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泄泻
属性:产后泄泻,大率虚弱食积,土虚不能胜湿而然。但恶露未除,脾胃又弱,难于消燥而用补也。治法∶先服生
化一煎后即加茯苓一钱,以利小便,俟血生化,然后议补、议消、议燥,使无滞涩、虚滑之失。若产毕即泻者,宜
加减生化汤。若胎前久泻,产后不止者,宜参、苓生化汤从权以防虚脱。若久泻不止或脾泻者,须
服参术莲子饮百剂。甚至形脱、眼昏花者,服丹溪急救方。
加减生化汤
川芎(一钱)当归(一钱五分)黑姜炙草(各五分)桃仁(十粒)茯苓(一钱五分)莲肉
诃子(各八分)姜(一片)
水煎二帖。泻不止,加人参三钱。
参苓生化汤
川芎(一钱)当归(二钱,土炒)姜炭炙草(各五分)茯苓(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白术
(一钱五分)人参(二钱)肉果(煨)诃子(各一钱)莲子(八分)糯米(一撮)
水煎。寒痛泻,加砂仁五分。热泄,加炒连三分。泻久,加升麻三分。泻水,加苍术一钱。泻出食肉如败卵,
及噫气,加神曲、砂仁各八分,山楂、麦芽各五分,或加豆蔻、丁香各一钱。渴,加麦冬一钱,五味六分。
参术莲子饮
人参焦术(各二钱)茯苓(一钱)当归(一钱五分)炒芍(八分)炙草(五分)陈皮升麻(各
三分)山药(一钱)莲子(十粒)姜(一片)
如腹痛,加炮姜五分。
丹溪救急方
人参(五钱)白术(三钱)茯苓(三钱)制附(一钱)
水煎服。
以上各方,可加五味子酒炒二十粒,干面粉炒黄二钱。虚脱者,暂加枯矾少许以涩之。
产后痢症
属性:产后七日内外,患赤白痢疾,后重频数,最为难治。欲调气血而推荡邪秽,又虑产后元虚。欲滋荣养气而大
补脾肾,又恐补住瘀邪。惟生化汤减黑姜而代以茯苓、术、香,则善消恶露,兼
行痢疾,并行而不悖也。再服加味香连丸,以俟一二日后,病势稍减,可保无虞。若七日外患褐色后重虚痢,则当
加补无疑。其产母禀浓,产期已过二十日,可于生化汤加芩、连、芍药、枳壳及加味香连之类。承气等药断不可用。
如产母虚弱,虽及月余,行积峻剂,切不宜用。若产后阴虚,血痢日久愈甚,当用四物汤加人参矣。
加减生化汤
川芎(二钱)当归(四钱)桃仁(十粒)茯苓(一钱五分)陈皮(五分)木香(二分)
红痢腹痛,加砂仁二分,煎八分,送香连丸三十粒。
加味香连丸
即香连丸加莲肉粉一半为丸。
加连生化汤
川芎(一钱五分)当归(三钱)白芍(一钱,炒)川连(六分,姜汁炒)枳壳(五分)茯苓(一钱)
甘草(四分)木香(三分)
水煎服。重者,加山楂一钱。
按∶产后痢症不一,总以人参为主,归、芍次之。兼有瘀未净者,则间以肉桂黄连汤,重用人参,自效。盖
桂能去瘀也。如资禀薄,痢症轻者,一日六七次,兼有粪色,亦能饮食。重者,空痛,一日夜数十次,不思饮食,
睡卧不宁,非人参不能救也。
申论泻痢十方
属性:产后泻痢,气血暴虚,必用生化汤加减。然致病之由,虽系湿热,多因饮食伤脾而起。故重申余意,另立十
方于后。
一、产后泻黄色乃脾土真气虚也,宜补中益气汤加木香四分,煨肉果一枚,炮姜四分。
二、产后久泻不止,元气下陷,大便不禁,肛门如脱,宜服
六君子汤加木香四分,煨肉果一枚,炮姜四分,加升麻五分。
三、产后伤面食,宜六君子汤加麦芽。伤谷食,六君子汤加神曲。
四、产后伤肉食,六君子汤加山楂、砂仁各五分,神曲一钱五分。
五、产后胃气虚弱,泻痢完谷不化,六君子汤加木香三分,肉果一枚。
六、产后泻痢脾虚,四肢浮肿,补中益气加五皮散、或六君子汤加五皮散。
七、产后诸症兼呕者,俱宜加藿香一钱。痰多,加半夏八分。
八、产后以前诸症兼小便短涩者,加茯苓一钱,泽泻五分,灯心二十根,或加净车前一钱。
九、产后泄泻不止,加莲子十粒,石榴皮一钱。
十、产后患赤痢,久而不止,用人参二钱,香连丸二钱,同服即愈。毋多用木香、姜汁之类,盖热则血愈行也。
方内可加地榆。
以上十方,须问块痛已除,方可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