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无间天师观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盗墓札卷",免费读到尾

  等到三人彻底踩实了陆地,远处山峰直插入云,巍峨的山巅是皑皑白雪,雄踞于天地之西。

  危乎高哉,连峰去天不盈尺。

  刘半仙半口气没提起,率先昏了过去,海拔上升太快,他年纪大不能及时适应。

  至于大烟袋,练过些武,虽四肢瘫软,不能说完全是废了。倒是土力娃,三人裹着棉袄,唯独土力娃面色红润,穿得比三人薄了一半。

  先将刘半仙抬到附近村镇,昆仑附近尚处与世隔绝的仙境,有几个勉强能说汉语,不认识大洋是什么东西。

  三人皆备了干粮食物,只借片瓦栖身,并没有花钱。

  倒是桃源世外,没有枪林弹雨,也没有勾心斗角。

  三人谎称来探亲,就住在马里可山脉山脚的无名小镇。

  待到刘半仙醒来,见马里可山脉在眼中触手可及,又仔细比对,方说准确无误。此山挺拔,高而不险,不是天气太寒冷,山中有土甚至可以种菜。

  至于山脉的造型,很像海神的三叉戟,三座山峰高出四周百余米。

  “此处群山拥抱,三座山峰似人的头颅和肩膀,倒的确是宝地。两位兄弟,咱们到了地方。不亚于一字并肩王的墓,就在三座山峰之中!”

  刘半仙捧着热茶,坐在马棚里,眺望马里可山脉。

  当地人淳朴,语言又不甚通,趁着天飞大雪,正巧是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的绝胜地。

  “大哥,既然到了地方,可能给我们仔细说说?”土力娃性急,抓耳挠腮的问。

  沿途抵达青海,刘半仙对此避而不谈,可把二人的心肠勾得流油水。

  刘半仙说:“嗯,既然到了,我也不必瞒着。”

  大烟袋又问:“大哥,得空时我遍查史书,历史上似乎没人被封过一字并肩王吧?”

  也对,一字并肩王,是属于小说演绎。

  皇帝又不傻,还能再外带根上打昏君下打馋臣的打王鞭?

  “不错,其实我说的一字并肩王,只是个比喻,说明墓中的大小规格。”刘半仙说。

  大烟袋问:“莫非是异姓王?”

  自古,并肩王没有,异姓王倒是不少。

  比如韩信之属,在秦始皇统治天下之后,异姓王少之又少。不过功臣功劳太大,封王都不够,往往是被开国皇帝赐死的下场。

  既然是被赐死,想来他的陵墓,也不可能按照王侯的规格安葬。

  可话又说回来,既然是并肩王,则又不太可能是皇帝的兄弟本家。

  再说青海,尔来四万八千岁,自古便是人迹罕至之地,如何会有王侯陵墓在昆仑山附近?

  如此种种谜团,还需刘半仙解释才行。

  “墓的确就在三座山中,至于具体到哪座,还需实地勘测。”

  大烟袋问:“大哥既然如此肯定,想必也知道墓主了?”

  “自然,墓主姓张,说来你们也认识。墓中之主,乃是龙虎山张天师!”

  将招牌亮出,大烟袋与土力娃的牙齿落了遍地。

  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位在昆仑附近的马里可山脉,山中怎么可能葬着张天师?

  土力娃问:“大哥,张天师乃是当代神仙,怎么可能有墓?即便有,我们兄弟几个才几斤几两,怎么敢去动它?”

  大烟袋点头称是,毕竟龙虎山张天师之名世代传承,在乱世也是擎天巨柱的存在。

  那时没人不信鬼神报应,谁敢动天师墓?

  刘半仙摆手,解释说:“墓中没有张天师的尸骨,只是有道观而已,唤名天师观。并非我唬你们,我师傅的师傅,曾到此地游历,巧进过天师观..”

  刘半仙不温不火,一段传奇故事娓娓道来。

  原来,他师傅的师傅,是四处化缘修仙的道士,正儿八经的龙虎山道系。

  昆仑作为天下驰名的修仙之地,传说西王母就在山中,修道之人岂能不去朝圣。

  于是他师傅的师傅,姑且简称为太师傅吧,就整装前往昆仑。

  那个时期,皇帝还坐着龙庭,虽天下各怀怨毒,倒也没当今这么乱。

  刘半仙的太师傅年纪太大,本打算朝圣昆仑,奈何高原反应,到了马里可山脉附近,便支撑不住。于是他太师傅只能朝昆仑山方向磕头,就当到过了。

  由于高原反应的限制,他太师傅未能抵达昆仑。

  心情抑郁之下,就地在马里可山脉中游历探险。走在三座最为高昂的山峰里,他太师傅见地面凹陷有巨坑,像是自然塌方所形成。

  闲来无事,他太师傅寻了把铲子,沿着塌陷的地层往下挖。

  昆仑附近,不乏上古神仙修真的洞府,往往有道君在其中。马里可山脉别有风光,他太师傅觉得地质垮塌有异,于是就地掘土。

  挖了五六米深,泥土被挖空,渐渐出现地底空洞。

  昏暗漆黑,晦气如云。见真挖出了神仙洞府,太师傅拥火把而入,下到地底。

  空间不大不小,正好是座道观的标准。道观原本在地面,可能因为地质运动的变化,才陷空到了地底。误打误撞,刘半仙的太师傅进入到道观里,心中自然起了层敬畏。

  见门口有牌匾,号名为:天师观。黑底金漆字,如今已经变成赤乌色,灰尘厚积。原来是到了天师的道场,太师傅不胜自喜,急忙整理衣带进入。

  道观被塌方的岩石和泥土掩埋,唯有中心的天师大殿,冥冥之中自保存得完好。

  大殿以十二根金丝楠木做柱,最细的也有合抱粗。

  正中,其余泥胎神像已经斑驳不清,唯有中间的天师像毫发无损。

  只是年生太久,天师像布了层晦气。观中遍地烂瓦破砖,狼藉阴森。火光照耀不广,太师傅唯见天师像屹立不倒,保存着百年沧桑。

  刘半仙一脉,祖辈都是正宗的道教信徒,又是龙虎山传承至下。

  天下间,道术敢言天师者,唯有龙虎山张天师这脉。

  如今见了祖宗,刘半仙的太师傅当即取出腰间拂尘,行了三跪九叩大礼。见着百年前的天师观,便不虚此行。

  他太师傅见天师像风尘仆仆,于是捣动拂尘,给神像擦拭。

  眼前忽然昏暗,接着,便越来越明亮,越来越光明。

  仿佛太阳就落在身边,照得空气里秋毫可见。

  太师傅心奇,见插在身后的火把已经熄灭,无数光明,乃是从天师像身上散发。待到灰尘尽去,神像重放光明,耀尽尘世。

  刘半仙的太师傅,跪地微翘起眼珠,偷偷打量紫檀仙坐上的张天师。

  怎见得,龙虎山张天师,头戴紫金冠,身穿赤色大法衣,左手接来都功印,右手接来镇妖剑,跨虎腾云游天下,云头戴羊显金身,百万妖魔一齐杀!

  不待太师傅顶礼膜拜,威严庄重的天师观内,突然卷起道妖风。

  妖风吹起,观内神光消失,天师像上,又布满了灰尘。

  太师傅迷茫的看着四周,不知东南西北,又听见两人在耳边窃窃私语。

  一人说:“快把他的魂拘走,带到无间地狱受罪。”

  又有人说:“他擦亮了天师像,张天师在天庭承了他的人情,你敢动他?”

  有声音反对:“擅自再以天师为名,张真人本就犯了九五之尊的金科玉律。此人又擦拭天师像,岂不是抗旨不遵?”

  黑风卷起,伸手不见五指,太师傅胆战心惊,知道身边有两个小鬼,后脊发凉。

  又有人说:“那是前朝的圣旨,如今皇帝已经在天宫居太上煞神位,不会和他计较。张天师传了话,放他离开。”

  “岂有此理,天岂有师,你说是张真人也就罢了。今日天师观的招牌还没破败成灰,我偏偏不让你如意。”

  听二小鬼争执,随后打了起来。

  太师傅知道此时自己要趁乱跑,于是顺着刚才的路往回摸。

  又听见小鬼说:“此地是阴阳交界地,大罗无间天。区区一个凡人,休想离开!”

  “张天师已从天宫传了话,将大法衣上镶嵌的明珠给他,有了明珠,便能点亮此处。”

  话音刚落,太师傅头顶被石子击中。

  取下看了看,四周顿生光明,竟是颗枣子核大小的明珠。

  得了明珠,太师傅更不敢久留,相信二小鬼说的话属实。

  正急着爬出天师观,又听小鬼闹道:“你偏心,竟把大法衣上的明珠给人。今日庙里神力弱了,我便拆了天师观,改成真人庙。”

  神像上穿披的大法衣,共镶嵌了九九八十一颗明珠,皓如明月。

  取了颗给太师傅,八十一变作八十,就不是九九纯阳。

  小鬼闹着,观外的天师观牌匾径直砸落地面,碎石飞溅。牌匾正好落在太师傅面门前,出于本能反应,他伸手用衣袖擦了擦匾额的灰尘。

  “你这凡人,还敢擦拭匾额。今日天宫的太上皇帝已经颁布法旨,要你早日归西!”

  小鬼说罢,太师傅觉得后脑发麻,竟是无形中被人扇了记巴掌,打得头目晕眩。

  后来,又有另个小鬼护驾,将太师傅送出地底。

  出了地底,阳光刺眼,太师傅竟发现自己后脑勺的头发全掉光,知道地底犯了煞神的忌讳。明珠并未消失,反而被太师傅带回了内地,当做信物传承。

  刘半仙小时候,见过那颗明珠,自然深信不疑天师观的传闻。

点击下载App,搜索"盗墓札卷",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