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疟
属性:凡妊娠病疟,多由营卫虚弱,脾胃不足,或感风寒,或伤生
冷,传为疟疾,名曰子疟。宜服驱邪散。热多寒少者,清脾饮去半夏。寒多热少者,人参养胃汤去半夏。久而虚
者,四兽饮主之。
驱邪散
藿香白术茯苓(各等钱)甘草肉果(少许)知母(一钱)橘红(八分)砂仁(八分)
姜枣引。如有表邪者,加苏叶八分,葱白五寸,或加柴胡八分。
清脾饮
白术茯苓知母(各一钱)青皮(四分)浓朴(八分)黄芩(二钱)甘草(五分)
生姜为引,水煎服。原方有柴胡。
人参养胃汤
人参苍术藿香浓朴(各一钱)陈皮(一钱五分)肉果(六分)茯苓(一钱二分)炙甘草(五分)
姜引,或加乌梅一个。
四兽饮
人参(二钱)白术(土炒,二钱)茯苓(一钱二分)炙甘草(五分)陈皮(一钱二分)肉果(八分)
元枣(三枚)姜(二片)乌梅(三个)
或加当归二钱,虎骨胶二钱,如无胶用虎骨六钱。以上各方,虎骨、当归均可加入。
子痫
属性:(音闲即胎风,一名儿晕,又名痉)
凡妊娠口噤项强,手足挛搐,言语蹇涩,痰涎壅盛,不省人事,名曰子痫。切不可作中风治。宜服加味羚羊
角散,或加味地黄汤。如无痰涎,言语如常,但见中风形状,此缘血少类风,如
以风药投之,贻害不浅。
加味羚羊角散
羚羊角当归防风独活茯苓枣仁五加皮(各一钱)米仁(五分)杏仁(八分)甘草木香
(各三分)葱白(五寸)姜(五片)
煎服。虚,加人参。痰,加竹沥、姜汁。脾虚,加炒白术。风痰涌甚,加天竺黄一钱,川贝一钱。
加味地黄汤
大熟地(姜汁、砂仁拌炒八钱)净萸肉(四钱)怀山药(四钱)茯苓(三钱)丹皮(三钱)泽泻
(二钱)陈胆星(二钱)吴茱萸(五分)川连(五分,煮汁泡七次,炒一钱)
荆沥冲服。
子喑
属性:(音因)
凡妊娠三五个月,忽失音不语者,胞络脉绝也,名曰子喑。盖胞系于肾,肾脉贯舌,故失音。此非药可治,
分娩即自出声。
汤建中云∶前症俱由妊娠脾土不运而生湿,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如∶子肿,湿也;恶阻,痰也;子烦、
子淋,热也;子痫,风也;子悬,气也;转脬,虚也。治法虽有清热、消痰、渗湿、顺气、疏风、补之不同,要
不外去邪保胎四字为总诀也。
外感风寒
属性:凡妊娠外感风寒,浑身壮热,眼花头眩,此因风寒客于肌表,
侵人脾胃,伤损营卫,是以憎寒发热,头疼眼痛,甚至心腹烦闷。不可妄投峻剂,只宜芎苏散表其寒邪。
按∶妇人天癸未行属少阴,天癸已行属厥阴,天癸已绝属太阴。胎产之病,治厥阴者,溯化之源也。故《机
要》曰∶胎产病当从厥阴经论,毋犯胃气及上二焦。谓之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是也。汗则痞满,
下则伤脾,利小便则内亡津液,中州枯燥。故受孕三五个月时,不可用一毫辛散滑利之品。惟七八个月后,倘有闭
结,乃敢稍施以滑利之剂。故上云∶不可妄投峻剂。
加味芎苏散
紫苏羌活陈皮麦冬(各一钱)川芎白芍(各八分)干姜生甘草(各五分)
加生姜二片,水煎服。胎前宜清凉,干姜还须忌用。
霍乱吐泻
属性:凡妊娠霍乱吐泻,心躁腹痛,宜服六和汤。
六和汤
藿香砂仁(各五分)陈皮茯苓生甘草(各四分)人参木瓜(各一钱)扁豆(二钱)杏仁(十粒)
夏曲(六分)姜(三片)枣(二枚)竹茹(一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