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让官颜真卿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刘晏",免费读到尾

  刘晏被贬为通州刺史半年后,唐玄宗、唐肃宗相继病逝。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初五,太上皇唐玄宗积郁成疾,终于一病不起,逝世于太极宫西内神龙殿,享年七十七岁。

  唐玄宗去世的第五天,即四月初九,御史中丞兼江、淮五道祖庸使元载依附肃宗宠相李辅国,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任度支转运使如故。

  元载,字公辅,凤翔歧山(今陕西省)人。出身寒微。由其母带着嫁给员外官元景升,改姓元氏。自幼好学能文,博览诸子宏文及史书,对道家书籍尤有研究。因家庭贫困,徒步随别人去参加乡试,屡试未中。天宝初年,唐玄宗崇拜道教,下诏求荐津通庄、老、文、列四子的贤才学者,被选人高科,补授新平尉之职。后经监察御史韦镒荐引为判官。

  肃宗即位后,急于改善军政事务,平息安史之乱,诏令各诸道郡随才擢用官吏。元载在江左避难,吴郡太守、江东采访史李希言表请元载为副职,拜为祠部员外郎,迁洪州刺史。东西两京收复后,元载人朝为度郎中,并被肃宗委以出使江淮,都领漕运事宜。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初,加官御史中丞,为江淮五道租庸使。这时,刘晏尚在江淮。他们相交不错,关系友好。

  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元载不顾上年江淮大饥、百姓易子而食的悲惨现实,不问兵荒,不问百姓有无,强行按籍追征江淮地区八年来(八年,是指自天宝十三载至上元二载)所欠租庸。元载收缴租庸的办法是,选择豪吏为县令督办,不管欠多少或现存有多少,只要发现百姓家有粮食,就发兵包围。轻者,收其所有的一半;甚者,竟十夺八九。有不服从者,严刑威迫。

  百姓家中有谷十斜者,就整日提心吊胆。更有不堪官吏公开掠夺者,则逃往深山或相聚起义。时人视这种税外之税为强抢财物,称这种行径为“白著”。

  有歌云:“上元官吏务剥削,江淮之人多白著。”(1)元载之所以如此强行追征、聚敛,目的是为了在皇帝面前邀功请赏,为自己增添晋职的资本,铺置升官的阶梯。

  当时,肃宗重病,生命垂危,李辅国权倾四海,举无违者。元载千方百计迎合李辅国,甚至和李辅国的妻子攀附亲戚,“辅国妻元氏,载之诸宗,因是相呢狎”(2),关系爱昧特殊。不久,朝廷选拔京兆尹,李辅国举荐元载。但是元载的胃口很大,看不起京兆尹这一官职,故意到李辅国处推辞不肯接受。李辅国明白元载的真实意图,第二天,就拜元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之一),并继续兼任度支转运使。

  唐玄宗去世后第十一大,即四月十六日,张皇后和肃宗次子李系妄图发动政变,宦官李辅国及程元振等发动反政变,杀死张皇后和越王李系。两天后,长期患病的唐肃宗逝世,终年五十二岁。又过两天,太子扶灵即位,史称唐代宗。代宗作为长子,早在灵武就以广平王身份任天下兵马元帅,曾与郭子仪等指挥过收复两京的战斗,在百官和士卒中享有威信,甘心为他效命,被称为“恩信结于士心,敌人思自效”,“少属乱离,老于军旅”。(3)他有过长期平叛的经历,所以正式即位后能够继续贯彻平叛的方针。

  肃宗去世给刘晏带来复出的机会。

  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拥立代宗自居,权势更加炽盛。元载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度支江淮转运使。李数次在代宗面前称赞元载的才能,元载也能看圣意行事,颇得代宗的恩宠,加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又加封银青光禄大夫,封许昌县子爵位。元载身居相位,权倾一时,但他感到度支江淮转运使的职务繁杂琐碎,牵涉广,负担重,处置不当,伤害名声,有损威信,有碍官运亨通,就把这个职务委托给熟悉钱谷事务的刘晏掌管,自己则加营田史。“李辅国罢职后,又加判天下之帅行军司马”。(4)代宗也一向器重刘晏的才能,加上元载的举荐,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五月,召刘晏回到长安复任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度支盐铁转运使。自刘晏被肃宗贬为通州刺史到复任京兆尹,只不过八个月。然而,这八个月却经历了个人无端遭贬的伤害;玄宗、肃宗相继去世;国难未平,史朝义尚占据东都洛阳,正想乘唐王朝宫闹之乱而蠢蠢欲动。他由自己想到朝廷,国得贤臣则安,国失贤臣则危,排斥忠良,任用邪坚,是国家的大敌。举贤荐能是国家兴旺祥和的标志,而妒贤嫉能行馋言陷害之能事,必将给国家带来祸乱。坚相李林甫、杨国忠“骄纵召乱”,达到国人“皆曰可杀”的程度,不就是血的教训吗?他不由想到了颜杲卿、颜真卿二兄弟。在太平时期,有的人位至卿相,只知道迎合奉承君主,窃取个人的荣华富贵,从来没有规劝君主的过失。一到天下大乱,君主逃亡之时,这些人又苟且偷生,向叛贼投降称臣。而颜氏二兄弟,平日不受重用,遭贬充任外官,倒是他们在安禄山席卷中原时,面对强敌,首先高举义旗,冒死抗敌,“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5)奋不顾身进行抗战。

  颜杲卿原是常山郡(今河北正定)太守,系唐初名儒颜师古的后代。安禄山范阳起兵南下至博陵(今河北定县)后,改变夜行军,而于白天鼓噪前进,直扑常山。颜杲卿表面上顺从,暗中则筹划抵抗运动。族弟颜真卿是唐朝著名书法家,后人以他的楷书称为“颜体”,享誉天下,原任恃御史、武部员外郎。杨国忠因为颜真卿没有依附自己而生怒,把他贬出京城长安,出任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但他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他看见安禄山谋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就早做防御准备。他以下雨为借口,暗地里修筑城池,检查壮丁,储备粮草;表面上,仍和一班文人学士在护城河里乘船,饮酒作诗。有人秘密向安禄山馋言,安禄山派来秘密侦察的人也回去报告,安禄山轻蔑地摇头说:“他只是个书生,根本不用担心!”不久,安禄山起兵反叛,黄河以北全部陷落,只有平原城守备完好。颜真卿暗地里派司兵参军李平骑马人朝报告。唐玄宗最初知道安禄山反叛时,曾不胜感叹:“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呼!”(6)得知李平报告颜真卿的消息后,不禁大喜,对左右说:“我还不认识颜真卿长得是什么模样,他竟然能够这样做!”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危难时刻才辨别得出忠与坚!

  洛阳沦陷以后,河北忠君义士愤然而起,以其各自拥有的数千或万余人马,共推颜真卿为帅。颜真卿派他的外甥卢巡秘密与族兄颜果卿联络:联合起兵,断绝安禄山的归路,阻挡安禄山西人潼关。颜杲卿信心百增,巧妙设计,派袁履谦杀叛军将领李钦凑,俘获叛将何千年与高邈,威势大震。“于是河北诸郡响应,凡十郡皆归朝廷,兵合二十万”,使安禄山后院起火,无法亲自督军西人潼关,攻占长安,并切断了从洛阳至范阳的驿路。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帝。颜杲卿起兵第八大,安禄山即命叛军将领史思明集中优势兵力围攻常山城。颜果卿固守常山,顽强抗敌,激战了六天六夜。最后,矢尽粮绝,连井水都干枯了,终因寡不敌众,城陷被俘。叛军劝降,颜果卿不答应。叛军把刀放在他的小儿子颜季明的脖子上说:“投降,就让你的儿子活!”颜果卿还是不答应。叛军当即杀死了颜季明和颜真卿的外甥卢巡。颜果卿被押至洛阳后,安禄山指责他说:“你原来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范阳户曹,是我提拔你当了判官,后来我又提拔你做了常山太守。我有什么事情对不住你,你要背叛我?”颜杲卿大骂安禄山:“你原来不过是一个营州牧羊的羯奴,天子提拔你担任三道节度使,宠爱无比,有什么事对不住你,你要背叛天子?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纵然受你推荐奏署担任常山太守,我怎么能跟从你反叛朝廷呢!我为国讨贼,恨不能斩掉你!臊羯狗,为什么不快点杀掉我!”安禄山被骂得恼羞成怒,命人把他绑在洛阳天津桥南头的柱子上,用刀活剐。颜果卿仍然骂不绝口。叛军钩断了他的舌头,得意地问他:“你还能骂吗?”他仍然骂个不停,直到被活活剐死,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津神。颜果卿享年六十四岁,他的一家及侄儿颜诩共三十多人全部死于叛军的屠刀之下。

  颜果卿牺牲后,颜真卿在平原作战有了新的进展。正月十五日,唐玄宗加颜真卿为户部侍郎兼平原郡防御使。三月底,又加颜真卿为河北采访使。

  颜真卿采纳普通郡民、二十多岁李萼的建议,会合三郡兵力二万余众,攻克叛军占据的魏郡,杀敌一万多人,缴获一千多匹马及很多粮草物资,军威大振。又与北海郡太守贺兰进明联合,共同抗战。为了团结贺兰进明,他把攻克魏郡的功劳让给贺兰进明。贺兰进明竟笑纳不拒,大言不惭地向唐玄宗虚报战功。结果,唐玄宗加贺兰进明为河北招讨使。后来,贺兰进明采纳录事参军第五琦组织敢死队的建议,又攻克了信都郡。

  唐肃宗在武灵即位后,任命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宰相之一)兼御史大夫。

  后来,安禄山急于打通洛阳至范阳的驿路,派史思明、尹子奇加紧进攻河北各郡,除平原、博平,清河三郡外,其余再次相继沦陷。颜真卿一直坚持到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十月,弃郡渡过黄河,经江淮、荆襄,于第二年四月到达凤翔,复被唐肃宗任命为刑部尚书。然而,这位对于“军国大事,知无不言”的‘颜鲁公却一再遭到李辅国的忌恶和贬斥,先贬任同州刺史,再贬饶州刺史,最后,因为率百官去西宫向唐玄宗“请问起居”,竟遭李埔国的深恶痛绝,奏贬为蓬州长史。才学超群,正直不阿的颜真卿官越做越小,一直得不到重用,直到代宗继位,才任职为利州刺史。

  刘晏深深敬佩颜真卿的才德。他怀着忠义之心向朝廷举荐忠义之臣,奏请代宗请“以户部让颜真卿”,并以京兆尹让给平叛有功,郭子仪的部将严武,而自己则任职务较低的“国子祭酒”(7)。代宗接到刘晏让官的奏请,十分高兴,禁不住挥笔写就《答刘晏让官手诏》:“卿胸蕴经国之文,心怀济世之略,军需储备是那么迫切需要,转运攸攸是那么艰难困阻。你励以公勤,适于通变,善于体恤而沟连疏远,功绩显于整个京城啊!你身迁六职,却兼综九流,又是那么谦虚。”对于刘晏的切陈恳让,代宗只好“宜从雅旨,所请者依。”(8)

  刘晏八岁敬献专封书,四十五岁时以两职让官颜真卿、严武。一时间,在长安上下传为美谈。

  七个月后,宝应二年(七月改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正月,代宗下诏,命刘晏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首次拜相。代宗在《刘晏平章事制》诏令中说:“构广厦者,审象于宏材;经万邦者”注意于良弼。……彭城县开国公刘晏,应期胜德,维岳降贤,文为君子之儒,器蕴通人之量。学苞前典,志在于直方;词蔚古风,义存于比兴。“诏令指出刘晏的特点是”职总均输,变而能通,弘适时之务,居难若易,多济物之心“。(9)刘晏加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封彭城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勋及度支等使并如故。

  刘晏的确是“文为君子之儒,器蕴通人之量”,“变而能通”,“居难若易”。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历经将近八年的战乱,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社会经济处于严重调敝时期,刘晏凭自己理财的杰出才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做到“知所以取,人不怨;知所以予,上不乏”。(10)敛财而不伤民,循法亦能富国,使中唐经济迅速得以恢复。

  刘晏拜相之日,正是安史之乱结束之时。宝应二年(公元763年)正月,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帅,会同回纥兵,共十余万官军,向史朝义盘踞的洛阳发起最后的总攻。官军连战皆捷,相继收复洛阳、河阳和黄河以北的郑州。史朝义逃至范阳,原叛军守将李怀仙已准备投降唐朝,拒绝他人城。史朝义在绝望中自缢身亡,李怀仙割了他的首级,献于唐朝。至此,长达七年又三个月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安史之乱的教训是深刻的。除了唐玄宗晚年宠信权坚。用人不当以及居安忘危、穷奢极欲之外,还在于他的昏庸,使节度使的权力不断增大。各节度使久任不换,放任遥领,增权兼统,导致边将雄踞、藩镇割据的恶果,使得中晚唐一百多年间国家名虽统一,实则分裂,战祸不断,百姓遭殃。直到五代十国,这种藩镇割据的动乱又延继了五十多年。

  安史之乱的平定给唐王朝带来了光明,带来了复兴的希望。李唐王朝的一帮忠君贤臣,痛定思痛,下决心要拨乱反治,复现开元之盛。拨乱反治,复现开元之盛的杰出代表就是锐意改革的刘晏。

  注释:

  (1)《资治通鉴》卷222.

  (2)《旧唐书》卷118《元载传》。

  (3)《旧唐书。代宗本纪》及史臣曰。

  (4)《旧唐书》卷118《元载传》。

  (5)《旧唐书》卷128《颜真卿传》。

  (6)《旧唐书》卷128《颜真卿传》。

  (7)《新唐书》卷149《刘晏传》。

  (8)《全唐文》46卷《代宗纪》。

  (9)《唐大诏令》卷45《刘晏平章事制》。

  (10)《新唐书》卷149《刘晏传》。

点击下载App,搜索"刘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