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秃鹰军团在行动
加入书架 A- A+
点击下载App,搜索"闪击波兰",免费读到尾

  上台后的希特勒一直跃跃欲试,想在国际舞台上一展身手。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1937年2月27日,法国众议院以353票对164票,通过了法国和苏联于1935年3月2日在巴黎和3月14日在莫斯科签署的“法苏互助协定”。希特勒曾假意宣称这个协定使洛迦诺公约成了一个在法律上不安全的因素,并曾就此正式照会过法国政府。现在法国议会已经批准了这个协定,希特勒感到自己大做文章的时刻到了。

  1936年3月1日,希特勒做出了行动的决定。第二天,国防部长勃洛姆贝格遵从希特勒的指示,向武装部队发出了开始实施“训练计划”的命令。这个所谓的“训练计划”是十个月前勃洛姆贝格指令三军制定的,其核心旨在“以闪电速度的突然一击”,重新占领非军事区。这个“训练”从一开始就不是真正的训练。

  3月7日,一支全副武装的德国部队迅速地越过莱茵河桥,向亚琛、特里尔和萨尔布鲁根挺进,并很快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就在这一天的上午10点钟,德国外交部长牛赖特召见了法国、英国、比利时和意大利驻柏林的大使,向他们通报了德军进入莱茵区的消息,并交给他们一份德国政府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中不仅提出了废除洛迦诺公约的要求,而且提出了新的“和平计划”。

  两个小时以后,国家元首希特勒在国会讲坛上,对他的崇拜者宣称:

  德国不再受到洛迦诺公约的约束。为了德国人民维护他们边界的安全和保障他们防务的根本利益起见,德国政府已从今天起重新确立了德国在非军事区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主权。

  在恢复我们民族的光荣的时候决不屈服于任何力量。

  而在这看似嚣张的讲话下面却隐藏着希特勒的心虚,据说他的译员保罗?施密特曾听希特勒这样说过:

  在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以利用的那点军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

  但是情况的发展却一直倒向有利于希特勒的这一边。大英帝国尽管一面为德国破坏国际秩序而感到十分遗憾,但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防止法国针对此事采取任何举措。英国此时竟然第一个建议法国不要对德国采取惩罚,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报》发表文章说,莱茵是德国的领土,希特勒只是“回到他自己的后花园”。法国政府也没有采取行动,当内阁在讨论要不要对德国进行制裁时,参谋总长甘末林将军说:“一个战斗行动,不论多么有限,都可能招致无法预言的意外情况,因此不颁布总动员令,就不能遽然采取。”

  因此,最终希特勒还是赢得了这场危险的赌博,他初次尝到了使用自己手中的武装力量的甜头,但他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他决不会就此满足。

  1936年7月25日晚,希特勒和许多纳粹军官在巴伐利亚的拜罗伊特市听完歌剧后,回到了他下榻的瓦格纳的别墅中。别墅中已有三位从西班牙属摩洛哥远道而来的代表等待召见,他们是代表西班牙佛朗哥叛军来向希特勒求援的。这对渴望一试身手的希特勒无疑正中下怀。佛朗哥要10架运输机,希特勒给了20架他自己乘坐的可靠性很高的三引擎的Ju52,还派了6架战斗机护航。接着,元首立刻召见了国防部长勃洛姆贝格和航空部长戈林,向他们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一场名为“魔火”的运输行动开始了。代号取自瓦格纳歌剧中的一圈火焰,剧中的主人公齐格菲穿过火圈营救被困的布容希德。行动在暗中进行,因为希特勒不想和同情共产党政权的西方民主国家发生正面冲突,特别是在佛朗哥的军队前途未卜之时。

  1936年7月31日,一批空军飞行员被选出,谎称预备役,连同他们的装备一起乘轮船以游客的身份前往西班牙。8月的第二个星期,“魔火”行动全面开始,Ju52穿梭于摩洛哥和西班牙大陆之间的狭长地带。到10月初,13,000名士兵已经被运到西班牙,还有大约500吨弹药和其他装备,包括36门大炮的散件和127挺机关枪,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空运。

  开始的时候,被派往西班牙的飞行员只是偶尔参战,但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次机会,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准备更主动地介入西班牙冲突。元首和他的将军们都十分清楚,这一次,不仅仅是反对共产主义的战争,而是为了更好地测试新式武器,训练优秀的战斗人员。

  德国军方于10月底成立了“秃鹰军团”,名字是戈林建议的,象征军团的主要任务在于检验德国的空中力量。先进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往往刚走下生产线就被火速运到西班牙替代原有的装备,虽然没有出动地面部队,德军还是派出了几组军事顾问团,他们主要负责训练佛朗哥的坦克兵,并检验德国最新坦克的作战能力。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德国的“秃鹰军团”参加了佛朗哥军队的一切战斗,直到佛朗哥获胜。在战斗中,德国的轰炸机和战斗机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特别是在1937年1月,坦克司令托马终于有了机会验证他的老师海因兹?古德里安的坦克战理论。双方把坦克分布在步兵团里,为地面部队提供机动炮火支援。托马计划同希特霍芬战斗机中队协同作战,由集结的德国P—I坦克发动空袭。进攻开始时先炮轰敌人阵地两小时,随后He51横扫敌人的空中,炸掉敌人的主要反击点;然后由坦克强行开进,摧毁敌人一切可能的防御力量;最后步兵上场,占领坦克夺取的地盘,这就是坦克战的实质。

  事实上,在此以后,“秃鹰军团”一直不断演练并改进他们的这次闪电战式的战术。在进攻的同时,军团指挥官和西班牙同行配合熟练,前沿阵地可以用无线电同地面部队及空军保持联系,先进的通信手段和德国高性能的武器,使得指挥官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对共和政府的进攻做出有效的回应。如果指挥部知道对方的重型坦克要出战,就不派力量薄弱的坦克去应战,而转用88毫米的机动高射炮平射迎敌。就这样,在西班牙战场上真正发挥作用的不是德国的某样先进武器,而是各种装备的密切配合。

  1939年的春天,战争结束了,“秃鹰军团”陆续回到了柏林,他们一起游行通过勃兰登堡门,欢庆胜利。当时的航空部长戈林对这次行动十分满意,认为这次行动考验了他的空军,而且空军的表现不负众望,无论是飞行员还是飞机,德国的和其他国家的一样优秀。他的飞行员则在屡次激战中磨炼了技术,同时那些派去当顾问的指挥人员也学到了宝贵的经验,他们认识到高强度的、大面积的轰炸可以在敌人前沿阵地产生毁灭性的效果,而空军的作战,需要和地面部队进行密切的配合。最为主要的是,他们把海因兹?古德里安所提出的坦克战的理论加以部分地实践,德军日后的闪击战已经初具雏形。

  6年以前,希特勒刚刚上任时,国家经济萎缩,军事力量脆弱,而现在,希特勒手中的牌越来越大,他手里既有性能先进的武器,又有经过验证的技术,再加上久经沙场的部队。

  几个月后,希特勒就要把他的帝国推向一场征服性的战争,尽管无论从人力物力还是从国际环境上,整个国家和军队都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但是在革新派和战术理论家看来,德国的弱势不会在战争初期暴露出来。9月1日,那些在西班牙练就了一身胆略和技术的飞行员和坦克指挥员将入侵波兰,在密切的战斗配合中,展现他们所谓的德国闪击战的奇迹。

点击下载App,搜索"闪击波兰",免费读到尾