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议疏",免费读到尾

  夫欲奉持經戒,學道修身,當堅固精誠\,專念諦想,行住坐卧,以道為心。此勸存念訖,次勸去邪去惑,去妖去偽,至勿睹目前,當去六種眾非,包含真性。先雖勞苦,後獲昇仙。當期未來善報,勿睹目前快樂。此勸捨惡訖,次勸持經。就為三別:第一正勸,第二舉喻以勸,第三合喻。前文又二:初勸持經,次歎經尊勝。今是初。夫惡無友禍,善無近福,至奉受經法。但福報善移,不必同至。好當莊事,勤身奉受經法。此勸受經訖,次歎法。此經高妙綜統至萬無一見。此經三洞之上,統御萬靈,無上至真,微妙第一。法既尊高,受者亦貴。無玄名仙骨,終不遭遇此經。此歎法竟,下舉喻有心之人,當如饑渴欲得飲食,至願想欲有所得。此舉喻訖,下結成,見此經法,當作此念,至福報無量矣。上來八念,但能勤苦如法,則受福無窮。此勸持經誦。次勸得益。此經度人無數量,至福周九親。此經有十福利益竟,次明功德廣遠。度人無量,恩流十天,至皆蒙慈恩。此經功不可思議,福潤十天,澤流萬境,無上無下,無際無邊,盡沐斯恩,皆浹巨福。此歎經利益竟,下戒勿輕傳。子等祕之,慎勿妄宣,至吾不虛言。子宜尊祕,擇人而傳,勿復妄宣,招於罪失。此設戒訖,次天師領教,道陵稽首禮謝而去。

  上來一卷辯中和行訖,自此已下更會蓬萊,為說顯真大哉。

  太上靈寶昇玄內教經中和品述義疏竟

  1財:原作『而』。玆據敦煌P.3341改。(以下簡稱敦煌本)

  2手:敦煌本作『首』。

  3光:敦煌本作『芳』。

  4千:敦煌本作「億」。

  5願:敦煌本作「履」。

  6原無『爾』,玆據敦煌本補。

  7梵天:敦煌本作「神天」。

  8官符:敦煌本作『非橫』。

  9老君:敦煌本作『道君』(以下同,如『太上老君』作『太上道君』)。

  10謂:原作『諸』。玆據敦煌本改。

  11救:原作『效』。玆據敦煌本改。

  12天地:敦煌本作『無極』。

  13泥丸:敦煌本作『天仙』。

  14虛:敦煌本作『空』。

  15曾:原作『會』。玆據敦煌本改。

  16誓:字原空缺。玆據敦煌本補。

  17語:原作『讚』。玆據敦煌本改。

  18『聽誦經戒』前,敦煌本尚有『所謂不明者』五字。

  19當苦無穫:原作『當苦與穫』,其義不明。敦煌本作『唐苦無穫』,玆據改『與』為『無』。

  20偈:敦煌本作『頌』下同。仁按:偈即頌也,名異而實同。

  21好為無至情:原作『好至無為情』,『至』,『為』互倒。玆據敦煌本改。

  22當:敦煌本作『唐』,是。

  23常:敦煌本作『當』。

  24『次勸令尊祕』句下原有『道說偈畢告』五字。據敦煌本,知係經文誤入注疏者,因刪。

  25原作『老君曰』。考敦煌本作『道君說偈畢告道陵』,知已竄入疏文。玆據補『說偈畢告道陵』六字。

  26恒:敦煌本作『塵』。

  27幽:原作『僉』。玆據敦煌本改。

  28壽:敦煌本作『受』。

  29謀\:敦煌本作『媒』。

  30最:敦煌本作『實』。

  31八:敦煌本作『雜』。

  32出:敦煌本作『生』。

  33財錢:敦煌本作『奇珍』。

  34因:敦煌本作『內』。

  35以為抱真:敦煌本作『以為真是』,『是』字屬上句讀。

点击下载App,搜索"太上灵宝升玄内教经中和品述议疏",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