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免费读到尾

  三寶尊重,九天至真,秘之大有,九重金格紫陽玉臺。自非天地一開,其文不出。元始禁書,非鬼神所聞。竊之者風刀萬劫,魂死無生。依科尊奉,形神同仙。

  按《七變傷天經》載:上清寶經三百卷,玉訣七千篇,符籙七千章,及自然之章,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宮,此其一也。九重金格紫陽玉臺,皆藏經之所。九重猶言什襲也。格乃書架之類。《道寶經》有玉格、金格之說,秘固既嚴,鬼神何敢竊視。迨乎天地開朗,玄風流行,真文寶符,以時下降,尊奉之久,必得悟解,宜其形神同仙也。

  三元宮中,宿有金名,紫字刻書,來生應為三清神仙之人,當得此文。有其緣會,當資金寶,奉師效心,依科盟受,閉心奉行,慎勿輕泄,風刀考身。

  三元考校,不獨死魂,凡得道與未得道者,皆在焉。惟金名紫字,以旌別學仙之人。藏經中載三元考校地獄之品,謂之墨簶,即黑簿也。與金名紫字者,霄壤之異也。昔李玨,江陽小民,功行久在仙籍,雖未昇舉,而姓名仙官已用金書于華陽洞天矣。不特仙家有此,如梁元帝為湘東王時,嘗錄忠臣義士及文章之美者,以三等筆書之,忠孝者用金管,德行者用銀管,文章美者用斑竹管,亦有分別也。此言夙有仙緣之士,名紀仙籍者,方得受持玉章,齋金寶奉師效心,不輕傳也。閉心奉行者,息心屏慮,靜定以行經教也。泄慢之者,自貽譴殃。

  修行之法,千日長齋,不關人事,諸塵漏盡。夷心默念,清香執戒,入室東向,叩齒九通,調聲正炁,誦詠寶章。

  齋者,一志虛心也。修行之法,期三年有成也。未齋之時,此心與物交鬥,風馳火熾,無時蹔息。既齋則齊其思慮,以至湛然常寂,與太虛為一也。道書載八漏,目淚肝漏,鼻涕肺漏,口唾腎漏,外汗心漏,夜盜汗小腸漏,寢而涎腦漏,夢與鬼交神漏,淫慾身漏,已上諸漏,心君定則止矣。夷者,平也。默念,存想至真也。昔葛仙翁長齋於天台山,曾未一年,感通上聖曲盻幽房,此長齋之應也。入室東向,迎合生炁。叩齒,左為天鍾,伐鬼靈也,右為天磬,集百神也,中為天皷,朝真聖也。叩齒焚香,調聲正炁,皆誦經之要法。

  誦之一過,聲聞九天。誦之二過,天地設恭。誦之三過,三界禮房。誦之四過,天王降仙。誦之五過,五帝朝真。誦之六過,魔王束身。誦之七過,星宿停關。誦之八過,幽夜光明。誦之九過,諸天下臨,一切神靈,莫不衛軒。

  此章合天人一貫之妙,天與人無二理。吾之心即天地之心,吾之炁即天地之炁。既秉一誠\,此感則彼應。一過者,披誦過一章也,聲聞九天。昔宋景公一言,熒惑退舍。湯以六事自責,大雨數千里。其感應若是,況誦詠祖炁之音乎。蓋祖炁之化,大而天地普而三界星宿五行,外而魔王,下而幽爽,一切神靈,莫不由此分流布化,隨其所在,因有善惡高下之殊宜乎。二過,天神地衹聞之而設恭敬。三過,三界神明下禮誦經之房。四過,天王降仙。道家天神有法王、天王之號,感召下降,如葛仙翁精思齋法,致徐真人下降傳經是也。五過,五帝五炁之主,見真經所在而禮敬焉。六過,陰數魔王乃六天大魔,同元始布化。齋醮有命魔之法,以驅逐之,令聞經束身,不敢干犯。七過,星宿停關,即《度人經》璇璣停輪,神光大定也。八過,幽夜顯光,以陽破陰也。九過,諸天下臨,神靈衛軒。如李順與誦《大洞經》三年,一夕忽有飛仙千數,集於空中,神光照室,遂得道。功德所感,尸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不期然而然也。

  一過徹天,胞原宣通。

  前言外應,此言內功,以明還丹大洞之方。一過胞原宣通者,天一生水也。人之受生,始自胞原,凝胚黃演之炁,流布升降,不失其度,則生意漸滋。若胞原不通,必有天閼之患。修真之士,內丹初下功夫,念想炁息皆定,精神始聚,命門下關,自此開通。

  二過響地,胎結解根。

  地二生火,二月成胎。尚恐死炁故根,為之結固,必假真炁薰蒸解散,方遂長養。《上清洞玄經》有太一帝君解三關十二結符,朱書青竹膜中,祝以解之。

  三過神禮,魂門鍊仙。

  天三生木,在人為魂。三月陰陽始分,魂具質成。魂門在左,屬陽。丹功三轉,陽炁乃足。其法凝神入息以養之,由是神智自生,青帝護魂,木公書簡。

  四過天王降仙,魄戶閉關。

  地四生金,在人為魄。四月生魄,魄戶在右,屬陰。鍊丹四轉,以陽養陰,令魄與魂相載。其法鼻為天竅,通肺。肺主魄,湛然不動,絕去來之息,謂之閉關。自然華池水滿,下沃心絡,心火下降,腎水上昇,丁壬配合,以同內丹。若不閉關,則魂散蕩,隨夢出入,魂不能制,任其用事,終入鬼羣矣。

  五過五帝朝真,臟腑清凍。

  天五生土,人生五月,五行炁足,生五臟六府。五臟:心、肝、脾、肺、腎。六府: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清凉者,安靜而不煩擾也。修真之士,絕慾則腎不漏精,靜默則心不失神,定息則肺能安魄,簡視則肝能育魂,凝思則脾能安意。黃中通理,保合太和,精神魂魄,意聚而為一,是謂攢簇五行,其炁上朝泥丸,是謂朝真。然後青帝護魂,白帝侍魄,赤帝養炁,黑帝通血,黃帝中主,萬神無越。

  六過魔王伏諾,胃管生津。

  魔王以內言六慾是也。諾,順也。制以玉章,故順伏焉。胃與脾為表裹,貯水穀以養五臟。《難經》謂五臟之炁,皆會于胃。且津之潤燥繫於思。一為六欲所誘,思不得其正,則見食為涎,逢哀為淚,媿生汗,怒涌血,往而不返。內失滋養,精炁與神從而散泄,但餘枯骸,是為死之徒。若六魔伏諾,思得其正,有主于內,則津生胃脘,灌溉四肢,流潤丹鼎,精炁與神因之凝合,生之徒也。

  七過星宿朗明,孔竅開聰。

  天有七曜,人有七竅,至七月俱開,以司視聽,食息出納。或謂聰明本出心,七應火數。上智之人,心有七孔,故聰明。愚者鮮開,或少,故昏濁。丹功七轉,重關豁滯,上下明徹。《心印經》云: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八過幽夜顯光,三部八景,整具形神。

  烟蘿子云:八月神具。三部,上中下三部也。《中盟籙》載:上部八景,髮神、腦神、眼神、鼻神、耳神、口神、舌神、齒神。中部八景,肺神、心神、肝神、脾神、左腎神、右腎神、膽神、喉神也。下有八景,胃神、大腸神、小腸神、胴神、胸膈神、兩脇神、左陰左陽神、右陰右陽神也。合為二十四,以應二十四炁。上部之神以腦神為宗,平旦存之。中部神以心神為主,日中存之。下部之神以腎神為主,夜半存之。八過功夫將滿,自然身有光明,照徹幽顯。三部八景之神,悉皆整具而無怠情。《度人經》云:八景冥合,炁入玄玄。

  九過諸天下臨,三關五臟,六腑九官,金樓玉室,十二重門,紫戶玉閤,三萬六千關節,根原本始,一時生神。

  《黃庭》以口為天關,手為人關,足為地關。又腦下為上關,夾春為中關,內腎相對為下關。臟腑見前注。《九宮洞真經》云:兩眉間入三分為雙丹宮,卻入一寸為明堂宮,三寸為丹田宮,亦名泥丸宮,四寸名流珠宮,五寸為帝宮,明堂上一寸名天庭宮,洞房上一寸名極真宮,丹田上一寸為玄丹宮,流珠上一寸為太皇宮。金樓即喉嚨,一名重樓,中有十二亭長,持玉戟以守之,主通上下炁。《黃庭經》曰:重中樓閤十二環,自高自下皆真人。玉室,腦宮之別名。《黃庭》為之瓊室。紫戶,《素靈中篇》云:兩眉之上其裹有紫戶洞房,外有萬靈帝君,名逢凌梵,守之。玉閤者,玉堂也,即下元丹田。陽神一萬八千,陰神一萬八千,合為三萬六千。此言人在胎中,形炁變化,至九月滿足,身中萬神一時同生。修真九轉,聖胎具足,萬炁齊仙,亦復如是。

  九過為一徧。一徧周竟,三界舉名,五帝友別,稱為真人。十徧通炁,制御萬靈,魔王保舉,列上諸天。百徧通神,坐致自然,太一度符,元君受生。千徧通靈,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東西。萬徧道備,馳騁龍駕,白日登晨。

  三界舉名,天人交贊其德。五帝者,五方五炁之主。友別者,錄其善功,視之如友,別於常人也。鍊身成炁,謂之真人。十徧通炁者,道炁周流,鬼神攝伏也。魔王保舉,初學道則魔王試之,試而不退,則保舉之,登名天籍,方成道也。通神者,變化無方,坐致自然,不假思為,如能致六甲行廚之類是也。太一度符。太一乃百神之主,符喻身中靈炁。《度人經》云:執籙把籍,保命生根。元君,女仙之號,人身炁之母也。《道德經》云:我獨異於人,而貴求食于母。千遍通靈,功夫純熟,妙用難測,坐在立亡。仙童玉女,役使東西者,守三一之法也。《上清明堂玄丹真經》云:若道士行太上召三一守形之法,得與真人相見,通靈徹視,坐在立亡,役使六丁,上帝給童女各十二人,以侍左右。至於萬遍,此心與經混然為一,可以乘雲駕龍,遊宴太清。登晨者,昇舉乘旦炁之清,存太一混合,多用此時。《黃庭經》曰:羽服一整八風驅,控駕三素登晨霞。

点击下载App,搜索"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