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免费读到尾

  不輕忽三寶,不泄露真經,不欺師違義,不稱己功名,不輕天慢地,不毀辱三光,不穢污五嶽,不凌籍神明,不口是心非,不妬害賢能,不慳惜施功,不貪欲自榮。

  飛天神人曰:明真科文,戒於罪福,品目如上。至士精心,修科奉法,不違經典,冥感自然,天亮爾心,七祖立得開度九幽長夜之中,上昇天堂,衣食自然,早得更生王侯之門,見世光明,慶福難勝,勤行弗息,克獲神仙矣。

  洞玄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匱明真科竟

  1《道藏》本原缺此標題,據敦煌P.2730抄本補。

  1寶:原作「室」,據敦煌本改。

  3不朽:原作「不休」,據敦煌本改。

  4便更受生還為人中:敦煌本作「便更受炁,還生人中」。

  5運\通:敦煌本作「運\靈」。

  6「為」字據敦煌本補。

  7智慧:原作『智惠J,據敦煌本改。

  8太上:原作『太和」,據敦煌本改。

  9天堂:敦煌本作「福堂」。

  10因緣:敦煌本作「結因」。

  11明真科:敦煌本作「長夜之府九幽玉遺明真科」。

  12「還」字據敦煌本補。

  13貪啖:敦煌本作「食啖」。

  14沉淪罪深:敦煌本作「幽淪罪源」。

  15日遠:敦煌本作「轉遠」。

  16任:原作「壬」,據敦煌本改。

  17與:原作「興」,據敦煌本改。

  18罵辱,原作「詈辱」,據敦煌本改。

  19得還:原作「得道」據敦煌本改。

  20肉負:P.2730作「身負」P.2352作「宍負」。

  21長乖:原作「長革」,據敦煌本改。

  22僕使:原作「伏使」,據敦煌本改。

  23不得開度:敦煌本作「不見前緣」。

  24萬劫鞭迫:P.2730作「身被鞭拍」,P.2352作「身受鞭拍」敦煌本近是。

  25鐵錐:敦煌本作「鐵針」。

  26限極:敦煌本作「限數」。

  27打扑:敦煌本作「打拍」。

  28縱還:原作「縱橫」,據敦煌本改。

  29不得開度:敦煌本作「生死莫知」。

  30欺謗:敦煌本作「欺誘」。

  31摙:原誤作「漣」,據敦煌本改。

  32鋃鐺:原誤作「鉋鐺」,敦煌本作「狼擋」。當從前文改作「鋃鐺。」

  33勛勵:原誤作「厄勵」,據敦煌本改。

  34痛毒:敦煌本作「痛楚」。

  35牛馬身:敦煌本作「牛狩身」。

  36衣披:敦煌本作「衣被」。

  37天民:敦煌本作「天人」。

  38P.2730抄本止於此句,作尾題。P.2442抄本起於此句,作首題。P.2352抄本以此句為文中小標題。《道藏》本亦以此句為小標題,但句末多一「曰」字。

  39P.2442「普照」前有「光明」二字。

  40如此之報:敦煌本作「凡如此輩」。

  41「不乎」二字據敦煌本補。

  42封:原作「對」,據敦煌本改。

  43萬劫:敦煌本作「四萬劫」。

  44禍:原作「惡」,據敦煌本改。

  45命:原作「會」,據敦煌本改。

  46責役:敦煌本作「責作」。

  47按P.2406抄本起於此句,句前有標題「太上洞玄靈寶明真經科儀」。P.2442抄本無此標題。

  48令高九尺:S.6312抄本作「杆長九尺」。其它敦煌抄本無此四字。

  49具法:P.2406抄本作「舊法」。

  50敦煌本於「監齋直事,侍香金童,散花玉女」三句下,均有「卅二人」三字。

  51「等」字據敦煌本補。

  52「啟」字據敦煌本補。

  53帝王國主:敦煌本作「帝主國王」。後文均同此,不復出校記。

  54君官吏民:敦煌本作「君臣吏民」。後文大多同此,不復出校記。

  55按敦煌本祈願詞中「某」字多作「甲」。

  56皈依:敦煌本作「歸依」。按後文中凡「皈依」、「皈命」等詞,敦煌本均作「歸依」、「歸命」、「歸神」。不復詳出校記。

  57按自「今故立齋」至「與道合真」,凡一百五十餘字祈願詞,敦煌本均省略作「願念如上法」。下文同此,不復出校記。

  58按自「次向東南一拜」以下三節經文,敦煌本省略作:「次東南、次西南、次西北,四角俱一拜,叩頭摶頰並各九過,歸命願念,悉如東北方之法」。

  59次向上方:敦煌本作「四角畢,次向西北上方」。

  60次向下方:敦煌本作「次向東南下方」。

  61九壘土皇:敦煌本作「九土玉皇」。

  62兵寇:原作「兵疫」,據敦煌本改。

  63而說:敦煌本作「曰所說」三字。

  64疾疹:敦煌本作「灾疾」,近是。

  65敦煌本無「燒香」二字。

  66發爐:敦煌本作「言曰」。

  67敦煌本無「次發爐」三字。

  68侍香金童傳言玉女:敦煌本作「侍香玉童侍香玉女」。

  69敦煌本無「次各稱法位」五字。

  70臣某:敦煌本作「王甲」。後文與此同例。

  71敦煌本無「太上老君」四字。

  72值:敦煌本作「落」。

  73至真:敦煌本作「上真」。

  74敦煌本「臣」字下有小字注文「之道胤德」。

  75敦煌本「身」字下有注文「後學者但云」五字。

  76皈命:敦煌本作「軀命」。

  77災疾:敦煌本作「危灾」。

  78或慮帝王受天禪祚:敦煌本作「誠\由帝主受天福祚」。

  79未周:敦煌本作「不能」。

  80行無歌詠路致吞聲:敦煌本作「恩無歌詠,路有吞聲」。下文「故」字作「致」。

  81「監齋直事、侍香金童、散花玉女」三句下,敦煌本均有「卅二人」三字。

  82有功勤者言功三官:敦煌本作「有勤謁功仙官,便起,東向三上香,咒曰」。無後文「次三捻上香」五字。

  83初捻上香:敦煌本作「燒香」。

  84臣今故立直二捻上香:敦煌本作「次又三捻香,咒曰:

  臣今故燒香」。下文「三捻上香」同此例。

  85令臣速得仙道及九親姻族:原本作「令臣得仙道,友九種姻親。」據敦煌本改。

  86敦煌本此句作「開啟上香願念畢,東向九拜,言曰」。

  87敦煌本無「太上靈寶」四字。後文西方、北方等天尊名號,敦煌本亦無「太上靈寶」四字。

  88引咎自剋:原誤「引求自剋」,據敦煌本改。按後文中「引求自剋」句,均據此例改,不復出校。

  89「畢便解巾」四字據敦煌本補。

  90按敦煌本以下各節祈願詞,均有大段省略,僅保留歸命諸方天尊神人文句,其餘文字則省作「願如上法」。不復詳校。

  91「願畢」二字據敦煌本補。後文皆同此例。

  92上方無極太上靈寶天尊:敦煌本作「卅二天無極靈寶天尊」。

  93按敦煌本「次旋行三匝誦步虛靈章次復爐」等句,改作「十方願念禮謝都畢,當旋行三匝,繞香燈,口誦步虛洞章竟,還東向,咒曰」。凡二十八字。

  94「日」字據敦煌本補。

  95周度:原作「用度」,據敦煌本改。

  96尺數:敦煌本作「丈數」。

  97「當」字據敦煌本補。按敦煌本與《道藏》本文字異處較以上所列更多,不能一一列舉。

点击下载App,搜索"洞玄灵宝长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