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批注",免费读到尾

  天炁歸一身,皆成自然人。

  夫天炁者起於太易之先,超乎萬象之外,應清明以出入,佇神機以卷舒,澄清碧於高天,淡輕紅於落日,不干風雨,不犯塵埃,呼吸玄牝之門,澡雪希夷之域,止飢渴,除滓穢,去三尸,消百病,此乃清虛有道之炁也。玉皇神用祕訣曰:知至道者天不殺,服元炁者地不滅。能明吐納之理,即使日霞日精月華月英三素五芽元皇正炁來合我身,此皆天炁也,太和入體則骨肉輕清,項生圓象,隱顯自然,始能為自然人也,故曰天炁歸一身,皆成自然人。如起於不潔之地,因於燥濕之處,雜腥穢之飲饌,混屍塚之蒸鬱,斯乃濁惡沉滯之死炁,仙道忌焉,所以仙人多樓居者,以其近天炁也。《黃庭經》云:至忌死炁諸穢賤。

  自然有別體,本在空洞中,空洞迹非迹,徧體皆虛空。

  老子曰: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猶法於自然人也,可不體之哉。夫無身之身,本來赤子,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老子曰: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此所謂別體也,且夫腦宮圓虛而適真,是以帝君居之,故泥丸為空洞之府也。《黃庭經》云:問誰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正言此爾。所以守神者攝動心也,守神不失,與神為一,則忘其所守之跡矣,故曰空洞迹非迹。一之精通,超乎萬象之表,神遊太漠真空之境,則廓然徧體皆虛空也。

  第一委炁立,第二順炁生,第三成萬法,第四主光明。

  列子曰:生非我有,是天地之委和也。察其始也,本無我體,因委天地父母二炁而立,故曰第一委炁立。知夫此身乃炁之所生,不當暴逆其炁,使之夭閼,急宜運\天炁以歸身,使綿綿而不絕,胎息歸根,順受其炁,自然久視,故曰第二順炁生。夫至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能使形化於炁,所以无窮,無化成神,神之所以無盡,神化合道,道合自然,以法入道,法固易達,以道入法,法固易成,一法苟得,則萬法俱成,故曰第三成萬

  法。道成則頂負圓象,身有光明,故曰第四主光明。又《五經提綱》云:救苦妙經本於青霄隱書,蓋鍊度之祕文也,經中綱領有四,其要在於主光明而已。一曰委炁立,蓋元始以一炁分判天地,運\化陰陽,為萬物之本,周子所謂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陽變陰合,而生木火金水土者,此也。二曰順炁生,蓋天地既判,陰陽既立,則人受其沖和之氣以生,周子所謂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萬物化生者,此也。三曰成萬法,人道既立,叉有聖賢出於其間,陳綱紀,立制度,謂之正德利用厚生,而後人道不窮焉,子思子所謂修道之謂教,亦此意也。四曰主光明,光明者性體也,主云者奉之如君也,人能奉此光明,常為一身之主,動靜語默,皆聽命焉,自然靈臺之間,軒豁洞達,物莫能蔽,而道體全矣,《中庸》所謂尊德性,《大學》所謂在明德,莊子所謂真君,皆指此也。夫此光明,人人具有,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不為顏增,不為跖滅,操之則賢,捨之則愚,得之則昇天堂,失之則沉地獄,凡地獄中燒煮屠割苦毒萬狀,皆失此光明也。

  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太玄无邊際,妙哉大洞經。

  斯言三洞三乘三十六部尊經也,元始天尊於龍漢元年出洞真十二部經,演九聖之道,太上道君於赤明元年出洞玄十二部經,演九真之道,太上老君於上皇元年出洞神十二部經,演九仙之道,計八千餘篇,結飛玄之炁,五方紫篆,煥於太霄,八角垂芒,耀於碧落,天真皇人按筆書之。三十六部祕於上天紫微金闕,无極高真與十神五老共相翊衛,元始天尊與諸天上聖皆月三朝其靈文,未傳下世,故曰天上三十六。元始復以三十六部祕於龍宮,以鎮海嶽洞天,故曰地下三十六,乃太玄无邊際,妙哉大洞經也。愚暗臆揣,或云陽數四九,陰數六六,或云七十二候之說,殊乖玄旨,何昧如斯,蓋上乘經典,未嘗言於衍數。

点击下载App,搜索"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批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