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骨空论第六十篇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黄帝素问直解",免费读到尾

  属性:空,作孔,篇内俱同。

  骨空,周身骨节之穴孔也。少阴属肾主骨,与太阳为表里。太阳主皮肤,少阴主骨髓。任冲督脉皆起

  于少阴,合于太阳。任脉起于中极之下,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

  中央,凡此皆起于少阴也。任冲之血,澹渗皮肤。督脉之经,行于脊背,凡此皆合于太阳也。故上节论风

  伤太阳,及于任冲督脉也。少阴主骨,骨属屈伸不利,则机关废弛。机关废弛,则水气不行,故次节论膝痛

  不和,及于水俞五十七穴也。少阴属肾,精髓渗灌骨空,荣于经脉,精髓不荣于骨空,则水毒乘于经脉,故末

  节论髓空,而及于鼠之寒热,并为灸刺之法也。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六淫之邪,风居其首,故风者百病之始,始伤太阳,勿令传变,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恶,去声。风从外入,伤太阳通体之皮肤,故令人振寒。从皮肤而入于肌腠,故汗出。随太阳经脉上行,

  故头痛。周身肌表不和,故身重。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故恶寒。太阳之脉,从头下项,故治在风府。治在

  风府,所以调其阴阳。经脉不足,则用灸法以补之;经脉有余,则用刺法以泻之。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所谓有余则泻者,如大风伤其经脉,致颈项痛,即当刺风府以泻之。申明风府在项之上椎,盖项上高

  起第一椎为大椎,项上平坦第一椎为上椎。大椎至尾共二十一节,大椎之上另有二节也。

  大风汗出,灸,在背下,侠脊旁三寸所,厌之,令病

  者呼,应手。

  厌,作压。所谓不足则补者,如大风入于肌腠,则汗出,汗出表虚,故当灸。申明在背下,

  侠脊两旁,共开三寸所,以手压之,令病者呼,而之脉则应于手者是也。

  从风憎风,刺眉头。

  从,迎也,憎,恶也。迎风恶风,乃面额经脉不和,当刺眉头以泻之。

  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臂齐肘,正灸脊中。

  折,音舌,下同。榆,作摇。齐,平也。夜卧失枕,患在肩上横骨间。伸舒不能,故如折也。折则臂不

  能举,当使摇臂平肘以和之。摇臂平肘,则背中有窝,当正灸脊中,毋他求也。

  络季胁,引少腹而痛胀,刺。

  肋稍曰。络,肋稍之络也。季胁,胁之尽处也。络季胁,经脉不和,枢转不利,致引少腹而痛

  胀。少腹者,太阳膀胱之部也,故当刺太阳之,通其经脉焉。

  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与痛上,八在腰尻分间。

  太阳经脉,挟背抵腰,主筋所生病,腰痛。不可以转摇,腰脊皆病也。急引阴卵,筋病也。八,上

  、次、中、下,左右凡八也。与痛上,及与腰之痛上,皆当刺也。申明八在腰尻两分肉间。

  鼠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荣、取膝上外者,

  使之拜,取足心者,使之跪。

  解,骨解也。荣,荣俞也。拜,揖也。鼠寒热,乃肾脏水毒,循脉而上。颈项如,是为鼠。身

  发寒热,是为鼠寒热。太阳膀胱寒水,为肾之腑,故还刺寒府。寒府,太阳经脉也,申明

  寒府,在附膝外解荣,附膝外,膝外侧也。解,骨解,膝外侧之骨缝也。荣,荣俞,足小趾本节之通谷穴也。

  如刺骨解之穴。取膝上外侧者,使之揖,揖则膝挺骨竖,而骨解可取矣。如刺荣俞之穴,取足心者,使

  之脆,跪则足心宛宛,而荣俞通谷可取矣。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任冲督脉,皆起于少阴,合于太阳。中极之下,乃少阴属肾络膀胱之处。故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从

  中极而上,则过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更上颐循面。入于目,循面入目,则合太阳矣。

  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侠齐上行,至胸中而散。

  齐,脐通,下同。气街,乃腹气之街,脐左右动脉之处。故冲脉者,起于气街。冲脉任脉皆起于少阴。

  故并少阴之经,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散于皮肤,则合太阳矣。

  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督脉为病,脊强反折。

  强,去声。此论任脉波脉之病,而并及于督脉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上毛际,循腹里。故任脉为病,

  男子则内结七疝。七疝,狐疝、颓疝、及五脏之疝也。女子则带下瘕聚。带下,湿浊下淫

  也。瘕聚、血液内瘀也。冲脉侠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病则不能上行外散。故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逆气者,

  气不循经。里急者,气不输布。任脉波脉,行身之前,督脉行身之背,故督脉为病,失其循行,则脊强反折。

  夫胸腹为阴,脊背为阳,逆气里急,阴病不能仰也,脊强反折,阳病不能俯也。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

  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上额交

  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内,挟背抵腰中,入循膂,络

  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

  溺,鸟去声,下同。督脉亦起于少阴,故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乃曲骨中央。女子则入系廷孔,申

  明其孔乃溺孔之端,其络脉由阴而阳,从下而上。故其络循阴器,合前后二阴之篡间,复绕篡

  后,又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相合。夫少阴巨阳中络,乃少阴上股内之后廉,贯脊属肾者是也。督

  脉由少阴而上,合于太阳。故与太阳之起于目内,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

  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者,相合而偕行也。女子入系廷孔之溺孔,其男子则循茎下至篡,与女子

  之廷孔溺孔相等,所以申明任冲督三脉,皆起于少阴而合于太阳也。

  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

  两目之下中央,此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其

  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

  此复申明任脉之为病也。其少腹直上者,即任脉上毛际,循腹里直上也。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即任

  脉循腹里,上至咽喉也。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即任脉上颐循面入目也。任脉从少腹,上贯心,故此

  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上文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故男子不得前后为冲疝。谓不但疝

  病于内,而且不得前后。不但疝结于内,而且上冲也。其女子不孕,谓女子带淫于下,瘕聚于内,不能孕也。

  又曰∶癃痔遗溺者,申明不得前后,乃癃痔之病,癃与遗溺,不得前矣,痔则不得后矣。任脉上至咽喉,故

  嗌干,所以复举任脉,而申明任脉之病者如此。

  督脉生病,治督脉治在骨上,甚者在齐下营。

  此复申明督脉之为病也。上文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脊骨者,督脉之所循。故督脉生病,即治督脉,治

  督脉,治其脊骨也,故曰治在骨上。若病甚者,在脐下营。脐下营乃少腹以下骨中央,督脉

  所起之部也。所以复举督脉生病而为治法者如此。

  其上气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冲喉者,治其渐,渐者,上侠颐也。

  此复申明冲脉之为病也,上文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故此言其上气有音者,不能从胸而上,故当治其喉

  中央。喉中央者,缺盆之中,故曰在缺盆中者,此逆气里急,不能从胸而上出于喉也。治其渐者,使从喉

  上面,故曰渐者,上侠颐也。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其浮而外者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

  是冲脉不但至胸中而散,亦上颐循面,故复举冲脉之病以明之。此一节,言

  太阳寒府之气,合于少阴,任冲督三脉,皆起于少阴而合于太阳也。

  蹇膝,伸不屈,治其楗。

  蹇,难也。蹇膝,膝难进也。膝蹇故伸不能屈。楗,犹枢也。

  下文云∶辅骨上横骨下为楗,治其楗而膝能伸屈矣。

  坐而膝痛治其机。

  机,机关也。坐而膝痛,则机关不和。下文云∶侠髋为机,治其机而膝痛可愈矣。

  立而暑解,治其骸关。

  暑,热也。解,膝骨缝也。立而暑解,立则骨缝如暑热也。骸

  关,即膝解也。下文云∶膝解为骸关,治其骸关,而暑解可愈矣。

  膝病,痛及拇指,治其。

  拇指,足大趾也。膝痛,痛及拇指,经脉相应也。,腿曲处也。下文云∶骸下为辅,辅上为,

  治其而拇指膝痛可愈矣。

  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

  隐,犹藏也。膝痛如物隐者,痛而高肿,如物内藏也。关,关

  节也。下文云∶上为关,治其关而痛如物隐可愈矣。

  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

  膝痛而筋不柔和,故脊背不可屈伸,太阳主筋所生病,故当其背内,而屈伸自如矣。

  连若折,治阳明中俞。

  折,音舌、,足骨也。,骨穴也。膝痛连,其痛若折,当治阳明之中俞。中俞,足阳明俞穴

  也。五俞之穴,前有井荣,后有经合,俞居中,故曰中俞,足中指间陷谷穴也。治阳明中俞,

  而连若折可愈矣。

  若别,治巨阳少阴荣。

  承上文而言,膝痛连若别。别,离也。若膝之不相属也。当治巨阳少阴之荣穴。巨阳之荣,足小

  指后通谷穴也,少阴之荣,足心后然谷穴也。治其荣,而连若别可愈矣。

  淫泺胫,不能久立,治少阳之维,在外上五寸。

  泺,音洛。淫,极也。泺,寒也。维,络也。淫泺胫,极寒

  而胫骨削也。胫,则不能久立,少阳主骨所生病,故治少阳之

  维,在外踝上五寸。经脉论云∶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

  坐不能起,取之所别者此也。

  辅骨上,横骨下,为楗。

  上文云∶蹇膝伸不屈,治其楗。所谓楗者,辅骨上,横骨下,

  为楗,股胫皆有辅骨,乃大骨之旁骨,此辅骨,股内旁骨也。横骨,脐下少腹两旁之骨也。

  侠髋,为机。

  上文云∶坐而膝痛,治其机,所谓机者,侠髋为机。侠,并也,髋,臀上两旁侧骨也。

  膝解,为骸关,侠膝之骨为连骸。

  上文云∶立而暑解,治其骸关,所谓骸关者,膝后分解之处,

  为骸关。夫膝解为骸关,则侠膝之前骨,为连骸。所以申明膝后解处为关,而膝骨则为骸也。

  骸骨下为辅,辅上为。

  上文云∶膝痛,痛及拇指,治其。所谓者,骸下为辅,辅

  上为。骸下,即骸关之下。辅上,胫辅骨之上也。

  上为关。

  上文云∶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所谓关者,上为关,腿曲处之上也。

  头横骨为枕。

  上文云∶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脊背上通枕骨,故不释背

  内,而释头横骨为枕。知头横骨为枕,则知脊直骨为背矣。

  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兔上两行行五,左右各二

  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穴。

  行,音杭,旧本讹左右各一行,今改二行。此举水俞五十七穴,以明水俞之本于肾也。水热穴论云∶

  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也。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踝上各一行行六者,此肾脉之

  下行也。夫尻上五行行五,则五五二十五俞,其俞在背。伏兔上两行行五,乃左右各二行行五,则四五二十

  俞,其俞在。踝上各一行行六穴,则左右十二俞,其俞在足,是水俞五十七穴,而本于肾也。此一节言

  膝骨乃机关之会,机关不利而痛,则水气不行,故水

  俞五十七穴,皆附于骨空也。

  髓空,在脑后三分,在颅际锐骨之下,一在龈基下,一在项后

  中复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风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

  此言髓空有在头上下者,有在脊上下者,髓藏骨空,故曰髓空。脑为髓海,故髓空在脑后三分,申明

  脑后三分在悬颅穴之际,悬颅在头两旁锐骨之下。锐骨,尖骨也。从头而下,一在龈基下,

  龈基,齿根也。齿根之下,骨空处也,此髓空在头上下也。从龈基而下,一在项后中复骨下,脊椎之骨,名

  曰复骨,复骨在项后之中,从上而下,故曰复骨下也。从大椎之骨而计其上,一在脊骨上空,申明脊骨上空

  在风府上者是也。有脊骨上空者是也。此髓空在脊上下也。

  数髓空,在面侠鼻。

  面之左右,鼻之上下,髓空不一,故曰数髓空,在面而侠于鼻也。

  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

  从面鼻而下于口,从口而下于肩,皆有骨空。故曰或骨空在口下,当两肩也。

  两骨空,在中之阳。

  从肩至两之骨空,则在两中之阳。阳,外侧也。

  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

  骨空,在中之阳,则臂骨空,亦在臂阳,申明臂阳去手踝四寸,穴名三阳络,在两骨空缝之间者是也。

  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

  从臂反股,则股骨上空亦在股阳。申明股阳出外,上膝四寸,穴名伏兔者是也。

  骨空,在辅骨之上端。

  从股至,则骨空,在辅骨之上端。辅骨,小腿大骨之旁骨也,上端,近膝处也。

  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

  股际,阴股交会之际。股际骨空,在毛中动下,乃动脉之下,跨缝间也。

  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

  尻骨,尾骨也。髀骨,臀侧骨也。髀骨之后,相去四寸,正当尻骨空之处。

  扁骨,有渗理凑,无髓孔,易髓,无空。

  扁骨,胸脊相交之肋骨也。渗,澹渗也。理,纹理也。凑,会合也。易,交易也。扁骨有澹渗之纹

  理,凑会于胸脊,其内则无髓孔。申明渗理凑者,髓之交易也,无髓孔者,两头无空也。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

  髓藏于骨,骨归于肾,骨髓内虚,则肾脏水毒,从经脉而上承,发为鼠寒热之病。上文云∶鼠

  寒热还刺寒府,夫有余则刺,不足则灸。故又言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项大椎为脊骨之始,以年为壮数,

  计其结核初起之年,以年数之多少而为灸之壮数。其次则灸橛骨,橛骨为脊骨之终,亦以年为壮数。

  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

  五脏六腑之俞,皆在于背,故视背俞、其俞内陷者,则于左右

  以灸之。视之之法、须举其臂肩,举臂肩而背上陷者,即灸之。

  两季胁之间,灸之。

  从肩背而及于胁,则两季胁之间,左右灸之。

  外踝上绝骨之端灸之,足小趾次指间灸之。

  经脉论云∶胆足少阳之脉,下抵绝骨之端、出外踝之前,循足

  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故外踝绝骨,小指次指间,各当灸之。

  下陷脉灸之,外踝后灸之。

  《经脉》论云∶膀胱足太阳之脉,下贯内,出外踝之后,故下陷脉及外踝后各当灸之。

  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

  缺盆骨上,与颈项之鼠相近,故切之。坚痛如筋者,即于坚

  痛上灸之。

  膺中陷骨间灸之。

  膺中陷骨间,乃胸之上喉之下,当膺之中,天突一穴。

  掌束骨下灸之。

  束骨,横骨也。掌束骨下,犹言掌下束骨,谓横骨缝中,大陵二穴。

  齐下关元三寸,灸之。

  脐下三寸,关元穴也。故曰脐下关元三寸。

  毛际动脉,灸之。

  毛际两旁气冲之动脉。

  膝下三寸分间,灸之。

  膝下三寸分肉之间,三里二穴。

  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

  跗上动脉,足阳明冲阳二穴。

  巅上一,灸之。

  巅上,百会穴也。

  犬所啮之处,灸之三壮,即以犬伤病法治之。

  啮,音业。此假犬啮以明当灸之穴,谓鼠烂,形同犬伤也。犬所啮之处,腿上伏兔二穴也,狗

  之啮人,从后而啮其腿下。犬之啮人,从前而啮其腿上。当于伏兔二穴,灸之三壮,上文以年

  为壮数,此亦以年为壮数,年数虽少,肌肉深浓,灸之亦须三壮,即以犬伤病治法灸之。谓鼠伤其肌肉,

  犬啮亦伤肌肉,其病等也。

  凡当灸二十九处,伤蚀,灸之。不已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

  蚀,旧本讹食,今改。数,音朔。承上文而总结之,申明阳气下陷则灸,过于阳热,更当刺而药之

  也。二十九处,谓大椎一,橛骨一,背俞二,季胁二,绝骨二,小指次指二,下陷脉二,外踝

  二,缺盆二,膺中一,掌骨二,关元一,毛际动脉二,膝下三寸

  二,跗上二,巅上一,犬啮处二,凡当灸二十九处,乃伤烂如蚀,阳气下陷,则当灸之。若灸之而其病不

  已者,乃过于阳热,非关下陷,故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阳热之俞,而用药以调之。斯

  为治鼠寒热之全法也。此一节,言精髓藏于骨空,精髓内虚,发为鼠寒热,而有灸刺之法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黄帝素问直解",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