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诊要经终论第十六篇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黄帝素问直解",免费读到尾

  属性:诊视之要,在于经脉。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所以治其经脉也。不知者,反之所以伤其经脉也;

  十二经脉之败,乃经脉之终也,故曰诊要经终也。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

  此问诊要,下问经终,故以名篇。

  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方,犹位也。正月二月天气从阴而阳,故天气始位。地气从下而上,故地气始发。肝主春木,故人气在肝。

  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

  三月四月,天气由东而南,始正其位,故天气正方,地气由生而

  长,发无余蕴,故地气定发。土生万物,于人为脾,故人气在脾。

  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

  五月六月,天暑地炎,天暑故天气盛。地炎故地气高。谓气机上而不下也,人气在头,亦上而不下之谓也。

  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七月八月,天地之气自阳而始阴,故阴气始有肃杀之意。肺主秋金,故人气在肺。

  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

  九月十日,自秋而冬,阴气凝聚,始有作冰之意。地气收敛,始有闭藏之机。人气在心合于手少阴也。

  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复,犹伏也。十一月十二月,水冰气状,故冰伏。地气归藏,故地气合,肾水之气主于冬,故人

  气在肾,合于足少阴也。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

  散,上声。间,去声,下俱同。散俞,络脉之俞也。分理,分肉之腠理也。春气始生,故春刺络脉

  之散俞及与分肉之腠理间。血出则经络通而止针。如病甚者,当深取而传导其气,若虚实相间

  者,以针传气,而即环转也。

  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

  终俞,孙络之俞也。夏气开张,故浅刺络俞,微见其血而止针,若尽传其气,反闭其环转之机,而

  痛病必下人矣。

  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

  秋时人气在肺,肺主皮肤,故秋刺皮肤,气机始收。故循皮肤之纹理而刺之,或刺上,或刺下,皆

  同于皮肤循理之法。故上下同法,若气机环转,则神气内变,而止针。

  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俞窍乃俞穴之窍,冬气闭藏,其刺宜深,故冬刺俞穴之窍。在于窍之分理,病甚者,循俞直下,

  虚实相间者,循经散下。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总结上文之意。上文春夏秋冬,人气各有所在。春夏秋冬,浅深各有所刺。此言春夏秋冬,各有

  所刺,即法其人气之所在,以为刺也。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

  分去声,下同。春夏秋冬各有所刺,若春刺夏分,必气妄伤,心合脉,故脉乱,脉乱则气无所附,故

  气微。脉乱气微,邪反内入,故入淫骨髓,而春病不能愈。夫脉乱必令人不嗜食。盖食气入

  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也,不但气微,又且少气。

  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

  春到秋分,肺气妄伤。筋挛,肝病也。筋挛逆气,肝病而逆于肺也。肝病逆肺,故转为咳嗽,环犹

  转也,春刺秋分,故夏病不愈。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故令人时惊。肝藏魂,肺藏魄,魂魄

  不安,故又且邪哭。

  春刺冬分,邪气着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着,旧本讹着,今改,下缴着同,藏如字。春刺冬分,肾气妄伤,肾主冬藏,故邪气着藏。水寒为病,故

  令人胀。刺失其宜,故春病不愈,言为心声,又且欲言语,不但病足少阴,兼病手少阴也,凡此皆春刺之失也。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懈惰。

  夏刺春分,则夏病不愈。长夏属土,故令人懈惰。

  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

  夏刺秋分,则夏病不愈,夏火属心,心虚,故令人心中欲无言,不但无言,且惕惕如人将捕之。

  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夏刺冬分,则夏病不愈,夏月阳气外张,故令人少气。气虚,则肝血无所附,故时欲怒,凡此皆夏刺之失也。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

  秋刺春分,则秋病不已。秋主收、刺春分、反导其气血上行,故令人惕然。肺位居高,治节出焉,故

  欲有所为。收气反散,故起而忘之。

  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

  秋刺夏分,则秋病不已。夏日人倦嗜卧,秋刺夏分,则令人益

  嗜卧。嗜卧阴也,梦为阴中之阴,既嗜卧矣,又且善梦。

  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

  秋刺冬分,则秋病不已,冬时水旺气寒,冬脉虚,故令人洒洒时寒。凡此皆秋刺之失也。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

  冬刺春分,则冬病不已、卧眠者,闭藏之象。冬刺春分,故欲卧而不能眠。气机外泄,故眠而有见。

  有见,以无为有也。

  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

  冬刺夏分,则冬病不愈,气上者,阳因而上,开泄之意也。发为诸痹者,冬气应藏而反

  开泄,留连时日,发为风寒湿诸痹之证也。

  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冬刺秋分,则冬病不已,冬时水精内藏,刺秋分,则水精外泄于皮毛,故令人善渴,凡此皆冬刺之失也。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

  春夏秋冬,刺失其分,则伤五脏之气。故凡刺胸腹之皮部者,

  必避五脏真元之气,当从之使出,不可逆之使入也。

  中心者,环死。

  中,去声。下中脾肾肺膈皆同。若逆之使入,中伤心气者,周时环转而死。盖阳中之太阳,心也,如

  天之日,一日一周,今不能周,故环死。

  中脾者,五日死。

  脾者,土也,五乃土之生数,故中伤脾气者五日死。

  中肾者,七日死。

  肾者,水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合而为七,故中伤肾气者,七日伤。

  中肺者,五日死。

  肺者,金也,干为金,为天。《易系》曰,天数五,地数五。

  故中脾者五日死,此中肺气者,亦五日死。言五脏不及肝者,或简

  脱也。

  中膈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

  五脏之气,皆以胸膈以出入,故中伤膈气者,皆为伤中,其外病虽愈,亦不过一岁必死。一岁,尽

  四时五行之气也。

  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膈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

  处,去声。上文云凡刺胸膜者,必避五脏。此申明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之道也。所谓从者乃膈

  与脾肾之处,盖膈为阳,居上,脾属土,居中。肾为阴,居下,知膈与脾肾之处,则知上下出入之

  度,故为从。若不知膈与脾肾之处宜上反下,宜出反入;不知者,反之则为逆矣。

  刺胸腹者,必以布缴着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

  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此刺之道也。

  又申明凡刺胸腹者,必以布缴着之,乃从单布上刺,是刺之至浅也。刺之不愈,复刺者,言刺布不

  愈,当去布复刺也。刺针必肃者,复刺之针,必宜端肃,不若刺布之放纵也。刺肿摇针者,肌肉

  壅肿,则宜摇针以泻之。若肌肉不肿而为经脉之刺,仍宜端肃,而勿摇。此刺胸腹必避五脏之要道也。

  此一节言四时各有所刺。刺失其宜,则病不愈,刺伤五脏,则死有期,而为诊视之要也。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上文刺伤五脏乃无形之气机,非有形之经脉,故帝复愿闻十二经脉之终。

  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螈、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太阳之脉,手足太阳之经脉也。终,绝也,戴眼,目上视也。反折,背反张也。螈,手足抽掣也。

  手太阳之脉,止于目内,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故其终也,戴眼。太阳行身之背,故其

  终也,反折。手太阳之脉,循臂上肩,足太阳之脉,贯臀入,故

  其终也,螈。手太阳主液,液脱血亡,故其色白。经脉终而汗出,则为绝汗,绝汗出则死矣。

  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寰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寰,旧本讹HT,今改。手足少阳之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其终也,耳聋。《灵枢·经脉论》

  云,胆足少阳之脉,主骨所生病。节者,骨之交,故其终也,百节皆纵。手少阳之脉止于目

  锐,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故其终也,目寰绝系。谓目之寰宇与眼系相绝,不相维系也。系绝经终,

  故一日半死。《刺禁论》云,刺中胆者一日半死。色先青白者,日半之前,先见木受金刑之色,乃死矣。

  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

  足阳明经脉,起于鼻中,上连于目,下连于口,故口目动作,动作牵引歪斜也。善惊,所谓闻木音

  则惕然而惊也。妄言,所谓甚则上高而歌也。色黄,土气外呈也。上下经盛,谓口目动作,

  善惊妄言色黄,皆足阳明经脉之病。从足而手,从下而上,则其上下经盛,手经足经皆病也。不仁者,身

  冷肤硬,阳明之经脉皆终矣。

  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

  面黑,水气上泄也。齿长,骨属外浮也。垢,面齿不荣也。腹胀闭,少阴神机不从中土而转输也。

  手经足经不相通贯,则上下不通,而少阴之经脉皆终矣。

  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呕则逆,逆则面赤。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

  黑,皮毛焦而终矣。

  腹胀闭,足太阴脾气不升也。不得息,手太阴肺气不降也。善噫,脾病也。善呕,土虚也。呕则逆,

  不能四布也。逆则面赤,火色外呈,土无生源也。若不上逆则地气不升,故上下不通,不通则

  土不制水,故面黑;土不生金,故皮毛焦,而太阴之经脉皆终矣。

  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

  矣。

  溺,鸟去声。卷,上声,余篇卷同。手厥阴心包之脉,起于胸中,故中热,足厥阴肝脉为病,则嗌干

  善溺。手厥阴心包为病则心烦,此厥阴经脉之病,非经脉之绝。甚则舌卷,厥阴之脉绝于上

  也。卵上缩,厥阴之脉绝于下也。如是则厥阴之经脉皆终矣。

  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手足六经之终,乃十二经脉之终,故曰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此一节承上文五脏气机内逆,而论十二经脉之终,所以为“诊要经终”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黄帝素问直解",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