沸腾。

  再一点,非要男人剃发,与他们接轨,不剃是不是,留发不留头,那看着办吧,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剃发就视同为要我命,咱不完了,和你拼了。

  你那什么书啊,统统烧了,于是种种政策人人愤怒,反对一片。

  苏克哈萨输在起跑线上

  其实,苏克哈萨与鳌拜的争斗输在起跑线上。

  首先,从出生看,苏克哈萨是正白旗人,原来的主子是多尔衮,只是揭发多尔衮有滚,正白旗被提为上三旗,才有了他的辅助大臣。

  其次,鳌拜等人皆军功赫赫,苏克哈萨呢?就动动嘴,说几句多尔衮的坏话,加上是公主的儿子,就和人家平级,人家能服吗?

  再次,两白旗与两黄旗矛盾由来已久,所以,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化解的,人家根本就不站在你这一边。

  最后,看朝中大臣多数跟着索尼混,索尼不再就跟着鳌拜,苏克哈萨的亲信寥寥可数,自己没实力,就光靠人家,永远挺不起腰板,只有被人随意玩弄的份,所以,苏克哈萨是无论如何也玩不过鳌拜的,这本就是一个注定结果的实力不对等的游戏,游戏还未开始,结局便已注定。

  鳌拜谋反的实质

  鳌拜被康熙搞垮的原因普遍被认为是怀揣谋反之心,图谋不轨,实则不然,因为抄家时,并未从鳌拜家收到任何和谋反有关的证据,没有皇帝的器物,也没有谋反的相关文字。

  可是鳌拜却仍被以谋反论处,其主要缘由是鳌拜对康熙的皇权的潜在威胁与对康熙明目张胆的恶劣行径。

  其主要表现在对苏克哈萨的处置上。按照满清最初的规矩,将军队分作八旗,其中皇帝直接掌管着正黄、镶黄两旗,论待遇直接高于皇亲掌管的其他六旗。可是,八旗的地位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哪个旗主成为皇帝,作为亲信者必然会被变为两黄旗。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位,他直接掌管的两白旗便成为了两黄旗。

  所以,皇太极一死,两黄旗玩命着和两白旗旗主多尔衮兄弟为皇太极的儿子豪格争取皇位,甚至差点兵戎相见。后来,多尔衮采取了折中方案,扶持幼小的福临,做了顺治皇帝,自己成为辅政王。同时对豪格和两黄旗怀恨在心,公报私仇,发泄私恨,打击豪格致死,同时对两黄旗的骨干又拉又打,结果八个骨干四个倒戈,四个被罢职,其中包括索尼和鳌拜。多尔衮的另一个行为是在圈地时,将好地尽可能多的给予两白旗,埋下隐患。

  多尔衮一死,顺治亲政,两黄旗立即开始反击两白旗,只是其间正白旗的一个昔日深得多尔衮器重的骨干苏克哈萨投靠了顺治皇帝,跳出来揭发自己的老主子。于是,加之又是公主的儿子,苏克哈萨立即深得顺治器重,竟然将正白旗也纳入皇帝直接掌控之中,形成上三旗格局。

  顺治为董鄂妃而将朝政交给康熙时,索尼、苏克哈萨、遏必隆、鳌拜四人成了辅助大臣,可是小皇帝无法亲政,四大臣在代理朝政中却掐起来了。其中主要矛盾集中在鳌拜与苏克哈萨的关于圈地争议上。鳌拜从骨子里看不起这个手无寸功,却只靠出卖主子和凭借公主之子便成为辅助大臣者。于是,坚持己见,以为苏克哈萨软弱可欺,非要更换先前的圈地。不想苏克哈萨坚决不作出丝毫妥协和让步,直到明争暗斗着撕破了脸,闹到主子康熙那儿,达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甚至直到鳌拜逼康熙下旨杀掉苏克哈萨,一时间,康熙颜面扫地,产生除掉鳌拜的计划。

  所以,鳌拜结局更主要的是自己权力极大,对皇帝构成了严重威胁,却又偏偏不知收敛,搞得皇帝反感恐慌的程度。而谋反罪名却是最好的说辞,于是聪明的康熙自然以此说事,从而取得更多的舆论支持,赢得人心。

  古代头发的地位

  满清入关后,通过种种手段,一批赳赳武夫很快停止抵抗,投入满清阵营。

  结果,到了江南就没那么顺利了,硬是被一批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弄得焦头烂额,气的城破时,大开杀戒。

  文人们抵抗满清的一个理由却是满清强行剃发,并下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所以,为了留发,不惜冒着不要头的危险,

  这在今天看起来很奇怪,古时候则很正常。因为一直宣扬人之发肤受之父母,留发是孝道的表现。百善孝为先,文人熟读经书,不似武夫般,对头发概念那样淡薄了。

  曹操下过一道军令,谁的马损坏庄稼,当杀头。可是偏偏是他的坐骑踏了庄稼,当即要拔剑自刎,结果众人好劝歹劝,便割下一缕头发。

  要放在今日,简直作秀做的没水平到家了,太假了。可是在古时候,头发就如生命,所以割下一缕头发也如同死过一回了,于是众人不断毫不质疑,反而更加信服军法。

  有意思的是,满清入关大搞剃发,弄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到了近代,人们纷纷剃发以宣扬新思想时,满清又大肆镇压了。甚至革命胜利多少年后,张勋的军队仍拖着辫子,以表达忠于清廷。并寻机带着辫子军跑到北京复辟,正可谓街头一景,只是太不得人心,又太不经打,只被段祺瑞三两下就整垮掉了,一时成为人们的笑柄。

  吕不韦做了个折本的买卖

  《史记》中记载秦国丞相吕不韦本为河南濮阳的巨富,但他不满足这种拥有万贯家私的地位和生活,野心勃勃,对王权垂涎三尺。于是,吕不韦到了赵国的国都邯郸,将正在赵国当人质的秦王的孙子异人,想法过继给正受宠幸的华阳夫人,更名子楚,并将自己的爱姬赵姬献给子楚,生下嬴政。后来子楚登上王位,吕不韦被封为丞相。子楚仅在位三年就死掉了,于是他的儿子嬴政就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后来的秦始皇。吕不韦认为嬴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嬴政喊自己为“仲父”,自己则掌管全国政事,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一手遮天的大人物,吕不韦在邯第一章郸的秘计实现了。

  从表象看,吕不韦赚大了,可实际则不然,因为即便嬴政真的是他的儿子,可是嬴政却从未将他当父亲看待过,还有一点是他与赵姬的不可告人的关系却给他埋下了祸根。因为这种畸形关系直接导致了他与嬴政无论是否是真正的父子关系,都会给人们照成一种猜疑,这种猜疑可能会提高他的地位与声望,但同时又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又引爆,将自己炸的面目全非的地步。因为这种关系到了嬴政那里却成为一种难题,既可能被窥视王权者认为嬴政绝非王家正统,从而产生某种言行;也可能让嬴政心存记恨,因为这坏了自己这个堂堂一国之君的名声。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得对吕不韦不能有丝毫的情意可言,而应用十分残忍的手段对他。为了出一口心中憋屈的恶气,也为了向人们证明自己的王族血统的纯正性,还有一点就是给想图谋不轨者释放一个信号:谁让我不痛快了,我都不会心慈手软,吕不韦是我的生身父亲,不照样下场很惨,何况你们呢?

  从而达到一箭三雕,巩固自己的地位的目的,所以这个选择对嬴政来讲真的十分高明。所以,吕不韦真的下场很惨,抄家灭族,身败名裂,却还要带着一顶永远去不掉的绿帽子,被人耻笑。本想着名利双收,却不想如意算盘完全打空,落到此种下场,如果安心做他的商人,可能绝不会至此了。由此可见,这真是一个折本的买卖。

  开国皇帝嗜杀之谜

  按理说开国功臣应该是皇帝的宝才对啊,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百废待兴更是用人之际。可是历史中却偏偏出现了两个嗜杀的开国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刘邦杀入手法之残忍就不一一赘述,但就他对汉初三杰的态度就可见一般,韩信被杀,张良被贬,虽然苟延残喘,却和死了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死了,萧何看似身为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则整天提着脑袋,小心翼翼的混日子,这还不行,依然被暴打一顿,一顿板子打了个半死,刘邦竟还说出你挨打是为了证明你是好臣子,我打你证明我不是好皇帝的屁话来。

  朱元璋则更是了得,文臣一个胡惟庸案,连年老体迈早已回家的李善长也不放过,什么文臣第一,狗屁,满门抄斩,并且一口气杀了两万多人,将文臣几乎杀光;又将矛头指向武将,整个蓝玉案,有一口气杀掉一万五千多人,让武将几乎绝迹。这还不行,又设廷杖,对大臣稍不满意,就一声令下,给我打,狠狠的打,往死了打。大臣不去,更不高兴,你什么意思啊,对我不满是吧?我杀你全家。搞得大臣人人自危,上朝之前,先和家人抱头痛哭着似赴刑场一般。

  细细研究便发现这两人都无什么文化,一个无赖,一个乞丐。

  于是,这也变成了嗜杀症结所在:

  首先没有知识,无知者,全部按规则出牌,比如打仗时,两军摆开了阵势,先自报家门,骂骂对方,叫叫阵。练练嗓子,张飞面对百万曹军,一声大吼,吓退追兵,那就是这么来练出来的,可我没文化就不管这些了,什么规则,狗屁,我上去逮谁砍谁,弄得你一个迷糊:这演的哪一出啊,这是。

  我动不动练你,好啊,你不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嘛,行啊,我用嘴咬你,照样整的你嗷嗷叫,哭爹喊娘。什么叫秀才遇到兵,这就是。

  其次是心里的自卑感,看着下面之乎者也,滔滔不绝,可我在上面听的云里雾里,一个劲的模糊,听鸟语似地,这太难受了,还得装作一本正经的样子,不能错了底气,我是谁,皇上啊,得留着面子,不懂装懂不是,你们这叽里咕噜半天,蒙我还不跟玩似地,不行,为了不被你们玩死,我就先玩死你们,将你们一个个全杀了,什么罪名不罪名的,狗屁。我说你有罪,你就有罪,我让你死,你就得死。这就是道理。

  刘备对吕布的以德报怨

  吕布被曹操抓住时,刘备正好就在身边,于是吕布忙向刘备求救,刘备点头应允,不想竟是用丁原与董卓的事件来劝说他杀掉吕布,于是,吕布大呼大耳朵的家伙不可信。

  辕门射戟中,吕布为刘备解了围,可是刘备却一定要置他于死地,这看似不可理解,实际十分自然。

  从道义上讲,刘备是一个十分讲究忠义者,因而采用结义方式收买关羽和张飞,为的就是让他们忠于自己。也会在关张死去时,带着七十万大军讨伐孙吴,为兄弟报仇。可是,吕布却贪财好色,毫无忠义可言,为财杀丁原,为色杀董卓。这是他无法容忍的。

  从两人关系看,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刘备当时收留吕布也是因为吕布的勇猛过人,想要为己所用,可是吕布却夺取了他的徐州,让他一时间处于无处可去的尴尬境地。同样,吕布的辕门射戟也是为了为自己留下刘备这道屏障。所以,刘备从心里是十分痛恨吕布对自己的伤害的。

  从未来来看,刘备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所以不会甘心一辈子居人篱下,会离开曹操。甚至会和他翻脸,倘若吕布真的死心塌地为曹操效忠,必成后患;如果吕布继续反叛,以他的个性,很可能有一天又对自己来个突然袭击,因而,无论如何,必须除掉这个潜在威胁,消除自己的隐患,所以,刘备让吕布时,是一种常理。

点击下载App,搜索"历史的真相",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