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贵公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吕氏春秋",免费读到尾

  【正文】

  四曰: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①。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②,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③。故《鸿范》曰④:“无偏无党⑤,王道荡荡⑥。无偏无颇⑦,遵王之义⑧。无或作好⑨,遵王之道。无或作恶⑩,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解说】

  本篇旨在阐述君主治国、治天下“必先公”的道理。文章认为,君主只有先做到“公”,才能实现“天下平”,“平得于公”。文章提出,天地至公,“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劝说君主效法天地,这与老子提倡的“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的思想是一致的。文章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这显然是针对君主而发的,但其目的仍在于强调“万民之上,不阿一人”,并非主张天下当由天下人治理。【注释】

  ①平:指政治清明安定。

  ②尝:试。“尝试”为同义连用。上志:古代记载。志,记。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誌”。

  ③生:出。

  ④《鸿范》:《尚书·周书》中的一篇,一作《洪范》。鸿,大。范,法。

  ⑤无:通“毋”。不要。偏:不平。党:结党。

  ⑥荡荡:广大平坦的样子。

  ⑦颇:不正。

  ⑧义:道理,法度。

  ⑨或:句中语气词。好(hào):偏好。

  ⑩恶(wù):憎恶。

  遵:沿着……走。

  阴阳:古人指自然界两种对立的物质元素,并且以二者的消长盈虚、推移运动说明自然现象的变化。和:调和。

  长:生。

  阿:偏袒,庇护。

  伯禽:周公旦之子,鲁国始祖。周公相成王,留在东都洛阳,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姬姓,名旦,周武王之弟,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利而勿利:大意是,施利给人民而不要为自己谋私利。两个“利”都用如动词,前者是施利的意思,后者是谋利的意思。

  荆: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国原建国于荆山一带,故名“荆”。

  索:求,寻找。

  老聃(dān):春秋战国时楚人,曾为周藏书室史官。相传《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为老聃所著。

  子:用如动词,以……为子。

  有:占有。

  被:承受。泽:恩泽、恩德。

  三皇五帝: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一般的说法是,三皇指伏羲(xī)、神农、燧人,五帝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本书十二月纪则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

  管仲:春秋齐人,名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与齐桓公为敌;后由鲍叔牙推荐,为桓公相,尊称“仲父”。

  桓公:指齐桓公。春秋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年一前643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首。

  疾:病。病:病重。

  渍:病。

  国人弗讳:指发生国人不可避忌的事,即病死。讳,避忌。

  谁属(zhǔ)国:把国家托付给谁。谁,“属”的宾语,前置。属,托付。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嘱”。

  公谁欲相:您打算用谁为相。相,用如动词。

  鲍叔牙:齐大夫,管仲的好友,以知人著称。

  比:并列,齐等。

  勿已:等于说“不得已”。

  隰(xí)朋:齐大夫。

  上志:记识上世贤人而效法他们。下求:即下问。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少,以上问于下,都称“下问”。

  丑:用如动词,以……为羞耻。

  官:官职。

  欲:应该。小察:在小处苛求。

  小智:在小处聪明。

  大匠:手艺高超的木匠。斫(zhuó):砍削。

  大庖(páo):手艺高超的厨师。豆:古代食器,这里用如动词,置豆。

  寇:劫掠。

  五伯(bà):通常写作“五霸”,指春秋时势力强大称雄一时的五个诸侯首领。通行的说法,五霸指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本书《当染》等篇则把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列为春秋五霸。伯,长,首领。

  竖刀(diāo):齐桓公的近侍。他书或作“竖刁”。虫出于户:桓公死,竖刀参与乱齐国,桓公五子争立,无人主丧,尸体停在床上六十多天不予殡殓,以至尸虫流出门外。

  也:语气词。用于句中,表示语气的顿宕。

  饰:通“饬(chì)”。整顿。服:指丧服制度。据礼,居丧不饮酒食肉。

  私:用如动词,把……归为私有。

  戾(lì):贪暴。王(wànɡ):成就王业。

点击下载App,搜索"吕氏春秋",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