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刮痧疗法简介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刮沙健康法大全",免费读到尾

  一、刮痧的作用与特点

  传统的刮痧疗法是民间用于自救的一种简便的治疗方法,所用工具有瓷器类(碗盘勺杯之边缘)、金属类(铜银铝币及金属板)、生物类(麻毛棉线团、蚌壳)等,主要适应症为痧病,刮痧部位为脊背、颈部、胸腹、肘窝、腘窝。所用润滑剂为植物油类、酒类和水,刮拭皮肤至出现紫黑色瘀点为度。的一种民间疗法

  中国刮痧则是在民间刮痧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衍变而来,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博采针灸、按摩、点穴、拔罐等中医非药物疗法之所长,所用工具是水牛角为材料制做的刮痧板,其内容包括刮痧方法、经络、腧穴及临床治疗等部分。对人体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调整信息、排除毒素、自家溶血等作用,既可保健又可治疗的一种自然疗法。

  中国刮痧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的作用和原理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调节阴阳平衡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进行刮痧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二)利于病灶修复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二是在刮痧板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三是紧张或痉挛的肌肉通过刮痧板的作用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三)祛瘀活血生新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四)输入调整信息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疗的依据之一。如刮拭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刮拭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加速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调节大脑兴奋

  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二、刮痧手法与技巧

  (一)刮板刮拭法

  用手掌握着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图1、图2)。

  (二)方向刮拭法

  颈、背、腹、上肢、下肢部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图3、图4)。

  (三)角度刮拭法

  刮板与刮拭方向保持90度~45度进行刮痧(图5、图6)。

  (四)刮痧者须知

  刮痧时应用力均匀(包括上下,内外,左右),刮痧部位应尽量拉长。

  (五)点按刮拭法

  骨骼、关节部位、肌肉丰满部位、需要点穴的部位应采用刮痧板棱角点按刮拭。

  (六)平补平泻手法

  补刮、泻刮、平补平泻刮法主要根据刮痧的力量和速度来区分。

  三、刮痧必备的用品

  (一)刮痧板的制做与保管

  1.刮痧板的构造与功能(图7、图8)刮痧板是刮痧保健治病的主要用具,可在人体大部分部位(经络与腧穴)上使用。刮痧板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而且水牛角本身是一种中药,水牛角味辛、咸、寒,辛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咸味能软坚泻下;寒味能清热解毒;所以水牛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等功效。水牛角在古代以至现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均视为避邪祛灾之吉祥物,随身携带和刮拭皮肤都有避邪强身之功,实为理想的强身祛病之佳品。刮痧板包括厚面(弧形)、薄面(直形)和棱角。治疗疾病多用薄面刮拭皮肤,保健多用厚面刮拭皮肤,关节附近穴位和需要点按穴位时多用棱角刮拭。图8除具有图7以上特点外还有两曲线状凹口,曲线状凹口部分对手指、脚趾、脊椎等呈凸曲面部位进行刮痧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接触面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2.刮痧板的修藏刮痧板的修藏,是指对刮痧板的维修和保藏。保藏刮痧板,是为了防止刮痧板裂口、弯曲、污染等。刮痧板应置于阴凉湿润处,必要时可在刮痧板上涂一层食用油或刮痧疏经活血剂,用纸代或塑料代密封保存。不可长时间置于阳光下暴晒、暖气片上、水中,否则易于出现断弯裂等现象。刮痧板可用清水、肥皂水清洗,但应马上用干毛巾拭干,刮痧板表面可用酒精消毒。刮痧板属天然水牛角制品,出现一定弯曲属正常现象。但若刮痧板边缘出现裂纹、缺口、过纯等现象,可用细砂纸或细磨石打磨光滑即可。

  (二)刮痧板的功效

  刮痧疏经活血剂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余种天然中药,经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方法提炼加工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开泄毛孔、疏通经络、排毒驱邪、消炎止痛、保护肌肤、预防感染等功效的一种天然保健润肤制剂。可用于刮痧时涂抹皮肤和单独保健使用。

  四、刮痧疗法的操作技巧

  (一)明确临床诊断

  询问病情详细询问病情,明确临床诊断,以确定是否属于刮痧适应症,有无禁忌情况。根据病人病情,确定待刮拭的部位(经络与腧穴)。在临床上还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的长幼、形体的胖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所取经络腧穴所在的具体部位,选用补刮、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

  (二)做好术前准备

  检查用品刮痧前应检查刮痧板是否清洁,边缘是否有裂口,刮痧活血剂是否备好,刮痧板为水牛角制品,具有一定硬度、弹性和韧性,水牛角为天然原料,对人体表皮无毒性刺激。禁用化学品如塑料品刮拭皮肤,以免化学刺激造成继发病症。金属、陶瓷、玉石等由于有易伤皮肤、易碎或价格昂贵等原因,故较少应用。刮痧板可用消毒液或肥皂水清洗,然后用毛巾擦干。表面亦可用酒精消毒。原则上谁接受刮痧用谁的刮痧板,以避免交叉感染。

  (三)正确选择体位

  病人的体位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刮痧的治疗效果。刮痧治疗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俯伏坐位及坐位适于头部、颈部、背部、上肢部、下肢前、外侧部。

  2.仰靠坐位适于胸部、腹部、下肢内侧、前侧部。

  3.站立及前俯站立位适于背部、腰部、下肢后侧部。

  (四)熟练施用刮术

  施术即是医者在患者身上具体实施刮痧方法。

  1.暴露待刮痧的皮肤,如将刮拭颈部,先需暴露颈部的皮肤;将刮拭腰部,先需暴露腰部皮肤。

  2.在刮拭的皮肤(经络腧穴部位)上涂沫活血剂。

  3.刮拭顺序为头部、颈部、背部(胸椎部、腰椎部、骶椎部)、胸部、腹部、上肢(内侧、外侧)、下肢(内侧、外侧、后侧)。

  4.刮拭完毕一部位(经络腧穴)再刮另一部位(经络腧穴)。

  (五)了解患者状况

  医者对患者进行刮痧时,应不断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是否能承受,刮拭部位痛不痛等。若患者言称刮拭部位疼痛,医者应区分是患者本身经络不通所致的疼痛(即中医讲的阿是穴),还是手法太重所致。若是前者应向患者解释,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让患者稍加忍耐,刮痧本身可以疏通经络,经络通畅自然就可以减轻或消除疼痛。若是后者,医者应即时调整手法。若患者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现象,应参照刮痧不良情况(晕刮)处理中的办法进行处理。

  (六)掌握刮痧时间

  用泻刮或平补平泻手法进行刮痧,每个部位一般刮拭时间为3~5分钟以内;用补刮手法每个部位刮拭时间为5~10分钟。通常一个患者,选3~5个部位。对一些不出痧或出痧较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此时,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刮痧的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刮拭时间。对于保健刮痧无严格的时间限制,以自我感觉满意、舒服为原则。

  (七)刮痧结束程序

  刮痧后一般不需进行特殊处理。用干净手纸或毛巾将刮拭部位刮痧疏经活血剂拭干即可。亦可用手掌在刮拭部位进行按摩,使活血剂被皮肤充分吸收,可增加疗效。刮痧出痧后最好让患者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休息15~20分钟即可离开。

  (八)交待刮痧疗程

  本次刮痧与再次刮痧的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即痧斑完全消失)为准。一般3~5次为一疗程。

  五、正确掌握患者的刮疗状况

  (一)掌握出痧状况

  刮痧后皮肤表面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临床上称为“出痧”,是一种正常刮痧治疗效应,数天即可自行消失,毋需作特殊处理。刮痧尤其是出痧后1~2天出现被刮拭的皮肤部位轻度疼痛、发痒、虫行感、自感体表冒冷、热气,皮肤表面出现风疹样变化等情况,均是正常现象。

  (二)采取处理措施

  如在刮痧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晕刮现象,应及时停止刮拭,迅速让患者平卧,取头低脚高体位。让患者饮用一杯温糖开水,并注意保温。迅速用刮痧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重刮)、涌泉穴(重刮)。静卧片刻即可恢复。

  对于晕刮应注意预防。如初次接受刮痧治疗、精神过度紧张或身体虚弱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对刮痧的顾虑,同时手法要轻即用补法。若饥饿、疲劳、大渴时,不要对其刮痧,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刮拭。医者在刮痧过程中要精神专注,随时注意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受,一旦有不适情况应及时纠正或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六、刮痧须知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拭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体弱年迈、儿童、特别紧张怕痛的患者宜用补法刮拭。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及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

  4.病情重、病灶深、但体质好或疼痛性疾病患者,刮痧宜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拭。病情轻、病灶浅、但体质较差的患者,宜用补法。冬季或天气寒冷时刮痧时间宜稍长,夏季或天气热时则刮痧时间宜缩短。

  5.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拭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6.凡肌肉丰满处(如背部、臀部、胸部、腹部、四肢)宜用刮痧板的横面(薄面、厚面均可)刮拭。对一些关节处、手脚指部、头面部等肌肉较少、凹凸较多处宜用刮痧板棱角刮拭。

  七、刮痧禁忌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需慎刮(即只能用轻手法刮拭,不要求出痧)。

  3.皮肤高度过敏,皮肤病如皮肤上破损溃疡、疮的疮头,新鲜或未愈合的伤口,或外伤骨折处禁刮。

  4.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即只能用轻手法保健刮拭)。

  5.病人患有重度的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脏病出现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者的腹部,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忌刮痧。

  6.大血管显现处禁用重刮,可用棱角避开血管用点按轻手法刮拭。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浮肿的患者,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拭,用轻手法。

  7.眼睛、耳孔、鼻孔、舌、口唇五官处、前后二阴、肚脐

  (神阙穴)处禁刮。

  8.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度疲劳者禁刮,以免出现晕刮现象。

  9.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颈部禁用刮痧。

  10.对尿潴留患者的小腹部慎用重力刮痧,以轻力揉按为准。

点击下载App,搜索"刮沙健康法大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