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素问玄机原病式",免费读到尾

  于亥则阳绝,而六阴备,是故得

  其纯坤(八纯坤),至于

  冬至则阳复也。然子后面南,午后面北,视卦之爻,则子后阳

  升,午后阴降明矣。安得反言冬后阴降,而夏后阳降耶?

  所谓四时天气者,皆随运气之兴衰

  也。然岁中五运之气者,风、暑、燥、湿、寒各主七十三日五刻,合为期岁也。岁中六部之

  主位者,自大寒至春分属木,故温和而多风也;春分至小满属君火,故暄暖也。小满至大暑

  属相火,故炎热也;大暑至秋分属土,故多湿阴云雨也;秋分至小雪属金,故凉而物燥也;

  小雪至大寒属水,故寒冷也。然则岂由阴阳升降于地之内外乎?

  其地中寒燠者,《经》言∶火热主于出行,寒水主于闭藏。故天气热,则地气通泄而出行,故地中寒也,犹人汗出之

  后体凉;天气寒则地凝冻而闭塞,气难通泄,故怫郁而地中暖也。《经》言∶“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又如水本寒,寒极则水冰如地,而冰下之水反不寒也,冰浓则水温,即闭藏之道也。或大雪

  加冰,闭藏之甚,则水大温,而鱼乃死矣,故子正一阳生,而至于正月寅,则三阳生,而得

  其泰(地天泰)。泰者,通利而非否塞也。午正一阴生,而至于七月申,则三阴生,而

  得否(天地否)。否者,否塞而非通泰也,然而否极则泰,泰极则否。故六月泰极,则

  地中至寒;十二月否极,则地中至暖。然则地中寒燠,明可见焉。故知人之冒于寒,而内为

  热者,亦有之矣。

  或问曰∶人冬阳在内而热,夏阴在内而寒者,何也?答曰∶俗已误之久矣!

  夫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适其脉候,明可知也。如夏月心火生而

  热,则其脉滑数洪大而长,烦热多渴,岂为寒也?余候皆然。

  或平人极恐而战栗者,由恐为

  肾志,其志过度,则劳伤本脏,故恐则伤肾,肾水衰则心火自甚,而为战栗也。又如酒苦性

  热,养于心火,故饮之过多,则心火热甚,而为战栗。俗谓之酒禁也。

  《经》曰∶“阳并于阴,阴

  则实而阳明虚,阳虚故寒栗而鼓颔也。”注曰∶“阳并于阴,言阳气入于阴分也。阳明胃脉也,

  故不足则恶寒战栗而鼓颔振动也。”然阳明经络在表,而主于肌肉,而气并于里,故言阳明虚

  也。

  又《经》曰∶“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时阳虚阴实,而外无阳气,故先寒栗也。阴

  气逆极,则阳复出之,阳与阴复并于外,则阴虚而阳实,故先热而渴。”然阴气逆极,则复出

  之阳者,是言阳为表,而里为阴也。其气复出,而并之于表,非谓阴寒之气出之于表,而反

  为阳热也。

  又《经》曰∶“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然气并于阳而在于表,故言阳胜;气并于阴而在于里,故言阴胜,此乃表里阴阳之虚实,非

  寒热阴阳之胜负,但阳气之出入耳。

  如伤寒病日深,表证已罢,而热入于里,若欲作大汗,

  则阳气必须出之于外,郁极乃发,而阳热大作于里,亢则害,承乃制,故为战栗;而后阳气

  出之于表,则蒸热作而腠理开,大汗泄而病气已矣!或战栗无汗而愈者,必因发汗吐下亡津

  液过多,则不能作汗,但热退气和而愈。或不战栗而汗解者,虽因日深表热不罢,内外俱热

  ,阳不并阴,而外气不衰,里无亢极,故无害承乃制,则无战栗也。或不战栗而亦无汗愈者,

  阳不并阴而气液虚损故也,故诸战栗者,表之阳气与邪热并甚于里,热极而水化制之,故寒

  栗也。虽尔,为热极于里,乃火极而似水化也!

  (惊)

  惊∶心卒动而不宁也,火主于动,故心火热甚也。虽尔,止为热极于里,乃火极似水则

  喜惊也。反兼肾水之恐者,亢则害承乃制故也。所谓恐则喜惊者,恐则伤肾而水衰,心火自

  甚,故喜惊也。

  (惑)

  惑∶疑惑,犹豫,浊乱,而志不一也。象火参差而惑乱。故火实则水衰,失志而惑乱也。志者,肾水之神也。

  (悲)

点击下载App,搜索"素问玄机原病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