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臣妾做不到啊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运镖三国",免费读到尾

  至于说如何能挣到钱,这个命题实在有点大。事实上,司马健对于这些也不太精通,否则,在前世那个机遇和挑战遍地的时代,他早就崛起了,也不会成天到晚想着穿越。

  可世事就是这么奇怪,在前世那个黄金时代他司马健崛起不起来,却不代表他没有能力。时势造英雄,每个人的成功,机遇总是要比能力重要的。说句最实在的话,要不是三国乱世风云汹涌,张三爷或许就只能在家乡卖猪肉了。而且,看他那种瞧谁顺眼就多给猪肉的做法,估计没几年就能将家业败光了。

  司马健是不太懂如何能让自己富起来,但让他当个狗头军师,教导一下这位半点经济学基础的汉灵帝,却是十分合适的。

  真的,这事儿还真不能让一个经济学专家来。因为,专家说的话,刘宏根本听不懂。就得是司马健这种半吊子,用他那浅显易懂、似是而非、中间还带着不少忽悠成分的话,最能改造一下这位大汉王朝的执掌者。

  “陛下,您其实已经在做这件事儿了,只不过您还没有意识到而已。小人奉诏令组建镖局,其实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都能够更有钱。”扭转人的前提,必然是要那人心甘情愿听你的话,接受你的观点。由此,其间的一些美言就算不上欺骗。更何况,司马健也是真心觉得,刘宏那在这个时代人们看起来几乎荒诞的一条诏令,说不定就真是无意中的神来之笔。

  “陛下,我之前说过了,辛勤劳动不见得可以创造财富。那财富从何而来?这就得是您提到的互通有无、商贸往来了。”说到这里,司马健不由皱起了眉头,毕竟交换产生价值这条理论对于刘宏来说实在太匪夷所思了,他只能试着举例说明。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比如一个百姓他有粮食,但他没有住的地方。而另一个百姓会盖房子,却没有粮食。那么,有粮食的人就可以让那个没有粮食的人去给他盖房子。这样,一位饿着肚子的百姓得到了粮食,他就有了财富,而另一个百姓多了一套房子,他的财富也增加了。这其实就是商业,就是交换,东西死在一个地方,是没有价值的,只有交换流通起来,才会产生价值,才会有财富产生。”

  涉及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刘宏这时候听着也皱起了眉头。但这并不是不耐烦,而是他真正开始思考了。好在司马健的这个例子很生动,纵然是他这个完全没有经济基础的汉代人,也能够理解。

  “所以我才说,陛下那条诏令是已经无意间在创造财富了。因为您想让汉朝百姓向罗马帝国输送丝绸,赚取罗马帝国的特产,这其实就是在引进财富。因为我们的蜀锦在他们那里必然是天外之物,会换来远远超出汉代丝绸的价钱。”

  这一句话落,刘宏已然眉开眼笑了。他当初下达那条诏令,其最根本目的,也就是如司马健所说一般,为了挣罗马人民的钱呗。但那个时候,他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听了司马健的解释,他忽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好像自己一下掌握了什么了不得的神功一样。

  而这,其实就是知识带给人的美妙。

  当然,其中还有的一个缘故,就是他纵然不说,心中其实也知道满朝大臣对他是极为不满的。多年来,他有意隔绝外朝,就是因为他不愿听到那些士大夫对他那冷硬强迫的告诫。而司马健几乎是第一个人当面称赞他的人,并且,刘宏自然也看得出,司马健这等称赞,跟他身边那些谄媚邀宠的宦官完全不同。

  那些宦官的言论,只能让刘宏一时舒爽,远没有司马健这番话能让他从头到脚感到那种通透的熨帖。不过,人就是不能太兴奋,一兴奋就会脑子一热犯冲动。

  “先生大才,一番金石之言句句深得朕心。你说的不错,咱大汉百姓就该学会交换、学会流通,学会创造财富!朕明日就再下诏,大兴商业,然后再听先生之言,咱拔最多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

  这么一个拍胸脯就决定出来的诏令,司马健真怕汉灵帝以后就会悔得拍大腿。要知道,如他所说的这种在生产力没有突破的状况下,要实现调动民间活力创造财富,可以一项极为复杂深奥的学问,别说汉代没有这号经济牛人保驾护航,就说宋代出了那位牛人王安石后,结果又如何?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思想‘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其实就是想在原有的民间水平下,通过一系列国家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大宋的全体富裕。可谁都知道,王安石在上有皇帝铁腕儿支持、下有百姓仰慕渴盼的绝佳条件下,最后也弄了个破产这个令人扼腕的结果。使得前世那些人哭着喊着想穿越到宋朝,帮王安石实现那一次变法。

  可是,当司马健讶然一惊后,他眨了眨眼,说出的话竟是:“陛下果乃一心为汉之君,汉室百姓有如此良君,真乃苍天之幸!”

  这完全不同于他担忧反应的一番话,并不是司马健不吸取王安石的教训。而是他忽然想到,汉代跟宋代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宋代无论怎么说,都有了商品资本的萌芽,可汉代这块贫瘠的土壤上,还根本没有商业的萌芽。刘宏纵然再折腾,还能折腾出多大的风浪来?

  再说了,汉朝到了刘宏这一代,已经是大厦将倾、民不聊生了。就算是最后的一把疯狂,那又如何?说不定歪打正着,整个汉室反而因此起死回生了,那他司马健岂不是在被窝儿里都能笑醒?

  而刘宏同志再一次得到了司马健的肯定,就好像小学生得到了老师的夸奖一样,激动得脸都有些涨红了。不待司马健反应,大手一挥就开口说道:“司马先生学究天人,奉诏报汉不谈,还亲冒矢石征讨黄巾,实乃汉室栋梁之才。朕特拜先生为鸿都郎,入宫参赞!”

  这就是要提拔司马健啊!

  别看鸿都郎不算一个什么职位,甚至连六百石的议郎都比不上。但实际上,这对司马健来说不亚于一道通天之梯。

  光和元年178年的时候,灵帝设置了鸿都门学,并将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画像悬挂其中。在这所学校里,并不是研究儒家经典,实际上是探讨辞赋、书法这类灵帝感兴趣的学科。后世对这所学院的评价,说鸿都学院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而且也是世界上创立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在‘独尊儒术’的汉代,它改变以儒家经学为唯一教育内容的旧观念,提倡对文学艺术的研究,是对教育的一大贡献。

  同时,鸿都学院招收平民子弟入学,突破贵族、地主阶级对学校的垄断,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也是有进步意义的。鸿都门学的出现,为后来特别是隋唐的科举和设立各种专科学校开辟了道路。

  不过,在汉代这鸿都学院做出最有名的一件事儿,就是那位鸿都学院出身、被汉灵帝视为半仙之体的向栩,面对黄巾大乱建议朗诵《孝经》退敌……

  但这丝毫不影响刘宏对司马健的器重,对于司马健这种根基浅薄的家伙,他的晋身之道,不在于入朝的起点有多高,而是距离权力中心有多近。这个道理最为皇家所知晓,更遑论,汉灵帝重用鸿都门学之人出任刺史、尚书、侍中,乃至封侯一事。天下皆知,刘宏此番所为,就是让司马健先镀镀金,方便他以后大力提拔。

  刘宏这般慷慨,就等着司马健感激涕零跪地谢恩了。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竟然从司马健脸上看到了一抹‘果然如此’的表情,但这并不算什么,诡异的是这幅表情上,更多却是一种说不出的憋屈儿。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就好像便秘三天不得舒爽一样。

  果然,司马健下一句话就是:“小人谢陛下抬爱,然小人才疏学浅,难堪大任……”换句流行的词儿讲,司马健就是在哭诉:“臣妾做不到啊!”

点击下载App,搜索"运镖三国",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