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灵台秘苑",免费读到尾

  自汉之三辅及北地、上郡、安定,西自陇抵〔坻〕,自河尽巴、蜀、汉中之地,乃西南夷犍为越嶲、益州郡,极南河之表,东至牂牱。东井居两界之阴,正当雒之西北。鬼居两界之阳,故汉中东尽华阳,与鹑东相接,当雒之东南。鹑首之外,云汉潜流而未达,故狼星分野在河、江上原之西。

  今陕西之永兴、凤翔、陇,并丹、同、华、耀、延、鄜、环、庆、泾、成、阶、岷及四川之成都、兴、元、嘉、泸、涪、黔、合、夔、万、龙、文、兴、利、巴、阆、云、井、大宁及西夏之西,尽四川之西,尽西南夷之地,云滇南皆秦分。

  鹑火之次柳、七星、张,鹑火之次。初柳八度外,末张十六度内。

  于分为周,于辰在午,于野为三河、周分。自河之南,西及函关,逾南纪,达武当、汉水之阴,尽弘农郡。柳在舆鬼之东,又接汉原,故当商雒之阳,接南河上流。七星上糸轩辕,得土行之正,故为河东之分。

  张直河南、许、汝、裕、邓、光、陕、信阳、新郑,皆周分也。

  鹑尾之次翼、轸,鹑尾之次。初张十六度外,末轸十二度内。于分为楚,于辰在已,于野为荆。自房陵。白帝而东,尽汉之南郡、江夏,南达庐、江南诸郡,滨彭蠡之西,又逾南尽郁林、合浦,翼星与咮张同象,故当南河之北;皆在天关之外;故当南河之南。轸中一星长沙,逾岭徼而西南,皆东瓯,青

  丘之野。今襄阳、蕲、黄、澧、潭、岳、鄂、辰、沅、柳、道、柳、连、归、峡、柳、象、融、浔、贵、宾、钦、廉、洞夷络貉,皆楚分也。

  天干地支乙为东夷;甲为齐南;丙楚;丁江淮、海岱;戊为中州及韩、魏;已方西夷之国,庚为秦;辛为华山;壬为幽燕;癸为恒山以北;子为周;丑为翟魏,亦为辽东;寅为楚;卯为郑;辰为晋邯郸、赵地;已为卫;午为秦;未为中山、梁、宋;申为齐及晋魏;酉为鲁;戌为楚及吴越;亥为燕;岁、月、日、时灾祥应地,皆同系焉。

  土圭影九州之在,必有所中。前古法制无闻,惟《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浅,正日景以求地中。

  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日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四时之所交,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万物阜安,建王国焉。匠人建国,水地以平,四直系绳,以景为规。

  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考日中之景,夜考中星以正朝夕。梁祖景烁错综经法,先验昏旦,定刻漏。乃立仪表于准平之地,名曰南表;中更立一表于南表景末,名曰中表。夜依中表以望北极枢,而立北表,令参相直,皆以绳准定。若表直者,乃立表之地当子午之正。

  每看中表以知所偏,中表在东则立表之处在地中之东,其西亦如之。取三表相直者为地中之正。又于二分之日候,日始东方半体见时,乃立表于中表之东,名曰东表。待日入西方半体,乃立表于中表之西,名曰西表。

  皆令中表与日参直,东

  西二表朝夕皆要与日相直。

  若三表影直,即是南北之中也。

  若中表差南,则直表处在卯酉之南;差北,则卯酉之北。进退南北,求三表直东西,则地居卯酉之中正也。测景一寸,即地之一千里也;影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万五千里也。以颍川之阳城为地之中。所谓土圭之表,尺有五寸,立八尺之表。

  夏至影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汉儒日入表尽测影,冬至长一丈三尺一寸四分,复至一尺五寸八分,春秋二分著七尺三寸六分。始著于书,而余气并未有论。

  天占

  夫天地之道。

  运动不息,而覆育万物者也。

  不失厥中,则四序应而寒暑时,品物用生。故圣人法天道而顺至理。政有得失,则视吉凶之变以告之,使其开悟。

  若天忽变色,是为异常,四夷来侵,当有兵起。

  天裂是谓阳不足,臣民乱而君道失,土将分裂。

  天鸣有声,人主忧惊,而百姓劳恐,失厥上。

  天火自焚,是谓火不炎上,以其信道不笃而尚虚伪。修宫室无度,则厥灾见,焚烧宗庙。

  若乃雨血,乃天见其殃,不肖者不得久处其位,其灾兵起。

  若雨肉,则为臣不得享,当有大变。

  雨土,乃为黄眚,乃为土失其性而民劳,或不肖者禄。

  雨雹,则为阴胁阳。盛则为雨,阴迫阳则转而为雹。若阴盛而成雪,阳薄之乃散而作霰,阳胁阴也。皆为政有所胁。

  若雨石,为信不施,诈妄兴,下居上,凶。

  石坠地近尺余,类鸡卵,两头锐,名天鼓。

  其分大战,而君吝禄信佞所致,是谓火失其性。

  雨赤草,其地民流。

  雨毛,则金失其性,邪佞进而贤人去,贵人奔。

  雨羽,则君道不通,逆施天下。

  雨螽,则骨肉疏而政暴虐。

  雨鱼、鳖、鸟,为兵丧,是谓水失其性。

  雨金铁,是谓刑狱,为兵灾。

  雨钱,则其下乱。

  雨骨,是谓阳雨,政令不行,兵起交争。

  雷发非时,主在臣专政,女后擅权。

  无云而雨,貌之不恭,是谓不肃,灾祸并起。

  无云而雷,名曰天鼓,当有暴兵。

  雨木、冰,大臣凶,阴气胁木,而雨未降,木先寒,故木冰。

  雷发不时,臣为乱。

  雨物,是水银,此谓水失其性。

  雨灰者,暴政所致。

  雨五谷,军乏粮,民饥,赋敛重之所致。雨绩者,麻纻之类也。其分大饥,民流亡,兵起,妄诛杀之所致。

  兹谓不法厥灾。霜夏,杀谷;秋,杀五谷;冬,杀麦。

  诛不仁,兹谓不仁。夏先大风雷,冬先雨降,乃陨霜而生芒角。

  贤者遭害,则霜附木不至地。佞人依刑,兹谓私贼,则

  霜在草根,降霜土隙间。不教而诛谓之虐。其霜在草木,降霜非时,迫近之象。

  一曰:夏雪,臣作乱。雨木,多风,五谷伤而民危。雨粟,乃不肖者录。雨冰,水失其性,其下大疫。降雨罗其下,君长凶。雨杵臼,雨筋,并为饥。雨丝绵,并为兵丧。雨蘖,君有阴。雨土,多阴谋。雨釜,人相食。物如小钱许大,从地中生,如麻黍粟,名雨甑,岁穰。雨膏如出,辅臣贪,将帅败。

  雨露者,物色黄白,名曰爵锡。不出三年,大凶。又曰,下当有变。雨物人莫能识者,皆为兵起。天忽昼夜阴晦,有阴谋。

  地占

  地本有阴阳而生万物,其形至厚,其德亦至静,定而不动者也。若忽震动,是谓臣强。阳伏而不能出,阴之迫而不能入,阴有余也。

  若外戚擅权,后妃专政,则为变异。

  小人用,下有谋,及民扰劳,则地震,并为兵饥。又春动,岁不昌;夏,君忧;秋则兵起,冬则土功兴。若牛马禽兽奔惊者,天子恶之。若动于宗庙宫庭,或动不已,国有叛。臣谗佞,大臣数动诛伐不以理,而上下不相亲。

  辰在亥子,或秋行冬令,则地裂。乃士民分离,大臣专恣,下叛上,进不肖,退贤人。若裂有声,四方不宁。大兵起,国失厥土。

  若土忽陷,乃专在臣。民人离散,亦为失地。

  若地火然者,火为阳精,地为阴主。若然者,越阴之道行阳也,政伤而不克之象。臣专忠,而终以自害也。

  地忽生毛,为金失其性,人将旁从。

  山忽崩陷者,所以宣气,公辅之象。乃阴乘阳,弱胜强。

  崩者,离散之象,此必贤人去而佞人进也。

  山或陟动,是谓皇之不极,禄去公室,赏罚出于私门矣。

  若山鸣,乃有大乱。

  若土涌山出,即阴盛下,人将起,地主失土。若好治宫室,饰台谢淫乱,而疏父兄,则不成,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

  太阳

  总叙日者太阳之精,而成象光明盛实,布照四方,出则天下明,入则天下晦,万物不能观其体,犹至尊之不可窥逾,有人君之象。

  若明王在位,群臣修职,天下太平,人民丰乐,则日抱珥重光而阳景辉耀;人君有瑕,必露其虐以告示焉。

  其所经行,谓之黄道。常以一昼一夜东行一度,经三百六十五日有奇,是谓岁周。冬至之日,日行赤道外二十四度。

  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少强,为极疾,日行一度强。自后积疾,经八十九日羽,至春分日,当赤道之中。与黄道相交,去北极九十一度少强,日行一度半。自后入赤道,其行渐迟。经九十四日弱,至夏至之日。在赤道内二十四度,去北极六十七度少强,为极迟日弱。自后益迟,经九十四日弱,至秋分

  日复当赤道之中,与黄道相交,去北极九十一度少强,日行一度半。外黄道外,其行渐疾,经八十九日,复会冬至之日,为一岁。盈缩迟疾而有不及周天之数者,历家为岁差矣。

  十辉气《周礼》十辉气,曰祲,曰象,曰监,曰镌,曰暗,曰瞢,曰弥,曰序,曰

点击下载App,搜索"灵台秘苑",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