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素问玄机原病式",免费读到尾

  《经》又曰∶“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

  者水脏也,骨热而髓虚,故发骨痿。”注言∶“阳气内伐,谓伐腹中之阴气也;水不胜火,以热舍于肾中也。”

  《经》又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又曰∶“肾热者,色黑齿槁。”凡色黑齿槁之人,

  必身瘦而耳焦也。所以然者,水虚则火实,而热亢极则害,承乃制,故反兼水之黑也;肾水

  衰少,不能润泽,故黑干焦槁也;齿、耳属肾,故甚也。如疮疡热极无液,则肉干焦而色黑也。然则水衰为热明矣,岂

  可反言寒耶!

  故《仙经》以息为六字之气,应于三阴三阳,脏腑之六气。实则行其本化之字泻之,衰则行其胜己之字

  泻之,是为杀其鬼贼也;所谓六字之气者,肝吁,心呵,相火唏,脾呼,肺,肾本吹

  也。故吹去肾寒则生热,呵去心热则生寒,故曰∶春不呼,夏不,秋不吁,冬不呵。

  四时常有唏,谓三焦无不足;八节不得吹,谓肾状难得实。然以吹验之,吹去肾水寒气,

  则阳热暴甚,而目瞑昏眩,虚为热证明矣,岂可反言肾虚为冷,而以热药养水耶?况水少不

  能胜火,又服热药,宁无损欤!

  《经》言∶“以寒治热。”谓寒养水而泻火;“以热治寒,”谓热助火而耗

  水也。《经》虽或言“以热治热”。谓病气热甚,能与寒药交争,而寒药难下,故反热服,顺其病热。

  热病既消,寒性乃发,则病热除愈。如承气汤寒药,反以热服之类是也。伤寒同法。《经》曰∶“寒因热用”,“热因寒用”,

  亦是治

  热类也。故治病之道,泻实补衰,平而已矣。

  或谓病热火实水虚,反言肾虚为冷,心迷正理,不

  敢用对证寒药,误以食前服其助阳热药,欲令下部水胜,退上焦心火,食后兼服微凉之药,

  而退火热,岂知十益不及一损也,病本热而无寒,又得热药,则病热转甚。食后虽服大寒之

  药,亦难解其势之甚也,况以微凉乎?岂不详热药证中,止言治寒助热,安有养水泻火之言

  哉!

  《经》言∶五脏以平为期。及夫一法,无问五脏生克兴衰,一概言热为实,寒为虚者,通言

  阳气之兴衰也。假令下部寒者,谓下焦火气之虚也,故以热药补之,非助肾水之药尔!由水

  虚不能反为寒也。凡诸疾之所起也,不必脏腑兴衰变动相乘而病,但乘内外诸邪所伤,即成

  病矣。

  大凡治病必求所在,病在上者治其上,病在下者治其下。中外脏腑经络皆然。病气热则除其热,寒则退其寒,六气

  同法。泻实补虚,除邪养正,平则守常,医之道也!岂可见病已热,而反用热药,复言养水而胜心火者,可谓道在迩而

  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深可戒哉!

  所以或言肾虚而下部冷者,非谓水虚也,所谓“肾有两

  枚”,《经》曰∶“七节之傍,中有小心。”杨上善注《太素》曰∶“人之脊骨有二十一节,从下第七节

  之傍,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小心也。”《难经》言∶“心之原,出于太陵。然太陵穴

  者,属手厥阴包络相火,小心之经也。”《玄珠》言刺太陵穴曰∶“此泻相火小心之原也。”然则

  右肾命门为小心,乃手厥阴相火包络之脏也。《仙经》曰∶“先生右肾则为男,先生左肾则为

  女。”谓男为阳火,女为阴水故也。或言女子左肾为命门者,误也。《难经》止言“右肾为命门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岂相反也。然右肾命门小心,为手厥阴包络之脏,故与手少阳

  三焦合为表里,神脉同出,见手右尺也。二经俱是相火,相行君命,故曰命门尔。故《仙经

  》曰∶“心为君火,肾为相火。”是言右肾属火,而不属水也。是以右肾火气虚,则为病寒也。

  君相虽为二火,论其五行之气,则一于为热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素问玄机原病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