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体论",免费读到尾

  問曰:道以不能為無,在無不能為有,有無既隔,誰為其主?既非有為,何可名體?答曰:既云常道,焉可言哉,可不言哉。焉可言故,體非有無;可不言故,亦可有無。

  問曰:若體非有無,有無之外理自無體。若亦可有無,有無自別有無矣,安用體乎?又為以非有非無體,亦可有無為,非有非無自彼,可有無自此。若各當彼此,則二義體求。若以彼為此,則一用一廢。安得非有非無,亦可有無?忽聞此答,彌增凝滯。答曰:道體何所不為乎。論其有非無,則有無本寂,本寂則體更有何可外?若據有無,則寂無不有,寂有不無,有即本,寂即有無,法本無問,其二不可得,寂用俱遂用,廢不可尋,安可以子心疑惑,乃疑惑至體乎。

  問曰:既言有無,云何非有無也?答曰:經云無名萬物始,有名萬物母。南華論云:道不可有,又不可無。

  問曰:若有則不可稱為無,無則亦不可名為有,安得以有無為體,復云非有無為體也?答曰:道有生成百化,天則寂兮漠兮,不可謂之無,寂兮漠兮不可謂之有,故復謂之非有非無。譬人以四支為體,道統四義為體,何足惑哉。

  問曰:然則道體有無不定,亦名應無定,何故恆名為道?答曰:誠\哉斯言。道名亦無定者,經云: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名之名大。道可道,非常道。安可定哉。有定者,縱使有無無定,道以理所通,故皆可言定。

  問曰:道體既無定,名亦無常,不定之法,若為可學?答曰:因有可修無達無。復解非有,非有非由因道名以學無名解,無名能無所不名解,此四義,無定之體即是吾身,無定之名即有是我號。何為不可學乎?問者甚哉甚哉。

  問曰:道盡通無礙者,就〔何〕而辯?答曰:解二種。一者就隔辯通,二者就體辯通。就隔說者,說通以除隔。就體說者,其體常通,是故說通。

  問曰:說通以除隔,略可不疑。其體者既隔義,通何所通?答曰:此說體通者,同為言辯,正以體常通,故常通說通。

  問曰:所通者對隔而言,其隔既無通,何所通,方云就體通說通?答曰:體理常通,未辯而〔通〕。譬如水鏡雖不照,體性自明。若火體常熱,未辯時豈可不熱也。

  問曰:體理常通,未辯而通者,為是對隔,為不對隔也?答曰:皆是對隔,而對表不同。對隔者因事隔而彰,通體者未隔而常,非今始有,體雖常通,古隔未有,莫識此通。若不因隔,誰辯此通。

  問曰:凡在有不可為無,無則不可為有。天至神,故列名四大,竟不能變形為地。道亦同是。四大之限,安得獨爾乎?答曰:雖復同名四大,天地以有形位,故不能變易。道以體通,故所在皆可。

  問曰:既言體通,還收理事盡不?答曰:盡不盡。

点击下载App,搜索"道体论",免费读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