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三字经1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免费读到尾

  《三字经》

  第一部分宣扬孔孟唯心主义先验论,从认识论上欺骗儿童,从小接受先验的“性善说”的说教,培养符合地主阶级人性的奴才

  [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译文\\]

  人刚生下来,天性就是善的。

  人的这种善性本来是差不多的,

  后来由于习染不同而差别就大了。

  如果不进行教育,先天的善性就变了。

  [注释\\]

  性本善:就是孟轲的“性善说”,是唯心主义的先验

  论。其基本观点是:“善”是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孟轲认

  为,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分别是非的心,“人皆有

  之”;他还认为,仁、义、礼、智也是人性所固有的,“恻

  隐之心”就是“仁’,“羞恶之心”就是“义”,“恭敬之心”就是

  “礼”,“是非之心”就是“智”,这就是人天生的善性。但在

  奴隶社会,仁、义、礼、智又是奴隶主阶级的道德标准,

  所以“性善说”是孟轲复辟奴隶制度的反动政治主张——仁

  政的哲学基础。

  第二部分以奴隶主地主教子的黑

  标本,诱骗儿童努力学

  习儒术,为封建统治效

  劳

  [原文\\]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教育的方法,贵在专心。

  古时孟轲的母亲,为了教子,几次选择邻居。

  儿子(孟轲)逃学,孟母就把织布

  机上的杼折断以教育他。

  燕山的窦禹钧,深得教子的方法,

  他教育的五个儿子,一个个都当

  官出了名。

  儿子养了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教育不严格要求,是老师的懒惰。

  少年人不学习,是不对的,

  小时候不学习,老了有什么作为

  呢?

  玉石不经过雕刻,不能成为器皿;

  人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义。

  [注释\\]

  (1)昔孟母,择邻处:传说孟轲的母亲为了教子,曾

  三次搬迁。最初,孟家住在一个坟地旁,孟轲就学着做丧

  事;后来和一个屠夫做邻居,孟轲就模仿宰牛杀羊;只得

  又迁到一所私学的旁边,孟轲跟着那些不耕而食的儒者学

  习应对进退的礼节,孟母非常高兴,便定居下来。这就是

  封建文人津津乐道的所谓孟母三迁教子。

  (2)断机杼:杼,装在机梭上的筘子。传说,有一次

  孟轲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杼折

  断,用来训斥儿子读书不能中断。

  第三部分向儿童灌输“三纲五常”

  等封建礼教的思想,使

  之符合封建地主阶级的

  统治标准和道德准则

  [原文\\]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译文\\]

  做儿女的,正当年少时,

  就要拜师访友,学习儒家的礼节。

  黄香九岁时,冬天就给父亲暖被窝;

  孝顺父母,是当儿女的应该做的。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吃;

  做弟弟的对兄长,应当懂得这个道理。

  首先要学习孝悌之道,其次才是学知识。

  要知道算数,学会认字。

  从一到十,从十到百,

  从百到千,从千到万。

  宇宙有“三才”,就是天、地、人。

  天上有“三光”,就是日、月、星。

  人间有“三纲”,就是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臣忠于君

  叫做“义”;

  子孝于父叫做“亲”;妻子服从丈

  夫叫做“顺”。

  春,夏,秋,冬,

  这是四季,循环运转,永无穷尽。

  南,北,西,东,

  这是四方,四方与中央是对应的。

  金,木,水,火,土,

  这是阴阳五行,五行来源于天理。

  仁、义、礼、智、信,

  这是五常,是不容许违背搞乱的。

  稻谷,高梁,豆子,麦子,糜谷,

  小米,

  这六谷,是人们的食粮。

  马、牛、羊、鸡、狗,猪,

  这是六畜,是人饲养的。

  欢喜,发怒,悲哀,恐惧,

  喜爱,厌恶,欲望,这是人具有

  的七情。

  笙,埙(音勋),鼓,棁敔(音祝

  语),磬,钟镈(音博),

  琴瑟和箫管,这是八种乐器。

  由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到自己,

  由自己到儿子,儿子至孙子,

  再到曾孙,玄孙,

  这叫九族,是人的长幼尊卑秩序。

  父子之间讲恩爱,妻子对丈夫服从,

  哥哥对弟弟友爱,弟弟对哥哥恭敬,

  长幼有秩序,朋友相交有信,

  君尊重臣,臣忠于君王,

  这十义,是每个人都应共同遵守的准则。

  [注释\\]

  (1)黄香:东汉时人,《后汉书·黄香传》说他年幼丧

  母,以孝道服侍父亲,夏天给父亲扇凉枕席,冬天给温暖

  被褥,后来以孝升官,居然当上了东郡太守的大官,是封

  建文人看中了的《二十四孝》里的一“孝”。

  (2)孔融:汉魏时人,是孔丘的二十代孙,三国时代

  儒家学派的人物。《后汉书》记载了他四岁让梨的事。

  (3)“三纲五常”:是西汉时反动儒者董仲舒根据孔丘

  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主张提出来的。“三

  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规定君臣之间、

  父子之间、夫妇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从属关系,用来维

  护封建君权、族权、夫权和神权的统治秩序。“五常”就是

  “仁、义、礼、智、信”,是用来调整“三纲”关系的道德标

  准。

  (4)八音:匏(pao)、土、革、木、石、金、丝、竹,

  代表古代的八种乐器。

  第四部分鼓吹尊儒反法,强迫尊孔读经,学习治人之道,达到“克己复礼”的目的

  [原文\\]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乃孔伋,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译文\\]

  凡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首先

  必须讲究方法,

  要详细讲清字义,要弄明句逗。

  读书求学,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头。

  《小学》读完了,就该到读“四书”

  了。

  《论语》共有二十篇,

  是孔门的学生记录的孔丘的“好话”。

  《孟子》共有七篇,

  讲的是儒家的仁义道德。

  《中庸》是孔伋作的,

  “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永远

  不变的道理。

  《大学》是曾参作的,

  讲的是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孝经》读通了,《四书》也念熟了,

  象《六经》这些书,就可以开始读了。

  《诗经》、《书经》、《易经》、《礼

  记》、《春秋》,

  号称《六经》,应当好好学习研究。

  夏代有《连山》,殷代有《归藏》,

  周朝有《周易》,这是三种易经的

  详细内容。

  《书经》的体裁有“典”、“谟”,有

  “训”、“诰”,

  有“誓”、“命’,文辞含义很深奥。

  我们的周公,创制了一部《周礼》,

  记录着六部的官职,保存了周王

  朝治国的制度。

  汉朝的大戴(戴德)和小戴(戴德

  侄戴圣)曾注《礼记》,

  记述了“圣人”的言论,使礼乐齐

  全了。

  《国风》、《大雅》、《小雅》和《颂》

  是《诗经》的四种体裁,应当好好

  歌唱。

  周天子采诗的制度消亡了,诗

  “教”不行了,孔丘就著作了一

  部《春秋》,

  包含褒贬,区别善恶。

  传述的《春秋》有三部传,就是《公

  羊传》、

  《左传》和《谷梁传》。

  儒家的经典通晓了,才读诸子百

  家的书,

  读的时候要抓住其中的要点,记

  住其中的内容。

  五部重要的子书,是《荀子》、《扬子》、

  《文中子》和《老子》、《庄子》。

  [注释\\]

  (1)《小学》:宋朝朱熹、刘子澄编辑的儿童教育课

  本。通过讲洒扫、应对、进退之类的礼节,向刚入学的儿

  童灌输孔孟之道。

  (2)《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

  部书,由南宋孔孟之徒朱熹把这四本书编在一起,叫《四

  书》。

  (3)孔伋:字子思,孔丘的孙子,孟轲的老师。据传

  说《中庸》是他作的。

  (4)曾子:即曾参(shen)。字子舆。在孔门中以孝道著

  名,据传他著有《孝经》。

  (5)六经:就是《诗经》、《书经》、《易经》、《礼记》、

  《乐经》、《春秋》六本经书的总名称。《六经》是战国以前的

  作品,其中《乐经》早巳失传了。所以又叫《五经》。

  (6)连山、归藏、周易:三种易经的名称,前二者已

  失传。周易是一种占卜书。

  (7)典、谟、训、诰、誓、命:都是《书经》上的篇名,

  如《尧典》,《皋陶谟》,《伊训》,《大诰》,《牧誓》《微子之

  命》等。《书经》又叫《尚书》,简称书。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到

  公元前四世纪中帝王的言论、训令、宣言、演讲和谈话记

  录的汇集。是夏商周奴隶社会的政治档案材料。

  (8)周公:即姬旦,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朝

  大奴隶主的代表人物。由于他为周朝的奴隶主政权制作了

  一整套典章制度,所以孔老二非常崇拜他,历代反动阶级

  称他为“圣人”。《三字经》作者认为《周礼》是周公写的,但

  比较可靠的说法是战国时儒者汇集的。

  (9)六官:又叫六卿,是周朝奴隶主中央政权的机构

  和官职名称,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

  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别管理全国的

  政治、教育、外交、军事、司法和建筑等。

  (10)大小戴:就是汉朝的戴德(大戴)和他的侄儿戴圣

  (小戴)。二人把孔丘等儒家阐述周朝奴隶主的礼仪的言论,

  编写成《礼记》。

  (11)《诗经》:是一本古诗集,共有三百零五篇,是周

  代的作品。国风、雅(分大雅和小雅)、颂,是《诗经》的四

  大部分,《风》主要是民歌,《颂》主要是朝廷举行各种典礼

  时的颂歌,《大小雅》主要是上层贵族的诗歌。

  (12)《春秋》:是孔丘根据鲁国的史料编写的史书。这

  部书站在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立场上,歪曲历史,歌颂奴隶

  主贵族的反革命事业,攻击奴隶起义和新兴封建势力的改

  革,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13)褒贬:褒,赞扬;贬,不好的评价。

  (14)公羊、谷梁、左传:是对《春秋》作解释和补充的

  三本书。《公羊传》相传为子夏学生齐人公羊高写的,《谷

  梁传》相传是子夏学生鲁人谷梁赤写的,《左传》是孔丘同时

  代人左丘明写的。

  (15)子:古时所谓“学者”著的书叫子或子书。就是诸

  子百家的书。

  (16)荀:就是荀子,荀卿,著有《荀子》一书。扬:就

  是扬子,即汉代的扬雄,著有《法言》、《太玄》等书。

  (17)文中子:就是隋朝的王通,写了许多儒家的书。

点击下载App,搜索"百家姓、颜氏家训、朱子家训、三字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