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精妙绝伦的梁山招安艺术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乱弹水浒",免费读到尾

  精妙绝伦的梁山招安艺术

  宋江主导的受招安计划,成为古今中外读者声讨其人诟病的最大口舌,正是他的这一最大昏招,直接导致了梁山好汉的悲惨命运。

  平心而论,宋江受招安计划的目的没有错,宋代教育,视“男盗女娼”最为侮辱门庭,所以为了死后的名誉,宋江于公于私都坚决要改变其强盗的身份。错的是招安结果和目的背道而驰,梁山好汉受招安后,随即和同盟起义军同室操戈,最终二虎相争,两败俱伤。宋家军付出极大代价惨胜后,能够侥幸生还的,大多辞官归隐,部分顽固不化妄想飞黄腾达的,也多数被朝廷卑劣手段暗杀。梁山好汉不仅没几个能“光宗耀祖”的,连顺利活下去,也成为一种奢望。

  封建统治者面对农民起义,一般通过四步走的方针:诫饬、法律惩治、镇压和招安。对于小规模的起义,采用先礼后兵的方式,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是最好不过。当训导无效后,派遣捕快等公安人员抓获带头大哥,杀一儆百。当起义军的规模大到能够反客为主的时候,政府只能派遣大军前去镇压,这时候下手就不是仅仅针对起义军的领袖,而是所有的胁从人员。而当起义军席卷全国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武装力量时,镇压也未必有效,这时候,政府只好放下尊严,和起义军讨价还价,最终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各取所需,起义军得到名份,而政府军得到安宁,此所谓招安。

  宋江的受招安,全程也符合上述的流程。当梁山势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朝廷派遣秦明、呼延灼、关胜等征讨,不仅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反而更加发展壮大梁山势力;当宋江反客为主,从被迫应战到主动出击时(关胜收伏水火二将、拈阄分打东平东昌),实际上已经宣告了此时梁山的实力非同小可不得不防了。朝廷镇压无效,只能去招安;而宋江已经将周围富裕的城市洗劫一空,坐吃山空的局面岌岌可危,所以也只能接受招安。双方周瑜黄盖你情我愿,眉来眼去暗通款曲,只是为了保证利益分配最优化,所以才进行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工作。

  宋江的招安,用个成语形容叫“一波三折”。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发生在宣和二年孟夏四月,而发生招安事件的导火索是来年的元宵灯会,即宋代传统的上元节。

  从夏天到新春,这半年多时间里,宋江策划了良久。当梁山大团圆后,一时间纵横齐鲁无往不利,但也只是仅仅局限在山东境内范围,宋江不像方腊那样有雄心壮志,他最多是在做梦的时候,可能会附和李逵的“名人名言”,即“杀上东京,夺了鸟位”。宋江清醒的时候,只不过指望捞个一官半职,去除脸上两行金印而已。

  宋江喜欢看热闹,尤其喜欢看灯会,譬如当年在清风寨就和花荣看小鳌山灯火晚会,结果险些命丧刘高之手。都说“吃一堑,长一智”,这宋江怎么就不长记性呢?竟然要虎口拔牙,去首都看灯火晚会,这不就是本?拉登不化妆去逛百老汇么?

  宋江看灯只是借口!本意是亲自出马刺探朝廷的动向!所以我们看到,对于此次间谍活动,宋江一共派遣了十位头领随同他下山赏灯:柴进、史进、穆弘、鲁智深、武松、朱仝、刘唐、李逵、燕青和戴宗,军师吴用也心领神会,大拍领导马屁,安排五虎将率领一千马军作后应,而后续发生的故事也验证了吴用的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宋江的单边行动,总要闹点花絮才符合其一贯风格。这个看灯阵容全部是天罡星大集合,相当豪华,堪比“银河舰队”。

  宋江原本只打算带柴进、史进、穆弘、鲁智深、武松、朱仝、刘唐七人出行。其中柴进的贵族气息是独一无二的,而其余六人都是彪悍勇猛之士,作为防卫武装力量,保护宋江一个人的人身安全,绰绰有余。但是由于铁杆小弟李逵也闹情绪要去,宋江无奈,只有再安排燕、戴这两个能镇住李逵的人物随同。由此强大的梁山旅游团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管理松弛,即便对于宋江这样的危险分子,也没有严格的流动人口审核制度,所以在元宵佳节前期,宋江等人能够大摇大摆走进首都,对于京城守卫系统来说,也算是个莫大的讽刺。

  宋江本意绝非看灯这么简单。元月十四日晚八点,宋江、柴进、戴宗、燕青四人结伴出行,独独留下李逵看房,四人看了一会灯火,宋江果然展露其英雄“本色”,对燕青低声道:“我要见李师师一面,暗里取事。”

  李师师是谁?当今社会第一艺伎!皇帝的二奶!“天上人间”夜总会第一牌子!宋江要走她的关节,“暗中取事”,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无他,唯招安耳。

  不得不佩服宋江的高瞻远瞩!宋江是梁山第一聪明人啊,知道“枕头上的关节最快捷”!而事实也印证了宋江的计划是相当成功的,梁山受招安有两大功臣:李师师和宿元景,两人中李师师是出力最大的。都说“美人一笑千金买”,这李小姐的回眸一笑,撮合了大宋政府和梁山之间的一切恩恩怨怨,又岂是区区一千两黄金能够买卖的?!

  梁山和李师师的非正式单方面会晤一共有三次,这是第一次。这种高档娱乐场所,门脸吓人,其实也不过是贪图钱财而已。当燕青向老鸨许诺赠与千百两金银时,宋江终于如愿以偿地见到了传说中的花魁小姐。但是宋江运气很不好,宾主双方刚互致节日的问候,还没来得及切入主题——皇帝来了。

  正主到了,宋江等人只能落荒而逃,此次会晤虽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但给双方都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宋江念念不忘的是李师师的貌,而李师师刻骨铭心的是燕青的才。

  宋江出了李师师家大门,突然建议再去隔壁的赵元奴家拜访——这赵元奴是皇帝的民间另一相好,李师师的对手兼同行,也是风月场所的著名交际花。与其说宋江好色兼好奇,不如说他是处心积虑再攀关系户,给自己尽量宽阔的沟通桥梁。

  燕青这次却没有盲目听从,对赵老鸨开价银子一百两作为见面礼,赵老鸨回复很干脆:“女儿(赵元奴)不快在床,相见不得。”其实赵元奴的身体好的很,吃嘛嘛香,只是这区区一百两银子实在寒酸,老鸨根本不屑一顾而已!

  相对李赵二女,燕青开出的会面代价相差悬殊,而正是燕青这一临时私自变动,成就了李师师的千秋大业。所以说机遇对人很重要,名垂青史的机会就这样和赵元奴擦肩而过了,李师师和燕青的故事成为千古风流佳话,连央视《水浒传》最后都将他们结局设计为泛舟归隐在一起,成为“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典型代表,但赵元奴下场如何,史料记载不详。

  宋江没有见到赵元奴,只好失魂落魄继续逛街,途经一座酒楼,无意间听见假扮客商的史进、穆弘两人在里面作歌,书中写道:

  只听得隔壁阁子内有人作歌道:

  浩气冲天贯斗牛,英雄事业未曾酬。

  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

  宋江听得,慌忙过来看时,却是九纹龙史进、没遮拦穆弘,在阁子内吃得大醉,口出狂言。宋江走近前去喝道:“你这两个兄弟吓杀我也!快算还酒钱,连忙出去!早是遇着我,若是做公的听得,这场横祸不小。谁想你这两个兄弟也这般无知粗糙!快出城,不可迟滞。明日看了正灯,连夜便回,只此十分好了,莫要弄得撅撒了!”史进、穆弘默默无言,便叫酒保算还了酒钱。两个下楼,取路先投城外去了。

  宋江为什么大发雷霆?表面上看,宋江气的是自己带的下属,竟然这般鲁莽,在人群拥挤之处高喊“惩治腐败,振兴大宋”的口号,泄露自己行踪;但是实际上,宋江气的是,现在梁山的最大目标是招安,是投降,而不是以前的“反贪官不反皇帝”!那个已经过时了!不新鲜了!你再喊挑刺口号,这不是给对方难堪么?况且这史进穆弘两人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啊,我选他们同行正是由于两人都是地主少爷出身,多少读过书的,怎么这般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呢?太让我失望了!虽然这诗的内容很好,没有任何和大宋现行政策相抵触的地方,而且音律优美琅琅上口,简洁明了磅礴大气,但是不管怎么样,和我宋江的土政策不吻合了,就必须终止!所以史进穆弘两人,也只能“默默无言”买单走人!

  过了一夜就是元宵佳节,宋江依旧进行他的招安计划——再次拜访李师师。但这次的效果也不理想,宋江刚刚暗示了自己的身份和目的,李师师还没看明白,皇帝又来了,这次随同前来的还有四大奸臣之一的太尉杨戬。

  宋江等人闪在黑暗里寻觅时机:

  宋江在黑地里说道:“今番错过(和皇帝见面),后次难逢,俺三个(宋江、柴进、燕青)就此告一道招安赦书,有何不好!”柴进道:“如何使得?便是应允了,后来也有翻变。”

  宋江真真是被功利熏昏了头,作为朝廷最大的造反头子,竟然妄图用这么异想天开的方法去沟通交流!这好比美国和朝鲜有仇,但是只能在中国进行六方会谈,中间要有人撮合,打圆场,布什和金正日是绝对不会私下里达成交易的。柴进毕竟是贵族出身,一听说这么赤裸裸的计划,当场一口否决。

  梁山主动联系大宋政府的一号计划被宋江的心腹李逵破坏殆尽!宋江的个人阴谋彻底宣告流产。宋江虽然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但是没有办法,梁山主动向朝廷抛去的橄榄枝,被自己最心腹的小弟狠狠掐断,现下唯一的机会就是等待大宋朝廷来下书修好了。

  而另一方面,朝廷也在无时不刻关心梁山的动向。大宋政府一贯重文轻武,不到迫不得已不会擅动刀兵。所以在御史大夫崔靖的建议下,第一次招安开始了!这一次招安,朝廷对自己的定位很不准确,而且事实也证明了一条菜场铁律:漫天要价,着地还钱。

  梁山作为卖家,自忖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大宋政府作为买家,暗思自己家财万贯,身份、地位尊崇,对于弱势群体的梁山小贩,象征性地给两个就可以了。

  所以陈宗善作为此次招安的首席委员长,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尾——朝廷给的资本实在太少了!

  政府给的代价是御酒十瓶,诏书一份。怎么看都是相当低廉的资本——阮小七一个人就能喝四瓶,区区十瓶对于百八英雄来说,当得甚事?一人难道喝一口?再说这诏书,完全就是一份训斥警告书:

  萧让展开诏书,高声读道:

  制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五帝凭礼乐而有疆封,三皇用杀伐而定天下。事从顺逆,人有贤愚。朕承祖宗之大业,开日月之光辉,普天率土,罔不臣伏。近为尔宋江等啸聚山林,劫掳郡邑,本欲用彰天讨,诚恐劳我生民。今差太尉陈宗善前来招安,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宣和三年孟夏四月日诏示

  这份诏书,完全就是当面骂人!买家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肆意侮辱卖家尊严。可以说,除了宋江,梁山没有一个人是满意的!所以哪怕是文盲黑旋风李逵,也第一时间听明白了,按捺不住一把扯碎了诏书,要不是宋江百般维护,陈宗善凶多吉少。

  风波表面上看,好像暂时平息了,然而由于带来的御酒被阮小七掉了包,皇家御酒变成了村酿白酒,这是一种多么大的侮辱!就好像做生意,卖家本来就不太高兴,买家再故意给假币,谁能忍下心头的腾腾怒火?

  由此而来第一次招安以双方价钱谈不拢而告吹。买家吝啬,毫无诚意,陈宗善下属的两名谈判代表蔡太师府张干办、高殿帅府李虞候人品又相当低下,飞扬跋扈,骄横无礼,梁山没有杀了他们三个,已经相当客气。

  生意没有谈成,却没有“生意不成仁义在”,大宋政府脸上挂不住,开始“强买强卖”——童贯童枢密,大宋最高国防部长,亲自率领十万天兵前来镇压!妄图以雷霆万钧之势一口吃掉这个胆敢藐视天威的水泊团体。

  童贯率领的十万正规军,其中东京管辖的八路军州,各起兵一万,由各州兵马都监分管;另选点两万御林军守护中军账,大将酆美、毕胜统领。这支军队,汇集了当时禁军的精华,这八万兵马全部是保卫京师汴梁的外围精锐部队,加上皇帝的两万近卫队和无限量供应的武器辎重粮草,童贯有理由相信这支“虎狼之师”能够给他带来胜利。

  童贯只看见了表面,但是深层的隐患他没有发觉。《林冲篇》已述,北宋军队分禁军、厢军、蕃兵和乡兵四种,其中禁军实行招募制,士兵入伍要付予安家费和生活费,而且宋代文强武弱,要保证和北方的敌人开仗效果,只有招募大量的士兵,往往数目都能达到百万之巨。但即便如此,以步兵为主要兵种、弓孥枪棒作为主要武器的北宋军队,人数虽多,攻击力却远远不是以马军为主的辽、金、西夏等国军队的对手。所以我们看见,宋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屡战屡败后,只有继续招募士兵,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招募士兵,要钱,打仗输了,赔钱,继续招兵,要钱,继续战败,继续赔钱……不停地赔钱下去。

  都说有宋一代,冗官、冗兵、冗费严重。其中冗官源于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规矩:誓不杀大臣,宋代历朝皇帝奉为祖训,不敢违背。一旦为官,终生免死,最大惩罚也不过是流放谪居,譬如著名的大文豪苏东坡就曾被贬儋州、谪居惠州。有了这样的优待条件,宋代官员不仅高薪,而且人数高达数万,至于下属的办事小吏,如宋江之流,更是多达数十万之众!而冗兵正是由于四方敌国虎视眈眈造成,虽然也知道不妥,却也不得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这内忧外患造成支付冗官冗兵的费用年年增长,形成摆不脱的怪圈,最终形成第三冗:冗费。宋代的积贫积弱,相当大的原因正是这三冗造成。

  宋代军队,如果实行退役制度,倒还好说,可叹禁军部队,一直养着那些士兵终老,以至于军队中老弱羸兵大量充斥其间,其战斗力如何,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北宋的最高统治者,实行“皇帝集权、地方分权”政策,而对于军制,枢密院和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相互制约,互不统属,枢密院以文官为最高领导,相当于如今的国防部长,有兵权但无军队;三衙则恰恰相反,以武将为首席高层,有军队却无兵权,他们全部听命于最高领导——皇帝。一般来说,枢密院权力稍大,因为宋代一直以文制武,枢密院是真正的军事核心。

  但正是这种人浮于事的制度,导致了打仗时,往往出现调兵遣将乱成一锅粥,“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现象,管理混乱,战斗力十分低下。以至于西夏军队得知自己的对手是宋代禁军而不是其他地方军,竟然高兴地以手加额,奔走相告。算是个黑色幽默。

  童贯率领十万“精锐”,和宋江的十万草寇见面了,矛盾不可调和地产生,双方在梁山脚下,展开了大决战!

  此役双方尽遣主力,宋江以逸待劳摆出九宫八卦阵,而禁军立足未稳,双方先锋官阵前交手,郑州兵马都监陈翥被秦明一棍打翻,禁军失了锐气,一溃千里,折了万余人马。第三日童贯听信酆美、毕胜二人建议,战线拉长,形成“一字长蛇阵”,结果又被吴用十面埋伏,大败输亏,其余七大都监全部丧命,酆美被活捉,童贯仅仅依靠毕胜的奋力帮忙才避免出现被生擒的尴尬局面,所带大军,只剩下四万有余,吃了个大败仗。

  童贯两战损兵折将,高俅不服气!高俅比童贯聪明多了,作为殿前司太尉,鬼点子极多,童贯出征前,高俅就忠告过他:

  高太尉执盏擎杯,与童贯道:“枢密相公此行,与朝廷必建大功,早奏凯歌。此寇潜伏水洼,只须先截四边粮草,坚固寨栅,诱此贼下山,然后进兵。那时一个个生擒活捉,庶不负朝廷委用。”童贯道:“重蒙教诲,不敢有忘。”

  高俅的政策是对的,敌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自己劳师远征,只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是正理。童贯嘴上一套行动又是一套,和宋江展开硬碰硬的攻坚战,自然吃了大亏。

  高俅生气啊,心想你童贯怎么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呢?!只有自己亲自披挂上阵,去实现预期目标。

  高俅远比童贯具有战略部署眼光:首先摈弃外强中干的正规军不用,改用招安过来的前草寇部队:

  高太尉道:“前者有十节度使,多曾与国家建功,或征鬼方,或伐西夏并金、辽等处,武艺精熟,请降钧帖,差拨为将。”蔡太师依允,便发十道札付文书,仰各各部领所属精兵一万,前赴济州取齐,听候调用。十个节度使非同小可,每人领军一万,克期并进。

  ……

  原来这十路军马,都是曾经训练精兵,更兼这十节度使,旧日都是绿林丛中出身,后来受了招安,直做到许大官职,都是精锐勇猛之人,非是一时建了些少功名。

  高俅此时已经想到“以贼破贼”之计,知道他们习性相近,知己知彼。光这部分兵力,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宋江的全部兵力(战童贯,梁山不可能零伤亡)!

  高俅同时召集金陵水军一万五千人,统制官刘梦龙率领;心腹牛邦喜专门调派大小船只;心腹党世英、党世雄兄弟率领最精锐的禁军——御林军一万五千。剿匪部队人数达到十三万之多!

  高家军实力远远强于童家军,不仅数量多,而且涵盖水陆两军,看起来可以和宋家水陆大军展开一场精彩的大战役!以至于宋江一听朝廷大军再次前来,兵力如此鼎盛,吓得手脚酸软。

  《乱弹水浒》三精妙绝伦的梁山招安艺术(4)

  平心而论,这次的政府军,确实能力相当突出:王焕能和林冲大战七八十回合不分胜负;韩存保能和呼延灼交手近百合不分上下;项元镇箭伤董平;张开险胜张清,也难怪宋江内心恐慌。

  但正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高俅虽然比童贯聪明,却也只是小聪明而已,此君治军混乱,军纪松弛,先是拖延时节出发,而后带领歌女三十余人随军出征,一路纵容士兵为非作歹,滥报军功。试问这样的最高军队长官,又怎么能取得胜利?!

  两军初次相遇,王焕和林冲斗个平手,荆忠死于呼延灼双鞭下,但项元镇箭伤董平,战绩各自一胜一平一负。但是在随即的士兵对攻战中,高家军还是压过宋家军的风头,挽回了些脸面。宋江一看不好,只有鸣金收兵,将全部希望押在梁山水军身上。

  梁山水军如我在《水军篇》所赞,是一支每战必胜的威武之师,面对高家水军的挑战,不慌不忙,先阻水路,再捉敌人,顺利实现了战前目标,而且活捉了高家军先锋党世雄。

  第一次水战梁山军胜,高俅败退济州,终于见识到了梁山的厉害。下属徐京建议找个军师来抗衡吴用的鬼点子,十分巧合的是,这个军师也是一个小学教师,名叫闻焕章,在东京城外安仁村教学,当高俅去重金聘请闻军师的时候,梁山军趁热打铁,又捉走高俅手下大将韩存保。

  高俅那个气啊,率领水军来复仇,但是吴用抄袭“火烧赤壁”片段,令刘唐放火烧战船,再次大败高家军,刘梦龙、牛邦喜、党世英三人尽皆丧命。

  高俅这时候很尴尬,两战两负,进退两难。攻,未必奏效;和,心有不甘。恰好有个阴毒老吏王瑾,给高俅出了一道馊主意:在招安诏书上大玩文字游戏!

  这份诏书,就是朝廷下的第二道诏书了:

  制曰:

  人之本心,本无二端;国之恒道,俱是一理。作善则为良民,造恶则为逆党。朕闻梁山泊聚众已久,不蒙善化,未复良心。今差天使颁降诏书,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其为首者,诣京谢恩;协随助者,各归乡闾。呜呼,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革故鼎新之意。故兹诏示,想宜悉知。

  宣和年月日

  这份诏书,依旧浅显易懂,因为“之乎者也”满篇的骊四骈六文章,梁山好汉是看不明白的。这份诏书,言辞比第一次有很大改变,相当客气委婉,让人心中甚是受用。

  高俅听了王瑾的话,将“除宋江,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这一最关键的条件,故意篡改成“除了宋江以外,其余卢俊义等大小人众所犯过恶并与赦免。”可以说,这一招相当损,一般人根本察觉不到!

  但还是有两人看出端倪了,一个就是高家军随同军师闻焕章,他极力反对这种不厚道的行为,但是进谏无效;另一个就是著名的狗头军师吴用,吴老师大才没有,歪才一把,专门从细微处看人性,他不仅听出弦外之音,而且摇唇鼓舌,唆使花荣杀了念诏的官员。

  由此第二次招安又宣告流产,高宋两军再次兵戎相见,得到数次侮辱的宋家军一鼓作气,三败高俅。

  此战双方全部撕下伪装的面皮,杀得天昏地暗,宋家军不仅活捉了徐京、王文德等节度使,而且高家军后续增援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丘岳、周昂两人,一死一逃,所带人马,折损大半,连高俅也被张顺活捉上山。最后逃脱的,也只有武功最强的周昂、王焕、项元镇、张开四人而已。

  连主帅都被俘虏了,标志着高家军彻底全军覆没!

  在和朝廷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梁山军以自己的实力给自己标了个好价钱。高俅虽然出尔反尔,言行不一,但是人质闻焕章是个相当重要的棋子——他是宋江的昔日旧相识太尉宿元景的老同学!

  此时梁山和朝廷之间的关系,套用现下一句流行的话叫“政冷经热”。高层互不来往,但是私下的关系网还是很庞大的!梁山见朝廷再也没有兴趣主动沟通,只能曲线救国,一方面委派燕青打通李师师的关系;二来利用闻焕章的关系,大量金银贿赂正气尚存的宿元景。

  燕青虽然身份卑微,但是结拜李师师、贿赂宿元景、设计救萧让三件大事,全是他独立完成的。戴宗虽然也是秘密小分队队员之一,但没出半点力气,他的任务,就是监督燕青是否犯作风问题从而忘记招安大计——宋江还是要委派自己心腹去监督卢俊义的心腹。

  梁山的“美男与金银齐飞,恩惠共威胁一色”得到全面开花,在李师师和宿元景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宋徽宗终于了解了事实的真相,万般感慨后,终于下了最后一道招安诏书:

  制曰:

  朕自即位以来,用仁义以治天下,公赏罚以定干戈,求贤未尝少怠,爱民如恐不及,遐迩赤子,咸知朕心。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顺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虽犯罪恶,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怜悯。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赍捧诏书,亲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给降金牌三十六面、红锦三

  十六匹,赐与宋江等上头领;银牌七十二面、绿锦七十二匹,赐与宋江部下头目。赦书到日,莫负朕心,早早归顺,必当重用。故兹诏敕,想宜悉知。

  宣和四年春二月日诏示

  这份诏书,基本可以当作经典的表扬信来看,全文没有半句训斥,全是宽勉鼓励的话,而且通顺明了,不含歧义。

  朝廷这次下的本钱,比第一次不可同日而语:敕赐金牌三十六面,银牌七十二面,红锦三十六匹,绿锦七十二匹,黄封御酒一百八瓶,表里二十四匹。比第一次的小气巴拉的十瓶御酒简直是霄壤之别。

  此次下诏的首席执行主席,就是梁山的旧相识宿元景,老宿深谙绿林规矩,出手也很漂亮:第一口御酒由自己先行尝试,以表绝无二心。老宿绝对是个人才,知道“到什么山头说什么话”,我猜他大概也会两句“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之类的江湖黑话。

  这精神与物质双丰收的情况,符合了梁山大多数人士的虚荣心,虽然依旧有少部分人物不愿意招安,但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的前行。大宋政府和梁山公司各取所需,以一个合适的价格达成协议。

  梁山终于得到了合法的身份,《水浒》这本书其实已经真正结束了,当宋江委派梁山元老吴用、公孙胜、林冲、刘唐、杜迁、宋万、朱贵、三阮和弟弟宋清共同拆除梁山三关城垣、屋宇房舍的时候,梁山失去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实体,精神上也不复存在了。“替天行道”的大旗,真正实现了“替”天行道,昔日风光,终成过眼云烟。

  房子拆散了,大伙也散伙了,梁山的宗旨也彻底散了。

  宋江上梁山,属于造反,宋江受招安,属于归顺。造反,不仅可以带来黑道上的声誉,而且在史书上可以留下光彩照人的一笔;招安,能够改变臭名昭著的头衔,获得比押司小吏丰厚得多的回报。宋江一手策划的招安计划,可圈可点,精彩绝伦!只可惜,比宋江更厉害的人物多的是,宋江虽然活着的时候享尽风光,但是寿命,却委实少了点,所以说上帝对谁都是公平的,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打开一扇窗。

  正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从诗词看人性

  梁山好汉,大多是草莽英雄,文化水准较低,多数人估计大字也不认识多少,像三阮、刘唐、李逵等不折不扣属于文盲一类,要他们冲锋陷阵自然专业对口,可若是要他们吟诗作对,恐怕勉为其难。

  梁山百八好汉中文化水准最高的,大约是宋江。宋江虽然只是个押司小吏,但百回本的《水浒》中,经宋氏出的诗词“作品”,一共有九篇,其中不仅有诗,而且有词,算是文化素养最高的一位。其次可能是燕青燕小乙,有三首诗词留世。再次大约才轮到卢俊义、林冲、吴用等人。而武松不能算是文化人,他自小父母双亡,由哥哥抚养成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屈指可数。

  都说“文如其人”,各人的诗词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心境,这里面,宋江表现的最淋漓尽致!

  宋江最著名的作品,无非在江州浔阳楼题的反诗:一阙《西江月》,一首七言绝句。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虽然着了黄文炳的陷害,被安插了莫须有的造反罪名,但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两首作品本身,明眼人都能看出其对大宋政府的极端不满情绪!也难怪权欲熏心的黄文炳会浮想联翩。宋江是故意杀人犯,按照大宋律历,就应该一命偿一命,但是宋江依靠其复杂的关系网大肆行贿,而最终也不过是从轻发落,刺配江州而已,可以说,在这场官司中,宋江已经占了大便宜。然而宋江又是怎么想的?他想的完全是个人的复仇心态,而且这种心态已经扭曲:“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心胸狭窄,由此表露无余!相对比宋江,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也曾经在类似的心境下赋五言律诗一首: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林冲和宋江不一样,宋江是阴谋戳穿这才故意杀人;林冲则完全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被黑暗的旧势力百般陷害,最终活生生地被逼上梁山。按常理说,林冲应该比宋江更有理由痛恨大宋政府才对!但林冲又写了什么?“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同样是期翼将来,宋江想到的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百倍报复社会,诗词中充满戾气和阴狠。而这个目标他也顺利实现了,当李逵在浔阳江边大斧不管军民排头砍去的时候,确实“血染浔阳江口”,正是由于有宋江的“指导思想”,李逵才将无妄之灾变成事实。

  林冲不一样,林冲是个悲剧英雄,他身上汇集了大多数中国人的特点:忍让、善良。即便对于这样令人发指的迫害,林冲也不过是杀了三个帮凶而已,对于真正的凶手高俅父子,林冲也没有如同武松一般转身回去灭他满门,即便梁山活捉高俅,林冲在宋江的恳求下,也放过了仇人性命。可以说,林冲是一个胸襟坦荡的好汉,一个顾全大局的英雄,所以他的目标,只不过是“威镇泰山东”,而不是“仇家一扫空”!

  再谈武松,武松的留言和他们又不一样!

  武松之所以是好汉,得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喜欢,和他的性格有莫大关联。同样是被官府迫害,宋江选择了花钱消灾,即便有万分不满,也只是深深埋藏在心底,只有大醉的情况下,才会表达出来;林冲选择逃避现实,借助酒精的力量麻醉自己的神经,他们两个,都选择了暂时忍让的策略。但是武松不一样,武松信奉的格言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张都监设下栽赃陷害之计,武松转身就灭了他满门,这个仇,虽然有滥杀无辜之嫌,却报得酣畅之至!

  武松杀了人,一来出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写不出什么诗词;二来按照他的性格,估计也不会创作“景阳岗上曾打虎,都监府里也杀人。若问老爷名和姓,山东好汉武二郎”这样不伦不类的东西,所以我们看见:

  武松拿起酒钟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钟,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这八个字,简单扼要,绝不拖泥带水!力透纸背,直欲破壁而出。符合人物性格!武松之所以是好汉,正是由于他这明人不做暗事的作风和干净利落的性格!

  再说燕青。燕青是所有好汉中“综合指数”最高的人物,如我在《燕青篇》所赞,燕小乙哥的聪明,那是真聪明!梁山的招安计划,如果没有燕青的从中斡旋,恐怕还要再等几年,正是燕青对徽宗皇帝的两阙词,上达天听,架设了梁山和朝廷之间的沟通桥梁!

  《渔家傲》

  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

  燕子不来花又老,一春瘦的腰儿小。

  薄幸郎君何日到,想自当初,莫要相逢好。

  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减字木兰花》

  听哀告,听哀告!

  贱躯流落谁知道,谁知道!

  极天罔地,罪恶难分颠倒。

  有人提出火坑中,肝胆常存忠孝,常存忠孝。

  有朝须把大恩人报!

  燕青初次会面徽宗,自然不能上来就说:“皇上明鉴,小人冤枉啊!”徽宗皇帝是个浪荡子皇帝,喜欢斗鸡走马,艺术水准极高,要想和他交流,必须要具有一定的共同语言才行,这一点,别说燕青明白,连高俅也深谙此道。

  《渔家傲》是一阙相思艳词,这首倾诉男女感情的词一下子就俘虏了皇帝的心,使他顿时大起知遇之感。既然第一步顺利实现,接下来的“真情告白”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燕青破了方腊,苦劝卢俊义未果,只好给宋江留言告辞。信中最后赋诗一首:

  情愿自将官诰纳,不求富贵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淡饭黄齑过此生。

  这首诗,不仅表明了事情原因和自己立场,而且涵义浅显,一望便知。对于皇帝,燕青要表述自己的才华,但对于宋江和广大战友,燕青只要说明情况即可,这首诗严格来讲已经近似山歌,接近三阮、白胜擅长的艺术表达形式,为梁山好汉所能够普遍接受。

  说起山歌,小说中最喜欢唱山歌的人有三位:白胜、阮小五、阮小七。

  白胜最著名的作品是黄泥岗上的悯农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整本《水浒》,唯一为农民阶级说话的也就是这首山歌了。白胜是什么人?一个无业的闲汉,他不像宋江等政府工作人员具有稳定的收入保障,也不像晁盖等地主集团拥有大量固定资产,同时他也不是强盗可以不劳而获谋生,他只是一个最最平凡不过的普通人,一个被生活重担压迫的人,他要生活,要活下去,他知道农民劳动的勤勉辛苦,了解苛捐杂税的名目繁多,也痛恨这种不平等的现象,但是无力去改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老百姓的心声以唱山歌的形式传播开来,希望统治阶级能够改善对社会最底层人员的政策。

  白胜有美好的愿望,但是生活再次欺骗了他,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这个一心等待政策调整的小老百姓,也只有上山落草实现理想了。

  三阮严格来讲,唱的是渔歌而不是山歌。

  小说中三阮共唱了五首歌,其中阮小二只唱了一首,而且还是照抄吴用陷害卢俊义的藏头诗,全无创意,抛开不谈;阮小五和阮小七可是有点即兴创作能力的文艺工作者。

  在迎战缉捕巡检何涛的战役中,阮小五唱的是:

  打鱼一世蓼儿洼,不种青苗不种麻。

  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

  阮小七唱的是:

  老爷生长石碣村,禀性生来要杀人。

  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

  这两首山歌,很多人都觉得不伦不类,尤其是最后一句话,完全就是宋江的口吻,一副投降派的作风,由此而来三阮招致无数口诛笔伐,什么“革命不彻底”云云。

  其实这完全是个天大的冤案!从三阮一贯表现来看,他们是最最坚定的招安反对派之一,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唱这么暧昧的歌?其实最后一句话,完全就是一种讽刺和挖苦!试想,“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先斩何涛巡检首,京师献与赵王君”这样的话,文中一种恐吓和威胁的意味不言而喻。

  阮小五和阮小七不仅在这场遭遇战中表现了他们的“艺术人生”,而且在活捉二哥卢俊义的埋伏战中,再次展露了他们的即兴创作才华:

  阮小五唱的是:

  生来不会读诗书,且就梁山泊里居。

  准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阮小七唱的是:

  乾坤生我泼皮身,赋性从来要杀人。

  万两黄金浑不爱,一心要捉玉麒麟。

  大哥阮小二比两个弟弟要差很多,此仗只唱了一首歌,而且还是抄袭吴用的,撇开不提。正是阮家兄弟这开门见山的直舒心臆宣言,让卢俊义胆战心惊,从而达到未战先怯的预期效果。从以上不难看出,已经结婚的阮小二和未婚的两个弟弟是不同的,成家后的大哥哪来那么多闲情逸志唱歌解闷,倒是两个弟弟,作为快乐的单身汉,不仅歌声悠扬悦耳,而且涵义深刻,艺术水准极高。

  有趣的是,梁山水军中不仅三阮喜欢唱歌,船火儿张横竟也喜欢唱歌:宋江当年误上张横的贼船,船到江心,张横开始展露歌喉:

  老爷生长在江边,不怕官司不怕天。

  昨夜华光来趁我,临行夺下一金砖。

  张横是一个神仙路过也要抢一把的水匪,胆大包天,宋江听他表明身份,除了浑身酥软,别无出路。要不是混江龙李俊恰到好处的解围,宋江在“馄饨”和“板刀面”两种小吃中已选其一。

  李俊是水军八杰中较有文化的人。征方腊,李俊二童一时大意,失手于太湖费保四人,误会消除后,李俊说动四人归降,其中引用唐朝国子博士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相回避,世上如今半是君。

  李涉昔年乘船去九江,路遇水盗,水盗头目听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涉,不要钱财,只要李涉即兴赋诗一首,来考验他是不是浪得虚名。李涉内心大安,当场口占一绝,群盗折服,遂放过李涉。李涉趁热打铁,说动盗首弃恶从善,改过自新,而盗首也慷然应允,从而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平心而论,李涉这首诗,水准远不如他的其他作品传神,想必是心慌意乱情况下所作,最后一句话颇有拍马屁之嫌,但即便在那种情况下,他依然能够应景而作,不得不佩服李涉的文学素养确实高人一筹。

  李俊不是李涉,他写不出这种风格的诗。但是李俊想必平时也爱看点《唐诗三百首》之类的书,能够恰到好处地引用说明,一举打动了费保四人的心。

  李俊半世为盗,半世为官,当他把李涉这首应景诗讲述给同行听的时候,不仅保障了自己的生命,而且为破方腊重镇苏州立下汗马功劳。李俊影响了费保四人一生,同样,费保等人也影响了李俊二童后半生,七人在破了方腊后,作了化外之人,远离战火,一世逍遥快活去了。

  李俊之所以能成为梁山水军第一人,不仅仅因为自己带小弟,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在李立和张横手上两度为宋江解围,对宋江忠心耿耿,而且本人识文断字,文化水平较高。宋江还是比较看中个人修养的。

  李俊、三阮等人,都属于社会底层人员,没有接受什么教育,他们的诗,要么引用大贤,要么就类似打油诗。但是梁山上还有一个阶级,文化水准相对较高,那就是地主阶级。

  梁山上地主不是很多,大约有卢俊义、李应、史进、穆弘、孔明等人,其中卢俊义文化较高,共创作了两首诗。

  第一首是他踌躇满志下的产物——要凭一己之力生擒梁山群盗:

  慷慨北京卢俊义,远驮货物离乡地。

  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

  这首诗,表面上看,水平相当一般,和三阮的标准差不多,看不出这个世代大财主的真实水平。实际上,卢俊义这首诗是写给谁看的?梁山群盗!卢俊义是个聪明人,知道“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既然是给粗鄙的强盗看的,自然不能过于深奥和文雅了。这首诗,表明了作者身份、目的、方式和理想,虽然平白,但是简练。

  卢俊义真实的水平,表示在他被陷害去沙门岛的途中,正值深秋时节,身陷囹囵的他感慨身世凄凉,不禁悲从中来,即兴做诗一首:

  那堪又值晚秋天气,纷纷黄叶坠,对对塞鸿飞,心怀四海三江闷,腹隐千辛万苦愁,忧闷之中,只听的横笛之声。俊义吟诗一首:

  谁家玉笛弄秋清,撩乱无端恼客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这首诗才是卢俊义水平的真实体现!此时此刻卢员外可谓百感交集,心境堪比亡国词人李煜的千古名句“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同样的境地下,卢俊义触景生情,写下了艺术水准极高的诗篇!

  同样在征大辽后,燕青在双林渡射雁试技,宋江有感于心,口占一绝:

  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

  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

  宋江的这首诗,和卢俊义的《断肠诗》颇有共通之处,一样地感伤遣怀,一样地对镜自怜。但与其说宋江哀悼亡雁,不如说是感叹未来梁山人众的命运。梁山此时正像归途的宾鸿,历尽磨难千里迢迢回来后,等待他们的却是另一场厮杀,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而最终也如同雁群一样,支离破碎,生离死别。

  地主阶级里,有两个人合作写的一首诗相当不错,气势恢宏,波澜壮阔,那就是史进和穆弘两位地主少爷在东京城酒楼唱和的结晶:

  浩气冲天贯斗牛,英雄事业未曾酬。

  手提三尺龙泉剑,不斩奸邪誓不休!

  这首诗,可以说是《水浒》全书最传神的作品!和宋江一贯政策宗旨绝对吻合!远非那些酸不溜丢的感情诗、半通不通的打油诗所能比拟。只可惜,此时此刻,宋江已经处心积虑在准备招安,政策调整为“全盘投降”,而不是当年的“惩治腐败”!所以哪怕史穆两人的作品再琅琅上口,再无懈可击,也不符合宋江的口味!所以在宋江的大声呵斥下,两位颇通文墨的地主少爷,也只能“默默无言”地投城外去了!宋江的这一声骂,骂走的不仅仅是两位下属,而是晁盖苦心经营的梁山无形资产。

  梁山好汉身份多重,小说人物言谈举止要符合人物身份,所以我们看到,《水浒》中的所有诗词,完全贴切人物行为,这一点也是《水浒》能成为四大名著的重要原因之一。略通文墨的林教头能够写律诗;精于官道的宋江不仅能写诗,而且能作词;没多少文化的武松只能留言落款;而完全文盲的李逵充其量也只能骂两句脏话,叫两声可笑的口号“杀上东京,夺了鸟位”;至于小学老师吴用那首著名的藏头诗,我已经在《燕青篇》详细评论,在此不说重复说明。

  诗词反映人性,结局注定主题。

  梁山四大色狼和四大情种

  梁山好汉资格证书上,大多写有这么两条“好习枪棒”、“不近女色”,这两点几乎成了加盟梁山的必要条件之一。譬如说晁盖,四十多岁了依旧单身,即便上了梁山,也没有找个压寨夫人填补生命的另一半;再比如小说前期的九纹龙史进,得到亡父的大笔遗产,没有如同一般的纨绔地主子弟那样吃喝嫖赌,仍然终日射弓走马勤练不辍,青春期的朦胧爱情离他很远。

  “不近女色”已经隐约成为梁山好汉对外宣扬道德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通过这种辞令,使梁山周边城市知道梁山的“盗亦有道”既定方针,从而将影响扩大到全国范围。梁山的宗旨是“替天行道”,政策是“只杀贪官不反皇帝”,为了表明自己的正义立场,阐述被逼上梁山的无奈理由,必须要大力宣扬“不近女色”这一点。梁山好汉不能如同崔道成、王道人、王江董海等一干下三滥的狗强盗般强抢民女,否则将声誉大跌,为人所不齿。

  梁山一百零五个男人,当然也不是个个都是道学君子,好色的男人也有,只不过占了极少数,粗略统计,大约有四人。

点击下载App,搜索"乱弹水浒",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