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22章回报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天地玄门",免费读到尾

  可是那光团一消失,韩水生等人立刻就恢复了理智,望着脚下黑黝黝的地狱一样的深崖,二人早已经吓得汗流浃背,后退数步,齐齐瘫坐在草地上。

  “没想到,仅仅是一只公鸡,竟然惹上了这么大的麻烦!”王一悔之莫及,“可是,可是这里的人真是太匪夷所思了!”

  韩水生也是面无血色,他们就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回来一样。

  “算了吧,我可不想再碰到它!”徐霞客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捡起地上的人皮,只见那人皮眉目清晰和真人没有什么区别,极有可能是那妖物在人的身上活活的剥下来的。

  “把它带回去让周道长先生看看,或许他知道我们遇到的到底是什么妖物!”拖着人皮,徐霞客领着众人向山下而去。

  那七彩光团消失后,阻止小鬼的屏障也消失无踪了,小鬼正静静的等在原地,见徐霞客领着二人走了过来,忙迎了上来,在徐霞客的的头上盘旋不已。

  徐霞客明白它的意思,可是糖果已经吃光了,忙问韩水生,“你的口袋里有什么吃的吗?”

  韩水生把口袋翻了个底朝天,只找到一块糖,问道:“这个行么?”

  “就是这个!”徐霞客急忙接过那块糖,把它扔给小鬼,小鬼把糖塞在嘴里,脸上立刻现出很享受的样子。

  “这个家伙不是一直都在吃周道长的鸡蛋吗?怎么连糖它也吃?”韩水生问道。

  “其实它和普通的小孩子一样,喜欢吃糖,你们得多谢谢它,如果不是它在前面引路,我根本就找不到你们,说不定你们早已经摔下去变成几滩肉饼了!”徐霞客笑着说。

  听到徐霞客的话,王一和韩水生忙把口袋里能吃的东西都扔给小鬼。

  回到旅店,天已经见亮了,韩丽等人一宿没有睡觉,一直担心不已,看见三人平安回来,这才放下心来。

  徐霞客把发生的事情讲了讲,并把那张人皮放在周道长面前,问道:“周道长,你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吗?”

  周道长用手指捅了捅软软的人皮,人皮的头发也随着摆了摆,他沉思一会,说道:“世上的妖物有的喜欢寄居在活人体内,有的喜欢寄居在死人体内,仅凭一张皮,我真的不知道那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我敢断定,那绝对不是一个善类,你们还是尽快出发好了,如果它找上门来,你们就危险了。”

  王一自然是懊悔不已,没想一件小事竟然惹了这么大的麻烦,更可怕的是自己惹到的那个家伙竟然极有来头,看来以后都不能掉以轻心了。

  不管怎样,这一回王一的命算是捡回来了,但另外一条命却危险了------徐霞客的命。

  王一是杀手,虽然徐霞客刚刚救了他两次命,一次在茅屋里,一次在悬崖边,但他领情归领情,任务归任务,现在,他必须杀了徐霞客。自然,他不能在这里公然杀人,但徐霞客总有下山的时候,等到那个时候。。。。。。

  王一已经暗自打定主意,先跟着韩水生他们下山,半路上找个借口离开,然后,就埋伏在半山路上,等着徐霞客!

  徐霞客自然并不知道王一的心思,见王一跟着韩水生告辞下山了,心知也该提自己的事情了,随即将自己的想法向周道长说了一回。

  周道长沉吟了好久,叹息道:“这个不瞒徐公子说,老道的心里也很想做这个法事,徐公子有如此仁心,实在难得。只是,这法事一做,老道就不能再在少华山上呆着了。”

  “为什么?”徐霞客心中奇怪。

  周道长叹道:“徐公子可知旁边的潜龙寺里为什么没有了和尚?”

  徐霞客心中一凛,惊道:“难道是因为他们给那些亡魂做了法事?”

  周道长点头道:“正是。这杀人之令是皇帝的亲信所下,他们是持有特别的权力的,他们下的令就相当于皇帝下的令,和尚们给亡魂做法事,不是在公然为亡魂叫屈,反对皇帝?所以这些和尚都被抓走了。虽然现在时过境迁,但老道这法事一做,究竟会有什么后果,却也不敢说。”

  徐霞客心中也是很为难。如果他强要周道长做法事,等于害了周道长,但不请周道长做法事,难道那些亡魂就那么满含着冤屈在尘事徘徊?

  周道长见徐霞客犹豫,想了一想,一跺脚,说道:“罢,罢,罢!老道是修道之人,如果这个善事不做,还谈什么修道?老道决定了,这法事必须做,只是做过了法事,老道就得出去避一避风头了,如果地方官不加理睬,我再回来。”

  徐霞客又是佩服,又是不安,连忙说道:“这可让道长担了风险了。”

  周道长笑道:“你与那些亡魂素不相识,还能为他们请命,我就生于此长于此,居然不敢做这一场法事,徐公子,要论起来老道我该说惭愧才是。只是,既然要做法事,就不要应付了事,徐公子请在老道这里住上个三五日,等我把各样物事置办整齐,好好儿的超渡一下那些亡魂。”

  徐霞客听得要三五日的时间才能把东西备好,自知自己肯定帮不上忙,毕竟这是道家的东西,他是一窍不通的。当下说道:“道长受累了。这里离秦始皇陵不远,我想利用这时间去看一看,一则增加些阅历,二则,也是受人之托。”

  周道长奇道:“什么人会托公子去看始皇陵墓啊?”

  徐霞客笑道:“死人。”随便把郦小倩为实现郦道元遗愿而招婿一事说了一回。

  周道长大拇指一翘,赞道:“徐公子一诺千金,果然是君子!既然这样,我也不强留公子,公子去看看始皇陵墓,回来可一定要再住在老道的道观才行。”

  徐霞客笑道:“这个自然,我还要看道长大展法力,普渡众生呢。”

  两人相互夸奖了几句,徐霞客也与周道长拱手而别。

  徐霞客下了山,在山下的旅店拉了自己的马出来,结算了草料钱,先站在路边翻看《山海经》,看那上面关于秦始皇的陵墓都记了些什么,好到时候一一对照,看可有什么错误和疏漏。自然,他认为这种错误和疏漏不大可能出现,毕竟秦始皇的陵墓实在太有名了,就算只看史料都不会有什么错误。不过他既然到了这里,也就审查一下,是个以备万一的意思。

  《水经注》在《渭水经》一章中,对秦始皇陵墓做了极为详细的论述。首先谈到了风水,说到陵墓的选址原因,郦道元认为:

  “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不过秦始皇的陵墓有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它的陵墓是朝东的。

  一般而言,帝王的陵墓都是面南背北的,秦人有西方为尊的习俗,那么无论是以帝王的习俗还是秦人的习俗,这个陵墓都不会是朝东,要么向南,要么向北。这在古代典籍中记载很明确:

  《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西南隅,尊长之处也”。东汉《论衡》一书记载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

  那么为什么秦陵会向东?《水经注》做了解说:

  原来秦始皇先祖及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漳县以西的芷阳一带,宣太后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秦始皇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昭襄王、庄襄王和宣太后。既然先祖墓均葬在临漳县以西,而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

  而且,陵墓位置的选择也与当时“依山造陵”的观念相关。大约自春秋时代开始,各诸侯国国君相继兴起了“依山造陵”的风气。许多国君墓不是背山面河,就是面对视野开阔的平原,甚至有的国君墓干脆建在山颠之上,以显示生前的崇高地位和皇权的威严。

  春秋时期的秦公墓也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的“葬西山”,有的葬在陵山附近。战国时期的秦公墓依然承袭了“依山造陵”的典范,而秦始皇陵墓造在骊山之阿也完全符合“依山造陵”的传统观念。它背靠骊山、面向渭水,而且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山势起伏,层峦叠幛。从渭河北岸远远眺去,这段山脉左右对称,似一巨大的屏风立于始皇陵后,站在陵顶南望,这段山脉又呈弧形,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

  至于陵墓布局,《水经注》里说道: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呈方形,周长千丈,北墙有二门,东、西、南三墙各有一门。

  外城呈矩形,周长二千丈,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桶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四百多个,范围广及百里。

  《水经注》既然以水为名,自然对水多加关注,特别是“下穿三泉”的秦陵如何防水防盗问题。

  《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也就是说,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结果,秦始皇陵的风水特点变成了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的风水宝地。

  不过既然是环水,就要防水。防水的办法可说很惊人:

  在秦陵的封土堆下,墓室周围存在着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即所谓的宫墙。东西长约六十丈,南北四十丈,南墙宽五丈,北墙宽七丈。据说在修建宫墙的施工中,为了检测用泥土夯实的宫墙是否坚硬,施工人员会站在远处用弓箭射墙,若箭能插进墙体,修好的宫墙必须推倒重建。宫墙都是用多层细土夯实而成,每层大约有二指厚,相当精致和坚固。整个墙的高度约十丈,极为壮观,在土墙内侧,还有一道石质宫墙。

  不但如此,在地宫中还有一条长约三百丈墙,底部由厚达六丈的防水性强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二十七丈宽的黄土夯成,规模之大让人难以想象,其作用则是用来防水。秦始皇陵园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落差达三十丈,而阻排水渠正好挡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渗透,有效保护了墓室不遭水浸。

  至于防盗,设施更多,有毒箭、机关、毒气、流沙等等。只是,如此多的设防也没有能够防得住后世的盗贼,《水经注》上还特别引用了一些古籍说明秦陵被盗的情形。据《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记载:“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官人,生殉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这文章的本意是说帝王不要乱建大陵墓,否则会被天谴,但同时也说出了秦始皇陵有两次受灾:一次是项羽的发掘,还有一次是一个放羊的不小心烧了它的地宫。自然,究竟是真是假,是难说了。

  《水经注》还特别对世上所传的“秦陵已经修完”这一谬误做了更正。原来,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二十六年里,陵园不过是格局初定,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九年才是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最多时,有七十二万囚徒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历时三年多是为工程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尽管陵墓工程历时如此之久,整个工程仍然没有最后竣工。当时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里的戏水附近,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二世这位未经风雨锻炼的新皇帝惊慌失措,召来群臣商讨对策。他一幅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为之奈何”的哀求。这时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当即迎合,并让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的起义军。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才不得不中止。

  关于秦陵,有着许多的传说,《水经注》并没有全部记载,只记载了几个。

  其一是引述的史记内容:《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

  这是一段残酷的传说,所有工匠都被活埋在皇陵的大门与二门之间,成为秦始皇的陪葬品。

  其二则是地宫飞雁的传说。

  据传说,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

  其三则是地宫的传说。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骊山和秦陵之间还有一条地下通道,每到阴天下雨的时候,地下通道里就过“阴兵”,人欢马叫,非常热闹。

  至于陵墓的建造过程,可是说天下皆知:“行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翻看已毕,徐霞客拉过马来,小心翼翼的上了马,生怕自己再被这劣马给扔下来,不敢催促它快行,只求它能平安带着自己到秦皇陵处。

点击下载App,搜索"天地玄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