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丛桂草堂医案",免费读到尾

  夏某子四岁。下痢红白。腹胀身不热。口不渴。舌色淡无苔。脉缓滑。与平胃散

  加白术、木香、砂仁、扁豆等。接服两剂而痊。盖过啖生冷等物。肠胃不能运化也。

  殷某子四岁。下痢多日。手足冷。时出冷汗。脉息小弱。神气疲倦。口不渴。舌无苔。此非

  痢疾。乃阳虚欲脱也。不温则死。乃与理中汤。参、术各用三钱。干姜八分。甘草八分。加

  生姜、

  红枣煎服。一服汗收手暖。下利亦减。接服一剂而安。

  李善门侄女。年二十余。患痢疾。

  医用大黄、槟榔。及三物备急丸数剂。下利益甚。里急亦迫。至于脱肛。每至解大便时。腹

  痛肛坠。困苦异常。乃与补中益气汤。一服而脱肛愈。两服而痢亦止矣。

  滕云路君令堂。年七十余。病痢多日。至于脱肛。精神疲惫。头晕心悸。不能起坐。舌光无

  苔。脉息小弱。与补中益气汤加麦冬、白芍、木香。三剂而痊。

  江某子十五岁。泻利年余。面黄体瘦。食少作恶。舌光无苔。口干头晕。心悸脉细。每日犹

  泻十数次。所泻皆稀粪水。盖泻利日久肠胃中之脂液消亡。昔人所谓下多亡阴是也。与大补

  丸煎。加黄、赤石脂、麦冬、玉竹。接服两剂。而泻利已减去十之六七。头晕心悸亦平矣。再服数日全愈。夫参、、熟地。为泻痢病最忌之药。盖补滞之品能闭塞肠胃中之病毒致

  人于危。而此独以补药奏功者。虚实异宜也。然亦惟纯虚无滞者。始可纯补。否则又当别论

  矣。

  路某病痢年余。日夜数次。手指清冷。脉息小弱。饮食起居如常。与理中汤加黄、

  木香、浓朴、白芍。服两剂。痢即止。接服数剂全愈。

  完某子三岁。病后泄泻汗多。口干不欲饮茶。体瘦神疲。咳嗽有痰。小便清。舌色淡。纯属

  虚象。用四君子汤合生脉散。加黄、花粉。服后汗止泻减。但咳嗽多痰。原方以花粉易贝

  母。接服两剂而安。

  王姓妇年五十余。夏间陡患泄泻。暴注下迫。一日夜二十余次。发热

  口渴。胸闷腹痛。舌苔黄腻。脉数溲热。盖暑湿蕴伏。肠胃中兼有宿滞。火性急速。故暴注

  下迫也。病者闻之叹曰。真名医也。今年家中因财政困难。故将楼下房屋。赁租与人。自居

  楼上。讵知亢热非常。自知受暑云云。遂用黄芩汤加连翘、苡仁、六一散、佩兰、枳壳。一

  剂热退利减。二剂全愈。

  壬子四月。张兆魁君患温病。头痛发热胸闷。舌苔淡黄腻。与小

  茈胡合小陷胸汤。去人参。加浓朴。服后热退闷松。至夜间觉烦懑不适。鼻衄如注。次日清

  晨。速予往诊。血仍未止。诊其脉缓滑不数。扪其身凉如平人。问其苦则但觉心中烧热而已。遂易方用干生地五钱。阿胶五钱。麦冬、牛膝、贝母各三钱。茅根五钱。黄芩二钱。梨汁

  一小钟和服。覆杯而愈。此四月十三日事也。至五月初二日。张君又病。咳嗽呕吐。潮热胸

  闷,胁痛。舌苔薄腻。脉滑不数。盖天气骤热。湿秽逼人。而又兼有恼怒郁闷之事。遂酿成

  湿温而兼胃病也。初用小陷胸汤加茈胡、橙皮、佛手。接服两剂。不见功效。而呕吐益甚。

  遂改用旋复代赭汤去人参。加茈胡、黄芩、黄连、青蒿、六一散、苡仁。服后呕吐少平。遂

  仍用原

  方。明日午后复诊。则病患方战栗恶寒。浓被覆之。犹觉畏冷。旋即发热。予谓恐将作战汗。否则病将转疟而退也。因仍以原方减轻其剂。至晚间八时。其仆复来延诊。述现下出汗不

  止。两手俱冷。举家惶恐。诊之。脉息虚缓有根。惟神气疲惫。懒于言动。问其苦。则曰。心

  内慌慌不宁。盖战汗后元气大虚。能放而不能收也。当以药力助之。用潞党参四钱。生黄

  四钱。枸杞子四钱。炒枣仁四钱。朱拌茯神四钱。甘草一钱。红枣五枚。立遣其仆购药。急

  煎与服。并力戒其家。不可慌乱偾事。服后汗止神安。酣睡一夜。明日复往诊视。则病患方

  坐而食粥。言语几如平人。仍以原方减轻其剂。数日后。张君偕其弟小芬君来予寓诊病。则

  全愈矣。

  张华亭子十五岁。癸丑夏间卧病。服药五剂弗效。延予诊之。病患常觉心内烦杂

  不安。数日未能眠。大便泄泻咳嗽。咳则右胁作痛。身热。舌边红。苔薄白。舌动则现裂

  痕。小便黄浊。精神疲倦。脉息数。阅前服方。则槟榔、枳实、黄连、栝蒌、薤白、生地、

  薄

  荷、桑叶等。盖克削过甚。胃津耗竭。湿热未清。而脑力复受损也。拟方用北沙参二钱。百

  合四钱。枣仁、朱拌茯神各四钱。苡仁三钱。青蒿三钱。佩兰一钱五分。杏仁二钱。枇杷叶

  一片。朱染灯草二尺。作煎剂。服后安睡两小时。心烦定。自觉爽快多矣。大便亦不泄泻。

  食锅巴糕数片。身热亦轻。脉转缓滑。原方去佩兰、杏仁。加鲜石斛三钱。贝母一钱。枸杞

  子二钱。茅根三钱。接服两剂而痊。

  戴姓子甫周岁。壬子夏间。泄泻发热。延幼科治之。服药三四日。病益剧。延予诊之。则已

  喘促不安。目上视。手足抽搐。作舞蹈状。舌光红无苔。面色惨淡。头微热。手足微冷。身

  不热。胸博觉饱满。倏喘倏搐。搐则目上视。无片刻安宁。口渴。与以茶则少安。顷刻又喘

  又搐上视矣。病甚危险。予见其母衣孝服而哭甚哀。盖其父殁才一月也。为之恻然。遂勉力

  治

  之。用四君子汤。党参二钱。白术一钱五分。茯苓一钱。甘草五分。加干地黄三钱。朱拌茯

  神三钱。扁豆三钱。木香八分。作煎剂。盖以泄泻多日。胃气已虚。而舌光无苔。气喘手冷。又为阴阳两虚之证。其手足抽搐而目上视者。则筋无液养。而现脑筋症状。昔人所谓痉病

  是也。姑以此方救其元气。养其阴液。非能必其活也。讵次日清晨。病家遣人来告。谓此药

  服后。即能安眠。喘痉俱止。至夜间两句钟时。解大便一次。胸满遂平。惟神气疲弱。仍以

  原方加枸杞子二钱。麦冬一钱。山药三钱。并令以乳与饮。及以米粥与食。如此调养数日后

  始痊。

  潘锦文子两岁。泻利数日。经幼科医治之无效。遂延予治。手冷汗多。精神疲惫。时作嗳气。舌苔薄腻。脉息滑。此暑湿痰滞之病。治不得法。而胃气受伤也。宜先固正气。用理中

  汤。党参、白术各二钱。干姜五分。加黄八分。木香五分。服后汗渐少。手转温。接服一

  剂。汗全止。但泄泻发热。口渴欲饮。入暮热甚。舌苔转为黄腻。遂易方用青蒿二钱。黄芩

  、佩兰、桔梗各一钱。枳壳一钱五分。苡仁三钱。滑石二钱。花粉一钱。接服两剂。渴稍平。泄泻止。惟夜仍发热。舌苔浓腻而黄。舌尖红。目睛黄。小便清。盖湿热痰滞蕴结上焦。

  病在上而不在下也。仍宜清轻开化。遂易方用旋复花五分。石菖蒲三分。苡仁三钱。桔梗八

  分。枳壳一钱五分。茵陈一钱五分。连翘二钱。茯苓、六一散各二钱。茅根四钱。服后热较

  轻。舌苔亦退。二便通利。乃于方中去菖蒲、旋复、茯苓、六一散。加山栀、贝母、青蒿露

  、丝瓜络、沙参、枇杷叶。接服两剂。热全退。遂改用沙参、麦冬、百合、花粉、茅根、扁

  豆、苡仁、茵陈、石斛等药。三日而安。凡小儿之病。易虚易实。此病本由暑湿乳滞蕴结上

  中二焦。致泄泻发热。徒以幼科医家。不知此理。犯叶天士之戒。妄以山楂、神曲、黄芩、

  防风、葛根、枳实等消导升散之剂。致胃气受伤。故现汗多手冷。得理中汤而胃气回冷汗止。然病究未去。故复转热渴而舌上现黄浓苔。得清轻开化之药。则病去而热退。步骤井然。

  不可稍差铢黍。其舌苔转黄浓。与热渴大作者。实理中汤有以促成之。然非舌苔黄浓。既

  热且渴。则清化之品亦胡可浪投。相违适相成也。又小儿之病。幼科多严禁乳食。不知乳食

  过饱固足增病。而过饥亦能伤胃。此病当热渴苔浓之时。则暂禁乳食。热轻苔退。及出冷汗

  之时。则渐与乳饮。但勿使其过饱耳。饮食起居为看护病患之紧要关键。小儿为尤要焉。盖

  襁褓之儿。饥饱皆不能自言。医家病家。尤宜体贴周至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丛桂草堂医案",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