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孟春纪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春秋左传",免费读到尾

  孟春【正文】

  一曰:

  孟春之月①,日在营室②,昏参中③,旦尾中④。其日甲乙⑤,其帝太皞⑥,其神句芒⑦,其虫鳞⑧,其音角⑨,律中太族⑩。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苍龙,载青旂,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乃赏公卿、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无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大夫九推。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无用牝,禁止伐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髊。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解说】

  本书十二月纪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阐明四季十二月的天文、历象、物候等自然现象,说明天子每月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所应遵守的规定,以及为顺应时气在郊庙祭祀、礼乐征伐、农事活动等方面所应发布的政令。要求天子行事制令要“无变天之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实际上,这十二月纪是作者构想的一年的施政纲领。本书十二月纪是阴阳明堂思想较早较有系统的记载。

  依五行学说,春季属木,阳气渐盛,万物萌生,是生养的季节。因此,天子发布政令要以宽厚仁恩为主旨,禁止杀伐伤生。天子要勉农劝桑,躬耕帝籍;要抚恤幼孤,赈济贫困;要演乐习舞,亲往观看,以此来顺应时气。

  《孟春》、《仲春》、《季春》所统辖的十二篇文章都是以讲养生为主的。阐述养生的思想,也是为了与春天生养之季相应合。【注释】

  ①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夏历正月。孟,始。

  ②日在营室:指视太阳运行的位置在营室宿。营室,二十八宿之一,又称“室”、“定”,在今飞马座。

  ③参:二十八宿之一,在今猎户座。中:指中星,即晨昏时刻出现在正南方中天的星宿。

  ④旦:平明,拂晓。尾:二十八宿之一,在今天蝎座。

  ⑤其:指孟春。甲乙:五行说把四时、十天干与五行相配,春季属木,甲乙也属木,所以说“其日甲乙”。下文“其帝太皞”、“其神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等等,也都是把五帝、五神、五虫等配于五行之后,再配于四时的。

  ⑥太皞(hào):即伏羲氏,本书把它作为五帝之一,五行家说他以木德称王天下,被尊为东方之帝、木德之君。

  ⑦句(ɡǒu)芒:少皞氏之子,名重,辅佐木德之帝,被尊为木德之神。

  ⑧虫:古时对动物的总称。鳞:五虫(羽毛甲鳞倮)之一,指鱼龙之类。

  ⑨角: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

  ⑩律:律管,即定音的竹管。中(zhònɡ):应。太蔟:古代十二律之一。十二律分为阳律(六律)、阴律(六吕),它们的名称是:黄钟、太族、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六吕)。据说古人把葭莩(jiāfú)的灰塞在律管里,某月到了,与它相应的律管里的灰就飞动起来,这就叫做律中某某;孟春之月,太蔟管中的灰飞动起来,所以叫“律中太蔟”。

  八:指木之成数。阴阳五行说认为天地生成五行,一天生水,二地生火,三天生木,四地生金,五天生土;因为阴阳不相配不能相成,所以又六地成水,七天成火,八地成木,九天成金,十地成土。天生木之数是三,天地相配成木之数是八。

  酸:五味(酸苦甘辛咸)之一。

  臭(xiù):气味。膻:五臭(膻焦香腥朽)之一。

  祀:祭祀。户:户祀,五祀(户灶中霤门行)之。古人认为春天阳气上升,蛰伏的动物开始活动,由户而出,所以孟春要举行户祀。

  先:动词,指先用。脾:五脏(脾肺心肝肾)之一。

  东风:春风。五方、四时与五行相配,东方、春季都属木,所以称春风为东风。

  蛰(zhé)虫:藏伏的动物。蛰,藏。始振:开始活动。

  鱼上冰:冬天寒冷之时,鱼伏在深水处,孟春天气渐暖,鱼就向上游到冰层下。上,用作动词。

  獭(tǎ)祭鱼:水獭将捕得的鱼陈列在水边,古人称之为“獭祭鱼”。祭,杀。

  候雁:雁是候鸟,所以称候雁。北:用作动词,指向北飞。

  青阳左个:东向明堂的北侧室。古代帝王居住及宣布政教的明堂,按五行构筑,东向的叫青阳,南向的叫明堂,西向的叫总章,北向的叫玄堂,中央的叫太庙。除太庙只有一个太室之外,其余的在正堂两侧各有一个侧室,叫“个”,左侧室叫左个,右侧室叫右个,中间的正堂也叫太庙。天子按四时、五行的运行,每月换一个居室。

  鸾辂(luánlù):饰有鸾铃的车。鸾,鸾铃。辂,车。鸾本是青色凤鸟,这里称春天用的车为鸾辂,是取鸾凤色青。五色与五行相配,青属木,所以用青色的东西命名春天用的器物。下文的御用之物如青龙、青旂、青衣、青玉等都是为顺应春天的青苍之色。

  龙:高大的马。马八尺以上为龙。

  载:(把旗帜)插在车上。旂(qí):古代绘有龙纹的旗帜。

  衣(yī)青衣:穿着青色的衣服。前一个“衣”字用作动词。

  服:佩戴。

  食麦与羊:五谷(麦黍稷麻菽)、五畜(鸡羊牛犬豕)与五行相配,麦属木,羊属火。古人认为吃东西要顺应时气,安生养性,而春气贵在调和,但还有冬日的余寒,所以吃与春同属木的谷物,并用属火之畜来御寒。

  器:指宗庙所用的器具。疏以达:指器物镂刻的纹理空疏而通达。疏,空。

  是:此。

  太史:官名,负责记载史事、观测天文、制订历法等。谒:告。

  盛德:大德。古人认为春属木而有生育万物之德,所以说春季盛德在木。

  斋:祭祀之前,整洁身心叫斋。

  三公:辅佐天子的最高官吏,这里指太师、太傅、太保。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迎春于东郊:当春天木气到来的时候,天子亲自率领群臣,到城外东郊迎接,以表示重视和恭敬。东郊,邑东八里为东郊(“八”取春之数)。一说迎春是迎太皞句芒之神。

  朝:朝堂。

  相:三公。布德和令:发布德教、宣布禁令。和,通“宣”(依王引之说)。

  庆:褒奖。惠:泽惠。

  兆民:众民。天子所治之民为兆民。这里指普天下之民。

  庆赐:指应该褒奖赏赐之事。遂:通达。

  典:指六典,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法:八法,即官属、官职、官联、官常、官成、官法、官刑、官计。六典八法是治理邦国官府的法则制度。

  司:掌管。

  宿:指太阳所在的位置。离:指月亮所经过的地方。忒(tè):差错。

  经纪:纲常、法度,这里指日月星辰进退疾迟的度数。

  初:指作为历法计算起点的冬至点。当时人们认为冬至点在牵牛初度。常:法。

  元曰:吉日。祈:求。

  元辰:吉辰。日为天干,辰为地支,所以有事于天(祈谷)用日,有事于地(耕帝籍)用辰。

  耒耜(lěisì):农具,犁。犁柄叫耒,铧叫耜。

  措:放置。参于:疑当作参乘(shènɡ),“于”为“乘”字之坏脱(依许维遹说)。保介:车右,即站在车上右侧保护君主的武士。之:与(依王引之说,见《经义述闻》)。御:御者,驾车的人。车右和御者都是参乘(依孔颖达说)。

  躬:亲自。帝籍田:古时,天子有农田千亩,用民力耕作,来生产祭祀上帝的黍稷,所以称这千亩农田为帝籍田。又简称帝籍或籍田。

  推:指推耒耜入土。

  反:返回。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爵:饮酒器。太寝:祖庙。

  御:侍,指陪天子饮酒。

  命:命名。劳:慰劳,这两句是说籍耕归来,天子举行宴饮以慰劳群臣。

  气:古人把构成万物的物质一般都称作气。

  和同:混同合一。

  繁:萌。动:生。

  布:发布。

  田:指田畯,古代主管农事的官。舍:住。

  修:整治。封疆:疆界,这里指田地的界限。

  审:周密,详细。端:端正。径、术:都是小路,这里指田间的小路。

  相(xiànɡ):考察。阪(bǎn);大坡。险:高低不平的地方。原:广阔平坦的地方。隰(xí):低洼潮湿的地方。

  所宜:指适宜种的谷物。

  五谷:指麦黍稷麻菽。所殖:指养殖的方法。

  道(dào):引导。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导”。

  饬(chì):通“勅”。申明,告诫。

  准直:指农产品的价格标准。

  乐正:乐官之长。学:指太学。习舞:指教国子练习舞蹈。古人认为音乐舞蹈有潜移默化之功,因此把它作为礼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祭典:祭祀的典则。

  牺牲:供祭祀用的全色整个牲畜。牝(pìn):雌性的禽兽,这里指母牲。古人认为春天是生养万物之时,所以禁止在祭祀山林川泽时用母畜做牺牲。

  覆:翻。

  孩虫:幼兽。孩,幼。胎夭:在母腹中的小兽。夭:麋子叫夭,这里泛指小兽。飞鸟:刚学飞的小鸟。

  麛(mí):小鹿,这里泛指幼兽。卵:鸟卵。麛、卵这里都用作动词,指杀麛取卵。

  置:设立。“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是为不夺民时。

  骼:枯骨。霾(mái):埋。髊(cī):带有腐肉的骨。孟春掩埋枯骨尸骸,表示顺应时气,崇尚仁恩。

  称:举。殃:咎,灾祸。古人认为孟春主生养,举兵杀戮有逆天道,所以要遭天殃。

  兵戎不起:指不可发动战争的时候。

  绝:断绝。

  纪:纲纪。以上三句是说,发布政令要顺应天地人三者的规律法则。

  令:指政令。

  不时:不合时。

  国:指国人。古人认为如果发布的政令违背时令,将要出现各种灾害。夏属火,孟春行夏令,火焚木,就会草木早枯,百姓惶恐。

  疫:瘟疫,这里用作动词,指瘟疫流行。

  数(shuò):屡次。

  藜:像蒿一类的野草。莠(yǒu):像谷子但不结实的野草。兴:起。古人认为春属木,主仁恩;秋属金,主杀戮,孟春行秋令,百姓就会遭受瘟疫;又金生水,所以风雨屡至,荒草蓬生。

  潦(lǎo):雨水大的样子。败:毁坏。

  挚(zhì):伤害。

  首种:指过冬的麦子。入:收成。(以上依蔡邕说,见《月令章句》)古人认为孟春阳气尚微,季冬阴气刚过。冬又属水,所以此时行冬令就会雨雪为害,庄稼不收。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五行相配表五

  行天

  干五五

  帝神五

  虫五

  音五

  味五

  臭五

  祀五

  脏五

  色五

  谷五

  畜五

  方四

  季木甲

  乙太句

  皞芒鳞角酸膻户脾青麦鸡东春火丙

  丁炎祝

  帝融羽徵苦焦灶肺赤黍羊南夏土戊

  已黄后

  帝土倮宫甘香中

  霤心黄稷牛中季

  夏金庚

  辛少蓐

  皞收毛商辛腥门肝白麻犬西秋水壬

  癸颛玄

  顼冥介羽咸朽行肾黑菽豕北冬

  本生【正文】

  二曰:

  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勿撄之谓天子①。天子之动也,以全天为故者也②。此官之所自立也③。立官者,以全生也。今世之惑主,多官而反以害生,则失所为立之矣④。譬之若修兵者,以备寇也。今修兵而反以自攻,则亦失所为修之矣。

  夫水之性清,土者抇之⑤,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抇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⑥,非所以性养也⑦。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⑧。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若此,则每动无不败。以此为君,悖;以此为臣,乱;以此为子,狂。三者国有一焉,无幸必亡⑨。

  今有声于此⑩,耳听之必慊已,听之则使人聋,必弗听。有色于此,目视之必慊已,视之则使人盲,必弗视。有味于此,口食之必慊已,食之则使人瘖,必弗食。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之道也。世之贵富者,其于声色滋味也,多惑者。日夜求,幸而得之则遁焉。遁焉,性恶得不伤?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以便一生,生无不长。故圣人之制万物也,以全其天也。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节皆通利矣。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精通乎天地,神覆乎宇宙;其于物无不受也,无不裹也,若天地然;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此之谓全德之人。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蹷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解说】

  “本生”就是把保全生命作为根本。文章认为外物既可以养生,又可以伤生,而保全生命的方法在于正确地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圣人重生轻物,“以物养性(生命)”,对于外物“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因而能够“全其天(生命)”。富贵之人多为外物所惑,重物轻生,“以性养物”,对物质享受贪求不已,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伤生亡国。作者的这些议论,是为规劝骄奢淫逸的君主而发的,其思想上要源于杨朱一派的“贵己”学说。【注释】

  ①撄(yīnɡ):触犯。

  ②天:指天所生育的生命。故:事。

  ③官:职官。自:从。

  ④为(wèi):介词。

  ⑤者:语气词。抇(hú也读ɡǔ):搅浑,搅乱。

  ⑥性:生命。

  ⑦以性养:用生命供养外物。

  ⑧轻:喻物。重:喻身。

  ⑨无幸必亡:无可幸免,必定灭亡。

  ⑩有……于此:古汉语中表示假设、用于打比方的一种惯用格式。

  慊(qiè):满足,惬意。已:语气词,用于语尾,表示确定。

  瘖(yīn):哑。

  害于性则舍之:这句的意思与《贵生》篇“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同。

  遁:通“循”。这里的意思是放纵不能自禁。

  恶(wū):何,怎么。

  招:射的目标,箭靶。

  章章:繁盛的样子。

  便:利。

  臭(xiù):这里指嗅觉灵敏。

  口敏:言辞敏捷。

  三百六十节:指人的周身所有关节。《素问·六节藏象论》:“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这里是取其整数。以人的关节总数为三百六十五,是为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相配,这是阴阳五行学说“天人相应”的观点。利:通畅。

  惛(mèn):通“闷”。忧闷。

  适:正,恰好。

  致物:获得物。

  奚:何。

  辇(niǎn):人推挽的车。

  佚(yì):通“逸”。逸乐。

  招蹷(jué)之机:导致人脚生病的器械。蹷,病名,这里指脚不能行走。

  强(qiǎnɡ):勉强。

  靡曼皓齿:指美色。靡曼,皮肤细腻。皓,洁白。

  郑卫之音: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从孔子“放郑声”、“郑声淫”起,古人历来都视之为淫靡之音,乱世之音。

  重己【正文】

  三曰:

  倕①,至巧也。人不爱捶之指,而爱己之指,有之利故也②。人不爱昆山之玉、江汉之珠③,而爱己之一苍璧小玑④,有之利故也。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⑤,终身不复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

  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达乎性命之情也⑥。不达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是师者之爱子也⑦,不免乎枕之以糠;是聋者之养婴儿也,方雷而窥之于堂⑧。有殊弗知慎者⑨?

  夫弗知慎者,是死生存亡可不可未始有别也。未始有别者,其所谓是未尝是⑩,其所谓非未尝非。是其所谓非,非其所谓是,此之谓大惑。若此人者,天之所祸也。以此治身,必死必殃;以此治国,必残必亡。

  夫死殃残亡,非自至也,惑召之也。寿长至常亦然。故有道者不察所召,而察其召之者,则其至不可禁矣。此论不可不熟。

  使乌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勯,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世之人主贵人,无贤不肖,莫不欲长生久视,而日逆其生,欲之何益?凡生之长也,顺之也;使生不顺者,欲也。故圣人必先适欲。

  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蹷,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味不众珍,衣不热。热则理塞,理塞则气不达;味众珍则胃充,胃充则中大鞔,中大鞔而气不达。以此长生可得乎?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园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暖骸而已矣;其为饮食酏醴也,足以适味充虚而已矣;其为声色音乐也,足以安性自娱而已矣。五者,圣王之所以养性也,非好俭而恶费也,节乎性也。【解说】

  奉篇旨在劝说君主要珍重自己的生命。珍重生命的办法是顺生而行,适欲节性,衣食住行、游观娱乐都要适度,只有这样才能“长生久视”。文中批评了对生命“慎之而反害之者”和“弗知慎者”,指出他们不达性命之情,不别死生仔亡,逆生而动,其结果必然“死殃残亡”。

  从养生的角度看,顺生节欲的思想带有某些合理的因素。【注释】

  ①倕(chuí):相传是尧时的巧匠。

  ②之:其。

  ③昆山:昆仑山。据说昆仑山产的玉石,用炉炭烧三天三夜,色泽也不改变。因此古人用“昆山之玉”指代上好的美玉。江汉:长江、汉水。传说江汉有夜明珠,因此古人用“江汉之珠”指代上好的珍珠。

  ④苍璧:含石多的玉。小玑(jī):小而不圆的珍珠。

  ⑤一曙:一旦。

  ⑥状:通晓。情:实情。

  ⑦师:乐官,古代由盲人担任。这里指代盲人。

  ⑧窥(kūi):使……从内向外看。之:代婴儿。

  ⑨有殊弗知慎者:大意是,盲人、聋子的所作所为同不知道小心的人相比,其实际效果又有什么不同?

  ⑩未尝:未曾,不曾。是:正确,与下文“非”相对。

  殃:遭受祸害。

  寿长至常亦然:长寿的得来也常是这样。常,恒久。

  熟(shú):深知。

  乌获:战国时秦国的力士,以勇力仕秦武王。疾:用力。引:拉,拽。

  绝:断。勯(dān):力尽。

  竖子:儿童。棬(juàn):同“桊”。牛鼻环。

  恣:听任。之:往。

  适欲:使欲望适度,即节制欲望的意思。

  蹷:这里指寒蹷,是一种手足逆冷的病症,古人认为是阴气盛所致。痿:一种肢体萎弱无力的病症,古人认为主要是阳气盛而五脏内热所致。蹷、痿之疾都会使人肢体不能活动。《素问》的《痿论篇》和《蹷论篇》对这两种疾病有专门论述。

  味不众珍:饮食不求丰盛珍异。

  (dǎn):通“亶”。厚。

  理塞:脉理闭结。

  充:满。中:指胸腹。鞔(mèn):通“懑”。闷胀。

  苑(yuàn)、囿(yòu):都是畜养禽兽的地方,大的叫苑,小的叫囿。

  劳形:活动身体。古人把劳形作为养生之道的一个重要内容。

  台:高而平的建筑物,一般供远眺、游观之用。榭(xiè):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辟:避开。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避”。

  裘:皮衣。

  骸:形骸,人的身体。

  酏(yí):稀粥,可用来酿酒。醴(lǐ):甜酒。

  节:调和而达到适度。

  贵公【正文】

  四曰: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①。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②,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③。故《鸿范》曰④:“无偏无党⑤,王道荡荡⑥。无偏无颇⑦,遵王之义⑧。无或作好⑨,遵王之道。无或作恶⑩,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疾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

  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解说】

  本篇旨在阐述君主治国、治天下“必先公”的道理。文章认为,君主只有先做到“公”,才能实现“天下平”,“平得于公”。文章提出,天地至公,“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劝说君主效法天地,这与老子提倡的“生而弗有,为而弗恃,长而弗宰”的思想是一致的。文章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这显然是针对君主而发的,但其目的仍在于强调“万民之上,不阿一人”,并非主张天下当由天下人治理。【注释】

  ①平:指政治清明安定。

  ②尝:试。“尝试”为同义连用。上志:古代记载。志,记。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誌”。

  ③生:出。

  ④《鸿范》:《尚书·周书》中的一篇,一作《洪范》。鸿,大。范,法。

  ⑤无:通“毋”。不要。偏:不平。党:结党。

  ⑥荡荡:广大平坦的样子。

  ⑦颇:不正。

  ⑧义:道理,法度。

  ⑨或:句中语气词。好(hào):偏好。

  ⑩恶(wù):憎恶。

  遵:沿着……走。

  阴阳:古人指自然界两种对立的物质元素,并且以二者的消长盈虚、推移运动说明自然现象的变化。和:调和。

  长:生。

  阿:偏袒,庇护。

  伯禽:周公旦之子,鲁国始祖。周公相成王,留在东都洛阳,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姬姓,名旦,周武王之弟,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相传周代的礼乐制度都是周公制定的。

  利而勿利:大意是,施利给人民而不要为自己谋私利。两个“利”都用如动词,前者是施利的意思,后者是谋利的意思。

  荆:古代楚国的别称。因楚国原建国于荆山一带,故名“荆”。

  索:求,寻找。

  老聃(dān):春秋战国时楚人,曾为周藏书室史官。相传《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为老聃所著。

  子:用如动词,以……为子。

  有:占有。

  被:承受。泽:恩泽、恩德。

  三皇五帝: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一般的说法是,三皇指伏羲(xī)、神农、燧人,五帝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舜。本书十二月纪则以太皞(伏羲)、炎帝(神农)、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

  管仲:春秋齐人,名夷吾,字仲。初事公子纠,与齐桓公为敌;后由鲍叔牙推荐,为桓公相,尊称“仲父”。

  桓公:指齐桓公。春秋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公元前685年一前643年在位,为春秋五霸之首。

  疾:病。病:病重。

  渍:病。

  国人弗讳:指发生国人不可避忌的事,即病死。讳,避忌。

  谁属(zhǔ)国:把国家托付给谁。谁,“属”的宾语,前置。属,托付。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嘱”。

  公谁欲相:您打算用谁为相。相,用如动词。

  鲍叔牙:齐大夫,管仲的好友,以知人著称。

  比:并列,齐等。

  勿已:等于说“不得已”。

  隰(xí)朋:齐大夫。

  上志:记识上世贤人而效法他们。下求:即下问。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少,以上问于下,都称“下问”。

  丑:用如动词,以……为羞耻。

  官:官职。

  欲:应该。小察:在小处苛求。

  小智:在小处聪明。

  大匠:手艺高超的木匠。斫(zhuó):砍削。

  大庖(páo):手艺高超的厨师。豆:古代食器,这里用如动词,置豆。

  寇:劫掠。

  五伯(bà):通常写作“五霸”,指春秋时势力强大称雄一时的五个诸侯首领。通行的说法,五霸指齐桓、晋文、秦穆、宋襄、楚庄。本书《当染》等篇则把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列为春秋五霸。伯,长,首领。

  竖刀(diāo):齐桓公的近侍。他书或作“竖刁”。虫出于户:桓公死,竖刀参与乱齐国,桓公五子争立,无人主丧,尸体停在床上六十多天不予殡殓,以至尸虫流出门外。

  也:语气词。用于句中,表示语气的顿宕。

  饰:通“饬(chì)”。整顿。服:指丧服制度。据礼,居丧不饮酒食肉。

  私:用如动词,把……归为私有。

  戾(lì):贪暴。王(wànɡ):成就王业。

  去私【正文】

  五曰:

  天无私覆也①,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②,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③。

  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④”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⑤: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⑥:“南阳无令⑦,其谁可而为之⑧?”祁黄羊对曰:“解狐可⑨。”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⑩?”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鉅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鉅子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解说】

  本篇以尧舜禅让、祁奚荐贤、腹黄享诛子几个事例,从不同角度说明何谓去私;指出君主只有“诛暴而不私”,才能成就王霸之业。

  从标題看,本篇当与《贵公》为同一主旨,但思想倾向不像《贵公》那样属于老子学派。文中记述的几则故事,今天仍可作为借鉴。

  【注释】

  ①覆:覆盖。

  ②烛:照明。

  ③遂:成。

  ④声禁重……室禁重:大意是,音乐、色彩、衣服、香料、饮食、宫室都要适当,禁止过度。重:过甚。按:这段意思与上下文无关,通篇也无此意,疑为《重己》篇所引,后人转写错误而混入本篇(依苏时学说)。

  ⑤尧、舜、禹:都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圣王。

  ⑥晋平公:春秋晋国国君,名彪,公元前557年—前532年在位。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据《左传·襄公三年》的记载,祁奚荐贤的事发生在晋悼公之时。

  ⑦南阳:古地名,在今河南济源县一带。令:县官。

  ⑧其:表委婉语气。可而:可以。

  ⑨解(xiè)狐:晋大夫。

  ⑩雠(chóu):仇敌。

  国人:居住在国都的自由民。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这里相当于“于彼”、“于此”。

  居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尉:军尉,平时管理军政,战时兼任主将的御者。

  午:指祁午,祁黄羊之子。

  墨者:指战国时的墨家学派,创始人为墨翟。鉅子:等于说“大师”。战国时墨家对本学派有重大成就的人的称呼。他书或作“巨子”。腹黄享(tūn):人名。腹,姓;黄享,名。

  秦惠王:战国秦国国君,名驷,公元前337年—前311年在位。

  之:这里的作用是把主谓句转化为偏正词组。本书《不屈》篇这句话作“欲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以:相当“于”。

  刑:受刑罚。

  为之赐:赐给我恩惠。之,代腹黄享自己,在句中作间接宾语。

  私:偏爱。

  忍:忍心,这里是忍心杀掉的意思。

  调和:指调和五味。

  王伯之君: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

  私:占为已有。

点击下载App,搜索"春秋左传",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