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名医方论",免费读到尾

  小陷胸汤

  属性:治心下痞,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蒌实(大者一个)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实,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程扶生曰∶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若大结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为轻;

  脉之

  黄连

  上

  程郊倩曰∶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蒌润燥,合之以开结气。亦名曰陷胸者,攻虽不峻,

  而

  大陷胸汤

  属性:主治伤寒发热,不发汗而反下之,表热乘虚入于胸中,与不得为汗之水气结而不散,令

  心下

  肠

  大黄(六两)芒硝葶苈子杏仁(去皮,各半升)甘遂(一钱,为末)

  上五味,以水先煮大黄、杏、苈,去滓,纳芒硝,煮一二沸,纳甘遂末。温服,得快利,

  止

  柯韵伯曰∶胸中者,宗气之所出,故名气海。气为阳,故属太阳之部。气为水母,气清

  则水

  下输

  淫于

  任

  行

  胸

  解

  痢疾之初起者甚捷。然必视其人壮实,可以一战成功。如平素虚弱者,病久而任攻伐者,当

  念虚虚之戒矣。

  半夏泻心汤

  属性: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此为痞,宜半夏泻心

  汤。

  半夏(半斤)黄芩干姜人参(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甘草

  (三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温三服。

  (此小柴胡去柴胡,而加干姜、黄连。)

  大黄黄连泻心汤

  属性: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

  攻痞

  泻心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

  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服之。

  附子泻心汤

  属性: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附子(一枚,别煮取汁。)

  以麻沸汤二升,渍三味,须臾,去滓,纳附子汁。

  生姜泻心汤

  属性: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生

  姜泻

  生姜(四两)甘草人参(各三两)干姜(一两)黄连(一两)黄芩(三两)半

  夏

  (半升)大枣(十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温三服。

  甘草泻心汤

  属性: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

  心

  逆

  甘草(四两)黄芩干姜(各三两)半夏(半升)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温三服。

  王又原曰∶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然亦有汗出解之后而痞者,亦有下后复汗而痞

  者,

  辛以

  而同

  五六

  以和表里,此以彻上下。而必推半夏为君者,痞从呕得来,半夏之

  汗出解之后,已无伤寒矣。胃藏津液,发汗则津液亡,故胃中不

  发胃家升腾之气,乃治杂证之标的也。一属少阳,一属汗解,人

  正在太阳,无用人参之例。虽下而复下,为胃中虚,不可用也。

  和其客气之上逆,温其中气之不调,补其心烦之不安焉耳。心下

  痞之诊也。按之濡,关上浮,为痞尚未成,故无用虏荆之六十

  此渍以麻沸汤,须臾去滓,仅得其无形之气,不用其有形之味

  之症,明系表邪未解;心下痞而复恶寒者,为续见之证,明系

  见者,以两汤治之;续见者,以一汤救之。其附子则煮汁者,

  重也。然胃居心下,心下痞者,胃痞也。不曰泻胃,而曰泻心

  误为传入阳明,以治阳明之法治之也。此仲景之微旨也。

  桂枝加附子汤

  属性: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此方主之。

  桂枝汤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煎服同,不须啜粥。

  柯韵伯曰∶发汗太过,阳无所止息,而汗出不止矣。汗多亡阳,玄府不闭,风乘虚入,

  故复

  不得

  则漏

  肢自

  急

  附

  有

  桂枝甘草汤

  属性: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

  桂枝(四两)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柯韵伯曰∶汗出多则心液虚,气馁故悸。叉手自冒则外有所卫,得按则内有所根据。如此

  不堪

  得

  以

  自

  芍药甘草附子汤

  属性:发汗病解,反恶寒者,虚故也。此方主之。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服。

  柯韵伯曰∶发汗病解而反恶寒,比未汗时更甚,其阳虚可知矣。夫太阳、少阴为表里,

  太阳

  从汗

  以扶

  使肾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属性:治水饮在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者。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

  辛

  (二两)附子(一

  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

  皮中

  柯韵伯曰∶水饮者,少阴所主。心下者,太阳之部。心下有水气,至于坚大如盘,是五

  脏之

  则气

  之;

  草、

  一汗而

  为阴,

  人凡遇

  胜道哉!

  故用硝、

  故于桂枝

  下之而

  小建中汤

  属性:治伤寒表未解,或心悸而烦,或腹中急痛,而脉阳涩阴弦者。

  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胶饴

  (一

  升)

  上六味,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分三服。

  柯韵伯曰∶桂枝汤为治表而设,佐以芍药者,以自汗故耳。自汗本表证,而所以自汗者,

  因

  发

  不补不泻,惟甘以缓之,微酸以收之,故名曰建耳。所谓中者有二∶一心中悸而烦,烦则为

  热,悸则为虚,是方辛甘以散太阳之热,酸苦以滋少阴之虚,是建膻中之宫城也;一腹中急

  痛,急则为热,痛则为虚,是方辛以散厥阴之邪,甘以缓肝家之急,苦以泻少阳之火,酸以

  致太阴之液,是建中州之都会也。若夫中气不足,劳倦所伤,非风寒外袭者,《金匮》加黄

  ,以固腠理而护皮毛,则亡血失精之症自宁。此阳密乃固之理也。

  五苓散

  属性:(附茵陈五苓散)

  治脉浮,小便不利,热微,消渴者;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

  而烦

  茯苓(十八铢)猪苓(十八铢)白术(十八铢)泽泻(一两)桂枝(五钱)

  上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程郊倩曰∶标邪传入膀胱,是为犯本。其人必渴,必小便不利,宜可消水矣。(此伤寒

  五苓

  水,致

  取其

  液,

  止而

  为脉

  赵羽皇曰∶人身之水有二,一为真水,一为客水。真水者,即天乙之所主;客水者,即

  食饮

  降,

  水饮

  也。

  怠,

  泛流

  培土

  能化。先哲有曰∶水之

  无火则水不行。

  罗东逸曰∶伤寒之用五苓,允为太阳寒邪犯本,热在膀胱,故以五苓利水泻热。然用桂

  枝者,所以宣邪而

  以君之,而虚寒之

  积黄瘅。盖土虚则

  旺中州,利膀胱

点击下载App,搜索"古今名医方论",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