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老残遗恨",免费读到尾

  韩蕲王(世忠)则驻军楚州,筚路蓝缕,是韩王和梁夫人(红玉)披荆斩棘才把楚州修建成抗金的堡垒。”“妈,淮安城中地藏寺巷有一所大宅院,就在大姐家的对面,前后好几进,足有上百间房子。屋主姓廖,做过四品京官,子孙没落了,打算把房子卖了,好分家。要价不贵,不过一万五千两银子,女儿去看过了,房子高爽精致,宅后还有个园子,房子才造了十多年,稍稍修饰,便和新的一般,爸爸将来告老后,若是愿意来淮安定居,这个机会不可错过。”朱夫人听了笑道:“价钱倒是不贵,究竟淮安买屋的人少,人也忠厚,若在镇江、扬州,可是漫天要价了。只是住到淮安,太偏僻了些,亲友少,恐怕太寂寞了。”“淮安还有女儿哩。”素琴甜甜地握着母亲的手笑道,“女儿一个人远嫁淮安,举目无亲,多么孤单,若是合家迁到淮安来,女儿就有了依靠,也好早晚陪伴母亲解闷。”素琴摇撼着母亲的手,撒娇道:“女儿究竟比儿子亲啊,妈,你说是吗?”朱夫人笑了,拍拍女儿的手,说道:“这可是件大事,须得由你父亲作主,他如今还在任上,按理并不急着要买房子,既然有这桩巧事,待我回去和你爸爸商议了给你回音。”素琴捧了母亲的手捂在自己脸庞上,开心地笑道:“妈,要快啊,若是迟了,这么一座好房子就给人家买走了,若在镇江,据说五万两也买不到,到了扬州就更贵了。”后来朱夫人回去和成忠商量买屋的事,成忠正为自己年岁大了,常常闹病,时时在为退步着想,听了夫人的话,很感兴趣。他体谅女儿素琴的孤独,又考虑到镇江、扬州过于繁华,风俗奢靡,世家子弟容易沾染不良习气,而淮安风土纯朴,又是江南入京的水陆交通孔道,由运河通扬州,不过二三百里水路,不算太偏僻,房价也不高,便差长子孟熊专程去淮安,由素琴陪了相看房屋,谈妥了以一万四千五百两白银成交,立即兑了银票,交割清楚

  又由庄家代为雇了工匠将新宅里里外个修缮一新,成忠命孟熊带了妻子儿女先住到淮安来,以待合家完聚,此是后话

  十月初头,铁云完婚了。这一天,鼓乐齐奏,贺客盈门,花团锦簇般的新婚大礼,似是一出闹剧,铁云听人摆布了一整天,然后是洞房花烛之夜,一双少男少女陌生相对,羞羞答答,拘拘束束。十六岁的王家姑娘名唤嘉丽,温柔娴静,风仪可人,只是生得纤弱单薄,成年药不离罐,罐不离炉,妆奁中就有一对雕镂了虫鸟花卉的宜兴陶瓷药罐

  新婚的兴奋过后,三姐素琴等陆续辞别,铁云又思念起若英来了。初恋的感情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而若英活泼迷人的魅力,又与处处循规蹈矩的新少奶奶不同。在新人面前,他不得不克制了一向放达不羁、不守绳墨的任性脾气,装出了一副严谨端方相敬如宾的举止,以免被新妇看低。日子久了,很觉是件苦事,就更加怀念起和若英相处时无拘无碍心心相通的光景了

  八刘氏父子和李鸿章的会见铁云去扬州与若英相会,逗留了多日,方才依依不舍地分手。随即重返六合,偕同新妇侍奉老母回到开封,转眼又是两年。此时淮安廖宅已经买下,大哥孟熊一家也已去淮安定居,老人身边骤然少了孙儿孙女,颇感寂寞

  偏是二房新少奶奶身子单薄,求神许愿,两年了竟还不曾有半点消息。朱夫人耐不住了,恰巧孟熊又添了第三个儿子,按大字辈排行,取名大章。于是和成忠商量,将大章过继与铁云为子。这是旧时风俗,说是有了嗣子,可以压住风水,嫡子便会相继降生,名为“压子”。大户人家孩子生下后,都雇乳母喂养。等到重阳过后,大章已有半岁了,孟熊带了乳妈、仆妇、将大章送到开封来,见过了祖父母,内堂点燃香烛、行了过继大典,从此大章便是铁云的长公子了

  这几年的河南巡抚是曾经做过李鸿章幕僚的钱鼎铭,他知道成忠与李中堂的关系非浅,又有才干,所以格外器重。同治十三年,适逢京外官员大计考察之年,钱抚台为成忠加了“卓异”的密保考语,送到京中军机处已是光绪元年(公元一八七五年)春间了

  那时国家新遭大丧,同治皇帝载淳病死,他那五岁的堂弟载浰继位,仍由慈安、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朝中上下凄凄惶惶,心情忧郁,哀叹国运衰微,前程黯淡,有些政事不免耽搁了些,七月中间,成忠方才奉旨进京引见。但凡考察优异的官员都能享受到觐见皇上的殊荣,有的觐见后升了官,有的加了衔,赏了顶戴,有的不过军机处记名,一见之后,杳无下文,这就看各人的机遇和神通了

  朱夫人不放心老爷年迈体弱,恐怕经不起长途跋涉,主张铁云同去,好有个照应

  成忠则想自己五十八岁高龄,来日无多,不如带铁云去京师阅历一番,并为他引见几位熟悉的当道大老和世交知己,将来也好有个照应。于是和铁云说了,命他收拾行装同去

  铁云听了,当然非常高兴。成忠做过京官,升道台前,曾经晋京引见过,知道皇上好见,饿鬼难差。从宫中太监、吏部司官、军机章京、阁老大臣,乃至首席军机大臣恭亲王,无不需要敷衍孝敬,否则引见之后,天还是天,地还是地,空了手来,空了手去,一无好处。当时的官场行情,比了道光咸同年间已经看高,官员进京述职,腰干子硬的如直隶总督李鸿章、陕甘总督左宗棠、河道总督曾国荃之流,不过送些冰敬炭敬,二三千两银子也就够了。一般的督抚大臣想保住顶戴,或是臬台藩司想升官的,那至少得五千之数,万儿也不嫌多。道台升臬台,最难最难!因为全国实缺道台百把人,臬台一缺不过十余名,一年也空不了几个缺,若是升了臬台,再升藩台,那是一比一,就容易多了

  因此成忠带了一万两银票,想来是够用了

  七月二十日是个诸事大吉的黄道日子,成忠父子俩雇了两辆马车从开封启行,另有两名男仆刘泽、刘吉和四名亲兵骑马随行,在柳园口渡过黄河,取道大名府北上。铁云生平第一回跨上黄河渡船,处处新鲜,煞是兴奋。但见河水滚滚,正逢大汛,波涛汹涌,如野马挣脱了羁绊,奔腾呼啸直向南岸冲撞,那千里大堤吃力地抵挡着咆哮的黄河水,似在呻吟低诉:“我老了,受不了这野孩子的撒野,帮我一把吧,我的肋骨要折了,我的腰要断了,天哪,我还能支撑多久?”浪峰每一次扑向大堤,就像尖刀刺向铁云的胸窝,感到震撼,觉得揪心的疼痛

  回顾堤内的开封城,竟如处在锅底,大堤堤面高出开封城地面三丈多,与四丈高的开封城墙相差无几,黄河滩面也高出开封地面近二丈、自堤内仰望河面上的舟帆,犹如悬在半空之中,因此黄河是闻名中外的“悬河”。万一柳园口深夜决口,黄河水以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倒灌开封城,转眼之间,正在熟睡中的全城数十万官民都将淹死在锅底之中而来不及逃生,附近数十县田亩城镇也将一片泽国,数百万民众流离死亡,惨不可言

  想到这里,铁云不由得心惊神骇,如火燎身,如针刺体,兀兀惶惶,周身战栗。昔年黄河大决口,在荥泽,在兰封铜瓦厢,在郑州,水漫开封城下,好像还是昨天的事,河南倾全省的力量,仅仅保住省城正北柳园口大堤不致溃决,但是能保证今后不会出事吗?铁云由惊骇而变成忧虑了

  “爸爸!”他那沉郁的目光转向父亲,“今年黄河该不会出事吧?”成忠瞅着大堤皱了皱眉,叹口气道:“看今年的水势还算平稳,柳园口这一段又特别加固了,大概不致于有险情。或是洪峰到来,别处就难说了,黄河不根治好,不能高枕无忧啊!”“爸爸,能有一劳永逸的根治办法吗?”“黄河下游河道狭窄,疏泄不畅,上游的河水从陕晋之间挟沙带泥奔腾直下,到了河南、山东这一带,地势逐渐平坦,泥沙沉淀下来、河床愈垫愈高,可容的水量也就相应减少,到了汛期就冲堤溃决,造成大患。这个现状不改变,黄河哪能根治?”“爸爸何不把这个道理上个条陈给朝廷,也说与河道总督听听,让他们想办法来标本兼治。”“傻话,这个道理谁不懂得?可是上游的泥沙怎么减少?谁有这个回天之力?下游的淤沙怎么冲刷入海?谁有这个神计妙策?下游宣泄不畅的地方,譬如山东的大清河,要花多少钱来开宽?要占用多少民地?使多少万平民百姓流离失所?谁能做这个大决断?还不是做一天官敷衍一天就是了。”“我明白了,”铁云叫道。“若是黄河根治了,河道总督衙门和下面那些河道厅的官员差役岂不都无事可干了,衙门撤了,差使丢了,还少了每年从几百万、几千万两河工经费上捞取的外快,那可是好大一笔油水啊。所以忧民忧国者为黄河水患忧虑,他们却巴不得年年闹决口,年年发大财哩!”“别胡说了。”成忠瞅一眼站在船头护卫的亲兵,呵斥道,“河务上的败类究是少数,怎可一概而论?我且问你,你既然发了这一大通议论,是不是对治河有兴趣呢?”“有,有!儿子自从小时候跟着爸爸上吹台,亲眼瞧见浚治惠济河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就对治河有了兴趣了。”“那很好。当今国事不振,与其空发议论,如何如何,还不如脚踏实地为国为民干些实事。治河是顶要紧的,家里藏书中有古来治河的书籍,你现在懂事了,可以自己找了来下功夫钻研。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明朝的潘季驯,都是古来治河的名臣,他们治理黄河的主张和实践,都应该很好研究,融会贯通,以后有了机会,就可以从河工上报效国家了。”“是,儿子一定遵照爸爸的吩咐去做。”渡过黄河,晓行夜宿,不一日来到直隶省城保定,找了一处清静的寺庙住下,晚膳之后,成忠写了手本,对儿子道:“明天你随我到制台衙门去见中堂大人,衣着注意整洁,人要拿出精神来,中堂若是问你的话,要回答得明白响亮,不要畏畏缩缩,窝窝囊囊,不问不能插嘴,记住了吗?”“儿子记住了。不过爸爸去见中堂,为什么要带儿子去,是想给我找个差使?”成忠叹口气道:“你今年十九岁,区区秀才,哪能烦渎中堂,不过去拜识一下,让中堂大人知道刘某人有你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儿子。他比我小五岁,身体又强健,将来也许能提携你,不过如今官场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为人在世,要得别人器重,首先自己须有志气,显出了才干,别人才肯顺水推舟,助你一臂。这些话,你一辈子都须记住。”“是。”次日并非辕期,成忠父子驱车来到总督衙门,刘泽递入手本,悄悄又塞了二千两银子门包,门上管事是见惯大官大员皇亲国戚的,见成忠不过是邻省的道台,想必是来巴结中堂的,掂了一下门包的份量,大概还可以过得去,于是淡淡地瞄了一眼成忠,说道,“大人请司道厅上坐吧,我给你去通禀,不过中堂大人客多,别人都是一大早就赶了来,还有天不亮就来拔头号的,就是中堂邀见,也得挨个儿,午前说不准能否见到,得看您老的造化了。”“有劳了,我在厅中等候吧。”成忠没奈何,拱了拱手,由门公引入司道厅,只见厅中红蓝顶子官员已是满满一屋子了,有文官,有武将,放眼看去,也有几个熟人,还是李中堂剿捻时结识的,成忠拱手一一招呼了,天津海关道刘含芳起身让成忠上炕坐了,说道:“子翁久违了,何时到保定的?”“刚在昨日到此,是奉旨晋京引见,特来向中堂大人请安。”“恭喜子翁简在帝心,不久定可陈臬开藩,一路青云了。”熟人们纷纷凑上来贺喜,成忠赶忙分头揖谢,又命铁云过来拜见了诸位老伯大人,众人不免又赞誉了一番。只听见那边一员武将一口合肥土话,挥臂大叫道:“中堂拿人开心,老远召我从天津赶了来,却叫我在这里干等,老子可要闯辕门了!”成忠认得那人是淮军支柱之一的战军统领、提督衔总兵周盛传,目前正在天津办理水利屯垦的事。他正欲迈步闯出厅去,却被举人出身的昆军统领、云南藩司潘昆新拦住道:“老弟,别毛毛躁躁的,中堂正在接见恭亲王派来的军机章京,大概有军国大事商量,你就不能忍耐一会?你从天津来,我还从云南来哩。”昆新也是晋京引见的,内定升任云南巡抚

  周盛传仍然跺脚嚷嚷,咋咋呼呼,说是要回天津去了。忽听得里面戈什哈一叠连声喊送客,便见一员五品顶戴朝珠补褂的官员气昂昂从仪门出来,大概就是恭亲王的密使了,司道厅上顿时活跃起来。成忠笑道:“小军机走了,中堂会客大概可以快些了吧?”刘含芳笑了一笑,说道:“不瞒子翁,兄弟已经来了两天了,还不知什么时候轮着哩。”成忠吃了一惊,忽见另一位穿戴着七品顶戴的门上总管老仆刘斗斋进厅来拱手道:“列位大人,中堂大人奉旨进京,只请云南潘大夫、天津周镇台一同进内,其余一概道丢了。”含芳与成忠相视苦笑,说道:“走吧,我可要回天津去了,这年头,文官不值钱啊!”于是厅上官员纷纷拱手散去。成忠父子回到住处,铁云道:“爸爸,太扫兴了,我还巴望见到威名赫赫的淮军统帅哩。”成忠靠在桌边吸着刘吉装上的旱烟,说道:“不要紧,这里见不到,到京师是一定会见得着的。你注意到了吗?今天两位淮军统领,一位弃武就文,做了藩台,一位现任总兵做了屯垦督办,带领将士办起了农田水利,都不打仗了,真所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像个太平盛世的气象了。”“只是左爵相(左宗棠)还要带兵去新疆平乱,张军门(张曜)也要跟了他进新疆打仗了,天下究竟还不曾完全太平哩。”“嗯。”成忠又吸了一筒旱烟,点了点头,悠悠叹息道:“就算是国内太平了,外有列强环伺,俄国占我伊犁日本觊觎疏球和朝鲜,法国窥伺安南,英国则想染指缅甸,恐怕天下少有安宁的日子了。”第二天继续启程,保定到京师不过两日路程。成忠在京中住过几年,轻车熟路,过了芦沟桥,进了永定门,便命驱车来到王府井大街东边金鱼胡同与校尉胡同相交处向南的冰盏胡同(今称冰渣胡同),便见东首一带围墙高耸,庙宇庄严,山门上的匾额乃是“敕建贤良寺”。这是一座官寺,原在校尉胡同西首,是雍正年间怡紧亲王舍宅为寺建成的,乾隆二十年迁到现在这个地方。因为过了王府井大街,沿着东安门外大街走到尽头即是紫禁城东华门,凡是进京引见皇上的官员多数借寓在这座寺中,为的图个方便、整洁、安静。成忠知道曾中堂、李中堂每来京师,必定以此寺为行馆。李中堂曾住东院第一间,后来做了直隶总督,进京频繁,与方丈商量了,自己出资在庙右建了一座多进的西跨院。前边居住带进京来的一百名洋枪卫队,从冰盏胡同开门进出,最后一进是一座气派精严的四合院,这次李中堂进京,必定也住在那里。

点击下载App,搜索"老残遗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