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宋词三百首",免费读到尾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①,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②。惜别伤离方寸乱③,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④。

  【注释】

  ①四叠阳关:王维绝句被谱入乐府。因末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故名《阳关曲》。《诗人玉屑》说送别时,把最后一句反复唱三次,叫《阳关三叠》。苏轼《论三叠歌法》“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普通首言之,则是四叠……”可见宋代唱《阳关曲》,每句皆叠,故为四叠。

  ②潇潇:细雨声。

  ③方寸:心。

  ④东莱:指莱州,今山东掖县。蓬莱:亦名蓬壶,神话传说渤海三山之一,见《史记·封禅书》。

  【简说】

  这首《蝶恋花》被曾慥《抖乐府雅词》收为清照词。曾慥与清照同时自然比较可信。词的内容是送别,但另本有题:“晚上昌乐馆寄姊妹”,于是有人认为晚上昌乐馆的该是清照自己;伤别的对象该是众姊妹。但细读词句,不难看出分明是夫妻伤离的口气。不仅在本词内不见手足之情的暗示,其他资料或词篇也从来不见清照有情笃如此的姊妹。还是依照本词的具体表现把它当作夫妻伤离的词比较妥当。

  这首词写于宣和二年,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益都),将离故居青州(今山东掖县)时。这次言别有特殊背景:当时困难方殷,家难才平。两人在青州偕隐,寄情金石书籍,逃避现实,十分安逸,一旦分离悲伤不能自己,因此词一开篇就写别时泪,唱送别歌,以夸张和白描笔法,毫不掩饰悲痛,但三四句陡然转境,设想明诚旅途艰苦,野宿凄凉,恰如柳永《雨霖铃》,转移“执手相看泪眼”的镜头,忽为对方设想,描绘一幅“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新境。过片,再续上片首二句,回叙别筵的一个细节:本来夫妻相别,最可珍惜的是临行交杯、叮嘱千万,不料当时心烦意乱,酒未到,心先醉,草草杯盏,什么要紧话也没说,这一细节叙述,把离情表现得既深且苦,淋漓尽致,不想结句又宕出新意:东莱毕竟不是蓬莱还可以书信往来,不至于像“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李商隐《无题》)吧,淡淡的希望,微微的宽解,从热烈激切之辞转入温婉隽永之境,恐怕只有大词人如清照,才有此纵横开合的笔力吧。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①

  永夜恹恹欢意少②,空梦长安③,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④,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⑤。醉莫插花花莫笑⑥,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释】

  ①上巳召亲族:古人有上已修禊的习俗。在阴历三月上旬巳日,(自魏时固定为三月三日)召宴亲友,临水插花,祓除不祥。

  ②永夜:长夜。恹恹:形容夜的久长,如《毛诗·湛露》:“恹恹夜饮”;李商隐《楚宫词》:“秋河不动夜恹恹”。又作黯淡无光解,如《汉书·李寻传》:“列星皆失色,厌厌如灭”。有时也形容人的精神不振的样子。

  ③长安:汉唐国都(今西安市),后人多用代指国都。此处指北宋国都汴梁(今河南开封)。

  ④杯盘草草:酒莱简单,不半盛。

  ⑤称:适合,相当。

  ⑥插花:欧阳修《洛阳风俗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市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

  【简说】

  这首词有题:“上巳召亲族”,当作于建炎三年(1129)三月,建炎元年,赵明诚起知建康(今南京市)。第二年,清照南下赴建康住所。建炎三年夏初,明诚罢官。八月,明诚病逝。夫妻“上巳召亲族”,只可能在这一年的三月。过后清照飘零无依,怎能召饮亲族呢。据张端义《贵耳集》云:“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她还做了一些义愤激发的爱国诗歌,因遭时忌,现只存零星断句。这就无怪乎本词开端就点明这一个非常时期和非常的思想状态。“永夜恹恹”,“空梦长安”,前者象征国家的一蹶不振,黯淡无光的局面,女词人“空”有乡关之思。“空”怀恢复之志。在长夜漫漫乡梦沉沉的情况下,他们夫妻聊作应节之宴。词中的“报”字“宜”字,透露她应时纳俗,强颜欢笑的内心痛苦。正反两层,跌宕昭彰。和《武陵春》、《永遇乐》是相同笔调,极曲折起落之致。

  下片描摹此时此境的感受,杯盘草草,以酒浇愁,以梅比酸。洛阳有醉后插花的风俗。主人说:这里是南方了,不插花也罢,免得勾起乡思,杜甫时,有“感时花溅泪”的诗句。清照感时,提出“花莫笑”的无理要求,借以掩饰“人欲泪”的愁恨情绪。“花笑白发人”(武元衡诗),“白发戴花君莫笑”(欧阳修词),词笔一再跌宕,清照从花笑,想到人老,从人老想到春老,逼出精采的结句“可怜春似人将老”。春老喻春意阑珊,象征国事日非。与开端点出“永夜恹恹”相呼应;与作者另首《临江仙》词句“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一联相契合。明是伤春,实是伤时。“可怜”二字,把春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绾连在一起。清照此时的亡国哀思,已和北宋人民的思想感情融合为一了。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①,玉炉沉水袅残烟②,梦回山枕隐花钿③。海燕未来人斗草④,江梅已过柳生绵⑤。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释】

  ①淡荡:即澹荡、骀荡、或淡沲,形容春光的融和恬缓。

  ②沉水:香名,又称沉香。

  ③山枕:两头高中间凹的枕头。古人多用高枕。隐:凭倚。花钿:妇人金花头饰,这里作妇女代称。温庭筠《菩萨蛮》:“山枕隐浓妆,绿檀金凤凰”言美人凝妆,凭枕而卧。

  ④海燕:燕子远从海上来,称海燕。斗草:宋代妇女春时郊外作斗百草游戏,见《荆楚岁时记》、《梦梁录》、《红楼梦》第62回。

  ⑤江梅:生于江岸的野梅,春时开花。柳生绵:柳树暮春飞絮。

  【简说】

  这首词,作者以外物形象刻画人物彤象,以具体的艺术意境体现抽象的内存情思,这里是一位感春的少女。

  上片一句起氛围,二句作烘染,三句出人物。先报节序,进写闺中,引出人物。几个和谐和形象,环境,景物,描画一个凝妆倚枕,半日向出神的少女形象。下片,又用几个形象透露少女的感春衷曲。第一层:海燕经春来归;女伴逢春斗草。宋时妇女踏青,往往出草相赛。她们不仅赌斗灵慧,还有占卜命运的意思。这一女子感到寂寞。第二层:野生的梅子熟透落地了。指少女已届摽梅年纪(见《诗经·摽有梅》),盼望未婚男子前来提亲。柳树的种子已飞散如絮了,春天将去,年华难驻,这一女子还无所寄托。第三层:妇女闺中的唯一娱乐是荡秋千。“秋千”是少女青春的象征,谁知暮春天气阴晴不定,“淡荡春光”刹时变作“黄昏细雨”。秋千已湿,不能再荡。少女年华一逝无还,这意境和欧阳修词“乱红飞过秋千去”(《蝶恋花》)相近,让我们在意境和形象中品其韵味吧。

  浣溪沙

  髻子伤春懒更梳①,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玉鸭熏炉闲瑞脑②,朱缨斗帐掩流苏③,通犀还解辟寒无④?

  【注释】

  ①髻子:梳在头顶上的以结。②瑞脑:一名龙脑。其香以龙脑木蒸馏而成。通称片脑,冰片。闲瑞脑:意谓不熏香而闲置。

  ③朱樱:桃色。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流苏:排穗,即下垂的丝缕。吴语谓“鬚头”,掩流苏:意谓不睡觉。④通犀:即通天犀。角上有一白缕直上到尖端,故名,传说它有灵异,多有把犀角悬于帏帐,称镇帏犀。《开元天宝·遗事》:“开元二年冬至,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米盘置于殿中,温温然有暖气袭人,上问其故,使者对日:“此辟寒犀也。顷自隋文帝时,本国曾进一株,直至今日”。

  【简说】

  清王士祯《花草蒙拾》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这话不错。像这首词与上前《浣溪沙》相似,皆以和谐的词境,表达人的内在情绪,为婉约词的正品。这首词开头提出“伤春主题,现出闺中人物,古代妇女梳妆是不可少的功课,代表她对爱情的珍视;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女为悦已者容”,不梳妆就是失去了悦已之人,伤春的根源在此,接下二句从户外景言情:晚风,落梅暗示年华难驻;淡云疏月象征迷茫的心境与淡淡的哀愁。情景兼至,情随景生。下片以室内物言情:不熏香,不睡觉,心灰意懒,但忽然看见帐角的辟寒通犀,难道它真正能暖气袭人、融解我的心头寒冷么?这一结,陡生新意,以细致的心理活动写尽闺情,曲折含蓄,婉约清丽,无怪清谭献《复堂词话》赞日:“有唐调”。的确女词人学到了以含蓄、浑融的笔意言情的唐音。

  孤雁儿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①,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②,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③,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潇潇地④,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⑤,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⑥。

  【注释】

  ①藤床:藤制躺椅。宋无名氏《春光好》词:“小藤床,随意横”。朱敦儒《念奴娇》词:“照我藤床凉似水”。纸帐:明高濂《遵生八笺》:“用藤皮茧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绉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②沈香:熏香。又名沉水香。③笛声三弄:欢笛三次或奏三曲,见《晋书·桓伊传》。陆游诗:“梅花调苦愁三弄”。汉乐府中有梅花落曲。④潇潇地:形容小雨,地,状语,同“的”。⑤吹箫人去:喻知音者已去,指明诚之亡故。《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玉楼:楼的美称。指穆公为弄玉夫妇所筑的凤台。⑥一枝折得:南朝陆凯曾寄诗和一枝梅花赠给他的朋友范晔。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简说】

  这首词的词牌原是《御街行》。《古今词话》载无名氏作《御街行》变格。霜风渐紧寒浸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从此,《御街行》又名《孤雁儿》。清照取《孤雁儿》牌名,可能因为这符合她的孤孀状况和词的悼亡内容吧。大概本词作于明诚亡后、建炎末年的一个春天。从词的小序看,应是咏梅之作。作者说别人作梅词,下笔便俗,她作作看,确实也俗。这当然是极谦之语,实际上她是最善于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的。但这首词又是怎样地免俗的呢?原来作者摆脱一切咏梅的套子,如正面写梅的丰姿,品格;或侧面写梅的环境、典故等等;而是抒发因梅而引的悼亡之情。上片从人到梅,藤榻纸帐,何其简陋。日高方起,何其凄凉。再不能与“香冷金猊,被翻红浪”相比、“说不尽,无佳思”,又是她擅长的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给全词定了调子。香断成灰,便是伴侣,心寒似水,便是情怀,忽听笛声悠扬不断,吹的是梅花三弄,笛声该把梅花惊醒了吧;初放的梅花该给人间带来春之消息吧。从女词人的心理活动引出梅来,这便是以俗为雅,自创新格。

  下片从梅到人。春雨潇潇,对梅而言,春情无限;对人而言。催人下泪。雨下得急,泪流得多。雨和泪织成一境的词句不少:如聂胜琼的:“秋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鹧鸪天》,苏轼的:“秋雨晴时泪不晴”(《南乡子》)都是动人心魄的,这里也不例外。接下活用两个典故,却为点明悼亡主题,却与梅花有关。清照、明诚志同道合,感情甚笃,她把自己比做弄玉明诚比做萧史,是恰当的。但弄玉萧史,双宿双飞。她却“吹人去”,知音已亡,还提什么观赏梅花“肠断与谁同倚”和“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清平乐》)相似,都是孀妇口吻,衰飒之音。结尾,用了一个南朝陆凯以侮寄赠好友范晔的典故,也是恰当的,因为他们这一对夫妻也是以文会友的,然而悲痛的深交不同,她和明诚是死别。寄梅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天所有,聊赠一枝春”。清照与明诚过去小别时,采得菊花,暗香盈袖,只恨路远莫致,《醉花阴》怎比如今“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人间天上”四个字,长恨绵绵,虽然明白如话,但思苦悲深,余意不尽。这便是以故为新,不落窠臼。

  清照以白话词句,谱成一曲哀音,确是至情之作。

  摊破浣溪沙①

  病起萧萧两鬓华②,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③,莫分茶④。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⑤,木犀花⑥。

  【注释】

  ①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以《浣溪沙》两结七字句,破出七、三两句,分出新的词牌。

  ②豆蔻连梢:豆蔻连枝生,故名。杜牧诗:“豆蔻梢头二人初”。豆蔻,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温味辛,能去寒湿。熟水:宋人常用饮料。

  ③分茶:以沸水沏茶。另一解布茶,宋代沏茶的一种“茶道”。杨万里诗:“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莫分茶:不沏茶。茶性凉,与豆蔻性相反,于病体不宜,故忌饮。

  ④酝藉:同蕴藉。含蓄有余之意。

  ⑤木犀花:同木樨花,桂花之别名。

  【简说】

  这一首是清照晚年自况。小词平淡入妙,浑朴见深,看出作者于词已达炉火纯青之境。“病起萧萧两鬓华”勾勒出女词人历尽艰辛的衰老形态,她的《清平乐》有句:“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永遇乐》有句:“如今年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都是在今非昔比之时,以两鬓生华描写凄凉晚景的。这里说“病起”,明诚逝世后,清照大病,“仅存喘息”(《金石录后序》)。词中所云,恐怕未必专指那场大病的愈后,而是泛指在大灾难与大悲痛之余,女词人带病进入相对安定和宁静的老年。这首词不同于她的一些危苦之词,而是别具一格,表明她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一种坚韧精神。看她老年晚景,如何排遣?一碗豆蔻熟水,这是她病体所需。茶能缓解豆蔻的药性,因此不再沏茶,饮茶原是明诚夫妻的共同嗜好,南渡以前,他们在青州归来堂,一起校勘签题金石书画。工余饭罢,烹茶,赌茶(《金石学后序》),他们在淄州。赵明诚从一当地人得白居易书《楞严经》真迹,立刻上马疾归,夜交二鼓与清照烹大龙团,相对展玩(缪荃孙《云自在龛笔记》),两处提到饮茶,都伴随着幸福,而这时病骨支离,对影茕独的她,说道“莫分茶”,抚今忆昔是何寄怅惆啊!二是枕上看书,门前观景。过去怀有抱负与梦想看书;现在只为消遣养病。过去游春盼睛天,现在只好在家里,因此风趣地解嘲道:闲处最好,有雨偏佳。况且,还有那“终日向人多蕴藉”的桂花相伴。清照往往把美妙的品德与情思交付给花儿,却拔过来说花自多情、花自有品。清照另有词赞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不知蕴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这样的木犀花,难道不是清照晚年人格的观照么!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①,赢得满衣清泪②。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③。看取晚来风势④,故应难看梅花。

  【注释】

  ①挼:揉搓。冯延巳《谒金门》:“挼红杏蕊”。

  ②赢得:博得。

  ③生华:生白发。

  ④看取:看。“取”语助词,无义。

  【简说】

  这首词是清照晚年之作。以梅花为题,抒发今昔之感。开端:“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是昔;过片“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是今。清照前期词中,常有咏花之作。咏菊不少,咏梅更多。或以花比附清品,或以花寄托幽思。在她的咏梅词篇里,往往撇开梅花神态的描摹,或以初春雪景作衬托,如“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渔家傲》);或以清歌醉饮作烘染,如:“座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人娇》)。为了倾诉对梅花的爱慕,或强调观赏及时,如:“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人娇》),“要来小酌便来休,不必明朝风不起”(《玉楼春》)或珍重深情不断如:“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迹扫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留风流”(《满庭芳》),但在南渡以后,物是人非,咏梅的内涵和情调起了根本的变化。看这一首,抚今追昔,繁华尽逝,看她写了挼搓梅花,洒满襟怀的是梅花片片,清泪点点,前期咏梅词,哪得如此哀感顽艳的词句?过片转作变徵之音:“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十二个字,声泪俱下,她的词风,从宛转秀逸转为挥洒苍凉,开南宋爱国词人一路结末二句,更加声如裂帛:“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晚来风势”,语出双关,指的是国家情势的恶劣,人、梅比并,“故应难看梅花”,是作者对逝去的如梅花般繁盛岁月,对梅花标格的自身的沉痛诀别。现实无情,今非昔比,从此再无观看与品味梅花的雅兴与清梦了。

  这篇词悲深凄绝,探得梅花魂魄。因此,应视作清照梅花词之冠。吕本中(三首)

  吕本中(1084~1145),字居仁。其先河南人,南渡后为金华(今浙江县名)人。高宗绍兴六年(1136)赐进士出身。任中书舍人(起草有关诏令,承办各项文书的官吏),权直学士院(在翰林学士院值班,草拟机密诏令)。因忤秦桧而罢职。学者称东莱先生。他是始倡江西诗派这个名称的人。有《紫微词》。

  釆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简说】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情调的小词,用重叠,对比等手法,诉述了别时多、团圆少的离恨。

  南歌子

  驿路侵斜月①,溪桥度晓霜②。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③。只言江左好风光④,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释】

  ①驿路:设有驿站的大路。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②度:过。

  ③元同“原”。寒更:寒夜的更鼓声。

  ④江左:江东,这里指东南地区。

  ⑤不道:不料。转:反而。

  【简说】

  这首词写旅途所见及思念故土的愁绪。

  上片一、二句写旅途艰辛。“斜月”、“晓霜”写出词人星夜兼程,披霜戴月地赶路,备尝天涯羁旅之苦,气氛悲凉。三、四句写重阳佳节而居处深山所见的悲凉景象。“短离残菊一枝黄”句用清晰的线条和颜色描绘出一幅深山村舍萧条冷落寂静的晚秋图,反衬出词人孤寂的心情。

  下片抒情。尽管旅途劳顿,夜晚却辗转反侧不能入睡。“寒更每自长”,通过寒夜悠长的更鼓声,创造出浓郁的凄凉气氛,从而写出主人公的愁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道出夜不能寐的原因,即对中原故土的怀念。

  全词语言生动流畅,风格清新爽朗,写景抒情交融,是一篇耐读的佳作。

  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①?请君问取南楼月②。记得去年,探梅时节③。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④。

  【注释】

  ①恼人:此指梅花奇绝撩人。

  ②南楼月:泛指月亮。

  ③探梅:探,试图发现。探梅即寻找梅花加以欣赏。

  ④轻离别:轻率的分别。

  【简说】

  这是一首咏梅怀人词,写得朦胧迷离,含蓄隽永。

  词的上片写梅与雪的似与不似,赞咏梅的独特风韵。“雪似梅花,梅花似雪”初看似乎是文字游戏,细品味方见词人浅语中蕴深意。反复比较,一则表现词人相爱之殷的心态,二则说梅洁白无瑕,晶莹剔透,三则为下旬蓄势铺垫。“似和不似都奇绝”句妙语惊人。“似”是讲色白,纯净之美;“不似”说梅有暗香,气味美。色白如雪,幽香沁人,自然是“似和不似都奇绝”了。“恼人风味”两句道出了奇绝的真正原因,这种奇绝景色一般人是不能领略的,只有南楼月才能一睹其风采。南楼月常借指美人。

  词的下片抒怀人之情。“记得去年,探梅时节”是对上片的小结。雪地探梅是去年的往事,那时携情人共赏,其景其情美不胜收,但即是往事,则意味着现实的物是人非。词到结尾,才点明为什么醉醒交错,是因为“轻离别”的“恨”所致。洪皓(一首)

  洪皓(1088~1155),字光弼,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徽宗赵佶时,曾代理宁海县令等。高宗赵构建炎三年(1129),充任大金通问使。在金留居太原一年余,以后转移到云中(今山西大同)半年,冷山(今吉林农安)十年,最后到燕京(今北京)。十余年间屡遭软禁,受尽艰辛。金统治者曾逼迫他到伪齐刘豫手下去做官,又想任命他为翰林学士,遭他拒绝。绍兴十三年(1143),洪皓回到南宋。他曾当面揭露秦桧昔年叛变的隐情,致使秦桧怀恨在心,将他逐出朝廷。后来死于贬窜途中。其词多怀念家园之作。著有《鄱阳集》、《松漠纪闻》。存词二十一首,大部分作于留北时,词中抒发了热烈的家国之思。

点击下载App,搜索"宋词三百首",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