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三家医案合刻",免费读到尾

  小建中汤

  属性:气郁单胀,中空无物,卧则气塞,浊饮上冲,渐有不得安卧之象。问其起病之由,多是

  恼怒

  ,上咳气逆欲喘,脘中蕴热,咳出脓血。病根固在肝脾,今已传及肺部。丹溪曰∶养金制木。脾无贼邪之害,滋水制火,肺得清化之权,目下至要务在顺气。胸中开爽,寝食不废,便

  可从容论治。不然春分节近,更属难调矣。先用宣通上焦法。

  紫菀杏仁蒌皮郁金浓朴大腹皮桑皮茯苓皮黑山栀

  两剂后,早服肾气丸,晚服四君子汤。

  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但热无寒,是为瘅疟。舌干渴饮,咳嗽,暑邪尚在肺胃。如饥不

  嗜食,乃热邪不杀谷也。先用玉女煎,存阴消暑和肺胃。

  玉女煎

  再诊

  原方去牛膝,加竹卷心。

  任脉、督脉,分行乎身之前后,自觉热蒸,不梦自遗,皆奇经虚也。辛湿药颇效。六味

  加五味子不应,方药仅仅达下,未能约束奇经,议用聚精固摄之法。

  桑螵蛸龟板芡实沙蒺藜线鱼胶胡连龙骨金樱子覆盆子

  产后阴虚阳实,热易拂郁,近日客邪,乃冬应寒而反温,凡羌活辛温,柴胡扰动肝血,

  皆属禁忌。谓阳明未复,再动冲阳耳。恶露变成腥水,亦是热犯肝阴之极,液不养筋,内风必动

  ,致面肿身痛,消渴呕逆,自利暮热汗多,全是肝胃受病。诸厥皆隶厥阴,呕不能食,厥阴

  之

  治以镇逆,佐以酸苦,泄热调经。

  牡蛎乌梅黄芩茯芩皮川连郁金秦皮炒山楂

  经以肾司二便,若肾无藏液,下窍气不运化,肠中即不能通水液之燥。水火吸消为多,

  议知

  桂化肝风以制木,是为稳当方法。

  黄柏知母龟甲肉苁蓉人中白肉桂

  蜜丸

  望色痿黄少膏泽,按脉弦促而芤,纳谷不旺,病已数年,每春夏阳升气泄,偶加烦冗,

  情志不适,血必溢出上窍,中气非少壮阴火相同。夫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藏阴内虚,阳动

  乃溢,常服归脾汤,去、术、木香,加白芍,以和肝脾之阴,所谓王道养正善药,不计骤

  人参茯神炙草归身白芍枣仁远志桂圆肉

  背痛得按摩愈痛,吐涎沫,短气腹满,小腹坚,小便不通,大便自利,下体麻木,不

  得移动,不食不寐,烦则汗出,病机多端。无缕治成法。思冷浊窃踞。阳微不行,为痞塞之象。

  二气既乖,岂可忽略。引仲景少阴例,急进通阳为要。议用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去须葱白生淡干姜生炮附子

  上药用水一盏,煎至四分,滤清,加人尿一小杯,猪胆汁一枚,频频调和,勿令其沉于药底。

  再诊浊阴蔽塞,舍通阳再无别法。服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脉不微续,仍三五参差。

  尚非稳保,议用四逆通脉方。

  人参淡干姜人尿炮附子猪胆汁

  三诊症象稍减,但少腹浊阴尚踞,胃气不苏,犹虑反复。

  人参生淡干姜炮附子茯苓泽泻

  四诊误用攻表伤阳,致阴邪浊气结闭于下,少腹坚痛,二便阻涩,浊上干,逆则呕。

  非温热佐以咸苦寒,何以直达下焦。

  炮附子淡干姜人尿猪胆汁葱白头

  凡疟久邪结,必成疟母,其邪深客于阴络,道路深远,肌肤无汗,能食不运,便溺通调。病不在腑,从腹下升逆,贯及两胁腰中,推及八脉中,病理固有之。然立方无据捉摸,忆读仲

  景转旋下焦痹阻,例以通阳。

  苓姜术桂汤

  属性:精未充而先泄,异日必有难状之疾,此南齐褚尚书之言。夫精气所以护神,既受损伤,

  神形衰怯,数年不得充旺,议双补脾肾,略用通络,舍此竟无别法。

  黑地黄丸。痛发时用阿魏丸。

  宿症脘胀,似乎气滞,从

  小产后失调,病起三年不愈。病伤日虚,不思纳谷,经候如常,及立夏小满,经候不来,食

  下即吐,汤饮下咽,脘中胀痹,腹满脐突,大便旬余始解。始而畏寒,今渐怕热,呕吐,先

  出有形之物,继以痰涎白沫,味必酸浊。参诸经旨,全是足厥阴肝经受病,阳化内风,乘犯

  阳明胃土,胃不主乎顺趋达肠,遂成反胃之症。治宜理肝木以安土。但气逆沸腾,阳药不能

  下膈,势必随涌,议分治方法于下。

  左金丸盐水煮,蒸饼和丸。

  左金平肝,苦辛气味,尤虑下行未速,加盐味令其下行,宗《内经》本草咸苦之味入阴

  厥,阳浊气退避,胃乏中流砥柱,热势风阳再逆。议坐镇中宫木火,庶不乘土。服左金丸逾二时

  ,继用针头、代赭石、化州橘红,饭和丸,煎大半夏汤,加姜汁送下。

  再诊昔人云∶吐中有散,谓多呕多吐,诸气升腾而散。《内经》以阳明经脉主束筋骨

  ,以利机关。今为厥阴风木久侵,中虚困穷,清空溃散,致浊蒙蟠聚,不徒胸腹胀满,腰痹肌膜

  ,亦令浮肿。左金泻肝止呕吐,谓肝家郁勃上冲,大苦寒降其逆,大辛热泄其气。丹溪制方

  之义,以相火内寄于肝胆,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气有余便是火。此非有余,因数日不食,

  阳明胃土伤疲已极,中无砥柱,木横浊攻。历考治胀诸贤,河间分消三焦,戴人必攻六腑,

  此皆有余治法。今乃虚症,若呆钝补阳,适助其胀。议通阳明兼泄厥阴法。

  人参川楝子延胡索麻仁茯苓茺蔚子

  时刻精遗,少腹胀满,皆肾不收纳。咽喉微干,火升及面,由阴不上承,虚阳浮越。上

  年用纯阴静药即泻,下损及中,今当固下。

  熟地山药茯苓北五味人参芡实湘莲

  人乳粉同河车、金樱二膏为丸。

  眼胞上下脾肾之脉,循行倦于开阁太阴脾脉已钝,甘补多用为宜。

  蒸于术枸杞子桂圆肉归身黄炙草

  脉弦右大,弦则为饮,大则胃阳已虚。缘操持萦思,积劳阳伤,致不饥不食,勉纳食物

  ,嗔怒,兼以夜卧不安,多寤少寐,恍惚中心懊,忽尔腹鸣气震,四肢筋骱,痿弱无力,起

  病时晨必寒痉,足跗微冷。按是脉症有年,阳虚为本,而痰饮气逆,因虚而聚。夫虚则生

  寒,实则生热。寝食不安,将及半载,已交四之气中,长夏湿土乘侮脾胃,虑及肌肿腹胀,

  故周身束筋利机,阳明胃脉是积。阅医药气血淆混,寒热互投,不以阴阳偏着调理,宜乎不

  应。议通补理胃阳为主,疏肝为辅,气宣阳苏,何虑痰浊之蒙昧。以茯苓饮法减术,合薛氏星附六君子意。

  人参茯苓香附苏梗白附半夏姜汁陈皮

  舌白不大渴,寒战复热,神躁欲昏,心胸饱闷更甚。疟系客邪,先由四末以及中宫,咳痰呕

  逆,是邪干肺胃,体虚邪聚,闭塞不通。故神昏烦闷,郁蒸汗泄,得以渐解,营卫之邪未清

  ,寒热蔓延无已。此和补未必中款,按经设法为宜。

  白蔻仁黄芩半夏竹叶薏苡仁姜汁

  治目疾无非辛散寒苦,遂致精滑淋浊。夫阳虚则生外寒,阴虚则生内热。精气皆亏,神志孤

  独,梦魂纷扰,惊惕恐惧,而无以自主。法当固摄肾关,养心宁神,镇怯理虚,渐次夜视反听,十分调护,方可治疗。

  桑螵蛸散

  属性:舌色白晦,脉得右大,来去不整,左部小促,耳聋,身热不寐,语言謇涩,非是少阳伤

  寒,良由小产。阴气不复,惕气上冒,恐有牵搐暴厥之忧,勿以轻浅视之。

  生地阿胶丹皮麦冬白芍蔗浆

  再诊

  前方去白芍,加元参、羚羊角。

  遗由精窍,淋由溺窍。异出同门,最宜分别。久遗不愈,是精关不摄为虚,但点滴痛痒

  ,少腹

  ,膀胱撑满,遂致坚满耳。五苓散主治。

  五苓散

  属性:秋暑失血,初春再发,脉右大能纳食。金匮云∶男子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要知脉大

  为劳,是烦劳伤气,脉虚为劳,是情欲致损,安静一年可愈。

  黄北沙参南枣白芨炙草薏苡仁

  咳嗽从肺治者,以外邪必由皮毛而入,内合乎肺。然六气皆令火化散之,未解清之润之

  即愈。若内因之嗽,由别经干连及肺,当明其因,徒治肺无益。夫肾为先天,坎中真阳,内藏而

  主,封蛰奇经,得司其间,冲阳由前直起。且少阴脉循喉咙,挟舌本,阴乏上承,阳独自灼

  ,故阴上阳下则寿,反则死。八味丸阴中之阳,似乎有理,然肉消形瘦,桂、附仍属刚

  燥,宜

  以青盐引入下元,斯为合法。

  鹿角胶鹿角霜熟地菟饼白茯苓青盐补骨脂柏子仁

  住居临海,风瘴疠气,侵入脑髓骨骱,气血不和,壅遏内蒸,头面清阳痹阻,久则邪正

  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通逐邪。

  蜣螂蜂房川芎威灵仙

  火酒飞面为丸。

  由夏季目黄神倦,渐至中焦胀满,延至霜降,上吐瘀血,下便污浊。按脉弱细不调,视

  色神采不振,兼以呼吸带喘,素有寒疾气逆,其宿饮之畜,已非一日,当夏三月脾胃主令,天气

  热,地气升,人身气泄,加以饥饱劳役,而遂减食胀满,是皆病于中绵延上下矣。夫六府以

  通

  以宣通为法,而有阴阳之殊,后之攻劫宣通如神佑舟车禹功等方,值此久病淹淹,何敢轻试?议以专通三焦之阳气,驱其锢蔽之浊阴,温补兼进,若不阳气渐苏,难以拟投。引用忡景

  去须葱白(四枚)干姜(切片,盐水泡二十余次,去辣味,三钱)猪胆汁(十匙)淡附

  子(去皮脐,再用包火煨,一钱)

  再诊脉神如昨,胸满胀更急,不思纳食,鼻尖冷甚,热汗出,自吐瘀便垢,至今神衰。古人谓上下交征,当理其中,但阳微浊僭,格拒不通,理中守剂,不能理烦治剧,此护阳

  通阳,仍参苦寒,俾浊阴泄得一分,其阳复得一分,安谷之理在焉,不及缕述。

  前方去葱白,加人参三钱。

  前用生津养阴,已得咳停热退,可以渐入佳境,不虞发热较甚,三昼夜不减,口渴不饥。盖体弱肌疏,邪易侵袭,郁遏不宣,蒸燎如焚,质系金虚火旺。今遇炎威酷烈,相火风煽,暑

  热外侵,交相烁液,必致煎熬枯涸,欲进苦寒,奈虚火不堪直折,且虑徒伤胃气,议用海藏

  神术法,上解三阳,下安太阴。

  白术梨汁防风麦冬甘草

  酒客淋浊,必系湿热之邪,着于气分,故五苓八正,俱用通利。病数年不愈,必由情欲

  致伤败精血阻于内窍,溺与精异路同门。茎中因精腐阻居多,必通败精,一定之理。

  杜牛膝一两五钱。捣汁冲入麝香三分。

  痰饮留伏而发最详。《金匮》、《玉函》、仲景,必分内外。以内饮治肾,外饮治脾。

  更出

点击下载App,搜索"三家医案合刻",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