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慎柔五书",免费读到尾

  根,卫为叶,枝叶枯槁,而寒咳逆,唾腥吐涎沫也。

  趺阳脉浮而芤,浮者卫气衰,芤者荣气伤,其身体瘦,肌肉甲错,浮芤相搏,宗气衰微,四属断绝。

  寸口脉微而缓,微者卫气疏,疏则其肤空;缓者胃实,实则谷消而水化也。谷入于卫,

  脉道乃行,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荣盛则其肤必疏,三焦绝经,名曰血崩。

  趺阳脉微而紧,紧为寒,微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以上数条所称微脉,

  皆谓起伏短小,非形细亦非力弱也。故主卫气。)

  少阴脉弱而涩,弱者微烦,涩者厥逆。

  趺阳脉不出,脾不上下,身冷肤硬。

  少阴脉不至,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促迫,上入胸膈,宗气反聚,血结心下,阳气退下

  ,热归阴股,与阴相动,令身不仁,此为尸厥,当刺期门、巨阙。

  脉见短数,则无胃气,细数、紧数,俱非吉兆。

  洪大,按之下者,虚损之脉。(下下似当有空字。)

  凡虚损之脉,命门火旺,肾水不足,心火克金,木燥土干,五火交炽,若用知、柏之品

  降火,是犹干锅红烈之中,倾一杯之水,反激火怒,立地碎裂矣。若脉带缓,是胃气未绝,

  犹可调理,用四君加山药,引入脾经,单补脾阴,再随所兼之症治之。土能生金,金能生水

  虚损,肺脉数大者,须防作泻。

  江篁南云∶得之好内者,其脉芤而驶,真阴损,热内生也。缓而弱者,重伤于苦寒剂也。

  汪石山云∶凡见数脉,难治,病久脉数,尤非所宜。脉或浮涩而驶,或沉弱而缓者,脉

  之不常,虚之故也。虚损,转潮热、泄泻,脉短数者,不治。

  损脉致病次序

  属性:扁鹊曰∶损脉之为病若何?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虚不能荣于

  ;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

  ,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为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损脉损症

  属性:扁鹊曰∶一呼二至,一呼一至,名曰损。人虽能行,独未着床,血气皆不足矣。再呼一

  至,再吸一至,名曰无魂,无魂者当死。人虽能行,名曰行尸。

  治损法

  属性:扁鹊曰∶治损之法若何?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荣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

  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气。

  五脏逆传致病诀

  属性:汪石山云∶余治一人,年二十余,病咳嗽、呕血、盗汗,或肠鸣作泄,午后发热。诊其脉,

  细数无伦次。语之曰∶《难经》云∶七传者,逆经传也。初因肾水涸竭,是肾病矣。肾邪传

  之于心,故发热而夜重;心邪传之于肺,故咳嗽而汗泄;肺邪传之于肝,故胁痛而气壅;肝邪

  传之于脾,故肠鸣而作泄;脾邪复传之于肾,而肾不能再受邪矣。今病兼此数者,死不出旬

  日之外,果期而殁。所云邪者因自病之极,不能自安而侵凌于上也。(随笔承制生化论∶自

  虚为人所乘其势顺;自病而反能乘人,其势逆,即此义。)

  虚损死证

  属性:经曰∶肉脱热甚者死,嗽而加汗者死,嗽而下泄、上喘者死,嗽而左不得眠者肝胀,嗽而右

  不得眠者肺胀,俱为死症。(当云∶胀在肋上近腋属肺,肋下近腰属肝。上下俱胀,气血

  《灵枢》云∶皮寒热,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阳

  寒热者,肌肉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厥

  刘河间曰∶虚损之疾,寒热因虚而感也。感寒则损阳,阳虚则阴盛,损自上而下,治之宜以

  辛甘淡,过于胃则不可治也;感热则损阴,阴虚则阳盛,故损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咸,

  过于脾则不可治也。自上而下者,由肺而心而胃;自下而上者,由肾而肝而脾。论曰∶心

  肺损而色敝,肾肝损而形痿。谷不能化而脾损,渐渍之深,皆为虚劳。

  寒热论

  属性:汪石山论寒热互发者,盖气少不能营运,而滞于血分,故发热;血少不能流利,而滞于气分

  ,故发寒。仲景云∶阳入于阴则热,阴入于阳则寒,是也。寒则战栗鼓颔者,阴邪入于阳分

  也;热则咳痰不已者,阳邪入于阴分也。此则阴阳两虚,故相交并而然也。

  慎斋云∶伤寒寒热往来,系邪在半表半里;内伤寒热,系气血两虚。气虚则发热,血虚则发寒。

  凡肌表发热,皆邪阳胜,正阳虚也。用黄、附子,所以助阳。盖阳气既虚,黄性

  缓,不能到表,须得附子雄壮之气,引直走于表,助之成功也。

  五脏致伤

  属性:《灵枢》云∶神伤于思虑,则肉脱;意伤于忧愁,则肢废;魂伤于悲哀,则筋挛;魄伤

  于喜乐,则皮槁;志伤于盛怒,则腰脊难以俯仰也。

  虚损致病之由

点击下载App,搜索"慎柔五书",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