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洞玄灵宝左玄论",免费读到尾

  時獨行即問言至非謂具王四義者。此是雜仙獨行領論主前所說之義,以發問也。不然者,我謂不如此也。但是有於言語而無義理,則是四敗之義,非謂如王等四義也。明論主雖未說四敗常說,雜仙經義,有四敗。說論已來,雜仙已在彼座,所以雜仙講論,謂主所說既無義理,是具四敗義,非謂具如王有四義也。

  何以故若日月至故義非謂四平等力者。我云,日月由無雲故明,有雲故暗,春陽故明,秋陰故暗,此乃由春秋明暗,亦非關行於四等也。龍興則雲起,虎嘯則風生,陽震則雷電奮動,陰靜則雷電濳,亦非由行四等也。

  異於我師至亦非謂四平等力者。今聞此說,乃異我師也。我說我師計及我經,並云天子治化,應天則穀稼滋長,地生瑞草,亦非由四等之力也。

  復言是故我來至云何發言多諸敗義者。復言,是故我來常行此事者,既云常行,云何未來之前不來,已來之後復去?既有來有去,何謂常行?仙師如此諸義,非謂四等具王四義,乃是具四敗也。云何發言?多作敗義也。

  時高上法師笑而答曰至故不得應天子者。高上大慈,憐其不悟,故笑而答之也。過言者,過失之言也。春夏相反者,如春行冬令,冬行春令也。日月昏蝕者,薄蝕也。鈍暗者,重暗也。地鹵乾瘦者,地生砂鹵,并荊棘也。此皆由無人行四平等之智,彼亦不得應相天子也。

  四平等智善調陰陽至所作皆善者。此四等智,善能和調陰陽,消伏灾惡,制於凶敵,使鄰國不興甲兵。能行此行,所在皆善也。

  我以二因緣故來三因緣故去者。二因緣者,一是眾生機感,二是我有本願心也。三因緣者,一是說法竟,二眾生機情已謝,三為更久住。恐眾生生厭患,故須去也。

  外藉因緣至來去相資者。外賴因緣,即眾生機感也。我內常,即我本願心常欲濟眾生也。來去相資者,機與本願,共相資藉也。

  所謂二因緣至還於無所在處者。警我者,警防護也,為眾生說戒,以警覺慎防也。非我舊處者,謂此應機之地,非我舊在之處也。為具如此三種因緣,故我須還於無所在之處也。

  是時獨行復言至云何欲還往其處者。此是雜仙問論主無所在處,往還問答也。

  高上復言曰至故名自然者。二自然者,三界內是一自然,三界外是一自然,故曰二自然也。五自然者,五虛空也。異於處空者,此自然異於五虛空及五道也。不逐繫絆者,不為四見惑累之所繫縛,故名曰自然也。

  具足自然至故處無所在者。具足自然,即是天尊大果大安隱處也。無高無下者,果中無有高下、音樂、六甲八卦、五行屋舍等也。六甲五行,並是無常用事,故果中無此也。四無為,即是四無礙空也,與此自然虛空合德,共成方命,故處無所在也。

  然處非木石至故在處者。然此自然之處,非在木石五數、諸天三界、雜仙境界,故言在無所在處也。

  其時獨行至聽其受學無上真言者。世師者,世間之師也。具足癡慢者,無有空有二智斷伏,通別二惑,故云具足癡慢也。賜慈悲力者,論主既行慈悲,願賜慈悲之力,不以見嗔也,願為弟子賜聽受學無上真言也。

  高上即告其五戒至七聖智乘者。七聖乘,即是七仙乘也。求受學,所以即授其五戒,令修習七仙聖乘之行也。

点击下载App,搜索"洞玄灵宝左玄论",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