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求学与求职必读4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多一个心眼,多一份安全",免费读到尾

  ◎看招聘广告,多个提防“虚饰岗位”的心眼

  在芸芸招聘广告中,要挑选合自己心意的工作的确不容易,再说现在不少企业为网罗人才或粉饰企业形象,纷纷在招聘广告上夸大其词、拼命包装,求职者稍不留神,就可能堕入五花八门的广告圈套中。有不少求职者往往进入企业后才幡然醒悟,但此时后悔已晚。

  北京某高校文理学院2006级毕业生小薛,在浏览网上招聘信息时相中一家计算机公司。这家公司所列的招聘职位有:销售策划、公关员、业务企划、产品推广、软件开发、市场调研等等。小薛学的是文科专业,觉得这些职位都比较适合自己,于是跟对方电话联系,对方要他过去面试。

  一周后,小薛接到那家公司的电话说“你被录用了,下周可以来上班”。小薛到公司后,得知自己被安排做销售策划。部门主任说新员工上岗前先实习3个月,让小薛拜访这家公司的部分客户,推销公司新推出的一种软件。实习期间,小薛卖出了20多套软件,销售额两万多元。实习期满后,小薛一心指望到办公室做正式的销售策划。可是部门主任告诉他,公司不会让一个刚实习完的职工马上做销售策划的,所有人必须先做几年市场销售,才能做销售策划,做市场销售时工资底薪800元,其他部分靠销售提成,这是公司的规定。

  至此,小薛才明白,他干的这个工作实际上就是推销新产品,工作不稳定不说,工资待遇根本没有保证,至于当销售策划,更是没谱儿的事。当初他想,虽然这家公司允诺的薪酬不是很高,但能做办公室工作,比较稳定就行,现在看来完全不符合他的初愿,于是他愤然离开了这家公司。好长一段时间后,这次求职的阴影一直无法抹去,搞得他心情异常糟糕。

  虚饰岗位是求职者遭遇的虚假广告中的一种,即用好听的新名词、新概念包装岗位,将其吹得天花乱坠,实际上就是让你去推销产品、做秘书等等。

  心眼提示

  将应聘者“逼上梁山”的大都是些中小企业和黑中介,而以过度的包装来粉饰企业形象,以及急于想网罗人才是这些企业蒙人的主要原因。所以求职者对待广告一定要冷静和理性,多个提防“虚饰岗位”的心眼,在具体应聘某个企业或单位时,不要只听信用人单位的广告宣传,要通过政府网站、行业网站和校园网站等多种渠道,来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要了解用人单位的真实情况,比如其规模、财务状况等,你也可以通过观察员工的工作态度、方法、信心、热情,办公所在地的环境,公司的外部环境等,来了解企业现状和前景。在面试时,别只做个回答者,有提问的机会千万别轻易放过,这可是一次了解企业的绝好机会。

  ◎登门面试时,多个注意安全的心眼

  尽管一些用人单位名头比较显赫,动辄“香港某集团公司”、“北京某某公司”,但英语专业毕业生房元丽(化名)依然比较担心:这些单位有的连地址,有的一提工资报酬就不耐烦,怎能让人放心?

  25日上午,2005年第十一届人力资源交流大会暨秋季毕业生专场洽谈会在科技馆举行。房元丽说:“我们现在饥不择食,明知一些招聘信息有疑问,还是要试试。”为了安全起见,几家用人单位提出面试要求,她总是邀请几个同学一起去。有时面试安排在晚上,房元丽就放弃了。

  除了人身安全方面的考虑,“用工陷阱”也让房元丽担心。前不久她应聘到省城一家双语培训机构做幼儿教师,在考查了她的口语、简笔画水平后,对方要求她参加一个月的培训,并要先缴纳400元培训费,吃住都在那儿,房元丽打了退堂鼓。

  不仅女生,男生求职也面临安全问题。男生小姜说,前些天,他在某单位实习两天后就跑了,所谓“上海某公司外办”,只不过是在一个经济落后县里的“工作室”,不光吃住条件差,现实和招聘广告内容完全不符。还有同学遭遇“某省直国有单位”,实际却是被承包的小公司。

  一次,两场招聘会分别在科技馆和体育馆召开,跑了两个会的赵明慧注意到,有几家“面孔熟悉”的用人单位在两边都租赁了摊位,甚至与去年相比,他们的招聘岗位、招聘计划都没什么差别。这些单位真有招聘计划吗?小赵心里直纳闷。

  一些毕业生表示,在目前本来就很少的毕业教育课中,关于求职安全涉及得更少,他们只是从媒介中了解有关职场陷阱的警示。另据一位承办过就业双选会的孙先生透露,按照要求,以往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需提供营业照复印件、法人证明、有说服力的用人计划以及企业照片等。但眼下招聘是“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往往只需交上摊位费就可以进场招聘、做宣传,里面难免鱼目混珠。

  心眼提示

  登门面试时,要事先清楚告知家人或亲友面谈的时间地点,如有需要,应请家人或朋友相伴同行;单身前往求职时,可借故使用求职场所电话,告知亲友正在何处面试应征;尽量避免使用对方提供的饮料、点心;注意面试场地的安全及注意对方言行举止,要有应急的心理准备;本人证件只提供影印本,作承诺时应审慎等。

  ◎交押金前,多个警惕被骗的心眼

  先交200元押金,回去等录用通知,结果却是音讯全无。这样的陷阱在求职过程中屡见不鲜。一份调查显示,70%的人在工作之时遭遇过骗局。打工也要打假,求职过程中的种种骗局不得不防。

  成都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夏春梅(化名)在近一年的求职过程中两次险些被骗:去年11月份,她交了10元钱的入场费后,走进一家人才交流中心。在拥挤的招聘现场,她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找遍了数十家招聘单位,但不是专业不对口,就是用人单位要求过高。不过,让她高兴的是,经过辛苦的寻找,她终于找到了一家专业对口,其他条件又符合的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接过她的求职简历后,问了一些相关的问题,随后,那位招聘人员“诚恳”地对她说,她已经过了第一关,只需交200元信息费,公司副总就亲自对她进行面试。200元对还没毕业的小夏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身上没带这么多钱!”她小声地说道。“没关系,我们会把位置给你留着等你回来的。明天你带钱到公司来就行。”不谙世故的她在为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感到高兴时,一位好心人的提醒才使她幸免受骗。

  在今年2月底的一次招聘会上,她又一次遭遇“奇遇”,她投了一份材料给了一家进出口外贸公司,且该公司郑重承诺不会收取任何招聘费用。并告知第二天到总公司做进一步的接洽。第二天,她按地址找到该单位,才发现所谓的进出口外贸公司位于一个偏僻的住宅小区,公司的赵总竟是她的师兄。据她的师兄介绍,他是被某公司聘为“老总”的,其工作就是坐在办公桌前,用相同的话问前去应聘的众多应聘者,而前去该公司应聘的人一般都会“被雇用”,只是应聘者都要求在上岗前交400元的押金。

  面对这样的招聘陷阱,一位职场专家告诉记者,如今的招聘市场还不是很规范,由于人才交流市场基本以赢利为主,对招聘单位的检查力度不够。因此需要求职者自己多留个心眼,防止被骗。

  心眼提示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作为求职者虽然不能放过一个机会,但面对鱼龙混杂的求职市场,对于轻而易举的职位诱惑,伸手可得的高薪机遇,还是得小心翼翼。特别要记住一点:正规的用人单位是从来不收取押金、保证金这类东西的。

  ◎大学生求职,多个拒绝“诱惑”的心眼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有三种职业陷阱需要识破:

  一、抄写员。最近有学生向有关部门投诉;他们去职业介绍所应聘抄写员,在双方签订书面聘用协议后,对方双以抄写的是某公司机密资料为由,要求学生缴纳100元风险抵押金。可当他们将抄好的资料按要求时间送去时,中介公司却以有错别字标点符号不准确等借口拒绝支付劳动报酬。

  二、宣传员。一公司在学校内张贴广告,说招聘宣传员,承诺只要每月完成100份的资料发放任务,就可获得800元的劳动报酬。如此高额回报,许多学生纷纷响应,可当他们交了报名费,一个月后再去结账时,发现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三、家教。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担任家教,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本是件很寻常的事,但一些不法中介公司支“看准”了学生这一助学方式,用提供虚假信息,来骗取“报名费”。而他们提供给学生的东家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不是空号,就是忙音,即使学生能够联系上所谓的“东家”,这些“东家”也总是推三阻四,拖延见面时间,让学生来回奔波,最终身心疲惫的学生不得不作罢。

  其实,一些求职“陷阱”并非设计得天衣无缝,注意以下三点,相信你就能在求职中保护自己。

  一、识别中介机构的合法性。合法的职业介绍机构应当有工商行政部门核发的《经营执照》,上面对其实际范围有严格规定;有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有税务部门核发的《税务登记证》。这三证必须是原件,且要求悬挂在明显位置。

  二、注意职介机构收费情况。正规的职介机构必须严格按审批的收费标准收取求职登记费,而相应的“收费标准”他们会张贴在显著位置。

  心眼提示

  求职场上分析问题的时候,多动动脑筋,试想一下:随着科技的进步,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已相当普及,打印,复印一份的成本很低,那么这些公司为何还要招聘抄写员?难道机密资料用手抄写就保险了吗?

  ◎找工作时,多个提防被拉入“传销组织”的心眼

  传销组织是国家打击的非法经济组织,又称经济“邪教”组织。传销人员自称为“网络销售公司”。该组织(公司)没有经过哪一级政府部门批准,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公司名称,没有地址,没有办公(经营)场所,没有生产经营的产品,就连一部固定电话也没有。其组织以发展会员(业务员)收取入会费为主要经济来源,被骗入的会员每人必须交纳入会费3800元,其分配方式叫奖金分配方式,即按A级(公司总裁)、B级(公司经理)、C级(业务主任)、D级(家长,即管理层)、E级(业务人员)层层分配。一个业务员发展、推荐一个入会可得奖金570元,管理层以上人员可按百分比抽成。一个业务员发展4-10人的下线,就可升为D级(家长),一个C级的主任可分管10-100人的下线,就像狮子滚绣球越滚越大,到C级以上管理层就可坐享其成,得到大量的不义之财。

  传销组织骗取他人入会,开始以介绍工作为名,介绍对象主要是大中专毕业生和部队退伍、转业军人为主,介绍的关系主要是自己的老乡、同学、战友、亲友,有的甚至将兄弟姐妹都骗进入会。一般被骗入人员经过七天至半个月的所谓魔鬼训练,思想不坚定者大都会上当受骗,误入歧途,由受害者变成害人者,开始发展下线。

  此外,传销组织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每个人被骗入传销组织后,即失去了人身自由和通信自由。他们过的是非人的生活,被关的传销人员一个个都是脸色苍白、发黄,他们的伙食比蹲监狱的还要差。

  “这个传销窝点专坑大学毕业生,幸亏我察觉得早逃出来了!”一位成都某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巩经历了一次惊险的“逃亡”后,以噩梦般的经历提醒所有大学毕业生——求职陷阱防不胜防,小心上当受骗!

  据小巩说,家庭经济拮据而即将毕业的他迫切希望找个好工作,可招聘会参加了不少,简历也投了很多,“泡泡都没冒一个”。直到3月中旬,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东莞一家台资大企业,现正招聘会计,待遇丰厚,第一个月工资1800元,转正后工资至少2800元,但3天内必须报到,小巩当即决定立即动身。

  3月19日小巩到达东莞,被前来迎接的人带进了一栋偏僻的楼房,住进一套十多人共住的三室套房。开头几天时间天天都是排满了的,开早会、讲运作等等,以学习“怎样推销”为名天天洗脑,听课人没有机会单独外出。此外,听课人每天必须读书而且读的都是诸如《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之类的书。

  “这里管理比较特殊,你要适应。如果你花3800元申购一份产品,成为我们的E级业务员后,两年你就会挣到180万。”面对一个主任的“劝说”,保持清醒头脑的小巩最终看清了该“企业”的真实面目——传销!

  3月24日,小巩在经历了连续几日的软泡硬磨后,终于借故逃离了“招待所”。

  心眼提示

  毕业生求职要克服急于求成的焦躁情绪,最好选择由学校、当地教育、人事等政府部门举办的专场招聘会。由教育和劳动、人事部门举办的网上招聘会近年发展迅速,是较好的择业渠道之一。传销组织所谓的“网络销售公司”一般都没有在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无营业执照。所以,求职者可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网页上查询有无此单位(公司)。经亲友、同学介绍的就业机构,除上网核实外,求职者还应该到所在单位走走看看,问明情况,如是传销组织,一查就露馅。如果被陷入传销组织,就要坚持一不交钱(不交会员费和伙食费),二不参加他们的所谓学习培训,三不去骗取他人,四找机会就跑,并报“110”解救,五迅速与学校联系,争取学校求援。

  ◎误入传销圈套,多个争取主动权的心眼

  作为曾经被传销组织套住的3000多人当中的一员,某高校大二学生李东(化名)讲述了他在传销组织中被洗脑控制的过程。

  “那是一段在狂热中迷失自我的奇特经历。”李东说,“我们不是因为利益诱惑和人身监视而被传销网络套住,而是在思想上被控制后,心甘情愿地被他们利用。”在最近,霍连东开始披露自己是如何一步步被非法传销组织“洗脑”的。

  找工作进入传销组织的第二天,小李就开始接受“无微不至”的培训洗脑。第一次给他们讲课的是一位矮矮胖胖的主任。他讲得很有激情,一下子就让小李产生了改变自己现状的强烈欲望。

  之后的几天里,小李上了很多的培训课。在讲课时,那些人从来不说自己是在搞传销,而说是在开展合法的直销。

  有一次,一名“讲师”向他们介绍了公司直销“莎丽美”化妆品的方式。每套产品2850元,其中2700元是产品的费用,150元是网络管理费。他说,如果你加入公司,交了2850元,以后在销售时拿包括有16件一套的化妆品就不用再另外付费了。再以后,你就介绍别人加入组织,你介绍的人越多,工资升得越快,从几百元到几十万元不等。比如你介绍60个人进来,你的月收入达到几十万元可以说就易如反掌了。他说,不要认为60个人多,你只需介绍2个人进来就可以,他们再去介绍其他人,如此“几何倍增”,大家可以算算2的N次方是怎么增长的就会明白了。

  经过紧锣密鼓的洗脑,到第六天,小李就“签单”了,也就是上交2850元给组织。但由于对这个公司的发展依然心存疑虑,加上学校中有些事情没有处理,他决定先回校一趟。正是脱离了传销组织的氛围,小李才发现所谓“直销”中存在的问题。既然他们所说的是“直销”,那就必须有相应的产品啊,但小李在里面那么长时间,却没有见到所谓的“莎丽美”。他们整天渲染企业文化、团队精神,让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感觉热血沸腾,但是,“公司”里面“业务员”的工作,只是不停地拉人进入团队,而不是扎扎实实地销售产品。产品的内容,在里面已经完完全全地被概念化和抽象化了!

  心眼提示

  传销不仅通过精神和思想控制人,还通过控制经济环境来控制人的行为,在长时间精神洗脑中,会让人不知不觉地相信它的谎言。此时重要的是,求职者一旦发现自己进入了传销的圈套,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让他人的思维牵着你的鼻子走,要明白其所谓的发财不过是一个险恶的陷阱罢了!

  ◎在打工过程中,多个寻找“致富之路”的心眼

  一部分人庸庸碌碌,终其一生都在老地方徘徊,另一部分人按部就班、辛辛苦苦地在从E层爬到C层,只有少数人,能很迅速地攀到A层,跻身成功者之列,享受顶峰风光。

  目前,不少农民兄弟都趁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在这里提醒一句,外出打工也应多个心眼,这样才能有意想不到的好收益。

  曾经有这样一位农民,到河北省某地的一家蛋托厂去打工,熟悉了这家蛋托厂的整料、打浆、成型、烘干等生产流程。他不满足于挣这样的辛苦钱。打工回来后,他投资数万元,办了个蛋托厂。由于生产技术娴熟,买卖兴隆,收益很好,他赚到的钱是他开始出去打工的时候做梦都想不到的。

  观念的转变,促成了人生命运的改变,这就是外出打工多个心眼的好处。

  外出打工,当然是为了挣钱。但是,太看重钱,而不动心眼,就很难挣到大钱。所以,除了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外,还应当多个心眼,注意学习。学习人家的致富门路,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有朝一日,条件具备或成熟了,自己不妨也来当个老板或股东。

  心眼提示

  思维和观念的改变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打工的过程不仅仅是埋头苦干的过程,更是用心去学习、领悟的过程。用心去体会、去学习,你才能找到一般人难以找到的闪光点,你才能踏上致富之路。

  ◎面对外企合同,多个防“隐陷阱”的心眼

  薪水高,福利好,去外企工作是不少大学生、海归派的梦想。

  常州一名海归学生史硕文在求职中发现了一个经常被忽视的细节,外企在劳动合同附则中规定,发生争议到外方指定法院解决。史硕文说,合同附则往往不被求职者重视,一旦发生争议只能哑巴吃黄连,可谓是“隐形陷阱”。他和法国某跨国企业洽谈时,发现该企业指定,一旦发生争议,必须到瑞典斯德哥尔摩法院打官司。飘洋过海打官司不仅费用高,而且多少带有地方保护色彩,普通求职者无疑处于弱势。权衡再三,小史放弃了这份令人眼热心动的工作。

  外企的陷阱突出的还有“文字游戏”陷阱,即规定不合理的服务年限、苛刻的劳动纪律以及劳动者解除合同时的惩罚性补偿措施等。由于外企一般签订中英文合同,并按照英文合同执行,而由于翻译、文化等方面差异容易产生歧义,引发纠纷在处理上一般对劳动者不利,而且外文合同一经签署具有法律效力,并作为唯一依据,普通劳动者很难再举出其他能够推翻合同的有力证据,容易吃亏。

  心眼提示

  一些外资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驻华办事处大多没有用工权,通常不是直接与员工签订合同,而是通过对外服务公司招人,不必受制于劳动法。一旦产生劳动纠纷,与求职者对簿公堂的并不是所在的用人单位,而是服务公司。一旦发生争议,劳动者无法与公司对抗。所以,求职者在和外企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认真读懂全外文的合同内容,甚至可以翻译后做个公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点击下载App,搜索"多一个心眼,多一份安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