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新朝改革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一品权臣",免费读到尾

  “铁大人觉得,建文帝真的能坐稳皇位吗?”陆重希反问铁铉道。

  铁铉一时无言,他很清楚朱允炆生性软弱,并不是做皇帝的材料,更何况身边还有一个带兵多年,也不是一般人的燕王,退一步来讲,即使是燕王不反,削番时,也难保宁王能坐的住。

  想到这里,铁铉也难以再骂陆重希乱臣贼子,但他仍是不肯为朱棣效命,无论陆重希怎样劝阻,铁铉一直一言不发,陆重希也只好离开了。

  陆重希去牢里见过铁铉之后,又极力劝阻朱棣,朱棣才将铁铉放了出来,但铁铉仍是对朱棣有着极大的不满,依旧我行我素,朱棣知道后十分生气,又动了杀念,陆重希忙去觐见。

  朱棣见是陆重希,便十分生气的对陆重希说道:“这种人死都不会悔改,又怎么可能归顺朝廷?陆爱卿不必多言!”

  陆重希说道:“铁铉为人忠义耿直,定不会马上为陛下所用,但请陛下给臣一些时间,臣定会让他归顺朝廷!”

  朱棣对铁铉早没有什么耐心,听陆重希这么一说,便不耐烦的对陆重希说道:“朕的耐心也是有限的,他铁铉这么闹,分明是没将朕放在眼里!”

  陆重希想了想,又对朱棣说道:“陛下如果想让铁铉早日归顺朝廷,臣一人努力还不够,还要请陛下出手。”

  朱棣问到:“你意思是让朕给他赏赐吗?”陆重希回答道:“正是。”果不其然,朱棣立刻回绝了他的请求,陆重希继续劝说朱棣道:“铁铉大人也是忠义所致,若他能归顺朝廷,其他那些对朝廷不满的人见铁铉大人如此,难道不会也都对朝廷忠心耿耿吗?”

  朱棣思考了一会,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下令赏给铁铉布帛金钱。

  陆重希也算是松了口气,铁铉暂且是不会被杀死了,但劝他投降还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而铁铉得到朱棣的赏赐后也是颇为诧异,他没想到朱棣没有杀他反而以德报怨,心里对朱棣也不是那么不赞同了。

  而另一边陆重希也日日上门拜访铁铉,态度始终十分谦卑,无论铁铉如何轻视或是故意难为他,陆重希的态度始终没有改变,反而更加的恭敬。

  和陆重希的交谈中,铁铉也慢慢对陆重希没了“乱臣贼子”的成见,更何况他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谋略,况且诗书方面也丝毫不差什么,的确值得人尊敬。更何况还能日日坚持拜访,冒着被皇帝杀头的风险来保他,说起来陆重希可以算是他的救命恩人,铁铉更是对陆重希有所亏欠,但他不明白陆重希为什么要保他。

  一日,陆重希又来拜访铁铉,铁铉也问了陆重希,陆重希听了后,只是笑了笑,便对铁铉说道:“在下也是敬佩铁大人的为人,若是铁大人能归顺朝廷,不仅可以有一番作为,对朝廷而言,也是天大的好事啊!”

  铁铉没有说话,他的心里也是有几分认可陆重希的话,只是他心里始终接受不了为一个夺取自己侄子皇位的人效力这个建议,陆重希见状,也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和铁铉说起了兵法。

  铁铉也是喜欢兵法之人,一来二去,也算是认可了陆重希这个人,陆重希对兵法的看法也是不俗,可以说是个奇人,不同于那些看了写书就来卖弄的书生,和他谈论起来格外舒心,尽管铁铉嘴上不说,但他仍是把陆重希当了朋友。

  铁铉的态度有所缓和,朱棣对他也没有那么生气了,陆重希的身体此时也好的差不多了,便常常在朝堂上觐见,来做一些其他重要的事情。

  朱棣新立,要解决的事情很多,要是这个皇帝没什么作为,老百姓难免不对他心存疑虑,而前朝的有些规矩确实太不合理,也急需改革,此时正是陆重希施展才华的时候,也因此,陆重希更为忙碌。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太学的教师,主要是博士。战国、秦朝已有博士之官,用来管书籍,备顾问,在教学上,规定博士要以家法上课,每经按不同家法各有专任博士一名。

  而太学对学生的录取程序比较复杂,大致分为贡生和监生两种途径,每个途径又分为若干条渠道,大致概括如下:岁贡贡生:贡生,是指从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挑选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读书人。每年府学相当于省一级挑选二人,州学每两年选三人,县学每年选一人,从中择其天资淳厚、学问有成且二十岁以上者入国子监,就是岁贡贡生。这是太学最常见的“招生方式”之一。

  这样的规定,从各州县选取的读书人可谓是少之又少,而且在有些地方,还有家中富裕的考生贿赂监考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寒门子弟入仕的机会可谓是少之又少,更不用提有些官职还是世袭制。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很多人才可能因此而埋没,历史上这样的列子可是比比皆是,陆重希的前生屡考不中,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但与这种制度仍是脱不了关系。

  而自古也有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人才对一个王朝的稳定起到巨大的作用,因此,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一定要改!

  这日上朝时,陆重希特地向皇上提出了这个建议,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

  “这是太祖祖制,岂可随意更改?陆重希,你这是何居心,是想让陛下背上背弃祖宗的骂名吗?!”一位大臣首先跳出来指责陆重希,对古人而言,祖宗就是规矩,寻常人家的祖制都不能随意更改,更何况是帝王。陆重希早就想到了这些,于是他胸有成竹的说道:“太祖也去除了丞相的官职,改了祖制,你这样说,难道是在指责太祖不孝吗?”

  那位官员显然没有想到陆重希会如此应对,脸色一下午变了,随意污蔑先帝,这样的罪名他可承受不起:“你,你莫要胡说!我也是为了陛下做主!”说完朝朱棣跪了下去,连忙说道:“陛下,臣对您绝对没有二心啊!望陛下明查!”

  朱棣听了陆重希的话,不仅一点生气的样子都没有,反而对陆重希的建议很感兴趣,他对那位官员摆了摆手,示意他起来,等那位官员战战兢兢的起身退到一边后,才对陆重希说道:“陆爱卿的建议倒是很有想法啊,那爱卿准备怎么改革呢?”

  陆重希对这件事情考虑了许久,听朱棣这么一问,立刻信心满满的对朱棣说道:“陛下,臣以为选举人才的过程过于复杂,并且局限性过大,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可能变成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迂腐不已,遇事不懂得变通,这样一来,有可能朝廷有什么重要的事,这种人只按死的规矩来的话,耽误了大事可就麻烦了。”

  陆重希又想到了自己的前身,那个陆重希就只会读死书,弟弟妹妹快要饿死了都不管,满脑子都是什么圣贤大义,却连家里的资产都守不住,这样子的人做了官,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呢?八股文发展到后期也变成了禁锢人们思想的工具,这样可不行啊!

  陆重希见朱棣听到这里没有什么不高兴的神色,便继续说道:“臣觉得,现今的读书人不仅仅要会读书,更要各方面全面发展。”

  朱棣显然对陆重希的想法兴趣很大,又问陆重希道:“那陆爱卿觉得,要怎样全面发展呢?”

  陆重希微微一笑,回答道:“回陛下的话,臣认为应该增加考试科目,凡是想要在朝为官者,必先通过……”陆重希想了想,还是用了一个现代的词,“体育测试。”

  “体育?那是什么?”

  “是啊,没听说过。”

  大臣们又议论了起来,古代的科举考察的是六艺,六艺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据《周礼·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也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六艺中能和体育沾上边的有“射”和“御”,“射”指射箭,“御”则是驾车,但这些和现代的体育可是毫无联系,现代的教育方式比明朝先进了可不少,拿来用也不会有什么不妥,正是想到了这些,陆重希才会对朱棣提出改革。

  朱棣问道:“爱卿的体育,是指什么?”

  陆重希说道:“请陛下赐臣纸笔,臣写给陛下过目。”

  朱棣立刻命人赐给陆重希纸笔,陆重希将高中的体育考试的项目、标准都写了下来,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陆重希便已经写完了。

  太监将陆重希写的东西盛了上去,朱棣看过后十分高兴,哈哈大笑了两声后夸赞陆重希道:“陆爱卿真是当世奇才啊!不错,不错!”又将陆重希写的传给各位大臣,“你们也看看,陆爱卿的主意,都看看。”

  大臣们很是好奇,但在看过陆重希的主意后,都是十分敬佩,对陆重希的谋略表示折服,一时间,已有大半的人支持改革。

  但仍是有几位老臣坚决不答应改革,甚至到了以死相逼的地步,更有甚者直接大骂陆重希是乱臣贼子,图谋不轨。

  陆重希正准备说话,却有人抢在他的前面站了出来,陆重希一看,正是自己的老师,解缙。

点击下载App,搜索"一品权臣",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