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胎产秘书",免费读到尾

  属性:症之至危而治之甚难者,莫如胎产。未产而保卫之,既产而调护之,此其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者也。吾乡

  山阴钱氏及萧山竹林寺僧独擅其道,以行于世,远近就医如市。赖以生活者,不可胜计。第其方书秘而不露,无

  能窥其奥,咸为怅然。既今之《达生篇》虽善,但何症应作何治,尚未详备。余自成童即留心胎产,前于受业师

  陈勿庵先生家,得珍藏秘本,细加披阅。内分胎前、临产、产后三门,复附保婴要诀。其别类也详,其论症也确,

  其立方也精,较之《达生篇》更为尽善而尽美,此治产之宝鉴,济世之良书也。然后知钱氏及竹林寺僧擅医独

  步者,其方书均出于此矣。诚使是书家置一本,临时翻阅验证,引方则安者,不至于危,危者可转为安。具有益

  于人世,岂曰小补之哉。

  是书余于乾隆乙卯游幕楚南,与陈百楼先生同馆,岳阳郡署已付剞劂,公之于世。旋赴粤西,又之黔之滇,

  所镌刻本出以与人,根据方治病,无不神效。然藏板星沙,终以不得遍行海内,为未惬于心。兹游皖江,复遇好善

  乐施诸公,因而重镌,以广流传。夫利一身者,一身行之,利天下者,当与天下共之。是书他日自迩迄远,转相

  镌刻,俾得人人而济之,尤余之所浓望也夫。

  胎前总论

  属性:凡孕妇脾胃健旺,气血充足,则胎安产顺,毋庸用药调理。惟禀不足而气血衰,脾胃弱而劳役过,以致诸症

  百出,不得不资药力矣。昔丹溪定补母安胎之方,以补气血为主,以顺气清凉为佐。参、术、黄芩,为安胎之圣

  药;芎、归、熟地,为补血之妙剂。加以苏、陈等味,定为常服主方。至胎成六月,茯苓性降,不宜多用。黄

  肥胎,不可常加。香附虽快气疏肝,过则耗气无补。砂仁能止呕定痛,多亦动血行胎。此诚先贤之法戒,后学之

  准绳也。而犹以为未备,因分析胎前诸症,拟成数十余方,以便临期酌用。

  恶阻

  属性:凡妊娠一二月,恶阻呕逆,烦闷嗜卧,即俗所谓病儿也。此由妇人本元虚弱,平时喜怒不节,寒暑不调,中

  脘宿有停痰积饮,受孕经闭,饮食相搏,气不宣通。以致心下烦闷,头眩眼花,四肢倦怠,闻食即呕,喜酸嗜鲜,

  多卧少起,甚至呕逆不食。法当顺气理血,豁痰导水,而诸症自除。以加味参橘饮治之。

  加味参橘饮

  人参(一钱)白术(二钱)砂仁(三分)浓朴(一钱)橘红(四分)当归(一钱)香附(五分)

  甘草(三分)姜(三片)竹茹(一丸)

  若无力,服参,去之亦可,或方内加半夏曲八分。

  胎动不安

  属性:凡妊娠二三月,胎动不安者,盖因子宫久虚,气血两弱,不能摄元养胎,致令不安欲堕。急服安胎饮以保

  之。若先经堕过者,可先服大造丸,继服杜仲丸,庶无半产之患。

  汤氏云∶半产多在三五七个月,如前次在几个月堕者,后必如期复然。故当追算,前在三个月堕者,即于

  未堕半月前,先服清热养血固胎之药数帖,以补其虚。五月、七月堕者,亦于未堕半月前,预先服药,方保平安。

  此据受孕后夹热者而言。盖三五七系阳月,缘火能销铄故也。

  安胎饮

  人参(一钱,虚者倍用)当归(二钱)熟地(三钱)条芩(一钱)川芎(七分)白术(二钱)

  陈皮(四分)紫苏(四分)甘草(四分)元枣(二枚)

  如虚肥人,陈皮去白,加川连五分。如脾胃溏泻,加莲子十粒,砂仁五分,川连五分炒,去熟地、黄芩。

  怒而多泻,加木香三分。渴加麦冬二钱。怔忡、惊悸,加枣仁二钱,益智仁一钱,龙眼肉十个。

  大造丸

  紫河车(一具,泔水洗净,炙酥)杞子(一两)人参(一两五钱)当归(二两)麦冬(一两三钱)

  天冬(一两)益智(一两)茯苓(二两)五味(五钱)熟地(姜炒,二两)川膝(五钱)山药

  (八钱)菟丝子(盐水炒,四两)川柏(盐水炒,一两)

  共为末,蜜炼丸如桐子大,白滚汤送下五十丸。

  杜仲丸

  杜仲(姜汁炒)川断(酒浸)

  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米饮汤送下五六十丸。

  又方

  杜仲(三钱)川断(三钱)

  水煎服。名为泰山盘石饮。

点击下载App,搜索"胎产秘书",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