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刮痧在临床各科的应用13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刮沙健康法大全",免费读到尾

  子宫肌瘤

  概述子宫肌瘤全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的发生率,30岁以上的妇女约为20%,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约占51.2%~60.9%。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常随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生长速度、有无继发性及合并症等各异。临床常见子宫出血,腹部包块,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白带增多,不孕,贫血和心脏功能障碍等。子宫肌瘤的诱因,可能与过多雌激素刺激有关。

  刮痧部位

  1.腹部曲骨、横骨、子宫。

  2.下肢部三阴交。

  喉癌

  概述喉癌属于耳鼻咽喉口齿科的癌症。多发年龄为30~50岁。肿瘤多生于声门处,尤以声带为多。初起时症见声音嘶哑,时轻时重;日久肿瘤渐大,最后完全失音。甚则因气道受阻而致呼吸困难、窒息等症。如肿瘤坏死溃烂,分泌物可增加,因刺激而引起咳嗽、痰中带血。喉癌的发生与遗传、免疫、环境污染及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

  刮痧部位

  1.颈部廉泉、天窗、扶突。

  2.上肢部列缺、鱼际。

  3.下肢部足三里、照海、太溪、内庭。

  食管癌

  概述食管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占消化系统癌肿的第二位。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以35~60岁为多见。食管癌早期症状轻微,常被忽视,惟觉进食时胸骨后有闷胀感或食物停滞感;中晚期病员临床上主要见到吞咽困难,逐步可见食物咽下受阻,同时出现呕吐,吐时常带有粘液样痰沫;胸骨后疼痛,最后连半流质、流质也不能咽下,食入即吐,胸骨后及背部闷胀痛渐次加重,食管部出现灼热或针刺样疼痛感,并伴有干咳、声哑、气短、形体消瘦等恶病质。

  刮痧部位

  1.颈部天突。

  2.背部脾俞、胃俞、膈俞。

  3.胸腹部膻中、上脘。

  4.上肢部内关。

  5.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大都。

  肺癌

  概述肺癌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癌肿之一,多因吸烟、工业废气、化学性及放射性物质、粉尘等长期吸入和刺激,造成肺部慢性炎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而发生。尤其吸烟与肺癌关系最密切。本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仅见咳嗽难愈、咯痰不净等症状,中晚期出现咳嗽、胸痛、咯血、气短、发热不退、消瘦、胸水等症状,亦可见淋巴、骨骼、脑等转移。

  刮痧部位

  1.背部肺俞、风门、膏盲、脾俞、肾俞。

  2.胸腹部膻中、中府、气海。

  3.上肢部尺泽、太渊、支沟。

  4.下肢部足三里。

  胃癌

  概述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常与饮食、环境、遗传、免疫、癌前病变等因素有关。胃癌初起症状不明显,惟见上腹部有胀满、隐痛、嗳气、泛酸、厌食等;继则出现恶心、呕吐、胃痛、纳呆、黑粪、消瘦明显等;最后上腹部扪及有形的质地坚硬的肿块,胃痛加剧,呕血、黑粪兼见,纳食不进,骨瘦如柴等恶病质。癌肿转移时可触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见肝、胰腺等内脏被累及,出现血性腹水等症状。

  刮痧部位

  1.背部脾俞、胃俞、三焦俞。

  2.腹部中脘、章门。

  3.上肢部内关。

  4.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

  肝癌

  概述肝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癌肿之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每由患者机体全身免疫功能低下;或有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HBsAg阳性;或有中华枝睾吸虫感染;或进食含有黄曲霉毒素、亚硝胺化合物的大米、玉米、花生等导致肝细胞恶变而发。早期症状不明显,仅见右上腹胀满疼痛明显,或肝脏按之质硬,且有结节,纳差,时有低热,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或灰黑,黄疸,齿衄,黑粪,腹水等恶病质。

  刮痧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痞根。

  2.胸部期门。

  3.上肢部内关、外关。

  4.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丰隆、太冲、太溪。

  乳腺癌

  概述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在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其发病与女性激素紊乱有关。以月经过早来潮、绝经期愈晚、婚后未育、哺乳少者,发病率高。早期为无痛的、单发的小肿块,质硬,表面不甚平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多由病人在无意中发觉。随着癌肿增大,局部皮肤往往显示凹陷,乳头抬高或回缩内陷。晚期癌肿固定,乳房不能推动,皮肤发生水肿,呈“橘皮样”,以后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有恶臭,易出血。

  刮痧部位

  1.背部神道、灵台、至阳。

  2.胸部膻中、乳根。

  3.下肢部足三里、阳陵泉。

  大肠癌

  概述大肠癌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一般分为结肠癌、直肠癌、肛门癌等,其中以直肠癌为多见,约占60~70%;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大肠癌是由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转化恶变而来。有人认为膳食高蛋白、高脂肪、食品过于精细、纤维素减少、食物中的致癌物质等均为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见大便习惯改变,出现便秘或腹泻,大便变形变细,偶有便血、腹痛;中期则见腹痛、腹胀明显,便血症状突出,大便稀,多见粘液血便,形体消瘦、乏力;晚期则见大便下痢,里急后重,消瘦明显,贫血等恶病质。

  刮痧部位

  1.背部大肠俞、脾俞、胃俞、肝俞。

  2.腹部天枢、中脘、气海。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膀胱癌

  概述膀胱癌为常见的肿瘤之一,约占恶性肿瘤的1.5~3%。男女均可患病,但男多于女,约为5:1。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膀胱癌早期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以及尿痛或排尿中断现象。晚期多出现大量血尿,排尿困难,少尿,贫血,消瘦,甚至出现尿毒症。膀胱癌的发生与接触染料、苯胺、萘胺以及吸烟有一定关系。

  刮痧部位

  1.背部肾俞、膀胱俞、秩边、白环俞。

  2.腹部中极、天枢、关元。

  3.上肢部太渊、尺泽。

  4.下肢部阴陵泉、委阳、太溪。

  宫颈癌

  概述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首位,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妇女。早期表现为接触出血、断经后又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或排出大量混有血液的恶臭白带。至晚期,可因肿瘤压迫而出现腹痛、肛门下坠、尿频、尿急、血尿,或发生尿毒症,甚至因癌肿破溃出血而危及生命。其发病常与早婚、早育、多产、宫颈创伤等因素有关。

  刮痧部位

  1.背部脾俞。

  2.腹部气海、中极。

  3.下肢部蠡沟、行间、三阴交、大都、丰隆、阴陵泉。

  骨髓癌

  概述骨髓癌是起源于原始的骨髓网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多发于50~70岁老人,其显著特点为多发性,好发于胸骨、肋骨、脊椎骨,其次为颅骨、盆骨与锁骨。疼痛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始为间歇性隐痛,继则为持续性剧痛。位于表浅部位的肿瘤可触及肿块,中、后期病人常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及低热、消瘦、贫血、病理性骨折以及病理性骨折所引起的截瘫、疼痛等症状。

  刮痧部位

  1.背部肾俞、脾俞、膈俞、腰阳关。

  2.胸腹部膻中、中脘。

  3.上肢部曲池、内关、支沟、合谷。

  4.下肢部血海、悬钟、三阴交、足三里、太冲、丰隆。

  骨肉瘤

  概述骨肉瘤是原发于骨的恶性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为多见。以10~25岁的青少年发病最多,男性高于女性。早期症状为持续性局部疼痛,如钻孔样,剧痛不能忍受,尤以夜间为甚。疼痛2~3个月后,局部可摸到肿块,软硬不定,有轻度压痛。肿瘤迅速增大,周围肌肉发生萎缩。当肿瘤较大时局部温度可增高。晚期全身常伴有发热、不适、纳差、贫血、进行性消瘦,以至出现恶病质,易转移到肺。

  刮痧部位

  1.背部大椎、胃俞、肾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悬钟、足三里、三阴交、太溪、血海、丰隆。

  皮肤癌

  概述皮肤癌是指发生于皮肤的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高发年龄为51~60年,男女之比约为2:1。基底细胞癌可由化学、物理、机械或慢性溃疡长期刺激皮肤而发生。皮损为黄豆大小的有光泽的蜡样结节,边界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浅黄褐色或灰白色;缓慢扩大,数年后溃烂,易出血,病变常在暴露部位,如颜面、颈部、头皮等处。鳞状细胞癌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来。皮损初起为乳头状隆起,触之坚硬,可较快地增大,数周、数月即形成菜花样溃疡,易出血。好发于头、面颊、额、眼鼻周围、耳和手等暴露部位。

  刮痧部位

  1.背部肺俞、脾俞、膈俞。

  2.胸部中府。

  3.上肢部尺泽、太渊。

  4.下肢部足三里、丰隆、阴陵泉、大都、阳陵泉、悬钟。

  恶性淋巴癌

  概述恶性淋巴癌是指淋巴系统发生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造成恶性淋巴瘤的病因,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早期即可摸到淋巴结肿大,尤以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为多见。开始常见一侧肿大,淋巴结之间彼此分离,大小不等,按之无疼痛,推之可自由移动,压之坚实而具有弹性。中晚期则见肿大的淋巴结蔓延成块,质硬而粘连;或几组淋巴结同时累及,侵犯内脏器官,临床症状随其病势不同而呈各种表现。

  刮痧部位

  1.颈部翳风、大椎。

  2.上肢部肩井、外关、渊液、曲池。

  3.下肢部阳辅、阴廉、三阴交、足临泣。

  晚期癌性疼痛

  概述胃癌、肺癌、肝癌、宫颈癌等各种癌肿晚期,由于瘤体增大,压迫或侵犯邻近器官、神经末稍或神经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如烧灼痛、隐痛和顽固、持续性剧痛。这种疼痛与肿瘤所在部位、生长方式和增长速度有关。

  刮痧部位

  1.疼痛部位阿是穴(痛点四周)。

  2.上肢部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

  肿瘤放射与化学治疗反应

  概述放射治疗是利用高能电磁辐射来杀伤癌细胞的方法。化学治疗是利用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学药物消除原发病灶及杀灭全身播散的癌细胞。这两种方法和手术一样,现已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对某些恶性肿瘤的治愈或缓解有明显的作用。但由于其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或多或少杀伤了人体正常细胞或破坏人体某些正常机能,因而,肿瘤病人接受放疗或化疗后会出现一些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骨髓抑制而致血小板和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泌尿系反应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皮肤反应如脱毛、皮炎、溃疡、斑疹、脱屑等;粘膜出现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全身症状如乏力、头晕、失眠、脱发等,这些不良反应称为放疗或化疗反应。

  刮痧部位

  1.背部心俞、膈俞、脾俞、肝俞、肾俞。

  2.胸腹部膻中、中脘、气海。

  3.上肢部内关。

  4.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溪、太冲。

  十一、性传播疾病

  梅毒

  概述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先天梅毒和后天梅毒两类。前者又称胎传梅毒,是由患梅毒的孕妇通过胎盘血液传染给胎儿的,主要发生在妊娠4个月后。后者又称获得性梅毒,其传染途径又可分直接感染与间接感染两种。直接感染绝大多数是通过性交,故感染部位多在外阴部,此外接吻、输血、授乳、握手以及医生、护士、助产士也可因接触病灶而发生直接感染。极少数患者是通过生活用具、医疗器械等而间接感染的。因非性接触而感染者,又称为无辜梅毒。本病病状复杂,病程漫长,危害严重。早期主要侵犯皮肤和粘膜,晚期可侵犯身体的许多脏器,特别易侵犯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

  刮痧部位

  1.背部膈俞、身柱、灵台。

  2.腹部中极。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血海、曲泉、委中、三阴交、太冲。

  淋病

  概述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传染病。其传染方式主要为性交直接感染,也可因接触病人的分泌物、生活用品等而间接传染。男性淋病的临床表现多以尿道炎为主,亦常并发前列腺炎、精囊炎、附睾炎及膀胱炎。女性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道内有瘙痒及烧灼感,排尿时伴有疼痛,并可见尿频、尿急甚至血尿,尿道口充血,有粘稠的脓性分泌物,下腹部及会阴部的不适或疼痛。女性患者可见阴部有粘稠性分泌物或脓汁。部分病人可出现怕冷、发热、食欲不振、倦怠等全身症状。

  刮痧部位

  1.背部肾俞、膀胱俞、小肠俞、中髎。

  2.腹部中极、曲骨、关元。

  3.下肢部曲泉、阴陵泉、行间、三阴交。

  软下疳

  概述软下疳是由Ducrey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外生殖器化脓性疼痛性溃疡为特点的性病。主要见于青壮年,男性多发于女性。多由不洁性性交传染引起,潜伏期2~5天。发病部位常见于阴茎冠状沟,特别是系带两侧、包皮内面、龟头及尿道口,女性见于大小阴唇、会阴、阴蒂及宫颈。初起呈红色斑丘疹,渐成为疱疹或脓疱,并迅速形成疼痛性溃疡。其边缘不规整呈锯齿状,基底粗糙,上覆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红晕和肿胀。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破溃后有脓液排出,愈合缓慢。

  刮痧部位

  1.背部八髎。

  2.腹部大赫。

  3.下肢部百虫窝、太溪、三阴交、阴廉、大敦。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概述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又称腹股沟淋巴肉芽肿或第四性病,是由血清型沙眼衣原体通过性交传染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以外生殖器、腹股沟淋巴结及直肠为主要病损部位。初期以外生殖器损害为主,渐致腹股淋巴结呈炎性改变;后期可致外生殖器橡皮肿及阴道、直肠狭窄,并伴有全身症状或引起其他病变,甚至有癌变的可能。

  刮痧部位

  1.腹部中极、关元。

  2.下肢部血海、阴廉、曲泉、交信、行间、照诲。

  腹股沟肉芽肿

  概述腹股沟肉芽肿又称性病性肉芽肿或Donovan病,是由肉芽肿荚膜杆菌引起的外阴部及腹股沟处溃疡和肉芽肿性疾病。可通过性交传染,也有自身感染或由阴虱传播者。溃疡常发于会阴、外生殖器、腹股沟或肛围等处,少数病人亦可发生在鼻、唇、四肢等非生殖器部位。初起表现为丘疹或皮下结节,破溃后形成境界清楚的溃疡,溃疡表面为肉红色增殖性肉芽组织,极易出血,有膜样脓性分泌物渗出,有恶臭味,边缘突起或呈乳头瘤样增殖。由于自身接种,溃疡四周可发生许多卫星溃疡,疼痛不显。后期常可见持久性瘘管、肥厚性瘢痕及色素脱失、假性橡皮肿等病变。本病皮损开始时瘙痒明显,以后几乎无任何症状。

  刮痧部位

  1.背部次髎。

  2.腹部中极、气海。

  3.下肢部曲泉、血海、太冲、足三里。

  尖锐湿疣

  概述尖锐湿疣又称“尖锐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的一种表皮肿瘤样增生。多由性接触传染,亦可因接触患者的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染。本病为发生于皮肤粘膜交界处软性赘生物。女性常发于阴道口、阴道粘膜及子宫颈;男性常发于尿道口、阴茎的冠状沟、包皮内侧或龟头上以及肛门及肛周交界处。粘膜损害不易自然消失,多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本病初起为小的淡红色尖形丘疹,后渐变大并加多,融成小片。表面呈乳头样、蕈样或菜花样突起,凸凹不平,为红色或污灰色。根部常有蒂与皮肤相连,易发生糜烂、渗液,或见脓性分泌物,有恶臭味,触及较易出血。女子多有带下黄臭。全身症状可伴有心烦口干苦,小便黄涩等。

  刮痧部位

  1.背部次髎。

  2.腹部曲骨。

  3.下肢部阴廉、三阴交、外踝尖、太冲。

  生殖器疱疹

  概述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其传染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亦有通过污染物而间接传染的。临床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疱疹性损害、糜烂、溃疡,伴有发热、排尿困难、白带增多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极少数可出现神经痛、脑膜炎、脊髓炎等病症。本病易复发,每年可发作数次,再发者通常较初染者水泡少、症状轻。女性反复发生本病者,其患宫颈癌的危险率大于未感染者的5~10倍,故应予重视。

  刮痧部位

  1.背部厥阴俞、肾俞。

  2.腹部中极、关元。

  3.下肢部百虫窝、曲泉、三阴交、太冲、太溪。

  生殖器念珠菌病

  概述生殖器念珠菌病是由念球菌(又称假丝酵母)感染所致的一种真菌病。主要通过性交后传染,或由接触污染物而感染。本病可表现为多种类型,女性多为念珠菌性阴道炎、外阴炎,男性多为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尿道炎、膀胱炎等。常见症状为阴部瘙痒灼热,排尿困难及尿痛,性交困难;女性白带多但无恶臭,或呈乳酪样白带,外阴及阴道可有红斑、糜烂和假膜;男性可见龟头发红,有散在红斑点或较大红斑,表面干燥、光滑,重者龟头发生扁平丘疹,呈淡红色,偶有小水疱,包皮有弥漫红斑,呈“光滑皮”样外观,包皮紧硬,难于翻转,尿道有分泌物。

  刮痧部位

  1.背部肾俞、白环俞。

  2.腹部气冲、急脉、中极、关元。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

  阴道毛滴虫病

  概述阴道毛滴虫病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可由不洁性交直接感染,亦可经不洁便盆、衣物、洗浴、寝具等感染而发病。临床以外阴及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为特征。典型的滴虫性白带呈灰黄色泡沫状,质稀,有腥臭味;当感染严重时,可伴有血性或脓性分泌物。阴蒂和阴道粘膜多有红肿和糜烂,甚至溃烂成疮。全身症状可见口苦咽干,胸闷纳呆,便秘溲赤等。

  刮痧部位

  1.背部大椎、次髎。

  2.腹部中极、气冲。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行间。

  细菌性阴道炎

  概述细菌性阴道炎是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粘膜炎症,临床上与性关系混乱有关的主要是指阴道棒状杆菌阴道炎。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非特异性阴道炎,一般症状较轻,阴道有瘙痒和灼热感,白带量多呈灰白色,有恶臭味,或外阴红肿,阴道内有粉糊状分泌物粘附于阴道壁,形成一较坚韧薄膜。个别患者可见阴道壁内有红斑或瘀点。

  刮痧部位

  1.背部白环俞、次髎。

  2.腹部气海、气冲、中极。

  3.下肢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

  非淋菌性尿道炎

  概述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往泛指除淋病双球菌以外的其他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尿道炎,现将其列为性传染疾病之一,主要指由沙眼底原体或分解尿毒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非化脓性尿道炎性病

  变。本病好发于中青年,不洁性交为其主要传染途径,但有些非淋菌性尿道炎与性行为并无关系,可能与局部刺激及损伤有关。本病的潜伏期平均为2周至数月。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有分泌物、红肿等。女性患者的尿道症状常不明显,多表现为非淋菌性粘液脓性宫颈炎。

  刮痧部位

  1.背部膀胱俞、肾俞、上髎。

  2.腹部中极、气海、关元。

  3.下肢部阴陵泉、行间、太溪、三阴交。

  艾滋病

  概述艾滋病是英文缩写AIDS的译音,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以人体进行性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艾滋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有三方面,即性传染(同性恋和异性的性交传染)、血液传染(主要指经吸毒或输血而致传染)及病人妊娠后传给胎儿。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可波及许多系统器官,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常见有反复发热,逐渐消瘦,倦怠乏力,头痛神昏,恶心纳呆,腹泻便血,持续性咳嗽,周身淋巴结肿大,惊厥痴呆等症。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壮年居多,男女均可罹患,传播迅速,死亡率极高,故有人称为“超级癌症”、“现代瘟疫”。

  刮痧部位

  1.头颈部百会、风池、大椎。

  2.背部肺俞、膏盲俞、脾俞、肾俞。

  3.腹部关元、气海、期门。

  4.上肢部太渊、列缺、合谷、支沟。

  5.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

点击下载App,搜索"刮沙健康法大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