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杂证谟\耳证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景岳全书",免费读到尾

  经义

  属性:《阴阳应象大论》曰∶北方生寒,在脏为肾,在窍为耳。

  《五阅五使篇》曰∶耳者,肾之官也。

  《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

  《生气通天论》曰∶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

  卫气解散。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玉机真藏论》曰∶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脉度篇》曰∶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口问篇》∶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

  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上气

  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决气篇》曰∶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

  《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师传篇》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癫狂篇》曰∶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

  《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虚则目KTKT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

  ,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

  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通评虚实论》曰∶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

  之所生也。

  《五脏生成篇》曰∶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

  肝。

  《经脉篇》曰∶小肠手太阳也,是主液所生病,耳聋目黄颊肿。手阳明实则龋聋。三焦

  手少阳也,是动则病耳聋,浑浑,嗌肿喉痹。

  《脉解篇》曰∶太阳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

  气也。

  《热论篇》曰∶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两感者,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本藏篇》曰∶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

  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

  《气交变大论》曰∶岁火太过,耳聋中热。岁金太过,目赤痛,耳无所闻。

  《至真要大论》曰∶岁太阴在泉,民病耳聋,浑浑,嗌肿喉痹。少阴司

  天,客胜则耳聋目冥。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少阳司天,客胜则嗌肿耳聋。

  《六元正纪大论》曰∶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木郁之发,为耳鸣眩转,目不识人。

  《诊要经终论》曰∶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HT绝系,绝系一日半死。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

  走于耳而为听。

  《卫气篇》曰∶足少阳之标在窗笼之前,窗笼者,耳也。

  《寒热病篇》曰∶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

  《杂病篇》曰∶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

  《缪刺论》曰∶邪客于手阳明之络,令人耳聋,时不闻音,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

  如韭叶各一,立闻;不已,刺中指爪甲上与肉交者,立闻。其不时闻者,不可刺也。耳中生风者,亦刺之如此数,左刺右,右刺左。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者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

  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

  足心,后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

  锐骨之端各一,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耳,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

  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厥病篇》曰∶耳聋无闻,取耳中。(听宫也,手太阳穴。)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

  若有干盯聍,耳无闻也。耳聋,取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耳鸣

  ,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

  《刺热篇》曰∶热病先身重骨痛,耳聋好瞑,刺足少阴,病甚为五十九刺。

  《热病篇》曰∶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

  死不治。

  《论疾诊尺篇》曰∶婴儿病,耳间青脉起者,掣痛。

  论证(共三条)

  属性:耳聋证,诸家所论虽悉,然以余之见,大都其证有五∶曰火闭,曰气闭,曰邪闭,曰窍

  闭,曰虚闭。凡火闭者,因诸经之火壅塞清道,其证必哄哄,或胀

  或闷或烦或热,或兼头面红赤者是也。此证治宜清火,火清而闭自开也。气闭者,多因肝胆

  气逆,其证非虚非火,或因恚怒,或因忧郁,气有所结而然。治宜顺气,气顺心舒而闭自开

  也。邪闭者,因风寒外感,乱其营卫而然,解其邪而闭自开也。窍闭者,必因损伤,或挖伤

  者,或雷炮之震伤者,或患耳溃脓不止,而坏其窍者,是宜用开通之法,以治之也。虚闭者,或以年衰,或以病后,或以劳倦过度,因致精脱肾亏,渐至聋闭,是非大培根本

  必不可也。凡此数者,有从外不能达者,其病在经,有从内不能通者,其病在脏,当各随其

  宜而治之,自无不愈者。然暴聋者多易治,久聋者最难为力也。

  一、耳聋证,总因气闭不通耳。盖凡火邪、风邪,皆令气壅,壅则闭也。怒则气逆,逆

  则闭也。窍伤则气窒,窒则闭也。虚则气不充,不充则闭也。凡邪盛气逆而闭者,实闭也;

  气有不及而闭者,虚闭也,然实闭者少而虚闭者多。且凡属实邪,固令耳窍不通,使果正气

  强盛,断不至此,惟经气不足,然后邪气得以夺之,此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谓也。

  故即系实邪而病至聋闭者,亦无不有挟虚之象,所以凡治此证,不宜峻攻,如古法之用通圣

  散、神芎丸、凉膈散、木香槟榔丸之属,皆不可轻用,盖恐攻之未必能愈耳,而反伤脾胃,

  则他变踵至矣。至若治此之法,凡火壅于上者,自宜清降,兼阴虚者,亦宜补阴,此阳证之

  治也。若无火邪,止由气闭,则或补或开,必兼辛温之剂方可通行,此阴证之治也。然此二

  者,皆当以渐调理,但无欲速,庶乎尽善。

  一、耳鸣当辨虚实。凡暴鸣而声大者多实,渐鸣而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

  无火者多虚;饮酒味浓,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且耳为肾窍,乃宗

  脉之所聚,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经曰∶人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又以《易》义参之,其象尤切。《易》曰∶坎为耳。

  盖坎之阳居中,耳之聪在内,此其所以相应也。今老人之耳,多见聪不内居,而声闻于外,

  此正肾元不固,阳气渐涣之征耳,欲求来复,其势诚难,但得稍缓,即已幸矣,其惟调养得

  宜,而日培根本乎。

  论治(共五条)

  属性:一、火盛而耳鸣耳闭者,当察火之微甚,及体质之强弱而清之降之。火之甚者,宜抽薪

  饮、大厘清饮、当归龙荟丸之类主之。火之微者,宜徙薪饮主之。兼阴虚者,宜加减一阴煎

  、清化饮之类主之。兼痰者,宜清膈饮主之。

  一、气逆而闭者,宜六安煎加香附、丹皮、浓朴、枳壳之类主之。气逆兼火者,宜加山

  栀、龙胆草、天花粉之类主之。气逆兼风寒者,加川芎、细辛、苏叶、菖蒲、蔓荆子、柴胡

  之类主之。

  一、伤寒外感,发热头痛不解而聋者,当于伤寒门察证治之,邪解而耳自愈也。但伤寒

  耳聋,虽属少阳之证,然必因虚,所以有之,故仲景亦以为阳气虚也。是以凡遇此证,必当

  专顾元气,有邪者兼以散邪。且可因耳之轻重以察病之进退,若因治而聋渐轻者,其病将愈

  ,聋渐甚者,病必日甚也;其有聋闭至极而丝毫无闻者,此其肾气已绝,最是大凶之兆。

  一、虚闭证,凡十二经脉皆有所主,而又惟肝肾为最,若老年衰弱,及素禀阴虚之人,

  皆宜以大补元煎,或左归、右归丸、肉苁蓉丸,或十全大补汤之类主之。若忧愁思虑太过而

  聋者,宜平补镇心丹、辰砂妙香散之类主之。若阳虚于上者,宜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之类主

  之。凡诸补剂中,或以川芎、石菖蒲、远志、细辛、升麻、柴胡之类,皆可随宜加用,但因

  虚而闭或已久者,终不易愈耳。

  一、窍闭证,非因气血之咎而病在窍也,当用法以通之。《外台秘要》治聋法∶用芥菜

  子捣碎,以人乳调和,绵裹塞耳,数易之即闻。《千金方》治耳聋久不效,用大蒜一瓣,中

  剜一孔,以巴豆一粒去皮膜,慢火炮极熟,入蒜内,用新绵包定塞耳中,三次效。又方∶用

  骨碎补削作条,火炮,乘热塞耳中。又方∶治耳聋,用巴豆一粒去心皮,斑蝥一枚去翅足,

  二物合捣膏,绵裹塞耳中,再易,甚验。《经验方》∶用巴豆一粒,蜡裹,以针刺孔令透,

  塞耳中。又古法以酒浸针砂一日,至晚去砂,将酒含口中,用活磁石一块,绵裹塞耳,左聋

  塞左,右聋塞右,此导气通闭法也。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不止者,

  即宜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随放随捺,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捺之数次,

  其气必至,气至则窍自通矣。凡值此者,若不速为引导,恐因而渐闭,而竟至不开耳。

  述古

  属性:薛立斋曰∶按前证若血虚有火,用四物加山栀、柴胡。若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若

  血气俱虚,用八珍汤加柴胡。若怒便聋而或鸣者,属肝胆经气实,用小柴胡加芎、归、山栀

  ,虚用八珍加山栀。若午前甚者,阳气实热也,小柴胡加黄连、山栀。阳气虚,用补中益气

  汤加柴胡、山栀。午后甚者,阴血虚也,四物加白术、茯苓。若肾虚火动,或痰盛作渴者,

  必用地黄丸。经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脾胃一虚,耳目九窍皆为之病。

  简易方

  属性:一、耳脓出

  明郁散(因五八)红玉散(因五八)流脓方(因五九)

  一、百虫入耳方(因六一)

  灸法

  属性:上星(灸二七壮,治风聋)、翳风(灸七壮,治耳聋痛)、合谷(灸七壮,治耳聋)、外关、

  听宫、偏历、肾愈

  耳证论列方

  属性:抽薪饮(新寒三)徙薪饮(新寒四)十全大补汤(补二十)清化饮(新因十三)清膈煎

  (新寒九)补中益气汤(补三十)地黄丸(补百二十)归脾汤(补三二)大厘清饮(新寒五)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左归丸(新补四)大补元煎(新补一)平补镇心丹(补百十)四物

  汤(补八)右归丸(新补五)肉苁蓉丸(补一五三)辰砂妙香散(固十五)八珍汤(十丸)

  六安煎(新和二)小柴胡汤(散十九)当归龙荟丸(寒一六七)

  论外备用方

  属性:柴胡清肝散(寒五九肝胆火逆)栀子清肝散(寒六十肝胆风热)耳病诸方(详因阵

  五三至六八止)

点击下载App,搜索"景岳全书",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